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星的剪法范文

時間:2023-04-11 19:33: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角星的剪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新課程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在新課程實施已有相當時間的今天,有些教師依然沿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片面地認為學生學會了語法就等于學好了英語,許多課堂仍然熱衷于語法條目的羅列講解,割裂語言點,采用刻板、孤立、教條的句型操練及單句翻譯方法,迫使學生機械地模仿、記憶。而有些教師走到了教學的另一個極端,在課堂上完全拋開語法教學,或者一帶而過,以學生不斷的錯誤作為代價,盡管部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能用準確、豐富的語言進行交流和運用。長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和促進學習上的進一步發(fā)展。

語法是語言的產物,是對語言現象的總結和描述。我們發(fā)現,即使學生能熟練地背誦語法規(guī)則,他們也不一定能正確運用這些語法規(guī)則。學習語法是為了運用,而不是為了解釋語法現象。語法的教學不能游離于語言的運用之外,必須遵循語言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學習語言時,學生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語言的意義上,然后他們才會注意語言形式和語言規(guī)則。

在任務活動過程中學習語法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自然、主動、探究地接觸、了解和習得語法,運用所學的語法表達有意義的思想。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進行交際活動的同時,學生需要適度地關注含有相關語法規(guī)則的語言表達,并在任務的結果評價中彰顯語法的規(guī)則和功能?!罢Z法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的形式和意義,更要使學生清楚形式的運用,賦予語法以交際意義?!保?]

二、 任務型語法教學的基本步驟

1. 任務前

圍繞任務的主題展示語法項目,學生初步感知。這一過程主要包含三個內容:

(1) 介紹新的語言。這是任務前階段的一個主要內容。

(2) 激活語言。任務前的活動不僅可以給學習者輸入新的語言和語法知識,使之能重構語言系統(tǒng),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更多的是激活和調動已有的語言資源。這樣有助于減輕學生認知上的困難。

(3) 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任務。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話題,理解任務的要求,增加其對于任務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認識使用語言的復雜度。

2. 任務中

確定內容合理、難度合適的任務,學生運用與所學語法相關的語言完成任務,鞏固運用。

3. 任務后

根據學生任務完成過程中和結果展示中存在的語法問題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活動,學生內化提高。任務后的活動并不是讓學生簡單、重復地表演,而是讓學生獨立、完整地完成任務,提高語言的準確度和流利度。通過再次完成任務,學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之處,也會更加清晰地建立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之間的關系。

概括說來,左岸語法,右岸學生,任務便是從中傳遞的橋梁。而任務型語法教學的基本步驟中,任務中階段又是任務這一橋梁的重中之重。語法教學貴在習得過程,學生能否在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下習得語法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法教學的效果。在任務中階段,學生有明確的任務目標,有清晰的任務過程,有合作的任務平臺,并有預期的任務結果。學生借助語言的形式、語法的建構,完成任務活動,促使語法教學更真實、更深刻,從而達到形式和內容兼具,知識和能力俱得。

三、 任務型語法教學任務中階段的實踐

1. 搭建支架,建構語法

在語法學習的過程中,模仿與演練是常見的兩種方式,包括學生在觀察了任務之后,一開始也是有意無意地模仿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然后在同伴面前演練。但模仿絕不是語法學習的歸宿或是機械的重復,無論語法教學的內容是什么,我們的關注點不僅僅是任務的形式和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實現任務的目標。教師需要提供必要的語言資源,如可能用到的句型結構、詞匯、固定的表達方法等,在以語法教學為目的的任務實施過程中,不但要有語言形式的支撐,還要提供任務建構的支架,這樣才能保證語法教學的順利開展。所謂搭建支架,簡單說來就是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通過這種分步建構的方式,教師一步步撤去給學生的學習支撐(所搭建的理解支架),把任務逐步交給學生,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語法。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Could I ...?”“Could you please ...?”時是這樣設計的。

(1) 用以下問題與學生打招呼:Could I have your name? Could I make friends with you? Could I learn English with you? Could I borrow your English book? Could I share a chant with you?

(2) 與學生分享以下chant。

Could I have your names?

Could I make friends with you?

Yes, you can. Yes, you can.

Could I borrow your English book?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Sorry, you can’t. Sorry, you can’t.

(3) 展示該教師兒子Nemo的照片,并告訴學生“He is a polite boy. He can ask for agreement politely. He can do lots of chores around home”。

(4) 讓學生猜測Nemo能做哪些家務。猜測的同時展示Nemo做家務的照片,同時提供以下有關做家務的英語讓學生與照片一一對應: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fold the clothes, make the bed, do the dishes, do the laundry, water the plants.

(5) 按以下要求完成書面表達。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各組學生分別拿到客廳、臥室、書房和廚房四張照片中的一張,然后在組內用“Could you please ...?”提問組內同學能做哪些家務。小組合作后再把自己與組內成員的對話寫下來。

在這樣的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所作的語用呈現就是為學生的語法輸出而搭建的腳手架,其關鍵是幫助學生在學習新語言之后掌握完成任務所需語言的語用內涵,并根據任務的需要組織語用要素,保證語法輸出的正確性與得體性。[1]

2. 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語法

在語法教學方面,外國專家提出了兩種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顯性語法教學)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隱性語法教學)。[2]前者側重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guī)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后者則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guī)則,主要通過情境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的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法規(guī)則。很多學生對語法課不感興趣,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采用了過多機械的練習方法,也就是過多地運用了顯性語法教學。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及需求,教師應盡可能通過豐富的情境創(chuàng)設來活化語法,讓語法練習生動有趣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新學的語法項目轉化為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英語(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的Section B時,設計了“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后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要回答的問題是:

(1) How is the weather in ...?

(2)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學生在思考這兩個問題的時候,自然而然地要用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語法——現在進行時。教師緊緊圍繞本節(jié)課的語言目標,引用了一個來自于學校當地的某個場景片段。在這樣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學生自然、親切地融入情景的交流和反饋,活化了語法的操練。然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就校園內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接受電視記者采訪的小組合作任務。學生之間圍繞現在進行時組織語言進行小組活動。

被采訪的學生能夠非常自然流暢地表達,因為這個創(chuàng)設的情境無須想象,它就在身邊。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時候,語法不再是標簽,他們更加注意的是活動的內容和趣味,但他們訓練和運用的恰恰又是語法知識。也就是說學生不知不覺地把所學的語法知識直接運用到英語的思維當中。就像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的“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主張的,學生學習必須處于與學習主題基本內容相關、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豐富情景當中,既保證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回顧和總結,又給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空間。

3. 滲透情感,內化語法

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主張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和個人需要,強調具有真實個人意義的學習,主張包括認知和情感在內的全人教育。近年來,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語法不是死的教條,而是可賦予生命和情感的分享過程。學習者只有融入真實、得體的情感,讓語言學習成為動機的合理輸出,語法學習才會落到實處,成為內在的需要和必要的儲備。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英語(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的Section B時,設計了一個看圖說話的任務。教師首先出示幾張在遭受地震和海嘯之后的日本受災群眾的照片,引導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語法——現在進行時,描述圖片中的情景,教師給出了如下的開頭和結尾:This is a report from Japan. After the earthquake ... I hope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can try our best to help them.中間部分請學生根據圖片內容進行補充。以下是部分學生的描述:

S1: The people are suffering a lot.

S2: The little girl is crying. She is looking for her mother.

S3: The people are waiting for food. They are so hungry.

S4: People have no home now. They are looking forward to living in a warm place.

這一張張圖片激起了學生心底最深處的善良和同情友愛之心。學生通過語言表述強烈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顯然語法已不再是獨立的規(guī)則和教條,而是成為學生抒感的媒介和自然狀態(tài)下生活語言的輸出。其實,該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出示表現困難面前日本民眾良好素質的圖片,并繼續(xù)用現在進行時的句子進行描述:Everything is in good order and well arranged. So many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 waiting in lines for a public telephone and consciously saving electricity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Hundreds of people are camping in the square and no one is smoking in the entire process. It ends without a piece of trash on the ground. They are all helping each other. 教師通過這樣的引導既讓學生產生對日本民眾良好素質的贊嘆,又回歸本課的語法功能,在情感滲透的過程中內化語法。

雖然,這并不是一堂純粹的語法課,但教學中語法無痕、情感入微的任務設計無疑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之一,它最終達成了任務與語法、學生與教師的多贏。

四、 結束語

任務型語法教學傳遞的是一種理念,它在強調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亦關注語言知識的教學,課堂上我們應重視任務中階段的作用,引導學生在真實的任務中習得并鞏固語法知識,化解語法教學的困惑,讓學生從“對語法望而卻步”轉變成“語法的親近者”。

參考文獻:

篇2

一、研發(fā)費用制度的國際比較

(一)研發(fā)費用定義比較 美國、英國、國際會計準則均對“研究與開發(fā)費用”制定了特定的準則,而我國是針對企業(yè)自行研究開發(fā)無形資產涉及研發(fā)費用,將其納入《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一無形資產》(以下簡稱“無形資產準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2號――研究與開發(fā)費用會計》、英國標準會計實務公告第13號、國際會計準則第9號以及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對研究與開發(fā)費用都提出了“研究”與“開發(fā)”的定義。研究是指為獲取并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chuàng)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fā)是指在進行商業(yè)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而這四個會計準則存在的不同則是英國、國際會計準則以及我國會計準則對“研究”的定義中包括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都提出了“創(chuàng)造性”活動;英國更是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出了明確的定義,且詳細羅列出“研究活動”與“開發(fā)活動”包含的內容;美國會計準則對“研究”的定義側重于應用性研究。由此可見,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都對研究活動進行了階段的區(qū)分,但并未對其進行詳細劃分。

(二)研發(fā)費用范圍比較 我國的研發(fā)費用是指企業(yè)在進行自主研究開發(fā)活動中所產生的研究與開發(fā)支出,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石油天然氣礦區(qū)適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7號一石油天然氣開采》,即有關石油天然氣礦區(qū)的研究開發(fā)活動涉及的研發(fā)支出不屬于本準則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而國際、美國、英國的準則規(guī)定研發(fā)費用準則范圍不適用于開采行業(yè)中石油、天然氣、礦藏的勘探和開發(fā)費用,但開采行業(yè)的其他研究和開發(fā)活動適用于研發(fā)費用準則的范圍。由此可見,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對研發(fā)費用的規(guī)定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將石油、天然氣、礦藏的研發(fā)活動的處理方式獨立出來,體現趨同。但在趨同的同時,也具備自己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我國會計準則是將其石油、天然氣、礦藏勘探的特殊行業(yè)獨立出來,而國際準則是將這個特殊活動獨立出來;企業(yè)對現有產品、生產線、生產工藝所進行的外型技術;企業(yè)的初試階段的研究和開發(fā)活動也排除在研發(fā)費用制度之外。

(三)研發(fā)費用確認比較 國際會計準則規(guī)定,研發(fā)費用包括研究和開發(fā)活動中人員的工資、薪金、所消耗的材料、勞務費用、不動產設備、廠房的折舊以及發(fā)生的有別于一般管理費用的間接費用。而在各會計期間的分配要取決于該費用與企業(yè)預期從研究和開發(fā)活動中獲取的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研究活動所產生的費用應在其發(fā)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開發(fā)費用在符合某些標準,即當該項開發(fā)活動中所產生的費用有可能會產生未來的經濟利益時,它可以被確認為資產。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2號一研究與開發(fā)費用會計》對研發(fā)費用實行的是全部費用化。該公告指出,研發(fā)費用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同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86號作出了補充規(guī)定,對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計算機軟件研發(fā)支出,一旦技術可行性得以確立就應該確認為資產。也就是說,在美國除計算機軟件研發(fā)支出外,其他方面的研發(fā)支出均可作為費用確認。國際上對研發(fā)費用會計處理的另一模式是實行全部資本化,以荷蘭、巴西、瑞士等國家為代表。根據這些國家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研發(fā)支出在發(fā)生時,可以予以資本化。但同時對這些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fā)支出的攤銷年限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實行符合條件的資本化。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一無形資產》規(guī)定,企業(yè)自行研究、開發(fā)過程中,屬于研究階段產生的費用應全額計人當期費用,開發(fā)階段的支出中,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能計人資產成本,反之則計人當期費用。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在企業(yè)內部使用的,要證明有用性;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fā),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fā)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四)研發(fā)費用披露比較 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一無形資產》對無形資產的披露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其中包括了對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發(fā)支出金額的披露要求。而IAS9要求研究和開發(fā)費用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當期確認費用、攤銷方法、攤銷期限等會計信息均應再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且鼓勵企業(yè)在財務報表或年度報告中對研究和開發(fā)活動作簡要說明。可見。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我國會計準則對研發(fā)費用信息披露要求太過簡單。在知識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時代,無形資產對企業(yè)的發(fā)展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研究與開發(fā)支出是反映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展后勁的一個重要度量指標。因此,我國會計準則應更加完善研究與開發(fā)支出的信息披露,逐步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二、無形資產研發(fā)費用制度的國際借鑒

(一)研發(fā)費用的資本化、費用化相分離 將研發(fā)費用資本化、費用化相分離,能更好的反映形成資本的成本。根據新會計準則――《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費用化,開發(fā)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計人當期損益。無法區(qū)分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fā)階段支出,應當將其發(fā)生的研發(fā)支出全部費用化,計人當期損益。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計人員對研發(fā)費用的處理仍然存在較大困難。首先,研究階段與開發(fā)階段難以準確劃分。盡管我國會計準則對研究階段與開發(fā)階段作了較為詳細地說明,但企業(yè)進行自主研究開發(fā)無形資產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要準確地劃分研究與開發(fā)階段非常困難,這對會計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開發(fā)階段資本化條件具有太強的主觀性。根據我國無形資產準則的規(guī)定,開發(fā)階段的支出需滿足五個條件方可資本化,但這個五個條件,例如“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時,應當證明其有用性”等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判定是否滿足這些條件,主要是依靠會計人員的主觀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操作利潤的空間,企業(yè)可通過“合理”的劃分研究階段與開發(fā)階段,即確定研發(fā)費用的資本化或費用,從而達到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筆者認為,針對上述問題,企業(yè)可以對自主進行的研究項目成立評估

小組。根據項目的營利性,所處經濟環(huán)境以及項目所存在的潛在風險等因素,采用適當的方法(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合理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fā)階段,并由專門的會計人員對其記錄,確定研發(fā)活動的費用化以及資本化金額,最終確認為當期損益或無形資產成本。

(二)研發(fā)費用的資本化金額 根據無形資產準則的規(guī)定,開發(fā)階段的支出符合條件的予以資本化。但準則并沒有對可資本化的金額作出明確的說明。企業(yè)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沒有具體量化的標準,以導致各企業(yè)在確定研發(fā)費用資本化時標準不一致或者企業(yè)各會計期間計提標準不一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符合一貫性要求。企業(yè)自主開發(fā)無形資產的時間往往比較長,一般會跨年度進行。而根據無形資產準則的規(guī)定,如果本年度研究開發(fā)尚未完工,應將其發(fā)生的支出計人當期費用,當下年度繼續(xù)研究開發(fā)取得成功時,則當個會計年度所發(fā)生的研發(fā)支出可以資本化,即計人無形資產成本,這就導致企業(yè)同一個研究項目,不同會計期間,對研發(fā)費用的會計處理不一致。二是不符合可比性要求。不同的企業(yè)進行相同的自主研發(fā)活動,而因為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不一樣,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研發(fā)費用的金額確定不同,導致同一事項計提方式不同。

(三)研發(fā)費用的攤銷 我國對無形資產的攤銷分了兩種情況。一是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內,不需要攤銷。期末對其重新判定,如果仍為不確定的,則應在每個會計期間進行減值測試,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的,相應計提有關的減值準備。二是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內采用系統(tǒng)合理的方法對應攤銷金額進行攤銷。準則沒有限制具有有限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但是我國法律對一些特殊的無形資產作出了使用期限的限定。如:我國法律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權有效期為20年,商標權的有效期為10年。筆者認為,將無形資產的攤銷劃分為確定性和有限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具有主觀性和模糊性,沒有明確的判定標準,也會導致無形資產使用壽命劃分不具真實性。同時,根據新會計準則,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過于嚴格,致使無法確定使用壽命的事件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仍將其確認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法真實的反映經濟業(yè)務情況,從而虛增資產、降低費用。對報表使用者產生誤導。

篇3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 典型零件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8.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90

近幾年,為滿足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目標,提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方法,任務教學法就是以工作任務為線索,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使學生在貼近企業(yè)的具體職業(yè)情境中學習,既符合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程,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因存在地域經濟和專業(yè)差異,對典型產品的選用出現了一些不適用情況。筆者結合我校實習教學的實際情況,將我校辦工廠加工的螺旋齒離合器應用到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其在銑工實訓中的具體運用做一簡單論述。工作任務―螺旋齒離合器的銑削。

1 學習目標

①完成矩形齒離合器的銑削目標。

②完成螺旋線一類課題的目標。

2 任務分析

圖紙所示為銑削齒數為3,深度為7,導程為42.56的左旋螺旋齒離合器。該零件在銑床上主要進行銑齒。

3 具體實施方案

該零件在實際加工中,根據教學需要將其分解為矩形齒離合器的銑削以及螺旋線的銑削兩個任務。

3.1 任務一:直齒的銑削

3.1.1 加工準備

安裝校正分度頭并裝夾找正工件。

3.1.2 選擇銑刀

據圖計算可得L(d)=21.56mm,選擇L(d)= 20mm

根據加工實際情況選Φ90×20的三面刃銑刀。

3.1.3 計算和調整分度手柄轉數n=40/z=13+[22

66](r)

3.1.4 對刀銑削

3.2 任務二:螺旋面的銑削

在銑床上銑螺旋類零件,必須將銑床工作臺的縱向絲杠通過交換齒輪與分度頭的側軸連接起來,以保證分度頭主軸每旋轉一周,工作臺帶動工件沿縱向恰好移動一個導程。

3.2.1 加工準備

計算安裝并驗證交換齒輪,由導程可計算出交換齒輪為:

Z1=90 Z2=25 Z3 =55 Z4 =35

掛輪時,按需要在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增加一個中間輪,以實現規(guī)定旋向。

3.2.2 工件的安裝與調整

據矩形齒離合器在銑削時的加工特征,需用直角尺找正工件齒側面垂直于工作臺面。

3.2.3 選擇刀具

選擇接近于銑削矩形齒離合器時銑刀厚度的立銑刀,該加工選擇Φ20mm立銑刀。

3.2.4 檢查導程及旋向

3.2.5 對刀,調整加工位置銑削各齒

①為減小銑削時的干涉現象,獲得較精確的螺旋面徑向直廓,加工時應使刀具中心向底槽方向偏離工件中心一個距離e:

[e=rsin[1

2](arcxtan[ Ph

πD

]+arctan[ Ph

πd1]]

其中:r―立銑刀半徑,mm; D―離合器外徑,mm;

ph―工件螺旋線導程,mm;

根據計算該工件應偏離中心2.25mm,方向與螺旋線旋向有關,右螺右偏,左螺左偏。

②對刀調整銑削距離:即分度頭轉60°,工作臺移動7mm。

4 教學難點

4.1 掛輪

該零件要銑削螺旋面,就得掛輪。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掛輪,并且正確安裝交換齒輪很關鍵。安裝齒輪時位置要調整得當,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該教學任務執(zhí)行時需要教師反復演示,讓學生自己動手反復調整,直到符合要求。

4.2 質量控制

該零件是生產廠家的實際產品,質量控制成為教學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該教學任務在執(zhí)行中應重點控制以下幾點:①銑矩形齒離合器時注意正確分度,防止齒不等分;②銑螺旋面時,注意退刀順序,防止齒部銑傷。

4.3 加工工期

產品不定時來,教師要適當的調整教學計劃具備一定的變通能力,以便按期完成加工。

5 運用成效

5.1 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種練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通過加工具體的產品,把實習過程和產品形成過程緊密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2 有利于降低實習成本

通過這種將零件加工融入實習教學的做法,將單純的消耗性實習轉化為效益性實習,將純書本上的課堂實習轉化為社會性實習,學生既練就了了扎實的操作技能,又降低實習成本。

5.3 利于教師成長

該實施過程中教師既是理論教師又是實習指導教師,既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又是生產過程的管理者,還是協(xié)調員和質量檢驗員。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

5.4 利于學生適應社會性實習

學生通過直接參加產品生產,有了更多的經濟意識、效率意識和質量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在正規(guī)生產管理中的良好工作習慣,增強了學生社會實踐的適應性。

綜上所述,這種結合實際情況將一些典型零件融入教學中的做法既利于教學又利于生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生產,在生產中學習,逐步適應現代企業(yè)用工需要,達到職業(yè)培養(yǎng)目標。在今后的實習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多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任務;任務型教學法;商務英語口語;中職

一、中職商務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商務英語口語教學是一門復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一貫都是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必修的核心課程,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而且還要具備解決商務實踐問題的能力。所以注重培養(yǎng)英語實際應用的能力,特別是運用英語處理日常商務活動和涉外業(yè)務的能力是這門課程的一個重點。

但目前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商務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語法的掌握及詞匯量的積累遠未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讀寫水平尚可,但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差。第二,受心理上的不自信因素制約,害怕在語言交流中出錯誤,不敢輕易開口。第三,受年齡和經歷的制約,缺乏商務和商業(yè)領域的經驗,創(chuàng)新思維不足。第四,英語水平個體問差異較大,缺少有效機制去激發(fā)英語學習的興趣。

于此同時,目前中職學校的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也存在一些瓶頸問題的制約。最重要的問題為教學方法上的不當。中國的英語教學長久以來都受到應試教育及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傳統(tǒng)教學法著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而不是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只是在被動地完成教師所安排的任務,課堂教師“滿堂灌”的狀況仍然存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并未得到真正的調動。特別是在口語課中,學生得不到進行口語鍛煉的機會,從而使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未得到確立。并且,口語教學脫離實際,缺乏語言情境。英語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英語口語的實踐性更強,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恰當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的口語得到充分鍛煉,才能將口語教學與實際生活可以相互融通。

目前這種教學現狀已經引起很多英語教學者的重視,并且很多教師已經致力于改變目前的情況。任務型教學法也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中職英語口語的教學課堂。

二、任務型教學法和商務英語口語教學

1、任務型教學法及其特點

任務就是人們在娛樂活動、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帶有目的性的活動。Skehan(1998)對任務的理解作了五點定義。第一,任務以意義為主。第二,任務中要有問題需要通過語言交際進行解決。第三,任務與真實世界的活動有類似之處。第四,首先要完成任務。第五,根據結果評估任務。Nunan(1989)定義交際性任務是指在課堂上,學習者理解、處理、輸出目的語或用目的語進行交流的各種學習活動。在這些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達或者意義上,而不是在操練語言形式上。

任務型教學法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從交際教學法中發(fā)展出來的一種教學法,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它實際上蘊含了布魯納(Bruner)的發(fā)現學習論。第一,任務型教學強調語言學習過程,認為有效的語言學習不是傳授性的,而是經歷性的。第二,任務型教學法不主張直接呈現或講解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形式,而是提供任務,任務中包含的問題則需要借助語言來解決。完成任務的過程即是學習者積極地認知參與、在語言的使用中感悟其規(guī)則系統(tǒng),發(fā)現、歸納、掌握、內化規(guī)則的過程。同時,任務型教學法也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建構主義認為社會互動促進語言習得。任務型教學法認為,學習者通過用目的語進行交際而獲得該語言,而任務可以為學習參與者進行信息交換和意義協(xié)商等提供機會。這事實上就體現了社會互動理論的理念。(蔣華應,2011)

任務型教學法把課堂活動分成具體的任務,把培養(yǎng)學生具備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法的一種新的形態(tài),是交際法的發(fā)展,任務型教學強調通過交流來學習交際,并從更廣的層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概括起來就是英語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種活動,即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對話性互動,從而產生語言習得。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要親身經歷,要求學生通過探索進行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提高了語言的真實運用性。任務型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最佳途徑之一。(曹云,2009)

2、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踐步驟

Will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明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分別為: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huán)(task-cycle)和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前任務(pre-task)的概念是教師向學習者介紹主題和任務,并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指令和做好準備。

任務環(huán)(task-cycle)是指學生為完成交際任務,而充分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任務環(huán)主要包含三個部分。第一是指任務(task),即是學生執(zhí)行任務,老師監(jiān)督。第二是指計劃(planning)。在此部分中,各組學生計劃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第三是匯報(reporting),即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充當評委的角色,評價各組任務的完成情況。

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是指學生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的語言的某些特征。

任務性課堂教學設計是指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項教學目標演變?yōu)榻虒W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

3、任務型教學法的課堂步驟(以Unit15 Price Negotiation為例)

第一階段:任務前。

任務前階段要充分把握好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不同角色分配。在這一階段,教師負責宣布任務,把任務或者問題呈現出來,學生則要進行準備。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主題和目標,引導學生朝正題方向前進。而學生則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途徑搜尋和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準備好不同商品的目錄,在完成任務中所需要的文件、文具等,為第二階段做好鋪墊。

如本單元的任務是關于絲綢襯衫的價格磋商,價格磋商是買賣談判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給學生介紹此次磋商的主要內容、一般程序和將要達到的價格目標,以及在商務談判中要注意何種技巧等,而學生則應根據此次磋商具體內容了解絲綢襯衫的特性,包裝規(guī)格,如何進行報盤和還盤,貿易術語如FOB、CRF和CIF等,合同條款等商務知識和專業(yè)詞匯。這個階段的布置任務應注意可行性和真實性,教師指導學生從網上下載一些絲綢襯衣的產品目錄,并打印出來,為第二階段的任務實施提供一個真實的語用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真實的交際語境,體現語言交際的交互性。

第二階段:

任務周期。即任務進入實施階段。這個階段通常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分組時教師應注意任務執(zhí)行的可能性,在分配小組中,口語好的學生和口語差的學生相互補完成任務。口語較好的同學充當引導式的角色,而口語稍差的同學可以充當配合性的角色。在教室布置方便,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室擺放格局,如本單元的任務是價格磋商,可將教室事先布置為會議方桌的形式,給學生真實的商務談判的氣氛。這時,學生在課外準備好的資料將在任務中使用,而教師在此階段可以適當的給學生提供一些重要信息和關鍵詞語和句型,如詢盤及還盤過程中涉及的詞語及句型。小組活動結束后,學生各組匯報成果。

第三階段:任務后。

任務后階段是一個鞏固提高階段。任務型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在進行評估總結時,也要遵循此原則,學生各組之間可以互評,也可以組內互評,相互提出意見,在互評中學習彼此的長處。教師起引導作用,指導學生總結發(fā)音、語法、固定句型、談判結果等各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成為評估主體,教師更多的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在本單元的價格磋商中,各組之間可以相互評價,找出哪個組的談判最符合實際情況,最能達到商務關系雙方共贏的局面。找出在談判過程中可以加強的地方,并提出改進意見。學生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鞏固了價格磋商的知識和技巧,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自我參與感。

三、在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口語課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幾點啟發(fā)

1、真正意義上的任務型教學法,應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先呈現任務或者問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師生之間的互動完成知識技能的習得。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應作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任務的設計者、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充當引導者、反饋者和評價者,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單一的知識傳授者。

2、在創(chuàng)設學習資源和情境的時候,教師要結合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精選教學任務,任務的內容盡量真實,完成任務的方式和情景盡量真實,語言情景和形式要符合語言的實際功能和規(guī)律,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使其從中能體會到真實的任務情景和獲得語言學習。

3、任務型的活動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設計任務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能兼顧程度不同的學生,不單程度較好的學生能完成任務,程度相對差的學生也能勝任相應的任務。

4、在任務型活動中,教師對課堂活動的安排技巧和掌控能力也很重要。在任務型教學課堂,相當部分時間是交給學生去獨立思考,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及他們對整個任務的參與程度都是相當高的,對于個別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講,要引導其尊重課堂上的秩序,對于參與積極性比較低的學生來說也是充分鼓勵其參與其中。

5、實施任務型教學,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師模式注重的教師的知識傳授能力,但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水平、知識領域、課堂組織能力、評價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都要求達到更高的水平。所以,作為教師本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結。

篇5

任務型教學法 理論基礎 高校外語教學 改革實踐

隨著外語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各種教學法層出不窮。交際任務型教學法是繼翻譯法、情景教學法、聽說法、交際法以后20世紀80年展出來的一種具有重要影響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任務型教學法一直備受國內教育研究者和教學工作者的關注。我國教育部在2000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在教學中要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中也同樣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盡量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說把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外語課堂教學,不僅是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新時期培養(yǎng)綜合型外語人才的迫切需要。

那么何謂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是什么?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具有那些優(yōu)勢和特點?任務型教學對高校外語教學改革有何借鑒意義?作為外語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只有準確把握和理解這些問題,才能靈活有效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進而最大化地實現外語課堂教學目標。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所謂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以任務為核心單位計劃、組織語言教學的途徑,旨在讓學習者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來達到對語言的學習和應用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不僅吸納了建構主義理論,同時也接受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更集中體現了當代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

1.建構主義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是建構主義理論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個體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是通過“同化”和“順化”不斷建構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是建構主義另一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強調個體的心理發(fā)展和語言發(fā)展是與他所生活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過程的交互合作性和建構性,發(fā)揮學習者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和發(fā)展是社會和合作活動,這種活動是無法被教會的。知識是由學習者個人自己建構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人的認知是與經驗共同發(fā)展的,知識是經驗的重組與重新構建,并且是一種連續(xù)不斷的心理構建過程,也是體驗、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真實自然的教學任務正是為學習者提供了這種寶貴的體驗過程。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代表羅杰斯認為促進學習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意義學習,即讓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即“做中學”。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接觸、面對社會實際問題,通過社會角色的扮演和體驗,在尋求問題解決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習具有意義和價值。

羅杰斯的意義學習,將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作為知識擁有者和學術權威的角色轉變?yōu)閷W習資源的供給者,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氛圍設計者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就是說,只有弱化了教師權威的教學,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社會情境扮演和真實交際問題解決之中,而且會使學生樂于通過小組和同伴學習形式進行學習,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意義學習的效果。而任務型教學的任務的概念就是“用語言做事”,讓學習者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在解決真實交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師生和生生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3.語言習得理論

語言習得即為一個人語言的學習和發(fā)展。母語或第一語言的習得稱第一語言習得,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稱第二語言習得。通過對語言習得規(guī)律的研究,研究者們發(fā)現在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必須有大量的語言的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20世紀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輸入理論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引起較大的反響。Krashen認為目的語的“內化”應以“輸入”為前提,否則“內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的概念。根據輸入理論,只要第二語言習得者有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就能成功地習得語言。1992年,Long又提出讓語言輸入變得可以理解的另一條途徑――互動協(xié)商。即當學習者在學習中對輸入的內容感到困惑和難以理解時,可以通過交際雙方的語言或非語言的反饋進行相互調整、修飾和協(xié)商,從而讓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所輸入的語言素材。根據此理論,掌握語言的最佳途徑應該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在做中學。

在輸入理論之后,Swain又提出了著名的輸出理論。Swain認為語言學了需要足夠的語言輸入以外,學習者還必須通過有意義的語言運用即目的語輸出的機會,才能實現語言習得。因此,在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設計要讓輸入的目的語應略高于學習者當前的水平,從而激活學習者的動機和參與意識,通過課堂的師生、生生的交際互動和意義協(xié)商對目的語輸入進行簡化和理解,內化到學習者的目的語系統(tǒng)之中。其次,任務的設計也要關注目的語的輸出。在任務型教學的不同階段,將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真實的社會交際活動中的語言意義關注,或通過發(fā)現和歸納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結構的語言準確性和復雜性的關注而讓語言形式得以兼顧。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本質特征與基本原則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任務型語言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教師角色、學生角色以及評價等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的顯著特點。

首先,任務型語言教學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語言,強調學習活動和學習材料的真實性,學習活動以表達意義為主,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鼓勵課堂教學活動之間的聯系。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學生應該掌握的不僅僅是單個的語法結構,而是綜合的語段運用能力,以此達到交際的目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提倡開放的、參與式的學習方式,教師有責任提供豐富大量的材料輸入,但事先并沒有固定答案,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呈現積極主動、合作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任務型教學中教師仍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但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角色有所改變,身為學習任務的計劃者和組織者,在開放式的學習氛圍中,教師也應與學生一起學習或向學生學習。學生的角色也相應地發(fā)生變化,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要通過體驗、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語言技能。在評價上任務型語言教學更加注重過程評價、學生各項技能的綜合評價、以及以人為本的全面評價。

總之,任務型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它尊重學習者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習者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注重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發(fā)展。

任務型語言教學所要遵循的原則是:互動交際原則,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原則,學習過程性原則,重視學習者個人經驗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原則,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外語言使用相關性原則。上述各個原則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從而推動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等的協(xié)調發(fā)展。

三、任務型教學法對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的借鑒意義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體現了“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則,與傳統(tǒng)的3P教學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首先,任務型的語言教學有利于解決傳統(tǒng)語言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傳統(tǒng)語言教學過于注重語言的形式,而忽視語言的意義;強調語言的結構,而忽視語言的功能。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學生用語言做事情,這樣學生不可避免地既要關注語言形式和語言結構,更要關注語言的意義和功能。因為只有實現了語言的意義和功能,學生才有可能完成任務。

任務型的語言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探究、歸納和合作等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探究、體驗、歸納等學習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發(fā)展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從老師那里接受知識,有利于學生改變過去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瑥亩鴱恼w上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任務型的語言教學有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任務型語言教學涉及多種學習活動、多種知識與技能、多種學習方式,因而它有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任務型的語言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把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huán)境,真實的語言材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夠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具有時代色彩的真實語言。

另外,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有利于實現個性化學習。

總之,任務型的語言教學在很多方面符合我國高校外語課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同時有利于在切實發(fā)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引入和倡導任務型教學對改變我國外語教學“費時低效”的現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教育部在2000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在教學中要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這標志著我國高校外語教育進入了任務型教學的新階段。

四、引進任務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任何一種教學理念或手段都是一定文化的產物并受其制約。任務型教學是在國外二語教學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途徑,因此我們對任務型教學的借鑒應該是抓住其本質與合理內核,結合我國“國情、教情、生情”,合理取舍,而不應是形式上的盲目模仿。在引進和倡導任務型教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完全摒棄其他教學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第二,結合我國外語教學實際,合理取舍任務型教學法的原則與步驟。在任務的選擇上,適當降低難度系數,增加可操作性。在內容的真實性方面,教師要勇于對教材實施改革,使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習方式上,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做法,靈活使用教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大量地接觸和使用語言,做到在交際中學會交際。在角色的選擇上,教師要努力適應身份變化,爭做出色的外語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務必使任務向不同程度的學習者開放,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fā)展。在測試與評估上,應根據不同的課程和不同的學習階段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

第三,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而且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因此外語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研究新的教學理論,合理借鑒國外語言教學的最新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法體系。

參考文獻:

[1]殷勤.現代外語教學法[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體驗商務英語》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間商務交往日益頻繁、競爭日益增強,因此,對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商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tǒng)商務英語教學中,更多地注重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在商務工作環(huán)境中實際運用語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結合任務教學法的特點及《體驗商務英語》教材的特色,試談“任務型教學法”在《體驗商務英語》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以培養(yǎng)高素質、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務人才。

一、任務型教學

1.任務型教學概述。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并不排斥。

2.任務型教學法特點。任務型教學最大的特點在于強調“意義”是首要的,強調“任務完成”的有效性。學生在參與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會更主動地調用所學語言知識與專業(yè)知識來完成任務,并通過不斷實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相關知識運用,因此,真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知識的能力。任務型教學強調任務執(zhí)行優(yōu)先于語言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某些學生在使用語言時因較強的自我意識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學生更關注交流中意義的傳遞,減少對形式的關注,因此,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與交流的信心,并通過在不斷的相對真實的活動中,更習慣使用目的語的語言表達方式。

二、《體驗商務英語》

1.《體驗商務英語》概述?!扼w驗商務英語》是由David Cotton、David Falvey、Simon Kent等商務英語教育專家聯合《金融時報》編寫,培生教育出版集團出版的商務英語系列教材。這套教材編寫風格獨特、內容編排新穎、材料原汁原味、商務場景真實以及商務知識簡明實用?!扼w驗商務英語》系列教材由《綜合教程》、《同步練習》、《聽說教程》、《教師用書》以及配套的錄音帶和錄像資料組成。教材為學習者提供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即在體驗中學習商務英語,進而提高運用英語進行商務交際的能力。此教材《綜合教程》為我院國際商務系所采用的商務英語基礎教程。

2.《體驗商務英語》系列教材的主要特色。⑴將國際商務活動的真實內容引入課堂教學,體驗真實的商務世界。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缺少真實的商務活動,商務活動與英語教學不能充分融合,這一直是困擾教師的難題。這套教材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了大量真實、生動的素材,使學生在掌握語言技能的同時,了解現代國際商務的現狀,以達到在體驗商務中學習語言、提高商務交際能力的目的。這一特色反映在選材上是豐富多彩的國際商務內容,涉及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務活動的各個方面和時代課題,如:全球化、國際營銷、技術創(chuàng)新、營銷策略、企業(yè)文化、市場競爭、經營風險、危機管理、電子商務等等。⑵角色扮演和案例學習將體驗式學習引向深入。這套教材是任務式、體驗式的教學活動設計?!毒C合教程》的每個單元都有角色扮演和案例學習等交際任務。每個交際任務都以真實的商務交際情景為參照,交際任務目標明確,鼓勵學習者在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復用所學語言知識,提高交際能力,將自己的經歷和觀點融入交際活動之中。

三、任務型教學在《體驗商務英語》中的應用

任務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與優(yōu)勢和《體驗商務英語》教材的獨有特色為任務型教學法在《體驗商務英語》中的有效應用提供可能。任務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包括:前任務, 即:任務設計。教師引入任務,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等;任務環(huán):以個人、雙人、小組等形式執(zhí)行各項任務,小組向班級報告任務完成的情況; 后任務:由分析(教師分析并評價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和操練(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三部分組成?,F以教材《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案例學習為例,闡述任務型教學在《體驗商務英語》中的具體應用。

1.前任務, 即任務設計。任務設計是任務型教學的關鍵,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任務完成的過程和結果。

⑴需要的相關商務知識。本案例涉及到相關的商務知識是市場營銷(marketing),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營銷組合(marketing mix),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地點(place)。

向學生介紹并解釋相關商務知識不僅有助于任務的完成,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為以后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⑵介紹任務背景

Company

HFDP (a US food and drink company)

Product

Kristal (a bottled spring water)

Target market

People who want a healthy lifestyle

Promotion

Advertisement (in health magazines)

Slogan (There is no purer drink in

the world)

Label (the brand name in large black

letters and a picture of a waterfall)

Price

$3

Place

delicatessens and health food shops

Sales

60% below forecast

Market share

7%

⑶實施任務的步驟

a. 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分析該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將問題逐一列舉并做記錄。

b. 針對提出的問題討論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有效地解決問題,改善公司業(yè)績,同時做好記錄。

c. 小組向班級報告討論的結果。 教師對學生列舉的主要問題及措施在黑板上做記錄。

d. 全班學生共同討論分析。同時教師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討論分析后,找出公司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措施,以改善公司經營狀況。

e. 教師分析并評價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最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

2.任務環(huán),即任務執(zhí)行。執(zhí)行任務要遵循真實性原則,使完成任務過程盡可能貼近實際生活。強調意義表達、任務完成優(yōu)于語言表達。另外,執(zhí)行任務的方式有多種,如:故事鏈任務(小組中每人講一段故事,全小組講完整個故事);信息差任務(兩組或多組信息互補,協(xié)商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任務(圍繞一個問題或根據一系列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做決定任務(圍繞一個和多個結果,通過協(xié)商或討論作出選擇);觀點交換任務(通過討論,相互交換意見,不必達成共識)。在本案例中應用的是解決問題這一方式。

3.后任務。分析并評價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最后指導學生練習語言難點。

任務型教學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在運用中學,而且為了運用而學,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去用英語完成各種情景中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體驗商務英語》作為一本商務英語教材,其體驗式、任務式的教學活動模式是該教材的最大特色。因此,二者的有機結合必然會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學以致用,同時促進商務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麗華:《任務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科技信息》,2007.15。

[2]羅 虹:《任務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5。

篇7

摘 要 在世界經濟持續(xù)低迷,國內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資源環(huán)境約束更加嚴厲,煤炭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企業(yè)內部增量不足、減收增支因素增多、煤價下跌、資金需要巨大等諸多困難與挑戰(zhàn)的嚴峻形勢下,煤炭企業(yè)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始終將形勢任務教育工作作為企業(yè)管理中的重要一環(huán)予以強力推動,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及時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引導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意識,助力企業(yè)形成堅定改革發(fā)展的信心,凝聚起應對危機、推動企業(yè)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合力和正能量。

關鍵詞 形勢任務 企業(yè) 健康發(fā)展

一、持續(xù)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是企業(yè)平穩(wěn)發(fā)展的實際需要

根據新的形勢任務,堅持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是煤炭企業(y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始終抓在手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特別是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的突變給企業(yè)經營管理和改革發(fā)展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及干部職工思想意識和觀念與形勢的不適應,讓我們更加認識到形勢任務教育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更加需要我們投入精力抓好抓牢這項重要的企業(yè)管理舉措。

持續(xù)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工作,是企業(yè)應對經濟形勢不確定性的需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企業(yè)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干部職工必須對當前形勢政策有一個科學的研判和把握,進而統(tǒng)一思想,形成合力,積極應對。不斷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干部職工進一步認清形勢,統(tǒng)一認識,消除盲目樂觀思想,增強危機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意識,振奮精神,鼓足干勁,齊心協(xié)力,共同應對危機和挑戰(zhàn)就顯得尤為重要。

持續(xù)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工作,是企業(yè)應對干部職工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發(fā)生深刻變化的需要。近年來,隨著西方國家敵對勢力的思想滲透和戰(zhàn)略遏制,國內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信息傳播技術迅猛變革,人們的思想意識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導致個別職工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滑坡,價值觀扭曲,愛崗敬業(yè)精神消褪,與企業(yè)同呼吸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意識淡化。這些思想觀念與目前企業(yè)發(fā)展的新形勢新挑戰(zhàn)極不相適應,必須通過持續(xù)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加強正面引導,使大家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增強危機感、壓力感和責任感,勇于擔當,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奮進。

持續(xù)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工作,是企業(yè)推動內涵發(fā)展、轉型發(fā)展的需要。形勢任務教育,不僅講企業(yè)發(fā)展遇到的困難,也要講企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堅定大家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更要講應對危機、推動發(fā)展的措施和辦法。通過借助形勢任務宣傳教育這個平臺,不斷延伸內涵、拓展影響,將形勢政策教育與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干部職工把主要精力放到企業(yè)應對新形勢的統(tǒng)籌部署上來,放到企業(yè)的重點工作上來,放在自身的崗位創(chuàng)效上來,從而從推動了企業(yè)內涵發(fā)展、轉型發(fā)展。

二、持續(xù)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穩(wěn)定內部環(huán)境

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基礎。要通過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穩(wěn)定干部職工思想,營造良好的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

(一)構建三個平臺,讓所有人員都參與

1.構建層層宣講平臺。在組織各級領導、政工人員廣泛宣講的同時,整合拓展落實教育工作的人力資源。組織專業(yè)人員講,讓安監(jiān)人員講安全、運銷人員講煤質、財務人員講成本、技術人員講創(chuàng)新,向職工交實底、亮家底;組織職工代表講,讓職工代表深入班組、宿舍,宣講集團公司應對危機的思路、措施;組織職工家屬講,讓職工家屬深入一線講心聲、講期盼、送溫暖、送信心。

2.構建互動教育平臺。要組織開展“全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對市場挑戰(zhàn)”大討論、內部市場化大討論、內涵發(fā)展大討論,讓職工結合自身實際談認識、講體會,變被動受教為主動參與。

3.構建新媒體平臺。利用礦區(qū)內網、區(qū)隊網站、QQ群、博客、手機短信等播發(fā)行業(yè)動態(tài)信息、宣講材料、教育視頻等,讓干部職工隨時掌握形勢變化。還要建立企業(yè)“班子成員”QQ群,實現信息共享。

(二)注重實效,讓所有機制都發(fā)動

1.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成果的作用。在落實企業(yè)創(chuàng)新戰(zhàn)略過程中,形成員工幫助計劃、全員大溝通、“五小”工作法、虛擬社區(qū)管理、新媒體平臺、大學生班組等多項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要把這些成果充分應用于實施形勢任務教育。組織心理輔導講師進行“企業(yè)有困難我該怎么辦”“應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投身應對市場挑戰(zhàn)”等專題心理輔導報告;利用“虛擬社區(qū)”這一平臺,組織社區(qū)片長、聯絡員將形勢任務教育工作做到家庭,將教育對象由職工全員擴展到家屬;利用千人溝通會、職工代表溝通會、區(qū)隊溝通會、班組溝通會等,面對面解答職工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

2.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著力于具體實在、凸顯特色、凝魂聚氣,部署等方面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增強形勢任務教育的厚度。開展道德講堂、“讀書一刻鐘”、國學經典品讀交流等活動。認真組織收看能源集團紀錄片《路》和《超越之路》。

3.充分發(fā)揮典型引領的作用。以優(yōu)秀榜樣激勵人教育人。啟動了第二屆“感動新礦”人物評選,層層選樹愛崗敬業(yè)、危中求進、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方面的典型。組織開展“青春榜樣”優(yōu)秀青工事跡巡回報告會。用典型實例啟示人塑造人。

四、持續(xù)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為企業(yè)經濟工作提供強大動力

形勢任務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激發(fā)“人的潛能”進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yè)潛力”,實現步步深化、以變應變、推動發(fā)展。

(一)解決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個性問題

讓廣大干部職工真正認清形勢任務,這只是教育的第一個層次,屬于共性問題。隨著市場的持續(xù)下行、推動發(fā)展的壓力加大、中心工作舉措的出臺,思想教育進入到了“深水區(qū)”,如何因時因事、抓準抓具體地解決個性問題,成為思想教育需要破解的主要矛盾。要圍繞影響和制約著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內涵發(fā)展、轉型發(fā)展的深層次思想問題,突出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市場意識、質量意識、內涵發(fā)展意識等專項教育。在增強內部市場意識教育中,組織開展提煉和宣貫個性化理念活動?!案啥嗌倩睢甓嗌馘X、多干多掙、不干不掙”、“拿材料當錢花、把設備當人待”;“不節(jié)支不降本、工資收入就虧本”等理念,成為企業(yè)的流行語和干部職工的自覺實踐。

(二)解決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實際問題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邁開步子。要堅持把教育激發(fā)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引導到促進企業(yè)轉型發(fā)展上來,走“輕資產、精用工、市場化、均量高”為主要特征的新礦內涵發(fā)展之路,成為廣大干部職工的共識。通過實施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推進內部市場化管理,保持“人員零增長”,以及創(chuàng)新驅動和節(jié)支降本、提質增效勞動競賽等,深入挖掘成本潛力。同時,采取“三支撐一強化”的營銷策略,以低成本、適銷對路和高質量的產品及優(yōu)質的服務作支撐,強化全員搶占意識,促進了產品銷售。牢牢把握安全這條底線和紅線,緊緊圍繞“安全零死亡”,做到不管經濟形勢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不動搖;不管生產任務多么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先安全后生產、不安全不生產的理念不動搖;不管資金周轉多么緊張,始終堅持科技興安、技術保安和安全投入足額到位不動搖等“七個不動搖”,使應對危機、內涵發(fā)展有了安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

篇8

關鍵詞:生物;教科書;減法;加法;策略

“成功的課堂,就是教師帶領著學生,富有智慧地讀透教材、補充教材與批判教材,而不是對著教材頂禮膜拜?!?/p>

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科書的版本主要有人教版、山東版、江蘇版、河北版以及北師大版等,它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每本教科書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因此,在教學中要合理運用教科書,充分尊重其引領地位,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讓課本束縛我們的手腳。

教科書具有普適性,由于學校、班級、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教學時要依據學情合理處置書中的內容。教科書只是一個文本,不是教材的全部,我們要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對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添或刪除,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下面僅通過幾個實例,簡要說明如何對教科書進行“加減法運算”。

一、減法

教科書中有些地方的敘述不嚴謹、不科學;個別內容超越了課程標準要求;有些圖片容易讓人產生歧義;部分文字對師生有誤導之嫌;有些敘述多余或前后重復……為了使教科書更加簡潔、實用、科學、合理,建議教學或修訂教材時將這些內容刪去。

(一)教科書中超越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教科書的難易程度與我國的教育發(fā)展現狀相適應,有利于學生實際達成教學目標”,“教科書內容的選擇既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與有關課程的銜接,又要難易適度,并且針對高中生的思維特點,引導他們學會辯證地看問題”?,F在使用的教科書中有些內容超越了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超越了課程標準要求,給教和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必修二(人教版2007年第2版)第99頁“圖6—1兩個小麥品種雜交示意圖”中的親代為高產不抗病和低產抗病,F1是高產抗病,學生極易根據已學習過的孟德爾遺傳定律推出F2有4種基因型,即:高產抗病、高產不抗病、低產抗病、低產不抗病。圖中的F2為什么會出現中產?是數量遺傳?是不完全顯性?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圖中的“……”又代表什么?這些問題超出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要想把它們解釋清楚,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然,這個圖本身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放錯了地方,它應該放在大學教材中而不是高中教科書里。

建議:教學時改用其他典型的實例;再次修訂教材時可考慮將圖6—1刪去。

(二)教科書中有誤導之嫌的文字

教科書中的文字表述應精練準確,可我們使用的教科書中卻有少數地方出現文字表述不清晰,有的甚至有誤導之嫌。例如,蘇教版選修三(2009年第3版)第13頁第2段上有這樣的介紹:“用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并通過DNA連接酶的連接,就能將質粒和外源DNA分子組成一個重組DNA分子”,14頁正文第1段后3行里又有這樣的敘述:“用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帶有目的基因(如人胰島素基因)的外源DN段和載體(如質粒),在體外實現重組,形成重組DNA分子(如含有人胰島素基因的重組DNA質粒)”。這兩段文字似乎告訴我們:在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時,一定要用一種限制酶,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看幾道高考題:2008海南卷的26題、2008高考江蘇卷的32題、2009福建理綜32題第一問、2010天津理綜第7題、2010江蘇卷27題,這幾道題都考查了用限制酶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等相關知識,從每題涉及到的有關問題可以看出: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不一定用同一種限制酶。

假如將含有目的基因的DNA與質粒表達載體用同一種限制酶酶切后,產物再用DNA連接酶進行連接,則兩個DN段之間連接而形成的產物有:目的基因—載體連接物、載體—載體連接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連接物等。若要從這些連接產物中分離出目的基因—載體連接物,還需要對這些連接產物進行分離純化。從以上幾道高考試題的答案可輕松看出: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質粒表達載體在酶切后產生的末端發(fā)生任意連接,通常采用雙酶切法,即選用兩種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兩端,這樣獲得的目的基因兩端露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可防止自身環(huán)化即形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連接物,再用這兩種限制酶來切割質粒,同樣可防止載體—載體連接物的形成,然后再用DNA連接酶進行連接時,得到只有目的基因—載體連接物。

如果教師不鉆研教材,照本宣科,假如學生死啃書本,不融會貫通,就很容易依據課本上的介紹想當然地認為: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一定要用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假如有這樣錯誤的認識,以上5道高考題他們是無法解答的。

建議:為了防止誤導師生,蘇教版可效仿人教版,不談如何使用限制酶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把發(fā)揮空間留給師生;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通過高考原題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一定要用同一種限制酶。

(三)教科書中容易產生歧義的圖

高中生物課本中的大部分圖簡單、明了、形象、直觀,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但也有少數圖繪制得不太好,容易讓人產生歧義。例如,必修一(人教版2007)第31頁圖2-11幾種二糖的組成示意圖,這個圖給學生的第一感覺是:這三種二糖都是混合物,麥芽糖里有葡萄糖,蔗糖里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乳糖里可以找到葡萄糖和半乳糖。

其實,二糖(C12H22O11)由兩分子單糖脫水縮合而成,二糖是一種化合物,是一種純凈物,而不是混合物。在麥芽糖、蔗糖、乳糖分子中根本找不到完整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分子等,這些單糖之間已經通過脫水縮合發(fā)生了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在二糖中根本不存在完整的單糖分子,由此看來,該圖存在一定問題。

建議:修訂教材時直接將該圖刪去,或者在每一個小圖的下方畫一個小圓圈,表示脫去的水分子;教學時要把該圖解釋清楚,防止學生“望圖生義”。

(四)教科書中不科學之處

教科書的內容應具有科學性、思想性,且文字表述要準確無誤,可現在使用的教科書中有些內容卻值得商榷。例如,必修二(人教社2007年)第11頁黑體字: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必修二(人教社2007年)第83頁第一段第三行中有這樣的敘述:在生物體通過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以上兩處有關自由組合的描述對嗎?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一定要特別強調: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組合,如右圖,Y、y與A、a基因就不能自由組合。

建議:淤必修二第11頁黑體字的最后一句話改為: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可能發(fā)生自由組合。于必修二第83頁第5行的內容改為:在生物體通過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

二、加法

教科書中有些地方的敘述不太嚴謹,甚至出現了科學性錯誤。因此,要適當添加部分限制詞使其規(guī)范、科學?,F在使用的教科書知識體系總體較好,但有些知識點的介紹顯得零散、不全面,需要稍微添加部分內容才能使知識結構完整。

(一)教科書中不太嚴謹的地方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關教科書編寫的基本標準的第4條是這樣描述的:“文字表述準確、生動,圖文并茂,印制精良?!蔽覀儸F在使用的教科書上有些地方欠妥當,文字表述不夠準確,需要加上一些內容才能使其科學、規(guī)范。例如:必修一(人教版2007年)第49頁第一段有這樣的介紹:“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的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的供給來自線粒體?!蔽覀冎?,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主要是ATP,ATP主要來源于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等。葉綠體是高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在光反應階段合成的ATP用于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這些ATP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無關。無氧呼吸、有氧呼吸都會產生ATP,而無氧呼吸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也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的過程中,消耗的能量除了來自線粒體外,還有少部分來自于細胞質基質。因此,建議將“這些能量的供給來自線粒體”改為“這些能量的供給主要來自線粒體”。這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實事求是,要讓學生學會嚴謹求實。

(二)知識結構不完整之處

教科書內容的選擇既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要引導他們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镀胀ǜ咧猩镎n程標準(實驗稿)》中有關教科書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的第3條:“教科書內容的呈現方式應當有利于學生通過活動建構新知識?!爆F在使用的教科書知識體系總體較好,有些地方只要稍加修改就顯得更加完美。如必修二(人教版2007年)第三章第一節(ji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那么次要的遺傳物質是什么?為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建議在這一節(jié)正文或資料分析欄目中增加“病毒重建實驗”,用來說明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通過這樣處理,學生對遺傳物質是什么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認識: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合理地運用教科書,尊重其引領地位,但不要對它頂禮膜拜。教科書只是一個文本,要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對教科書上的內容進行適當刪減或補充,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絕對不要讓課本束縛我們的手腳。

[參考文獻]

篇9

要確保職業(yè)教育主動、有效地服務新農村建設,必須徹底轉變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服務內容、服務渠道,這是破解職業(yè)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難題的必然選擇。

一、精心策劃,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

職業(yè)教育必須樹立“有為有位”的思想,探索、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要主動進取,積極發(fā)展與農村、涉農企業(yè)之間的交流,參與發(fā)展研討,增進彼此的合作。一是要不斷完善科教興農示范模式、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yǎng)模式和農業(yè)職教集團模式,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諸如“校企合一”“半工半讀”“教學班進村”等有利于教科農結合、產學研結合和校企融合的辦學模式、服務模式及機制。二是要以政府支持為依托,創(chuàng)新面向“三農”的培訓服務方式,將短期培訓與長期指導結合起來,將有償與無償培訓、有償與無償指導結合起來,將近距離、面對面的培訓、指導與遠程的網絡培訓、指導、咨詢結合起來。三是探索“學校+公司+農戶”“學校+基地+農戶”的村校共建辦學模式,通過校村資源共享,實現學校發(fā)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互利雙贏。

二、注重體驗,創(chuàng)新服務內容

我國農民受教育水平較低,接受職業(yè)教育的比例更低,針對這一現狀,要在服務內容上下功夫,特別注重體驗,培養(yǎng)“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一是招收有為農村建設做貢獻意愿的學生,在方式上可采取“計劃單列、基層推薦、單獨錄取、定向招生”的招生辦法;或結合國家有關培養(yǎng)計劃如“一村一名大學生”來實施。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要結合地方經濟發(fā)展實際和產業(yè)布局特點,突出區(qū)域特色。教學上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育與下基層鍛煉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適用當地的農業(yè)生產技術,特別是新技術和農村二、三產業(yè)發(fā)展所需的技術;培養(yǎng)學生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針對農村的社區(qū)管理能力和愛農、務農、興農的思想,使培養(yǎng)的人才適應農村基層工作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二是廣泛開展農民培訓。留守在農村的農民是直接進行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力量,職業(yè)教育一是通過國家實施如“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雨露計劃”等項目培訓農民;二是主動與政府聯系、與農村合作,根據當地農民實際需要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如針對農村經營大戶和農村企業(yè)主開展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管理能力培訓;針對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開辦鄉(xiāng)村干部培訓班,培養(yǎng)農村基層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等;還要針對農民現狀和新農村發(fā)展需要,培訓農民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應用能力等。三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依托國家實施的“陽光工程”開辦技能培訓班;要培養(yǎng)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維權意識,使農民工能夠“進得城、干得來、留得下”;還可利用就業(yè)資源幫助農民工就業(yè)。

三、拓展方式,創(chuàng)新服務渠道

職業(yè)教育針對農村這一特殊環(huán)境要拓展特殊的服務方式。一是采用教師蹲點方式。學校選拔優(yōu)秀的專業(yè)教師到鄉(xiāng)村擔任科技副鄉(xiāng)長、村副主任或技術顧問,讓教師走出校園,走近農民,深入農村。一名教師負責一片區(qū)域,將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和技術帶到農村。二是開展技術免費咨詢。通過送科技下鄉(xiāng)、開通免費“農技110”電話、農業(yè)技術知識講座等活動免費向農民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三是有償技術服務。職業(yè)院校向農民傳授技術或推廣新品種,根據技術推廣成本和農民受益情況,可適當收取技術服務費用,以實現技術服務的互利雙贏,保持可持續(xù)性。在有償服務中,職業(yè)院校還可與農村共建農業(yè)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二、三產業(yè)開發(fā)基地等,通過基地建設和運作,向農民傳授、推廣技術。也可通過與農村、農民實施合作項目,職業(yè)學校以技術入股,實現學校與農民的雙贏。

篇10

1病人資料

40例病人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8~42歲,平均20歲。病期1月天~10個月,平均3個月。在生殖器、會陰和部位檢查見狀或雞冠狀增生物,5%醋酸白試驗陽性。皮損累及部位:32例發(fā)生于外生殖器,其中4例同時累及。另有8例單純累及。病人根據就診日期(單、雙日)被隨機分為2組。

2治療方法

2.1冷凍治療組(單日就診組):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用棉簽蘸液氮直接按壓于疣體表部或根部,當皮損完全結冰變白之后,視皮損大小、厚度、部位分別維持4~10秒不等。而后拿開棉簽等其自然復溫,反復冷凍3~4次即可。

2.2電離子手術治療治療機治療組(雙日就診組):我們采用廣西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生產的GX-Ⅱ型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治療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粘膜部位采用1%丁卡因棉片貼敷作表面麻醉;皮膚部位采用1%利多卡因侵潤麻醉。然后選用短火,電壓12~15V,逐個去掉疣體組織。

3療效判定標準

病損處狀突起變平坦,皮膚粘膜光滑,恢復正常者為痊愈。皮損縮小,疣體數目減少為有效。連續(xù)治療2次無變化為無效。

4治療結果

液氮冷凍治療組20例患者,經一次治療痊愈6例(30%),經兩次治療痊愈10例(50%),有效4例(20%)。痊愈平均時間為18天。電離子手術治療機治療組20例患者,經一次治療痊愈11例(55%),經兩次治療痊愈8例(40%)有效2例(10%),痊愈時間平均為10天。兩組治療相比較有顯著差異。電離手術治療機治療組優(yōu)于液氮冷凍治療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