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成長過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09:07:00

導語:名師成長過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名師成長過程研究論文

[摘要]名師的專業(yè)成長歷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所必需的內外部條件:高而廣闊的實踐與展示平臺可以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外界對他們的關注度和認可度;教師本人在掌握一般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實踐;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體會到幸福人生。名師的成長,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但個人創(chuàng)造性地實踐與思考才是根本。

[關鍵詞]教師成長;教學實踐;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名師是其所處時代的教學實踐水平的引領者和代表者,他們的專業(yè)成長歷程、教學經驗為研究者研究教學實踐提供了切入點。借助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浙江省中小學骨干教師高級訪問學者”項目,我們對其中5位在浙江省乃至全國都極具影響力的中青年教師進行訪談,編輯出版了《名師成長軌跡訪談錄》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全面而生動地反映這些名師的專業(yè)成長歷程。結合《叢書》中5位教師的成長經歷,筆者對名師成長的內外部條件進行了研究,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比較重要的,也是比較突出的。

一、有高而廣闊的實踐與展示平臺

展示平臺的高度和廣度,影響著教師的眼界,也影響著外界對他們的關注度和認可度。

(一)優(yōu)秀教師的傳、幫、帶

名師也是普通人,他們并不比別人有更多的當教師的天賦。但是,如果撇開個人后天努力而談命運的話,那么相比別人,他們的好運就是在入職初期就能進入一所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諧的教學氛圍和眾多優(yōu)秀教師的學校。

金瑩(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浙江寧波鎮(zhèn)明中心小學校長)畢業(yè)后工作的第一所學校就是有著極好基礎的百年老校。金瑩說:“它的教學質量確實比較高,像小學數學,在這個學校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在寧波市也是數一數二的?!覀冃W數學這一塊,有很好的梯隊層次,老中青三代,力量比較強。我記得當時學校搞一個課題,好像是應用題研究,……把一些典型的課例拿出來,在教研活動上交流,老師們互相提意見,一起琢磨,其目的就是希望摸索出這些典型應用題的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這些教研活動我們青年教師都可以去旁聽,感覺收獲特別大。……我參加工作的最重要的一個感覺,就是‘第一口奶’是吃得很好的,這也可能是我比其他老師幸運的地方?!乙贿M學校就能夠受到正規(guī)的訓練。應該說,起點比較高”“第二個就是有師傅指導?!瓕O老師(指孫曾佑,全國知名特級教師)像長輩一樣對我們?!覀兘M建了一個學習小組,她上示范課,我們就去聽。而且孫老師也會給我們創(chuàng)造很多機會,教研組開課,我們就都去聽.然后互相提提意見,相互學習,這一點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幫助也很大?!?/p>

正如通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學生可以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就與人類文明最高水平相接一樣,新教師進入一所好學校,在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傳、幫、帶下,在短時間內就能將老教師幾十年摸索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從而快速成長為一名基礎扎實、教學規(guī)范的合格教師,同時為自己將來的獨立探索打下基礎,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開拓了巨大的空間。這也說明,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對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量的公開課展示

名師之名,不在他自身,而在他的課。“課”,是名師本質力量的外顯,而名師被人了解,主要借助于他們的公開課。公開課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然,這并不是說日常課沒意義,每個老師都必須上普普通通的日常課,日常的教學實踐是教師成長的陽光和土壤,沒有日常課,就不能稱其為教師,更談不上名師。但是,相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這些名師有更多的公開課展示機會。公開課,就其表現(xiàn)形式而言,是一種展示;就其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意義而言,卻是對教師自己已有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系統(tǒng)化總結以及教學理想的一種清晰化表達,是對教師自身習慣化、例常化的日常教學的客體化審視。公開課是教師把自身日常教學作為客體進行審視、研究、提升的過程,通過一節(jié)公開課的準備、實施和課后的交流與總結,教師的收獲可能比上一個學期的日常課還要大。在公開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還要考慮與同行交流;不僅能得到來自學生的反饋,還能得到來自同行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公開課會成為教師成長路途中的一個標志性的里程碑,成為他后續(xù)日常課教學的新起點。

林良富老師在訪談中談到他對觀摩課的理解:“1994年我上‘圓的周長’的時候,從選題到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我都考慮了一下,日常課、比賽課和觀摩課之間還是有點不一樣的。日常課直接面對的是自己熟悉的學生,比賽課是在一個小范圍里面,它更多的是評委參與、學生參與,而觀摩課有一個觀摩的場景氛圍,有四、五百人啊,在這種情況下,你選什么樣的題材,對課的效果其實影響是挺大的。有些課,它不適宜在大場景里面來上,只適合在教室里面上,但有些課適宜。所以我當時選‘圓的周長’,也是考慮了這個因素,就是將學生的學習和聽課老師的評課有機結合起來?!畧A的周長’這堂課,從課的教學內容來看,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周長的意義的解釋,另一部分是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也就是說既有理論的探究,又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所以從設計來看,既有講授,又有學生自主活動,既可以單向的講解,又可以進行動態(tài)的活動,在課型上可以動靜結合起來。相對來說,這種課既不會讓聽課的老師覺得枯燥,同時也會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其實,選題也是有一定的藝術性的。”“選課也是有一定藝術性的”,這話說得真好!選課不是投機取巧,不是避重就輕,也不是對評委口味的迎合,而是基于對教學內容、教學情境以及教學活動方式的整體把握之上的、超越具體技術層面而達到藝術境界的游刃有余。正是公開課的機會,使教師能夠跳出日常課的模式而思考更復雜也更深刻的問題。

(三)有高水平的交流對象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除了自己的實踐和領悟,還需要與高水平的人交流。公開課是一種方式,以文會友也是一種方式。例如,俞正強(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浙江金華站前小學校長)老師正是通過他的文章讓更多的人認識他、了解他,并以文章的方式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也得到更多的啟發(fā)與提升。教師的成長還有另外一個途徑,那就是私下親密無間、推心置腹的交流。《叢書》中的五位教師,是2006至2007年浙江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同學,之前,他們還同是浙江省“5522”名師工程人選。其中,林良富、劉永寬(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浙江省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金瑩、俞正強是第一期的同班學員,有許多機會在一起切磋、探討。林良富、劉永寬、金瑩,都是寧波的教師,被稱為“寧波三杰”,他們一同參加各種研討活動,一同賽課,生活中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之間有贊賞,也有真誠的建議。林良富這么評價劉永寬:“他動筆比較少,不太喜歡寫。但他的智慧、他的聰明、他對教學改革動向的把握和他及時的吸收能力卻非常強。他超越了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種上進的概念,更注重所做的事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心靈。”林良富對金瑩的評價是:“金瑩是圓滿型的,是和諧社會的代表”“她是完美的,是所有的人都認可的完美”“俞正強與金瑩是完全相反的。他是追求冷僻、險絕”。其他人對林良富是怎么評價的呢?“林良富的綜合智慧最高”“他有大智慧,而且勤勉”。

2002年,林良富提出了“教學時尚與教學個性化”的提法。他說:“現(xiàn)在在教師中,有很多跟風現(xiàn)象,面對新課程中眾多的新理念、新口號,我們很多老師失去了自我,人云亦云,沒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新課程,而是隨大流、跟風。所以,我第一個觀點就是‘不是風,是我’——在‘風’過來的時候,你要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主見!第二個觀點是‘不是我,是風’——作為一個名師,作為一個國家級的骨干教師,你應該走在教育改革的前頭,成為改革的弄潮兒,要影響別人。這個時候,我不是‘我’,更多的時候是‘風’,你要創(chuàng)造潮流?!边@是林良富對“教學時尚與教學個性化”辯證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劉永寬又在這兩句話的基礎上另加了兩句:“是風,也是我;不是我,也不是風?!边@兩句,依然說的是教學時尚與教學個性之間的關系,但更進一步論述了教學的特點,即:一方面,時尚是由每一個教師的具體而生動的教學組成的;另一方面,真正好的教學都是一樣的,沒有特別之處,也不可能有時尚。之后,林良富將他自己的和劉永寬的拼在一起,就成了四句話:“不是風,是我;不是我,是風;是風,也是我;不是我,也不是風”。劉永寬加兩句,是因為他讀懂了林良富的思想,而且認真對待,真誠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林良富接納了劉永寬的兩句話,也是因為他明白了劉永寬之所指,真誠地接納了。這樣,兩位教師的交流,既啟發(fā)、提升了他們自己對教學的看法,也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教師們對教學的看法,正是在這樣的交流中得以實現(xiàn)的。二、個性化的教學實踐與表達

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在《叢書》的《序》中提到:“教育更像藝術,藝術也有法則,但不拘泥于法則,更多的是創(chuàng)造。一幅畫、一首歌都不是重復的,而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育的每一堂課,對待每一個兒童也不能重復,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造。我看了《名師成長軌跡訪談錄》,更堅定我認為教育是一門藝術的信念。林良富老師是一位智慧型的教師,既能宏觀把握又能腳踏實地,處處顯示出他的教育智慧;劉永寬老師瀟灑大氣,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陳出新;俞正強老師在平淡中顯心智,在樸實中表現(xiàn)美;金瑩老師喜歡琢磨,把每一堂課都上得完美;邱向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數學特級教師,杭州師范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校長)老師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總能捕捉到教育的細節(jié),關注學生。他們中,有的老師以嚴肅認真見長,有的老師以詼諧生動見趣,有的老師以細膩關愛感人,個個老師的風格都不一樣,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不是藝術是什么?”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正是在掌握一般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有自己的特點,并自成風格。

(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實踐

這些教師的教學實踐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他們總能把平常的課上出不一樣的味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林良富的“用字母表示數”充滿著情趣和智慧;劉永寬的“分數的意義”無招勝有招;俞正強的“錯題研究”劍走偏鋒;金瑩的課總是那么精致、完美;邱向理的課總在思考基本功的訓練如何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人們在他們的課當中能夠體悟出他們對教學的理解和追求,感悟出他們用心創(chuàng)造的美好。對于他們,教學不是日復一日味同嚼蠟的無奈的應對,而是注入感情的用心雕琢,是充滿激情的豪情揮灑,是充滿自信的美的流淌,是美好人生的又一腳印。

錯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常有的,也是教師必須面對的。一般的教師會和學生找出錯題的原因、訂正、找出正確解法。但是誰會專門上一節(jié)“錯題研究”,而且能使學生得出人生感悟,上出一節(jié)有人文情懷的課來?俞正強就上了這樣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從學生習以為常的錯題為起點,通過“錯題的分析、訂正到欣賞,學生對錯題的認識,漸漸地離開了狹隘的知識性錯誤,對錯誤有了比錯題本身更深刻的體驗;再通過推而廣之,讓學生們的心靈跳出課堂,走進人生感悟。通過討論,‘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珍視錯誤,少犯錯誤’成為課堂最終共識,從而使學生置于人生發(fā)展的層面”。

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是于習以為常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的意義,并且把它放大之后呈現(xiàn),使之成為教育的契機。名師有一雙發(fā)現(xiàn)意義的眼睛,還有呈現(xiàn)意義的信心和能力。

(二)在潮流面前保持清醒

這些教師雖然風格各異,但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教學本質的理解是一致的,而且能夠在巨大的潮流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他們不是從某個時尚的理論出發(fā)來規(guī)約自己的教學,也不依某種時尚理論的倡導而改變自己的教學。他們不是拒絕潮流,而是不盲從。他們總是能立足于教學目的、立足于真實的教學實踐來思考問題、探索教學的規(guī)律。這樣的特點,保證了他們能夠持續(xù)進行實踐探索而不被潮流吞沒。在一片強調課堂生成的潮流下,幾位教師不約而同地思考著“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林良富認為“生成”不是“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俞正強認為要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邱向理說“亂哄哄地搞一氣,學生學不到什么東西的”。在強調數學生活化的大背景下,林良富提出“數學教學取材”不能失去“數學味”;俞正強提出“數學生活化不是數學學習的目的,‘數學化’才是數學學習的真正目的”;劉永寬提出“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要防止數學本體的失落,教師要及時引導,把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向正確的軌道”;邱向理認為“熱熱鬧鬧的,就是數學味太少了”;金瑩認為“生活中的素材還是不行,它不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而且有時候學生的思維還是無法自然過渡到數學的思維上來”。這些都體現(xiàn)了名師面對時尚教學理論清醒、獨立的思考和探索。

(三)形成自己的教育話語

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是由于他們對教學的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以及基于此的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同時也是由于他們在實踐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話語。這樣的教育話語,不及那些專事理論研究的學者的宏大,也不及他們的系統(tǒng),卻生動、鮮活地道出了其基于實踐的對教學的理解。他們能用樸素的語言刻畫出豐富的教學內容,凝煉與提升他們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

劉永寬用“天上的星星參北斗”一“風風火火闖九州”-“該出手時就出手”-“你有我有全都有”來說明教學的目標確定、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教師點撥、目標達成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林良富用“‘踢皮球’與‘打乒乓球’”來說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的、多向的、有層次的互動與機械、簡單的“一問一答”的本質區(qū)別,用“珍珠理論”來形象地闡釋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實踐活動課等幾種不同課型的功能、作用及相互間的關系。俞正強用“美女成長三部曲”來比喻教師對好課的追求,他說:“不要問好的課有什么標準,好的課學生應該是開心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是融洽的;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知識掌握是扎實的,如果考試一下,分數是不錯的;學生感覺上課時間是過得很快的,等等。這樣就可以了。美其實是很簡單的,數學課一定是簡單的,因為數學本身是簡約的。”金瑩用“平靜美”來描述課堂的常態(tài),邱向理用“搭橋”來說明如何幫助學生學習。

名師們的教學實踐不是零散環(huán)節(jié)的機械構成,而是由一套內在自怡的理論指導下的自覺實踐。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也才能在所謂的潮流面前保持清醒。

三、在教學中體悟幸福人生

這些教師樂于琢磨教學、思考教學,他們總是想著如何使教學更有效、質量更高,學生學習更愉快。他們?yōu)槭裁催@么執(zhí)著,而又如此著迷呢?是職業(yè)操守高嗎?是的。是道德感強嗎?也是的。但僅有這些,還不足以令他們執(zhí)著、著迷。從名師的感悟和經歷來看,教學不是外在于他們生活的他物,而是深植于其人生的、重要的生命內容。

教師的幸福不是不可及的抽象物,也不是坐等而來的天降之物,而是教師個人對自己教學工作付出的努力及在此過程中的感受。俞正強說:“有很多人老是抬頭看高處,希望從那里得到幸福。其實幸福就在身邊,低頭就能找到?!薄皩W會低頭,看看支撐自己的土地,心存感念,于感念之中體會幸福,于幸福中謀得力量,用這份幸福的力量支撐起高貴的頭顱、深邃的視界、踏實的勞作,如此不斷往復,幸福,便常駐人心?!笨鞓贰⑾硎?、幸福,就在自己的生活中,祝愿每一個教師都能從教學中體會到幸福,也讓我們的學生體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