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踐行策略

時間:2022-11-30 09:48:56

導語: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踐行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踐行策略

摘要:作為我國素質教育重要傳播手段的美術教學應緊扣時代的發(fā)展脈搏,充分發(fā)揮德育的優(yōu)勢,深挖美術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探尋新時代適應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方式與踐行策略,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美術教學;德育;踐行策略

現(xiàn)階段,我國突出強調德育核心地位的素質教育在新形勢下被賦予了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新的時代意義。為順應我國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方向,各學科均在積極探索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內容,為國家培養(yǎng)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傳播手段的美術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德育的隱性優(yōu)勢,深挖美術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尋找新時代適應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方式,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優(yōu)勢

高中美術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課程,是學校美育的主要途徑,在新時代素質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處于成長階段的高中生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他們憑借好奇尚異、求知若渴的精神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但其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有效挖掘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因素,憑借藝術特有的感性魅力,幫助學生建立高尚的道德觀,以促進其完善人格的建構。1.高中美術教學與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作為高中階段審美教育重要環(huán)節(jié)的美術教學,滲透著豐富的道德情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拓展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精神視野,增強其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通過提高其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立異求新的精神。魯迅曾論及美術的德育功能:“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盵1]高中美術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美術素養(yǎng)認知和表達現(xiàn)實世界,提高其對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和對事物美的洞察、分析能力,幫助其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將美的觀念傳遞給學生,強化其感受自然美、體味社會美、創(chuàng)造藝術美的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操、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健全人格的塑造。高中美術教材呈現(xiàn)了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以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藝術家豐富的思想感情。美術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領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璀璨奪目、異彩紛呈的中國美學精神與審美積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愛國情懷,而且可以憑借藝術形象豐富的感染力使學生獲得思想共鳴,通過潤物無聲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暢神怡情的過程中深化思想、升華靈魂。高中美術教學有效運用美術課程以美化人、以美啟智的獨特魅力,熏陶和浸染學生的思想品德與道德情操,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高中美術教學強調對學生健全人格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利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以美揚善、以美輔德、以美怡情,可謂與此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一脈相通,在教學目標上具有內在的同一性。正是二者的內在同一性,決定了高中德育可以通過美術教學加以開展。高中美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的優(yōu)勢,深挖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將“以美育人、怡情益智”打造成新時代德育的有效形式,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推動德育的有效實施,通過美術教學潛移默化的德育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路徑,豐富德育的形式。2.高中美術教學與審美教育美術教學是高中生接受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美育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以藝術作品塑造的典型形象為媒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成為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其實施路徑往往是通過對藝術作品形式美、內容的欣賞,對藝術家審美理想的感知等方面進行。藝術作品的美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是對生活美、自然美、社會美的濃縮與提煉,是內容與形式的契合,是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藝術典型,真實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夙愿和審美追求,其中凝結著藝術家深厚的思想感情。高中美術教學以美為媒介,通過作品欣賞、藝術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洞察、認知、體悟及創(chuàng)造能力,引導其樹立積極、健康的審美態(tài)度和審美理想,同時又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修養(yǎng),間接促進其正確“三觀”的建構,此為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隱性功能。恰當?shù)剡\用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隱性功能對學生開展德育,體現(xiàn)了德育風格的創(chuàng)新性與審美化特征。高中階段是青少年道德素質塑造的關鍵期,以往的“填鴨式”德育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佳。面對以往德育的弊端,教師應打破固化思維的束縛,采用革故鼎新的教學模式,以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為突破口,使德育模式更富藝術性與趣味性。教師應運用美術教學審美教育的隱性德育功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在美術實踐體驗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形成認知、積極互動,進而使學生自覺樹立道德規(guī)范意識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享受美的過程中怡情益智,最終向著人格的最高境界升華。一言以蔽之,教師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美的元素,讓藝術的感性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美進行結合,變填鴨式的強制灌輸為啟發(fā)式的以情化人,讓信念支配行為,以達到以美育人、以美促德”[2]。

二、高中美術教學的德育功能

美術教學本身具有教育功能。早在南朝時期,謝赫就在《畫品》中闡明了美術的教育功能:“圖繪者,莫不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盵3·]教育的本質與根本目的決定了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真正實現(xiàn)教書和育人融合統(tǒng)一的必要性。高中美術教學中蘊含豐富的德育功能,教師在傳授學生技法的同時,還可以利用美術感性的學科特征,通過大量人類的藝術文化瑰寶潛移默化地對學生起到教化作用。首先,通過美術教學可以推動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形成。美術教學中的藝術作品往往以鮮明的藝術形象和飽滿的情感,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如善良、勇敢、正直、勤勞等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德育資源,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凈化思想,最終將這些卓越的思想道德品質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其次,通過美術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建構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藝術作品的永恒價值,真善美是人類追求的終極理想,也是審美理想的最高呈現(xiàn)形式。高中美術教學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提升學生對真善美的認知、感悟及判斷能力,幫助學生運用藝術美的規(guī)律建構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美,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次,通過美術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在美術作品鑒賞、技法訓練、社會實踐等課程中,教師利用彩陶、青銅器、秦始皇陵兵馬俑等民族藝術瑰寶,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美學精神的景仰之情,從而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強化其社會使命感與愛國主義意識。最后,通過美術教學可以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新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是民族文化進步的不竭動力與永恒主題。歷代大師遺留的璀璨瑰麗的藝術作品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人類勇于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目前,我國教育存在忽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傾向,導致部分學生難以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傳授技法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欣賞美、體驗美的過程中,增強識美丑、辨善惡的能力,塑造其積極的審美理想;在實踐美、表現(xiàn)美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

三、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的踐行策略

美術教學要緊扣時代脈搏,堅持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與中國美學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筆者從高中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表現(xiàn)美及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學科特點出發(fā),將德育從欣賞課、技法課、實踐課三個方面加以滲透。1.通過美術作品鑒賞,利用審美教育提升高中生的德育水平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歷代經典藝術作品不僅蘊含藝術家的個人情感及其對現(xiàn)實的理解與評價,而且是對藝術家內在特質和道德風貌的映射。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欣賞藝術作品的美,正確解讀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目的,挖掘并體味作品的內在意蘊,以此讓學生在審美經驗的積累、審美能力的提升中升華思想道德與審美情感。教師應通過培育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美學精神的審美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2.以美術實踐活動推動德育藝術源于生活,美術教學不應僅限于課堂。美術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美,感悟人生真諦,從而樹立健全的人格。如,組織學生外出寫生,讓學生在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中增強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教師應引導學生感知自然美、生活美,提升其審美素養(yǎng),拓展其思維能力。美術具有開放、自由的藝術特性,相應的,美術實踐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如校園文化展示、美術課外活動等。教師應打破以理論學習為唯一手段的固化的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審美特質,以美術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3.以美術技能訓練增強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高中美術技能訓練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臨摹與創(chuàng)作我國的傳統(tǒng)繪畫作品,使學生初步掌握中國畫的藝術特征、技能技法及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創(chuàng)作理念。我國的傳統(tǒng)繪畫在材料、題材及技法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學生從藝術的視角出發(fā),在對中國畫的藝術特色有了更深層理解的同時,也被其特有的藝術魅力折服,從而增強自身對傳統(tǒng)美術形式的熱愛,產生繼承并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也由此得以深化。

結語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的發(fā)展期,教師應充分利用美術教學的德育功能,促進青少年的發(fā)展與成熟,通過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的審美教育,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和人文情懷;通過德育與美術教學的有效滲透和融合,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以激發(fā)其愛國熱情,提高其文化道德修養(yǎng),促使其不斷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張望.魯迅論美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56:3.

[2]李憶菲.藝術審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兼論隱形思想政治教育[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

[3]薄松年,陳少豐,張同霞,等.中國美術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7:.

作者: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