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文化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10:05:00
導語:名校文化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古今中外,大凡名校都具有其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魅力。名校成功的實踐經驗給當下學校文化建設帶來深刻的啟示:學校制度就是通過強制性的力量,對學校成員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引導和約束,從而形成學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學校文化;學校的辦學理念主要依靠課程來實現;名師是學校價值觀的踐行者,對內提供角色榜樣,對外代表學校形象;儀式和典禮是有助于文化繁衍和發(fā)展的象征性活動,它為學校的日常運作賦予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校長是學校文化的塑造者;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關鍵詞]學校文化建設;教育管理;教育理念
近年來,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們關注的熱點。但是,在實踐中,不少校長反映:學校文化看起來很美,聽起來很甜,做起來很難??梢?,學校文化建設要落到實處并非易事。大凡名校無不具有其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魅力,名校成功的經驗給當下學校文化建設帶來諸多深刻的啟示。
一、制度導向
一般認為,文化具有彌漫性的特征,文化的傳遞是一個緩慢的影響的過程。也就是說,學校文化建設需要采取漸進的方式進行。但是,對于學校文化建設來說,強勢推進也必不可少。學校制度就是通過強制性的力量,對學校成員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引導和約束,從而形成學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學校文化。特別是在學校文化建設的起始階段,在反復宣傳教育的同時,還需要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加以約束和規(guī)范,這種強制性力量也是形成群體規(guī)范的重要條件。在學校文化由淺層向深層、由外化到內化的過程中,規(guī)章制度是一種基本力量。具有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名校無不得益于其獨特的制度設計。南開學校(以下簡稱“南開”)一貫以校風良好著稱。梁啟超先生曾說:“貴校校風之佳,不僅國內周知,即外人來參觀者,亦莫不稱許?!毙oL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它一開始需要強有力的規(guī)章制度和組織紀律作保證。早在民國初年,南開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規(guī)校紀。各項規(guī)章制度明確具體,詳細規(guī)定了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南開的學生大多來自全國各地,家庭都比較富裕,當時學生的花費很大,一個學生一年的費用比一個小教員全年薪資還要多。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學校實行開支記帳制度。該制度從新生一入學就實行,學校會計到每個宿舍教學生們記帳的方法,并且以后每月都到各學生宿舍核對每人的帳本。到學期末,學生把一個學期的花費結算好,填入一張表格,學校連同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單一起寄給學生家長。這種制度對從外地來津的少年學生學會自己管理生活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英國的伊頓公學以校友的團隊精神和同學之間的情同手足而聞名,這也與學校的“大房子”制度有關。這項制度規(guī)定,學生一進校門,每50位同學就和一位德高望重被稱為“宿舍長”的教師全家生活在一起,組成新的大家庭,共同學習和生活。這樣,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交流十分密切,容易形成強烈的團隊意識和彼此深厚的情誼。
二、課程實現
學校的辦學理念主要依靠課程來實現。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培養(yǎng)目標的施工藍圖。從某種意義上說,什么樣的課程體系決定著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才。因此,課程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抓手。南開“公”(“公”者,愛國愛群之公德)“能”(“能”者,服務社會之能力)辦學理念是通過課程實現的。灌輸愛國思想是南開五項訓練方針之一;開設校本課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南開教育的一大特色。1927年至1928年,張伯苓校長為警醒國人,揭露日本對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侵略意圖,在校內組織“東北研究會”,先后兩次率領師生親赴東北三省考察東北的自然資源、經濟、人文、地理等方面情況,積累了豐富資料,發(fā)表了許多調查報告,編著了一部《東北地理》,并在南開開班授課。這門課程的開設極大地激發(fā)了南開學生的愛國熱情。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參觀、調查是南開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大方式。這是促進學生了解社會、增強反帝愛國情感的重要途徑。南開對此很重視,每學期都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20世紀20年代中期,學校曾專門開設“社會視察”課程。
南開教育的特點是既要學得好,又要玩得好;既會學習,又會辦事。一句話,南開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為此,南開中學注重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學校除了以嚴格扎實的課堂教學享譽海內外,在開展“課外活動”方面也頗有特色。學校有一條特殊的規(guī)定:每天下午3點半是課外活動時間,學生不得留在教室。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社團非?;钴S。除多種體育活動外,話劇、京戲、歌詠、攝影、航模、繪畫、時事等,學生們均可自由參加。在南開的學習中,學生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正課學習,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課外活動。課外活動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能,增長了學生的才干,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意識、服務精神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偫碓谀祥_讀書時就是課外活動的積極分子。他曾說過,他從這所學校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也學到了辦事本領。
三、名師示范
名師是學校價值觀的踐行者,對內提供角色榜樣,對外代表學校形象。名校與名師息息相關,名校哺育名師,名師襯托名校。在20世紀20~30年代,中國教育界有“北有南開,南有春暉”之說。當時,春暉中學這么一所私立的農村中學竟吸引了諸如夏丐尊、朱自清、豐子愷等一批大師,成為一道獨特的教育文化景觀。在春暉中學,夏丐尊實踐“愛的教育”,豐子愷探索“美的教育”,朱自清則呼喚“有信仰的教育”。
南開學校也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師。在重慶南開中學,一位同學的作文開頭一句是:“遠遠的東方,太陽正在升起?!眹恼n的陶光老師在課堂講評時在“的”字后面加了個逗號,變成“遠遠的,東方,太陽正在升起?!边@一個逗號真了不起,把整個情景都變活了。古人有所謂“一字師”,陶老師可謂是“一點師”。1927年,蘇州中學(以下簡稱“蘇中”)組建后,國文、英文、自然和社會四學科均設一首席教員,首席教員負責各學科研究會工作。在名師的引領下,蘇中教師學術研究蔚然成風,使得蘇中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學術化學校。憑借學術研究,蘇中教學改革開國內各中等學校風氣之先,教學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學校因此聲名鵲起。
同樣,解放前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也是名師云集,他們學識淵博,教藝精湛,深受學生歡迎。教師們個個兢兢業(yè)業(yè),追求學問,永不自滿。數學教育家趙慈庚回憶道:“記得1940年2月7日是陰歷歲除日。各班留校學生都有除夕同樂會。應邀前往的教師會后回到臥室,照常讀書。夜鐘十二點以后,我走出屋門,冷靜一下熱脹的頭腦。恰好賈晰光捧著一個茶杯也出來了。他走到我身旁,輕聲地說:‘你看這大年三十兒夜里,城固縣的人都睡了,唯有我們這十間靜悄悄的草房,窗明燈亮’。我再前走幾步,向東望望,圖書室兩側四間小房的燈也都亮著,這就是當年附中教員的本色?!蔽蚁?,這段回憶既是名師精神狀態(tài)的生動寫照,也是一所學校是否是一所名校的簡要判據。
四、儀典激勵
儀式和典禮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儀式和典禮是有助于文化繁衍和發(fā)展的象征性活動,它為學校的日常運作賦予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使學校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儀式和典禮對于學校文化來說,就像電影與劇本、音樂與樂譜的關系一樣。儀式和典禮讓我們能夠獲得其他方式無法獲得的感受和理解力。儀式和典禮可以讓參與者在一種特殊的氛圍中,體味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對參與者產生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南開創(chuàng)建初期,日本侵犯東北,校內的大鐘每天先敲九下,停后再敲一下,再停再敲八下,用“九·一八”節(jié)奏的鐘聲,每天撞擊師生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注重不斷發(fā)展和加強學生之間的情誼。學校每年都要舉辦兩個鈴聲節(jié)。開學第一天是為一年級新生舉辦的首次鈴聲節(jié)。鈴響后,畢業(yè)班學生向新生贈書贈言,把自己上學第一天親手栽種的樹木移交給新生照管,并與新生同栽友誼樹。學期結束的最后一天為畢業(yè)班舉行最后的鈴聲節(jié)。鈴響后,一年級學生給畢業(yè)生獻花和贈書贈言,小同學們的贈書上用大個兒字母題寫感人祝愿,以之象征學校集體永世長存。
哈佛大學的畢業(yè)典禮精心設計,別具一格。學生代表的致詞采用拉丁文而不是英文,當學生代表用流利的但一般人卻聽不懂的語言演講時,人們對學術至高無上地位的神圣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根據哈佛的傳統(tǒng),除了主席臺上特定的人有特定的席位外,正對主席臺的所謂最好的座位,不是留給各界政要、頭面人物,而是留給即將獲得學位的學生,這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哈佛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就是作為學位獲得者,如果已經有了兒女,那么無論他們幾歲,都可以把他們帶上臺,一起領取學位證書,從小就接受哈佛的熏陶。哈佛人這一獨特的設計將生命的延續(xù)與文化的傳承對接,將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
五、校長垂范
校長是學校文化的塑造者。校長的主要任務就是鞏固基本的規(guī)范、價值觀和信念,支持學校完成核心使命和任務。校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夠傳達出重要的信息和意義,對師生員工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校長的言傳身教對學校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校長應是學校的精神領袖和道德楷模。張伯苓校長視南開為自己的生命,畢生獻身教育事業(yè),體現了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表現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張伯苓說過,教育是他青年的志愿、中年的生命、老年的安慰。張伯苓之所以終生獻身教育事業(yè),與他堅定的教育信仰有關。張伯苓不把辦學作為升官的階梯。他與南開校父嚴范孫曾有約定:“終身辦教育,不做官?!碑斁制杆麨榻逃傞L及天津市長時,因志在教育,不在政治,他均力辭不就。張伯苓也不把辦學作為致富的門徑。他堅決反對教育的商業(yè)化,認為辦學不能賺錢,更不能賺混帳錢,要使學校成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地方。張校長說:“教育工作是艱苦的,不會發(fā)財,要有一輩子甘于清貧的思想準備?!彼簧鷦傉疂?,堅持操守。他創(chuàng)辦、主持南開學校長達半個世紀,僅從國內外為南開學校募集的資金就數以千萬計,而且大多是私人捐款,若要提留部分入私囊,別人根本不知道,更不會過問,但他不肯也不屑這樣做,而是分文不差地將資金收入南開的帳戶。他去世時,留下的全部遺產只是七元六角錢和兩張過期的戲票。
蔡元培先生被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保鋫€人品德上的高風亮節(jié)早已為社會所景仰。他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在師生中倡導組織各種修身養(yǎng)性的協(xié)會。其中有—個很有趣的協(xié)會,是蔡先生發(fā)起并白任會長的進德會。該會規(guī)定會員要做到“八戒”即戒嫖、戒賭、戒納妾(此“三戒”為初等)、戒做官、戒做議員(做到前“五戒”者為中等)、戒煙、戒酒、戒食肉(“八戒”全做到者為高等)。張伯苓校長常說:“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學生,必先教育自己?!彼麌栏褚笞约海陨碜鲃t,自律甚嚴,深受師生的愛戴。許多人在回憶張校長時都談到兩件小事:一是他不許學生吸煙,但自己卻吸旱煙。當學生指出時,他將煙桿一折兩斷,從此不再吸煙。二是他年輕時留著胡子,為了給學生做表率,他的胡子越來越少,最后干脆全部剃掉。
六、環(huán)境熏陶
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張伯苓認為:“青年學生日處此安定秩序、優(yōu)美環(huán)境中,自必潛心默修,敦品勵學,養(yǎng)成一種篤實好學之良好校風?!痹谥貞c南開中學,端莊的“范孫樓”、肅穆的“芝琴館”、雍容的“午晴堂”、幽雅的“忠恕圖書館”、廣闊的體育場美麗的“莫愁湖”等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在這里,春天群花盛放,夏天佳木蔥郁,秋天風霜高潔,冬天梅林獨俏,它們使學生銘記在心。一個文化味道很濃的學校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地接受學校文化的熏陶。在重慶南開中學,隔著大操場就可以看到對面用蘭草種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八個大字,從左到右足足排列了約100米,每天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在學校教學樓入口處豎立大的穿衣鏡,橫額鐫有“容止格言”幾個大字,兩邊書寫:“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活伾阂撕?,宜靜,宜莊。”它對學生的儀態(tài)形象、氣質風度均提出了具體要求。這面鏡子和四十字的容止格言,對南開學生確實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