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外交戰(zhàn)略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12 03:05:00
導語:能源外交戰(zhàn)略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熟知中國目前的能源現(xiàn)狀
眾所周知,目前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種。中國是世界能源儲藏大國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居世界第一、九和十六位,但人均能源擁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能源自給率高達94%,超過經(jīng)合組織國家70%的平均自給率,總體能源對外依賴度僅為6%,但石油對外依賴度卻越來越高,已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5年的40%。據(jù)估計,到201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賴度將超過50%,到2020年將超過60%。
同時,作為世界能源生產大國,中國人均能源可采儲量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3.5噸。石油可采儲量約198.50億噸,目前僅探明69.31億噸,人均可采儲量只有2.6噸;天然氣可采儲量為1.95萬立方米,人均可采儲量約1500立方米;煤炭可采儲量為1886億噸,人均可采儲量145噸,按年產19億噸煤炭計算,也僅可開采一百年左右。但令人欣慰的是煤炭還有3317億噸基礎儲量和6872億噸資源量,可以留待后人勘探開發(fā)。
中國也是世界能源進口和消費大國,除了煤炭自產自銷外,石油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已上升為22%~23%。從1993年開始,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目前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從生產和進口情況來看,2004年中國生產原油1.75億噸,凈進口原油1.17億噸,占世界原油貿易量的6.31%,花掉430多億美元;2005年生產1.82億噸,凈進口1.815億噸,又花掉500多億美元。據(jù)估計,到2020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將會急劇增加,屆時成品油需求量約5億噸,石油缺口將達2.5億噸至2.7億噸,能源短缺現(xiàn)象還將持續(xù)35年??梢哉f,能源生產和進口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今后中國社會的全面發(fā)展,而且與世界各國的能源戰(zhàn)略息息相關,處理好這一問題對中國的對外戰(zhàn)略至關重要。
二、建立多元的能源合作體系
為保證石油能源安全供應,中國必須繼續(xù)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戰(zhàn)略,確定和優(yōu)化重點國家和地區(qū),與中東、非洲、中亞、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南美形成能源戰(zhàn)略關系--油氣供應國(生產國)和油氣消費國之間的互動。目前,中國海外石油的投資項目已遍及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12個國家,經(jīng)國家批準已中標和簽約的有28個勘探開發(fā)項目,涵蓋了油氣勘探開發(fā)、地面建設、管道鋪設、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銷售等業(yè)務領域,形成了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和亞太南美三個戰(zhàn)略區(qū)。
首先是中東和北非地區(qū)。中東是中國石油進口最主要來源地,占石油進口總量的50%,其中伊朗最多,占18%。目前中國與伊朗達成了480億歐元的石油天然氣合作項目;以5.74億美元從加拿大石油公司購得敘利亞油田37%的股權;與沙特啟動了200億元的聯(lián)合儲油項目等。另外,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25%來自于非洲國家,其中最重要的伙伴是蘇丹,占7%。中國已經(jīng)擁有蘇丹最大的石油公司40%的股份,取得了年產1000多萬噸的石油開采權等。
其次是中亞和俄羅斯。中俄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石油管線安(加爾斯克)大(慶)線、安納(霍德卡)線的變故之后,已開始修建泰(舍特)納(霍德卡)線,預計2008年完成一期工程,年輸油量將達8000萬噸;同時,俄增加通過鐵路向中國北方地區(qū)供應石油的數(shù)量,2005年達到750萬,2006年達到1200萬噸以上;并于2006年3月21日簽訂向中國提供天然氣、石油和電能的長期合同,保證以后每年向中國提供600億-8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另外,哈薩克斯坦(阿塔蘇)與中國(阿拉山口)修建的石油輸出管道已于2006年5月25日起正式對華輸油,其中哈俄兩國的石油分別占50%,計劃初期年輸油量為1000萬噸,2010年以后逐步達到2000萬噸,標志著中國首次實現(xiàn)了以管道方式從境外進口原油。
再次是亞太和南美地區(qū)。中國在亞太地區(qū)進口的石油占15%。2002年,中海油以12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和印尼的三大油氣田,以5.85億美元從西班牙手中購取印尼的5個海上油田的部分資產。在拉美,中國以委內瑞拉為橋頭堡發(fā)展石油產業(yè),擴大投資項目,目前已在兩個油田區(qū)域開展合作,并著手開采其它油田、勘查領海天然氣等。
另外,在中南半島地區(qū),中國積極籌建中緬石油管道,即將來自中東的石油從緬甸實兌港上岸,通過輸油管線抵達云南昆明,要比通過馬六甲海峽將原油運到廣東湛江減少1200公里的路程,而且要相對方便和安全。同時,積極參與開鑿克拉地峽,即在泰國南部地區(qū)沿克拉地峽開鑿一條長102公里、寬400米、深25米、雙向航道的"東方巴拿馬運河",計劃耗時10年,花費250億美元。運河建成后,遠洋運油船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達南中國海,每趟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大型油輪可節(jié)省3-5天的時間,近30萬美元。三、應對多方的能源安全威脅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石油進口大國,對石油的急需直接影響到與周邊國家及世界其他大國的關系,而且涉及到能源供應的安全問題,構成中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的石油進口正面臨著世界其他國際力量的威脅和壓力,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壓力。政治上,美國視中國為主要"不穩(wěn)定因素",制造"中國能源威脅論",擔心中國與中東非洲國家進行"武器換石油"的交易,打亂其全球反恐和打擊"無賴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軍事上,美國在歐洲和亞太等地派有駐軍,直接威脅著中國主要石油進口產地和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貿易上,美國控制著中東、非洲、拉美等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通過跨國石油公司壟斷著石油公司海外業(yè)務的拓展;加上中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分歧,中國能源安全受制于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性進一步增加。
第二,俄羅斯國家利益的權衡。中俄能源合作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經(jīng)貿合作問題,正演變成一場政治、外交、利益和安全等錯綜復雜的大國外交博弈。普京自上任以來,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在涉及到國家根本利益方面,全面權衡與美日中的大國關系,尤其是在遠東能源開發(fā)問題上,把亞太視為戰(zhàn)略利益區(qū),中國為戰(zhàn)略伙伴,日本為重要客戶,在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時,時時不忘誘導日本加入,以擴大討價還價的余地,增加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壓力。第三,日本能源外交的抗爭。中日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源遠流長而又非常敏感。近年來,日本從其狹隘的民族利益出發(fā),不斷制造"中國威脅論",從各個方面與中國展開爭奪,尤其是在能源方面,日本更是如影隨行,可以說世界上凡是有能源的地方,就有日本和中國的競爭。如拆散中國與俄羅斯的石油合作計劃,搶奪東海油氣資源的開采,霸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插手馬六甲海峽的防務等等,以此來挾持中國的石油開采與進口,遏制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
第四,馬六甲海峽的風險。中國90%以上的進口石油通過海上運輸,其中80%經(jīng)過馬六甲海峽,每天有60%的船只為中國運送貨物,而且雇用的皆是國外大油輪。據(jù)證實,全球60%的海盜襲擊都發(fā)生在這兒,2004年就發(fā)生了169起海盜劫船事件。目前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控制著海峽,三國海軍組成"聯(lián)合艦隊"進行海上巡邏。美日已借口反恐和打擊海盜為名與這些國家聯(lián)防,意欲在一些關鍵地點有所布置,而中國目前尚無軍事力量去保護石油運輸?shù)陌踩qR六甲海峽已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主要困局,可以說"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能威脅中國的石油安全"。
四、探索全新的能源外交戰(zhàn)略
由于中國對能源消費的急劇增加和進口的日益擴大,能源問題在對外關系對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立足國內解決能源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與美日俄印等大國關系,制定新一輪外交戰(zhàn)略,以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國際局勢變化,就顯得至關重要。
第一,對美外交擴大共識。中美之間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都有許多互補性,尤其是在對待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上,中美雙方需要進一步擴大共識,減少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分歧,因為兩國曾在二戰(zhàn)期間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沒有根本利益上的沖突。通過能源交流與合作,可以共同應對能源供需方面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制止因此而爆發(fā)的地區(qū)沖突和局部戰(zhàn)爭,而且有利于防止日本等國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的復活,把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危險性消滅在萌芽之中。
第二,對日外交增加透明。中日之間的問題無外乎歷史和能源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來東海大陸架的油氣開采和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對兩國關系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極為重要。中國應該從歷史問題的糾紛中走出來,著眼于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在能源問題上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原則,而不是將政治分歧滲透到經(jīng)濟貿易中。這一問題的合理解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臺灣問題的解決和南中國海能源的開發(fā)問題,而且也是打破美日所謂"島鏈封鎖"的需要,從而牢牢掌握中國遠洋戰(zhàn)略的出???,真正實現(xiàn)中國和平崛起的大國戰(zhàn)略。
第三,對俄外交加強合作。中俄具有3400多公里的邊界線,在歷史上沙俄曾是掠奪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然而歷史發(fā)展到今天,俄羅斯仍是唯一能夠和美國相抗衡的軍事大國,而且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中國應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基礎上,加強同俄羅斯與中亞各國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建立有效的能源供需渠道,促進政府間的政治互信,加強軍事上的合作交流,加大對"東突"等恐怖組織的打擊力度,為能源合作提供牢固有力的安全保障。
第四,對東南亞加強溝通。作為東盟觀察員國,中國應進一步發(fā)揮亞洲大國的協(xié)調作用,充分調動海外華僑的愛國力量,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合作與交流,積極籌建"東南亞能源共同體",并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擴大能源合作與開發(fā)力度,共同承擔風險和責任,重新樹立中國的大國形象。
參考文獻:
[1]江紅:為石油而戰(zhàn)--美國石油霸權的歷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 上一篇:生產型外貿企業(yè)發(fā)展論文
- 下一篇:南盟發(fā)展前景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能源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