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8 02:27:00
導語:挪用公款罪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挪用公款的構成要件
根據刑法384條的規(guī)定,挪用公款的要件為:
一是犯罪客觀為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公共財產的所有權,也侵犯了國家的財經管理制度和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
二是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擅自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行為。
三是挪用公款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
四是挪用公款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用,目的在于非法取得對公款的使用權。
上述挪用公款罪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是認定挪用公款罪的客觀標準,也是區(qū)分挪用公款罪與非罪的具體標準。
二、挪用公款的具體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在認定是否構成挪用公款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重點問題:
一是正確認識行為人是否具備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資格。挪用公款罪是國家工作人員實施的犯罪,如果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就不能構成挪用公款罪。在這一問題上,刑法修訂前,挪用公款罪的主體包括國家工作人員、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經手管理公共財物人員。刑法修訂后,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和其他經手、管理公共財物的人員不再是挪用公款的犯罪主體。如果是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挪用本單位資金符合刑法第272條規(guī)定的應以挪用本單位資金罪定罪處罰。
二是要正確判定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挪用公款罪主觀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違反財經紀律而挪用,目的在于非法取得對公款的使用權。過失不構成本罪,如行為人因工作疏忽大意,使公款被他人非法使用的,不能以挪用公款罪論處。國家工作人員因工作嚴重不負責任,導致公款被他人用于非法活動,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以玩忽職守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三是要正確判斷行為人挪用公款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如果行為人不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而獲得公款歸個人使用,不能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要注意區(qū)分挪用與借用公款的界限,二者的區(qū)別體現是:首先,挪用公款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而借用公款是行為人與單位之間發(fā)生的民事債權債務關系;其次,挪用公款罪一般是在單位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的,單位不知道公款的去向和用途,借用是按照規(guī)定和經單位負責人同意后暫借的,具有公開性;最后,挪用公款的行為多數沒有手續(xù)和借據,而借用公款一般是經過合法程序批準,有借款憑證,有的在帳面上有記載。
例如,我們在偵查南票站魏某挪用公款一案,嚴格把握刑法384條的實質要件,注意區(qū)別挪用與借用公款的關系的界限,經過初查去偽存真,用挪用公款四個構成要件,逐條分析、研究、認定魏某挪用公款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三、認定挪用公款罪存在的誤區(qū)
1、認定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與貪污罪的主體完全相同。
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都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性犯罪,二者相比,通常認為它們的主體是一致的。但研究刑法第93、272、382、384條的規(guī)定,便不難發(fā)現二者的區(qū)別。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與貪污罪的主體不同在于貪污罪的主體范疇寬于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范疇。刑法第382條第2款規(guī)定,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也可以構成貪污罪的主體。在這條規(guī)定中,第2款單列一款,與第一款是并列關系,即受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是并列關系,并不包含在國家工作人員之列。而刑法第384條規(guī)定,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并未包括此類人員。刑法第93條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范疇做了具體規(guī)定,在這條規(guī)定中,國家工作人員并不包括受委托從事公務的人員。從這3條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挪用公款罪主體與貪污罪主體不同在于,挪用公款罪的主體不包括受委托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貪污罪的主體卻包括。2000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對受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挪用國有資金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中規(guī)定:對于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國有資金歸個人使用構成犯罪,應當依照挪用資金罪定罪處罰。這樣進一步以司法解釋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與貪污罪主體的不同。、認為股份制企業(yè)中的人員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應以是否為國有控股企業(yè)來認定。
改革開放以后,所有制結構呈現多元化,隨之而來企業(yè)性質也日趨復雜,對這些企業(yè)中人員挪用錢款的行為如何定性,實踐中有多種主張,最常見的是以國有權是否占多數來劃分,即國有控股的企業(yè)中人員有挪用行為的定挪用公款罪,非國有控股的企業(yè)中人員有挪用行為的定挪用資金罪。這種劃分似乎合理,但也有偏頗之處。股份制企業(yè)一經設立,便具有完全的、獨立的性質,該性質不同于任何發(fā)起人或認股人,包括參股、認股、控股的國有公司、企業(yè)的性質。而公司的法人財產屬于獨立的法人財產,其性質也不同于任何出資者的財產性質。目前有關法律、法規(guī)還沒有對此類犯罪有明確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對這類行為,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國有資本控股、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財物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的規(guī)定來解決。此批復中規(guī)定:在國有資本控股、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除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從事公務的以外,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對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應定職務侵占罪。此批復雖未明確規(guī)定此類人員挪用錢款的行為如何定罪,但已明確規(guī)定此類人員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受委派者除外),而挪用公款的主體卻是國家工作人員,所以在國有資本控股、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將公司的錢款挪用給他人或自己使用時,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來定罪。
3、認為承包國有企業(yè)的人員可構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
在國有企業(yè)改革中,承包是企業(yè)改制的一種重要形式,承包的確給一些企業(yè)帶來了效益,但同時帶來了很多法律問題。對于承包者挪用企業(yè)錢款的行為如何定性,便成為其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企業(yè)承包一般分為二種:即風險承包和經營權型承包,風險承包是指無論是否有利潤,承包人必須上交一定利潤給發(fā)包方,如有剩余利潤則歸承包人,這種承包因企業(yè)財產的歸屬已事先劃定;不論企業(yè)是否贏利,承包人都要上交一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承包人如將款借給他人應屬其職權范圍內的事情,不能構成挪用公款罪。如屬經營權承包,且發(fā)包人是國有單位,則承包人是屬于受委托從事公務的人員。因為承包既是一種委托關系,對于原來不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因為承包國有單位,在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屬于受委托從事公務的人員,如前所述這類人員可以構成貪污罪的主體,但不可構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故筆者認為承包國有企業(yè)人員有挪用公款行為的,無論是風險承包還是經營權承包,都不能構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還有一種特殊身份的承包國有企業(yè)人員,即承包人在承包前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有些人認為他們可以構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這種觀點的錯誤之處在于忽略了挪用公款罪構成要件中的必須利用職務便利的要件,挪用人除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外,在挪用公款時,必須利用了他從事公務的職務便利。因承包人進行了承包,在承包期間的挪用行為與原來的職務沒有關系,即承包人挪用公款是利用承包的便利條件,而不是利用原來的國家工作人員從事公務的職務便利,所以也不能構成挪用公款犯罪。
- 上一篇:秘密竊取行為中秘密分析論文
- 下一篇: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挪用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