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古詩范文

時間:2023-04-05 19:4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游山西村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游山西村古詩

篇1

關(guān)鍵詞:古典詩詞;小學語文;課堂增色

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詩詞時,倘若我們能夠引導、指導學生對其進行誦讀、吟詠、品鑒或二度創(chuàng)作,學生就可以從中獲得最真切的情美、景美、形象美等審美體驗,就可以拉近與古代詩人心靈之間的距離,就可以順利地走進古典詩詞文本,在遠古遠逝的詩人美麗靈魂中接受美好品格、美好情操的陶冶,在遠古遠逝的詩人描繪的美麗風光、塑造的美好形象、抒寫的美好情感、營造的優(yōu)美意境中獲得諸多愉悅的審美體驗,從而為我們構(gòu)建精彩的小學古典詩詞閱讀教學課堂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一、美視美聽,吟誦華章

鑒于我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古典詩詞是合樂歌詠的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的音樂作品之緣故,也鑒于新課改理念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等緣故,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詩詞時,我們應該創(chuàng)設(shè)與之相匹配的情景進行課前導入,引導學生在仔細聆聽、高聲誦讀、細讀深品中逐步掌握誦讀、品鑒陸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詩詞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等基本方法,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詞諸多美學特質(zhì)的能力與水平。

比如,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時,上課伊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電教設(shè)備將從網(wǎng)絡(luò)下載的古詩配樂朗誦的陸游《游山西村》音畫視頻播放給學生欣賞。當學生在視聽過程中通過仔細聆聽、品味這首古典詩詞的節(jié)奏、感悟這首古典詩詞的音韻、旋律等美學特質(zhì)后,再引導學生明白:中國的古典詩詞均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與嚴格的韻律。比如,陸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詩,每句話七個字共四個朗讀節(jié)奏:“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边@首古典詩詞的韻腳為第二和第四句中的最后一個字――“豚”和“村”。其中,古典詩詞第一句句末一字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比如,《游山西村》首句的最后一個字“渾”是入韻的,與“豚”“村”一樣押的是“un”韻。為了強化學生對《游山西村》節(jié)奏美、音韻美的感知與體味,我再次播放了陸游的《游山西村》配樂朗誦音畫視頻供學生觀摩學習。結(jié)果在《游山西村》配樂朗誦音畫視頻中名家激情導讀的感染下,教室里響起了全班學生抑揚頓挫誦讀《游山西村》的朗朗書聲。不用說,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誦讀的行列中了。

二、品鑒意境,再度創(chuàng)作

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指作者的主觀感受與外界景物融合而成的、用文字符號描繪出來的生動畫面。比如,陸游的《游山西村》,通過運用凝練精美的文筆,緊扣文題“游”字鋪展,不僅勾勒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農(nóng)村風光圖畫,還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時因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而迷路的感受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教學時,只要我們運用多媒體電教設(shè)施播放我們課前精心制作的與《游山西村》內(nèi)容相匹配的、表現(xiàn)農(nóng)村迷人田園風光的PPT幻燈片,學生就可以在這充滿恬淡、閑適、美麗的田園風光視聽盛宴中品鑒到作者在詩歌中描繪的田園風情,還可以在此鑒賞過程中體味蘊含于其中的濃濃詩意美。

比如,教學陸游的《游山西村》時,我將詩中所營造的山西村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畫面制成精美的PPT并配上班得瑞的輕音樂《寂靜山林》為背景音樂。當學生聽讀完配音朗誦《游山西村》后,我就運用多媒體電教設(shè)備將PPT播放給學生鑒賞,并引導學生邊視聽邊吟詠課這首詩。之后,又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語言或者富有激情的畫筆重現(xiàn)陸游《游山西村》中描繪的畫面,并將其再創(chuàng)作作品在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對于文筆或繪畫特別優(yōu)秀者,我給予表揚與鼓勵。

三、縱橫勾連,拓展視野

縱橫勾連就是在古典詩詞教學中依據(jù)課堂閱讀文本的題材、文題、內(nèi)容、作者、風格、意境等選擇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古典詩詞進行比較閱讀,以期在比較閱讀中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堂閱讀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擴大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范疇,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水平與能力。陸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田園詩,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之與陸游的愛國主義名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進行比較閱讀,說說其主題的不同;也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名篇《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進行比較閱讀,談談兩首詩營造的田園山水意境有何異同,詩中所刻畫的農(nóng)家主人公對待客人的態(tài)度有何異同,詩歌的藝術(shù)構(gòu)思有何異同。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進行比較閱讀,談談二者各闡述了怎樣的哲理,這些哲理對我們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的健康發(fā)展有哪些啟發(fā)作用等。事實證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上述比較鑒賞,學生會有效加深對陸游《游山西村》的形式、內(nèi)容、主題、意境、哲理等的理解與感悟。

篇2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毙W語文作業(yè)設(shè)計,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一環(huán)。好的作業(yè)設(shè)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智力,拓展知識面,點燃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究作業(yè)設(shè)計策略,優(yōu)化作業(yè)設(shè)計方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因此我進行了嘗試。

【題目】《題西林壁》《游山西村》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

本單元內(nèi)容旨在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觀察的興趣,用心思考、認識事物間的聯(lián)系;學習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事物的特點的寫作方法,并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難點: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臘渾豚莫臘渾疑)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宋]蘇軾

[宋]陸游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遠近高低各不同。

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識廬山真面目,

山重水復疑無路,

只緣身在此山中。

柳暗花明又一村。

課后習題:

1.我要把這兩首詩背下來,還要默寫《題西林壁》。

2.我懂得了下面詩句的意思,還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設(shè)計意圖】作業(yè)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適當?shù)夭贾靡恍┱n外活動作業(yè)是必要的。然而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自主完成作業(yè),完全是在老師的監(jiān)督、家長逼迫下才勉強為之,應付了事。對他們而言,作業(y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負累。造成這一不良現(xiàn)象,主要是教師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chǔ)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失去了作業(yè)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廣泛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時長期機械抄記、單調(diào)乏味的作業(yè),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有必要依據(jù)多元智能理論、發(fā)展性理論以及新課程改革要求,重新全面認識作業(yè)的意義,尊重學生的個性,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既要關(guān)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又要關(guān)注優(yōu)秀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引領(lǐng)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悟到語文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語文。

【實施策略】在作業(yè)的設(shè)計中我進行了大致分類。優(yōu)秀生:生1:我想整理跟這兩首古詩所說明的道理有關(guān)的例子。生2:我要編個故事。生3:我要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一句話。中等生:生4:我打算把這兩首古詩的意思說一說,并把其中蘊含的道理寫下來。生5:我現(xiàn)在知道,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生6:我想根據(jù)這兩首古詩的內(nèi)容畫一畫。后進生:生7:我打算抄寫這兩首古詩,并進行背誦和默寫練習。生8:我想收集這兩位詩人(蘇軾、陸游)其他的詩來吟誦……學生在完成自己設(shè)計的一份喜歡、力所能及的作業(yè)的基礎(chǔ)上,再選擇其他同學設(shè)計的、自己也感興趣的作業(yè)。數(shù)量可以自由選擇(多選不限),作業(yè)量不作具體規(guī)定。這樣開放性的作業(yè)設(shè)計,可以讓優(yōu)秀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后進生“能吃多少吃多少”。

篇3

一、變抽象為形象

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視頻將抽象的文字變得具體可感,幫助學生很快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使枯燥的古詩文課堂輕松起來。在《愛蓮說》一課的教學中,文中寫了、蓮、牡丹三種花,他們分別代表陶淵明式的花中隱士、追求名利的富貴者和像周敦頤一樣的君子??墒俏覀兊膶W生生活在農(nóng)村,不大認識這些花,對這三類花的形態(tài)顏色只能空想,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真正理解了作者筆下的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辛棄疾的《西江月》一詩中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飄香的季節(jié)里,聽著成片的蛙鳴聲,讓人感到它們也在交流豐收的喜悅??扇缃竦纳瞽h(huán)境連條小河都難以找到更不用說聽到蛙聲了。我運用多媒體音頻和圖片資料,明月、喜鵲、鳴蟬、稻花、蛙聲一一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和耳邊,如同把學生帶回到江南山村的夏夜,沉醉其中,其義自現(xiàn)。

二、營造氛圍,進入情境

在《醉翁亭記》一課教學中,為了營造一種古典美的意境,我在范讀課文時,配樂《高山流水》,當我讀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睍r,一時激起千層浪,學生竟不約而同的跟讀起來,最后達到了我們師生共讀的效果,顯然學生的興趣來了,接下來的課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輕松愉悅的交流中,我與學生都收獲滿滿。

篇4

人物謎語(片段) 作者:小宇

甲:咱們玩猜謎語的游戲吧。

乙:好?。∧阏f猜什么?

甲:猜課文的作者和課文中的人物。

乙:這樣能復習語文知識。好,你說怎么猜?

甲:我說一個謎語,猜課文里出現(xiàn)過的作者;你再說一個謎語,猜課文中的人物。

乙:好,誰先說?

甲:我先說。聽這個:“舊房子”。

乙:我猜不著,是誰呀?

甲:老舍。

乙:噢!《貓》《草原》等課文的作者。為什么是老舍呢?

甲:“老”的一種意思就是“舊”,“舍”讀作“shè”時的一種意思就是“房子”,所以“舊房子”是“老舍”。

乙:不錯。聽我的:“天空中烏云密布”。

甲:這是……

乙:雨來。

甲:課文《小英雄雨來》的主人公。為什么是雨來呢?

乙:你看天空烏云密布,不就是大雨就要來了嗎?

……

甲:好。聽這個:“外邊黑”。

乙:這是誰呀?

甲:李白。

乙:噢,里(李)邊白呀,唁!

用猜謎語的方法復習課文的作者和課文中的人物,真是寓教于樂,而且在相聲的結(jié)尾小宇還用諧音的方法抖出了一個笑料,很有意思。

文題對聯(lián)(片段) 作者:小巖

乙:今天咱倆玩一回文字游戲好不好?

甲:什么文字游戲?

乙:用語文課文的題目對對聯(lián)。

甲:這是我的拿手好戲。誰出上聯(lián)?

乙:我出上聯(lián)。

甲:我對下聯(lián)。

乙:好,我這上聯(lián)是《北京》。

甲:我對《長城》。

乙:對得上嗎?

甲:《長城》在《北京》嘛!

乙:聽這個:《歡慶》。

甲:我對《掌聲》。

乙:這對得上嗎?

甲:《歡慶》了,不就響起《掌聲》了嗎?

乙:《三個兒子》《爬天都峰》。

甲:兩個文題放在一起。它們之間還有點兒聯(lián)系,好!

乙:別光說好,你對下聯(lián)。

甲:我對……《兩只鳥蛋》《游山西村》。

乙:沒聽說過!

用課文的題目對對子,真有創(chuàng)意。除去一個文題對一個文題,在相聲結(jié)尾小巖還設(shè)計了“乙”把兩個有聯(lián)系的文題放在一起讓“甲”來對,致使“甲”把兩個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題目拼湊在了一起,鬧出了笑話。

王之渙與《登黃鶴樓》(片段) 作者:小雪

乙: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古詩。

甲:我也喜歡中國的古詩,而且凡是中國的古詩我都會背誦。

乙:好,你給大家背誦一遍《登鸛雀樓》這首詩。

甲:沒問題。(鄭重其事地)白日依山盡。

乙:好。

甲:黃河入海流。

乙:不錯。

甲:要吃涮海鮮,請您上二樓。

小雪的這個相聲片斷只用了幾句話就把“甲”這個只會說大話,不會背古詩的人物形象勾畫了出來,語言生動簡練。

對名句(片段) 作者:小華

乙:我國古代有許多名句一直流傳至今,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甲:你說得對。我就喜歡古代的名句,而且都會背誦。

乙:我看這位有點兒吹牛。那我說幾個名句的前半部分,你能對出后半部分嗎?

甲:沒問題,你說吧。

乙:聽這個,“有則改之”。

甲:“有則改之……”唉,“有則改之,也是好同志”。意思就是:有錯誤改了,也是個好同志。

乙:不對。原句應該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意思是: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你呀,別吹牛了,根本就不會。

小華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亂對名句、愛吹牛的人物形象,特別是“甲”對錯了名句還企圖遮掩,胡亂解釋和修改,真是好笑。

集“游”令“天字十一號令”

1.試著寫一個相聲小段。

篇5

【關(guān)鍵詞】意境;想象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選入小學教材的淺近古詩,更是傳誦千古而富含教育資源的佳作。古詩詞的教學便也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跳躍的音符,在小語古詩詞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熟讀成誦、理解大意”水平,更需要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激發(fā)想象以感知意象、感悟意境而獲得情感體驗,從而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唯此才能符合中國文化“重經(jīng)驗、尚感悟、趨向反省內(nèi)求”的特色,才能有效實現(xiàn)關(guān)于“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教學訴求。

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感受詩之“韻”,走進那四句話背后的廣闊天地?我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極為有效的途徑,就是營造課堂教學的意境之美,通過各種形式與方法幫助學生領(lǐng)會古詩意境。

一、 品析――張弛有度

引導學生讀懂詩句,品詞析句不僅可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進入詩的境界,還有助于領(lǐng)悟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的意境和韻味。

(1)解字面之意。小語教材中選用的古詩,或抒情、或狀物、或議論,都是作者人生態(tài)度與審美情感的統(tǒng)一體,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就要幫助學生先讀懂詩句。讀懂詩句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理解字詞的意思。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不理解“接天”、“映日”,如何感受一望無際的湖面,被碧綠的荷葉遮得嚴嚴實實,在陽光的照射下,荷花分外紅艷的西湖美景。

(2)抓詩詞之眼。古詩詞中“詩眼”是通向古詩詞意境的橋梁。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詩眼”,讓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為通往古詩的意境鋪路架橋。重點詞語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詞語就迎刃而解了。如陸游的《游山西村》一詩,其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全詩的詩眼,在引導學生閱讀欣賞時,扣住詩詞本身的詞語,啟發(fā)學生想象、理解詩句的美,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有同學說山的重重疊疊,水的彎彎曲曲;有同學說“又”字寫出了詩人出乎意料的驚喜;還有同學說“暗”修飾柳,“明”修飾花,明暗相映、色彩艷麗……扣住這些關(guān)鍵詞語來把握全詩,學生就不難理解詩的內(nèi)容了。

二、想象――連象成畫

作家馮驥才曾道:“我想到的東西都會不由自主地變成畫面。如果不出現(xiàn)畫面,沒有可視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們?!比幌胂蟛⒉皇菓{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詩詞提供的信息,從記憶倉庫中調(diào)動有關(guān)表象加以補充、組合,進行再造想象,從而把詩中的語言想象成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

如《游園不值》一詩,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一枝紅杏”入手,合理想象“滿園”的“春色”。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既扣住了詩句本身,又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形象畫面。又如《江雪》一詩,學生根據(jù)詩的大意閉上眼睛想象意境:高高的群山,長長的小路,無邊的江水就在學生腦中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漫天飛雪的江面”、“漁人孤舟獨釣”的情景整首詩也就深深地印在學生腦中,個中情味,就會越來越濃。

想象,載著學生的思緒感悟了詩詞意境的藝術(shù)美。通往詩詞意境的旅途上,必須給學生一個足以幫助他們到達目的地的載體,讀而悟,悟再讀,通過反復的朗讀明“意”入“境”,合理地運用想象。

三、畫演――感悟意境

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數(shù)語,道出了“詩畫相通”的“玄機”。所以,古詩有可能“畫演”。所謂“畫演古詩”,就是讀者以繪畫的方式,演繹自己對古詩意境的感悟。

小學生畫演古詩,不在乎畫出什么水平的圖畫,而是在你一言我一語、你一筆我一劃的建議與爭議中,交流共享古詩學習成果,促進對古詩意境的進一步感悟。如在教完《江南春》后,就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一幅幅充滿稚氣與童真的畫面:遼闊的江南,青山綠樹,山傍水的村鎮(zhèn),酒幌子在風中飄動,還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廟,這些亭臺樓閣留在春雨之中。好一派美麗的江南春光啊!只要學生試圖以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把意象的大意表達出來,怎么畫、畫得怎樣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該關(guān)注的是:是否確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古詩意境的感悟,特別是富有個性的感悟。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好的古詩教學,更能給人帶來無窮的藝術(shù)享受,令學生回味不盡、余音繞梁,更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汪裕雄著《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林弗堯主編《作品賞析與小學語文教學.》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理趣”這個說法是宋人首先提出來的。“理趣”,顧名思義,是要說理而有趣。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和宋詩的特點有密切關(guān)系的。宋詩由于受理學泛濫和韓愈“以文為詩”的影響,與唐詩以抒情為主的特點不同,比較側(cè)重于說理。如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是蘇軾給他弟弟蘇轍的一首詩,寫的是詩人回憶當年與弟弟進京應舉時路過澠池縣,借宿寺廟內(nèi),在寺壁題詩的往事。詩中前四句以雪泥鴻爪為喻,說明了一個發(fā)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由于世途坎坷,滄海桑田,變幻多故,早年的經(jīng)歷、理想、抱負,有如雪泥鴻爪,回憶起來令人感慨萬千。這樣的詩乍一讀來并不覺得是說理,但是仔細體會一下,就會感到其中寓有很深刻的道理。

注重“理趣”雖是宋詩的重要特點,但它的淵源卻是很早的。像陶淵明、謝靈運這樣有成就的詩人,也常在詩中表現(xiàn)“玄旨”,卻并不影響他們詩作的藝術(shù)水平。比如謝靈運的《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末尾四句全寫“玄理”:“慮淡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但這是詩人從對傍晚的山水風光中感受和體會到的,它和“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這樣優(yōu)美、秀麗的景色描寫,不可分割地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正如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一詩時所說:“理語入詩,而不覺其腐,全在骨高?!彼^“腐”即指墜入“理障”,即說理詩違背了藝術(shù)特殊規(guī)律、喪失了審美特性;而“骨高”正指有“理趣”。

怎樣才能使詩歌雖以說理為主,而又不違背藝術(shù)本身的特殊規(guī)律呢?這就要使詩歌中的理和趣相統(tǒng)一,達到水融的境界。所謂“趣”是針對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而說的,要求詩歌能夠感發(fā)讀者的審美趣味。怎樣才能使詩歌雖以說理為主,而又不違背藝術(shù)本身的特殊規(guī)律呢?這就要使詩歌中的理和趣相統(tǒng)一,達到水融的境界。所謂“趣”是針對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而說的,要求詩歌能夠感發(fā)讀者的審美趣味。在宋詩中,有一些完全是寫景詩或抒情詩,但其中往往也含有說理的成分,并且由于其寓理深刻又具有理趣,所以成為全詩的“警策”之語。比如陸游的《游山西村》一詩寫道: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從全詩來說,這是一首游記般的描寫農(nóng)村風光的詩歌。可是其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兩句,既是實景描繪,卻又包含著很深刻的道理,由于這兩句詩的深刻的哲理內(nèi)容,使這首詩也被傳誦千古了。又比如蘇軾的《惠崇》寫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篇7

關(guān)鍵詞:文言文閱讀;初中;策略

近年來文言文閱讀題型是中考語文必考的題型,對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在閱讀能力的考查中,讓學生掌握相關(guān)文言文誦讀技巧。利用識別通假字、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文章感彩、重點字詞標記等多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正確閱讀文言文的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現(xiàn)階段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教學文言文的過程是一個雙痛苦的過程,學生對文言文的陌生程度如看天書,學生學得很痛苦;教師苦口婆心的教授,最后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其解。學生逐漸對文言文產(chǎn)生了厭惡心理,這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針對這一現(xiàn)象,首先,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發(fā)揮自身的誘導職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閱讀文言文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素質(zhì)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語感是學生在長期閱讀生涯中,對語言文字產(chǎn)生的一種感悟能力,擁有好的語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通篇閱讀、多次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敏銳的感受,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前提,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可分三步走:

(1)隨時翻看字典,遇到難懂的詞語邊查邊理解;

(2)邊閱讀邊思考;

(3)遇到不懂的字詞及時標記。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行合一的能力就變得簡單多了。

三、誦讀節(jié)奏的劃分

文言文的誦讀可以仿照古詩詞的誦讀進行,現(xiàn)階段初中古詩主要分為五絕、五律、七絕、七律等類型。五絕和五律的朗讀節(jié)奏可以分為兩個音節(jié),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其三》)另外,還有“二、一、二”式的,如“夕露/沾/我衣”(同上),這樣劃分是因為詩句中間出現(xiàn)了動詞,與后面的構(gòu)成了動賓結(jié)構(gòu)。另一種是“二、二、一”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里所說的“一”主要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一個補充說明。

七絕和七律詩句朗讀節(jié)奏可分為“二、二、三”式和“四、三”式。如“亂花/漸欲/迷人眼”(《錢塘湖春行》)“誰家/春燕/啄新泥”(同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保ā队紊轿鞔濉罚┻@種劃分主要依據(jù)詩句意思的連貫性和成語的連讀上。

文言文的誦讀最普遍的是按照節(jié)奏劃分,在誦讀《扁鵲見蔡桓公》“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按照節(jié)奏三個字劃分,讀起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十足,意思也很容易讀懂。

誦讀還可以根據(jù)句中副詞、連詞來進行劃分。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保ā冻?/p>

師表》)

在初中教材中有些文言文比較特殊,文中四字句比較多,而且句式整齊,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描述“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等,這時應當按“二、二”式劃分節(jié)奏。

四、科學背誦記憶

課本中有很多文言文是要求背誦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靠死記硬背,機械式的反復記憶,枯燥、乏味的背誦過程真是為難了學生,背過之后,隔一段時間再次提問,又忘記。如何讓學生高效、快速記憶文言文,將學生的記憶周期延長,一直是語文教育者研究的話題??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1.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教學中,鼓勵學生將文言文中不理解的字詞圈起來,用字典查閱、跟學生討論,或者向老師求教,做到能夠通篇理解文言文。背誦過程中,結(jié)合句義背誦,勢必事半功倍。

2.理清詞語順序

在文言文中有好多特殊句式,包含倒裝句式、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等等。W生剛接觸這些句式的時候,由于這些句式與現(xiàn)代文的句式順序不一樣,學生一時無從下手。教師在解析這些特殊句式的時候,應當讓學生重點標記,弄清其順序后再背誦就簡單

多了。

3.劃分段落層次

背誦的時候應層次分明,有條理、有順序地去背誦、去記憶。將文言文根據(jù)時間發(fā)生的先后順序記憶,根據(jù)描繪景色的由遠到近、由高到低的循序記憶。一步一個臺階,層層記憶,有連貫性地將文章背誦下來。

總之,文言文的閱讀方式有多種多樣,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幫助學生解決文言文誦讀上的困難,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助力學生中考,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篇8

關(guān)鍵詞:小學;古詩詞;分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228-02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古詩詞語言凝練、情感充沛、想象豐富、韻律和諧,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學習古詩詞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而且可以提升其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銳度和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古詩詞教學提出了要求,規(guī)定了每個學段的學習篇目和背誦內(nèi)容,并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guān)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能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上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等教學建議。

所以教師應轉(zhuǎn)變教育觀念,針對古詩詞分類及特點有針對性地帶領(lǐng)學生去領(lǐng)略古詩文的文化美,感悟深厚的人文底蘊,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課程。

二、小學古詩詞內(nèi)容分類及特點

小學古詩詞選編以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為標準,時代從春秋到清代,體裁豐富,題材多樣,內(nèi)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韻律和諧優(yōu)美,富有傳承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2002)共選古詩詞64首,詩作58首,詞作5首,元曲1首[2]。以題材為標準,小學古詩詞可分為以下幾類:

1、詠物詩詞

詠物詩詞即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的詩詞。此類詩詞共有11首:王維《畫》; 駱賓王《詠鵝》;唐寅《畫雞》;白居易《草》;賀知章《詠柳》;蘇軾《題西林壁》;杜甫《春夜喜雨》;李賀《馬詩》;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于謙《石灰吟》;鄭燮《竹石》。詠物詩詞的特點是借物詠人,通過事物的特征來表現(xiàn)詩人的自我形象,借此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2、寫景詩詞

寫景詩詞即以景物為主的詩詞,描寫自然風光和農(nóng)村景物。此類詩詞有17首:邵雍《一去二三里》;孟浩然《春曉》;楊萬里《小池》;蘇軾《贈劉景文》;杜牧《山行》;北朝民歌《敕勒歌》;李白《望廬山瀑布》;杜甫《絕句》;葉紹翁《夜書所見》;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朱熹《春日》;陸游《游山西村》;劉禹錫《望洞庭》;白居易《憶江南》;《詩經(jīng)?采薇》;白樸《天凈沙?秋》;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寫景詩詞的特點借物抒情和寫景言志,以景物寄托詩人的情感。

3、抒情詩詞

抒情詩詞就是抒發(fā)詩人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古詩詞。此類詩詞有15首:李白《靜夜思》;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李白《贈汪倫》;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郊《游子吟》;李白《獨坐敬亭山》;林杰《乞巧》;李商隱《嫦娥》 ;張籍《秋思》;納蘭性德《長相思》;劉禹錫《浪淘沙》;王安石《元日》;曹植《七步詩》;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龔自珍《己亥雜詩》。抒情詩詞的特點是不具體描寫事物而是集中抒與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送別詩詞

送別詩詞,是詩人所寫離別感情的作品。此類詩詞共有 4首: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送別詩詞充滿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5、田園詩詞

田園詩詞是以田園生活為寫作題材的詩歌。此類詩詞共有15首:李紳《憫農(nóng)》;高鼎《村居》;袁枚《所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胡令能《小兒垂釣》;孟浩然《過故人莊》;翁卷《鄉(xiāng)村四月》;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張志和《漁歌子》;呂巖《牧童》;楊萬里《舟過安仁》;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王維《鳥鳴澗》;蘇軾《浣溪沙》。田園詩詞的特點是自然樸實。

6、行旅詩詞

行旅詩詞是寫詩人在旅途中的各種感慨。此類詩詞共有2首:李白《望天門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行旅詩詞淺顯易懂,感情真摯,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希冀。

小學古詩詞語言簡潔,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在于其精煉含蓄,富有韻律的語言特色。古詩詞可以用少的字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在于用字準確、生動。同時,適當?shù)谑褂玫涔?,也可使作品?nèi)容豐盈。古詩詞語言節(jié)奏鮮明,借助音節(jié)見的組合與詩句后的押韻表現(xiàn)了強烈的音韻節(jié)奏。

除此之外,古詩詞中非常注重意象,詩人借助意象來表答自己我感情。意象形式簡介卻蘊含豐富。有時,同樣的意象承擔著不同詩人的情感。 第一,詠物、寫景詩詞的的意象多為自然意象。

三、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1、中小學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

小學古詩詞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學習領(lǐng)悟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qū)。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占主導,教師主要考察學生背誦默寫能力;教師講解忽略意象作用;講解中實詞詞義,輕視語句感悟。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教師本身語文素養(yǎng)不高,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存在問題,則上課疲于應付,無法深入講解。

總體來看,古詩詞教學存在著教師觀念和教學方法兩方面的問題。

2、中小學古詩詞教學教學建議

不同的分類表明了不同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與相應的教學策略。

在不同類別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配合講解,例如分角色扮演,引入音樂,營造意境,分享故事,提升理解等。不管在何種方法下,教學需注意兩大問題。

第一,深入理解,擴展延伸,提升教師古詩詞修養(yǎng)和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yè)修養(yǎng),掌握教材,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nèi)容,以適合學生理解的話語進行教學表述,采取

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方式提升鞏固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明確目的,重視教學內(nèi)容連續(xù)性[3],幫助學生以學固舊,以舊促新。以聯(lián)系的觀點來串聯(lián)新舊知識,通過復習已獲得的基礎(chǔ)知識來降低新問題的難度,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小學古詩詞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張 麗.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篇9

針對當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強調(diào)記憶與默寫,忽視整體感知、情感體驗和人文內(nèi)涵的挖掘的現(xiàn)狀,提出了注重挖掘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愛國教育功能,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關(guān)鍵詞:

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愛國教育

1審美教育

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在教學中自覺養(yǎng)成和鍛煉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關(guān)注并挖掘古典詩歌中的美學成分,使學生充分感知其中醇厚的美學氣息,使古詩教學成為審美教育的一塊芳草地。第一,自然美。古詩詞中具有大量自然景物的佳作,特別是山水詩是用詩的語言組建的自然風景畫,它是畫面斑斕的語言藝術(shù),給人以美的感覺,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展開了一幅春天的畫卷,帶來了春光之美。第二,生活美。田園詩大多是描繪農(nóng)家風光和田間生活的,它的情感基調(diào)一般是歡快的、溫馨的、樸實的。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孟浩然《過故人莊》)”在當今網(wǎng)絡(luò)化、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下感悟古人和諧的生活畫面更具教育意義。第三,哲理美。這類詩重在明理,通過一件事、一處景觸發(fā)作者哲理的思索,從而道出一個千古不破的真理。如《題西林壁》中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巧妙地道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及換位思考的道理?!队紊轿鞔濉分小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示著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往往會遇到撲朔迷離,出路何在的困惑之感。但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便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第四,文字美。語言的高度凝練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內(nèi)涵特征,關(guān)鍵字的使用是不少古詩的點睛之筆。如白居易《憶江南》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作者并沒有直接對花草山水描寫,而是通過“紅”和“綠”兩個字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絢麗多彩,生機勃勃、迷人醉人。

2情感教育

詩詞是古人抒感,表達理想的平臺,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古詩詞中的情感教育是學生去除浮躁、感受寧靜,認知生命價值、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第一,親情教育。感恩父母是人性的基本情感,在教授《游子吟》這首詩時,可以借助多媒體配樂播放,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學生在感悟音樂的同時,也感悟了詩歌的內(nèi)涵,領(lǐng)悟了詩人的情感。學生入詩境,動真情,想到母親的辛苦與操勞。第二,友情教育。孔子也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無論是送別還是相遇,古人一向重視朋友的交情。李白的《贈汪倫》、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別辛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這些詩詞表現(xiàn)了詩人和友人之間深厚的感情、或是對遠行者的慰藉、或是對相隔萬里的朋友間真情問候、亦或是老友相遇時的人生感慨?,F(xiàn)代社會獨生子女普遍情感缺失的情況下,友情的教育彌足珍貴。第三,鄉(xiāng)情教育。鄉(xiāng)情流淌在古詩中是一種對家鄉(xiāng)永恒的依戀,古人由于交通的不便、路途的遙遠,長期在外無法與親人相見,思鄉(xiāng)之情往往油然而生。如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

3愛國教育

拿破侖曾說過,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古詩詞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jīng)不僅是作者的情懷以及思想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第一,保家衛(wèi)國教育。在學習《十月十四日風雨大作》、《示兒》時,引導學生感受詩人陸游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領(lǐng)的中原領(lǐng)土,熱切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是何等執(zhí)著、強烈、真摯。王昌齡《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展現(xiàn)出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豪邁氣概。第二,熱愛國家教育。古詩詞中有不少在描寫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熱愛。在學習這些古詩時應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充分領(lǐng)略古詩中表現(xiàn)的祖國山河的壯美,并升華到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如李白《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杜甫《望岳》中“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一方面描寫了自然風光的雄偉,另一方面葉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4小結(jié)

小學古詩詞教學,應該重視學生對自然的欣賞、人文情感的豐富和對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4-9.

[2]施麗.古詩詞教學的審美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5,(8):81-83.

[3]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2,(3):76-77.

[4]李生明.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4,(9):51.

[5]姚忠保.古典詩詞中愛國主義主題思想的教育研究[J].語文建設(shè),2014,(8):10-11.

篇10

一、從古詩詞關(guān)鍵詞語的角度賞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痹姼?尤其是古代詩歌,非常強調(diào)煉字,尤其是古詩名家,總是力求字字珠璣,給人耳目一新而又意蘊豐厚的感覺。在賞析這些詩歌時,要注意賞析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從而帶動全詩的全面理解。

例如,杜甫的《登岳陽樓》的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薄佰濉笔橇验_的意思,“浮”為飄浮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湖泊東南大地分裂成東南兩塊,日月星辰宛如在湖水上日夜飄浮。此二句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浩渺無垠的洞庭湖的水勢。這首詩寫出了湖山之勝、登樓的喜悅,也寫出了詩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家國多難的悲哀境界沉雄悲壯。

二、從古詩詞表現(xiàn)的畫面角度賞析

古詩有相當一部分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這些詩歌的某些詩句的文字描繪出特定的畫面,凸顯出鮮明的圖畫美。近幾年,各地中考也非常關(guān)注這些詩歌的賞析考查,一般題型是描述這些詩句所表現(xiàn)的圖畫。在賞析這些特點的詩歌時,要注意研究詩句這種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賞析。

例如,2009年鎮(zhèn)江市中考試卷,第7題就屬于這方面的考查。試題的內(nèi)容如下:閱讀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題。第7題的要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詩的前兩句所表現(xiàn)的畫面具體描述出來。杜牧的《江南春》原文是這樣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我們要教會學生抓住詩歌中的描寫景物的字詞,理解字詞的內(nèi)涵,并于此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具體拓展相關(guān)的景物,還原詩歌所描述的具體畫面。

具體到這個題目,詩的前兩句中涉及景物的字詞有很多,我們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千里”極言江南土地平曠,遼闊千里?!苞L啼”,黃鶯的鳴叫,鶯是江南的一種鳥,通常指黃鶯。學生可以進一步打開思路,什么樣的黃鶯,怎樣鳴叫,這就需要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填補詩句留下的空白。怎樣的黃鶯呢?可以說美麗的黃鶯。怎樣鳴叫呢?綜合詩歌的整個內(nèi)容,寫的是江南美麗動人的春景,可說歡快地鳴叫。說得更生動形象一點,可說成快樂地歌唱,這樣采用了擬人手法,語言表現(xiàn)力更強。“綠映紅”是什么呢?綠的是樹或葉,紅的是花,可想象成叢叢綠樹,朵朵紅花,掩映成趣。“水村”指臨水的村莊,“山郭”是倚山的城郭?!熬破臁敝妇频暧偷牟势?“風”是刮風。只要將上述內(nèi)容綜合起來,就可以這樣來描述詩的前兩句表現(xiàn)的畫面:“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風中招展?!边@樣采取先分后合,展開聯(lián)想想象,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對應的畫面就容易多了。

三、從蘊含哲理角度賞析

我國是詩的國度,唐宋詩歌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的輝煌階段,這兩個歷史階段的詩歌非常重視趣與理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這方面名家輩出。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的不少詩句不僅意蘊深厚,而且飽含哲理。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nèi)存自己,天涯若比鄰”;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升殘夜,江春入舊年”;杜牧的《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萬木春”;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