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剩余收益估價論文

時間:2022-04-09 10:41:00

導語:EVA剩余收益估價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EVA剩余收益估價論文

eva(EconomicValueAdded,經濟增加值)從最基本意義上講是一種業(yè)績評(PerformanceEvaluation)指標,更全面的觀點認為是一種價值管理(VBM,Value-basedManagement)工具(Young,中譯本,2002)。它由著名的咨詢公司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SternStewart&CO.)倡導和推廣,被許多世界著名大公司(如可口可樂公司)所采用。剩余收益估價模型(ResidualIncomeValuationModel)是一種權益估價(EquityValuation)方法,由奧爾森和費爾(Ohlson,Feltham,1995)開創(chuàng),把早已存在于管理會計領域并引起廣泛討論與爭議的剩余收益概念引入財務會計,成為資本市場實證會計研究(如價值相關性研究,ValueRelevanceStudy)中一個非?;A而重要的工具。EVA和剩余收益估價都以會計數據為基礎,以企業(yè)價值為核心,但其中一個用于業(yè)績評價,另一個用于權益估價,兩者究竟有何聯(lián)系?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tǒng),在權益估價和業(yè)績評價中起何作用,它能完成使命嗎?EVA與剩余收益估價對會計改革有什么啟示?本文擬提供一點作者的思考。

一、會計收益、剩余收益與EVA

EVA經常又被稱之為剩余收益或經濟利潤.剩余收益估價模型中的主要輸入變量也是剩余收益,兩者都以會計收益為基礎,這些貌似甚至雷同的概念在不同應用當中內涵各有不同。因此,對這些概念的厘定是進一步討論和分析的基礎。

會計收益是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計算出的歸屬于企業(yè)所有者的剩余。站在企業(yè)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從收入中扣除支付給比股東具有優(yōu)先權的其他相關者(供應商、債權人、員工等)的費用,得出會計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屬于所有者的部分。會計收益的計算因采用的GAAP不同,即收入、費用確認和計量的規(guī)則不同,結果有差異*。很顯然,會計收益中未扣除所有者的資本成本,跟經濟利潤的概念不相符。經濟利潤是經濟學中用來描述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的一個概念,它要求從企業(yè)收入中扣除所有投入生產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的成本(薩繆爾森,1999)。但經濟利潤的概念本身很抽象,需通過一定的計量結果來表示,剩余收益的概念由此產生。

剩余收益是從會計收益(或調整后的會計收益)中扣除所有權資本成本后的余額。剩余收益雖然符合經濟利潤的概念要求,但應注意的是,剩余收益并不等同于經濟利潤,它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其性質和結果取決于不同的計算方法。由于對資本成本的內涵基本不存疑議,不同版本剩余收益的差別在于對收益與股權投入資本價值的不同確認。可以直接采用會計收益作為計算的.起點,也可對會計收益進行適當調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實收益;股權資本可直接采用賬面價值(BookValue)也可采用現行價值(現行投入成本或現行市價)。這些不同內容的剩余收益概念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剩余收益估價模型中所使用的剩余收益直接從賬面股權價值與賬面會計收益中算出,不作會計調整,但要求賬面價值與會計收益間是一種干凈盈余關系(CleanSurplusRelation,CSR),即賬面價值的所有變動(與所有者之間的資本交易除外)都應先計入會計收益,不允許有未經損益表而直接進入所有者權益的項目。

EVA是一種特定形式的剩余收益,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要進行會計調整。EVA認為GAAP扭曲了企業(yè)的投資和收益情況,如研究與開發(fā)費(R&D)本是企業(yè)的一項投資卻被計入企業(yè)的費用,應對此類項目進行調整以反應業(yè)績的真實情況。據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的建議,會計調整項目可達150多項(埃巴,2001)。這些會計調整往往同時涉及到賬面價值和會計收益,因而EVA被宣稱為反映了企業(yè)的經濟利潤。但也應看到,這些調整是在會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后的賬面價值并不是現行的投入資本價值,調整后的收益也并不一定能代表真實收益,所以EVA跟經濟學中所理解的經濟利潤還是有區(qū)別的,實際上它是一個介子經濟利潤與會計收益之間的業(yè)績衡量指標。由于會計調整的復雜性與難以取得的一致性,一個簡單的方法是不對會計規(guī)則進行調整,而只以資本的市價代替賬面價值,這一形式的剩余收益被稱為精確的或修正的EVA(RevisedEVA,REVA)。

二、EVA與剩余權益估價:企業(yè)過去與未來的經濟價值創(chuàng)造(EVC)

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補償所有投入生產要素成本之后的超額收入。如果企業(yè)初始投入的資本價值是公允價值的話,則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等于其整個存續(xù)期間的剩余收益。用公式表示便是:

公式中的X代表剩余收益,K代表資本成本;前一項表示過去創(chuàng)造的價值,后項表示未來預期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以第t期為當前期)。EVCt不受剩余收益(X)計算方法的影響,只要計算第一期資本成本時的投入資本價值是公允價值,最終一期的收益是變現價值與賬面價值之差并一貫地遵守干凈盈余關系(CSR),則各種剩余收益概念得出的EVCt是等同的,但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分配存在差異。

EVA作為一種業(yè)績衡量指標,關注的是企業(yè)已經和正在創(chuàng)造的價值,即EVCt的第一項。由于不同的剩余收益計算方法導致這一項的總額及在各個期間的分配出現差異,EVA的目標是既要準確反映每一期的價值創(chuàng)造以及時進行業(yè)績考評與獎懲,又要兼顧一個較長時期的價值創(chuàng)造以考慮長期業(yè)績,保持對經理人員的長期激勵。杜絕短期行為,因此,EVA以經濟利潤為己任,同時確保企業(yè)長期價值創(chuàng)造在各期間合理地體現??涩F行的GAAP卻難以滿足這一要求,如研究與開發(fā)支出的費用及重組費用的會計處理導致支出當期的價值創(chuàng)造不真實地下降,而經營租賃的處理少計了企業(yè)實際投入的資本,當謹慎性原則作為一項基本的GAAP被會計人員廣泛奉行時。按會計數據得到的企業(yè)已實現價值(EVCt的第一項)會小于實際數,企業(yè)的價值創(chuàng)造便會更多地移向未來部分。EVA所進行的會計調整突破了GAAP的制約,擴大了“實現原則”的范圍,更接近于真實的經濟利潤,使會計價值創(chuàng)造在已實現和未實現之間做到更好地平衡。

與著眼子業(yè)績評價的EVA的流量性質不同,權益估價是一個存量指標,目標是某一點的企業(yè)價值,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是權益估價面向未采,不包含已經返回給所有權的收益{價值}。任一時點的企業(yè)價值等于未來的剩余收益與過去剩余收益(扣除經返回給股東的部分),及初始投入資本價值三者之和。若用Vt表示企業(yè)價值,則:

公式中的Cs代表返回給所有者的利潤,BV0代表初始投入資本的價值??梢宰C明,在保證干凈盈余關系的前提下,

即上述企業(yè)價值的后兩項之和正好是企業(yè)的現行投入資本價值,企業(yè)價值可表示為投入資本價值與未來剩余收益之和:

這便是著名的奧爾森剩余收益估價模型。BV在上述公式中代表投入資本價值,一般用賬面價值來表示,因此,奧爾森剩余收益估價又被稱為會計基礎估價(AccountingbasedValuation)雖然剩余收益估價模型適用于翠行GAAP。不用進行會計調整,但并不限于現行GAAP,實際上,它可應用于任何會計模式(只要保證CSR)。若把EVA調整的會計規(guī)則當作改進質的GAAP,剩余收益估價中用的剩余收益就是EVA了。

筒而言之,EVA尋求一種依托于會計系統(tǒng),但盡量接近于經濟利潤的特定剩余收益;剩余收益估價適用于任何滿足CSR的剩余收益概念,其中有一個與EVA的重合點,從而使兩者統(tǒng)一于企業(yè)價值創(chuàng)造(EVC)的整體框架,一個反映過去已實現的價值創(chuàng)造,另一個則估價未來的價值創(chuàng)造。若用一條橫軸表示企業(yè)整個存續(xù)期間所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則至第t期企業(yè)已實現的價值創(chuàng)造(累計剩余收益,CRI)是橫軸中以某一點為界線的前一段,后一段是預期未來將創(chuàng)造的價值,分界點的位置取決于剩余收益的概念與方法。

用于業(yè)績評價的已實現累計剩余收益與用于權益估價的預期未來剩余收益是矛盾的,CRI越大,則需要預測的RI越小,估價就更多地依賴于賬面價值,反之亦然;但兩者又是統(tǒng)一的,過去是預測未來的基礎,因而矛盾的焦點是尋找一種適當的計量,以便于評價業(yè)績,又適于權益估價。EVA正是對此作出的一種有益嘗試。正如前述,各種剩余收益的計算都離不開會計計量,會計也肩負著業(yè)績評價(受托責任)與權益估價(決策有用)的重任,EVA和剩余收益估價這種聯(lián)系對會計有何啟示呢?

、會計本質的反思:一個價值計量系統(tǒng)

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是曾經被反復討論的會計兩個基本目標,其主要實質內容可歸結為業(yè)績評價與權益估價。從上一部分的闡述中可知兩者統(tǒng)一于企業(yè)的價值創(chuàng)造,但當會計用一個底線數字(BottomLine)來區(qū)分已實現和未實現的價值創(chuàng)造時,權益估價與業(yè)績評價就會產生矛盾。從剩余收益估價的模型來看,不同的會計模型都能適應,但他們對估價的影響是否毫無差別呢?如果未來是確定的并具有完全信息,確實如此??晌磥砑炔淮_定也無法取得完全信息,對未來的預測總是存在誤差,會計確認的價值創(chuàng)造越多,即BVt越接近于企業(yè)的價值Vt,其中包含的未來信息就越多,需要預測的未來剩余收益就越小,也就更有利于權益估價。但這種對實現原則的突破給業(yè)績評價帶來了困難,未來將創(chuàng)造的價值需要未來付出努力獲得,不能用來衡量過去的工作業(yè)績。這是會計面臨的一個兩難問題,需要在兩者之間做出合理的權衡(Trade-off)。現行會計模式(GAAP)能完成這一使命嗎?從EVA廣泛取代會計收益作為業(yè)績衡量指標來看,會計似乎沒有很好地完成業(yè)績評價的任務;而會計收益與股價之間較小的相關關系(Lev,1989)也表明其難以很好地預測未來。

會計改革的一個理想模式是無偏見會計(UnbiasedAccounting)或市價(Marktomarket)會計。在這一模式下,會計計量的賬面價值是權益價值的無偏估計,從而未來的預期剩余收益為0,剩余收益估價公式退化為:Vt=BVt。若以Vt作為投入資本價值顯然不再存在未來的經濟利潤,由此有些西方學者認為奧爾森剩余收益估價模型并不適用于存在經濟利潤的企業(yè)或項目(Watts,2001)。事實上,Vt中已經包含了未來經濟利潤的折現值,而不僅僅是投入資本的價值,以Vt作為計算權益資本成本的基數,當然不會存在預期的剩余權益,各期的會計收益與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反映的是預期的變動。這一會計模式實際上是會計理論界討論已久的計價模式與資產負債表中心觀,它完全著眼于未來,純粹服務于決策有用和權益估價。即使不考慮不確定的外部環(huán)境,會計計量方法也完善得足以保證得到可靠的價值,這一模式仍難以用于業(yè)績評價,實踐中REVA(修正的EVA)的使用是一個很好的例證。REVA以權益市價作為投入資本價值用以計算資本成本,但收益采用現行GAAP下的會計收益。結果表明,幾乎所有股價中有著大額EVA增長預期的公司,其日EVA都呈負值(Young,中譯本,2002)。這能被解釋為這些公司的股價都被高估了嗎?我們認為更合理的解釋是業(yè)績的評價應該建立在投入成本與產出的配比上,而不是價值的變動上。

另一種比較自然的改革設想是:為什么不使會計收益等于EVA呢?這樣至少可以完成業(yè)績評價的任務。但如果這一方案無法用于權益估價,則是走到了與上一模式相對的另一極端。然而比較幸運的是,正如我們前面的分析,剩余收益估價可適用于不同的剩余收益概念,其中就包括EVA??墒荅VA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權益估價,或者說,與現行會計收益相比,孰與股票價格的價值相關性更大?這是一個實證命題。中外許多學者(王喜剛,2003;Byrn,1996)對此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EVA在很多情況下對股價的解釋力超過50%,而會計收益只能解釋投資者非正常報酬率的2%—5%(Lev,1989)。因而,這一改革設計是比較理想的,至少從業(yè)績評價與權益估價而言是帕累托改進的。令人疑惑的是這一看似容易的改革卻至今未見發(fā)生,原因何在?我們試想:GAAP已按EVA的要求改變,那時的會計收益與現在調整出來的EVA具有相同的價值相關性嗎}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目前實證中使用的EVA大都來自斯特恩—斯圖爾特公司公布的數據,這種數據是咨詢公司根據各公司具體情況站在第三者的立場獨立得出的。這些調整規(guī)則一旦成為GAAP,就是公司內部自己的事情,操縱在所難免。此外,GAAP還受到信息質量要求的制約,如可比性要求就使根據各公司具體情況進行的EVA調整受到限制;可靠性(可驗證性)也是一個很值得考慮的問題。這些影響使得上述問題的答案不是那么清晰。盡管如此,我們認為這仍然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上述影響也可隨著計量方法和技術以及公司治理的改善而逐步減少甚至消除。

以企業(yè)價值創(chuàng)造為框架,對業(yè)績評價與權益估價這兩大會計目標的分析使我們更好地體會到會計的本質。會計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計量,對業(yè)績評價與權益估價的權衡是會計對已實現價值如何確認的權衡,會計收益的確定決定了企業(yè)價值創(chuàng)造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分配。會計的使命是找到一個價值均衡點,以真實地反映經濟現實(經濟利潤),更好地預測經濟前景,最大限度地實現業(yè)績評價與權益估價的會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