初探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歷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4 04:05:00

導語:初探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歷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探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歷史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理念歷史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20世紀末,我國啟動了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作為歷史教師,如何在新課改中把握好教學方向,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成為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現(xiàn)實歷史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改的沖突,明確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建立起新的教學理念,展開具體教學實踐策略的分析與探索。

新課程改革為歷史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學歷史教學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中學歷史教師應積極、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xiàn)在的歷史教學,理解新的歷史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學歷史教學觀。

一、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程理念

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巫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就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默默無聲地聽。歷史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過于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反映在考查方式上,則是側(cè)重于考查學生對歷史事實的記憶。學生認為歷史就是時間加地點加人物,以為學歷史就是背這些瑣碎、枯燥、死板、乏味的文字。上課勾教材,課后對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為中學生歷史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其實歷史不是史料的堆積物,學生不用記住所有的細節(jié)、時間、地點,就像一個聰明的木匠并不常常隨身帶著斧據(jù),修水管的人也不常常扛著鉛管。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總結(jié)歷史學習方法。我國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確立了嶄新的理念:在課程目標上突出體現(xiàn)知識性、能力性、情感性;在歷史學習的內(nèi)容上強調(diào)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教學內(nèi)容;在歷史學習的方式上強調(diào)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教學評價體系上強調(diào)目標多元化、方法多樣化并充分考慮和大力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歷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新課程下的中學歷史教學實施策略

(一)樹立多元化的三維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歷史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三維教學目標。多元化的三維教學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主要表現(xiàn)是從學生學習歷史的全過程、學生的人格發(fā)展的視角確立并提出目標要求的。無論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是站在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立場上進行闡述的。一個教師只有胸懷育人的大目標,把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情感教育結(jié)合起來,才能匯成一股推動學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響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二)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歷史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要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求教師轉(zhuǎn)變?nèi)N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tǒng)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tǒng)的靜態(tài)知識占有者成為動態(tài)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曾說:“如果你是教歷史的,你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課堂上,聽講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學生,你應該看到,你面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獨特的人們…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負和干勁。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只有當人們有了活生生的個性時,思想的熱血才能沸騰起來?!边@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的講臺,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fā)問、選擇,努力當學生的顧問;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fā),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伙伴;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系,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zhuǎn)換和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公務員之家: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注意與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件進行穿插。例如一位歷史教師在講授《兩極格局的形成》時,給學生穿插了一個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您好!爸爸》: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住在東柏林的母親西爾維婭帶著4歲的女兒來到西柏林看望父母。她做夢都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后,一道墻從此分開了他們的家庭。她的丈夫,孩子的父親還在那邊,孩子想念爸爸,妻子思念丈夫,沒有別的辦法,西爾維婭只能每天下午抱著孩子來到墻邊,來到能看到丈夫下班時經(jīng)過的地方,向墻的那邊張望,孩子只能遠遠的向路邊的男人大聲喊“您好!爸爸”。聽完這個故事,不用教師多說,學生已經(jīng)深深感受到美蘇冷戰(zhàn)對第三國造成的影響。引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感知歷史、學習歷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展開參與性的教學過程

新課標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目標,還特別強調(diào)過程性目標,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探索感受。因此,充分展開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非常必要。美國華盛頓大學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边@充分說明讓學生自己親自參與實踐的重要作用。為此,根據(jù)歷史課特點,有一段時間,我在講課前,先利用3一5分鐘時間,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要求故事內(nèi)容與當天要講的課文內(nèi)容有密切聯(lián)系,最好能通過故事說出要講課的主要內(nèi)容,講完后,還要求學生當場評價。這樣,學生要講故事,必須首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事前閱讀教材,而其他學生邊聽邊評就需要集中精力,從而興趣盎然,情緒高漲,也就產(chǎn)生了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教師以此為起點,提出教學目標及本課主要問題,再有的放矢重點講解,從而就避免了學生木然呆坐、被動聽講的局面。另外,教師也可結(ji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找一些適合學生講的課,讓他們像教師一樣事前備課,課堂講解。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又能發(fā)現(xiàn)問題、突破重難點。

樹立新的中學歷史教學觀念,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學策略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中學歷史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