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文化興趣
時間:2022-06-10 10:24:33
導語:小學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文化興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與很多數學“學困生”的接觸交流,我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討厭數學的枯燥乏味、復雜難懂。我們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者,肩負著“開啟孩子幸福的數學學習之旅”的重任。而我在日常教學中也采取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為載體,引導孩子們在活動中思考、合作、體驗和創(chuàng)造。孩子們通過了解數學、熱愛數學、比拼數學的舞臺,讓雙手和大腦在玩中學、學中玩,品味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在快樂的數學王國里生長起數學思維的新苗。接下來,筆者淺談幾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讓閱讀數學文化走近學生,滲入課堂、接近家長
我會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進行“好書推薦”,比如《數學家爺爺講數學童話》、《數學西游記》、《快樂數學》等;這些書一是充滿趣味性,特別吸引孩子們閱讀,在不知不覺中拓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二是有數學的味道,引導孩子們猜想、歸納、推理、概括,直至發(fā)現(xiàn)簡明的規(guī)律、概念或公式,從而體會到數學的簡約美。那么,如何利用身邊的有限資源讓孩子們積極主動的來閱讀數學呢?首先,營造數學閱讀的氛圍。在教師添置數學課外閱讀讀物,指導孩子們出好數學主題黑板報,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其次,有方向的對孩子進行指導式閱讀——在數學閱讀課上,老師以朗讀、講述的形式幫助孩子們學會閱讀,發(fā)現(xiàn)故事背后隱含的數學思想。最后,采用分享式閱讀,讓孩子們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中。如召開“數學閱讀推介會”,讓孩子們分享閱讀推薦、閱讀故事等,表達對數學家的崇敬,在孩子們的心田里建構起數學文化。數學閱讀絕不只為閱讀而閱讀,它能讓數學課程超越數學,變得更加溫情、豐厚而柔軟,給孩子們以科學、人文、藝術等立體的滋養(yǎng),它就是一條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二、徜徉在數學游戲的海洋,讓學生通過競技、闖關、收獲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過“數學好玩,玩好數學”。數學游藝活動,就是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愉快和諧的游戲和運動之中。在我們老師的精心策劃與認真組織下,讓每一個孩子踏進數學后如同身臨趣味無窮的游藝園,學生們可以手拿“游藝積分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心協(xié)力大闖關,盡情地遨游數學的海洋,體驗思維的碰撞,感受團結的力量,品嘗成功的喜悅。每個年級都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的活動主題與游藝項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比如一年級我們會圍繞“口算”設置了“小貓釣魚”“青蛙跳”等;二年級會以“數字”為主題設置了“快樂套圈圈”“水果大拼盤”等;三年級結合“加、減、乘、除運算”設置了“猜謎語”“掂球跑”等等此類的項目。這些別開生面的游藝活動,我們會以不同層次和多種類別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如小組合作PK,師生同臺競技,親子聯(lián)動等,以此把孩子們從有限的數學課堂引領到好玩的數學樂園,參與其中的家長們也會仿佛重返童年時光,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溫馨美好的時刻。
三、讓學生在益智游戲中開心學數學、愛上數學,爭做“數學小達人”
達人賽是快樂學習數學的重頭戲,以益智課程為主,強調腦、眼、手的協(xié)調并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益智游戲,不只是開發(fā)智力,還應該讓學生經歷“思考后豁然開朗的情感體驗”,享受數學學習的歡樂。每個孩子都能在達人賽中大顯身手、充分表現(xiàn)自己,在求解中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習慣,在競賽中獲得自豪感,從這兒,他們探索不一樣的數學。如此一來,給每一位學生量身制作不同的挑戰(zhàn)項目:一年級的“數字”達人賽、二年級“珠心算”達人賽,三年級的“七巧板拼圖”達人賽等。以此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進來,盡可能地擴大了參與面,這樣便可讓學生對數學掀起一股學數學、愛數學、用數學的熱潮。當然在賽前,我們也會對不同的學生開展相應的培訓,如訓練珠心算技能、講解七巧板創(chuàng)意構圖等。同時也會在班級里組建了達人賽的微信討論群,向家長們、孩子們推薦好的訓練專題網站或視頻,大家在群里切磋技藝,探討方法。當孩子們從班級達人賽中脫穎而出時,他們興奮、緊張和激動的情緒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學生。
達人賽,給了孩子們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舞臺,一場視聽盛宴的呈現(xiàn)帶給大家的是精彩,帶給孩子們的是挑戰(zhàn)的樂趣,這是永不磨滅的快樂童年!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我將更加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需求,關注孩子們之間的差異,找到適合每一位孩子的教育方法,給他們最合適的教育,讓他們在數學的文化里走向更大的舞臺。
作者:路修成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孝直小學
- 上一篇:高校數學教學滲透數學文化思考
- 下一篇:苗族生活數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