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防護林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1:25: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田防護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農田防護林

農田防護林土壤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防護林;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改良;林帶脅地;增產

論文摘要綜述了農田防護林對土壤物理性質、土壤肥力狀況、土壤微生物分布、土壤酶的活性、保土效應等方面的改良效益,提出了農田防護林帶脅地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措施,以期引起人們對農田防護林在改善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重視。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生態(tài)學的不斷發(fā)展,生態(tài)學原理被更加深入地應用到農田防護林領域,形成了農田防護林生態(tài)學研究高潮[1]。關于農田防護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研究,有大量的文獻報道。近年來,如何維護、改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已成為國際上普遍關注的研究熱點問題。大量研究表明,農田林網可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化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對作物生長環(huán)境有著明顯的良性影響[2]。防護林的生態(tài)效益通常包括生物效益、環(huán)境效益、旅游效益等[3]。這里,筆者僅就農田防護林的土壤改良效益與脅地現象的克服等問題闡述如下。

1農田防護林對土壤的改良效益

1.1農田防護林對土壤物理性質的改良

農田防護林帶建成后對降低土壤表層及耕作層的全鹽量效果極為明顯,可防止次生鹽漬化。一般,楊樹林帶下土壤中碳酸鈉鹽下移,多滯留在30cm上下;灌木林帶下土壤中的硫酸鹽及碳酸鹽則向47cm以下的土層移動。楊樹林帶下0~20cm土層全鹽量較曠野減少66%,1~11H(H表示防護林帶樹高)之間減少86%~90%;灌木林帶下0~30cm土層防護林帶比曠野減少65%,林帶背風面5~20m處減少58%~75%[4]。前蘇聯V.M.Kretinin的研究證實了農田防護林帶有使土壤脫鹽的作用。A.M.Egrouy等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農田防護林帶對農田土壤有明顯的脫鹽作用。李德毅在江蘇大豐縣上海農場的研究認為:農田防護林帶保護區(qū)和空曠區(qū)相比有明顯延緩反鹽作用[5]。

查看全文

農田防護林環(huán)境效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田防護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環(huán)境效益

論文摘要綜述了農田防護林所產生的環(huán)境效益,認為農田防護林對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能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特別是在降低風速、調節(jié)氣溫和濕度、改良土壤、凈化空氣及水文等方面能產生良好的效益。

近年來,生態(tài)安全與糧食安全已成為與人類生存質量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措施,農田防護林是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屏障,對生態(tài)安全與人類生存環(huán)境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20個世紀30年代美國西部大平原防護林建設,50年代前蘇聯斯大林改造自然計劃,以及70年代中國三北防護林建設,無不是為維護生態(tài)和糧食安全而采取的應變措施。綜觀農田防護林領域的研究史,前蘇聯、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等國開展了大量的研究。80年代以來,隨著生態(tài)學的不斷發(fā)展,生態(tài)學原理更加深入地應用到農田防護林領域,形成了農田防護林生態(tài)學研究高潮[1]。防護林的生態(tài)效益通常包括生物效益、環(huán)境效益、旅游效益等。本文重點綜述農田防護林的環(huán)境效益,包括風速、氣溫、濕度、降雨量等氣象指標,涵養(yǎng)水源、改善水質等水文指標及改良作用、保護作用等土壤指標[2]。

1防風效應

防護林體系對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主要是通過防風作用體現出來的。由于林帶改變了氣流結構,削弱了風的動能,從而使通過農田林網的風速降低。在林帶背風面有效防護范圍內,可使曠野風速降低30%左右[3]。如張掖市年均風速1991~1995年與1971~1975年相比降低了38%[4];三江平原墾區(qū)70年代比60年代年平均風速降低2.96%,80年代比60年代降低14.93%[5];“三北”防護林體系由于明顯地改變了下墊面性質,因而產生了明顯的防風效應,造林后風速平均降低20%左右[6];新疆和田綠洲內實現農田林網后,1981~1985年的平均風速較綠洲以外和田機場降低了1.15m/s,較1980年以前本地年平均風速降低了0.42m/s。綠洲內林網防護下的小麥田風速較綠洲以外的礫石戈壁降低了58.1%~71.0%[7];海涂農田防護林林網內的棉花生長環(huán)境多年實測與對照點相比平均降低風速38%[8]。據中國林科院、山西省林科院調查:晉中農田防護林帶能降低風速30%~40%[9];淮北平原農田防護林網內風速比對照點低32.9%~47.7%[10],可見農田防護林的防風效益還是十分明顯的。

2溫度效應

查看全文

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造林講話

同志們:

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試點工作已經開展兩年了。認真總結兩年試點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這對指導今后農田防護林和枯死樹更新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次全省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和枯死樹皆伐更新現場會的主要任務是:認真總結兩年來的試點經驗,分析問題,查找不足,通過現場交流,相互學習,采取積極措施,確保高標準一季完成今年農防林和枯死樹的造林任務。上午,與會同志參觀了榆樹市農防林造林現場,剛才,榆樹市又全面介紹了他們的經驗。大家普遍感到,榆樹的農防林更新改造標準高,機制活,效果好,受益匪淺。榆樹市的做法,也是省里的一貫要求。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他們的經驗與本地的實際結合,使本地的更新改造工作效果更好,效益更高,管理更加規(guī)范。下面,針對農防林更新和枯死樹造林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實事求是,客觀評價兩年來更新改造的工作成果

20*年,廳黨組針對中西部地區(qū)農田防護林建設存在的集中過熟、殘次林防護效益下降、更新改造緩慢等難題,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堅持生態(tài)功能與經濟產出并重的林業(yè)發(fā)展指導思想,決定實施農防林更新改造建設工程,先期在7個縣(市、區(qū))進行試點,在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礎上,20*年7月由7個試點縣(市、區(qū))擴大到18個縣(市、區(qū)),基本覆蓋了全省中西部4個地區(qū)。通過2年的試點,可以說中西部農防林更新改造工程思路正確、機制完善、措施可行、成效顯著,試點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困擾多年的中西部農防林更新改造難題得到了破解,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建設模式。其主要標志是:

(一)按期完成更新改造建設任務。從數量上看,實現歷史性突破。兩年來,共采伐成過熟林2199.66公頃、殘次林2452.07公頃,完成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5320.54公頃,新建農防林495.2公頃,造林面積是采伐更新改造面積的114%,不僅達到了更新造林面積不低于采伐面積和1:1配比的要求,而且超額完成了造林任務。枯死樹采伐面積2321.34公頃,完成更新造林面積2325.79公頃,實現了省廳制定的改造目標。2年中西部共完成農防林和枯死樹更新改造面積7646.33公頃,是以往10多年更新改造的總量,這在全省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從質量上看,全部實施大苗造林,實現新的突破。根據省級核查結果,20*年全省農田防護林平均成活率達到了87.2%;2006年在氣候異常楊樹病害大發(fā)生的條件下,全省農防林和枯死樹的成活率也分別達到了71.4%和72%,榆樹市、梨樹縣、德惠市和朝陽區(qū)的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大大高于以往更新造林質量。

(二)創(chuàng)造了一個嶄新的建設模式。在技術方面,采用適宜中西部立地條件、抗逆性強、速生的楊樹大苗造林,保證了農防林速生豐產,達到快速發(fā)揮防護效能的需要,提高了經濟產出。造林前機械整地、挖防護溝,栽植前采用生根粉高效吸水劑和藥物浸根,栽植時采用坐水打漿、重剪側枝不截頭、地膜覆蓋等造林辦法,造林后又積極采用樹干涂白、藥物噴冠等有效手段,從多種途徑控制病蟲害的傳播、蔓延、發(fā)生,造林成活率有了較大提高,保證一季造林一次成林,這在西部地區(qū)造林史上是個創(chuàng)舉,破解了西部干旱區(qū)更新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的難題。在運行機制方面,探索出了具有吉林特色、適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成功模式。一是競價銷售。對采伐的木材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組織競價拍賣會,林業(yè)、紀檢、公證等部門、林木所有者、木材購買者參加,統(tǒng)一公開競價出售,大大提高了木材銷售收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避免了木材銷售中的徇私舞弊行為,緩解了林農、集體、個人間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二是抵押保證。建立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保證金制,將木材競價銷售的收入按造林整地成本核定金額部分存入財政更新保證專戶,根據工程進展,經檢查驗收合格后逐項返還資金,確保采后能造上林。三是承包到戶。對新植林帶競價一次出售或承包給個人一個輪伐期,按約定自主經營,使新建的林帶,林有其主,責任到戶,充分發(fā)揮承包戶和經營者的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四是優(yōu)質大苗。統(tǒng)一采用省級規(guī)定通過鑒定的優(yōu)良品種和二年或三年生楊樹大苗造林,一季造林一季完成更新改造一次成林。五是采一造二。采伐更新一條過熟林帶,相應配套改造一條以上殘次林帶或者新建一條林帶,對田間林實行隔帶采伐更新,防止出現跑漏風現象。六是采造掛鉤。實行嚴格的工程管理,強化檢查監(jiān)督,按檢查結果兌現獎懲,建立調控制度,對不按規(guī)劃設計采伐、更新造林質量差的單位,用采伐指標和林業(yè)建設項目進行調控。在組織領導方面,強化政府推動。各地都成立了以政府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實行政府負責制和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親自參與研究、部署林業(yè)工作,落實了包保責任制,領導包片,干部包點,把工程建設質量與包保人的政績和工資獎金掛鉤,并按質量兌現獎懲,有效地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

查看全文

農田防護林土壤改良效益論文

1農田防護林對土壤的改良效益

1.1農田防護林對土壤物理性質的改良

農田防護林帶建成后對降低土壤表層及耕作層的全鹽量效果極為明顯,可防止次生鹽漬化。一般,楊樹林帶下土壤中碳酸鈉鹽下移,多滯留在30cm上下;灌木林帶下土壤中的硫酸鹽及碳酸鹽則向47cm以下的土層移動。楊樹林帶下0~20cm土層全鹽量較曠野減少66%,1~11H(H表示防護林帶樹高)之間減少86%~90%;灌木林帶下0~30cm土層防護林帶比曠野減少65%,林帶背風面5~20m處減少58%~75%[4]。前蘇聯V.M.Kretinin的研究證實了農田防護林帶有使土壤脫鹽的作用。A.M.Egrouy等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農田防護林帶對農田土壤有明顯的脫鹽作用。李德毅在江蘇大豐縣上海農場的研究認為:農田防護林帶保護區(qū)和空曠區(qū)相比有明顯延緩反鹽作用[5]。

農田防護林帶還有減少土壤中CO32-和HCO3-的效果,從而使土壤堿性減弱,pH值降低。楊樹林帶內0~10cm土層中CO32-和HCO3-的濃度含量較曠野減少66%,并降低1.4個pH值。林帶背風面1~11H之間減少78%~89%,降低1.0~1.5個pH值。灌木林帶至帶后20cm處范圍內、在0~30cm的土層減少63%~82%左右,下降約0.5~1.5個pH值。

此外,農田防護林帶還有改善鹽堿土水溶性組成成分的作用。受林帶庇護的土壤,Ca2+比例增大,Na+減少,從而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可耕性。農田防護林帶所庇護的上層土壤中水溶性Na+大幅度降低,在楊樹林帶可降低90%,灌木林帶降低19%~82%左右[4]。

1.2農田防護林對土壤的增肥效應

查看全文

農田防護林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田防護林建設;原則;規(guī)劃設計;技術措施

論文摘要建設農田防護林是實現農業(yè)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防止風沙、干旱,調節(jié)氣候,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保障農業(yè)高產、穩(wěn)產的根本措施之一。闡述了農田防護林建設應遵循的原則,并提出農田防護林建設規(guī)劃設計要求及技術措施。

農田防護林建設,首先必須堅持為農、牧業(yè)生產服務的方向,按照社會主義大農業(yè)的要求,以建設高產穩(wěn)產田為中心,正確處理好農、林、牧三者關系。其次,必須貫徹“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的原則。對溝、河、渠、田、林、路統(tǒng)一規(guī)劃,對風、沙、旱、澇綜合治理。第三,在設計上要保證林帶具有最大的防護效能,并盡量做到林帶少占耕地。第四,農田防護林要緊密結合其他林種和“四旁”綠化,形成綜合的防護林體系。

1農田防護林建設的規(guī)劃設計

1.1林帶結構

它是指林帶樹冠上下組成的層次、寬度、橫斷面形狀、枝葉狀況、密度和透光狀況等綜合情況。平原地區(qū)應選通風結構林帶。因為通風結構林帶防護距離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喬木組成,沒有下木,有效防護距離在28h(28h表示林帶高度的28倍)的范圍內。

查看全文

農田防護林建設論文

1農田防護林建設的規(guī)劃設計

1.1林帶結構

它是指林帶樹冠上下組成的層次、寬度、橫斷面形狀、枝葉狀況、密度和透光狀況等綜合情況。平原地區(qū)應選通風結構林帶。因為通風結構林帶防護距離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喬木組成,沒有下木,有效防護距離在28h(28h表示林帶高度的28倍)的范圍內。

1.2林帶走向

它是由主林帶和副林帶組成。防止主要害風的林帶是主林帶,主林帶要與主要害風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風以外風力的林帶是副林帶,副林帶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帶。主、副林帶形成的網格,呈長方形或方形。林帶走向以主林帶垂直于主風來確定。在大面積的農田上,只有營造許多縱橫交織的林帶,形成很多林網,才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作用。

1.3林帶間距

查看全文

關于加強農田防護林采伐更新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林業(yè)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yè))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yè)局:

為切實加強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充分發(fā)揮農田防護林體系在保障糧食穩(wěn)產高產和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200*年以來我局在部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組織開展了農田防護林更新采伐管理試點。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yè)發(fā)展的決定》的要求,結合試點取得的經驗和三北地區(qū)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現場會議的精神,現再就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農田防護林采伐更新管理作如下規(guī)定:

一、農田防護林采伐更新管理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管理,生態(tài)優(yōu)先、科學利用,依法采伐、及時更新,功能不減、體系長存”的方針。

二、農田防護林達到更新采伐年齡、生態(tài)功能明顯衰退之后應及時進行采伐更新。采伐更新所需限額由各地在更新采伐限額中合理安排。限額不足的,由當地林業(yè)主管部門依法向省級林業(yè)主管部門申報,由省級林業(yè)主管部門在其預留指標中調劑解決。

三、農田防護林各樹種的更新采伐年齡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林業(yè)廳(局)根據本地實際依法科學確定,并報我局備案。

四、需要對農田防護林實施更新采伐的,應科學確定采伐方式,合理控制采伐強度。風沙、干旱地區(qū)的農田防護林的更新采伐應采取隔株、隔行等漸伐方式,第一次采伐的株數強度不應大于50%,采伐間隔期南方一般不小于2年、北方一般不小于*年(伐前更新已達到成林標準的例外)。其它地區(qū)的農田防護林的更新采伐可采取隔行、帶狀等采伐方式,采伐強度可根據林分狀況、采伐方式等確定,但相鄰的同向林帶不得在同一年實施更新采伐。

查看全文

防護林生態(tài)景觀設計論文

1研究區(qū)域內林帶簡述和數據收集

文章以兩個鄉(xiāng)鎮(zhèn)為例,其中包含四個行政村,這個示范區(qū)域內沒有完整的防護林帶網,只有四條主防護林帶和三條副防護林帶,林帶面積和林帶數量嚴重不足,林帶還有不同的殘缺現象,除此之外,林帶都是人工種植,樹種單一,只有楊樹和椿樹兩種,群落結構簡單,受到病蟲害嚴重,部分林帶已經出現枯死現象,致使防護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在生態(tài)景觀方面,因為林帶樹種單一化,林帶網絡稀疏,造成防護林沒有景觀效益產生。針對這一實際問題的存在,我們就必須提出整改建議,在合理化方案設計之前,必須對示范區(qū)域內的林帶數據進行收集,使用SPOT-5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獲取示范區(qū)域的矢量圖,在進行修正后,獲得項目區(qū)域的初步矢量圖,再通過實地調查,對初步獲得的矢量圖進行修正,然后對林帶行數、配置、樹種、株數、冠幅等進行細致記錄,并對林帶進行拍照,還要記錄與林帶相關的數據信息,最后,在獲得項目區(qū)域與林帶相關的信息后,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處理、保存。

2設計方法

通過對區(qū)域內已經存在的林帶,進行空間上的合理化配置,增添視覺美感,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景觀,并具有觀賞效益。所以可以從生態(tài)和景觀兩個方面,對農田防護林進行設計。

2.1生態(tài)化設計

首先,要確定防護林帶的透光度,根據防護林帶的最合理透光度以及最佳范圍,進一步確定林帶喬灌木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據數據研究以后,獲得的防護林最佳防護距離和透光度,再結合實際區(qū)域內防護林的透光度和有效防護距離,判斷出最合理的林帶之間距離分布,然后確定是要增加林帶還是要減少林帶數量。再次,用已知防護林的長度和寬度,計算出防護林所占整體農田區(qū)域的百分比,按照相應規(guī)定標準,計算出林帶標準寬度,從而確定防護林的最佳帶寬。最后,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到最合理的防護林架構設計方案。

查看全文

防護林農作物防護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田防護林帶;農作物;防護

論文摘要:闡述了我國北方主要的自然災害給農作物帶來的危害,從而得出了營造農田防護林帶可以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侵害程度。

作物的生存是和它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作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是通常的生態(tài)關系,不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將使作物生長不良,生理機能的破壞,農作物產量顯著降低,甚至顆粒無收。

1主要的自然災害

1.1旱災旱災是我國北方經常發(fā)生的主要災害之一,它危害面積大,持續(xù)時間長,旱災大部分發(fā)生在春季,也可能發(fā)生在冬季或夏季,在北方多發(fā)生在春季,時間在3~5月期間,這時又是北方風季,往往高溫伴隨著強風,對農作物的生長危害甚大。

1.2風災風災是我國北方又一主要災害之一,尤以春季大風危害最為嚴重,春季平均風速為3~5m/s,最大平均風速一般在20m/s以上,個別地區(qū)可達30~40m/s,加之年平均大風日數較高,一般在50~100d之間,而且往往大風伴隨沙塵暴,沙塵暴日數一般達10d左右,最多可達30~40d。

查看全文

農田林網恢復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林業(yè)局農田防護林采伐更新管理試點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改善*地區(qū)生態(tài)經濟環(huán)境,促進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強化農田防護林經營和管理為重點,積極探索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既滿足經濟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又與現實經濟條件與技術水平的承受能力相適應的農田防護林建設之路。在原有防護林體系基礎上改造、更新防護效益低下的殘次林、老防護林,建立起新的多功能、多效益最佳結合的農田防護林體系,構筑起*地區(qū)較完備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框架。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兼顧,生態(tài)效益優(yōu)先的原則;堅持積極穩(wěn)妥,突出重點,先次后好的原則;堅持統(tǒng)籌兼顧,先確定更新責任人再進行采伐,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全社會辦林業(yè)的原則;堅持質量第一,速度與質量統(tǒng)一的原則;堅持林業(yè)科學發(fā)展與市場經濟規(guī)律相結合,注重保護森林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林業(yè)生產積極性的原則。

(三)工作目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