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微”傳播與大學生管理模式探究
時間:2022-03-04 03:33:11
導語:音樂“微”傳播與大學生管理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是教育的一個部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智能手機的迅猛發(fā)展,手機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僅是通訊工具那么簡單,它承擔著大學生的娛樂休閑生活;縱觀當今的大學生管理,其方法模式老化,儼然已經不能與時代同步,更好的順應當今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所以,把音樂與手機相結合,使用音樂“微”傳播的手段,植入到大學生日常管理中,更新管理教育的載體,通過音樂的陶冶,深入大學生內心,起到教化的作用。長此以往,大學生們人人都可謂美之,性情流露出美,意志出自于美,情操來源于美。不僅利于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革新,也有利于學生美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音樂教化;音樂“微”傳播
大學生管理音樂始終是大學生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音樂作為教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中華民族教育始終產生這巨大的作用。古有“禮樂之治”“鳴琴而治”,并且在《樂記》一書中,古人對音樂的教育做出了最本質的闡述“濕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墩撜Z•八胡》中的“樂道而不失其操”明確了音樂對道德修養(yǎng)的規(guī)范。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家曾志忞《音樂教育論》論述了音樂對政治、人格意志等方面的影響,更是提出音樂教育關乎著國運民生。當今又提出了,用音樂陶冶情操、審美等一系列的美育要求。可見,音樂的教化功能是非常重要的。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我國的音樂教育手段和方法也發(fā)生了變化,從以往的口語相教、到音樂欣賞,到如今利用網(wǎng)絡技術的網(wǎng)課、慕課等,面對當今走在時代前列的大學生,音樂的教化功能就應該從實際出發(fā),與科技接軌,與時代進步,利用新興媒介,使音樂的感化,滲透于每個大學生生活,促動美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從而更好的為當今大學生管理工作服務。
一、音樂“微”傳播發(fā)展與大學生應用現(xiàn)狀
(一)音樂“微”傳播的概念界定及理論意義。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音樂傳播也從以往的口耳相傳的“口語傳播”、體語傳播、廣電傳播……過渡到了神奇的電子媒介傳播方式,隨著電子通訊的迅猛發(fā)展,手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它擴充到了支付、社交、試聽等,小小的手機可以不受以往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對音樂進行、接受。由此可知,音樂的傳播進入了移動媒體時代,手機端已經成為音樂傳播的重要載體,使音樂相關內容得到傳送,這也就是音樂傳播學中所俗稱的音樂“微”傳播。音樂“微”傳播在改變我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順應了音樂文化和人們生活的發(fā)展。音樂“微”傳播利用手機等微型通訊媒介,通過安裝APP和關注音樂平臺的方式,收聽收看音樂、了解學習音樂知識咨詢。音樂“微”傳播的主要特點就是傳播的即時性、歷時性、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和傳播方式的“去中心化”,這種方便、快捷,碎片化的獲取方式迎合了大眾的快餐式的生活。同時,這種微型的音樂傳播方式,更具有個性化,不再是以往單向傳送,而是更大化的進行雙向互動式傳送,接收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想法進行反饋和再次傳播??此啤拔ⅰ钡膫鞑シ绞胶蛢热?,實則具有強大的音樂傳播力量。(二)音樂“微”傳播對大學生的影響。手機對大學生來說,不僅是通訊的工具,更是娛樂消遣的媒介體,走在大學校園,我們隨處可見“低頭族”“拇指族”,手機顯然已經成為了大學生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手機媒體被稱為一種“帶著體溫的媒體”,它傳播的速度快、范圍廣,只要手里有智能手機,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公民記者”。同時它還兼?zhèn)浯蟊妭鞑ヅc人際傳播的優(yōu)勢,是一種多對多的網(wǎng)絡傳播媒介,是一種“全媒體”模式[1]。隨著移動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的使用率持續(xù)增長,而中國網(wǎng)民的增長主要是手機網(wǎng)民的增長,在使用手機的各個年齡中,20-29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數(shù)量最多。由于大學生崇尚新潮,手機生活方便快捷,手機使用頻率相對也高,因此手機對大學生影響甚大。我國的網(wǎng)絡技術進入了新紀元,互聯(lián)網(wǎng)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同時也帶動了音樂文化的不斷創(chuàng)新,拓展了傳播渠道,形成了豐富的網(wǎng)絡音樂資源[2]。這也進一步的拓寬了高校大學生獲得音樂教育的渠道,大學生可以直接通過檢索和查詢獲取自己喜歡的音樂內容。從社交軟件到音樂試聽,從電影視頻到手機網(wǎng)游……手機上網(wǎng)的便捷、網(wǎng)絡平臺的多樣化,使學生黨對手機上網(wǎng)產生了越來越大的依賴,手機使用時間也越來越長。據(jù)對790名學生的抽樣問卷調查,通過手機APP收聽收看、了解音樂知識資訊的占比,達到了100%(圖一)。在問卷調查中,正在使用的音樂“微”媒介中,QQ占比60.76%,微信53.41%,其他音樂社交平臺(例如抖音、快手等)占比54.3%(圖二)。由此可見,音樂“微”平臺存在于每個學生的生活中,在大學校園中我們無時無刻不會看到戴著耳機的“低頭族”“拇指族”。據(jù)調查總結,學生們普遍認為在手機中,可以找到自我的存在方式、找到現(xiàn)實生活意外的自信。這種“微”傳播方式,滿足了學生這一群體的生活文化需求,并在學生群體中構建了立體式的大學生文化景觀。
二、當代大學生管理方式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傳統(tǒng)的大學生管理模式可以用“硬性”兩詞表述,直接進行理論教育為主,忽視“以人為本”和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主要表現(xiàn)為:(一)內容固化。傳統(tǒng)的大學師生管理內容多是硬性的,直接性的給學生灌輸政治性理論,注重的學風作風建設,利用紙質文件或視頻故事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總結工作、布置任務、傳達有關文件精神、主題教育……這種學理論、擺事實、舉例子的教條式的內容好像成為了亙古不變的定式。通過790名學生調查問卷,有近75%學生認為目前的學生管理工作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更新理念、革新手段。面對現(xiàn)在的大學生,思想變化飛速,性情也較以往有所不同,“微”傳播的發(fā)展,造就了接受信息的碎片化,大學生們已經對以往的“長篇大論”沒有心境讀下去、聽下去,更多的是“一目十行”“速讀”的應付。所以面對日益發(fā)展的學生,當今學生管理的內容應柔性化一點,通過不同的內容設計,使以往的政治性教育變得多彩、有趣。(二)形式手段老化。當今大學生管理部門雖然會建立QQ群、微信群等進行信息的傳達,通常還是以周會、月會、學期會議和班干部傳達為主要形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與個人日常量化分數(shù)、獎學金等相掛鉤為主要手段進行管理的。如果學生出現(xiàn)問題,班主任、輔導員會進行談話,同學之間也會與其溝通,這種教育方式在現(xiàn)在看來,未免太過單調。再者,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后進行教育不如在出現(xiàn)問題之間進行多種手段的預防,效果更為出色。除開會、紙質文件之外,不妨可以設立一些音樂教化、圖片傳導、影片播放等,進行專題對應教育輔導。多彩的教育管理形式手段,使當今大學生對此充滿好奇,愛新鮮感增加的前提下使之更容易接受多彩的教育管理方式。(三)脫離學生迅速發(fā)展的心智水平。管理方式方法的制度化、硬性化,而面對當今充滿活力、創(chuàng)新能力漸強、個性愈發(fā)明顯的學生來講,這種傳統(tǒng)的管理方法和教育形式,顯得脫離實際,并且學生會帶有抵觸心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們認知的現(xiàn)代化,對科技崇尚新潮,性情率真、積極。面對模式古板,形式內容固化的傳統(tǒng)大學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迎合當代學生的需求,也無法滿足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甚至無法順應當代社會發(fā)展。信息時代,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方式和體制已很難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學生管理必將伴隨社會信息化和移動媒體科技化的發(fā)展而實現(xiàn)智能化管理。新時代下的高校學生管理要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的需要,要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教育載體、轉變管理教育理念。由于音樂“微”傳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即時更新,方便快捷,受眾群體中學生群體較為廣泛,“微”傳播的出現(xiàn)剛好滿足了大學生們的各項需求,與他們的個性相吻合。
三、音樂“微傳播”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措施
運用音樂“微傳播”輔助學生管理工作,采取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喚醒新的傳播理論、網(wǎng)絡倫理的建立及學生管理模式、方式、內容的革新。對學生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但是面對音樂,這種聽覺的盛宴,學生們是欣然接受的,據(jù)調查顯示,100%的大學生對利用音樂內容,音樂“微”傳播的形式,通過思想心靈的陶冶,從而達到對學生管理進行輔助,這種新型學生管理模式表有期待并樂意接受。(一)建立音樂“微”傳播微信公眾平臺。建立音“微”有你微信公眾平臺,最優(yōu)質的音樂內容,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態(tài)粘性,形成優(yōu)良的音樂教化平臺。形成音樂互通、音樂互惠、音樂互交的可互動公眾平臺。將音樂的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使學生從思想情感到行為規(guī)范都產生積極的力量,達到“以樂治教”的目標。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該微信公眾平臺,每天定時音樂供廣大關注著聆聽欣賞、學習,音樂公分兩大板塊,一是“心音”,內容為愛國歌曲,二是“唱給你聽”,內容為勵志歌曲,兩大板塊內容均會配有歌詞、圖片以及賞析。(二)建立“抖音”、“快手”等音樂小視頻社交平臺。大學生們都喜歡自拍,對日常的生活行為忍不住在這種視頻社交平臺。為了更好的獲取學生們的關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設立“抖音”“快手”等相關的平臺,學生們力薦或自拍的一些正能量歌曲,在學生們中廣泛傳播,從而達到學生們三觀向上的目標。(三)通過“微”傳播,使音樂與政治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從教育的角度上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的實踐活動,它試圖對人們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和感化,是指行為為一定的政治目標服務[3]。音樂教育也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它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和鮮明的思想內涵,從古代開始,任何音樂教育都與思想政治教育一樣,為統(tǒng)治者為社會所服務。前一段時間,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李計成就實踐了這種音樂與政治融合的教育主題活動。李院長通過播放革命音樂,透析革命戰(zhàn)爭中軍民一家、不屈不撓的精神,上了一節(ji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李院長命名為“歌聲中的黨史”。這種創(chuàng)新的政治教育方式,可以植入到音樂“微”傳播政治主題教育中去。對于高校來說,選取健康積極、傳播正能量的網(wǎng)絡音樂教育資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滲透和影響是學校音樂教學和德育教學開展的重要途徑。優(yōu)秀的互聯(lián)網(wǎng)音樂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對于塑造學生人文情懷、營造健康身心以及培養(yǎng)高尚思想情操具有深刻的價值和意義[2]。
四、音樂“微”傳播與大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性探究的意義
隨著新時期大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變化,大學生思想行為呈現(xiàn)出了許多新的特點,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出現(xiàn)了新的弊端,在當今“微”傳播的時代下,大學學生每人都是者,每人都是傳播的主宰者。這種傳播方式給學生們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zhàn),帶來了新的信息獲取渠道,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音樂“微”傳播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新媒介、利用新媒介,將音樂的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使學生從思想情感到行為規(guī)范都產生積極的力量。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相比與以往的大學生管理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從新時代環(huán)境出發(fā),立足于大學生的興趣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音樂教育學和音樂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從審美學的立場對學生進行心靈、精神的教化,根植于心、表象于行。這種通過“微”傳播的路徑,使音樂的教化功能得到應用,有助于音樂傳播在適應新媒介傳播過程中既順應時代潮流又不失自身的教育價值;有助于呼喚新的學生管理手段的建立,其中某些合理化的建議,有可能為相關學生管理部門提供參考;有助于廣大使用音樂“微”傳播的大學生人群,更好的認識新媒介、利用新媒介;有助于學生管理工作者進行學生管理。音樂“微”傳播是當前社會流行的、最具前沿的一種音樂傳播方式,大學生作為崇尚新潮、走在時代的弄潮兒,自然對音樂“微”傳播充滿新鮮感。通過音樂“微”傳播,使正能量的音樂走進大學生的內心,是大學上的思想、行為達到“質變”,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是時間性的轉變。這就是音樂的“教化”功能,把這種音樂的教化充實到大學生管理,使之方式、手段、內容有了新的突破,改觀了古板的大學生管理方法,完善了大學生管理的創(chuàng)新。這種音樂“微”傳播與大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究,需要全方位的規(guī)劃,需要多部門的配合。在音樂“微”傳播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下,相信會給大學生管理模式的改觀提供有利舉措。
參考文獻:
[1]高曉娜.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研究———以運城學院為例[J].今傳媒,2016,(12):64-65.
[2]康雪.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音樂教育資源對高校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大舞臺,2016,(Z2):91-92.
[3]李君華.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2,(Z1):189.
作者:史曉玲 王福朋 單位:菏澤學院
- 上一篇: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分析
- 下一篇:民樂教學與音樂課程的有機整合
精品范文
1音樂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