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持人體態(tài)語
時間:2022-07-11 09:31:43
導語:新聞主持人體態(tài)語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新聞節(jié)目是人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它是電視新聞主持人以有聲語言和副語言為手段,面對鏡頭、話筒報道新聞信息的創(chuàng)造活動;是最受大眾歡迎和重視的節(jié)目類型,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等特點。通過這類節(jié)目,受眾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國內外發(fā)生的各類事件,全面、廣泛地接受輿論引導。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主持人在屏幕上播報新聞稿件、傳達信息、評論熱點。雖然,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是以有聲語言作為傳達新聞信息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電視節(jié)目具有可視性的特點,體態(tài)語的參與也必不可少。
一、體態(tài)語與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的關系
體態(tài)語是對有聲語言起到輔助、強調、替代作用的語言,它和有聲語言相互配合共同傳情達意。20世紀50年代的一位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fā)現(xiàn):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7%來自語言,38%來自于聲音,剩下的55%則全部來自于無聲的肢體語言。[1]研究表明,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的信息量在總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額不到35%,剩下的超過65%的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完成的。體態(tài)語是一個特殊的表義符號系統(tǒng),它是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在人類信息、情感的交流、傳遞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作為一種通用的語言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電視節(jié)目具有視聽結合的特點,觀眾通過收看電視節(jié)目受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讓感覺器官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作為電視節(jié)目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論是語言還是非語言傳播都直接影響電視傳播的視覺效果。對于主持人的服裝、發(fā)型、妝容和體態(tài)語這些構成主持人形象的非語言符號來說,其運用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電視畫面的構成與主持人語言傳播的效果。主持人的體態(tài)語是內心情感的真情流露,也受到主持人知識、修養(yǎng)、個性、氣質、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成為主持人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電視不僅傳播著大眾文化,而且承擔審美引導的作用,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在審美引導過程中也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視的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電視觀眾在接受信息的同時,包括體態(tài)語在內的主持人語言也對電視觀眾發(fā)揮潛移默化的影響,主持人準確、優(yōu)美的體態(tài)語言和有聲語言一樣深化著觀眾的感受和認識,催化著觀眾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因此,電視新聞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較強的語言表達功力之外,還應重視體態(tài)語的運用。
二、電視新聞主持人如何運用體態(tài)語
(一)目光語
目光語是人際交往溝通思想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符號系統(tǒng)。[2]從行為語言學方面說,目光語就是眼部的動作,是在大腦的支配下,主觀意識在眼中的流露。眼睛是人類最敏銳的器官,目光語是人與人之間用眼睛交流的態(tài)度,它不但傳遞信息,而且能夠表達和流露各種復雜的情緒,可以表達出人內心最深切、最微妙、最復雜的涵義和感情。眼睛的開閉程度、眼光的投射方式、視線的持續(xù)時間和力度以及眼神同面部表情的配合都能發(fā)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因此,眼睛是檢驗一個人發(fā)出各種信息的最主要的器官,就目光語運用的方式來說分為:注視、盯視、環(huán)視、瞇視、斜視等。斜視表示輕蔑、掃視顯得不尊重,瞥視表示鄙夷,較長時間的直視和凝視可以理解為對私人界域或實力的侵犯。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播報新聞時是把攝像機鏡頭假設成電視觀眾。正是由于存在這種交流對象的虛擬性,使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的體態(tài)語具有更多的交流感。電視新聞主持以目光語和頭部動作的運用比較多,配以少量手勢語,動作不宜過大。因此新聞主持人應具備鏡頭感,形成內心感覺、有聲語言、體態(tài)語三位一體的有機和諧感。[3]口播是由電視新聞播音員在電視屏幕上出圖像播報新聞稿件的電視新聞播音。[4]如《朝聞天下》《新聞聯(lián)播》的導語部分。出鏡口播多以近景為拍攝方式,播音員的面容在屏幕中的比例較大,頭部和面部的細微動作都會被攝像機捕捉下來,因此,播音員的目光語和頭部動作以平和、微調為主。新聞播音員應以真誠的目光為基調,親切的目光為風格,關注的目光為態(tài)度,以稿件內容為指向,同觀眾進行目光語交流。實踐證明,出鏡口播時,主持人的視線應停留在攝像機鏡頭下三分之一處,這樣的視線會給觀眾最真實的感覺。由于目前的新聞演播室大多配有提詞器,播音員視線容易跟隨提詞屏幕上的文字順勢上行,這樣容易給觀眾“翻白眼”、傲慢的感覺。主持人還應注意目光語注視的時間。目光語注視時間是有聲語言的同步信號,因此在新聞段落的末尾應轉移視線進行調整。如果播音員是在看攝像機鏡頭,在一條新聞或一個段落結束時,低頭看看稿件,稍作調整再面對鏡頭進行下一段新聞的播音。如果是長時間低頭播讀稿件,在重點部位、段落或稿件的結束處抬頭,告訴聽眾“這是重要內容”或“這一段內容講完了”。電視新聞主持人眼睛看著鏡頭播出,同時要配合相應的頭部動作,以避免給觀眾帶來呆板、僵直的印象。根據(jù)縱向、橫向、斜向的方位,頭部動作表現(xiàn)為仰頭、擺頭、點頭等幾種方式,與有聲語言配合使用能是主持人顯得端莊、自信、大方。
(二)表情語
臉是人體心靈的門戶,可以動之于情,見之于形。發(fā)生在頸部以上各部位的情感體驗、反應就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具有生物和社會意義,是連接情感世界的橋梁,恰當動人的面部表情能準確地流露出內心世界的情感,有時能勝過千言萬語。[5]表情語與人的情感體驗活動密不可分,不僅人的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欲、愛、惡、懼可以在人的面部反映出來,就是多種情感交織的復合形式也能通過面部表情反映出來。有研究人員統(tǒng)計,人類的表情有幾十萬種之多。一小塊肌肉的細微動作就可以造成表情的不同,要把這幾十萬種表情所代表的含義解釋清楚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這里我們說的表情語是指面部較大的動作以及比較明顯的五官變化。人類臉部的表情語通過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來完成。心理學家??寺透ダ锷ㄟ^對面部表情的研究,認為人的六種基本表情都是通過頸部以上部位表示的。悲傷和恐懼主要通過眼部表現(xiàn);愉快和驚奇由眼部和臉的下半部來表示;厭惡只由臉的下半部表示;憤怒則通過臉的下半部與眼、眉、額的配合來表示。這些動作雖然不大,但畢竟可以由肉眼觀察到,屬于看得見的無聲動態(tài)行為。[6]新聞節(jié)目具有客觀性,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也應以最自然、真實的表情進行新聞傳播工作。新聞節(jié)目信息涵蓋量大,內容豐富,時政要聞莊重、沉穩(wěn),民生新聞親切、自然,經(jīng)濟新聞客觀、公正,文體新聞活潑、跳躍。主持人的有聲語言在根據(jù)新聞內容有所調整后,表情也要隨之發(fā)生變化,既不能冷冰冰“白板一塊”,也不能從頭到尾微笑到底,內心要和新聞內容一起活動,表情才能同新聞基調相貼合,在新聞節(jié)目的大背景下微調各條新聞不同的表情。這樣的主持語言才是有血有肉、具有感染力的。例如,在一期《晚間新聞》節(jié)目中,主持人賀紅梅在播到“北方連日來遭遇強降雪”時,表情透露著對惡劣氣候的憂慮與對受災地區(qū)人民的關切;在播到“游泳小將趙菁兩破世界紀錄”時,以微笑、欣喜的表情表達對體育健兒的祝賀。任何表情都是心理活動的外化,新聞播音員不需要“溢于言表”“眉飛色舞”的表情,因此,只要主持人充分調動心理活動,能積極地隨著新聞內容涌動情感,表情就能隨之發(fā)生細微變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觀眾也能感受到主持人的表情差別與變化。
(三)手勢語
手勢語又叫手語,是一種用手的各種動作構成的行為語言。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用手勢來代替語言。比如,體育比賽中的裁判用手勢語來指揮比賽;交通警察用手勢語來指揮來往車輛;聾啞人直接將手勢語作為交際工具。人的手有指、腕等關節(jié),動作靈活,開合自如,是表情傳意最有力的手段。說話激動時,往往攥緊拳頭;談到高興之處,往往雙手揮動;不知所措時會雙手亂搓;不耐煩時會用手指敲擊桌椅。恰當?shù)氖謩菡Z不僅有助于情感的表達,往往還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手勢還會透露人的個性特征。外向的人表現(xiàn)得更夸張,而憂慮的人使用手勢更少,行動更慢,更猶豫不決且漫無目的。精神病患者會不斷地抓臉和拉頭發(fā)。手勢語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演示性手勢語。演示性手勢語的特點是演示有聲語言,把有聲語言的各種語音變化演示成各種相應的手勢動作。聾啞人之間交往用的都是演示性手勢語。舞蹈《千手觀音》的聾啞演員們雖然聽不見音樂的節(jié)拍,但是在手勢語指揮的提示下能夠掌握舞蹈的節(jié)奏,這就是演示性手勢語在起作用。二是依附性手勢語。依附性手勢語完全依附于有聲語言,根據(jù)有聲語言來安排相對應的手勢動作,這種手勢動作和有聲語言里的某些含義一一對應,在有聲語言信息傳遞有困難的時候發(fā)揮作用。各種球類的裁判員所用的手勢都屬于依附性手勢語。三是伴隨性手勢語。人與人交際的時候,都是一邊談話一邊配以適當?shù)呐e止動作,使內心的情緒變化得到自然流露。這樣,動作與語言的有機配合與呼應能夠增加說服力和感染力。這些在人說話當中做出的手勢就是伴隨性手勢語。四是示意性手勢語。示意性手勢語就是用大家熟知的手勢來代替部分或全部有聲語言,在特定語境的條件下同樣可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意思。示意性手勢語與有聲語言的關系較小,甚至沒有關系,但是對語境的要求較高,不同語種的人都可以用同一個手勢。比如,拇指和食指接觸形成的環(huán)狀手勢,一般表示OK。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在近景的情況下,手勢語運用比較少。但是一些綜藝新聞、體育新聞和新聞雜志類節(jié)目主持人是站立著主持節(jié)目的,顯得更加輕松、隨意,因此,手勢語運用比較多。在站立主持的新聞節(jié)目中,主持人的手可以垂直放在身體兩側,也可以放置在“人體黃金點”位置。所謂黃金點是指一條線段,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0.618或近似值的分割點。就人體結構的整體而言,肚臍是黃金點,臍以上與臍以下的比值是0.618:1。因此,主持人的手放置在肚臍附近,給人的視覺感受是最美的。在手勢語需要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動作不宜過大,向上的手勢以手不超過肩部為宜;向下的手勢,手不低于“黃金點”。幾何圖形中,最美的角度是30度,因此主持人在做往外張開的手勢,大臂和身體的夾角應不超過30度;雙手張開的距離不超過一米。
(四)身姿語
在生活中,人的身體形態(tài)高、矮、胖、瘦各有不同,這是生理原因造成的。但是也有不少體態(tài)姿勢是為了一定目的特意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用軀干的某些姿勢或動作表示意思的方法稱之為身姿語,即自人類誕生以來始終沿用的一種主要的行為語言。[7]身姿語不光是動態(tài)的,還有靜態(tài)的表達。比如,站姿和坐姿。站姿和坐姿都是由一個人的修養(yǎng)、教育、性格和人生經(jīng)歷所決定的,所以它們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心靈世界。一個人站立時,重心放在左腿,說明在這一刻,他主要受情感支配,如果重心轉到右腿,那么他更多的是在琢磨一些事情。重心放在腳跟上,說明他屬于保守型,不愿意冒險。重心放在前腳掌的人,反應很敏捷,但往往失之于魯莽。[8]坐姿本質上事關舒適、習俗和交流。人一坐下來,通常會安置自己的雙腿,讓自己感到舒適,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并會表達某種信息。坐姿傳達的信息一般情況下都是受無意識欲望激發(fā)的,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應了一個人的處世態(tài)度和心理活動。
電視新聞主持人的坐姿不能是無意識的隨意行為,從形象上來看,應該挺拔的;從有利于氣息與發(fā)聲的方面來看,也應該挺直身體,保持聲道的暢通。主持人的坐姿應該身體保持直立,腰部挺拔,肩部保持水平;下頜與腹部微收,兩肩自然彎曲,小臂平放在桌面。不能塌腰、縮脖、窩胸,胳膊左右外拉間距過大或身體隨意晃動;兩腳與肩同寬平放與地面,以保持重心的穩(wěn)定。在與觀眾進行交流,或根據(jù)稿件的需要,可將身體暫時朝攝像機方向傾斜,以拉近與觀眾的空間距離。主持人的站姿應身體和腿應該保持筆直,隨著頭與手臂的動作,可有身體的自然前傾,轉體等變化,身體不能僵直,腿不能彎曲。有的新聞節(jié)目如《體育晨報》、《24小時》,是由兩名主持人共同主持,特別是在導語部分,兩名主持人同時出像,有時以對話的形式播報新聞。這時要求主持人的目光除了同觀眾交流之外,還要與身邊的搭檔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己方內容已經(jīng)播報完畢,把話語交給另一方,另一方要先用目光進行迎接,然后承接話題繼續(xù)播報。另一種情況是對話中途雙方用目光進行交流,另一方要用目光與點頭的方式表示贊同。當一名主持人在播報新聞的時候,另一名主持人要認真傾聽對方的表達,讓思維活動能緊跟對方播報的內容,這樣兩名主持人的表情會因為播報同一內容而保持一致。兩位主持人除了保持新聞主持人應有的坐姿之外,還都應朝自己內側即搭檔的一方轉體15度角,以便雙方更好進行交流,使兩人的主持更具整體感。電視新聞節(jié)目節(jié)目主持人應重視體態(tài)語在語言傳播中的作用,展現(xiàn)出既符合本民族審美特點又立足于時代風貌的體態(tài)形象。此外,主持人還應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精神,不斷提高文化水平,把提高內在素養(yǎng)與完善外部形象結合起來,形成由內而外、內外兼修的良好氣質與風貌。這樣的主持人形象才能符合電視媒體與觀眾的要求。
- 上一篇:廣告設計教育缺陷及改革辦法
- 下一篇:領導分工和職能責任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