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12:2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蘇州園林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蘇州園林》 說明文 說明方法 順序 語言特點
說明文主要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教授知識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的主要特點是以傳授知識,闡明事理為主。它不同于其他文體:議論文以理服人,記敘文以情動人,說明文在于傳授知識。在通常情況下,說明文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例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屬于事理說明文,文章從多角度闡明花兒這樣“紅”的原因;《蘇州園林》屬于事物說明文,主要通過介紹表現(xiàn)蘇州園林無論游覽者站在哪個角度,眼前展現(xiàn)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從近年來徐州市及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題看,首先徐州市每年都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出現(xiàn)說明文的題型,從分值上看有加大的趨勢。其他各地的中考語文試題很少沒有考察說明文這種文體的。針對不同的文體,當然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說明文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說明文,要掌握哪些有關說明文的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如何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技巧,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呢?筆者結合《蘇州園林》,談談如何開展說明文教學。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中學生對說明文不感興趣,由于學生在課堂中的消極表現(xiàn)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但是,教師必須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其實與說明文相關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搞清說明對象、說明方法及作用、說明順序及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掌握這些,學生在遇到說明文這種文體時就會知道從何處著手,在中考閱讀中不會無從下手。
一、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闡明事理而采取的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以下幾種: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列數(shù)字、下定義和作詮釋等。在《蘇州園林》中為了介紹蘇州園林講究自然之趣,列舉了假山池沼的配合,“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絕不雷同”。通過舉例子,具體準確地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它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作比較的運用及作用,在《蘇州園林》中,作比較比比皆是。如在文章第一段,將蘇州園林與其他各地的園林作比較,突出強調(diào)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概括蘇州園林在全國園林中的重要地位;又如為了說明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的特點,將蘇州園林與我國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進行比較,突出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的特點,因為蘇州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的是自然之趣;分類別及其作用,在《蘇州園林》中“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的四個講究,分類說明,條理清晰,文章以下幾段就緊緊圍繞這四個方面說明的。分類別就是讓文章思路清晰,有條不紊,讓讀者一目了然。
二、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就是作者要有條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紹清楚。說明順序有以下幾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時間順序:就是以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先后組織文章內(nèi)容的。這種時間順序一般是為介紹人物的生平、記錄科學觀察的內(nèi)容及說明事物的制作過程的內(nèi)容而寫的;空間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的形式,由遠及近、由外到內(nèi),由前到后等進行說明。這種空間的說明順序,一般用于說明事物包括建筑物方面的比較多;邏輯順序就是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安排的。邏輯順序細化為由總到分、(例如《蘇州園林》就是按照先總后分的邏輯順序開展的)由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細部(例如《蘇州園林》,作者首先從蘇州園林的整體著眼,介紹了它的地位和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的特點,從大的方面介紹,再到花墻和廊子,細化到蘇州園林的門窗及圖案設計,這種結構是作者有心安排的)。邏輯順序包括由主到次、由個別到一般、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等。近幾年徐州中考說明文選段多為科技類說明文,例如2014年徐州市中考語文試題說明文閱讀《黑匣子在,希望就在》,2013年徐州市中考語文試題說明文《看云識天氣》,此類說明文是事理說明文,一般是運用邏輯順序。
三、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一般從兩個角度談,一是它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嚴密性,二是生動形象性。說明文這種文學體裁的性質(zhì)決定了它必須要求準確嚴密,例如在《蘇州園林》中,“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其中絕大部分語言運用準確、科學、嚴密,說明我國古代的宮殿到現(xiàn)代的一般住房,基本上對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對稱,也有少部分不講究對稱,如果去掉,就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用了“絕大部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但是,也有一些小品文,語言比較生動形象。其實為了改變說明文語言比較平實的特點,讓說明文閱讀起來興趣盎然,作者往往在語言上用心表達,盡量讓語言生動一些。例如在《蘇州園林》中“池沼里養(yǎng)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jié)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其引用《漢樂府 江南》中的詩句,讓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增強說明文的文藝性。
總之,在說明文教學中要關注這些說明文的一些知識點,教給學生如何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授之以漁,一方面學會閱讀說明文,知道有關的說明文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在教學說明文的過程中,結合中考的考點、熱點,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中考說明文的考點。
參考文獻:
篇2
隨著我國作為第三產(chǎn)業(yè)的服務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旅游業(yè)在其中起著首當其沖的作用。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步,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物質(zhì)保障,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人們的消費不再局限于物質(zhì)的消費,而更多的轉向發(fā)展和享受的消費。于是,旅游便成為大眾普遍的一種消費方式了,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人們?nèi)ヂ糜危嗟氖菫榱巳谌胱匀?,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感受異域文化。我們所深入貫徹落實的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需要在旅游景觀的設計及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過程中,不斷加入適當?shù)娜宋年P懷,讓大眾“游有所樂”,滿足他們的需求,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國的第一部《旅游法》在2013年10月1日宣布正式實施,其中對旅游的相關內(nèi)容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它以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為主線,與現(xiàn)行法律和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是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關鍵詞:
人文關懷;旅游景觀;設計;應用
隨著“以人為本”觀念的進一步深化,我們越來越開始重視人的發(fā)展及人的精神世界,為此,旅游業(yè)也成功實現(xiàn)了轉型,由最初的純粹觀光旅游向個性體驗觀光旅游轉變,游客也不再單純的滿足于拍照留念、購買旅游紀念品,而渴望進行全方位的參與,即通過個體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種種感覺投入其中,這種體驗是相當奇特的。當然,這都得益于旅游景觀的巧妙設計,在景觀設計中,充分融入了人文關懷精神,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之地,成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的基礎。在旅游景觀中不斷的滲透人文關懷,不斷創(chuàng)新旅游景觀的設計,可以不斷完善旅游業(yè)的相關服務,持續(xù)滿足人們的需求,推動了以人為本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逐步實現(xiàn),這不僅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升了旅游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滿足了人的物質(zhì)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一、人文關懷概念的起源和發(fā)展
(一)人文關懷概念的起源
人文關懷,是西方世界的一個概念,它起源于14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作為歐洲中世紀神學的對立物而產(chǎn)生的,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實現(xiàn)人的個性解放,人要有自由和平等的權利,還要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等。在西方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視野中,人文關懷是指要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滿足人們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fā)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人文關懷概念的發(fā)展
從西方世界的人文主義來看,人文關懷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認為人不僅是一種物質(zhì)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存在;肯定人處于主體和核心地位,即在物質(zhì)、精神生活中均處于主體地位,不論是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還是在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方面都占核心地位;追求實現(xiàn)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統(tǒng)一的目標;注重滿足人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不僅注重人們物質(zhì)層面的需要,而且注重人們精神層面的需要;不僅要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人的生存需要、發(fā)展需要,而且要致力于人的享受層面的需要;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使人們各方面素質(zhì)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傊?,人文關懷的內(nèi)涵豐富,但貫穿于其中的主線是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關注人的個性,滿足人的各方面需求。
二、旅游景觀中人文關懷的內(nèi)涵
人文關懷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是物質(zhì)層面的關懷,另一方面是精神層面的關懷。物質(zhì)方面的關懷是最基礎的,主要涉及的是人們的生存;精神層面的關懷是更高層次的,主要涉及的是人們的發(fā)展和享受。旅游景觀中的人文關懷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游客的人文關懷,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尤其要對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愛,滿足他們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落實好旅游景觀設計中的人文關懷;二是要重視對目的地旅游發(fā)展的人文關懷,不能忽視對旅游景觀的人文關懷,要在保護環(huán)境的基礎上,在旅游景觀的設計中更多的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發(fā)展,構建美好的、和諧的相處環(huán)境。
三、人文關懷在旅游景觀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休息和服務設施不完善
目前在好多旅游景觀中,基本的休息和服務設施還不是很完善,設計也不是很合理。例如:洗手間數(shù)量比較少、座椅和座凳設計不能適應氣候的變化而且比較缺乏;對一些自然景觀的描述不詳盡,無法滿足人們的知識;草坪上的警示語比較生硬,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等等。由于旅游景觀中的人文關懷設計理念,要求關注人的需要,因而面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游客游覽觀光累了的時候,很需要一些專門的提供休息和服務的場所及設施,比如停車場、涼亭走廊里配置的一些座椅座凳、洗手間、飲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務設施,這些設施應盡可能人性化點。同時,為進一步促進本區(qū)域文化的傳播,可以在旅游景觀中盡量設置一些壁畫、雕塑品,通過利用能形象展示旅游地區(qū)文化的方式,來傳達一定的人文精神。
(二)缺乏無障礙設計理念
無障礙設計,指的是在旅游景觀中應充分考慮到無障礙物和危險物。人文關懷要求我們給予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注,尊重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旅游環(huán)境。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對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愛,所以,我們的旅游景觀設計更要有所體現(xiàn)。然而在許多旅游景觀的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殘疾人等這些弱勢群體,比如一些旅游地只設有臺階,而沒有殘疾人通行道,這是極其不合理的,從而導致弱勢群體無法參觀相應的景觀,產(chǎn)生心理落差,這種設計就缺乏無障礙的理念,相反卻給他們造成了障礙。因此,旅游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者必須要全面考慮,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廣大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立場上,為他們提供一個方便和安全的途徑,努力營造一個人人都能平等參與的環(huán)境。
(三)割裂人與自然的關系
旅游景觀的設計更多的是為了考慮其所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因而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基礎,忽視了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理念,割裂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對此,應加強教育,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在景觀的設計中既要考慮經(jīng)濟效益,又要兼顧社會效益,建設和諧的生態(tài)文明旅游景觀。
四、人文關懷在的旅游景觀設計中的成功案例
人文關懷是園林設計的靈魂,也就是說,園林是為人而設計的,為人而服務的,它以自然環(huán)境為基礎,因地制宜,對景觀進行設計,為人們提供一個休息、娛樂的場所和空間,滿足人們的種種需求。要使園林在歷史上長存,它的設計必須要有人文關懷。下面我們就以蘇州園林為例,說明人文關懷在旅游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人文關懷在旅游景觀中應用的成功典范----蘇州園林,它是東方文明造園藝術的典范,是中華園林文化的驕傲,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
(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對旅游景觀的設計既要關注人,也要關注自然,這就要在設計的過程中正確處理二者的矛盾,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觀點都是重視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導致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片面追求經(jīng)濟效益,忽視了對環(huán)境的保護與治理,實現(xiàn)不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這就在人與自然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人們只想著征服自然,卻不主動承擔責任,這樣的發(fā)展會引起反面影響,大自然遲早會對人類進行“報復”。蘇州園林的造園家貫徹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理,合理的利用了自然這個因素,采取了獨特的造園手法。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它的總體布局是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閣軒榭皆臨水而建,突出水資源豐富的特性,獨具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池水面積占全園面積的3/5,把水作為園林的靈魂,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園內(nèi)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平橋、配置的建筑及大量的匾額、楹聯(lián)、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和各式擺件,共同構成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畫面。拙政園的建造利用園地水資源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自然與人相互融合,和諧相處。
(二)突出濃郁的家園情懷
濃郁的家園情懷也是對人文關懷的體現(xiàn),蘇州園林是古代富商、官宦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上,為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質(zhì)量的結果,家園不僅是人們?nèi)粘5臈⒌?、住宅地,更是人們向往的精神世界的家園,因而,蘇州園林也一向被人們稱為“文人園林”。許多文人都致力于造園、改園,他們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也是對自身情感的一種表達。蘇州園林的建筑都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則,運用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使得園林呈現(xiàn)出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在建筑中配置各種各樣的點綴藝術品,比如匾額、楹聯(lián)、書畫、雕刻、家具陳設、擺件等等,這些都為園林的美貢獻了一線生機與活力,使得蘇州園林更具家園氣息,為文人提供了抒感的理想家園和精神的寄托之地。
五、結語
通過對上文的敘述,我們得出文人關懷在旅游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旅游景觀的設計要尊重自然,維護生態(tài),把發(fā)揮人的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相結合,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旅游景觀的設計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為人們服務,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作者:程巍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蔣聚波.淺議設計中的人文關懷[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
[2]師衛(wèi)華.西方現(xiàn)代景觀藝術對中國園林設計的啟示[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8,(06).
[3]丁毅.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觀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10.
篇3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城市建筑 傳統(tǒng)元素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伴隨城市的變遷,技術的進步,文化的交融,建筑師設計理念的提升。如今的城市建筑景觀在不斷的增添中國傳統(tǒng)元素。淵源博大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不斷地觸動著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師的靈魂。
一、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建筑景觀
1.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興起
中國城市建筑景觀中,多的是林林總總的符號,符號的含義卻不盡相同,一種符號給予的元素含義也不盡相同。傳統(tǒng)文化在城市景觀建筑中也在不斷的被引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師也在不斷的借鑒。例如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皮影,國畫,水墨,中國結,京劇臉譜,青花瓷,扇子,兵馬俑等。隨著國際間文化的交融,國家關系的日益增進,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又一次興起。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中國符號也不斷的重現(xiàn)歷史舞臺。
2.城市建筑景觀設計的包容性
城市建筑景觀作為城市的形象工程,園林建筑,城市環(huán)衛(wèi),城市標志等等。城市建筑景觀在不斷的吸收城市的文化蘊含。一個城市的興起,需要城市建筑景觀的襯托,也需要城市建筑景觀的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城市給予城市建筑景觀創(chuàng)新與包容的魄力。就普通意義上講,所謂的建筑就是托轉蓋瓦,鋼筋水泥,修房補磚,遮風擋雨,抵御嚴寒。誠然,現(xiàn)代的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不僅僅的托轉蓋瓦那么簡單,如今的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要考慮到城市的昨天與今天,地標建筑,古香氣息等等,需要保留城市獨有的味道,又要體會建筑設計美觀,考慮到受眾的視覺享受等等方面。例如:成都的寬窄巷,庭院里,天井,或翠竹數(shù)桿,靈石如磐,或花妍草茂,盆景韶秀。整個建筑中,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多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1]。
3.城市建筑景觀與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關系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匯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集成了儒,法,道,釋等學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傳統(tǒng)中華元素的中國人文思想的載體,它質(zhì)樸,和諧,安寧。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借用傳統(tǒng)文化增添城市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結構,例如柵欄,古塔,寺廟,牌坊,亭,檐等等。這些傳統(tǒng)的中國式建筑,保留了中國人特有的樸實含蓄的性格特點。蝙蝠,祥云,龍鳳等等紋飾,處處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美好寓意。例如:在北京奧運上的火炬創(chuàng)意,就采用了寓意美滿的祥云圖案。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以“東方之冠”的構思吸引著世界各地人的眼球[2]。設計理念被概括為“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運用中國古代的小篆字體,印出中國歷代朝代名稱,象征中華民族的團結友善,突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
二、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建筑景觀設計中常見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團結友善,這是傳統(tǒng)文化的集匯,集成大家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呈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也是處處可以體會到[3]。例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代表佛教。牡丹代表富貴榮華。秋季獨開,代表隱士。太極圖,一陰一陽之謂道,代表智慧。歲寒三友,松,竹,柏。蘭花馨香,代表君子等等,這些傳統(tǒng)文化符號被引用到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太極元素經(jīng)常被應用到城市建筑景觀建筑中,太極的一陰一陽,一真一實。剛好與城市的虛實特點相吻合。所以經(jīng)常常被城市建筑景觀采用。
2.城市景觀設計師的傳統(tǒng)文化設計理念
城市景觀設計師在設計城市建筑景觀時,多會先了解城市的人文文化特點,抓住城市人文文化中心,開展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工作。所以對城市建筑設計師來說,不斷的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中華文化背景,吸取文化中心內(nèi)涵,對開展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十分的必要。比如中國銀行的標志,就是采用了中國古代錢幣的樣式。在中國古代銅錢中放入一個“中”字,既有創(chuàng)意,也有意蘊?,F(xiàn)在在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中國銀行的標示,既是城市的一個風景,又是城市發(fā)展的一個標志。
3.城市建筑景觀所呈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
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呈現(xiàn)的文化意蘊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園林建筑與城市景觀設計照相呼應。各種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能夠最大限度的得到伸展與保留。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之典范,蘇州園林。古典的園林風格,樸素的園林格局,現(xiàn)代的城市魅力。現(xiàn)代城市景觀的營建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xiàn)人的宜居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4]。城市里的園林作為人文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或多或少都會被現(xiàn)代的建筑風格所左右,但是能做到城市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共生,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是非常有難度的。蘇州園林中既保留了古典園林的風格,又能夠讓蘇州市依托蘇州園林,增加城市影響力。由園林景觀帶動第三產(chǎn)業(yè),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
三、傳統(tǒng)文化與城市建筑景觀的融合發(fā)展
在現(xiàn)代城市建筑景觀中,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建筑景觀相容相交。越來越多的城市建筑景觀添加了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城市的發(fā)展也要求城市景觀建筑設計傾向采用有傳統(tǒng)元素的設計理念。中國結,大紅燈籠,餃子,漢字等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不斷的被采用到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去。在城市園林景觀中,漢字是被運用最為頻繁的一個中國傳統(tǒng)元素。石刻,城市花卉設計擺設等等,各方面都會采用漢字來裝點。其中“和”字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成都寬窄巷,長安城中,上至廟堂殿宇,下至富家庭院,都彰顯著儒家藝術的主流。門樓、門道、下房、街房、中門、偏廂、上房,上下尊卑,理性秩序,規(guī)則嚴格[5]。特別是中軸對稱,等級規(guī)劃,體現(xiàn)了儒家氣質(zhì)。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城市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結語:
科技在進步,人們對于城市建筑景觀設計的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理念的更新、建筑元素的多元化,必將給予城市建筑景觀設計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
參考文獻:
[1]高莉;談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運用[J];安徽建筑.2011(2)
[2]李菲;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及其意義[J];安徽文學.2010(5)
[3]余慶康;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城市建設[J];建筑學報.2013(6)
[4]孫,樸永吉,朱文倩.景觀的五感設計研究[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 2010(12)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則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文化能力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新課程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在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革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民主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進行有效備課,整合語文課程資源
(一)有效備課
做好備課工作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師要精心備教材和備學生,并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發(fā)展目標。在預設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對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對教師留的預習作業(yè)視而不見,這導致課堂聽課時抓不住重點,聽課效率低下。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指導,提高其預習的有效性,從而使學生在聽課時更具針對性,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整合資源
語文這門學科的涉獵范圍十分廣泛,教師要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同時拓展利用課外資源,使其為語文教學服務。首先,教材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典型、最標準的范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利用好教材資源,根據(jù)教材要求向?qū)W生傳輸一定的語文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穿心能力。其次,教師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課外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擴大學生視野。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當?shù)氐娜宋?、風景等資源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說真話,表真情。
二、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導入激趣,活躍課堂氣氛
我們都知道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的開端,關系到整堂課的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策略。導入語設計有講究,要遵循簡潔、有趣,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原則。太過平淡的導入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太過繁瑣的導入又會占用課堂太多的時間。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或者聲、色等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更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也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
(二)融洽師生關系,保持課堂氣氛
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中主要關系,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盡可能多地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使活躍的課堂氣氛得以保持。學生喜歡教師才會愿意在課堂學習中投入更大的積極性,表現(xiàn)自我,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動多了課堂氣氛自然也就活躍起來,并得以保持。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充分的肯定、贊賞和適時的點撥,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獲得新的體悟和發(fā)現(xiàn)。試想,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中,學生身心放松,思維也更加活躍,學習效率也更高。
三、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一)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
新課標強調(diào)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合作精神。情境教學法是被很多語文教師所運用,并且收效較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課文改編成適合表演的劇本,并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角色,研究其性格特點,用自己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十足的興趣進行預習,并且對其中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了解。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更加胸有成竹,也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并且通過角色扮演,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因此,情境教學法是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之一。此外,活動情境教學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等也是實現(xiàn)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重要方法策略。
(二)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許多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被廣泛應用到課堂中,微課就是其中的“新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圍繞教學的重點或難點集中進行釋疑。微課具有科學性和形象性,對教材設計是一個較好的補充,同時也能夠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向?qū)W生展示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角落門窗的設計等,并配上文中相應的解說詞。這樣生動的蘇州園林動態(tài)圖案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視覺,幫助學生理解蘇州園林的格局,并使學生產(chǎn)生接近真實的感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蘇州園林的畫意美,領略設計者和工匠的高超藝術。利用微課,教師可以及時挖掘課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巧提問題,發(fā)人深思,并利用圖文并茂的講解,及時在學生“憤”“悱”之時加以啟發(fā)??傊?,在新課改形式下,初中語文教學要講究策略,通過有效備課,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造和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引領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提高綜合能力,使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玉潔.探索有效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14)
[2]施航飛.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談[J].才智,2010(4).
篇5
一 結構方面的特點
1.記敘文的結構特點
記敘文結構上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記敘文的順序上,主要弄清文章是順敘還是倒敘,有無插敘、補敘等。如:我在教初級中學第一冊第一單元時采用了記敘文順序上的比較教學,讓學生分析辨別這單元中的不同記敘順序。通過比較教學,學生既明確了各篇文章所采用的不同記敘順序:《這不是一顆流星》、《背影》用了倒敘,《散步》、《金黃的大斗笠》用了順敘,《羚羊木雕》一文用了插敘,又理解了各種記敘順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從而理清了文章的結構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打下了基礎。
2.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
文學作品在結構上各有不同,因此,在閱讀時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小說和戲劇主要體現(xiàn)在情節(jié)的結構上。因此,教學這類文章要根據(jù)情節(jié)來分析文章結構。如:在教《七根火柴》時,首先讓學生帶著如下問題閱讀課文:小說是如何緊扣“七根火柴”的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按照情節(jié)發(fā)展,可把課文劃分為幾部分?通過閱讀分析,學生明確了課文按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與結局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環(huán)境惡劣,渴望有火(開端);第二部分寫無名戰(zhàn)士獻出了火柴,精神偉大(發(fā)展、);第三部分寫篝火燃燒,轉交黨證和火柴(結局)。這樣,學生明確了這類文章的分段根據(jù),同時也了解了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
散文和抒情詩主要表現(xiàn)在作者感情的脈絡上。認真分析并正確把握文中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就等于把握文章的主題。如:在學習《春》這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文章感情脈絡,使他們懂得了本文是按“盼春——繪春——頌春”的感情脈絡進行描繪的,從而為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提供了依據(jù),明確了本文可分為三部分;同時對歸納文章主題也有一定的啟示:本文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贊美了春天的新、美、力。
上述問題若能弄清楚,不但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還掌握了用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來分析文章結構層次的方法。
3.說明文的結構特點
說明文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說明的順序和層次上。如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按時間發(fā)展,按空間轉移,按事物變化過程,按事物內(nèi)容結構,按事物特性、功用,按操作程序等等。因為不同類型的說明文有不同的說明順序,所以在分析說明文結構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其不同說明目的和對象,采用不同的說明順序來分析。如學習《故宮博物院》可指導學生按空間順序來分析文章結構,而《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卻按時間順序來分析結構等。如此閱讀分析訓練,學生不但了解了文章的基本結構,也學會了說明結構分析的方法。
二 內(nèi)容方面的特點
1.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特點
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在內(nèi)容上以寫人記事為主,對這類文章的理解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或?qū)κ录慕馄蕘磉M行的。如在學習《小桔燈》時,讓學生帶著“文章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表現(xiàn)了小姑娘的哪些性格?”的問題閱讀課文。同時老師做適當?shù)奶崾荆悍治鋈宋镏饕獜娜宋锏男は瘛⒄Z言、動作行為、心理、細節(jié)等方面入手。這樣,學生不但明確了本文的人物性格、主題思想,更重要的是掌握了這類文體的閱讀方法,能提高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
分析事件,主要是剖析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和結果,以揭示事件所包含的思想意義。如:在學習《老山界》時,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把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和結果制成表格。
2.說明文的內(nèi)容特點
說明文內(nèi)容上的特點是以說明事物或事理為主,有的是只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某個方面,有的是綜合說明其全貌,但都必須抓住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如在《蘇州園林》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蘇州園林的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組織學生重點分析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來說明的。
3.議論文的內(nèi)容特點
議論文的內(nèi)容是以說理為主,通過各種材料來闡述作者的思想觀點,可分為論點和論據(jù)兩部分。要把握議論文內(nèi)容的特點就要從論點和論據(jù)兩方面進行。
議論文的論點在文中的表現(xiàn)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學生在閱讀議論文歸納論點的過程中,要明確論點的不定位性。如《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的標題就是論點;《談骨氣》一文第一句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論點;《想和做》的論點放在文中;《哨子》根據(jù)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某種生活實例提出論點;有些論點在文章里,必須經(jīng)過歸納得出。通過論點的分析歸納,把握了文章的靈魂,為進一步分析論據(jù)打下基礎,而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辨別、概括歸納的能力。
篇6
關鍵詞:激活語文課堂;語文提問藝術;辯證施問
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目的、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形式,它是課堂教學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的提問無效、無序、無章的現(xiàn)象較普遍,教師的提問沒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活課堂氣氛的效果,因而研究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有著很重要的關系。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都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绊毥逃幸伞?,提問就是通過巧妙的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chǎn)生疑竇,引起積極的思考;而思考是深入學習的源頭,啟迪知識的鑰匙,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
英國教育家愛德華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彼裕處熢谠O計課堂激疑時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思”。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有意識、有計劃地采用多種激疑方式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興趣是教師啟發(fā)。教師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學生的認識活動產(chǎn)生極大動力,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促進學生的思維運動。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體過程,還是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huán)節(jié),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就是說激疑的藝術性主要表現(xiàn)在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這就需要全方位把握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
課堂提問藝術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使提問獲得成功呢?這就必須講究提問的藝術性。辯證施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藝術化的具體形式,它使提問這一教學手段充滿了情趣和藝術魅力,并使提問的效能發(fā)揮到極致。辯證施問的方式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順逆相輔
“順”是順問,指教師沿著作者的思路,從正面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教《智取生辰綱》時,教師可抓點睛之詞“智”提問:
1.文章的題目是《智取生辰綱》,為什么要“智”???
2.文章哪些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出“智”?。繂栴}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學生可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領悟課文。
如在學習《楊修之死》一文時,課文把曹操寫成多疑奸詐的形象,與《觀滄?!分胁懿俚男蜗笠粯訂??怎樣理解這兩個不同的形象呢?學生在爭論孰真孰假上激情倍增,教師抓住這個契機分析歷史上的曹操和小說中曹操的區(qū)別。這樣,學生不僅能記牢知識,而且分清了文學作品與歷史的不同,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在于教師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問”。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fā)問的技巧。她開篇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師在此基礎上順勢引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設置問題的“矛盾”,應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故弄玄虛,把學生弄糊涂。
二、直曲相成
“直”是直問,直截了當,單刀直入,一語中“的”,是提問中最常用的方式。教《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就提出問題:“同學們,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桂林美在山水,蘇州美在園林,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呢?”直奔中心,直插要害,問題不轉彎抹角,經(jīng)濟快捷。教師教《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一句,若直問“?!弊质鞘裁匆馑??必定索然無味,不如變直為曲,繞道迂回,問在此而意在彼,則可以增加思維含量,并使提問別具一格、新穎有趣??蓡枺鹤髡叩巧习俪叩摹拔恰?,心里不感到膽怯嗎?為什么?通過討論,學生便理解了“危”不是“危險”,而是“高”的意思。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問法,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有時甚至產(chǎn)生“投石擊破水底天”的教學效果。錢夢龍先生在教學中的“曲問”,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了提問的最高藝術境界。曲問委婉含蓄,容量豐富,利于激趣礪智。
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闭n堂辯證施問的實質(zhì)是使問題更富啟發(fā)性,令人食之甘腴,回味無窮。恰當運用,如水中投石,妙“問”連珠,將滿堂生輝。教師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釋疑,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積極的、活躍的、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出高效的課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章榮志.淺談語文教學藝術[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7).
[2]方薇.論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方法與技巧[J].科技信息,2010(12).
篇7
可是初中生課程多,要科科俱到,科科并重,潛心讀文章的時間有限,加之人生閱歷淺,活動范圍狹窄,花較短的時間把教材中的文章讀懂讀透不是容易的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改善閱讀方法。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拿起教材就一字一句摳起來,遇到字詞障礙會主動查字典詞典,句子意思不甚明了會求于助資料,結果半天還不能讀一遍,而且所得的多是些零零碎碎的不完整不扼要的印象;也有同學一口氣把文章反復讀了兩三遍,但是印象很籠統(tǒng),甚至理不出頭緒來。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工作近二十年,對于如何教讀現(xiàn)代文可謂“上下求索”,曾試過前人或當今行家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總是收效甚微,后來看到了著名的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的建議“這樣讀文章:粗讀一遍,想一遍,再細讀一遍”,頓覺眼前一亮,或許張老先生的辦法會有效果。于是我結合本班學困生多這一情況仔細琢磨,把張公的三步具體化細節(jié)化,靈活操作,幾個月下來驚喜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減少了盲目性和被動性,增加了積極主動性,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這三步如何進行?
1.第一步粗讀
粗讀目的在于能夠粗知大意,得其梗概,不管篇幅長短,盡可能一口氣讀完,中間有不明白的字詞句暫時“不求甚解”。文體不同,概括大意的方法不同:議論性散文要找出文章的論點,像《敬業(yè)與樂業(yè)》這樣的議論文要找出論點;記敘性散文和小說要能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內(nèi)容,如《蒲柳人家》讀過后要知道前部分敘述一丈青大娘疼愛孫子和痛打無禮纖夫老的故事,第二部分敘述何大學問管教孫子的故事;說明性散文要明白說明的對象和特點,像《蘇州園林》就要明確蘇州園林的特點;抒情性散文要明白描寫的對象和抒發(fā)的情感,如張曉峰的《行道樹》就是要歌頌那些具有像行道樹一樣默默奉獻精神的人們。
2.第二步靜想
想作者的寫作的目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想這篇文章為什么寫的?怎樣寫的?不同的文體思考的具體內(nèi)容不一樣:闡述道理的文章就要想有哪些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論據(jù)證明論點的?敘述故事的文章,那么它的發(fā)生、經(jīng)過和結果怎樣?運用了哪些方法刻畫人物?如果是介紹實物或事理的文章,就要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的順序是如何安排的?詩歌散文就要想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使用了一些什么寫作技巧?初中教材中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穿插對比、烘托、設置懸念、鋪墊、伏筆、首尾照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卒章顯旨、借物抒情、夾敘夾議、襯托……
可以閉上眼睛想,也可以邊思考邊尋讀。養(yǎng)成這個習慣后,費時很少,印象清晰又深刻。
3.第三步細讀
目的在于咀嚼消化求透求深。對文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后,再來細讀,能夠使自己的思路跟作者的合拍,才知道哪些地方應當特別注意,應當深入揣摩,驗證第一遍讀過所得的印象,對的就鞏固,不清楚的要思考揣摩,要提出來小組或全班研討。這一步的核心就是針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結構組織、遣詞造句。
先說思想感情,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會用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文體不同就不同了,體悟思想感情的方法也不同了?;蛑苯訉ふ椅闹嘘U明觀點的句子和抒感的語句,仔細想作者對物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寫春天蜜蜂和蝴蝶在花間追逐嬉戲的聲音和情態(tài)用了“鬧”,描寫花香彌漫用了“醞釀”,老舍描寫濟南冬天河水的澄澈說是“藍水晶”。
再說分析文章的思路。思路就是思想感情的道路,從哪兒出發(fā),到哪兒去都要弄清楚。先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概括,如散文《春》這篇文章,作者先寫迫切盼望春天來臨,再總繪春臨大地時山、水、太陽的景象,接著細描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人們的活動,最后贊美春天。在分段概括大意的基礎上劃分層次簡單多了,把意義相同和相近的內(nèi)容劃為以一個層次,文章的脈絡就呈現(xiàn)出來了。小說就找出主要事件的開端、發(fā)展、和結局。說明文和議論文結構一般比較明顯: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
篇8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空間藝術;軟硬景
1引言
園林景觀空間藝術,是以空間環(huán)境為載體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從園林的尺度空間比例、平面布局、功能結構等方面,展現(xiàn)景觀的美學藝術,以此達到對景觀空間的藝術追求。景觀空間藝術不僅能突出景觀空間層次,還能豐富園林空間,對于加強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空間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2景觀園林設計中空間藝術應用意義
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空間藝術應用,具有以下意義:①提升了觀賞游玩的娛樂性。這是景觀園林的基本用處,巧妙的空間設計可以增添觀賞者的趣味性,合理的空間布局能給人以舒適的空間感受。②給人立體化的感受。景觀園林屬于空間設計,通過色彩和圖案,提升園林立體層次感和藝術感染力。③增添了園林景觀類型。在注重空間藝術使用下,園林的景觀類型更加豐富,植被、巖石、河流等自然景觀,以及亭臺樓閣等人為景觀充分融合,提升了園林景致效果。
3景觀園林設計中空間藝術設計原則
3.1景觀豐富原則
景觀園林中的空間藝術,主要體現(xiàn)在對景觀與空間結構的統(tǒng)籌,在不同空間位置上融入最適合的原色,提升景觀園林的豐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提升景觀園林的觀賞趣味。在景觀園林設計中,空間藝術應用主要包括水文景觀、人性化道路、綠色植被等,這些元素具有不同特征,將其協(xié)調(diào)組合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景觀園林設計中,不僅要將自然與人文景觀元素相融合,還要充分考慮到人們的視覺感,調(diào)整各元素空間順序,提升景觀園林豐富性和美感。
3.2綠色生態(tài)原則
綠化環(huán)保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核心。綠色生態(tài)原則就是通過景觀園林中的綠化工作,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改善空氣質(zhì)量,降低周邊城市的灰塵、噪聲等污染,提升美化城市效果。因此,景觀園林的空間藝術設計中,不僅要注重景觀園林的實用性,還要注重其綠色生態(tài)價值。在硬景設計中,要選擇具有綠色標志的建筑材料,實現(xiàn)景觀材料充分利用。軟景設計部分選用生態(tài)效益較高的植被,將園林景觀設計成為小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1]。
3.3功能多樣化原則
除了實現(xiàn)景觀園林的觀賞以外,還應當注重其實用性。一般的景觀園林中會設置有座椅、解說牌、假山、園區(qū)燈等設施。在空間藝術設計中,必須以功能多樣化為原理,合理安排這些設施,充分發(fā)揮設施功能,提升設施的利用率。比如,景觀園林中的座椅,可以將其設置到景色密集且陰涼的地段,保證游客在休息的同時,同樣能夠舒服的觀賞景觀。
3.4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在進行景觀設計中,以人的需求為目標,使游客能夠充分享受園林中的資源。首先,景觀園林在規(guī)模設計,要充分考慮到人的行走能力,避免游客感到疲憊。其次,要充分考慮游客的年齡。比如,對老年人來說,路標、解說牌的字跡不可太小,景觀中路面要保持平整。在特定的距離之內(nèi),要設置廁所和休息區(qū),以保證老年游客的基本需求。對兒童來說,園林中可以設置秋千等娛樂設施,增加趣味性。
4空間藝術在景觀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4.1硬景部分設計
①空間設計。構筑物的空間構成與比例,是影響景觀園林空間藝術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我國對園林的藝術處理,就是處理空間的藝術。西方的古典園林布局開敞、一覽無余、景區(qū)呈幾何形分割。而中國的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特征是曲徑通幽,看似無序,實則有序,擴展了有限的空間,更賦予詩性韻律,給人含蓄的審美感受。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講究不同空間結構的交織組合,即理性的、曲線空間序列,空間的曲面結構,具有拓撲關系的復雜的空間建筑布局,虛實結合的空間結構等。而現(xiàn)代的園林設計也傳承了這種空間排布特性,賦予多樣節(jié)奏、虛實結合、又高度和諧,使觀賞者不斷產(chǎn)生審美期待[2]。②材質(zhì)設計。景觀園林中的空間藝術設計,必定會涉及到材質(zhì)的選用,比如,假山、桌椅、油漆等。這些材料大部分具有化工成分,選擇不恰當會對景觀園林中的空氣造成污染。因此,在材質(zhì)設計方面,要選擇和使用具有低碳環(huán)保功能的材料,以此避免材料的污染。在設備選擇上,也要選用具有節(jié)能功能的設施,如節(jié)能型路燈、太陽能型噴水設施等。這樣的低碳材料和節(jié)能設備,可以實現(xiàn)材料的充分利用,降低資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費。同時,為景觀園林中的植株與觀賞的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的觀賞環(huán)境。③地形設計。由于景觀園林的規(guī)模有限,因此游客的游覽以步行為主,這就對景觀園林的地形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臻g藝術在景觀園林地形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應主要考慮到兩個方面。首先,要在不影響景觀園林原有地形的基礎上,進行空間藝術設計。將游客活動的生活習性和審美意識考慮在內(nèi),保證園林建筑與地形的和諧。其次,要以園林原有地形地貌為基礎,選取恰當?shù)奈恢脿I造景觀。比如,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資源和主流元素,實現(xiàn)因地制宜,提升游客對景觀園林的親切感受。另外,按照風水園林學的角度看,園林景觀的地形設計應當滿足整體系統(tǒng)、觀形察勢、地質(zhì)檢驗、適中居中等原則。
4.2軟景部分設計
①木本設計。木本是景觀園林設計中必不可少的軟景。園林中最常見的木本為喬木,喬木根據(jù)其生長高度的不同又分為特大喬、大喬、中喬、小喬四個等級。具體的景觀園林設計中,可根據(jù)園林的規(guī)模和空間排布,選擇不同等級喬木。而且,要選擇存活率高、生命力強的喬木種類,同時具有美觀性和綠色功能。另外,苗木的選擇要屬地化,本土化,外來苗木必須得經(jīng)過本土馴化后方可栽植。風水園林學中對木本的選擇十分講究,有“中門有槐,富貴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說。比如,蘇州園林的造院者以槐陰當庭、插柳沿堤、栽梅繞屋、前竹后水,使人領略到江湖野趣,同時達到趨吉化煞的目的。②籬笆設計。我國自古就有“曲徑繞籬”的說法??梢姡h笆在景觀園林空間藝術設計中,具有營造園林意境、支配園林空間的作用。景觀園林中的籬笆設計,主要包括園林空間結構綠墻、綠籬迷宮、具象模紋綠籬等,籬笆一般以滿鋪、兩側、圖案、自然等形態(tài)存在,是園林景觀空間設計中的重要點綴[3]。③地被設計。地被植物是指低矮、爬蔓的植物,高度不超過30cm。在類型上主要包括護坡地被、林隙地被、巖石地被等。而在景觀園林設計中,地被的選擇要適地適種、因地制宜。在種植地點上,要選擇園林景觀中來往行人較少,但視線能所及的地段。然后,根據(jù)園林空間排布,確定好地被植物的顏色和種植面積,使地被設計與景觀園林相映襯,也可按照風水園林學,使建筑山水掩映于草木地被蔥蘢之間,組成獨立的景觀。
5結論
景觀空間藝術,是景觀環(huán)境打造實用性較強的藝術。本文對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空間藝術探索和研究,從景觀園林設計中空間藝術應用入手,結合園林空間藝術設計中景觀豐富、綠色生態(tài)、功能多樣化、以人為本等原則,對空間藝術在景觀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展開了論述。其中,硬景設計部分包括空間設計、材質(zhì)設計、地形設計。軟景部分包括木本設計、籬笆設計、地被設計。希望論文的研究能夠提升我國景觀園林設計水平,以此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舒適和諧的生態(tài)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劉青,陳漢杰.基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蘇州私家園林角落空間形態(tài)營造[J].創(chuàng)意設計源,2017,35(03):30-34.
【2】張玲.關于新中式景觀應用于高職環(huán)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探索[J].大眾文藝,2015,14(12):200.
篇9
景觀空間不同于建筑空間,他的結構較為松散,是幾種實物之間的關系,強調(diào)空間圍合的實與虛的對比。中國古典園林曾經(jīng)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中國人思想上的變化,
論文主要研究領域為景觀空間設計,研究方向為“景觀空間組織律”并且提出“景觀空間格式塔”的概念。在景觀空間組織律方面,將格式塔理論中的組織律轉義為圖底關系。
關鍵詞:格式塔心理學 中式景觀空間
中圖分類號:TU-0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完形心理學派所作的大量實驗證明了一個人是采用直接而統(tǒng)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覺為統(tǒng)一整體,而不是知覺為一群個別的感覺。也就是說,視覺不是對元素的機械復制,而是對有意義的整體結構式樣的把握,這種整體的結構樣式即為“完形”,追求這種完形的效果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在完形的過程中人類加深了對于空間的了解和認知。圖底關系是筆者對完形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成果歸納。圖形―背景相對大小定律――如果兩個場部分彼此分離發(fā)生雙重呈現(xiàn),那么在其余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圖形將以這樣一種方式產(chǎn)生:在圖形的面積和背景的面積之間差別為最大時產(chǎn)生,即圖形盡可能的小。
圖形的特征簡要歸納為:封閉,小型,簡潔(幾何形,對稱,水平和垂直形態(tài)),形狀外凸,有質(zhì)感密度和硬度。圖形――背景問題的新功能在于:圖形背景問題及所提出的規(guī)律定律不僅存在于視覺領域范圍,它適用于一切感覺如嗅覺聽覺等。
空間連續(xù)不斷的包圍著我們,我們始終處于各種空間之中,封閉、開敞或半封閉,并且在不同形式的空間中進行相應的活動,觀察形體、聆聽聲音、感受溫度以及嗅到芳香等??臻g是由石材木材金屬等元素組成,它的視覺形式、量度和尺度組織關系等這些特點都依賴于我們的感知,即我們對于形體要素所限定的空間界限的感知,當空間開始被體量要素所捕獲、圍合、塑造和組織的時候,景觀空間就形成了。
“空間”一直是景觀中永恒的話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景觀空間基本上是由一個物體同感覺它的人之間產(chǎn)生的相互關系所形成。景觀空間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西方景觀空間從形態(tài)上來說強調(diào)對稱性,相比之下,中國景觀空間的限定比較模糊,往往以無形預示著有形,中國景觀空間常被人稱為“流動的空間”。中國人看待事物,習慣于將其簡化并再現(xiàn)。這種觀念影響著中國人看待景物空間結構的視角,把中國人的世界觀縮影于由人所構建的物質(zhì)空間里。這種物質(zhì)空間就是中國的景觀空間。大部分中國園林體現(xiàn)的是“道家”的“大道無形”的理念,讓人在景觀空間中感受“有”與“無”的交替。也正因為如此,動態(tài)的行走成了體驗中國景觀空間的必要形式,在更替中體現(xiàn)圍合的美感。
景觀空間與其他空間是不一樣的,景觀空間結構更為松散,達到空間圍合效果的元素更多樣化,與建筑依靠大量五里圍合不同,景觀空間更多的是通過心理上的暗示讓人產(chǎn)生不同的空間感受。景觀設計的平面圖不過是它所有元素在一個水平面上的投影,無論平面的構圖多么完美都不能直接反映出景觀空間的質(zhì)量,純粹的那些景觀元素不能夠代表景觀空間,而純粹的那些空白之處也不是完整的景觀空間,它們兩者其實是一個整體。格式塔心理學把人知覺世界的思維方式歸納為對于整體性的感知和對于環(huán)境關系的把握。將格式塔心理學引入景觀空間設計領域,就是把空間視為一個視覺動力常,從人的生物角度出發(fā),尋求人類對于景觀空間的共性認識,挖掘人對于空間感受的基本立場關系,從而掌握人對景觀空間的理解方式,便于設計師從不同時間、空間維度的景觀中尋找到一些不變的規(guī)律,從而更好的進行設計工作。
格式塔心理學曾提出封閉,小型,簡潔(幾何形,對稱,水平和垂直形態(tài))形狀外凸,有質(zhì)感密度和硬度的元素容易成為圖,擴展到景觀空間中來講,阿基米德集合體空間比不規(guī)則空間更容易成為圖,而同一個空間內(nèi)體量、密度越大的元素越容易成為圖形,比如建筑就比植物容易成為圖形。然而在景觀空間中并不是越清晰的圖底關系的,有的時候反而讓人似是而非的圖底關系更能激發(fā)人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圖底關系在景觀空間中體現(xiàn)為“景深”關系,圖底關系越明確,景深也就越強烈。
(一)景觀空間中形象要素的圖底關系
景觀空間的設計首先由一個平面布局的問題,由于中國景觀空間設計一般采取內(nèi)向布局的形式,比如蘇州的半園、暢園、鶴園,無錫的寄暢園等均屬此類。它的特點是建筑物如回廊、亭榭等均沿園的周邊布置,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內(nèi),并由此形中式成一個較大較集中的庭院空間。園的中央設置水池,更增強其內(nèi)聚和向心的感覺。這種內(nèi)聚和向心力使園中心得水池密度(或質(zhì)感)相應增加,呈現(xiàn)出“圖形”的特征。
除了水以外,在平面上,建筑、山石、花木是江南古典園林的其它三個要素。江南古典園林的平面設計遵循主從分明、小中見大這些美學原則,巧于因借。每個院都設有主要景區(qū),主要景區(qū)一般以水池為中心,不僅面積相對較大,且景觀內(nèi)容豐富有趣,并安排主要廳堂。建筑、山石、花木的布置因緊湊豐富而呈現(xiàn)“圖形”的特征,全園相對疏散平淡的布置形成了“底”。園區(qū)的主要景區(qū)相對于全園為“圖”的特征,而單就其自身而言,花木、山石結構相對疏松,輪廓模糊,形狀非規(guī)則或非對稱形;園林建筑或構筑物和水池則有相對清晰的輪廓線,結構相對緊密,且建筑具有對稱和規(guī)則的形狀。因此,主要景區(qū)的“圖――底”關系是以建筑和水池為“圖”,景區(qū)總體為“底”。
(二)中式景觀空間立面圖底關系
古典園林設計平面上的主從、疏密關系反映到立面上,必然呈現(xiàn)出一種或張或弛、忽開忽合、具有起伏變化的節(jié)奏感。起伏是借高低錯落的外輪廓來表現(xiàn)的,由于園林建筑屋頂形式各不相同,其變化及其豐富。且這種起伏變化往往還不止一個層次。例如常見的蘇州園林,多依附于住宅的側墻建屋,側墻本身的外輪廓線就充滿了起伏和變化,成為特設的背景,對園內(nèi)建筑起到很好的烘托和陪襯,即“底”的作用。而園林建筑本身輪廓線的變化,以及某些臨空建筑形成的輪廓線則作為“圖”呈現(xiàn)于背景之上均可看出這種清晰的圖底關系。(見圖)江南古典園林大部以因借于山林野趣的自然山水林石、日月天光作為底或圖,形成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的豐富的景觀變化,把單一、固定的圖底關系處理成多元變化的、動態(tài)轉換的圖底關系。
對于建筑個體,也有其單獨的“圖”與“底”。江南園林建筑外墻面一般為白色,而其中的木門窗則為栗色,且都有雕鏤精細的花紋。園中單獨的隔墻則用青色磚砌的漏窗裝飾,有豐富的精美圖案。簡與繁、大面積與小面積、白色與栗色,數(shù)種因素的綜合形成建筑單體立面上的圖底關系。
除了園林建筑外,園林中精心布置的山石、花木有時也會與其背景(常常是一面粉墻)配合形成一種圖與底的關系,增強了觀賞的價值。如揚州個園中的春石、蘇州拙政園聽雨軒庭前的芭蕉,都是以粉墻作為背景的圖底關系。
蘇州博物館的景石與其后面的白墻也形成極清晰的圖底關系
(三)景觀空間圖底關系
中國古典建筑與其周圍的庭院園林空間所共同組成群式空間,在空間構成上講求的是整體空間的整體性以及單體空間之間的穿插、呼應、交流。建筑和景觀空間本身不太講究界定的明晰性,從而形成具有模糊的空間特質(zhì),即所謂的“處處臨虛,方方側景”。每一個單體空間的布置都要服從于建筑與景觀構成的整體空間。
江南古典園林由于在極為有限的范圍內(nèi)經(jīng)營,所以為求得傳統(tǒng)美學追求的幽雅深邃的意境,使用了很多種方法來增強景的深度感。其中最常見的是利用空間的滲透產(chǎn)生豐富的層次變化,從而極大的加強景的深遠感。例如某一對象直接看和隔著一重層次看其距離感是不盡相同的。倘若透過許多重層次去看它,盡管實際距離不變,但給人感覺上的距離似乎要遠得多。而這一重重層次,實際上也就形成了一層層的圖底關系。蘇州留園鶴所,臨五峰仙館前院一側開窗洞,從室內(nèi)課透過巨大的窗口看到整個庭院,內(nèi)外空間既有分隔又相連通,互為滲透。這面帶有打的窗口的墻在此起到了“底”的作用,而透過窗口看到的庭院的景色是“底”上的“圖”。但這一“圖”又非單一的,由于庭院圍墻上的長方形、圓形、六邊形門洞和漏窗,此“圖”又可再劃分出圖底關系,即庭院圍墻為“底”,而透過圍墻上的門洞看到的景色為“圖”。
江南園林中常用的“對景”、“框景”、“借景”,都含有這種空間上的圖底關系。所謂框景,就是透過特意設置的門洞或窗口去看某一景物,從而使景物好像一幅畫嵌于框中。框與其中的圖畫,便自然形成了一種圖底關系。
景觀空間組織律是根據(jù)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生理特點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本文重在探討如何利用人所獨有的特點來問景觀空間設計所應用,來提升景觀空間所要表達的主題。圖底關系是景觀設計師需要把握的空間關系,圖底分明的景觀空間讓觀賞者一目了然,而圖底關系模糊的景觀空間能夠讓不同的觀賞者欣賞到不同的觀賞效果,并從中體味樂趣。
總的來說空間組織律是對于景觀空間設計手法的補充,設計師如果能夠妥善的運用這些規(guī)律,不但能夠克服景觀空間中某些客觀不足,還能夠創(chuàng)造景觀空間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日)蘆原義信著.《街道的美學》.尹培桐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2]劉濱誼著.《風景景觀工程體系》.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9.
[3]魯?shù)婪?阿恩海姆著.《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滕守堯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丹?凱利著.《Dan kiley:In His own Words》.1998.
篇10
關鍵詞:明代,商品經(jīng)濟,吳門畫派
Abstract: Appro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Su Zhou city since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to illustrate that economy holds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 by demonstrating the fac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ntributes much to the flourishing of the market of ar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Wumen Me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Key Words: Ming dynasty commercial economy Wumen school of Chinese painting
元朝后期大批畫家南遷,蘇州開始成為繪畫的中心之地。至明代中期,商品經(jīng)濟較前代更加活躍,當統(tǒng)治者疲于宮廷內(nèi)部斗爭時,在中國城市出現(xiàn)了史學家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江南市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比重逐漸增加,當時的蘇州和與之毗鄰的松、嘉、湖地區(qū)是全國商品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絲織業(yè)、棉布業(yè)、造紙業(yè)、冶鐵業(yè)、珠寶業(yè)等相當興盛,商品琳瑯滿目,商賈云集,與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都有商業(yè)往來,蘇州已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經(jīng)濟重鎮(zhèn)和東南一大都會[1]。
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得蘇州的市民階層和有錢有閑階層劇增,他們掙了錢要消費、要休閑,于是有一幫文化人在唐宋傳奇的基礎上、在話本的基礎上,開始大量寫作小說和劇本,既反映社會現(xiàn)實,亦滿足市民階層和有錢戶的“業(yè)余”消遣之需。但這還不夠,小說的閱讀是個人行為,觀賞戲劇是看表演,還不能突現(xiàn)個人的身價和品位,于是他們需要大批的繪畫裝點門面,需要大批的畫家從事繪畫工作,這是吳門畫派大盛的經(jīng)濟原因。吳門畫派自沈周發(fā)跡,至文征明大振,繼明前期宮廷院畫和浙派的興盛之后,一躍而成為畫壇的盟主。吳門畫派最鼎盛的時期在明成化至嘉靖這近百年間,但其影響極為深遠。
這時期,社會的意識發(fā)生了悄然的變化,商人的形象有了不小的改觀,尤其在“高雅”的士大夫中間。儒生、官員不惜易儒棄官經(jīng)商的例子俯拾皆是。出現(xiàn)了文人、仕官商人化,商人文人化的社會現(xiàn)象。經(jīng)濟和文化的繁榮也帶來了繪畫藝術的繁榮,文人畫家公開開列潤格,出賣自己的詩文字畫。明“四大家”(即“吳門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以及其他文人畫家概莫能外[2]。沈周因家訓未仕,唐寅是仕途失意,仇英終生為畫工,只有文征明在五十四歲時被授于“翰林院待詔”之職,但四年后稍不如意即辭官退隱。他們?yōu)榱松?,也需要賣畫?!皡情T四家”之首沈周曾遇“販夫牧豎”來索,也“不見難色”,劉邦彥戲曰:“送紙敲門索畫頻,僧樓無處避紅塵。東舊要了南游債,須化金仙百億身?!庇袝r沈周就叫他的眾弟子,所以,有人偽造他的畫,他也不計較[2]。據(jù)史料記載,仇英當時賣畫價位在“五十金”到“百金”之間,而出身于商賈之家,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寅也是“閑來寫幅丹青賣”。文征明直接參與書畫經(jīng)濟的消息,在《文征明集》許多小簡中明顯地傳遞出來,他給學生朱郎的書簡寫道:“扇骨八把,每把裝面銀三分,共該二錢四分。又空面十個,煩裝骨,該銀四分,共奉銀三錢,煩就與干當干當。征明奉白子郎足下” [3]。在凌濛初著的《二拍》中也有此類描寫,蘇州人文實聽說北京扇子好賣,“他便合了一個伙計,置辦起扇子來。上等金面精巧的,先將禮物求了名人字畫,免不得是沈石田、文衡山、祝枝山,畫了幾筆,便直上數(shù)兩銀子。中等的,自有一樣喬人,一只手學寫了這幾家字畫,也就哄得人過,將假當真的買了。他自家,也兀自做得來的。下等的,無金無字畫,將就賣幾十錢,也有對合利錢,是看得見的。揀個日子,裝了箱兒,到了北京” [4]。由此可見,一個能提供不同層次需求的書畫藝術市場在明代的蘇州已十分繁榮了。
其實,不僅繪畫作為商品,沈周、文征明等人直至陳繼儒、董其昌等大文人,為人寫序、寫祭文、寫祝壽詞、寫墓志銘之類的文章,也是為了賣錢。為了迎合一些人的趣味,仇英甚至還畫過春宮圖。在吳門四家中,特別是在唐寅和仇英身上,出現(xiàn)了文人畫家職業(yè)化和職業(yè)畫家文人化的特點。藝術家身上有了商人味,對待世事和處理問題也都不乏商人氣,文化藝術與商品經(jīng)濟在此處得以互動和整合。到了吳派后期,正如明范允臨《輸蓼館集》所說:“今吳人目不識一字,不見一古人真跡,而輒師心自創(chuàng),惟涂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懸之市中,以易斗米,畫那得佳耶?” 清人方吉偶題杜瓊《山水》卷又有云:“有明一代,高手出吳門,末流亦在吳門?!敝v得頗符合實際[2]。明代畫家本身也更加市民化了,他們作畫雖有高情雅致,但更主要的是為了賣錢。某些畫家已是制作商、藝術家和商人身兼幾任了。但明畫家并非完全市民化,例如沈周對窮人十分關心,雖然賣畫得很多錢,卻家無余財[2]。文征明的畫“生平三不答應,宗藩、中貴、外國也” [2],一脈相承地繼承著我國歷代正直文人的清高和憐憫之心。
轉貼于 商人社會地位的提高,是商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果,同時也促進了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大批文人、仕官投入商業(yè)界,改變了商人隊伍的素質(zhì),加強了商業(yè)經(jīng)濟的力量,擴大了商品發(fā)展的范疇。經(jīng)濟的繁榮使吳門出現(xiàn)了不少豪富之家,而商人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使他們愿意花費大量的金錢在文化事業(yè)上,這是促進文化發(fā)展的經(jīng)濟基礎。蘇州的富商富甲天下,僅絲綢商的財產(chǎn)就以千萬計、數(shù)百萬計,其巨富和驚人的消耗,各種文獻不乏記載。明人張瀚曾說:“東南之利莫大于羅綺絹絲,而三吳為最” [2]。明中后期商業(yè)氣氛濃厚,江浙收藏家中多有沾染商業(yè)者,至后期,豪富巨商介入文化市場更是普遍。由于手工作坊的興起,商品生產(chǎn)進入市場,繪畫作品也被作為商品交易。明萬歷前后,各地設作坊,主要是在蘇州,專門摹制古畫,以民間畫師為主,主要繪制喬遷、祝壽一類的主題畫,供應各方的求索[5]。大批畫師偽造沈周、文征明等人的畫,沈、文等人也不斤斤計較打“侵權官司”,甚至自己開清單叫他人代畫。當然,這些畫皆是為了出售,不但供應本地市場,還通過以徽商為主的商人遠銷各地。徽商盲目購買,吳人跟著起哄,使當時的收藏之風陡變,畫價高漲。明王世貞說:“畫當重宋,而三十年來忽重元人,乃至倪瓚以逮沈周,價驟增十倍?!笾聟侨藶E觴而徽人導之,俱可怪也。”[3]這都是蘇州當時經(jīng)濟繁榮的結果,市場的大量需求,是吳門畫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吳門畫派形成、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商人信奉“朝里有人好發(fā)財”,為了保住和擴大經(jīng)商的利益,通過捐輸、接駕等獲得某種特殊地位來尋求官府的庇護,甚至有的商人兼做商官,或叫子孫做官;而官僚權貴們也絕非廉潔等閑之輩,他們從中獲益得利,珍寶古玩、名人字畫就兼做了“高雅”的使者。
明代官僚不乏巧取豪奪、貪婪暴斂之徒。奸相嚴嵩“初仕而貧”,然而在身居高位的二三十年間,便一躍而富甲全國。嚴嵩被抄家后,奇珍異寶不計其數(shù),歷代名家書畫共約有3558件。僅吳門名家的字畫就有40余幅,計有沈周《萬松圖》、《吳中佳勝十景》、《溪山雪霽圖》等15幅;文征明《赤壁前后賦》、《水墨云山圖》等畫8幅,《千字文》、《離騷九歌》等書法8幅;仇英《漢宮春曉圖》等2幅;唐寅《蘭亭圖》1幅;祝允明《秋興八首》、《文賦》等書法4幅等[6]?;鹿僭诿鞔彩怯袡嘤袆莸娜宋?,經(jīng)常受朝廷的委派到地方來辦事,貪婪之心比官僚有過之而無不及?;鹿俑深A經(jīng)濟領域,始于洪武年間,興于正統(tǒng)以后,特別是對江南地區(qū)的敲詐勒索,無孔不入。成化年間太監(jiān)王敬和奸徒王臣勾結,“采藥江南,橫索貨寶,……吳越大被其害” [7]。萬歷時期,不僅在南京、蘇州、杭州都有宦官督造,而且人數(shù)大增,以蘇州織造局為例,永樂至天啟年間,就有阮禮、劉景、羅玉等近30人[7]。這么多的名家墨跡遁入豪門,既有權貴的勒索,也不乏阿諛奉承之徒花重金購買后作為人情。這在客觀上也刺激了繪畫藝術市場的繁榮。
另一方面,明代大量出現(xiàn)收藏家,他們不但藏書,還收藏字畫,這也促進了繪畫市場的繁榮。江浙地區(qū)的書畫家和收藏家的地域分布呈現(xiàn)出相當一致的現(xiàn)象,徐沁《明畫錄》收錄畫家約800人,江蘇約占370人,其中蘇州約有150人,南京約有70人,松江約有50人,常熟、太倉約各有30人[8]。明代蘇州收藏家最多,畫家也最多。收藏家與書畫家結緣,不但能以出售自己的作品養(yǎng)藏,用售畫的收入來豐富自己的藏品,還因為書畫家有著較豐富的書畫鑒別能力,往往能成為收藏家中富有識見、藏品卓著者。僅據(jù)張應文《清秘藏》、孫從添《藏書紀要》、姜紹書《韻石齋筆談》這三份明代收藏家名錄所統(tǒng)計,除去重復者,共有107人,吳門一帶就有52人,其中蘇州46人、常熟13人、太倉6人、昆山1人、吳江1人。而江浙一帶共有87人,占了總人數(shù)的絕大部分。這些收藏家中有功名者有王鏊、董其昌、王世貞、文震孟、吳寬、陳鑒、陸完等大官僚。自身為書畫家的也占了絕大多數(shù),如董其昌、沈周、文征明父子、祝允明、唐寅、徐有貞等人[8]。不少人是一身幾任。經(jīng)濟的繁榮是促進藝術收藏的基礎。蘇州一帶的收藏家最為集中,互相間有著許多師徒、世誼、姻婭、眷屬等密切關系,形成了明代最大的地域性收藏家群體。象文征明的文氏家族這樣的收藏世家在當時也有不少,成為蘇南、浙江地區(qū)突出的人文景觀[8]。
中國文人士大夫隱逸文化的影響之一,就是私家園林的大興,所謂“大隱隱于市”也。明代文人與魏晉文人的隱逸,其心態(tài)、情緒是極不相同的。他們在精神上追求寧靜恬淡、閑云野鶴般的閑適自由,在生活上則體現(xiàn)著世俗的欲望、世俗的幸福、世俗的歡樂,擁著偌大的園子,焚香茗茶,品詩論畫,充滿著精致高雅的藝術情調(diào)和物質(zhì)享受,折射出明代都市經(jīng)濟的發(fā)達,商業(yè)的繁榮對文人產(chǎn)生的影響[3]。明中葉以后,已有“江南園林甲天下”之說。不少商賈、富豪、文人士大夫以及一般的文人居士,皆熱衷于園林的構筑,過起大隱于市的日子。蘇州園林外觀極其樸素,但高墻之內(nèi)布置極為考究,于隨意中見精巧,顯示出一種恬淡雅致。園的主人大都是退隱的官宦或豪富,有了這么好的園林,當然少不了名家書畫的裝點,且一年四季都要更換。明代的巨幅字畫為前幾代所罕見,例如,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祝允明《草書七律詩》縱363.5厘米、橫111.2厘米;《草書杜詩》縱363.9厘米、橫111.1厘米;陳淳(字道復)《草書王維詩》縱351.1厘米、橫98.5厘米;藏于常州博物館的文征明《行書七言詩》縱348厘米、橫91厘米。這些為布置廳堂的大幅字畫一下子多了起來,使得“送現(xiàn)銀則心中喜樂”的書畫家們忙了許多。文征明就為御史王獻臣規(guī)模其園,還繪有《拙政園卅一景》,著《王氏拙政園記》等[3]。
以上因素都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繪畫藝術市場的繁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這些巨商,養(yǎng)活了吳門四家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文人畫家,就好象揚州的鹽商養(yǎng)活了揚州八怪等一大批畫家一樣。蘇州的商人需要這么多的畫家,對畫家需求更多的,乃是因絲織業(yè)為基礎的蘇州繁榮市場。商人們需要畫家為他們裝點門面,落得個斯文好士之名,正因如此,有了經(jīng)濟基礎和文化素養(yǎng),蘇州各階層的有錢人愿意花費金錢在文化事業(yè)和藝術收藏上,從官方到民間形成愛好和欣賞書畫藝術的時尚,并借此裝點門庭或永久收藏,從而形成了大量需求書畫藝術的市場,毫無疑問,經(jīng)濟是藝術市場繁榮的基礎,如果沒有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任何個人或團體絕無能力重金收藏眾多的藝術品。這些皆是吳門畫壇興盛的原因,也是“明四家”皆出自吳門的原因。但是,物極必反,至“吳派”后期,宗派之間互相攻擊,為爭奪賣畫市場褒己貶人,加之大量仿制的拙劣的“商品畫”的泛濫,導致了藝術風格自身的沒落,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潭而走向一蹶不振的命運。吳門畫派的興衰,不但揭示了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藝術的關系,留下了諸多文壇佳話,而且對于我們今天的文藝發(fā)展也不無啟迪。
參考文獻:
[1]洪煥椿. 明清蘇州地區(qū)資本主義萌芽初步考察. 見南京大學歷史系明清史教研室編. 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400.
[2]陳傳席. 中國山水畫史.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1988. 585,611,586,597,602.
[3]張繼馨,戴云良. 吳門畫派的繪畫藝術.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 52,199,47,65.
[4](明)凌濛初. 初刻拍案驚奇.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1. 4.
[5]陳傳席. 論揚州鹽商和揚州畫派及其他. 見李偉銘,李公明,王躍生編. 中國美術研究.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4. 343~346,354.
[6]張顯清. 嚴嵩傳. 合肥:黃山書社. 1992. 380,390.
[7]王春瑜. 明清史散論.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1996.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