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繪畫區(qū)別用線的教學引導
時間:2022-11-26 11:33:58
導語:幼兒美術繪畫區(qū)別用線的教學引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前美術繪畫用線的教育引導一直是學前美術教育比較關注的問題,我們通過《高職院校學前美術與專業(yè)繪畫的交叉性拓展與深化———以川北幼專2013級初專學前教育3班為例》課題的研究,發(fā)現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美術繪畫課程在工作實踐中應用性相對較小,于是,我們針對本班同學所在的廣元地區(qū)幼兒園及其他幼兒園進行有關美術繪畫用線教育引導,得出相關數據。
關鍵詞:幼兒美術;繪畫;教學
一、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區(qū)別用線繪畫的引導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因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首先,繪畫材料多樣化,但缺乏美術線條區(qū)別表現的教育引導。調查報告顯示:幼兒園選擇一周開展2次或2次以上美術繪畫活動的人數占總數86.2%,在美術活動中(勾線筆和水粉水彩顏料占50%以上,油畫棒和水彩筆占80%以上),從中得出:美術活動中繪畫材料非常多樣易于表現線條與形象,但是從調查報告中也得出教師在組織美術繪畫活動中并沒有足夠的重視美術繪畫線條區(qū)別表現的引導。其次,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認為繪畫先畫線條,但是對線條的區(qū)別表現物象的遠近大小的教育引導卻很少。數據得出:總人數225人中142人(63.1%)認為在兒童美術繪畫中先畫線條,但是,在線條的區(qū)別表現物象方面的教育引導次數并不多。再次,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認為大班以上年齡的小朋友懂得物象大小遠近和線條粗細的意思,但是,在繪畫中對其關于線條區(qū)別表現物象大小遠近的教育引導卻很少。數據得出:被調查人員共計225人,其中97人(占總人數43.1%)認為中班兒童懂得遠近距離和線條粗細的意思,124人(占55.1%)認為大班兒童懂得遠近距離和線條粗細的意思,81人(占36%)認為學前班兒童懂得遠近距離和線條粗細的意思,但是在組織幼兒美術繪畫活動中會引導孩子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去表現物體對象的人數只有157人(占69.8%),仍有68人(占30.2%)不會或者根本沒有考慮過引導孩子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去表現物體對象。最后,大部分教師思想上認為應該引導幼兒區(qū)別不同粗細的線條,從而表現物象的遠近大小,但是,在實踐中進行相應的繪畫引導卻很少。被調查總人數225人中有202人(占89.8%)認為在幼兒美術繪畫中有必要區(qū)別不同粗細的線條,196人(占87.1%)認為在幼兒美術繪畫中應該引導幼兒認識和表現物體的遠近大小,但是,在組織幼兒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線條表現物體的遠近大小次數很少,一般的選項共有205人約占總人數的91.1%。(二)分析形成因素。1.忽略繪畫中不同粗細形式的線條區(qū)別表現物象的認識規(guī)律及趨勢人類繪畫歷史的溯源為繪畫中線條有區(qū)別的表現物象關系提供佐證。原始社會人類認識和表現世界的繪畫作品已經顯現出利用線條的粗細不同去表現物象的主次關系和位置遠近大小。西方的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達米拉洞窟壁畫以及中國古老的巖畫都可以作為佐證。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擅于描繪物象粗獷有力的線條,主體物突出,客觀再現了動物公牛被尖銳物斜穿身體后部,露出身體內的腸子,而公牛對面的人物和鳥形面具相對公牛較小,畫面主次關系一目了然。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雖然描繪的是一頭受傷的公牛,但線條已經具有明顯的粗細濃淡的變化,原始人類運用繪畫材料表現公牛蜷伏的身體,線條與色彩的結合具有一定的立體感。由此得出,西方的原始人類在繪畫之初就把主體物安排在視覺中心的位置上供觀者觀看,將洞窟壁畫線條的粗細長短變化與構圖、色彩結合起來,能產生童趣性的畫面效果,無不散發(fā)著古代繪畫文明的光輝。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巖畫,同時也是巖畫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巖畫被稱為“刻在石頭上的史書”。它記錄著人類處于遠古狩獵時代到原始部落時期的社會、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狀況,是人類早期社會重要的文化遺產。賀蘭山巖畫是原始先民按照一定的審美形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瑰寶,巖畫線條粗細有別,主體物突出,動物表現的面積大小不一,他們想要著重表現的動物尤其畫的面積比較大,次要物相對較小,具象與抽象的結合,夸張與變形的演繹,受神靈崇拜或者巫術信仰的影響,在巖石上雕刻線條本身就是一種對體力和精神的挑戰(zhàn)。內蒙古地區(qū)是我國古代巖畫比較聚集的地區(qū),內蒙古不同區(qū)域的巖畫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巖畫的一般是動物和人物的題材居多,但內蒙古地區(qū)有相當一部分題材是表現人與動物的關系,那就是巖畫中出現的騎馬人的形象。巖畫中騎馬人的形象不是獨立出現的,是比較集中地出現在某一個具體區(qū)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開始進入畜牧社會。根據推斷當時原始社會發(fā)展的程度以及對巖畫騎馬人的形象場景的分析,這些騎馬人的形象大致分為三種類型:騎馬狩獵、騎馬放牧和騎馬征戰(zhàn)。這些線條粗獷、形象寫實,動態(tài)準確的騎馬人形象體現著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當時社會的發(fā)展狀況,而線條的粗細變化在這些畫面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中西方原始繪畫線條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類在認識世界之初最先運用線條去表達物象的輪廓。隨著大腦和思維的發(fā)展與進步,進而運用不同粗細的線條去表現所畫物象的主次和大小、遠近的關系。人類本能的運用線條去表達對大千世界的認知與感受。這不是一種美術現象而是人類早期表現思想和感受的一種認識規(guī)律。對比中西繪畫歷史中的線條表現方面的共性看,中西方繪畫都極力拓展著線條表現力的各種可能性,這是一種美術繪畫的發(fā)展趨勢。不同歷史時期中不同繪畫派別的西方繪畫都體現著線條在繪畫中的粗細長短等的不同變化和區(qū)別對待,物象的主次關系,大小比例,個人情感表現等都通過線條的表現讓觀者一覽無余而后細細品味。以上為不同時期的中西繪畫作品,從中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畫,畫家都會運用不同粗細,長短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表現所畫物象,運用粗線條表現物象的外輪廓,將主體物放在視覺中心的位置上使之更加突出重要性,讓觀眾明確繪畫表現的主要物象。不同歷史時期的畫家都在不斷地探索著線條的各種表現可能性,將線條的表現力不斷拓展,甚至推向極致,使畫面線條的粗細對比和節(jié)奏感更加突出,使觀眾更深層次地體會到某種繪畫意境。比如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梵高通透銳利的目光折射出的那一抹人性光輝,還有畢加索變形立體的女人形象等等都是通過線條表現力的挖掘與深化傳達給觀眾某種精神和力量??梢?,這是一種美術繪畫趨勢,并不是暫時的美術表象。學前美術繪畫教育引導是將事物的某種認識規(guī)律和趨勢引導給幼兒,而這樣的美術繪畫規(guī)律與趨勢卻恰恰被忽略掉了,本次調查表明225人中,91.1%(205人)很少或一般性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線條表現物體的遠近大小,這說明在學前美術活動的組織實踐過程中對線條粗細表現物象遠近大小的教育引導確實重視不夠。2.幼兒教師在被教育階段缺乏相關教育引導幼兒教師在學校學習階段,完成學前美術相關學習內容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的美術教育引導,會造成學生本身對于不同粗細線條表現物象遠近大小的關系認識不足,忽略簡筆畫中線條表現的區(qū)別性,進而對兒童畫表現中線條與線條間的粗細大小或長短的對比產生的某種節(jié)奏感重視不夠,對線描中的不同種類線條的表現力的探索還不夠等等,都極有可能造成在將來的幼兒園美術實踐活動中對幼兒關于線條的區(qū)別表現的教育引導不夠重視的問題。3.幼兒園教師本身的職業(yè)倦怠感川北幼專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同學的就業(yè)率相對較高,但是,學生在幼兒園教師的崗位上流動性也比較強。主要原因是幼兒園教師的整體薪資水平相對較低,大部分同學在私立幼兒園就職,面對不同管理機制和要求的幼兒園,使人容易出現職業(yè)倦怠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園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增強,極容易造成幼兒園師資的流失。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教師對于美術活動的組織實踐極容易存在教育引導的疏忽和紕漏。4.美育引導滯后于學前美術繪畫現狀的現實美術繪畫作品中線條的粗細變化與物象遠近大小之間的和諧表現,會使整個畫面產生某種節(jié)奏感,而這種節(jié)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形式美感。幼兒園組織美術活動和繪畫活動相對較多,在這些美術繪畫活動中幼兒進行繪畫的時候,卻很少有教師對幼兒繪畫的線條粗細表現物象的遠近大小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這進一步說明了幼兒繪畫實踐過程缺少相應的美術繪畫線條的形式美教育引導,或者幼兒教師也沒有意識到幼兒繪畫中粗細線條區(qū)別表現物象的遠近大小、輪廓細節(jié)等等所產生的某種節(jié)奏感在形式上是一種美。這不是幼兒園個例,很可能是共性問題。
二、針對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強高職院校一線專任學前美術教師美術和美學相關理論的學習與積累。幼兒園教師在實踐教學和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和狀況無不體現著他們在學習生涯中所接受的教育現狀。同時,也就意味著學生在幼兒園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高職高專美術教師的教學問題。如果幼兒園教學中缺乏對美術繪畫線條的粗細區(qū)別表現物象的遠近大小的有效引導,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對學生在美術理論和美學理論方面也缺乏相應的有效教育引導。因此,高職高專院校一線學前美術教師必須加強美術和美學相關理論的深入學習,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專業(yè)化的技能訓練和美育理論思想的普及,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二)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增加幼兒美術美育課程,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美術和美育理論水平。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計劃,適當增加形式美學相關理論的普及性教育引導,將專業(yè)性繪畫與學前美術進行交叉與深化,使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美術和美學相關理論水平不斷提高,為學生將來的教學實踐、擇業(yè)就業(yè)和高素質培養(yǎng)人才打下良好基礎。只有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幼兒園美術繪畫的教育引導才能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fā)展。(三)實現對幼專所在地區(qū)周邊幼兒園教師進行美術美育普及性培訓。很多幼兒園教師在思想上認為幼兒美術繪畫應該適當引導,可以不強求效果,但是在幼兒園美術教學實踐中很少有教師對幼兒的繪畫線條進行粗細區(qū)別表現的教育引導。鑒于上述情況,我們可以對本地區(qū)及周邊幼兒園教師進行有關美術課程和美術美學理論的集中培訓。這樣,不僅可以促進當地幼兒園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審美水平的提高,也實現了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實踐中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幼兒美術繪畫的教學水平。(四)實現課程與園所的對接,在實踐中檢驗課程。將美術美育相關理論滲透到學前美術課程,并做好課程與幼兒園(班級)之間的“點對點”對接,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理論性。隨著幼兒園美術活動實踐的深入,適當調整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使課程凸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在研究中深入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在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做好相關理論和實踐總結,再回到幼兒美術實踐中深入解決問題,如此才能切實做好美育與實踐、教學的高度統(tǒng)一,有效推進地區(qū)范圍內學前美術教育的良好發(fā)展。
三、結語
調查問卷不只是將問題提出來,主要是想要探索運用更好的方式將問題得到切實的解決。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師,筆者深深感受到必須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將理論思想滲透到實踐中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堅守講臺給學生傳達一種信念與力量。始終相信教育的力量,既是細雨潤物,又是滴水穿石。筆者相信集體的力量一定會將學前美術教育前景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胡敦杰,王相生.淺析歐洲史前洞窟壁畫[J].美與時代(下),2016(04).
[2]劉玉霞.淺論寧夏賀蘭山巖畫的藝術特點及其保護[J].大眾文藝,2014(04).
[3]李特,張玉花.內蒙古地區(qū)巖畫內容及藝術特點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8(03).
[4]張文靜.中國巖畫的區(qū)域分布及特點比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03).
[5]李曼妮.探尋兒童繪畫與原始繪畫間的共性語言[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
[6]王娟.畢加索繪畫作品藝術特色與風格特征研究[J].藝術教育,2020(05):137.
[7]常迎春.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美術課堂教學的探討[J].品味經典,2020(09).
作者:孫榕蔚 單位: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上一篇:中職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初中美術素描教學的困難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