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學習方式的完善

時間:2022-11-13 11:52:00

導語:簡談學習方式的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談學習方式的完善

學習方式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1]。為了順應世界學習變革的潮流,適應時展、社會進步以及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部分教育理論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學習方式的主張。當前關于學習方式的論述以“學習方式轉變”居多。然而,“學習方式轉變”這一提法有不妥之處,容易造成傳統(tǒng)學習方式與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對立,產生學習方式絕對化的誤解[2]。筆者認為,“優(yōu)化”一詞更適合于描述當前學習方式的發(fā)展變化,更能體現(xiàn)學習方式變化之真諦。因此,要在認清傳統(tǒng)與新課程倡導之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不足的前提下,針對其各自的適用范圍(學習目標、學習對象、學習條件、學習內容),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最優(yōu)化。

一、學習方式優(yōu)化之學理性剖析

優(yōu)化學習方式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看待新舊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本身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有是否適當之別。某種學習方式只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偏好選擇的學習類型、學習模式和學習渠道,適合于所有學習者的一般意義上的學習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了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新舊學習方式的關系,我們從效率、系統(tǒng)性、認知結構、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適用范圍這七個維度對新舊學習方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比較。(見表1)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新舊學習方式各有優(yōu)勢和不足。因此,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習者、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探索出一條學習方式優(yōu)化之路,以促進學生全面而和諧地發(fā)展。

二、學習方式最優(yōu)化之原則

通過對學習方式優(yōu)化的學理性剖析,我們明確了學習方式之所以優(yōu)化的依據(jù)。但僅僅對學習方式有理論上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其應用到實踐中需要遵守的原則,并用以指導實踐。

(一)適切性原則

適切性原則是指在選擇和應用學習方式時,要準確把握不同學習方式的適用范圍和應用條件。第一,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根據(jù)學習者的年齡段,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難于獲得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小學低年級不易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即使實施自主、合作學習也是只重自主、合作之形,輕自主、合作之實的“偽自主”、“偽合作”。第二,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我們亦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接受為主的舊學習方式不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我們只有在選擇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的新學習方式基礎上,兼顧舊有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來實現(xiàn)學習方式最優(yōu)化。第三,由于學習條件的差異也影響著學習方式的選擇。如化學的學習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化學實驗,但是在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的一些極為貧困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實驗室,化學實驗對那里的學生來說是不可能的,因此,這些孩子大多數(shù)只能通過教科書學習。第四,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我們也需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針對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理的學習,舊有的接受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的。倘若是一節(jié)科學探索課,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地進行學習再合適不過了。

(二)相對性原則

相對性原則是指不存在絕對的適合于一切學習者在所有情境下都適用的學習方式。我們之所以提出這一原則是因為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誤區(qū),即有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那么傳統(tǒng)的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有意排斥舊學習方式,一律實行新學習方式,產生了為自主而自主、為探究而探究、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傾向。事實上,某一種學習方式只是在解決某些學習問題的過程中選擇的具體的學習模式、學習類型、學習渠道,學習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學習方式的選用應針對具體學習對象、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學習情境而異,學習方式是相對的,萬萬不可絕對化。

(三)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掌握和應用學習方式時不要把它當成有關學習過程的程序或模式,而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學習情境來靈活處理。杜威曾經指出:“無論是小學生或是大學生,如果認為向他們提供一些方法的模式可以在獲取知識和解釋問題時照著做,那就陷入自欺欺人的行為,會產生可悲的后果?!盵3]反觀當前課堂,學習方式已經存在模式化的“自欺欺人”現(xiàn)象。如探究學習要嚴格遵循“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習者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指導下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進行問題解決”的模式,但事實上這一探究學習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

(四)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是指學習者在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時要避免選取單一、機械的學習方式,要注重新舊不同學習方式之間的有機結合和水乳交融。如學習者在自主學習之前首先必須要受到教師或他人的指導,以獲得進一步自主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接下來才能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倘若產生疑問,就必須進行單獨的研究性學習;如果自己獨立探究不能完成,就必須與他人合作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解決疑難問題,必須采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

三、學習方式優(yōu)化之路徑

(一)學校層面

學校層面筆者主要針對學校文化的三方面,即從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進行論述。學校物質文化層面,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為學生配備完善的硬件設施,包括教室、圖書館、語音室、實驗室、體育館等,為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提供物質條件。學校制度文化層面,必須始終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之理念,采取“精細化管理”,將學校管理切實落到實處,落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學校精神文化層面,始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時刻銘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

(二)教師層面

首先,突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學校文化為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奠定文化基礎。教師要突破知識崇拜、依從權威、崇尚競爭的傳統(tǒng)學校文化,重新建立現(xiàn)代學校文化。學校領導決策要民主;學校管理要從“他律”向“自律”轉變,要做到“目中有人”,“以人為本”;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以及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知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具有主體性和情境性。

其次,重構教師觀念為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提供理念支持。教師務必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明白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的內容不能僅局限于文化知識和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能力和素質。教師要視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將學生看成特殊、具體、發(fā)展、生活中的人。教師應視教學為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有計劃的學習活動,時刻意識到“以學定教”的理念,建立促進學生進行多樣化學習的教學觀。

再次,改善教學方式為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提供保障。教學設計要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優(yōu)化為目的[4];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習方式優(yōu)化提供土壤;課堂管理理念要摒棄教師威權,轉變教師角色以促進學習方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綜合化、多樣化,能適應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教師在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過程中一定要秉持一種綜合的思想;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推動為學習方式優(yōu)化提供技術支持;建立以學習方式優(yōu)化為對象和內容的課堂教學評價,為學習方式優(yōu)化提供標準。最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習方式優(yōu)化搭建平臺。教材作為教學活動過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與學生賴以溝通的媒介和橋梁,優(yōu)質的教材資源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中承擔著載體的作用。教材的結構、內容、呈現(xiàn)方式都影響著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新教材應秉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回歸生活、引導學習、倡導開放的基本理念,以構建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優(yōu)化的教材結構;以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從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切入點,創(chuàng)新內容呈現(xiàn)方式;強調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可能;重視活動、練習的設計,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練習方式為抓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此外,教材使用還應從傳統(tǒng)的“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

(三)學生層面

要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真正優(yōu)化,學生必須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承擔學習責任。

首先,學生要學會學習。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書本,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知識。學生在平時應該養(yǎng)成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好習慣,遇到事情和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特別是在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和事情時,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其自身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要有框架意識,將新學習到的知識通過同化、順應過程,融入到自己原有思維框架之中,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學習。學習之后還要學會表達,學會把所獲得的內隱性知識顯性化,才更加有利于所學知識的遷移。在學習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方法的獲得,強調知識的生成過程,因為對知識的加工程度不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亦有不同。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要多去嘗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結合自身特點,針對不同學習內容和學習條件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其次,學生的學習要有選擇性。知識的學習越全面、系統(tǒng),所需要的精力就越多,時間也就越長,從而無情地泯滅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因此,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有選擇性地學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學生應該知道自己對哪個領域感興趣,前提是學習者要了解這一領域。在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之后,還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除了有興趣、有理想之外,還應該有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特定知識領域內有所突破。

再次,學生學習的目的在于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我們學習到的知識應該是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在這里我們不乏感嘆,在學完初中、高中物理后我們孩子能有幾個會在家中接一個電燈泡,有多少學過化學的學生能夠把他們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呢。所以,我們認為,學生學習要旨在于解決現(xiàn)實中的實際問題,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要將書讀“活”。當你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的時候,才能激勵自己繼續(xù)學習,萌生學習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