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美寫景散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2:59: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yōu)美寫景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重美讀,輕灌輸
多年來,褒貶不一的應試教育模式磨蝕了獨具個性化的寫景散文教學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師口傳心授的主導地位,忽略了引導學生運用美讀方式品鑒文本中蘊含的濃濃的詩情畫意。這種唯利是圖的應試教學法消減了寫景散文固有的鮮活可感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學生對文本感性的審美體驗異化為一種唯考試是瞻的理性認知,學生自然無法將文本中蘊含的情調(diào)、氣韻、情感等美學元素轉(zhuǎn)化為一種愉悅的、深刻的、唯美的、豐富的審美體驗,更無法將之內(nèi)化到心靈深處,散文教學中那些優(yōu)美語感和藝術(shù)化語言表達能力等培養(yǎng)目標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鑒于此,講授郁達夫《江南的冬景》等寫景散文時,應該將葉圣陶先生強烈提倡的誦讀、美讀引進課堂。因為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誦讀、美讀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先之以高聲朗讀,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言),繼而達到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完全融合,即進入忘我而入境之藝術(shù)境界。教師引導、指導學生美讀郁達夫《江南的冬景》等經(jīng)典寫景抒情散文之時,必須引導學生明白:美讀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在文本中深切體味作者情感、探尋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基點的熱情洋溢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是學生口、眼、耳、心、神態(tài)、形體等相互協(xié)調(diào)、適度配合的對文本高聲吟誦或者淺唱低吟的過程,是一種基于普通閱讀而又高于普通閱讀的藝術(shù)鑒賞活動。
二、重點撥,輕模式
諸如郁達夫《江南的冬景》等優(yōu)秀的寫景抒情散文往往蘊含著極具個性的藝術(shù)魅力。教學時,如果沿襲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解讀文本,比如介紹時代背景――整體閱讀課文――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歸納文章主旨――品析文本藝術(shù)特點等貌似規(guī)范有序、實質(zhì)刻板單一的任何文體皆可套用的教學模式,則勢必斫傷《江南的冬景》等寫景散文渾然一統(tǒng)的優(yōu)美意境,淹沒其蘊含著的濃濃的寫景抒情意蘊。
因此,教學時應該根據(jù)《江南的冬景》等寫景抒情散文文體的內(nèi)蘊與特點,將點撥式教學引進課堂,即首先引導、指導學生找準最能體現(xiàn)文本特征的精妙之字詞句,然后引導、指導學生以此為切入口進行細讀深品,引導學生學會著眼于文本的藝術(shù)構(gòu)思,落實于文本的藝術(shù)表達,促使學生的天然悟性與文本散發(fā)出的新奇靈性融會貫通。因此,前者要求我們教會學生善于尋覓文本中將作者的情感、才情和作品中的優(yōu)美意境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的連接點,比如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托物言志、畫面疊加、畫面留白等藝術(shù)構(gòu)思方法,循此而導入寫景散文優(yōu)美、深邃之意境的品鑒之中,讓學生產(chǎn)生如臨其境之真切感受。后者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對文本中具有活化情境、美麗意境、高度概括的關(guān)鍵性字、詞、句、段等解讀文本內(nèi)蘊的關(guān)鍵之處,進行反復吟詠、品鑒甚至比較閱讀。
郁達夫的寫景抒情散文《江南的冬景》蘊含著的優(yōu)美、恬淡、獨特的文學語言與另辟蹊徑的審美視角、著眼于讀者的視覺感官并令讀者心曠神怡的五幅精美的“聲色味俱全”的秋景畫面等,皆因郁達夫?qū)隙叭绨V如醉般的熱愛與陶醉而生。教學時,教師如果能夠在學生聲情并茂誦讀《江南的冬景》之基礎(chǔ)上,再運用散文文本中點明主旨與情感基調(diào)的關(guān)鍵性語句“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等加以輕輕點撥,那么,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鑒賞效果一定會勝過一成不變、刻板單一的程式化教學千倍萬倍。
三、重熏陶,輕訓練
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以清新簡約的意象、白描寫意的文風、文白相間的語言等描繪了江南冬景中詩畫般美麗的景色。比如清晨的如粉晨霜、午后的風和日暖、垂暮的煙雨微茫、夜晚的白雪紛飛等,煥發(fā)出了自然簡潔、清新明麗、內(nèi)斂深沉的生命韻律,真可謂字字簡潔和婉,句句寧靜恬淡,充滿著“美“與“生”的生活情趣和鮮活的生命神韻。既然如此,引導學生美讀、品鑒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就不能僅僅停留在作者精心描繪的唯美的江南冬景畫面中,而應該引導學生的眼睛與心靈追隨郁達夫抑或娓娓道來抑或切切私語抑或侃侃而談的筆觸,與作者一道盡情享受文本中描繪的這段美好時光,在文本中感知、領(lǐng)略、享受唯美的江南冬景帶來的審美愉悅,與作者一道體味文本中詩意般的棲居帶來的心靈慰藉。引導學生在美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文本中人與自然的親密和諧氛圍,讓江南的冬景中唯美的自然景觀幻化成每位學生性靈的延伸,引導學生在文本中充滿感性的晨霜、暖日、草根、烏桕、煙雨、酒客、垂暮等的喧嘩和神秘雪夜的暮色中,平和、寧靜、舒坦、愜意、心滿意足地進入天人合一的唯美境界。
篇2
一、引導學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來認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內(nèi)在的行文線索和情感主線,讓學生感悟到散文的結(jié)構(gòu)特色和行文之理,從而在大體上把握住散文的形式特點。例如,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的《藤野先生》,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這篇散文感覺似乎很“散”,從開頭寫清國留學生看櫻花、學跳舞,再寫了“我”從東京到仙臺學醫(yī)得到了“物以稀為貴”的禮遇,再寫到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與離別,寫到日本教員、日本“愛國青年”的表現(xiàn),時間跨越20年,寫到大小的事情10多件,人物也比較多。但是從文章的內(nèi)在行文線索上看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以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為線索將繁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lián)起來,這既表現(xiàn)出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關(guān)心“我”的可貴精神,也凸現(xiàn)出魯迅先生到日本求學是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表現(xiàn)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文章開頭的兩個自然段描寫“清國留學生”頹廢庸俗生活的內(nèi)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游離在主題之外,實際上緊扣主題,充分體現(xiàn)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二、引導學生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盡管散文的風格眾多,在語言上也各有特色,但是都具有精致的美感。在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文中的精彩詞句,加以分析講解,引導學生對詞語和句子的選用進行深入地分析,體會到作者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從而欣賞散文的語言美,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散文,也有很多精美的語言值得學習借鑒。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紫藤蘿瀑布》,作者宗璞寫紫藤花“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用了“挨”“接”“推”“擠”四個動詞,把紫藤蘿花開時茂盛、繁華的景象以擬人的手法進行了生動描繪,帶給人生動、活潑、欣喜的感覺,讓紫藤蘿瀑布的美景猶在眼前。又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春》,作者了大量的疊字:“偷偷的”“嫩嫩的”“綠綠的”等,不僅從形象上表現(xiàn)出了春天里小草嫩綠柔軟的特點,音韻上也具有很強的美感。在散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朗讀教學,“吟哦諷誦而后得之”。引導學生對散文的語言進行反復地朗讀,讀得正確、流暢、沉浸其中,才能讀出文章的味道來,欣賞到其中的美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引導學生體驗散文的情感美
情感真摯是散文的一大特點,也是散文的內(nèi)在魅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驗散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散文的學習,綜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夠通過散文展現(xiàn)的不同情感對學生加以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其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善良寬厚等美好情感。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背影》,文中所描繪的父親的背影感動過許許多多的讀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父親在母親去世,自己又賦閑在家,但仍堅持為“我”送行的事件,通過對父親為“我”買橘子的場景描寫,和“我”四次流淚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深切體會到父親在家國兩茫茫的時候送子遠行的復雜感情和“我”對父親的深情,并通過對課文的反復誦讀,體會到父子間濃濃的親情。
除了敘事之外,寫景和抒情也是散文的主要形式。很多優(yōu)美的散文都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例如《白楊禮贊》《月跡》等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文中的景物描寫、名句和中心句、情感變化線索等的把握,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很多寫景散文也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濟南的冬天》,“最妙的還是下點小雪呀!”通過對雪景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四、引導學生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篇3
《竹林深處人家》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帶領(lǐng)學生走進大自然,領(lǐng)略自然風光。每篇課文都向我們展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學習這幾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應該引導通過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把握課文通過描繪景物的情狀和特征,并在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特點。教學本課,重在讓學生“品味―探究―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已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并會運用適當?shù)谋憩F(xiàn)手法。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應該引導學生繼續(xù)鞏固已學知識。本文篇幅較長,面面俱到的分析,會把美文肢解,破壞學生對美文的全面體會,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泛讀的基礎(chǔ)上選擇重點段落精讀,感悟美點,讓學生自己在品味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竹林的美麗、竹鄉(xiāng)生活的恬靜,體會作者的情感。適當拓展課程資源,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2.學習多角度寫竹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語段,品味描繪竹景的形象生動的語句。
二、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江南竹鄉(xiāng)的特殊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方法;
2.移步換景寫法的特點及運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兩節(jié)連起上)
教學工具:多媒體、卡紙等。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①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寫景散文,出示課題《竹林深處人家》??吹竭@個題目,你想到些什么問題呢?把它寫下來。(學生可能會想到:竹子多、密;在濃密的竹林中有人家;“竹林”點明了“人家”生活的環(huán)境和地點,體現(xiàn)了江南竹鄉(xiāng)的特色;“深處”體現(xiàn)了竹林的茂盛和環(huán)境的清靜等等。)
②學生自由發(fā)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積極發(fā)表不同的想法。
③現(xiàn)在我們走進課文,看作者是怎樣體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
2.整體感知
(1)初讀
①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圈出自己認為的生字難詞,并寫在小卡上。(看、做)
②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換看生字卡,并相互指正。(小動)
③開火車讀出屏幕上的字詞。(流程性檢測)
④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順暢。(再次強化生字詞,再讀課文,熟悉文本內(nèi)容,為后面理解感悟做準備。)
(2)泛讀
①學生放聲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做)
②想(喜歡的理由)+做(在原文旁寫下喜歡的理由)。
③小組內(nèi)交流:各成員先說說自己喜歡的語段及其理由,然后確定本組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多角度地進行分析并在學習卡上簡要記錄討論成果。(聽、想、做)(小動)(此環(huán)節(jié)意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互動平臺,學生們可能會從文中找出作者從色彩、聲音、氣味等各方面對竹子進行細膩描繪的句段,從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方面來談,從而深切體會寫景散文的特點。)
④小組代表發(fā)言。師作點講、精講。(如果學生做得好,就自然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請不同內(nèi)容、不同學習水平的三個小組)
3.研讀課文
重點研讀前三段和結(jié)尾寫竹鄉(xiāng)人家生活氛圍的語段。
①思考:作者從哪幾個角度描寫竹海景象?竹鄉(xiāng)人家的生活有何特點?前文寫竹海與竹鄉(xiāng)人家的生活有何聯(lián)系?
②小組討論交流以上問題,并選一個問題準備作交流發(fā)言。
③小組代表發(fā)言。
④師小結(jié):并出示板書:
遠望――竹林如?!胺路鹑恢竦暮Q笱蜎]了”
竹海景象近看――深入竹海(如,在“海底隧道里走過”)
四顧――穿過竹?!俺酥褡舆€是竹子”
4.拓展延伸
①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先思考,然后寫下來。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從寫景散文的特點出發(fā),多角度去考慮。)
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特征突出,順序明晰,語言優(yōu)美,情景交融。本文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大量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動詞極具表現(xiàn)力,寫出了色彩,從多種感覺來寫等等。
②四至六人小組合作: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句子,看哪組寫得又多又好,接著寫在學習卡上。(想+做)
③展示成果:各小組粘貼本堂課的學習卡。
④互看學習卡(每個組至少看兩個組的學習卡)??矗阂豢从涗泝?nèi)容是否完備,二看修辭手法是否運用得當,三看與自己所在小組的學習卡相比有何優(yōu)劣。評:說說自己看到的好的或急需改進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促學生自己總結(jié),反思,既找到自信,又看到不足,比教師指出更有效。)(時間機動處理,如果時間充裕,可讓每一個小組都有展示的機會。)
篇4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位同學修改前后對同一景物兩段不同的描寫:
1.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腳下的高粱熟了。
2.晚秋是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很顯然前者只能算是景物敘述,而后者才是景物描寫。前者雖然也涉及景物,但只是簡單地介紹,而像這樣的介紹卻存在于我們大部分同學的作文中,缺少多角度的觀察和感受,自然寫不出優(yōu)美的文章。經(jīng)過細膩地觀察并進行修改,后者則是從形象、色彩等方面進行感性的敘述,并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自然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美感。
我們該如何做到多角度描寫景物呢?這里介紹幾種方法:
一、選好時機,定點觀察
契訶夫認為“風景描寫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在它能像音樂或者由音樂伴奏的朗誦,向讀者傳達這樣那樣心情的時候才合適,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边x好寫景的時機后再選擇一個合適的固定位置,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看、或仰視、或俯瞰。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及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些都是指空間的變換,還能以時間的變化和游覽的先后為順序,這樣所描寫的景物不但從多角度敘述而且不會雜亂無章。例如《答謝中書書》一文中,作者寫景時仰觀“高峰入云”,俯視“清流見底”,平視“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這就是采用空間觀察順序,使描寫景色具備了空間感;而《觀潮》中寫景時則采用遠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近看“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边@就是運用了由遠及近的空間順序?qū)懢啊S纱丝梢?,觀景的點有變化,所觀察的景物形態(tài)、色彩、情狀就自然各不相同,自然也寫出了景物的不同特點。
二、 移步換景,變化角度
蘇軾《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庇纱丝芍^察角度的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景物的視覺形象會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如果再加上觀景時走動起來,變換遠近距離、高低位置和各種視角,觀察同一景物的不同側(cè)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個方面,然后依次進行描寫,自然能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chǎn)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完美的感受。例如《社戲》寫“我”跟小伙伴們乘船“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沿途所見夜景,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都隨著人物的觀察角度的移動一一展現(xiàn)出不同的景象。同樣的景物由于觀察點的移動而呈現(xiàn)出異彩,讓讀者細品之后竟然有種想要走進趙莊的夜晚之感。
三、精細觀察,描寫景物
篇5
摘要:《項脊軒志》是歸有光的散文代表作,通過平實的描述和生活細節(jié)的把握,抒發(fā)了對故人,故地和故事的懷念之情。其抒情手法主要是通過對項脊軒景象和環(huán)境的描寫,和對往事的回憶描述來展開的。
關(guān)鍵詞:項脊軒志;抒情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19-0017-01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創(chuàng)作的《項脊軒志》是其諸多散文作品中的經(jīng)典,文中內(nèi)容涉及物景、人事、見聞、回憶、感慨等,文章看似凌亂而漫無邊際,但細細讀來卻顯得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其中亦能體味作者的匠心獨具和濃郁的感性色彩?!俄椉管幹尽凡捎闷綄嵉拿枋?,把握生活中細節(jié),并以此為基礎(chǔ)抒發(fā)對故人,故地,故事的無比懷念之情,其樸實真切的抒情手法為后人所推崇。
一、寓情于景
《項脊軒志》寫景主要是圍繞“項脊軒”展開?!绊椉管帯笔菤w有光青少年時期生活和讀書的地方,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書齋,但這個小書齋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許多深深的印記:他在這里讀書,在這里和大自然對話,在這里傾聽老媽媽講述往事,在這里享受祖母的慈愛,聆聽祖母的教誨,在這里與妻子琴瑟和好,閑談家?!@座“百年老屋”似乎成了作者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見證人,因此,作者要“志”,以項脊軒的過去、現(xiàn)在、故事、人物為線索,以樸實、細膩、簡潔、通俗的語言寫出了作者對親人的深切懷念以及難以明言的感慨,作者通過感情的抒發(fā),并表達自己向往的一種淡泊之情、寧靜之情。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視顧,無可置者?!闭沁@么一個小而舊的彈丸之地,經(jīng)作者修葺后,屋頂不再漏雨,開了四扇窗,繞著院子筑起墻,使南面的光反射進來,屋里便亮堂起來。院子內(nèi)有種植了蘭花、桂樹、翠竹等植物,使原有的欄桿增添了光彩。同時還借來了滿架的書籍,有時放聲吟唱,有時端坐讀書。大自然的各種聲音都可聽見,院子是靜寂的,小鳥飛來啄食,人來了也不會飛走。夜晚,每月的十五夜色讓人喜不自禁,月光如流水,桂樹影交錯,樹影隨風晃動,這一切讓人樂不可支。這便是作者描繪的“項脊軒”周圍優(yōu)美、恬靜、簡譜、詩意的環(huán)境。
作者寫“項脊軒”周邊的環(huán)境,寫他的生活方式,突出“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而能聽到萬籟的聲音,恰恰是因為很安靜,在嘈雜喧鬧的街市里是聽不到萬籟之聲的,作者通過寫萬籟的聲音,就是要反襯項脊軒的靜;寫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寫出了鳥與人相親相和的情感,說明環(huán)境不僅對人是可喜的,對小鳥也是可喜的,小鳥也對這個地方戀戀不舍。這種外在環(huán)境正是為了襯托作者內(nèi)在心境,這是一種寧靜、淡泊的心情。
在文章結(jié)尾,作者只用了“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的枇杷樹景象,這是一棵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枇杷樹,是他在妻子去世的時候,他親手種下的思念樹。作者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就像這棵枇杷樹越長越茂盛,對妻子的懷念之情也越來越深摯。所以,此處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寫出了作者對妻子的深切懷念之情,這是寫景當中運用的抒情筆調(diào)。
二、寓情于事
作者在文中除了描述了“項脊軒”的環(huán)境和景象之外,還講述了母親、祖母、妻子圍繞書齋發(fā)生的生活瑣事?!叭挥嗑佑诖?,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過渡,由景轉(zhuǎn)事,通過回憶曾經(jīng)發(fā)生在“項脊軒”的往事,來抒發(fā)作者對故人的懷念。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蓖ㄋ?、生動地寫出了庭院的變化,而后直寫變遷,此時的家庭已經(jīng)弄得不成體統(tǒng)了,抒發(fā)了作者的哀傷、悲憤之情。
作者從幼年、成年、中年三個階段來回憶發(fā)生在祖母、母親及妻子身上的一些瑣事,并以此表達對故人的懷念之情。幼時的記憶有更多感性的色彩,特別是通過老嫗的回憶加以渲染,以“指扣門扉”的細節(jié)將母親對兒子的關(guān)愛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讓人為之動容;成年的回憶有更多理性的東西,不僅吃飯穿衣這樣的瑣事,而更多的是寫祖母對作者的殷切期望,“兒之成,則可待乎?”,滿心的希望,“持一象笏至”,則具體的將祖母的勉勵和期望和盤托出;最后是中年對妻子的回憶,“從余問古事”,“憑幾學書”展現(xiàn)了生活的寧靜和美好,“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寫出了小姑娘的天真爛漫,極富生活化的情趣,這雖是一些生活小事,但這個時候的記憶寫得非常真實深刻,充分描畫出了深摯的伉儷之情。
從總體上看,寫祖母、母親、妻子都抓住小事來寫,這符合人物的心理特點,一般情況,對親人的回憶往往不是記住一些大事,而是記住一些小事,這些事雖然很小,但和作者有密切的聯(lián)系,并曾深深打動過作者,也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非常深切的感受,令人銘記不忘。
篇6
領(lǐng)悟和感受散文的美是散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首先,品味散文的形式美,在審美欣賞的過程中,讀者一般都是從形式的感知入手,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達到美感的形神交流,最后和作品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散文的形式美包括多方面:語言文辭美、表現(xiàn)手法美、結(jié)構(gòu)美等。有的作家極重視美文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它們有的像扇面畫幅,咫尺之間,煙波云海,意境深邃;有的像蘇州園林,方圓幾畝,峰回路轉(zhuǎn);有的談古論今,言近旨遠;有的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總之,散文的結(jié)構(gòu)千變?nèi)f化,沒有定規(guī),正所謂行云流水,隨物賦形,美不可言。我們應著眼作者思想感情的波瀾。其次,感悟散文的內(nèi)容美。散文再現(xiàn)的生活美,表現(xiàn)的情感美、哲理美,以及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相統(tǒng)一而形成的意境美,是散文呈藏蓄狀態(tài)的內(nèi)容美。散文和其他文學類別一樣,反映社會生活既要再現(xiàn)客觀對象的形神狀貌,又要表現(xiàn)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是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因此,欣賞散文的美,要把握再現(xiàn)的生活美、表現(xiàn)的情感美和哲理美。再現(xiàn)的美與表現(xiàn)的美和諧構(gòu)成了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美。它是多方面的,如形象美、色彩美、音樂美、含蓄美。再次,享受散文的風格美。散文的風格美是散文作品的內(nèi)容美和形式美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的獨特藝術(shù)美。有的如大江東去,波瀾壯闊;有的如小橋流水,明月清風;有的如濃桃艷李,怡紅扶綠;有的如疏梅濃竹,苦艾寒芹……對于具體的某一作品,欣賞者首先要根據(jù)其作品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特點,判斷它是陽剛美還是陰柔美。如果是用雄渾的筆墨、豪邁高昂的格調(diào)描繪轟轟烈烈的生活場景和大波大浪,表現(xiàn)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生活片斷,宣泄作者奔放激越的情感,使讀者產(chǎn)生驚奇、狂喜、贊嘆等大起大落的心理情感,那么,這樣的散文風格就屬于陽剛美;如果是用優(yōu)美細膩的筆墨、委婉柔和的色調(diào)表現(xiàn)日常生活的細波微瀾和自然界中的柔美景象,給讀者帶來一種平緩、親切、隨和、舒坦、閑適、寧靜、愉快等心曠神怡的心境,那么,這樣的散文風格則屬于陰柔美。
二、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提煉關(guān)鍵語句
閱讀散文還要善于抓關(guān)鍵的語句。從內(nèi)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題意主旨的語句;從表達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抒情意的語句;從結(jié)構(gòu)上看要注意起領(lǐng)收束或承上啟下的語句;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修辭手法的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者必顧之,在篇末則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币簿褪钦f,關(guān)鍵語是文章的精神聚點,是文章的標志。郁達夫說過,在散文中“總要把熱情滲入,不能不達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作者的感情總是會凝聚在文中一點,找到這一點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對學生篩選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在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否找到符合題意的關(guān)鍵句。閱讀時最好能把書中的精彩片斷摘錄下來,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把自己的體會感受寫出來,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作品作出客觀的評價,這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質(zhì)大有裨益。
三、朗讀品味多樣化,倡導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
篇7
一、開門見山開頭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p>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p>
通覽以上三篇文章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干脆利落,直接入題。即我們常說的開門見山?!栋讞疃Y贊》,大作家茅盾借用“白楊樹是不平凡的”,出語即點出白楊樹的不同凡響,讓人覺得贊美它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逗Q唷愤@篇散文詩開頭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飛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接著從“色”“形”“神”三個方面,顯現(xiàn)了海燕迅猛高飛的戰(zhàn)斗英姿。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開篇點題,為下文寫寄寓深摯父愛的“背影”設伏。運用這種方法,能給人以直截了當、爽快暢達之感。
二、懸念開頭
設置懸念是故意留下疑團,以激起讀者心理期待的一種開頭方法。開頭設置懸念,能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激發(fā)人們?nèi)ニ伎?,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如?/p>
“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蕭乾《棗核》)
“聲樂家蘇林教授發(fā)現(xiàn)了一件奇怪的事……`參加考試的200多名考生中,有一個20歲的女生陳伊玲,初試成績十分優(yōu)異,聲樂、視唱、練耳和樂理都列入優(yōu)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麗。而復試時卻使人大失所望。蘇林教授一生桃李滿天下,但這樣年輕而又有才華的考生卻還是第一個,這樣的事情也還是第一次碰到?!保ê螢椤兜诙慰荚嚒罚?/p>
這兩個開頭是初中課文中懸念開頭的典型例子。這種開頭常用在有著激烈矛盾沖突或意外結(jié)局的記敘文中,它只客觀描述事實,把問號栽種到讀者心里,先在讀者心中打個結(jié),再慢慢將結(jié)解開,以造成極有吸引力的敘事效果?!稐椇恕芬晃?,開篇就設個懸念,“再三托付”,用途卻很“蹊蹺”,究竟有何奇怪呢?讀者的心一下子就被俘虜了。再說《第二次考試》,文章伊始說就“事情奇怪”:陳伊玲初試成績“十分優(yōu)異”,復試時使人“大失所望”,提出奇怪,不講原委,設置懸念,抓住讀者。這種寫法,值得學習與借鑒,訓練時多提醒學生學習利用。
三、抒情開頭
以抒情性的語言開頭,或詠物抒情,或融情入敘,最突出的特點是感人。在文章的開始便以強烈的情感緊緊抓住讀者的心,為下文的進一步展開做了必要的情緒鋪墊。我們以朱自清的《春》為例說明: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p>
《春》這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fā)的動人景象,贊美了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文章一開頭,作者便用抒情性的筆調(diào)宣告春天到來,充滿喜悅,從宏觀上勾勒春天,畫出春的輪廓,表達出自己對春天的美好感受。
抒情開頭在一些優(yōu)秀作文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不忘對學生進行補充教學,引入優(yōu)秀的抒情開頭例子,如“結(jié)束了一天繁忙的學習,倚著窗兒,望那深藍的天空,疏星點點。月的清輝引出我多少遐思。老師,我似乎又看到了您!”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通過經(jīng)常性的訓練,使學生受益匪淺。
四、寫景烘托式開頭
這種開頭方法有利于為人物的刻畫和事情的敘述設置入情的意境和氛圍。作為一種實用易解的行文技法,在中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可資典范的例子。如:
“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保ㄅ砬G風《驛路梨花》)
本篇課文開頭以對山的描寫為情節(jié)的展開作鋪墊。如此大山,暮色又迫臨,對行進在路途中的人,夜間的住宿確乎是一個必須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心情該是多么焦急??!由此可見,對小茅屋主人的猜度與贊美等一系列的情節(jié)展開鋪墊,是為“寫景烘托”式開頭 。
“時間是晚上八點。太陽雖然早已下落,但暑氣并沒有收斂。沒有風,公園里那些屹立著的古樹是靜靜的,樹葉也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保ㄈ~君健《看戲》)
篇8
通過寫景狀物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是詩歌永恒的主題。高中語文課本中編排了大量的詩歌,是學生學習寫景狀物抒情的絕佳素材。文章圍繞四個方面闡述寫景狀物對抒情的鋪墊作用,旨在通過引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詩歌 寫景 狀物 抒情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從寫景狀物中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歷年高考試卷中可以看出,詩歌鑒賞是必考的試題內(nèi)容。詩歌總是借景抒情、或觸景生情,或寓情于景。因此,讀懂詩歌必須從讀懂寫景狀物來握詩人思想感情。只有在此基礎(chǔ)上才能進行形象、語言、意境、風格等方面進行賞析。
一、學習古人寫景狀物,通過描寫景物抒情
一直以來,詩歌在情感表達方式上總是通過一定的載體進行,這個載體就是景物。因此,古人就把思想感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獲得生命的共感。詩人通過觀賞山水等景物,在描寫過程中探索自然界的變化,并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示。這樣,就借山水來拂去世俗的塵埃,消除心中的煩惱。感情的寄托總是與自然界一草一木息息相關(guān),從與山水的感情交流中不僅領(lǐng)略了山水風景豐富多彩的美,而且也激發(fā)詩人對人世滄桑變遷的感慨。所以,詩歌這種文學作品最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就是通過寫景狀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高中語文課本中無論是《詩經(jīng)》還是《楚辭》或者唐詩到宋詞等,在名家輩出的年代,涌現(xiàn)出一大批璀璨奪目的寫景抒情的詩歌。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寫景抒情類詩詞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對自然景物的表寫來抒情。從寫景狀物中學會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學會關(guān)心國家大事,學會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這樣,在借助詩歌養(yǎng)分的同時把民族的根深深地扎在心里,從而在走遍天涯海角之時,也深深地打上中國人的烙印。
二、通過工整句式表達,使音律顯得抑揚頓挫
我們知道,詩歌講究嚴格的對仗句式。對仗就是我們所說的對偶,對偶能表達的意思更有氣勢、更充分,更節(jié)奏鮮明。從句式結(jié)構(gòu)上來看對偶分為嚴對和寬對兩種。嚴對就是上下句字數(shù)相等,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不重復用字。例如:杜甫在《登高》中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這兩句集中的表現(xiàn)了秋天的景色,詩人在登高的同時仰望那茫無邊際的天空,此時正值深秋,那蕭蕭而下的樹葉,襯托詩人悲涼的心情。再俯視看看那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長江水,一股愁緒涌上了心頭。其中對仗的是“天”與“風”、“高”與“急”、“沙”對“渚”、“白”與“清”,朗讀起來有節(jié)奏感。達到了奇妙難名的藝術(shù)境界。詩人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情懷。詩人寫景還用了“無邊”、“不盡”,讓下文的“蕭蕭”與“滾滾”更加生動形象化。這樣的描寫既讓人聯(lián)想到落木的聲音,以及長江之水洶涌之狀,在無形中透露出韶光易逝與壯志難酬的感愴。這也是杜甫沉郁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
三、通過寫景借題發(fā)揮,推敲作者思想情感
鑒賞詩歌不僅看詩人如何寫景狀物,還要認真推敲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詩人有不同的人生觀與表達技巧,所以往往從不同角度來表達。主要通過這樣的表達技巧:首先,是詩人對人生的理性思考,通過寫景狀物來借題發(fā)揮。例如:杜牧在《題烏江亭》時,他為項羽的自刎而深深惋惜,于是有“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感慨。但是,王安石卻認為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于是有了“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這樣的感慨。其次,詩人能把歷史與現(xiàn)實結(jié)合到一起,進而發(fā)出對個人遭遇的感慨。例如:《赤壁懷古》中把周瑜與諸葛亮的建功立業(yè)與自己的遭遇結(jié)合到一起。而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樣把歷史人物與自己的遭遇結(jié)合到一起進行對比。最后,詩人抓住歷史史實來借題發(fā)揮,從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例如:李商隱在《賈生》中的感情抒發(fā)。同樣對昭君出塞的史實,杜甫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同情之情。而宋代的王安石卻有“人生失意無南北”的感慨。因此,寫景狀物只是借題發(fā)揮,我們必須從中來推敲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抓住特征進行描寫,領(lǐng)會鑒賞詩詞意境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睂懢笆菫榱耸闱?,在抒情過程中營造優(yōu)美的詩歌意境。詩歌具有優(yōu)美的意境,而意境總是通過意象產(chǎn)生的。我們在鑒賞詩歌寫景抒情的時候通常把是否到達“情景交融”的地步作為衡量標準。因此,探尋詩歌的意境是鑒賞寫景抒情詩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寫景、狀物是為了后面的抒情,而抒情又必須要借助景與物。例如:現(xiàn)實主義作品《詩經(jīng)》中《采薇》是以一個戍邊士兵口吻在寫景狀物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句詩歷來被認為是寫景抒情最好的詩句,其中的“雨雪”寫出了征人返回鄉(xiāng)途中的艱辛。此時,與來時的“楊柳依依”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抒發(fā)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但是,我們知道寫景、狀物與抒情在很多時候可以有所側(cè)重。有時候以寫景狀物為主,有時候以抒情為主。但都是對具體景物的內(nèi)心感受。因此,詩人不僅尊重景物特征來描寫。同時,在寫景狀物過程中帶上詩人的主觀感受。
總之,鑒賞詩歌必須從寫景狀物開始,通過景物來推敲詩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看詩中如何描寫景,景物的特點是什么;其次,看詩人運用怎樣的技巧寫景狀物,取得的效果如何;最后,看詩人如何借助景物抒發(fā)思想感情。這樣,詩歌鑒賞能力就會逐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武.尋找詩性的回歸――詩歌教學探微【J】.散文百家,2014(07)
篇9
【關(guān)鍵詞】朱自清;散文;語言藝術(shù)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優(yōu)美流暢,樸素簡潔,清新雋永。朱自清主張“用筆如舌”、“用筆如畫”,他多用“活的口語”,注重語言的創(chuàng)新。他一生都在為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學,為祖國語文字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他在《語文續(xù)拾》、《經(jīng)典常談》、《論通俗化》、《標推與尺度》、《語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談論到語言的建設和發(fā)展)。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著超乎尋常的藝術(shù)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國古典詩文的詞匯,吸取西方語言及句式,提煉群眾口頭語言的精華,創(chuàng)造出新鮮活潑、自然樸實的散文語言分不開的。朱自清的散文不論是寫景抒情類的、敘寫日常生活類的、還是描寫社會類的,都在作品的語言方面顯示出了獨特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那就是:
一、精選口語入文
朱自清先生為使口語入文,把北京話作為挑選和提煉口語的標準。在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恪守這個標準,因而他的散文語言與今天的普通話幾乎一樣,活躍在中國人的交際生活中。
首先,善于使用富有個性化的北京話口語?!洞骸防?,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草“偷偷地”“鉆出來”,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在意的時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時從暗處鉆出來,充滿了孩童情趣。“坐著”、“躺著”、“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一連串動詞無不童趣盎然?!皟蓚€”、“幾腳”、“幾趟”、“幾回”這些不定量的數(shù)量詞,表明孩子們在天然的運動場上隨意玩耍,直到盡情盡興為止。
其次,善于使用北京話獨具特色的簡短句式、反問句式?!端商糜斡洝防铩!鞍灼に刹凰闫妗6嗟煤?,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來上一棵,疏不是?誰愛看?這兒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來得好?!闭摗冻燥垺防?,“可是法律管不著他們嗎?官兒管不著他們嗎?干嗎要怕認呢?”、“誰怕誰?”,句式簡短,充滿感情,樸素自然。風華從樸素中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話,平易自然,堪稱樸素美的典范。
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散文的語言呈現(xiàn)出藝術(shù)的美感。如《荷塘月色》:“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薄疤林械脑律⒉痪鶆?,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鼻耙痪溆妹烀5母杪暶枥L出縹緲、悠遠,似有若無的荷之清香,動靜相宜,虛實相生。后一句則用小提琴演奏出的名曲旋律來形容光與影的濃淡,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lián)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漸入詩境。
三、巧用疊詞、雙聲疊韻詞語、兒化詞、整散句
首先,疊字疊詞的巧妙運用,形成獨有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疊字疊詞隨處可見?!锻崴埂防镉昧恕拔⑽ⅰ?、“茫?!?、“走走”、“來來去去”、“老老實實”、“疏疏落落”等,使語言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逗商猎律防?,一開頭就點明題意:“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日”原是時間名詞,這里是表示時間的量詞,重疊后有濃厚的形容詞意味,更顯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識的,襯托出“心里頗不寧靜”;“月亮漸漸地升高了”,“漸漸”,表明夜已深了,因為“心里頗不寧靜”,所以就愈感到時間過得慢:“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迷迷糊糊”寫作者的感受;“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帶上門出去?!薄扒那摹北砻嫔鲜切揎椗笊肋@個動作的,實際也是寫“我”當時的心境?!扒那摹辈荒苤皇羌澎o無聲,而多少還帶有“憂心忡忡”那種思緒,語意雙關(guān),意味深長。
其次,富于變化的長短句、整散句的交錯運用、較有規(guī)律的停頓、抑揚有致的句調(diào)、層次,使文章?lián)u曳多姿,鮮活生動?!洞掖摇防?,“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哪里呢?”這篇散文中,大部分句子只五六個字,常常形成排比問而不答,飄忽即過。詞語的色調(diào)也極婉轉(zhuǎn),輕盈的燕子,婀娜的楊柳,嬌艷的桃花。組成一幅多美的畫圖?!叭ァ獊怼?、“枯——青”、“謝——開”既有詞義上的對比,又有音韻平仄上的變化,再加上以“了”“呢”等的語氣詞綴在句尾,從語言的音樂性上,賦予他的藝術(shù)語言以“既能悅目,又可賞心,兼耳底,心底音樂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總之,朱自清的散文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鮮明的美文藝術(shù)風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恒久的魅力。
參考文獻:
篇10
一、聽讀法
聽讀法就是教師范讀課文精彩段落,學生在教師示范下,反復誦讀,直到把握文章脈絡、結(jié)構(gòu),領(lǐng)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止。這是利用聲音的要素,在聽讀過程中,逐步地感受文章的內(nèi)在節(jié)奏、氣勢和情調(diào),感受語言的內(nèi)蘊,領(lǐng)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精妙,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臧克家在他《重讀〈岳陽樓記〉》一文中說:“對于《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中寫景抒情的段落,兒時朗讀,百遍如新,沉醉其中,如飲美酒?!笨梢?,反復誦讀的效果和意義非同一般了。
二、聽想法
聽想法指學生聽教師范讀與思考句子、段落內(nèi)容相結(jié)合的一種方法。教師在范讀完一段內(nèi)容之后,提問:這段話說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思考。以朱自清散文《春》第四段為例,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范讀后,提問:這一段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怎樣具體描繪的?從那些角度寫的?
2.教師再讀,請同學們仔細聽,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3.學生回答問題。
通過讓學生反復聽的方法,積極引導聽覺,調(diào)動學生思考。教師范讀時,要講究語氣、語調(diào),要讀出文章的聲情和韻味來。必須強化的知識可以加強語氣。學生回答問題后予以評析,并給于適當?shù)墓膭睿允盏搅己玫慕虒W效果。
三、聽視法
聽視法即一邊看課文或音像、教學掛圖等資料,一邊聽范讀。這一方法,既借助了娓娓動聽的聲覺形象,又利用了形象直觀的視覺形象,把學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使之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顯明地感知課文中的形象,更深切地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喚起共鳴,受到教育。同時,還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美的享受。
例如,學習《岳陽樓記》,可以分三個層次:
1.入畫:即教師范讀課文,并展示“岳陽樓”、“洞庭湖”的彩色照片,出示“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課件,這樣借助聽覺和視覺形象,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腦海里呈現(xiàn)出一幅聲色俱佳的畫面,產(chǎn)生身在圖畫中的美感。
2.生情:教師朗讀,講解岳陽樓“大觀”、洞庭湖上的不同景象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反復體驗畫面所表露出作者的情感。
3.悟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登樓者覽物而生的兩種不同感受所持的態(tài)度,感悟作者由此而生發(f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并借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聽記法
聽記法即對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教師朗讀后,要求學生將其記下來。這一方法是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有助于鞏固知識和深入領(lǐng)會課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