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對學生的挫折教育

時間:2022-07-09 06:02:00

導語:透析對學生的挫折教育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對學生的挫折教育

摘要:加強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充分發(fā)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功用,是進行挫折教育的關鍵。應培養(yǎng)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增強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采取疏導為主的診治方法。

關鍵詞:挫折教育心理素質(zhì)正確態(tài)度教育方法

據(jù)北京市有關部門對10所重點中學進行的一次問卷調(diào)查表明:在“你的弱點是什么”一題中,有60%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調(diào)適感情,經(jīng)不起挫折。”團中央學校部對全國近10個省市的2萬多名學生進行的一次大規(guī)模調(diào)查,在與以上同樣的選題中,有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強”,17.5%的學生認為自己“經(jīng)不起挫折”。今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學校長會議上,與會的校長們也提出必須加強對中學生進行耐挫折教育的問題。這說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勢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在心理學中,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所要達到的目標受到阻礙,因無法克服而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與情緒反應。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體驗,在人生中,你隨時都會面臨困難、風險與失敗。但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正確地面對失敗。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種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信心、恒心,增強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培養(yǎng)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換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正確地對待失敗,調(diào)整好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難去取得成功。

下面,筆者擬就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形成對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

首先必須使他們形成對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主要是指面對困難的勇敢性和面對失敗的不屈性。有的中學生一般情況下,也不怕困難,但倘若遇到太多太大的困難,例如,學習上遇到“攔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順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視現(xiàn)實,不敢迎著困難上。如果你是一個害怕困難的人,就請記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財產(chǎn)--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對于困難我們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勇敢地迎難而上,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增強我們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2提高耐挫能力,強化心理素質(zhì)

2.1加強耐受挫折的心理準備教育

我曾做過這樣的挫折實驗:“假如你是汶川的一個中學生,在地震中你的腿被砸斷,被救出后雙腿被截肢,父母還在地震中雙亡了。這時候,你會怎么辦?”學生們一聽,很多表現(xiàn)得很痛苦迷茫,一個女同學當時就說:“哎呀,那我沒法活了!"這說明中學生對遭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往往不足或根本毫無準備,因此,教師可設置一些有一定困難和障礙的情境,也可利用班會等相適宜的場合,適當進行挫折教育。應該讓學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轉(zhuǎn)化情況是由自己控制的;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有內(nèi)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這樣,學生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

2.2樹立榜樣,提高耐挫能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苯處熞幸庾R地為學生提供勇于戰(zhàn)勝挫折的榜樣。提供的榜樣類型有:第一,中外名人中戰(zhàn)勝挫折的典型范例。例如,忍辱不屈、發(fā)憤著史的司馬遷;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張海迪;雖處境維艱但倔然自強的達爾文、曹雪芹等。第二,國內(nèi)著名同齡人中的模范人物。例如自造逆境、錘煉自己的賴寧;用七歲稚嫩雙肩支撐著一個殘破家庭的邊榮唐等。第三,學生身邊的同學榜樣。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會從這些閃光的形象中獲取勇氣和力量。

2.3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耐挫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后才能競爭。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盡管身為億萬富翁,但卻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也規(guī)定了小孩的“饑餓日”以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等等。這些國家的做法,無疑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為此,教師可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受挫情境。如遠足、野營、登山、軍訓等,在“吃苦活動”中自討苦吃,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戰(zhàn)的準備。

2.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心理素質(zhì)

《美國人的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以后的生活道路還很長,做父母的都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幸福健康的生活前程。身體上的缺陷無法彌補,但如果他們有一個強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和決心,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以后,會比在父母的憐憫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健康得多。這說明,作為家長不僅要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應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孩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同樣,作為學校,也要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明白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情緒反應智謀適度、意志品質(zhì)健全、人際關系協(xié)調(diào)、社會適應良好等,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學生心理素質(zhì)。學生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其耐挫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zhì),包括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面對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都來重視對中學生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