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變量影響閱讀論文
時間:2022-08-21 06:49:00
導語:英語閱讀變量影響閱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jù)交互作用閱讀理論,“文字含義并不是僅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號,被動地等待讀者吸收。閱讀者必須積極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義。”在閱讀過程中,語言材料和讀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義既不存在于語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讀者之內,它產生于兩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著若干變量(variables),這些變量無疑都會對閱讀理解產生影響。本文旨在探討英語閱讀中的諸變量及它們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語篇英語閱讀變量
一
閱讀理解是讀者從語篇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著名語言學家ChristineNuttall認為,作者將自己頭腦中的信息編碼(encoding),形成語篇(text),讀者再把語篇解碼,獲取信息。作者要把他頭腦里的信息(一個主意,一個事實或一種情感)傳達出去,讓別人理解,他首先必須把信息形諸于文字,即編碼,作者一旦完成了編碼過程,信息就以語篇的形式存在于作者的頭腦之外。閱讀過程則是一個解碼過程。作者要傳達的信息進入讀者頭腦,交際過程隨之完成。信息在從作者的頭腦到達讀者的頭腦里的過程中,若干因素會影響讀者接受信息。這些因素被心理學家們稱之為變量。閱讀變量主要有三:1)讀者變量(readervariables);2)語篇變量(textvariables);3)作者變量(writervariables)。
1)讀者變量:以往人們認為,語篇的含義就像杯子里的水,而讀者的頭腦則象個容器。語篇含義可以直接倒入讀者的頭腦里,讀者則像海綿一樣毫無保留地吸收語篇含義。根據(jù)這一觀點,讀者在閱讀中的角色是被動的,他只需敞開頭腦,語篇含義就象水一樣注入其中。“交互作用閱讀理論”則認為,文字意義并非被動地存在于文本之中等待讀者解碼的語言符號,恰恰相反,文字意義是在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中產生的。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的角色是主動的,他只有全神貫注,努力挖掘文本的含義,才有可能獲取文本中的信息。由此可見,相同的文本對不同的讀者難易程度不同,原因在于讀者個人知識結構的差異,這就是讀者變量。讀者變量是影響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
2)語篇變量:語篇變量是指句子的結構、長度、詞匯密度(vocabularyintensity),新概念的多寡、文章主題的難度和新穎度等。一個文本的難易程度在于讀者與作者在以上諸方面重合部分之大小。重合部分愈大,文本愈容易,反之則愈難。事實上,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閱讀理解的目的在于盡量挖掘文本含義,擴大重合面。毫無疑問,語篇變量對閱讀理解影響甚大。
3)作者變量:作者也是個變量。在寫作之前,作者對讀者的特點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然后根據(jù)其特點,進行寫作。這樣,他所要傳達的信息才會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否則就會出現(xiàn)誤解或不完全理解,致使交際中斷。
二
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注意研究了影響英語閱讀的諸變量,做到了有的放矢、采取了有效措施克服這些變量給閱讀理解帶來的負影響,收到了較好效果:(A)在影響英語閱讀的諸變量中,作者變量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為我們不能要求作者寫什么、不寫什么或如何寫。但是我們可以在浩如煙海的閱讀材料中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材料以解決作者變量給閱讀理解帶來的負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語言習得的五個假設:1)習得與學習假設;2)自然順序假設;3)監(jiān)查假設;4)語言材料假設;5)情感過濾假設。國外語言學界對這些假設頗有爭議,但是其中語言材料假設已被多數(shù)研究者所接受。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英語學習中的閱讀方面,閱讀材料應使學生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不可讓學生感到太難,我在教學中選擇了一些有一定難度,略高于學生實際水平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題材廣泛(內容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學科、文學等)。學生不僅學到了英語語言知識,提高了閱讀水平,而且還獲得了許多其它方面的知識。
(B)語篇變量實際上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語言方面的和非語言方面的。句子結構、長度、語匯密度屬于語言因素,而新概念、文章主題、新穎度則屬于非語言因素,亦可稱之為文化因素。在語篇中,這兩者往往交織在一起。我在教學中采用兩種方法解決語篇變量對閱讀理解的負影響;(一)深入分析難句、難詞,強化并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二)從東西方文化對比的角度分析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詞、句和典故等,以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下面試舉兩例說明:例1.Iamnotsonaive,however,astobelievethatsexisresponsibleforthisunfortunateplightoftheAmericanwomen.Iamnotafeminist,butIamanindividualist.Idonotbelievethereisanyimportantdifferencebetweenmenandwomen——certainlynotasmuchastheremaybebetweenonewomanandanotheroronemanandanother.
在這篇短文中,individualist是個關鍵詞,它是從individualism而來。國內出版的各種“英漢”和“漢英”辭典均將individualism和“個人主義”視為對等詞。individualism是美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核心,它強調充分發(fā)揮個人的自由、權力以及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簡言之,它是美國人的生活準則和美國社會所倡導的精神,也是美國社會文化的主流。它是個褒義詞。而中國則倡導集體主義和協(xié)作精神。個人主義在中國文化中是指“一切從個人利益出發(fā),把個人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錯誤思想”。顯然,個人主義不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它是個貶義詞。由此可見,individualism和個人主義的文化內涵截然不同。學生弄清了individualism的內涵,就能正確把握該文的主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C)讀者變量指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內部信息或稱非視覺信息(internalornon-visualinformation)、閱讀水平、智力、動機、能力傾向等。其中背景知識是讀者變量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包括消極文化模式如政治、經(jīng)濟、教育、歷史、地理等和活躍文化模式如思維方式、觀念體系、喜怒哀樂、行為禮儀等。例如在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中,有一課文內容是有關“僭主”(Thetyrant)的,他們對此一無所知。針對這一情況我在閱讀課文前先給他們一篇背景材料。如下:
TyrantistherulerinancientGreece,exercisingabsolutepowerwithoutLegalwarrant,butnotnecessarilybadly.AlthoughaccordingtoAristotle‘sdefinitionitwasexercisedforselfishends,inthisusageamildandbeneficenttyrannyisanexpressioninvolvingnocontradiction.Greektyrannyrosemainlyoutofthreeoffourcauses.InGreeceproperandtheislandsitwastheoutgrowthofthestruggleoftherisingpopularclassesagainstthearistocracyorplutocracy.Theheydayofthesetyrantswasthe6thcent.B.C.,andtheirclassicexampleisstatus.MostofthetimethesetyrantswerereallypopularLeadersregardlessoftheirbirth.
閱讀了以上短文后,課文內容就較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
本文討論了英語閱讀中的諸變量及它們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這是當代英語閱讀理論和實踐中的重大課題,筆者僅僅是在自己的閱讀教學中采用了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等人的方法,進行了一些嘗試。加拿大學者F·史密斯指出:“閱讀的技巧實際上在于盡量少用眼睛。當我們成為熟練的讀者時,我們就學會了較多地依靠我們已經(jīng)具有的知識、依靠我們的頭腦而較少地依賴我們眼前紙上的印刷符號。”(F.Smith,1878-82:9)筆者的嘗試僅僅是個開端,要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熟練的閱讀者,達到史密斯確立的目標,還需進行艱辛的探索。
參考項目:
1,Nuttall,Christine,(1982),"TeachingReadingSkillsinaForeignLanguage”.EnglishLanguageBookSociety/HeinemannEducationalBooks.P4——10
2,Sack,AandYourman,J.(1983)"100PassagestoDevelopReadingComprehension”.CollegeSkillsCenterBaltimore,MarylandP30,55,28
- 上一篇:課堂模式自輔教學論文
- 下一篇:口譯教學多元化評估體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