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特征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2 11:28:00
導語:世界近代史特征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科《考試說明》中一項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特征、基本線索和發(fā)展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尤其是在高考復習中,必須重視歷史階段特征的教學。什么是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呢?概括起來就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各個不同時期和每個時期的不同階段在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國際關系、思想文化等領域呈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基本特點。認識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和階段特征,這是歷史學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之一。不懂得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階段性和階段特征,不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分析歷史的階段性與階段特征,就不會懂得歷史現象和歷史進程為什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因此掌握這些階段特征,對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就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說明。
世界近代史是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至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關于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史學界還存在著不同觀點,尚未形成定論。1995年新編訂的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仍以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而1996年秋季啟用的新編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教材,則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興起講起,將這段歷史作為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折,作為世界近代史正式到來前的序幕。
從14、15世紀到17世紀早期,歐洲正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在經濟和生產領域,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品經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的一些地區(qū),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早期階段——工場手工業(yè)已經興起,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正在解體。國際關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主義者,開辟新航路,侵占掠奪殖民地,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文化領域,新興資產階級為了沖破天主教會和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桎梏,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在階級關系上,一方面是農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更加高漲,一方面是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取得政權,16世紀后期發(fā)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獨立后的荷蘭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
世界近代史的第一階段是從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到19世紀早期的拉丁美洲獨立革命,被稱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是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一些先進國家確立的時期。這一階段,英國、法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和拉丁美洲各國通過民族獨立性質的資產階級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而這一階段歐洲和亞非的大多數國家,還處于封建社會或更早的社會階段。歐洲的一些封建國家如俄、普、奧等國的君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雖然加強了君主專制,但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歐洲蒸蒸日上的資本主義制度和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進行著激烈的斗爭,發(fā)生在19世紀早期的反法同盟和拿破侖的戰(zhàn)爭即是突出事例。亞洲的封建國家如中國、日本、朝鮮、印度等國,日趨腐朽沒落,成為西方各國的侵略對象。在生產領域,雖然英國工業(yè)革命已經開始,但資本主義各國占主流的生產方式仍然是工場手工業(yè),商業(yè)資本和工業(yè)資本沒有明顯分開,由金融資產階級控制著工業(yè)生產。由于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各國的經濟都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在社會巨烈的變革時代,歐洲思想領域出現了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為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為資本主義制度設計了一套政治構想。在國際關系方面,英、法、荷等國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大肆殖民擴張,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殖民地和爭奪殖民霸權的斗爭,最后英國取得了霸權地位。
英、法、美、拉丁美洲各國進行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由于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的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還未走向成熟,所以在革命中起主導作用的往往是金融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化的貴族——新貴族,在美洲則是“把自己的經濟建立在黑人奴隸勞動上的資本家”——種植園奴隸主,或封建的大地產者。由于封建勢力的頑固和反撲,各國都采用了暴力斗爭的手段,革命經歷了反復和曲折的過程,資產階級充分發(fā)動和依靠工農群眾,人民群眾起了革命的主力軍作用。這些就構成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19世紀早期至70年代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二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階段。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最終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發(fā)生在這一階段的1848年歐洲革命,沖垮了反動的歐洲封建統(tǒng)治秩序——維也納體系;俄國、日本通過改革,德國、意大利完成國家的統(tǒng)一,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美國通過南北戰(zhàn)爭,消滅了黑人奴隸制;亞洲、非洲、大洋洲的多數國家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運行軌道,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的附庸。隨著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將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播到這些地區(qū),引起這些國家政治、經濟上的深刻變化。在經濟領域,19世紀中期,英、法、美等國的工業(yè)革命相繼完成,德、俄、日、意等國的工業(yè)革命正在進行,工業(yè)革命使各國的經濟迅猛發(fā)展,使資本主義社會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工業(yè)資本主義時代。1857年發(fā)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表明統(tǒng)一的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已經形成。工業(yè)革命使各國的階級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造就了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工業(yè)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以獨立的姿態(tài)登上政治舞臺,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fā)展起來。由于無產階級政治上無權,遭受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工人運動的特點表現為暴力斗爭為輔,政治斗爭為主,并加強了國際團結,由自發(fā)性斗爭轉變?yōu)橛薪M織的斗爭。第一國際的成立和巴黎公社革命把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推向了高潮。在思想領域,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提出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的自由主義思潮,以適應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空想社會主義發(fā)為科學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為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已經形成。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成為當時并存的兩大社會思潮。在國際關系方面,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瘋狂在全球進行殖民擴張和侵略,使亞洲、非洲、大洋洲的多數國家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同時,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亞洲出現了反對殖民主義和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強大革命風暴。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成為19世紀中期世界的三大進步潮流。
19世紀70年代初開始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將自由資本主義推向了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時代,世界近代史也進入到第三階段。這一時期,由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的擴張,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廣泛用于生產,極大地推動了生產的發(fā)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產量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生產的發(fā)展,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促進了經濟發(fā)展。以科技為先導,以壟斷形式組織,是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成型的表現??傊?,這一階段資本主義社會在全世界范圍內確立后,進入了成熟、穩(wěn)定和繁榮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那種認為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資本主義走向腐朽和全面衰落的觀點是不符合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也不符合當時資本主義各國的現狀。各國在政治上進一步調整了社會矛盾,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如英國的自由主義革命,法國共和制的確立,英美等國的兩黨政治,就連奉行專制制度的日、俄、德等國,也先后頒布憲法,建立議會,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資本主義各國的政治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工人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有了一定改善,各國先后完善了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政治,這些因素導致了工人運動自巴黎公社失敗后具有新特點,即以有組織的合法斗爭、議會斗爭、經濟斗爭為主,以罷工為主要斗爭形式,各國工人政黨和社會主義團體紛紛建立。這一時期各國的階級矛盾相對緩和,被列寧稱為“它帶有和平性質而沒有發(fā)生過革命”。由于一些國家的工人政黨在合法的議會斗爭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導致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泛濫,以列寧為首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對修正主義者展開斗爭。這一階段,亞洲各國除日本外,全都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大陸幾乎被列強瓜分完畢,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國也受到英國、美國的經濟侵略,實際上成為依附英美的半殖民地,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的加拿大早已成為英國殖民地,資本主義世界的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了。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也由商品輸出變?yōu)橘Y本輸出為主。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再次掀起了新高潮,亞洲和拉美的一些國家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民族解放運動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與革命,進入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被列寧稱為“亞洲的覺醒”。資本主義各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中,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性加劇,后起的美德迅速超過老牌的英法,為了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各個大國之間矛盾激化,錯綜復雜,形成同盟國、協(xié)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國際局勢日趨緊張,最終爆發(fā)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大戰(zhàn)中,列寧領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世界歷史發(fā)展到新的時期,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結束和世界現代史的開始。
- 上一篇:世界近代現代史基本線索分析論文
- 下一篇:歷史理論與歷史教改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