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應用研究
時間:2022-06-28 11:05:52
導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美術以其獨特的民族性、藝術性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是多民族聚集區(qū),一方面,優(yōu)秀的民族美術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有利資源,可以促進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美術課程改革。另一方面,高校是弘揚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地,二者進行資源轉化應用和相互發(fā)展,對藝術教育改革和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廣西民族美術;公共美術課程;素質教育;教育改革
藝術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與道德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與實施方式,也是藝術素質養(yǎng)成的高級階段。高校的公共美術教育是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認識美術作品的根源、美術作品的形式及作品的形成過程構架美育課程體系,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完善個性發(fā)展等方面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從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內的高校調查可以看到,非藝術類高校對公共藝術課程都不夠重視,無完善的管理機制,存在藝術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途徑單一、資源匱乏、缺少特色等問題,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偏低,特別是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偏弱。然而,當今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高速發(fā)展,需要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重視和發(fā)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提高人才素養(yǎng)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2014年,《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特別提到:“普通高校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豐富的藝術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性學習。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發(f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藝術課程?!薄耙虻刂埔藙?chuàng)新藝術教育教學方式,探索簡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實際的藝術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切實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015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中國有56個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燦若星辰,是公共藝術教育的堅實根基。中國民族美術源遠流長,多民族的美術作品和美術活動反映出社會文化的進步。高校的公共美術教育應構建在傳統(tǒng)民族美術之根基上,開發(fā)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培養(yǎng)具有“德智體美勞”的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一、廣西民族美術構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的意義
以2010年廣西區(qū)高教教改工程項目“高職高專公共藝術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為依托,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提出了構建“三合一”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基于此,在公共美術課程的設置和資源的整合等方面,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優(yōu)秀的民族美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地域風貌的不同產生了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和獨特性,這些不同恰巧構成了我國民族美術的多元性。多元的民族民間美術是集合各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勤勞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快速高效的電子化等技術不斷取代傳統(tǒng)的民族手工技藝,傳統(tǒng)文化藝術生存的土壤日益嬗變。2003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11年6月1日,我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其中第四章指出“學校應當按照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開展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各領域”。因此,把豐富多樣的民族美術資源運用在高校的公共美術課程體系中,可以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廣西是個多民族的聚集區(qū),有漢、壯、瑤、苗、侗等12個民族。濃郁的鄉(xiāng)土情懷和多樣的民俗活動孕育著巧慧的民族手工技藝,這些豐富的民族美術資源,對高校公共美術課程內容的構建起到基礎性作用。一方面,民族美術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美育功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覺和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高校是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專業(yè)性的人才是社會行業(yè)的基本需要,而培養(yǎng)既有專業(yè)能力又有文化藝術素養(yǎng),既有創(chuàng)新能力又有文化傳承素養(yǎng)的綜合型人才,是國家民族和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要求,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更需要在高校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結果。因此,利用廣西民族美術資源構建高校公共美術課程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廣西民族美術的傳承價值
廣西世居的民族有十幾個,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與獨特的美術形式,其中不乏非遺保護的遺產。這些悠久的民族文化與各式的美術樣貌相蘊相生,相容并進,世代傳承。(一)地域文化價值。廣西地處我國南疆,有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與北方的地貌和氣候條件不同,廣西屬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多山多綠植近海,氣候多雨濕潤。當地原住多個民族,在數千年的生活和勞作中,形成了獨具風貌的八桂地域文化。這些文化在八桂人民的安居生養(yǎng)中勃勃生發(fā),煥發(fā)出獨特的民族活力。如地處桂北的龍勝各族自治縣的壯族、瑤族、苗族等民族原生態(tài)吊腳樓群,三江侗族自治縣的風雨橋、鼓樓,這些經典的木構建筑,它們的結構樣式、空間布局、裝飾手法與當地地貌、地域文化相生共存。觀賞和了解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形式,進一步研究和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成分,有助于傳承和建設更適于工作和生活的人居環(huán)境,讓審美性與文化性在城鄉(xiāng)建設中齊驅并進。壯錦是我國四大名錦之一,是壯族文化藝術的手工產物。廣西羅泊灣漢墓7號殘葬坑內出土的橘紅色回紋錦殘片,有力地證實漢代廣西已有織錦技藝,宋代的壯錦已成為朝廷的貢品,它代表著地方民族的文化精神,起著文化流通的作用。壯錦可作衣裙、被面、背包、圍裙和臺布等居家用品,它精巧別致的花紋圖案反映了壯族人民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體現了壯族人民勤勞、勇敢、樂觀精神。(二)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源于生活,美術作品是對歷史情境和文化生活最真實的記錄和反映。今人要了解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需要研究民族傳統(tǒng)藝術作品。廣西出土銅鼓數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廣。壯族銅鼓為打擊樂器,但它的外形以及鼓身上豐富的紋飾又屬于美術作品。銅鼓作為壯族圣物珍藏供奉,作為禮器在祭祀時隆重出場。在廣西左江花山崖壁畫上,就繪有壯族先民跳銅鼓舞敬神的祭祀場面。鼓面上的圖案及圖騰雕塑,承載著壯族古代社會生活的眾多信息。全州的民間剪紙起源于秦代大批北方農民的遷移與技藝的帶入,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北方剪紙的豪放粗獷與南方剪紙的纖巧精致相結合孕育出全州剪紙的新風格。全州剪紙題材內容取材于桂北民眾生活,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歷史文化生活。苗族蠟染技藝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代,《貴州通志》記載:“用蠟繪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苗族聚居區(qū)以蠟染技藝為主導制作織物等生活用品,蠟染技藝影響著人們的衣飾裝束、婚姻節(jié)日禮俗、社交方式、喪葬風習等。銅鼓、剪紙、蠟染等傳統(tǒng)民族美術對于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三)藝術文化價值。廣西壯族、苗族、瑤族等民族的服飾,侗族等民族的刺繡,江草草編,博白毛南族的竹編,欽州坭興陶,賓陽游彩架等民間技藝,形成了廣西特有的民族美術資源,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審美特征,在美術專業(yè)領域也具有深厚的藝術價值。如坭興陶制作將工藝設計造型與畫面雕刻裝飾相結合。壯族銅鼓的鼓面、鼓胸、鼓腰配有裝飾性的物像和圖案紋飾。鼓胸裝飾帶的圖像有長卷形式,而鼓腰裝飾帶的圖案則是獨立成篇循環(huán)往復。這些紋飾的設計巧妙運用了中國畫的散點和焦點的透視構圖原則。廣西的民族服飾、壯錦上都有刺繡圖案,這些圖案樣式有獨立、對稱、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其布局嚴謹,色彩斑斕且對比性強,它們都具有明顯的民族性和裝飾性,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
三、廣西民族美術在高職院校公共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完善公共美術課程模塊,開發(fā)和運用廣西民族美術資源。為了解決課程模塊設置的不合理性,將課程重新調整為“三合一”即藝術鑒賞、技能訓練、藝術實踐三大模塊,兼顧知識、賞析、實踐三個層面,使學生在掌握藝術修養(yǎng)、藝術技能的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廣西的民族手工藝發(fā)展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高校美術鑒賞課程可補充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內容,如廣西少數民族建筑、廣西少數民族刺繡、廣西民族服飾、廣西民族染織、廣西民族民間編織、廣西傳統(tǒng)民間手工技藝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內容。學生可以從美術的角度了解本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民族,從而樹立服務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決心。美術技能的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一方面,技能訓練模塊可以把剪紙、編織、蠟染、刺繡等手工技藝放入訓練中,充分利用當地的民族手工元素,比如把全州剪紙、毛南族花族帽、苗族蠟染等帶入手工課堂,讓學生發(fā)現勞動人民的雙手可以創(chuàng)造美觀實用的生活物品,讓學生明白生活的美需要動手去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從社會生產技術的角度去轉換和利用傳統(tǒng)民族技藝。廣西的民族美術資源就像個百花齊放的大花園,讓學生走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之美。校內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藝術社團活動,比如剪紙協(xié)會、手工創(chuàng)作社、攝影創(chuàng)作社等。校外的藝術實踐活動,可利用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計劃地參觀民族展演,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工作室進行參觀和學習,并邀請傳承藝人進入學校創(chuàng)業(yè)產業(yè)中心探討技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可利用假期到少數民族村寨、學校開展民族技藝交流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既開拓了學生的藝術視野,也提升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二)打造公共美術教育實訓室,傳承和發(fā)展廣西民族美術技藝。公共美術技能課程的開設,教師要具備專業(yè)的手工藝技能,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制作各種美術作品的特殊材料、工具,這些技藝的傳授和制作需要專業(yè)的教學場所。為了跟進公共藝術教育改革,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非常重視公共藝術技能訓練,已建立“民間美術實訓室”“民族手工實訓室”“手工工藝實訓室”等公共美術課程實訓室。每間實訓室都能夠達到“三合一”教學的實訓目標要求,并對學生進行考核,完成學分評價。實訓室中設有多媒體網絡教學,手工藝的簡介與鑒賞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教授完成。手工技能的學習和操作借助室內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完成,先由教師示范,再由學生模仿制作。最后技能提升可加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可單人創(chuàng)作,也可多人組合創(chuàng)作。實踐環(huán)節(jié)作品可在實訓室內進行展示完成評價。每學期手工課程結束時,組織學生在校內圖書館、美術館舉辦教學成果匯報展,一可以檢驗學習成果,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自豪感;二可以向全校師生宣揚民族藝術,展示藝術創(chuàng)作的魅力。比如把廣西全州的剪紙納入手工特色課程之一,教師可在手工實訓室進行實物教學、多媒體教學,學生利用實訓室購置的剪刀、刻刀、刻板、大紅紙、剪紙模仿品等工具進行操作。還有壯錦、苗繡的編織方法、編織色彩、圖案組合的獨特魅力,也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們去探索學習。在專業(yè)的手工藝操作環(huán)境中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關注度,從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模仿與創(chuàng)造的態(tài)度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發(fā)自內心地喜愛傳統(tǒng)藝術,并深深地被民族瑰麗精湛的傳統(tǒng)技藝所折服。(三)構建公共美術教學實踐平臺,弘揚民族文化藝術精神。構建“三合一”公共美術教學實踐平臺,一是在課堂內融入實踐內容,二是通過校內的校園文化活動、藝術社團活動搭建教學實踐平臺,三是校內教學實踐平臺與校外實訓基地、藝術展演活動對接,從而構架出“三合一”立體化公共藝術教學課程體系的美術教育部分。學生在課堂內的實踐內容依托實訓室,從中得到很好的實踐實訓。民族手工藝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剪、繡、貼、捏、畫、編、染等技藝,在民族類特色手工課程中得以傳授,學生在學習操作民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民間手工藝人的無窮智慧,千百萬的民族民間藝人的博大智慧凝聚成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文化代代相傳承古開今,我們的國家才有信仰和希望。校內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由校團委舉辦開展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社團聯(lián)協(xié)會活動給同學們提供了展示才藝的的大舞臺。展現民族特色的系列活動如民族集體舞大賽,各班參賽的同學身穿華美的民族服裝,隨著動聽的民族樂曲,集體演跳民族舞蹈,華服與美姿跳躍出民族的活力與希望;攝影創(chuàng)作社的同學也以民族風為主題,開展了民族風情攝影比賽,同學們校內拍攝民族舞的華美服裝,校外走入少數民族居住的村落,了解、記錄、發(fā)現各民族不一樣的文化風情,用一張張照片留下文化技藝的美。還有剪紙協(xié)會舉辦的剪紙印象等現場制作比賽,參賽者手中的一張張彩紙在刀口飛動下變化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讓現場觀看的同學為之折服與驚羨,感受到民族文化藝術的博大深遠。比校內更廣闊的實踐舞臺是社會的舞臺,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非遺傳承人工作室、民族民間藝人工作室等場所參觀訪問,讓學生直觀地接觸和了解民族美術工藝,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美術的好奇心和深入探索的愿望;讓學生和手藝人面對面地交流,了解一件手工藝品誕生的過程、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情感希望,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真正內涵及傳承的意義。學生在校外的實踐基地可以親自動手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會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在堅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藝術的魅力,體會和理解中華五千年文化藝術的積累與磨礪。所以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有助于增強國家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弘揚民族文化藝術精神。
四、結語
優(yōu)秀的民族美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建設中,合理整合地方民族美術資源,有效地利用到公共美術教育中,以此促進公共藝術課程體系的改革進而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廣西高校應遵循教育部對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意見與指導方案,將廣西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族美術資源融入到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借助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內涵和精湛的手工技藝,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德育素質和技能素質,這對達成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適應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祁光偉.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民間美術資源開發(fā)探索[J].大眾文藝,2017(1):230.
[2]王凡.基于四川民族美術資源構建公共美術課程體系的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36-139.
[3]李家萍.高職美術教學中應用民間美術資源的意義與策略[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2):26-28.
作者:劉毅飛 單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高中美術教育對語文知識的利用
- 下一篇:高校音樂教育對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