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8: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

篇1

關鍵詞:馬尾松;防治效果;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791.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10-0075-2

馬尾松是一種喬木,它的樹徑可達40m以上,樹干較直,可用于植樹造林,其經(jīng)濟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近些年來馬尾松由于受到病蟲害的影響,雖然種植規(guī)模較大,但其種植質量卻一直沒有明顯的提高。因此研究馬尾松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具有比較現(xiàn)實的意義。筆者根據(jù)自己以同行的經(jīng)驗,對馬尾松幾種主要的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總結如下:

1 松苗猝倒病

松苗猝倒病是馬尾松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從我國這種病的研究來看,其病原主要包括多種鐮刀菌和絲核菌兩種,當樹木出現(xiàn)這種癥狀之后,一般會有以下幾種主要的癥狀:首先是在樹種的芽還沒出土之前就會由于腐爛而死去,其次是在樹的幼苗剛出土時其幼葉就變?yōu)楹稚?,隨后腐爛死亡,再次是在幼苗出土一周時間內樹苗的周圍的水變得混濁,幼苗出現(xiàn)伏倒死亡,這也是比較嚴重的癥狀之一,最后是樹苗出土后的三個月時間內,其莖木出現(xiàn)腐爛現(xiàn)象,樹根也隨即死去。

根據(jù)松苗狂傲病的這些癥狀,其主要防治方法可以將化學防治擺在首要位置,具體措施如下所示: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地育苗,忌用粘重土壤和前作為瓜類、棉花、馬鈴薯、蔬菜等的土地作苗圃,選晴天整地,精細筑床,用黃心土墊床厚1-2厘米,然后播種。播種時可在苗床或播種溝內撒藥土。藥土可選用下列農(nóng)藥配制;敵克松每畝1-1.5公斤;蘇農(nóng)6401每畝2.5-3公斤;五氯硝基苯代森鋅合劑(1:1)每畝2.5-3公斤(我國北方使用為宜),將農(nóng)藥同30-40倍干燥細土混合均勻使用;或每畝用硫酸亞鐵15-20公斤碾碎撒施。

2 松苗葉枯病

病害常從幼苗的下部針葉逐漸向上發(fā)展,病葉開始出現(xiàn)黃褐色的斑點,后擴大呈段斑,并逐段枯死,顏色暗黑,在病斑上產(chǎn)生許多縱行排列的小黑點,病葉雖枯,但不脫落,如全部針葉發(fā)病,苗即枯死。在華東地區(qū),松苗葉枯病一般在8月中旬開始發(fā)病,9-10月為盛期,11月以后為害漸弱。在發(fā)病期間雨水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松苗葉枯病的防治方法要以提高松苗的抗病能力為主,如果松苗出現(xiàn)大面積枯萎,可以給予一定的滅菌藥物,從而在病發(fā)的初情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具體的措施如下所示:

(1)生長過密的苗木,應及時間去弱苗,以免形成發(fā)病中心,并使苗木生長健壯。

(2)從8月中旬開始用1:1:100-200(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噴霧防病,每二周噴藥一次,每畝用量75-100公斤;或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劑,用量同上。發(fā)病盛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效果較顯著。

3 馬尾松赤枯病

赤枯病在我國貴州省和四川省發(fā)生較為普遍,嚴重地區(qū)大面積幼林生長停滯甚至干枯死亡。病害主要為害當年新葉,病葉初出現(xiàn)淡黃褐色或灰綠色段斑,逐漸向上下方擴展,隨后轉為赤褐色,最后變?yōu)榛野咨⒊霈F(xiàn)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子實體,針葉自病斑部分彎曲或折斷。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樹上有病針葉中越冬,4月下旬產(chǎn)生孢子進行侵染活動,侵染盛期在6-7月。

防治方法:據(jù)貴州和四川的經(jīng)驗,用“621”煙劑或含30%硫黃粉的“621”煙劑每畝0.75-1公斤在6月上、中旬放煙一次,效果良好。

4 松瘤病

又叫松櫟銹病。除馬尾松外,尚可為害多種其他松樹,已發(fā)現(xiàn)的有黃山松、云南松、油松、黑松、華山松等,其中以馬尾松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區(qū),云南松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區(qū),黃山松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區(qū)感病較重。樹木枝干受病處形成木瘤,通常圓形,直徑5-60厘米,表面密生龜裂紋,心材部分積滿檢脂。每年4-5月間,瘤的表面產(chǎn)生許多黃色皰狀突起,隨即破裂散出黃色粉末狀的銹孢子。輪換寄主有栗屬和櫟屬的多種樹木。

松瘤病的防治方法如下所示:(1)根據(jù)松瘤病的特點將其感染程度較高的樹枝去除,并且清除周圍的灌木。

5 馬尾松毛蟲

篇2

關鍵詞:油松;病蟲害特點;防治技術;綜合防治

油松是我國特有的鄉(xiāng)土樹種,具有很多優(yōu)良的特點,廣泛種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是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并且具備很多的藥用、觀賞、工業(yè)價值。病蟲害的發(fā)生為油松的生長帶來了消極影響,不僅影響了油松的正常生長,也妨礙了其使用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因此在種植油松的時候要提前對其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當出現(xiàn)病蟲害危害的時候及時撲滅災害,以促進油松的生長。下面我們將對油松主要病蟲害的特點與防治方法進行討論。

1 油松生長習性分析

中國勞動人民栽培油松歷史悠久。油松為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油松為陽性樹,幼樹耐側陰,抗寒能力強,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鹽堿。為深根性樹種,主根發(fā)達,垂直深入地下;側根也很發(fā)達,向四周水平伸展,多集中于土壤表層。油松對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的要求并不嚴格,但要求土壤通氣狀況良好,故在松質土壤里生長較好。

油松分布廣,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qū)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油松適應性強,根系發(fā)達,樹姿雄偉,枝葉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環(huán)境的功能。在山區(qū)生長的油松,多在陰坡、半陰坡,土壤濕潤和較肥沃的地方。

2 常見油松病蟲害特點及防治技術

2.1 松大蚜 松大蚜又名油松大蚜,屬同翅目大蚜科,國內分布于北京、遼寧、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山西、內蒙古和華南等地。松大蚜病蟲害出現(xiàn)時,以成、若蟲刺吸干、枝汁液。嚴重發(fā)生時,松針尖端發(fā)紅發(fā)干,針葉上也有黃紅色斑,枯針,落針明顯。盛夏,在松大蚜的為害下,松針上密露明顯,遠處可見明顯亮點,當密露較多時,可沾染大量煙塵和煤粉,當煤污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松樹可得煤污病,影響松樹生長。

對松大蚜的防治方式,應采用撫育管理,尤其幼齡林,冬季剪除著卵葉,集中燒毀,消滅蟲源。病蟲害一旦對油松產(chǎn)生危害,就應采用農(nóng)藥治療的方法,噴灑5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用50%久效磷乳油、50%氧化樂果乳油5-10倍液在樹干基部打孔注射或刮去老皮在樹干上涂5-10cm寬的藥環(huán),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2.2 蚧殼蟲 蚧蟲,又名“介殼蟲”。介殼蟲是危害油松生長的重要害蟲,常見的有紅圓蚧、褐圓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綿蚧等。介殼蟲危害葉片、枝條和果實。介殼蟲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飛,雌蟲和幼蟲一經(jīng)羽化,終生寄居在枝葉或果實上,造成葉片發(fā)黃、枝梢枯萎、樹勢衰退,且易誘發(fā)煤污病。蚧殼蟲繁殖能力強,一年發(fā)生多代。卵孵化為若蟲,經(jīng)過短時間爬行,營固定生活,即形成蚧殼蟲 。夏季高溫、高濕天氣為蟲害高發(fā)期。

對蚧殼蟲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植物檢疫、人工防治和藥物防治三種方法。

2.2.1 植物檢疫 在自然情況下,蚧殼蟲活動性小,其自身傳播擴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隨著生產(chǎn)的發(fā)展,花卉交換、調運頻繁,人為和遠距離傳播病蟲害的機會日益增多。檢疫工作規(guī)定花卉不帶危險性病蟲(含各種繁殖材料)方可運輸。如發(fā)現(xiàn)病蟲,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以消滅,防止進一步傳播擴散。

2.2.2 人工防治 在栽培花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個別枝條或葉片有蚧殼蟲,可用軟刷輕輕刷除,或結合修剪,剪去蟲枝、蟲葉。要求刷凈、剪凈、集中燒毀,切勿亂扔。

2.2.3 藥物防治 根據(jù)蚧殼蟲的各種發(fā)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噴藥。因此時大多數(shù)若蟲多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介殼更未形成,用藥仍易殺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2―3次??捎?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亞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噴霧。保護和利用天敵:如捕食吹綿蚧的澳洲瓢蟲、大紅瓢蟲、寄生盾蚧的金黃蚜小蜂、軟蚧蚜小蜂、紅點唇瓢蟲等都是有效天敵,可以用來控制介殼蟲的危害,應加以合理的保護和利用。

2.3 縱坑切梢小蠹 縱坑切梢小蠹主要取食寄主的干部韌皮組織和梢頭的髓部組織,切斷樹內水分和養(yǎng)分供應,造成樹葉枯黃調落,樹木枯死。該蟲在我國云南、貴州、四川等西南部分省、市發(fā)生、危害極為嚴重,該蟲的整個生活史的絕大部分時間在枝干內部,隱蔽性極強,在云南,年均溫度14-20℃ ,月均溫度8-23℃ 的范圍內均適合云南縱坑切梢小蠹的生長發(fā)育。該蟲有效侵入孔數(shù)量與大氣平均相對濕度呈負相關,與月平均氣溫呈正相關,在氣候干旱的情況下,月平均氣溫高,該蟲有效侵入孔增加,蟲口數(shù)量大,危害嚴重。該蟲靠成蟲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可作短距離的自然傳播;人為調運帶蟲原木、伐樁,以及帶皮松木則可以造成遠距離傳播。

對縱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如下幾種:首先,要及時清理蠹害木并及時進行更新造林或補植補造,努力營造多樹種針闊混交林,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樣性和對病蟲害的自控能力;其次,要加強對從疫區(qū)外運原木、枝椏、薪柴的檢疫,對外運的原木、枝椏、薪柴可用40%氧化樂果乳液50-1000液進行處理;此外外運原木、小徑材必須剝皮或采用熏蒸硫酰氟、溴甲烷20-40克/立方米處理1-2天;磷化鋁30-40克/立方米處理4-6天,有水源的地方也可將被害木水浸一個月以上進行處理;最后,對風景林、行道樹、水源林等一些高價值林分中的受害木,有保護價值的稀疏林地中的受害木或林區(qū)中呈單株及零星分布枝梢受害木,每年可在小蠹蟲梢轉梢期間使用孔機注射樹蟲凈防治;對發(fā)生的中幼林使用川寶一號粉劑防治,用藥量 15kg /h平方米,也可用吡蟲啉粉劑防治,用藥量 15kg /h平方米。

3 加強綜合管理措施,對油松病蟲害進行預防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油松病蟲害進行防治,就需要加強對油松的綜合管理。對油松的綜合管理主要從選種管理和田間管理入手:

3.1 選種管理 油松的選種主要結合種植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和降水量來進行品種的選擇。在選擇品種之后,要對種子的品質進行挑選,去除一些變質、有瑕疵等無法成功種植的種子,并且將一些非油松種子進行摒棄,將合格的油松種子進行晾曬之后,加入農(nóng)藥攪拌(此步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病蟲害,使油松種子的成長率達到百分之百)。在準備好油松種子和種植機械之后,要選擇溫度和濕度適當?shù)募竟?jié)進行播種,按照油松的品種選擇播種的密度和深度,并且投放適度的肥料,以滿足油松成長的需求。

3.2 田間管理 當油松投入種植之后,要對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雜草、自然災害等進行預測和排除,避免油松遭受各種病害的侵襲。在油松生長一段時間后,應噴灑具有除雜草目的的農(nóng)藥,并以一定的比例與水混合,噴淋處理土壤。當油松出現(xiàn)病蟲害跡象的時候,應及時采用人工或藥物防治的方法,從根源上將病蟲害鏟除,防治產(chǎn)生更大的病蟲害隱患。

參考文獻

[1] 劉鳳祥,陳霞,徐麗欣,王麗,錢欣. 油松幼林撫育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中國西部科技,2011,36:55-56.

[2] 單積文,吳生斌. 園林綠化樹種油松的病蟲害防治[J]. 中國園藝文摘,

2013,08:112+193.

[3] 曹建平. 油松病蟲害防治技術[J]. 現(xiàn)代園藝,2013,18:76.

[4] 郭玉清. 油松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 農(nóng)業(yè)技術與裝備,

篇3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防治方法;安徽旌德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6-0149-01

旌德縣位于皖南山區(qū),土壤、水質、大氣等經(jīng)檢測均有利于無公害水稻生產(chǎn)。旌德縣為單季中稻生產(chǎn)區(qū),常年種植面積為8 000 hm2。主要水稻病蟲害有水稻稻瘟病、稻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偶發(fā)水稻霜霉病、條紋葉枯病。自然天敵資源主要有蛙類、捕食性昆蟲(如蜘蛛、隱翅蟲等)類、寄生性生物(寄生蜂類、線蟲、菌類)等種群150多種。目前,旌德縣水稻生產(chǎn)基本達到無公害生產(chǎn)水平,但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仍存在重化學防治,輕農(nóng)業(yè)、生物、物理防治的現(xiàn)象。因此,根據(jù)生態(tài)環(huán)保、控制有效的綠色植保技術要求,提出該縣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1 旌德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

1.1 稻瘟病

由于水稻品種的稻瘟病抗性差異,雨量、雨日與水稻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每隔3~4年遇水稻稻瘟病重發(fā),感病品種受害可造成絕收。旌德縣苗葉瘟一般始見期在5月下旬,水稻分蘗盛期葉瘟較重,抽穗期一旦遇連陰雨甚至多霧露天氣穗頸瘟均較重。據(jù)筆者觀察,種子帶菌是目前該縣稻瘟病主要初侵染來源,也是一些新品種在當?shù)禺斈攴N植就受害較重的原因[1-2]。

1.2 稻紋枯病

該病發(fā)生在田塊之間差別較大,有明顯的逐年累積效應,長期灌水、水稻無效分蘗多、田間通風透光率低發(fā)生較重,畈田明顯比梯田重。

1.3 稻曲病

水稻抽穗期間遇較長連陰雨天氣,發(fā)病就較重。

1.4 水稻霜霉?。S化矮縮?。?/p>

一般播種早、秧田期遇低于12 ℃氣溫,覆膜保溫效果不好(無紡布覆蓋透氣性好,但保溫效果比塑料薄膜差),秧苗發(fā)病率高。如2013年旌德縣白地鎮(zhèn)大面積使用無紡布覆蓋水育秧,造成該病發(fā)病率較高。

1.5 水稻條紋葉枯病

該病為灰飛虱帶毒傳播的水稻病毒病。由于旌德縣極少種植小麥,灰飛虱越冬基數(shù)常年都不高,主要是北方麥區(qū)遷入。發(fā)病程度與水稻品種關系密切,該縣歷史上發(fā)生最重的品種為D優(yōu)158。

1.6 水稻二化螟

近年來,旌德縣二化螟稻樁越冬基數(shù)在3.0萬~4.5萬頭/hm2,1代幼蟲危害期主要在6月上旬,可造成水稻基本苗受害,嚴重降低稻株分蘗力。2代、3代二化螟雖然造成少量枯孕穗或白穗,但對產(chǎn)量影響不大,且對控制水稻無效分蘗具有一定作用。

1.7 稻縱卷葉螟

隨季風梅雨過程遷入境內,常年主要危害代次是四(2)代、五(3)代。據(jù)筆者觀察,四(2)生前期,是稻縱卷葉螟天敵絨繭蜂、赤眼蜂發(fā)生高峰期。水稻偏施氮肥、靠近蜜源作物的田塊發(fā)生較重。

1.8 稻飛虱

發(fā)生危害時序分別是灰飛虱(5月下旬)、白背飛虱(7月下旬)、褐飛虱(8月中旬)。就稻飛虱本身危害的情況來看,近年在旌德縣造成損失(冒穿)的僅為褐飛虱,防治適期與稻縱卷葉螟防治適期相近。該縣稻虱兩索線蟲(Amphimermi sp.)對稻飛虱具有較好的控制作用,經(jīng)調查稻飛虱線蟲寄生率可達66.7%(2013年8月,旌德喬亭)。農(nóng)戶前期使用敵敵畏等廣譜性農(nóng)藥,后期稻飛虱很難控制。

2 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農(nóng)業(yè)、生物、物理等節(jié)本環(huán)保的防治方法,特別是化學防治要合理選用農(nóng)藥品種,嚴格控制防治指標,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盡量減少化學農(nóng)藥次數(shù)、用量以及噴施農(nóng)藥的作業(yè)面(如能在秧田期防治的,不在大田防治,能撒施的農(nóng)藥不噴施等)。注意水稻水肥控制,適時烤田和平衡施肥。根據(jù)旌德縣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第1次用藥主要針對1代二化螟,防治適期在6月上中旬。第2次用藥主要針對“兩遷”害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防治適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第3次用藥主要針對水稻穗期病蟲害。同時在每次施藥時,應當配用井岡霉素以兼治稻紋枯病[3]。

2.1 稻瘟病

選用抗病品種(要求抗病等級在0~5)。重點抓好種子消毒處理,即選購已消毒的包衣稻種,未包衣的稻種播種前應先曬種,提高種子活性,用45%施??耍ㄟ漉r胺)4 000倍液,浸種12 h。水稻生長期間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易感病期如苗期、分蘗盛期和破口露穗期生長過旺。對發(fā)病田塊,用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300 g/hm2(首選)、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高有效成分含量)450 g/hm2,或40%富士一號乳油1 50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一般施藥2~3次,即可控制病害發(fā)展。據(jù)觀察,選用抗病品種和種子消毒處理基本能控制(下轉第156頁)

(上接第149頁)

該病發(fā)生流行,秧田期和破口露穗期用藥預防效果較好。

2.2 水稻紋枯病

農(nóng)業(yè)防治以“寬窄行”栽植方式,增強田間通風透光性能,防止過量施用氮肥。發(fā)病田塊具有“累積”效應,應加強防治,5%井岡霉素水劑2 250 mL/hm2對水900 kg/hm2噴霧,水稻生長中后期結合其他病蟲害防治,用藥2~3次。

2.3 稻曲病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安排水稻播種期,以避開旌德縣“立秋”期間的連陰雨天氣。用藥適期在水稻水稻破口前5 d左右和水稻破口期,用5%井岡霉素6 L/hm2對水900 kg/hm2噴霧,可結合稻瘟病防治。

2.4 水稻霜霉?。S化矮縮?。?/p>

水育秧遇低溫陰雨天氣發(fā)病較重,而且一旦水稻發(fā)病后期不能正常抽穗,應做好保溫或適當推遲播種。該病對銅制劑敏感,秧田苗床播種前撒施硫酸銅3 750 g/hm2,可有效控制水稻黃化萎縮病發(fā)生[4-5]。

2.5 水稻條紋葉枯病

選用抗病品種,減少糯稻種植面積,抓好5月中下旬秧田期防治。用有效成分吡蚜酮9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

2.6 水稻二化螟

1代二化螟防治適期在6月上中旬,早栽水稻可以在配合撒施分蘗肥、除草劑用90%殺蟲單原粉750~900 g/hm2,注意田間需保持水層3 cm左右,使其自然落干。遲栽水稻應在秧田防治,結合稻瘟病、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選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吡呀酮、殺蟲雙混合藥劑噴霧。2、3代二化螟只作為兼治對象。采用性誘劑誘殺二化螟是近年來推廣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

2.7 稻縱卷葉螟

7月中旬前,是旌德縣有益生物(如絨繭蜂)敏感期、繁殖高峰期,三(1)代稻縱卷葉螟不用農(nóng)藥防治,發(fā)揮天敵對其控制作用。7月下旬四(2)代稻縱卷葉螟可能造成危害,防治措施應推廣使用仿生物農(nóng)藥、礦物農(nóng)藥及植物農(nóng)藥。水稻卷葉率達0.5%時,選用1.8%阿維菌素懸浮劑1 200~1 500 mL/hm2,或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25~300 g/hm2,或18%殺蟲雙水劑2 25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

2.8 稻飛虱

主要針對四(2)代稻飛虱進行防治,采用“治前壓后”的方法控制后期稻飛虱危害,一般五(3)、六(4)代稻飛虱只在前期防治不好或沒有防治的情況下才發(fā)生較重。防治指標:四(2)代控制在1 000頭/百叢以下,五(3)、六(4)控制在1 500頭/百叢以下。禁用、限用廣譜性殺蟲劑,如呋喃丹是殺蟲殺線蟲劑,對稻飛虱兩索線蟲具有較強殺傷力,擬除蟲菊酯、敵敵畏、毒死蜱等對稻田蜘蛛影響較大?;瘜W防治有效成分吡蚜酮90 g/hm2或噻嗪酮375 g/hm2,對后期田間蟲口較大或成蟲比例較高的混用烯啶蟲胺15.0~22.5 g/hm2對水900 kg/hm2噴施稻株基部[6]。

3 結語

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不僅要考慮防治效果,更要考慮農(nóng)業(yè)投入品特別是化學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產(chǎn)品污染的情況。2002年旌德縣參與全國無公害水稻生產(chǎn)示范項目,2013年開始水稻有機產(chǎn)品生產(chǎn)試驗,對病蟲害防治提出嚴格的操作規(guī)范。試驗表明,旌德縣在三溪科技示范園區(qū),選用水稻品種良種、采用稻鴨共育模式、施用標準有機肥和優(yōu)質沼液等措施,基本控制水稻病蟲草害,水稻產(chǎn)量達到全縣平均水平,稻米品質符合有機米標準。

4 參考文獻

[1] 向洪愛.淺談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J].科技風,2011(17):134.

[2] 夏登華.長豐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6):157,159.

[3] 趙興喜.秦巴山區(qū)水稻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與綜合防治對策[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129-131.

[4] 周淼.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3(12):86.

篇4

關鍵詞 青稞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進展;發(fā)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 S435.1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179-01

青稞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qū)主要的糧食、飼料和釀造作物,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占有重要地位[1]。2007―2008 年青稞播種面積11.7萬~12.0萬hm2,總產(chǎn)量 59.5萬~62.0萬t,分別占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chǎn)量的 69%~70%、65.1%~65.9%[2]。青稞病蟲害每年平均造成產(chǎn)量損失10%~20%,嚴重危害年份達50%以上,已經(jīng)成為制約青稞高產(chǎn)、優(yōu)質、穩(wěn)定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持續(xù)有效地控制病蟲害對青稞的危害,對確保青稞穩(wěn)產(chǎn)增產(chǎn)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F(xiàn)就青稞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與發(fā)展方向提出建議。

1 研究進展

1.1 抗病蟲品種鑒定與選育

國外對大麥條紋病、細菌性條斑病病原菌致病性、黑穗病、分子標記和定位、抗大麥條紋病基因鑒定的研究較為廣泛和深入,國內對此的研究報道較少[3]。大麥細菌性條斑病、黑穗病、條紋病是我國大麥產(chǎn)區(qū)的主要病害,種子藥劑處理雖能防止該病害的發(fā)生,但費時費力,且藥劑殘留會導致環(huán)境污染。應切實加強選育抗性水平高,加快選育多抗和兼抗品種[4]。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生物技術選育抗病蟲品種的工作和推廣速度。的抗病基因工程已經(jīng)處于起步階段,自治區(qū)青稞種質改良和牦牛繁育重點實驗室已經(jīng)開始著手篩選抗性材料,并成功鑒定出抗青稞白粉病的育種材料[5]。

1.2 農(nóng)藥新品種的引進

近年來,由于溫度升高,異常氣候使得地區(qū)青稞主要病蟲危害突出,發(fā)生面積大幅增加,災害頻率逐年增加。經(jīng)過連續(xù)幾年調研,主要病蟲害包括條紋病、黑穗病、細菌性條斑病、蚜蟲、地老虎、蠐螬等??傮w來看,自治區(qū)農(nóng)牧民對農(nóng)作物病蟲害防治不夠重視,存在防治時期不當、重復用藥、盲目用藥等,加之農(nóng)村當前施藥器械落后單一,農(nóng)藥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

項目組通過引進苦皮藤、殺蝗綠僵菌、農(nóng)用鏈霉素等多種新型農(nóng)藥以小區(qū)試驗、大田示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篩選試驗示范,提高農(nóng)藥有效利用率、減少農(nóng)藥殘留,改進抗藥性監(jiān)測和治理技術,充分利用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自然因素,強化農(nóng)業(yè)防治、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保護利用天敵,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農(nóng)藥,在保證作物高產(chǎn)、優(yōu)質的前提下,達到控害目的。

1.3 自然天敵的保護利用

自治區(qū)青稞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防治,長期以來引起了病蟲的抗藥性和再猖獗、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藥殘留等問題,因此生物防治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項目組已經(jīng)鑒定出寄生性天敵蚜小蜂類、繭蜂類的優(yōu)勢種,捕食性天敵瓢蟲優(yōu)勢種2~3種,并基本弄清其在當?shù)氐纳飳W特性,主要用于防治青稞蚜蟲等。

2 存在問題和發(fā)展方向

2.1 抗病性品種的選育

選育抗病、蟲性的品種是防治病蟲害最有效的途徑。的青稞抗病蟲害基因工程還處于起步階段,與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基因工程抗病蟲害育種相比,研究相對滯后,各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

2.2 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

受研發(fā)和應用技術水平的限制,目前,自治區(qū)的生物防治技術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與化學農(nóng)藥相比,生物防治的優(yōu)點是除在使用之初發(fā)揮作用以外,在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生防物可以存活、增殖,從而持續(xù)保護作物免于受害,但是生物防治的基本特征是作用比較遲緩,而且效果的穩(wěn)定性易受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所左右[6],加之價格相對偏高,農(nóng)民難以接受。

2.3 基礎性研究

由于地域、重視程度的限制,長期以來,自治區(qū)對青稞病蟲害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對病理、抗藥性等方面的研究還屬空白。基礎研究的滯后已嚴重制約了主要病蟲害關鍵防治技術的發(fā)展和災變規(guī)律研究的突破。研究害蟲的生理學機制、學習行為、致害行為、取食行為以及致病毒素的生理生化和遺傳學機制;應用分子標記、組織培養(yǎng)等生物技術,研究青稞的抗病蟲機理,害蟲的抗藥機理以及快速簡便的抗藥性田間檢測方法等。探索計算機等在病蟲分布判別、預測預報、專家管理咨詢系統(tǒng)等方面的應用。

2.4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農(nóng)作物病蟲害專業(yè)化防治水平,是確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安全、抗災奪豐收的重要措施[7-9]。青稞的總產(chǎn)量在逐年上升,其中,每年因有效防治病蟲害挽回的損失占總產(chǎn)的5%,但是每年投入青稞病蟲害研究的經(jīng)費卻不高。建議自治區(qū)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全區(qū)開展的病蟲害調查、藥效試驗、防效調查等公益提供經(jīng)費支持,并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推廣先進的植保機械。

3 參考文獻

[1] 吳昆侖.青稞功能元素與食品加工利用簡述[J].作物雜志,2008(2):15-17.

[2] 強小林.青藏高原區(qū)域青棵生產(chǎn)現(xiàn)狀調研考察初報[J].農(nóng)業(yè)科技,2011,33(1):36-38.

[3] 劉萬才.中國農(nóng)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發(fā)展探討[C]//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暨全國青年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文集,1998:56-61.

[4] 叢斌,李玉清.遼寧省春玉米區(qū)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的建立、發(fā)展與展望[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31(5):413-417.

[5] 原.青稞種質資源材料白粉病抗性鑒定[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4(4):8-14.

[6] 林汝法,柴巖,廖琴,等.中國小雜糧[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2002.

[7] 鄭驚鴻.應加大植保專業(yè)化支持力度[J].農(nóng)藥市場信息,2010(18):1-2.

篇5

關鍵詞 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防治技術;江蘇大豐

中圖分類號 S435.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7-0141-01

大豐市地處江蘇省東部沿海地區(qū),常年種植小麥面積達4萬hm2以上,通過近幾年來的監(jiān)測,大豐地區(qū)小麥上的病害主要有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蟲害主要有麥蚜、小麥吸漿蟲、小麥黏蟲等。如果這些病蟲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必將對小麥的產(chǎn)量和品質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為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這些病蟲害的發(fā)生及蔓延,提高小麥的產(chǎn)量和品質,實現(xiàn)優(yōu)質小麥的高產(chǎn)高效,增加農(nóng)民收入,現(xiàn)將大豐地區(qū)小麥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 小麥白粉病

在小麥各生育期均可發(fā)生該病,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嚴重時也可危害莖稈、葉鞘和穗部[1]。莖稈和葉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小麥受害后一般減產(chǎn)5%~10%,重病田減產(chǎn)達20%以上。種植易感病品種[2],偏施氮肥,過早、過量播種,田間植株密度大,濕度高有利于發(fā)病。

防治方法:一是實施配方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控制氮肥用量。二是種植抗病品種。秋種時要適期、適量播種。三是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藥,用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15%三唑酮750~1 050 g/hm2,對水450 kg均勻噴施,可兼治小麥銹病。四是播種時用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發(fā)生[3]。

2 小麥紋枯病

近年來,該病逐年加重,嚴重地塊可達30%~40%以上,一般減產(chǎn)10%左右。小麥不同生育階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小麥基部的葉鞘和莖稈。多雨潮濕、播種過密、過早,施用氮肥過多利于其發(fā)生。

防治方法:小麥紋枯病防治的關鍵技術是“一拌一噴”。一是藥劑拌種。用3%戊唑醇濕拌劑或20%三唑酮乳油拌種,用量為干種子量的0.02%~0.03%(有效成分)。二是噴霧。在小麥拔節(jié)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600~700 mL/hm2,或80%多菌靈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對水噴霧,同時可兼治小麥銹病和白粉病[4]。

3 小麥赤霉病

該病主要危害小麥穗部,造成穗腐。氣候潮濕時,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現(xiàn)粉紅色膠黏霉層,后期產(chǎn)生煤屑狀黑色顆粒。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是病菌侵染并引起發(fā)病的最適時期,這時一旦雨濕條件滿足,小麥赤霉病便暴發(fā)。

防治方法:一是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可以避免和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及流行。二是把握關鍵防治時期,赤霉病防治效果不取決于施藥次數(shù),而取決于首次施藥的時間。通常首次最佳施藥時間為揚花期。在1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噴藥,用40%多菌靈膠懸劑600~900 mL/hm2,或50%甲基硫菌靈450~750 mL/hm2進行噴霧,間隔5~7 d,噴第2次藥[5]。

4 小麥銹病

小麥銹病分為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3種,條銹病主要危害葉片[6],葉銹病主要危害葉片,稈銹病主要危害莖稈和葉鞘。區(qū)別為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

防治方法:用12.5%烯唑醇60~80 g拌麥種50 kg,或15%三唑酮60~100 g拌麥種50 kg。按每10 kg麥種加1 kg水(10∶1)的數(shù)量拌種,然后悶種4~6 h播種。在小麥拔節(jié)或孕穗期噴施80%多菌靈1.2 kg/hm2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7]。

5 麥蚜

麥蚜主要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和麥黍縊管蚜[8]。麥蚜以刺吸口器吮吸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為害。麥蚜分泌的蜜露黏在小麥葉片上能影響小麥的光合、呼吸作用。麥蚜還能傳播黃矮病。麥蚜繁殖能力強,擴散速度快。通常,冬暖、春旱有猖獗發(fā)生的可能。

防治方法:用40%樂果750~1 125 g/hm2或5%蚜虱凈600 g/hm2對水噴霧防治。在小麥揚花后至灌漿期間,蚜量上升迅速時防治,應提倡適期早治。

6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主要有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2種,其中以麥紅吸漿蟲的危害最為嚴重。一般情況下,雨水多常會引起該蟲的大發(fā)生,土壤團粒結構好,土質松軟,也有利于其發(fā)生。

防治方法:卵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或毒死蜱顆粒劑30.0~37.5 kg/hm2噴施地表;成蟲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900 mL/hm2噴施[9]。

7 小麥黏蟲

黏蟲是遷飛性害蟲,屬鱗翅目,夜蛾科。黏蟲取食小麥葉片,產(chǎn)量損失達4%~20%,若咬斷穗子,則損失更重。黏蟲幼蟲在每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上、中旬進入暴食期,此時正值小麥抽穗之后。若溫度較常年偏高,多陰雨則有利于黏蟲的發(fā)生。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600~900 mL/hm2,或高效氯氟氰菊酯900 mL/hm2對水噴施。幼蟲數(shù)高于225萬頭/hm2的條田列為防治對象,防治適期應掌握在2~3齡幼蟲盛期[10]。

8 參考文獻

[1] 崔春華,楊濟蔚.淺談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科技博覽,2010(15):311.

[2] 崔曉卉,趙艷芳.小麥抗白粉病研究進展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J].內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08(2):97-99.

[3] 盛寶欽,周益林.河北省和北京地區(qū)小麥白粉病菌寄主范圍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1994,9(1):101-107.

[4] 王文橋,韓秀英,張小風,等.防治小麥紋枯病的殺菌劑篩選[J].華北農(nóng)學報,2007,22(S1):230-234.

[5] 宋鳳仙,張勻華.小麥赤霉病危害損伯與防治指標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1993,8(2):21-27.

[6] 高應奇,張建立,袁智興,等.小麥條銹病藥劑防治試驗初報[J].內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08(1):85-86.

[7] 夏松年.南陵縣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種業(yè)導刊,2006(6):33-34.

[8] 昊崇行,侯平軍,馮青軍,等.不同殺蟲劑對小麥蚜蟲的防效研究[J].內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09(5):65-67.

篇6

關鍵詞 機插水稻;主要病蟲草害;發(fā)生特點;原因分析;防治對策;沿淮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137-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3-year investigation(from 2013 to 2015)of the main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 among machine transplanting,manual transplanting seedling bed and the common fields,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were explored.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when analyzing the causes,which aim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ontrol management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along the Huaihe River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and provide som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Key words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main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causes analysis;control countermeasures;the region of Huaihe and Changjiang river

水稻機插技術適應了農(nóng)村勞動力轉移、農(nóng)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經(jīng)濟高效的社會發(fā)展需要,經(jīng)過幾年的大力推廣,其發(fā)展較為迅速,特別是沿淮地區(qū),水稻機插的面積增加更為顯著。機插水稻因栽培方式的改變,影響到田間小氣候,導致病蟲草害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引起病蟲草害發(fā)生與危害的變化。筆者對沿淮地區(qū)的4個縣機插水稻、人工移栽水稻2種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蟲草害的發(fā)生與危害進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機插水稻主要病蟲草害的發(fā)生特點,分析其發(fā)生原因并提出了相應防治對策,旨在為沿淮地區(qū)機插水稻的病蟲草害防治提供參考,為農(nóng)業(yè)社會化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1 基本情況

觀察地點選在鳳臺縣桂集鎮(zhèn)、壽縣堰口鎮(zhèn)、潁上縣江店鎮(zhèn)和懷遠縣包集鎮(zhèn),水稻品種為豐兩優(yōu)香1號中秈稻。人工移栽秧田播種時間是5月10日,機插秧田播種時間是5月20日,都在6月10日移植;種植21萬穴/hm2。每種栽培方式大田各地合計面積40 hm2,其中1.6 hm2為空白對照區(qū),秧田面積0.16 hm2為空白對照區(qū),其他是藥控統(tǒng)防統(tǒng)治區(qū),用藥種類、濃度、時間、次數(shù)在同縣一致。各栽培方式按其栽培特性進行常規(guī)肥水等管理。主要病蟲草害調查方法及分級標準按其調查規(guī)范進行。2013―2015年連續(xù)3年在水稻生產(chǎn)期間對幾種主要病蟲草害進行調查,并進行整理分析。

2 發(fā)生特點

2.1 秧苗期立枯病、惡苗病機插秧田高于人工移栽秧田

機插秧田播種密度明顯高于移栽秧田,地下根系密度較高,通氣透光性較差,如肥水管理不當,易得立枯病。試驗地機插秧是旱育秧或濕潤育秧又因密度較高,易造成秧田小環(huán)境溫度較高,溫度是影響惡苗病發(fā)生的最主要環(huán)境因子,較高溫度有利于惡苗病的發(fā)生。

2.2 大田草害機插田重于人工移栽田

2013―2015年在空白對照機插、人工移栽大田移植后20 d進行雜草調查(表1)。

機插大田、人工移栽大田雜草總株數(shù)分別是59、34株/m2,前者是后者的1.7倍。原因是機插水稻前期苗小且稀,以淺水層灌溉,通氣透光性較強、濕度適宜,較利于田間雜草萌發(fā)和生長。

機插水稻闊葉雜草,尤其是野慈姑數(shù)量明顯較多。機插大田與人工移栽大田禾本科雜草的比例是1.4,而闊葉雜草的比例是2.6,尤其是野慈姑的比例達到3.0。原因是闊葉草爭肥爭光能力較強,在機插栽培條件下更有利于其生長。

2.3 灰飛虱數(shù)量、條紋葉枯病病株率機插大田輕于移栽大田

2013―2015年7月中旬在大田條紋葉枯病發(fā)病高峰期進行調查,見表2。

人工移栽大田、機插大田條紋葉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10%、0.53%,前者是后者的2.1倍。1代灰飛虱成蟲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高峰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中期,雖與試驗田的人工移栽秧田期、機插秧田期都吻合,但機插秧田期比人工移栽秧田期縮短10 d可減輕灰飛虱傳毒。

在實際水稻生產(chǎn)中,機插時間有早于人工栽插的,于2013―2015年連續(xù)3年對周邊非試驗區(qū)調查,發(fā)現(xiàn)平均灰飛虱蟲量還未移栽的人工移栽秧田和早插的機插大田分別為0.077、0.001頭/百株,前者是后者的77倍,說明早插的機插大田感染條紋葉枯病的概率比同期未移栽的人工移栽秧田要小得多,原因是大田前期機插秧苗由于秧苗嫩綠特性分散沒有秧田期集中不利于灰飛虱的趨向(表3)。

2.4 水稻紋枯病機插田初見期較遲,前期病情較輕,中后期發(fā)展較快

同期栽插的機插大田與人工移栽大田比較(圖1),人工移栽大田紋枯病初見日在7月5日,比機插大田早3 d;人工移栽大田在7月15日之前病情指數(shù)平穩(wěn)上升,之后病情指數(shù)上升較快,進入發(fā)病高峰;機插大田在8月5日前病情指數(shù)平穩(wěn)上升,之后病情指數(shù)上升較快,進入發(fā)病高峰,說明了紋枯病發(fā)病高峰期機插大田比人工移栽大田延后,一般是15 d左右;原因是機插田小苗移植、機損大,返青期長,分蘗發(fā)生遲,分蘗期較長,前期田間郁蔽程度低,通氣透光性強,不利于紋枯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人工移栽大田紋枯病9月2日后病情指數(shù)發(fā)展變慢直至平穩(wěn),而機插大田紋枯病要到9月16日病情指數(shù)才發(fā)展變慢,且之后還有一段緩慢的上升過程直至平穩(wěn);原因是機插稻雖營養(yǎng)生長階段縮短,但抽穗期和成熟期相應推遲,后期同期有利于紋枯病進一步發(fā)展。

2.5 褐飛虱見蟲早,后期世代重疊較重、蟲量較高,常多1個代次

系統(tǒng)調查機插大田比人工移栽大田褐飛虱初見日早3 d,原因是本地區(qū)褐飛虱第1次成蟲峰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因機插水稻是小苗移植,水稻長勢比人工移栽水稻較嫩綠,有利于褐飛虱的趨向。機插大田期長,抽穗期、成熟期推遲,造成褐飛虱在田危害時間增長,常多1個代次,易造成世代重疊較重、蟲量較高。2013年至2015年9月20日左右六(4)代褐飛虱各地若蟲峰期普查:機插田褐飛虱平均2 850頭/百叢,其中成蟲、低齡、中齡、高齡若蟲分別占1.1%、30.4%、66.7%、1.8%;人工移栽田褐飛虱平均蟲量2 010頭/百叢,其中成蟲、低齡、中齡、高齡若蟲分別占0.5%、92.5%、6.4%、0.6%。數(shù)據(jù)比較分析可知:機插田蟲量是人工移栽田的1.4倍;機插田成蟲量是人工移栽田的2.2倍,這些成蟲是七(5)代成蟲,說明機插田后期褐飛虱世代重疊較重,如穗期、成熟期過于延遲就可增加褐飛虱1個代次的危害。

2.6 大田前期稻縱卷葉螟機插田比人工移栽田發(fā)生普遍較重

由表4可知,四(2)代稻縱卷葉螟平均百叢卵量機插田是人工移栽田的1.6倍,平均百叢蟲量機插田是人工移栽田的1.8倍。原因是機插秧由于秧齡小,大田前期機插稻田普遍較嫩綠,實際生產(chǎn)中移植又較早,有利于稻縱卷葉螟趨向,稻縱卷葉螟各地常年普遍早發(fā),發(fā)生量明顯重于人工移栽田,成為四(2)代稻縱卷葉螟的主害田。

2.7 1代二化螟發(fā)生較輕

由表5可知,人工移栽秧田卵量、螟害率分別是機插秧田的1.4、1.8倍。沿淮稻區(qū)常年1代二化螟成蟲期在5月10―29日、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期在5月21日至6月9日、高峰期在5月下旬。因此,1代二化螟成蟲產(chǎn)卵基本上都在秧田期,而人工移栽秧在田期比機插秧在田期一般要長10 d左右,與1代二化螟成蟲期吻合時間長,著卵量人工移栽秧較多,移植到大田后人工移栽稻螟害率也較高。

3 防治對策

3.1 做好浸種殺菌、噴霧殺菌工作

可選用咪鮮胺浸種,秧苗1.5葉后及時用咪鮮胺噴霧預防惡苗病,用惡霉靈、甲霜靈、多菌靈噴霧防治立枯病[1-2]。各藥劑使用方法見產(chǎn)品說明書,下同。

3.2 及時做好大田除草工作

做好“一封”“二封”“一補”“二補”除草工作?!耙环狻保涸跈C插大田栽前沉實期,可用芐嘧?苯噻酰(如稼佳保)防治。“二封”:栽前未進行封殺處理的田在插秧后5~10 d,栽前已(下轉第141頁)

(上接第138頁)

封殺處理的田在插秧后15~20 d,可用五氟磺草胺?丁草胺(如農(nóng)地隆加丁草胺)或芐嘧?苯噻酰(如稼佳保)防治?!耙谎a”:對千金子、稗草等雜草發(fā)生嚴重的田塊,在機插后15~20 d,可用氰氟草酯(如千金、稻笑)加五氟磺草胺(如稻杰、農(nóng)地隆)防治。“二補”:對多年生莎草科野荸薺、水莎草及闊葉雜草野慈姑等發(fā)生嚴重的田塊,在水稻分蘗末期,雜草3~7葉,可用芐嘧磺?。ㄈ绲竟模┘訙绮菟桑ㄈ缇门危┗?甲4氯鈉鹽防治[3-4]。

3.3 做好秧田期灰飛虱和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機插大田條紋葉枯病、1代二化螟雖然比人工移栽大田較輕,但也應搞好秧田期的灰飛虱、1代二化螟防治。秧苗2葉1心后可用吡蚜酮或吡蟲啉加阿維?氟酰胺或氯蟲苯甲酰胺或殺蟲單防治,還要做到帶藥下田[5-6]。

3.4 做好大田前期的四(2)代稻縱卷葉螟,大田中、后期的紋枯病、稻飛虱的防治工作

機插大田前期四(2)代稻縱卷葉螟普遍較人工移栽大田重,這個時期機插水稻還處于未分蘗或分蘗前期,如危害重極易影響水稻正常分蘗。對達標田塊可在四(2)代稻縱卷葉螟低齡若蟲峰期用阿維?氟酰胺或氟苯蟲酰胺防治。

搞好紋枯病、稻飛虱的系統(tǒng)調查和普查工作,切實掌握中、后期機插稻田間病蟲情況,防止蟲情突發(fā)而難以控制。對達標田塊可用噻呋酰胺或苯甲?丙環(huán)唑或己唑醇或井岡?蠟芽菌或烯肟?戊唑醇防治紋枯病,用吡蚜酮或烯啶蟲胺或乙蟲腈或噻嗪酮防治稻飛虱[7-8]。

4 參考文獻

[1] 韓興華,杜永林,侯本民,等.淮北稻區(qū)機插水稻生育特性及高產(chǎn)配套技術[J].北方水稻,2011,41(5):46-48.

[2] 鐘平,邵文奇,孫春梅,等.機插水稻旱育秧的生育特點和病蟲害防治[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8(1):30-31.

[3] 梁迎暖,孫永泉,謝勇,等.機插水稻惡苗病發(fā)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初探[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4(3):381-382.

[4] 李群,徐蕾,耿躍,等.影響灰飛虱及水稻條紋葉枯病發(fā)生的因素[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6):163-165.

[5] 陳銀鳳,張家豪,張孝然,等.不同種植方式對水稻紋枯病發(fā)生的影響[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12):127-128.

[6] 張青,張景飛,陸建國,等.蘇州地區(qū)機插水稻病蟲草害發(fā)生特點、原因與對策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4(10):53-57.

篇7

一、大豆病害防治方法

1.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由殼針孢屬大豆球殼孢菌引起。病菌在病葉等病殘體上越冬。從傷口、氣孔或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引起初侵染。病苗可借風雨傳播,進行擴大再侵染。葉片病斑為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呈褐色、紅褐色或黑褐色,發(fā)生重的葉片上多病斑聯(lián)合成褐色斑塊,使整個葉片黃枯,引起早期落葉。

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收割后清除田間病葉及其他病殘體,并進行深翻,以減少菌源;常用藥劑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銅高尚乳油500倍液、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2.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由短胖孢屬大豆褐斑短胖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種子帶菌易引起幼苗子葉發(fā)病,在病殘體上越冬的病菌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而侵染葉片發(fā)病。病斑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中央為灰色,邊緣褐色,似蛙眼狀。潮濕時病斑背面生有密集的灰色霉層。嚴重時葉片布滿病斑,使葉片干枯。

防治措施 種植抗病品種;大豆灰斑病菌具有生理分化現(xiàn)象,我國共有11個生理小種,不同小種的致病性不同,應注意小種的變化;合理輪作避免重茬,收獲后及時深翻;結莢盛期噴藥防治,常用藥劑可用36%多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3.菌核病。大豆田發(fā)生的菌核病,主要由初侵染引起發(fā)病的,冉侵染機會很少。所以,防治的重點是減少菌源,防止初侵染發(fā)生。

防治方法:藥劑防治,防治時期:一般于大豆2-3片復葉期(此時正是菌核萌發(fā)出土到子囊盤形成盛期時期)噴藥,若田間水分差,噴藥時間適當推遲。藥劑配方如下(均為每公頃用藥量):25%施保兜1050D1500毫升+0.13%康凱3O-45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40%菌核凈750-1050毫升+0.13%康凱30-45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 50%農(nóng)利靈l500毫升+0.13%康凱30-45克或益微300D450毫升+米醋1,5升;50%速免靈1 500毫升+0.1 3%康凱30D45克或益微300D450毫升+米醋1.5升;施藥方法:以上各種藥劑兌水噴施,7D10天后再噴一次。

二、大豆主要蟲害防治

1.選用抗病和耐病品種。據(jù)資料2004年黑龍江省東部地區(qū)在大豆結莢鼓粒期時,蚜蟲大發(fā)生,經(jīng)大面積調查發(fā)現(xiàn),大豆品種墾豐9和墾豐12蚜蟲危害輕。

2.種子處理。用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拌種。

3.大豆胞囊線蟲。大豆胞囊線蟲病是由胞囊線蟲屬大豆胞囊線蟲引起,該線蟲以卵在包囊內于土壤中越冬,主要分布于20cm內的耕層土壤中。發(fā)病時病株子葉和真葉變黃,植株矮小,節(jié)間縮短,整株葉片由下向上逐漸枯黃似火燒狀。根系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結瘤。線蟲是好氧生物,需要呼吸,在通氣性良好的土壤類型中,線蟲密度大,發(fā)生早而且重。而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漿土等不利于線蟲生存。包囊中的卵可以存活7~8年,連作地塊線蟲數(shù)量逐年增多,為害加重。

防治措施 在重發(fā)生區(qū)應采取5年以上輪作,用3%呋喃丹顆粒劑與種子、肥料混播,同時可兼治根潛蠅和地下害蟲;大豆保根菌劑拌種。每ha大豆種子用液劑1500~2250ml拌種,用大豆保根顆粒劑1050kg/ha與種肥混施,或豆豐1號生防顆粒劑, 75~150kg/ha,與種肥混用。

4.大豆食心蟲。大豆食心蟲以幼蟲蛀入豆莢,咬食豆粒。輕者沿瓣縫將豆粒咬成溝形,重者可把豆粒吃掉大半,使豆粒呈缺刻狀,豆莢內充滿蟲糞。食心蟲1年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結繭越冬。第2年7月下旬破繭而出,爬到地表重新結繭化蛹,羽化成蟲。在東北,8月上中旬為成蟲盛發(fā)期,8月中下旬為幼蟲孵化期,幼蟲孵化后即蛀入豆莢內為害。幼蟲在莢內為害期為20~30天,9月下旬脫離豆莢進入土壤結莢越冬。

防治措施 選用抗蟲品種。一般選擇豆莢無絨毛、組織致密的品種,抗蟲性較強;秋季深翻。將越冬幼蟲埋入土壤深層,減少越冬蟲源;藥劑熏蒸。在成蟲盛發(fā)期,用長30cm的高粱秸或玉米秸,一端去皮,侵于80%敵敵畏乳油中約3分鐘,使其吸飽藥液,把另一端插入大豆田壟臺上。每隔5壟插一行,棒距4~5m,每ha均勻插上450~500根藥棒;噴藥防治。在成蟲盛發(fā)期,噴施化學藥劑防治成蟲和卵。常用藥劑可用15%阿維毒乳油1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5%順式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5.防治紅蜘蛛。在點片發(fā)生時就應該及時防治,常用藥劑有(每公頃用量):40%樂果1125D1500毫升;2.5%功夫90O一1500毫升;48%樂斯本750D1500毫升;73%克螨特600D1050毫升加入噴液量l%的藥笑寶、信德寶等可明顯增加藥效,并可減少30%用藥量。

篇8

[關鍵詞] 小麥 病蟲害 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095-01

我市作為全省農(nóng)業(yè)大市,糧食的產(chǎn)量與品質至關重要,在5月初,冬小麥開始抽穗揚花,也是決定其產(chǎn)量與質量的重要時期。但是各種病蟲害也隨之而來,比如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吸漿蟲、蚜蟲、麥蜘蛛等。所以,為了做好我市小麥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小麥的產(chǎn)量與質量,現(xiàn)將如何防治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的辦法進行總結。

1 小麥全蝕病

1.1 主要的病癥

主要危害根部,是比較典型的根病。一旦染病,其幼苗整體比較瘦弱,下面的也逐漸變黃,且分蘗減少,降低成穗率。拔出麥苗,用水沖麥根,可見種子根與地下莖都變成黑褐色。這種病容易傳播,且擴散速度快,只需3年就可以蔓延整個麥田,同時這種病還很難根除。

1.2 主要防治方法

可用12%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02%~0.03%拌種。苗期可用12.5%禾果利300~450g/hm2對水3t/hm2,沿壟噴莖基部。

2 小麥條銹病

2.1 主要的病癥

主要發(fā)生在葉面,危害葉片,成熟時表皮開裂一圈,嚴重時可危害葉稍、莖稈和穗部。

2.2 防治方法

當病葉率達0.5%~1.0%時,要盡快采取普治,主要是通過12.5%禾果可濕性粉劑450~525g/hm2,或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1000倍液+7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1000倍液+70%呲蟲啉水分散粒劑75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噴1次,持續(xù)噴2~3次。

3 小麥赤霉病

3.1 主要的病癥

赤霉病菌喜潮濕,所以小麥赤霉病一般常出現(xiàn)在潮濕和半潮濕的區(qū)域,特別是溫帶地區(qū),由于多雨造成的濕潤氣侯非常適宜赤霉病菌的存活。易感染這種病的時期是小麥齊穗至揚花期,感染后會導致小麥出現(xiàn)枯苗或者是莖基、稈以及穗的腐爛,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穗的腐爛。如果是種子帶菌就會導致整苗的腐爛。

3.2 防治方法

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噴霧,防效可達80%~90%,防病增產(chǎn)一般可達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也可用0.05%多菌靈與尿素混用,效果好更好。但用藥一定適量。

4 小麥白粉病

4.1 主要的病癥

主要是對小麥的葉片進行危害,如果染病,首先會表現(xiàn)在葉片。嚴重時還會危害葉梢、莖稈以及穗部。常見的病斑有圓形或橢圓形,且會在其表面覆蓋白粉狀的霉層。嚴重的會使病斑擴大,直至連成一片。

4.2 防治方法

播種前可以先進行拌種,要采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1%~0.3%。對有效治療銹病、腥黑穗病、散黑[病、全蝕病等;成株期在田間病葉達到10%時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5 小麥麥蜘蛛

5.1 主要的病癥

主要是在春、秋季節(jié)依靠吸取麥株上的汁液,一般以成蟲和幼蟲為主。對小麥的危害較輕的會一直其生長,導致植株矮小,降低穗粒數(shù);嚴重的會造成整株枯死。并降低其抗害力。

5.2 防治方法

當田間平均單蟲量達200頭以上時開始防止,可用50%馬拉硫磷2000倍液噴施麥種,可以有效的組織麥蜘蛛的侵害;或田間噴霧40%呲蟲啉乳油2000倍液、40%三氯殺螨醇乳油1500倍液,藥液用量1125kg/hm2。

6 小麥蚜蟲

6.1 危害癥狀

以成蟲和若蟲在小麥葉片和麥穗上吸汁液,發(fā)生代數(shù)多,繁殖速度快,這種蟲前期主要聚集在葉片上,道路后期主要集中在麥穗上吸食其汁液,最終導致麥苗生長比較緩慢。

篇9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防治技術

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紋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多種病蟲害普遍發(fā)生,嚴重影響玉米產(chǎn)量與品質。要做好玉米生產(chǎn),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蟲害。根據(jù)玉米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趨勢及消長規(guī)律,現(xiàn)將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玉米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發(fā)生在葉鞘和苞葉上,病斑多由中下部葉片發(fā)生,逐漸向上蔓延,嚴重時葉片迅速干枯,影響灌漿,減產(chǎn)可達15%~30%[1]。玉米粗縮病是由傳毒介體昆蟲灰飛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遲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葉期,為易感粗縮病敏感生育期,與灰飛虱成蟲發(fā)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發(fā)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葉卷曲、萎蔫,嚴重時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葉鞘及莖稈上,最初為淡黃色逐漸變?yōu)辄S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當?shù)匾荒臧l(fā)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發(fā)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蟲害還有玉米繡病、玉米紋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蟲等。

2防治技術

根據(j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種植抗(耐)病品種和健身栽培為基礎,采用生態(tài)控制、物理誘殺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一是選用抗(耐)病品種。如農(nóng)大108可抗玉米大斑病、粗縮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鄭單958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二是播種時,種子要用冷水浸泡12~24h或50℃溫水浸泡6~8h,浸泡過的種子攤開陰干,然后用種衣劑或藥劑拌種,可防治玉米病蟲害[3]。三是減少遲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的播種面積,推遲夏玉米播期,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粗縮病的發(fā)病率。

2.2苗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等。根據(jù)當?shù)赜衩咨M程及玉米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春玉米應在4月30日以前播種,夏玉米應在6月10日以后播種,以避開玉米九葉期麥灰飛虱危害傳毒,從根本上解決玉米粗縮病問題。苗期要重點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創(chuàng)造有利于作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外部環(huán)境,及時拔除粗縮病病株,減少毒源。玉米苗枯病一般發(fā)生在播后至7月上旬,一般可結合田間管理防治,也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

2.3拔節(jié)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褐斑病、紋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劑450g/hm2對水450kg噴霧。如結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噴霧。有彎孢菌葉時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藥1次,連續(xù)用2~3次。玉米紋枯病田間發(fā)病初期,用井岡霉素水劑或可溶性粉劑112.5g/hm2對水噴施玉米基部,視病情發(fā)展連噴2~3次,每次間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產(chǎn)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產(chǎn)卵盛期,用Bt可濕性粉劑4.5kg/hm2,按藥、水、干細沙比例為0.4∶1.0∶10.0配制成顆粒劑丟心或與其他藥劑混配噴霧。玉米心葉末期(大喇叭口期),花葉株率達5%以下時可以不施藥,花葉株率在5%~10%時進行挑治,花葉株率達到10%以上時進行普治,花葉株率超過20%或玉米累計有卵30塊/百株以上,需連防2次,可選用辛硫磷顆粒劑135~180 g/hm2丟心[4,5]。另外,玉米螟性誘劑的應用效果也很好。及時追肥,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降低濕度。

2.4灌漿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銹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田間初見玉米銹病病葉時,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g/hm2對水噴霧防治,視病情酌情補治。玉米螟蟲穗率達10%或花絲有蟲50頭/百穗時,先剪去穗頂花絲,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對水噴玉米穗頂。當玉米蚜蟲株率達30%~40%,出現(xiàn)“起油株”(蜜露)時,選用對蚜蟲高效、對天敵殺傷小的藥劑防治,如24%抗蚜·吡蟲啉450~600g/hm2,或10%吡蟲啉(蚜虱凈)450~600 g/hm2,或抗蚜威150g/hm2對水噴霧[6]。玉米收獲后,要將秸稈粉碎還田,或集中銷毀,以壓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數(shù)。

3參考文獻

[1] 柏新娣,范志軍,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2009(9):36-37.

[2] 顧秀艷,王醒.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民營科技,2008(7):98.

[3] 張振林.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農(nóng)家顧問,2007(4):35.

[4] 焦素環(huán).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河北農(nóng)業(yè)科技,2007(7):18-19.

篇10

【關鍵詞】柑桔;病蟲害;防治

1.柑桔病蟲害發(fā)生的原因

由于用藥不適時,施藥方法不正確以及長期使用同一種或同一類作用機制的農(nóng)藥、隨意混用農(nóng)藥等,都容易造成柑桔病蟲害的發(fā)生。為此應樹立無公害柑桔生產(chǎn)意識,逐步掌握柑桔無公害病蟲防治技術。做到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減少用藥量和用藥次數(shù),不污染和很少污染環(huán)境,殘留毒性小,少殺傷天敵,能預防和延緩病蟲產(chǎn)生抗性。

2.柑桔主要病蟲害

2.1柑桔樹脂病

柑桔樹脂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菌主要以無性世代的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病樹干或病樹皮上越冬。不良的栽培管理,特別是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及時,偏施氮肥,土壤保水性或排水性差,各種病蟲為害和陽光灼傷等造成樹勢衰弱,都容易引致此病的發(fā)生。老樹和成年樹發(fā)病較多,幼樹發(fā)病少。

防治方法:在春季發(fā)現(xiàn)初病樹,及早把病部刮除。可用刀刮病斑至木質部(刮下來的樹皮集中燒掉),然后涂藥。在定果后的6-8月間噴藥3次,每次間隔期視降雨量而定。一般可在累積降雨量達到200-300毫米時噴藥一次。藥劑可選用80%大生M-45600倍液(兼治銹螨),70%代森錳鋅500倍液。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qū),要注意做好防寒工作。

2.2柑桔瘡痂病

蜜桔最易感病,雨量充沛高濕條件下,適宜發(fā)病溫度為20-21℃。該病只侵染感病品種的幼嫩組織,初抽出的新梢嫩葉尚未展開前和幼果在落花后豆粒大小時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春梢嫩芽開始萌動,芽長2mm左右和花謝2/3左右時,進行噴藥保護。藥劑可選用甲基托布津和松脂酸銅等。藥劑可選用:0.5~0.8%波爾多液,80%金大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0%禾益萬克水懸浮劑5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劑1200倍液, 77%可殺得(2000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

2.3柑桔潰瘍病

柑桔葉、枝、果均受害,甜橙類最易感病。當氣溫達25℃以上、雨水多濕度高時,潛伏在病組織內的細菌溢出,借風雨、昆蟲及枝葉接觸傳播,從氣孔、皮孔或傷口侵入幼嫩組織發(fā)病。帶病的苗木、接穗和果實是遠程傳播途徑。

防治方法:必須對苗木和接穗進行嚴格檢疫,發(fā)現(xiàn)病株就地燒毀。目前主要掌握好在果實橫徑平均為2.0厘米左右時進行防治,藥劑用0.5%等量式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2000型600倍液或50%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500倍液等。此外,每次臺風暴雨過后要及時噴藥。[1]

2.4柑桔炭疽病

發(fā)生嚴重時引起落葉、落花、枯梢、落果,貯藏期造成果實腐爛,導致產(chǎn)量下降。

防治方法:對該病的防治要抓好果園的管理,增施磷鉀肥,剪除枯枝、病枝,清除落葉、落果及時燒毀。冬春兩季用波美1-3度石硫合劑清園消毒。于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各噴一次化學藥劑,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炭疽福美、代森鋅600倍液交替噴布。

2.5柑桔潛葉蛾

柑桔潛葉蛾是為害柑桔葉片的主要害蟲之一。一年發(fā)生10多代,以每年7-8月間嫩梢抽發(fā)盛期危害最烈,尤以秋梢危害最重。不同地區(qū)發(fā)生早遲亦有差異。受害葉片上有許多銀白色蟲道。夏、秋梢萌發(fā)期是重點防治期。

防治方法:控制肥水,使整齊抽梢。當大部分新梢長2-3厘米時,即開始噴藥,每隔一周噴1次,連續(xù)2-3次。藥劑可選用: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24%萬靈水劑或5%卡死克乳油或5%抑太寶乳油1000-1500倍液;1.8%蟲螨殺星乳油5000-8000倍;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等。[2]

2.6柑桔紅蜘蛛

柑桔紅蜘蛛是常年發(fā)生危害最嚴重的柑桔害蟲,其抗藥性強、代數(shù)多、繁殖快。柑橘全爪螨又名紅蜘蛛:主要為害葉、枝和果實。受害葉片正面和果實表面,出現(xiàn)蒼白色斑點。當每葉(果)上有蟲、卵5-10頭時是重點防治適期。

防治方法:合理使用農(nóng)藥防治。在果園建立穩(wěn)定的天敵群落是防治柑桔銹蜘蛛的根本性措施。當每葉或每果蟲數(shù)達到5-10頭時,應立即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2%阿維菌素4000倍加進口機油乳劑800倍加10%吡蟲啉1000倍兼治桔蚜。2%阿維菌素4000倍加15%單甲脒1000倍噴殺。

2.7柑桔花蕾蛆

花蕾蛆是柑桔花期的重要害蟲,一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桔園土內越冬。成蟲在3~4月份柑桔現(xiàn)蕾時(花蕾直徑2~3毫米)出土,將卵產(chǎn)于花蕾中。幼蟲為害花器,受害花蕾縮短膨大,不能開放。幼蟲危害花蕾10多天后爬出,落地鉆入土中結繭。

防治方法:可在多數(shù)花露白時選用80%敵敵畏1000倍液噴霧,然后及時人工摘除受害花蕾(俗稱燈籠花)、集中深埋。

2.8柑桔粉虱類

以若蟲群聚葉背固定吸食為害,造成枝枯葉落,并誘發(fā)煤煙病。

防治方法:保護利用天敵。在各代1-2齡幼蟲盛發(fā)期噴藥防治,重點部位是當年生新梢嫩葉背面,藥劑可選用啶蟲脒、吡蟲啉或樂斯本加吡蟲啉等,嚴重桔園分別間隔14天施好第二次藥。

2.9柑桔煤煙病

嚴重影響柑桔的品質和產(chǎn)量,煤煙病為害枝梢、葉片和果實,在表面形成黑色或暗褐色霉層,后期于霉層上散生黑色小粒點,手擦易脫落,發(fā)生嚴重的桔園,遠看如煙囪下的樹被蓋上了一層煤煙,光合使用受阻,結果少,品質低劣。

防治方法:加強防治蚧、蚜、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另外選用代森錳鋅、松脂酸銅等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交替多次使用。

2.10天牛

天牛每年發(fā)生一代,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為產(chǎn)卵盛期,以幼蟲鉆蛀為害。

防治方法:對受害嚴重的衰老樹,及早砍伐,減少蟲源;利用天牛中午棲息特性,捕殺成蟲; 6-8月間檢查樹干,發(fā)現(xiàn)蟲卵及幼齡幼蟲可用小刀刮殺;幼蟲蛀入木質部后,可用鋼絲鉤殺幼蟲,也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5-10倍液,用脫脂棉吸收后,塞進蛀口內毒殺幼蟲。

3.結語

隨著氣溫上升,柑桔各種病蟲害也隨之發(fā)生,防治病蟲害宜在發(fā)生初期開始,以減輕后代危害。目前正值柑桔幼果生長期,也是柑桔各種病蟲發(fā)生為害盛期,必須抓緊防治。對柑桔要抓好蟲情監(jiān)測、檢疫及防治工作;密切注意常發(fā)性害蟲發(fā)生動態(tài),按蟲情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