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我愛這土地范文
時間:2023-03-28 03:5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仿寫我愛這土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也應該用清脆的喉嚨歌唱:
這高峽出平湖的三峽大壩,
這遨游太空的神七宇宙飛船,
這萬世矚目的北京“鳥巢”,
和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輝煌歷史……
——然后我展開雙翅,
在藍天金陽下自由飛翔.
篇2
新課程改革以來,特別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固有的詩歌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的效果,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實施快樂教學。
快樂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中把快樂引進課堂,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快樂的情境氣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習知識、進行思維和理解課文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開發(fā)學生智力。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都說明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不但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加深記憶,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有利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實施快樂教學的關鍵有三個要素。
第一,教師是快樂的。教師要有一個快樂的心態(tài)。教師就像一個火炬,用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希望的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教師激情的帶動下,學生也就進入快樂的狀態(tài)。
第二,學生是快樂的。學生必須是激情高漲的,只有學生保持快樂的狀態(tài),他們才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課堂是快樂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的過程,學習過程是情感交流過程,情感具有動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緒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動會更敏捷,更卓有成效。
在詩歌教學中實施快樂學習,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要有快樂的教態(tài)。
蘇聯(lián)教育家別利欽科說過:“跨進教室門就要記住,您是一堂課締造者,要是心理狀態(tài)不佳,不相信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就會使一堂課黯然失色,沒有生氣。”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們的情緒情感伴隨著人的全部活動。良好的情緒、情感和心境給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動效能。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保持精神飽滿的心態(tài),給學生親切自然的感覺。讓學生在上課時保持一種輕松自由的心態(tài),這樣有助于學生消除學習的緊張心態(tài)和焦慮心理。教師是課堂的催化劑,是學習的快樂砝碼,課堂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心態(tài),教師要有良好的調控心態(tài),這樣才能很好地駕馭詩歌教學的課堂。 轉貼于
第二,教師要有富有詩意的誦讀指導能力。
對于詩歌學習來說,誦讀是必不可少的。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教師必須有扎實的誦讀基本功,才能對詩歌作品很好的感悟,體會詩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進而更準確把握詩歌的主旨內涵。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誦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學生誦讀基本功的練習,教師是可以針對學生誦讀現(xiàn)狀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然后有針對性地練習??梢砸蛔忠痪涞亟?,學生一字一句地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提高誦讀水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朗讀,可以兩個人一組,一同學讀,另個一同學聽,然后交換,互相指出不足并改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可以巡回指導,還可以四人一組進行誦讀比賽,教師和其他組同學做評委。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提高了誦讀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詩歌的鑒賞能力。
第三,教師要有很強的現(xiàn)場調控能力。
篇3
一、內容的生活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在能力、個性、思維等各方面的獨特性,特別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在自由的時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要達到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以學生生活為語文作業(yè)的切入口,這是“語文教學觀”的需要。
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就要有意識地擴展學生的生活化的活動時空,進行語文生活化的作業(yè)設計,將教學過程中需要內化的知識置于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
如執(zhí)教《隆中對》,布置作業(yè)以校園生活或家庭生活為話題,運用“吾之有……,猶如魚之有水也”造句,來表達一個中心;執(zhí)教《我愛這土地》后,運用“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愛得深沉”來表達對某人或某物的特別情感。意在仿寫文中的經(jīng)典語段,使語言運用生活化,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這種生活化的作業(yè)學生都樂意做,在輕松的有趣的作業(yè)過程中,學生自然地體驗到了生活,激發(fā)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學生的情操和語文素養(yǎng)得到真正的陶冶和提升。
二、形式的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就是興趣。”因此學習就是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興趣,我們可以從作業(yè)的形式上入手,盡可能地以多樣性和新穎性吸引學生??梢圆贾美m(xù)編或改寫故事的作業(yè)。在學完課文以后,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強化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續(xù)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如學完《故鄉(xiāng)》一文,讓學生續(xù)寫課文,想象20年后侄兒與水生第二次見面的情景。學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讓學生改寫課文,假如遇到百萬富翁的于勒,想象見面的情景??梢圆贾醚菡n本劇的作業(yè)。如《范進中舉》一文,布置學生編演課本劇,效果非常好??梢圆贾棉k手抄報。辦小報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好辦法,也是學生才藝展示的大舞臺。如學習《熱愛生命》后,要求學生收集有關生命的名言、名人故事、圖片資料等,辦成小報,舉辦一次“熱愛生命”的小報展覽。既延伸了課文訓練目標,觸動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
三、對象的層次化——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按新課改的要求,今天的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行為習慣,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語文作業(y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設計和布置作業(yè)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的心理體驗。我在教學實踐中對“分層作業(yè)”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如古詩文預習作業(yè)的布置,基礎較薄弱的以“積累型作業(yè)”為主,主要有朗讀、抄讀、誦讀、背誦等。抄讀要講究方法,應以“句”為單位,看一句抄一句。較長的句子,要嘗試著按邏輯頓歇來分割。要把抄讀變成一種有明確目的的工作,例如從課文中分類抄錄精彩片段、格言、警句,累積成冊,以供習作時參考。這些看得見的效益,可以提高抄讀的興趣。而對于基礎比較好的,除了“積累型作業(yè)”外,還要布置“評價型作業(yè)”,評價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讀寫能力。評價能力本身也有不同的層次。對文章中一個有特色的詞或句子的認識,是一種評價;就課文里精彩的片段、有特色的詞句談點體會,也是一種評價,等等。學生能寫這樣的文字,標志著他們的讀寫能力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shù)乃?。如教《陳涉世家》,布置“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評價陳涉是怎樣一個人,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等。此外,還有“遷移性作業(yè)”,學習了《漁家傲·秋思》后,知道了學習古詩詞的三個步驟:一、知作者,解詩題;二、抓字眼,明詩意;三、想意境,悟詩情。課后可以讓學生按此法自學類似的古詩詞《破陣子·為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這是學法方面的遷移,這樣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如現(xiàn)代文預習作業(yè)布置,取消傳統(tǒng)的課堂內字詞教學,讓學生根據(jù)個人基礎,借助字典、詞典掃清“攔路虎”,為課文正音正字。取消傳統(tǒng)的“字詞抄寫”作業(yè),改為“自默”形式,歸入到預習作業(yè)中去。當然,在初期,教師可在各環(huán)節(jié)上予以一定的指導。學生自默后,教師根據(jù)課文中詞語特點,與個別學生有商定后從中選擇補充5個易讀錯或寫錯的詞語,讓學生聽寫。批改后,教師可針對完成的質量差異在鼓勵基礎上引導學生一步步提高、完善。
這種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基礎、發(fā)展、創(chuàng)新三個目標,給他們搭建自我發(fā)展和提高的平臺。避免了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了”的現(xiàn)象。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覺得要求過高而產(chǎn)生挫敗心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得更加深廣;讓多數(shù)學習中等的學生“跳一跳,摘到蘋果”。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能力、喜好選擇最適合他的作業(yè),這樣,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yè)氛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得到鍛煉與提高。因此,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有所側重。這就要求我們因材施教,分層次設計作業(yè),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
總之,教師要樹立起全新的語文作業(yè)設計理念,以內容的生活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形式的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對象的層次化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樣,我們的學生定能愛上作業(yè),愛上語文,滿懷興趣地把語文學好、用好,從而實現(xiàn)新課程的終極目標——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思懂.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 上一篇:蘇軾是哪個朝代的
- 下一篇: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