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靜脈濾器范文

時間:2023-03-23 13:12: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下腔靜脈濾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下腔靜脈濾器

篇1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心胸外科北京市順義區(qū)101300

【摘 要】目的:探討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的護理要點。方法:總結48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防止肺栓塞的療效觀察及護理。結果:48例術后患者均未發(fā)生肺栓塞。結論:早期及時的下腔靜脈濾器置入是防止深靜脈血栓脫落并發(fā)肺栓塞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腔靜脈濾器;護理

深靜脈血栓形成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于下肢,栓子脫落可發(fā)生肺血栓栓塞癥,置入下腔靜脈濾器是預防栓子脫落導致肺血栓栓塞癥的重要措施[1],適用于所有需要預防來自下腔靜脈系統(tǒng)的血栓脫落而可能導致肺動脈栓塞的患者。下腔靜脈濾器置入使血栓脫落造成的肺栓塞率下降至0.9%-5%[2],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48例放置下腔靜脈濾器患者,療效顯著。現(xiàn)將圍手術期護理經(jīng)驗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歷資料

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對確診為急性期單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48例患者施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其中右下肢17例,左下肢31例;女性20例,男性28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3歲;平均病程4天。病因有剖宮產(chǎn)術后、骨折、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置管后、腫瘤等。術前均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證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手術方法

局麻后采用改良Seldinger技術穿刺,其中45例經(jīng)健側股靜脈入路,3例經(jīng)右頸靜脈入路,穿刺成功后行股靜脈、下腔靜脈造影,確認股靜脈和下腔靜脈的直徑、形態(tài)結構和有無血栓形成,及兩側腎靜脈開口位置和髂總靜脈匯合部位。確認下腔靜脈無血栓形成后釋放濾器,濾器上緣位于腎靜脈下方0.5-1cm,下緣于下腔靜脈分叉處以上。再次行下腔靜脈造影確定濾器位置。穿刺點壓迫15min,術畢。

2結果

本組48例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濾器位置、形態(tài)良好,無腔靜脈破損,術后經(jīng)取栓和(或)溶栓、抗凝綜合治療后下肢癥狀改善。所有病例治療期間均肺栓塞出現(xiàn)。

無穿刺部位感染、出血及血腫形成。術后平均隨訪6個月,無靜脈血栓復發(fā)。3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

患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使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引起患肢腫脹,且血栓脫落而引起肺栓塞嚴重者危及生命,患者常精神緊張、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護理人員應耐心告知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從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3.1.2觀察病情變化

密切觀察有無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咯血等肺栓塞癥狀,觀察患肢皮膚的溫度、顏色、腫脹程度和末梢血運等體征。測量雙下肢周徑,小腿測量的位置為髕骨下緣10cm處,大腿為髕骨上緣20cm處[2]。囑患者絕對臥床,禁止擠壓、揉搓、按摩患肢。完善必要術前檢查,如血常規(guī)、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急診生化等。

3.2術后護理

3.2.1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經(jīng)股靜脈穿刺的患者,術后彈力繃帶加壓包扎6h,穿刺點沙袋壓迫3h,囑患者穿刺側下肢伸直制動12h,術后24h下床活動[3]。經(jīng)頸靜脈穿刺者需注意有無胸痛、胸悶及呼吸方式的改變,防止血胸、氣胸形成。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皮下血腫形成。觀察血壓、心率、面色及末梢循環(huán)情況,注意有無腹痛、背部疼痛等,以早期發(fā)現(xiàn)下腔靜脈穿孔。指導患者進食高纖維素、高蛋白的軟食,禁食生、冷、硬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暢,勿用力排便。

3.2.2避免在患肢穿刺

由于患肢靜脈血流緩慢,各種刺激性藥物及高滲溶液長期滯留,能增加血栓形成。

3.2.3觀察出血傾向

自發(fā)性出血是抗凝、溶栓治療的主要副作用,可出現(xiàn)口腔粘膜、牙齦、皮膚、消化道、泌尿系統(tǒng)及顱內(nèi)等部位出血。須密切觀察患者口腔黏膜、周身皮膚、尿便顏色、意識、言語、肢體活動及瞳孔對光反射改變等。監(jiān)測凝血功能、血小板等。

3.2.4出院指導

(1)非抗凝禁忌患者,大多需口服華法林鈉片抗凝治療,叮囑患者必須按醫(yī)囑服藥,否則可能出現(xiàn)出血風險,或抗凝不達標進而血栓發(fā)展、變化,抗凝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凝血,INR國際標準化比值控制在2-3,指導飲食:菠菜、生菜、甘藍、花菜等與華法林合用時可增加出血的危險性。人參和綠茶可使華法林作用降低。長期飲酒和吸煙能夠降低藥物抗凝作用。(2)囑患者注意休息,適量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時適當抬高下肢,以及穿醫(yī)用彈力襪治療,告知患者長期堅持使用醫(yī)用彈力襪的目的和意義,并指導其正確的使用方法。

4總結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fā)肺栓塞能夠致死或致殘,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在保證正常血流通過的情況下,能有效攔截3~4mm以上的脫落血栓塊,從而避免致死性肺栓塞的發(fā)生。因此,早期及時的下腔靜脈濾器置入是防止血栓脫落并發(fā)肺栓塞的關鍵和有效措施。正確和嚴密的護理觀察是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康復的保證。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5):259-264.

篇2

關鍵詞 下腔靜脈濾器 肺動脈栓塞 深靜脈血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38

資料與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靜脈血栓(PE)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齡33~80歲,平均63.9歲;術前均經(jīng)下肢靜脈彩超檢查確診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發(fā)生部位:右下肢3例,左下肢7例,雙下肢1例,病程1~30天。術前2例經(jīng)CT檢查確診為肺動脈栓塞,惡性腫瘤2例,骨折1例。

方法:仔細詢問病史、查體,根據(jù)病情及時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ECG、X線或CT胸片、血、尿、糞常規(guī)、肝功、腎功、電解質(zhì)、APTT、PT、FPG、2hPG、血型、梅毒抗體、艾滋病抗體、DSA、MRA等各項檢查,明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診斷,積極藥物治療,嚴格掌握下腔靜脈濾器(VCF)置入指征。

操作過程:有2例在彩超室彩超定位下放置濾器,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右腹股溝穿刺區(qū)皮膚,鋪消毒巾,取2%利多卡因2ml切口局部浸潤麻醉。取右側腹股溝韌帶下方股動脈動點偏內(nèi)側0.3cm切口,切開表皮和真皮。穿刺針穿刺股靜脈成功后,置入導絲,順導絲置入鞘管和引導管。彩超定位,引導管位于下腔靜脈內(nèi)、腎靜脈平面以下、髂總分叉處以上。抽出導絲后,沿引導管送入濾器,到位后慢慢抽出引導管,濾器釋放,彩超下可見濾器撐開,位于下腔靜脈內(nèi)預定位置。再完全抽出引導管,穿刺點局部按壓15分鐘,紗布包扎,繃帶加壓。手術順利,術后穿刺點加壓包扎,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其余9例是在1000mAX光數(shù)字胃腸機及近臺顯示器引導下進行操作:患者進入放射科介入治療室,、穿刺點選取、皮膚消毒、浸潤麻醉同上,待穿刺成功后,行下腔靜脈造影,確定下腔靜脈和釋放通路無血栓形成;測量下腔靜脈直徑,選擇適合濾器;根據(jù)腎盂顯影判斷腎靜脈開口的位置,放置濾器輸送器,在X線透視下將濾器放置在腎靜脈開口之下的下腔靜脈內(nèi),濾器頂端位于右腎靜脈開口下0.5~1cm處,造影觀察濾器形態(tài)。待濾器撐開,位于下腔靜脈內(nèi),到達預定位置后,完全抽出引導管,穿刺點局部按壓15分鐘,紗布包扎,繃帶加壓。術后穿刺點加壓包扎,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術中隨時觀察患者呼吸、心跳、血壓、面色等變化;術后穿刺部位紗布包扎,沙袋壓迫4小時以止血,靜臥及心電血壓監(jiān)護4小時。密切觀察局部有無出血情況,適當減少術側肢體的活動量。對無抗凝禁忌證者,術后肝素抗凝,3天后改為口服華法林12~24個月,調(diào)整華法林用量,使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控制在2~3。

討 論

篇3

關鍵詞:肺栓塞;下腔靜脈濾器

肺栓塞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體循環(huán)的各種栓子脫落均可誘發(fā)肺栓塞,其中血栓最為常見,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虛脫、咳嗽、面色蒼白、胸痛以及惡心等癥狀,患者發(fā)病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往往會出現(xiàn)諸多并發(fā)癥,比如下腔靜脈出血、肺梗阻以及呼吸衰竭等[1]。近年來,我國肺栓塞患者的數(shù)量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肺栓塞采用經(jīng)下腔靜脈濾器間孔輸入導管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例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經(jīng)心電圖、超聲下血管內(nèi)血栓檢查結果確診,其中5例患者為女性,6例患者為男性,年齡38~73歲,平均年齡為(51.2±8.6)歲,病程2~30 d,平均病程為(15.4±6.4)d,其中2例患者為雙下肺栓塞,2例患者為右肺動脈干栓塞,4例患者為右下肺動脈分支栓塞,3例為右下肺動脈栓塞,5例患者出現(xiàn)咯血癥狀,均為痰中帶血,出血量較少。3例患者心率正常,8例心率>120次/min;4例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正常,7例PaO223 mmHg;5例患者脈氧飽和度(SpO2)正常,6例SpO2

1.2方法 所有肺栓塞患者均給予經(jīng)下腔靜脈濾器間孔輸入導管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在腎靜脈下1 cm處放置下腔靜脈濾器,利用濾器間孔將豬尾巴導管送入肺動脈,對患者進行DSA檢查,對血栓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以栓塞嚴重程度為基本依據(jù),對Miller指數(shù)進行計算。對于位于上下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內(nèi)的血栓,治療時先通過導管將20萬U尿激酶推注到患者體內(nèi),對肺動脈的情況進行全面觀察,如果肺動脈開通較差,可以利用導絲導管將血栓搗碎,然后抽取肺動脈血栓。所有患者均通過導管推注尿激酶,劑量控制在30萬~50萬,處理完肺動脈血栓后,在患肢靜脈血栓內(nèi)留置相應的溶栓導管,并將抗凝溶栓藥物通過導管注入患者體內(nèi):肝素,18 u/kg/h,對患者進行導管滴注,尿激酶,10萬u/次,4~6次/d,對患者進行導管推注,連續(xù)治療3~7 d后,將留置導管撤出,停用尿激酶。對所有患者進行3~20個月的隨訪調(diào)查。

1.3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關注,其中包括心率恢復、臨床癥狀改善、SpO2和PaO2變化以及D-二聚體下降情況等,并認真做好統(tǒng)計記錄。

2 結果

本組的11例肺栓塞患者,治療2 d后,7例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明顯緩解,1~2 d后,10例D-二聚體升高者逐漸下降,2~6 d后,5例患者咯血停止,9例患者心率增快、肺動脈高壓癥狀明顯改善,并且治療后,所有患者的Miller指數(shù)、MPAP、PaO2、以及心率等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見表1。治療期間,2例患者出現(xiàn)口腔黏膜出血癥狀,經(jīng)對癥治療后緩解,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隨訪期間,無1例患者再次出現(xiàn)肺栓塞。

3 討論

肺栓塞是由靜脈血栓形成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臨床上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治療時,藥物和手術是比較常見的兩種治療方法,手術通常以切開肺動脈取栓為主,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多,并且對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而言,由于病情比較危急,搶救時間較短,往往無法順利進行手術,并且具有較大的風險[3]。藥物治療則以維持生命體征、溶栓以及抗凝為主,但是治療效果較差。腔內(nèi)治療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以及疼痛感弱的特點,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導管技術是利用接觸手段對血栓進行處理的一種可預見性方法,介入治療可以及時將已經(jīng)閉塞的肺動脈開通,使右心負荷減輕,增加了通氣血流和肺靜脈灌注的比值,使缺氧和低血壓狀態(tài)得到及時有效的糾正,促進肺功能恢復[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隨訪期間,無1例患者再次出現(xiàn)肺栓塞,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由此可見,臨床上運用經(jīng)下腔靜脈濾器間孔輸入導管對肺栓塞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慶慶,史海濱,周偉忠.單純經(jīng)皮機械祛栓治療急性面積肺栓塞的臨床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19(2):291-292.

[2]何建國,柳志紅.對急性費栓塞中?;颊呷芩ǒ煼ǖ慕ㄗh[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1):2236-2238.

篇4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_816X

(2014)01_0082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1.34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中約10%的患者發(fā)生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癥(PTE),甚至發(fā)生猝死[1

],下腔靜脈濾器(IVCF)植入是預防肺栓塞的主要方法[2,3]?但IVCF植入

術患者常常體質(zhì)差,顧慮多,依從性差,影響治療和恢復?快速康復外科(FTS)是指圍手術

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fā)癥,減輕痛苦?促進快速康復?

縮短住院時間以及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等[4]?我院自2007年起將快速康復外科新理念應

用于IVCF植入患者的圍手術期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因周圍型DVT而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6

4例,其中左側DVT 37例,右側DVT 21例,雙側DVT6例;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2h~10d?年齡28

~78(58.51±10.20)歲?高齡患者經(jīng)多學科會診排除手術禁忌后入組?兩組患者在性別?

齡?發(fā)病時間?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病例均知

情同意,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對照組在圍手術期采用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處理?FTS組在圍手術期應用快速康復理念

及措施:患者入院后即由醫(yī)護人員進行溝通后,制定具體的措施,醫(yī)護人員給每位患者發(fā)放

快速康復表一份,并按患者發(fā)病時間?進展狀態(tài)及規(guī)范進行處理?處理方案具體內(nèi)容及快速

康復表,見表2?

3 討論

丹麥Kehlet等于1999年首次提出并倡導FTS理念[5]?目前,F(xiàn)TS理念在許多西方國

家受到推廣,國內(nèi)已逐漸開始重視FTS在臨床中的應用,但目前尚未見應用于DVT后下腔

靜脈濾器植入術?本研究將FTS理念應用于深靜脈血栓患者,并進行了對照性研究?FTS

組患者多合并有多種內(nèi)科并發(fā)癥,如高血壓?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因此多學科協(xié)作治療

十分重要?合并心臟病患者需控制心律失常并維持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應控制

8mmol/L以下,手術后患者處于高凝狀態(tài),再次手術打擊及術后需抗凝治療可能對原發(fā)病術

后治療造成影響?本文結果顯示,經(jīng)過圍手術期處理,F(xiàn)TS組減少了術后焦慮,降低了并發(fā)

癥的發(fā)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總費用,臨床效果明顯?

本研究顯示將FTS理念應用于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圍手術期處理的效果明顯,但仍有

待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證實其安全性?可靠性,并需臨床篩選出適合人群,我們相信靈活應

用此技術的一些原則與方法最終將會促進深靜脈血栓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P, Giangola 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

lism: diagnos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J]. Ann Vasc Surg,1999,13(3)

:318-326.

[2]高再生.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

雜志,2007,10(9):1045-1046.

[3]蔣勁松,盧惟欽,楊光唯.血管介合取栓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

國急診醫(yī)學雜志,2008,17(12):1316-1318.

[4]Kehlet H, Wilmore DW. Multimode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J

]. Am J Surg,2002,183(6):630-641.

篇5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 介入治療; 尿激酶; 觀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471-02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可有下肢腫脹及行動困難,局部有燒灼感、漲滿感、沉重感和深部疼痛。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后,如果閉塞的血管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再通,則血栓機化使血管永久性閉塞。最終將有1/3的患者發(fā)展成肺栓塞。嚴重的可危及生命導致死亡。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加靜脈溶栓是目前開展的一項新技術,既能阻擋3mm以上的栓子進入肺動脈從而避免肺栓塞,又不影響靜脈回流。該方法具有并發(fā)癥少、損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的優(yōu)點。我院于2010年1月一2012年2月對5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行下腔靜脈濾器

置入加靜脈溶栓術治療,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8~78歲,平均56歲,均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病程3一18d。其中左下肢血栓22例,右下肢血栓2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多普勒彩超或血管造影證實。血栓主要位于髂靜脈、股靜脈、蟈靜脈段。本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溶栓治療前均放置了下腔靜脈濾器。穿刺部位均采用健側股靜脈行介入置入過濾器,術后予尿激酶泵于患側淺表靜脈溶栓。

1.2方法:在DSA監(jiān)視下,穿刺健側股靜脈,先行下腔靜脈造影,了解下腔靜脈的走行,寬徑,有無變異,觀察血栓情況,了解雙腎于靜脈的開口位置,并做好標記后將濾器置入,本組均使用永久性下腔靜脈濾器。并通過每天足背靜脈微泵注入尿激酶50-100萬單位,3-5天,7d后口服華法令3-6個月,同時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2結果

48例病人術后第1天患肢紅腫明顯消退,疼痛緩解,皮溫至正常;41例3-5d后治愈(患肢水腫消失,癥狀消失,雙側踝關節(jié)上5cm處腿圍相差

3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肢體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易出現(xiàn)焦慮和恐懼。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本病發(fā)生的原因、介人治療的意義和必要性,以及介入治療經(jīng)過和注意事項,關心患者,減輕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必要時用成功的病例現(xiàn)身說法,以取得患者的合作,積極配合治療。

3.1.2術前準備:術前做好凝出血時間、血常規(guī)、血型、心電圖、胸片、肝腎功等檢查,術前1天行碘過敏試驗及術野備皮,術前4小時禁食,禁水,介入前30分鐘排空大小便。

3.1.3患肢護理: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床上過度活動,禁止按摩患肢,介入前勿熱敷,以防血栓脫落。病人入院后立即采用治療,即: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關節(jié)屈曲15°。這樣有利于髂股靜脈松弛血流通暢、緩解靜脈的牽拉、有助于靜脈回流。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腫脹程度、動脈搏動,每日測量患肢與健肢平面的周徑并做好記錄,以判斷血管通暢情況,評估治療效果。

3.1.4注意觀察體溫的變化,入院初期應每日測試體溫四次,及時發(fā)現(xiàn)靜脈性壞疽及休克;

3.1.5加強生活護理,預防發(fā)生壓瘡;3.1.6對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應給予低脂飲食。

3.2介入術后護理

3.2.1介入術后常規(guī)護理: 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局部滲血或血腫形成,穿刺側肢體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皮膚顏色、溫度,詢問有無疼痛及感覺障礙。

3.2.2尿激酶的使用:術后1-4天根據(jù)醫(yī)囑用尿激酶50-100萬u溶于50ml生理鹽水中,使用微量泵于患肢足背淺表靜脈持續(xù)灌注6小時。由于患肢水腫嚴重,增加穿刺成功的困難,因此我們在穿刺前半小時應把靜脈選好,再把患肢抬高30°用推拿的手法從足背順靜脈回流方向推拿、按壓,以減輕靜脈周圍水腫和利于靜脈暴露;用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連接5號頭皮針進行靜脈穿刺,確保一次穿刺成功,確保無藥物外滲后接上尿激酶注射泵。為盡量使溶栓藥液先行回流經(jīng)過血栓部位,充分發(fā)揮其局部灌注的療效,我們在給下肢靜脈溶栓時,在踝關節(jié)上1/3處扎止血帶加壓,15~20分鐘后松綁1次,間隔15分鐘后加壓,如此循環(huán)。根據(jù)栓塞部位扎止血帶,目的是阻斷表淺靜脈,讓藥物通過深靜脈注入,以達到更好的溶栓效果。在治療時護士要密切觀察栓塞肢體皮膚顏色變化、注射部位是否有藥物外滲。

3.2.3觀察出血: 一旦發(fā)生穿刺部位、皮膚粘膜、牙齦、消化道、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出血,應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藥物。

3.2.4用藥期間要注意監(jiān)測凝血四項的化驗;

4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

4.1出血:出血為下肢靜脈血栓介人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內(nèi)臟出血,特別是顱內(nèi)出血可以導致患者死亡,應給予高度重視,每日加強巡視觀察,一旦發(fā)生穿刺部位、皮膚粘膜、牙齦、消化道等出血,應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藥物。

4.2肺栓塞: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最大的危害在于致命的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脫落堵塞肺動脈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痛、咯血、咳嗽等癥狀。為預防肺栓塞的發(fā)生,可使用下腔靜脈濾器,并且在溶栓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防止栓子脫落。術后應讓患者嚴格臥床,備好搶救藥品及器材,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監(jiān)測心電圖與血氣分析。本組病例均使用下腔靜脈濾器,無一例發(fā)生肺栓塞。

4.3濾器并發(fā)癥:下腔靜脈濾器置人術后可能發(fā)生濾器移位、血栓閉塞或穿孔。護理人員應了解濾器的種類和型號,以便對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進行判斷。濾器移位多移向近心端,一般無臨床癥狀,若移位到腎靜脈開口位置,可導致腎靜脈血流受阻,如果濾器移位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若出現(xiàn)血壓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蒼自及末梢循環(huán)障礙等休克表現(xiàn)及有腹痛、背痛等,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搶救。術后1、6、12 個月分別拍臥位腹部平片,觀察濾器的形態(tài)位置,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4.4下腔靜脈阻塞: 常發(fā)生在大量血栓脫落陷入濾器時,若血栓脫落至下腔靜脈濾器內(nèi)面阻斷下腔靜脈血液時,患者出現(xiàn)由一側下肢腫脹發(fā)展為兩側下肢脹。

5健康教育

5.1對既往有周圍血管疾病史的高危患者,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避免血栓形成。

5.2指導患者避免久站、坐時雙膝勿交叉過久,休息時抬高患肢。

5.3術后、產(chǎn)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經(jīng)常按摩肢體肌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5.4告知患者腰帶不要過緊、勿穿吊襪和緊身衣物,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

5.5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增加血管壁的彈性。

5.6控制飲食,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飲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煙、酒。

5.7告知患者要有保健意識,保持心情愉快。

5.8告知患者一定要根據(jù)醫(yī)囑服用抗凝藥,預防血栓再形成,告知患者用藥的注意事項及與飲食的相互影響,指導密切觀察有無牙齦出血、有無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出血情況,若有及時就診。

5.9指導患者定期復查。

6討論

近年來,深靜脈下肢血栓形成有增加的趨勢。血栓形成其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質(zhì)量,甚至致殘、危及生命?,F(xiàn)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已成為臨床發(fā)展方向,與之相應的治療方法也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改進, 這些除了要有先進的設備和高超的醫(yī)療技術外,優(yōu)質(zhì)的護理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術前護理好患肢,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術后精心的護理,正確使用尿激酶,嚴密觀察并發(fā)癥等,是護理好下肢深靜脈靜脈血栓病人的關鍵。通過對50例介入治療前后的護理,我們認為在治療過程中只有加強醫(yī)、護、患三者相互配合和理解,才能達到一個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孕期;下肢深靜脈血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治療效果

妊娠期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是一種惡性疾病,嚴重者將威脅母子安全,由于妊娠期的生理處于一個特殊的狀態(tài),其臨床診治與非妊娠期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有著顯著的不一樣。對此,本文選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間收治的50例孕期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間收治的50例孕期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年齡集中在19-39歲,平均年齡為(33.2土0.8)歲;初產(chǎn)婦28例,經(jīng)產(chǎn)婦22例;孕期在12-31周,患者基本上在發(fā)病3天內(nèi)入院治療。臨床癥狀:左下肢發(fā)病、右下肢發(fā)病、突發(fā)性下肢腫痛、小腿部疼痛等,所有患者均被超聲證實為孕期下肢深靜脈血栓。

1.2方法以上患者先接受常規(guī)性治療,要求患者臥床休息,將患者的患肢抬高至高于其心臟的20cm處,外用芒硝和冰片藥物袋對患肢減輕水腫,切忌不要擠壓患肢,并且依據(jù)患者個人意愿,選擇是否終止妊娠。[1]在此基礎上,進行抗凝治療,依據(jù)妊娠期孕婦的體重,按量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一天兩次;對于選擇終止妊娠的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LMWH)與華法林,并且依據(jù)凝血指標,調(diào)節(jié)凝血酶原的國際標準化率維持在1.5-2.5之間,停止應用低分子肝素(LMWH)。同時持續(xù)使用華法林,以此規(guī)范抗凝12周以上[2]。

2結果

順產(chǎn)5例(10%),剖宮產(chǎn)30例(60%),新生兒均比較正常,其中阿氏評分都在8分以上;12例患者中止了妊娠(24%),3例流產(chǎn)(6%)。40例患者的放置可回收下腔靜脈濾器被取出,并且每一個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出院時,其患肢周徑較健側差異維持在(2±0.3)cm以內(nèi)。在隨訪的半年內(nèi),每一個患者出院后均沒有出現(xiàn)病癥反復現(xiàn)象,也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癥狀性肺栓塞。

3討論

近一段時間,我國生活環(huán)境日益惡劣,在我國成人中,孕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逐年上升,這引起了臨床醫(yī)學界的關注。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較為惡性疾病,在與孕期結合在一起,其危害性就比較大。

臨床上對于妊娠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診斷存在一定的困難,妊娠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一般缺乏典型的癥狀,最為常見的就是患肢出現(xiàn)疼痛腫脹等現(xiàn)象,有一部患者的肢體活動受到限制,同時妊娠期的孕婦的生理期比較特殊,也會掩蓋該病癥,對此,臨床上常應用超聲進行檢測,其無創(chuàng)傷、對妊娠影響小,并且能夠迅速掌握血栓的位置和大小,比較實用。

臨床上醫(yī)治孕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還可以應用溶栓治療,一般應用鏈激酶、尿激酶等溶栓藥物,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近期臨床發(fā)現(xiàn),鏈激酶不能夠通過胎盤,溶栓有可能導致生殖道出血,且危害性比較大。[3]對此,現(xiàn)今的臨床醫(yī)學不建議應用溶栓治療,對于出現(xiàn)大面積PE或者分娩后患者,可以充分考慮應用。下腔靜脈濾器也是一種臨床選擇,一般應用于要求終止妊娠的孕婦,在進行引產(chǎn)術前的一天內(nèi),停止應用低分子肝素(LMWH)的抗凝治療,而后送往產(chǎn)科進行處理。臨床上,肝素在治療孕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中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肝素的應用量一般會因妊娠時腎小球濾過率而增加,同時妊娠期會有波動,其劑量也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變多,也會因個體性的差異而調(diào)節(jié)劑量。[4]

綜上所述,孕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不建議應用溶栓、華法林治療;建議應用肝素這類的抗凝治療,安全高效;同時監(jiān)測下腔靜脈濾器放置的指征,不推薦永久放置。

參考文獻

[1]王秋菊.婦產(chǎn)科術后、產(chǎn)后并發(fā)靜脈血栓性疾病19例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13(14):163-164.

[2]陳平,袁慶文.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0,18(10):263-264.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41例發(fā)病2周內(nèi)急性混合型DVT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34~77歲,(57.0±10.8)歲。發(fā)病時間23~297 h,(133.5±77.1)h。左下肢31例(75.6%),右下肢10例(24.4%),累及下腔靜脈起始處2例(4.9%)。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腫脹、疼痛、水腫和淺靜脈擴張等下肢急性深靜脈阻塞癥狀。

1.2 診斷方法

全組患者均行下肢靜脈Duplex檢查和患肢深靜脈順行造影,明確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及血栓累及部位和范圍。

1.3 治療方法

1.3.1 一般治療 患者住院治療期間予平臥位,抬高患肢,減少下床活動。

1.3.2 下腔靜脈造影 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患者平臥位,采用Seldinger技術,健側股靜脈進入,首先行健側髂靜脈造影。發(fā)現(xiàn)血栓累及下腔靜脈,改由右側頸內(nèi)靜脈穿刺,下腔靜脈造影,觀察血栓情況,雙腎靜脈開口位置及下腔靜脈分叉部位,測量下腔靜脈直徑。

1.3.3 下腔靜脈濾器植入 共31例患者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永久性濾器3例,可回收濾器26例,臨時性濾器2例。經(jīng)健側股靜脈置入濾器29例,經(jīng)右頸內(nèi)靜脈置入2例。選擇雙腎靜脈與下腔靜脈分叉之間放置濾器,盡量使濾器頂端在腎靜脈下0.5~1.0 cm。

1.3.4 腔內(nèi)導管溶栓 全組41例均經(jīng)小隱靜脈導管溶栓,患肢外踝與跟腱間小切口,暴露小隱靜脈起始段,置4 F鞘?;贾o脈造影。透視下,選擇性插管,盡量從小通支進入深靜脈,或沿小隱靜脈直接進入腘靜脈上行,交換Unifuse溶栓導管(美國AngioDynamics公司),至灌注段完全插入血栓近段內(nèi),外踝處縫線固定。即刻經(jīng)導管推注尿激酶20萬U,回病房后,以(10~60)萬U,q12 h,微泵在4 h內(nèi)脈沖推注尿激酶。溶栓期間,每6~8 h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每連續(xù)溶栓12~24 h或血漿纖維蛋白原突然大幅度降低,經(jīng)溶栓導管造影觀察溶栓效果,同時調(diào)節(jié)導管頭段位置。如血漿纖維蛋白原<1.0 g/L,或前后兩次靜脈造影提示溶栓無進展,則停止溶栓治療。本組使用尿激酶總劑量尿激酶(50~600)萬U,(149.1±38.3) 萬U,溶栓時間37~131 h,(74.4±20.0) h。

1.3.5 抗凝治療 腔內(nèi)導管溶栓同時,予低分子肝素4000 U皮下注射,q12 h,連續(xù)7 d。在停低分子肝素前4 d開始口服華法令抗凝,持續(xù)1年。控制PT較正常延長1.5~2.0倍,INR 2.0~2.5。

1.4 療效觀察

溶栓前后分別測量患肢距髕骨上、下緣15 cm處大腿與小腿周徑。

根據(jù)溶栓前后患肢深靜脈造影情況判斷療效。靜脈通暢率評估參考Porter和Moneta[5]提出的標準。方法如下:靜脈通暢評分,患肢每段靜脈(下腔靜脈、髂總靜脈、髂外靜脈、股總靜脈、股淺靜脈上段、股淺靜脈下段和腘靜脈)完全通暢0分,部分通暢1分,不通暢2分;靜脈通暢率(%)=[(溶栓前靜脈通暢評分-溶栓后靜脈通暢評分)/溶栓前靜脈通暢評分]×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治療前后健患側大、小腿周徑差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 表示,對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治療前后靜脈通暢評分差異采用符號秩和分析;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以P

2 結果

溶栓前后健、患側大腿周徑差分別為(8.7±2.0)cm、(3.2±1.1)c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176,P

溶栓前后靜脈造影示,溶栓前靜脈通暢評分(9.8±1.2)分,溶栓后(4.9±1.9)分,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926,P

對于溶栓后仍有部分狹窄者未予進一步球囊擴張和/或支架植入處理。

術中無血管破損。術后無一出現(xiàn)切口或術野以外部位出血、血腫發(fā)生。全組患者術中、術后均無肺栓塞發(fā)生。

本組41例,隨訪33例,隨訪率75.61%。隨訪時間6~27個月,(15.5±6.0)月。獲得隨訪者在術后6個月時測健、患側肢體大腿周徑差為(1.5±0.8)cm,與溶栓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774,P

3 討論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目的是盡快恢復血流,減少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血栓形成后綜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發(fā)生及預防DVT的再發(fā)生。急性期是否有效恢復血流仍是PTS的重要影響因素[6],由于手術不可避免地存在對靜脈瓣膜損傷、靜脈內(nèi)膜破壞等因素,而全身用藥溶栓起效慢,效果差以及不良反應大,已經(jīng)被逐漸摒棄。導管介入直接溶栓很好地解決了這對矛盾。

相對其他治療方法,應用CDT治療急性DVT是有效和安全的[7-8],已成為治療急性下肢DVT的主要選擇方法。本組無一例術后術野以外部位出血發(fā)生。

但在導管溶栓治療中,置管入路問題已成為熱點。國內(nèi)外報道的入路多集中于經(jīng)健側股靜脈或頸靜脈,或經(jīng)患側股靜脈和腘靜脈,穿刺置管直接溶栓,其中腘靜脈穿刺置管應用較為廣泛[9]。然而當血栓蔓延至腘靜脈及以下深靜脈時,考慮到置鞘的長度,腘靜脈及以下深靜脈的血栓則不能被溶解,而且腘靜脈入路置管的俯臥,使癱瘓、患肢腫脹嚴重行動不便的患者較難承受。由此,小隱靜脈入路應該是個絕佳選擇,但國內(nèi)除黃鐘曉等[10]外,鮮有報道??紤]小隱靜脈穿刺比較困難,筆者嘗試由患側小隱靜脈起始段切開皮膚,顯露小隱靜脈,穿刺置鞘,采用選擇性插管技術,溶栓導管或由小隱靜脈經(jīng)小通支進入脛前或脛后靜脈上行,或沿小隱靜脈直接進入腘靜脈上行直至血栓頂部直接溶栓,取得滿意的臨床結果,在通暢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優(yōu)于經(jīng)股靜脈的逆流溶栓[11]。

根據(jù)小隱靜脈的解剖特點,筆者認為,選擇性插管前患肢的靜脈順行造影比較重要,不但可了解深靜脈血栓的情況,還可了解小隱靜脈的走向與匯入情況,提示交通支可能位置,為能盡可能選擇交通支進入深靜脈提供指示,使溶解更多的周圍型深靜脈血栓成為可能。因為當溶栓導管進入深靜脈平面越低,能夠被溶解的深靜脈血栓范圍就越大。此外,本操作患者無需保持俯臥,留置導管溶栓期間,適當活動不受限制,使癱瘓、肥胖或患肢嚴重水腫與體弱行動不便等原因造成改變困難患者,施行導管直接溶栓成為可能,治療期間患肢適當活動不受限制,提高了治療期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在溶栓前下腔靜脈濾器植入可有效攔截下肢深靜脈溶栓時脫落的血栓,避免PE發(fā)生[12],但須嚴格掌握植入指證。本組41例,31例植入腔靜脈濾器,其中為可回收濾器達26例,無一例肺動脈栓塞發(fā)生。由此可見,嚴格掌握腔靜脈濾器植入指證,是可以有效避免致死性PE發(fā)生的[13]。筆者認為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適應證為有急性肺梗塞高危因素者:(1)有溶栓、抗凝禁忌;(2)已發(fā)生肺動脈栓塞;(3)血栓蔓延至下腔靜脈遠心端;(4)合并心肺疾病和漂浮血栓,一旦小的肺栓塞發(fā)生即可危及生命者。

本組對溶栓后仍有靜脈狹窄者,考慮到費用問題,未予進一步特殊處理,但隨訪顯示,患肢周徑進一步縮小,患者對結果滿意,雖然效果不及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者[14]。

綜上所述,切開外踝皮膚,對小隱靜脈穿刺,選擇性插管直接溶栓治療急性混合型DVT,既保留了導管直接溶栓的原來優(yōu)點,又能對蔓延至腘靜脈及以下深靜脈的血栓得以全部或部分溶解;治療過程患者創(chuàng)傷小,無特殊要求,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是臨床值得推廣的方法[15]。

參考文獻

[1] 楊進,沈來根,梅勁樺,等.超聲引導下腔靜脈濾器植合手術取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6,15(6):543-545.

[2] 祁光裕,劉浩,戴毅,等.85例下肢順行造影溶栓治療分析[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4,13(5):349-350.

[3] 蘇旭,李濱. 205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綜合治療[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1,20(4):431-433.

[4] Baldwin ZK,Comerota AJ,Schwartz LB.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J]. Vasc Endovascular Surg,2004,38(1):1-9.

[5] Porter JM,Moneta GL. Reporting standards in venous disease:an updat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mmittee on Chronic Venous Disease [J]. J Vasc Surg,1995,21(4):635-645.

[6] 嚴贅琦,張皓,張柏根. 抗凝溶栓治療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后的影響[J]. 中華外科雜志,2011,49(6):495-499.

[7] Bkgaard N,Klitfod L,Broholm R.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J]. Phlebology,2012,27(5): 149-154.

[8] 劉芳,呂平,金畢. 急性深靜脈血栓的導管溶栓治療[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25(3): 257-259.

[9] Sharafuddin MJ,Sun S,Hoballah JJ,et al.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tic and occlusive disease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J]. J Vasc Interv Radio1,2003,14(4): 405-423.

[10]黃曉鐘,梁衛(wèi),張紀蔚. 經(jīng)小隱靜脈插管導管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8,23(3):183-185.

[11] Burkart DJ,Borsa JJ,Anthony JP,et al. Thrombolysis of acute peripheral arterial and venous occlusions with tenecteplase and eptifibatide: a pilot study[J]. J Vasc Interv Radiol,2003,14(6): 729-733.

[12] 張紅璇,詹如冰,趙國江,等.肺栓塞診斷及治療分析[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3,12(9):625-626.

[13] Ansell J. Vena cava filters: do we know all that we need to know? [J]. Circulation,2005,112(3): 298-299.

[14] Nyamekye I,Merker L. Management of 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J]. Phlebology,2012,27 (2): 61-72.

[15] Chatterjee S,Sharma A.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J]. Lancet,2012,379(9828): 1785-1786.

(收稿日期:2012-09-2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1.019

作者單位:312000 浙江省紹興,紹興市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

篇8

【關鍵詞】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臨床治療

Clinical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effect analysis

【 pick to 】 purpos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 from 2009 to 2012, 36 cases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 effect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36 cases with 24 h aft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ulmonary embolism cure 14 cases, 17 cases effective, 4 cases were invalid, 86% efficient. Conclusion: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patient cond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 key words 】 lower limb venous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Clinical treatment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常見的血管外科多發(fā)病,又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為常見。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急性期時,血栓會隨著血液經(jīng)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到達肺毛細血管,引起肺動脈栓塞,可導致患者呼吸衰竭,影響生命安全[1] 。1999年Alexander P研究指出美國DVT有大約10%的患者最終發(fā)展成致命性肺栓塞[2] 。由于早期肺栓塞癥狀多隱匿,無特異性癥狀,因此應用綜合診治措施是早期正確診斷和治療肺栓塞的有效手段。我院使用綜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6例,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下肢深靜脈血栓住院患者,主要診斷依據(jù):(1)患肢腫脹、疼痛、水腫、表淺靜脈曲張,皮膚表面顏色改變。(2)彩色多普勒檢查患肢深靜脈提示:下肢靜脈管腔內(nèi)有團塊狀血栓形成,血管壁不光滑,血循環(huán)不通暢。納入標準:(1)凝血功能檢查確認無出血傾向;(2)對尿激酶無禁忌證;(3)符合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標準。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40~70歲,平均(56.8±11.2)歲。病程2d~2個月,平均(32.5±11.4)d。

1 .2治療方法

36例患者均由下肢深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所有患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監(jiān)測生命體征(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心電圖和血氣變化。全部患者均在DSA下置人臨時下腔靜脈濾器(IVCF):Seldinger法穿刺健側股靜脈,導絲引導下置入Cobra導管,濾網(wǎng)置于右腎靜脈開口下約1cm處,抗凝溶栓治療結束后取出。溶栓治療:給予尿激酶25U+0.9%氯化鈉注射液50ml于患肢足背淺靜脈推注,1次/天;再用尿激酶50U+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持續(xù)靜脈滴注,維持24h,共7d??鼓委煟旱头肿痈嗡?000U,皮下注射,1次/12h,連用10d,至第7天開始服用華法林鈉,3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之后給予口服華法林半年以上,治療過程中檢測凝血功能,根據(jù)凝血指標調(diào)整用量。

1.3 療效判定 治愈:呼吸困難消失,胸痛消失,血氣分析正常,肺動脈壓正常。顯效:呼吸困難減輕>50,胸痛減輕>75%,血氣分析低氧、低碳酸血癥明顯恢復,肺動脈壓降低>20mmHg。好轉(zhuǎn):呼吸困難減輕>20%但5O%,血氣分析低氧、低碳酸血癥好轉(zhuǎn),肺動脈壓降低>10mmHg。有效:呼吸困難減輕25%,血氣分析低氧、低碳酸血癥輕度好轉(zhuǎn),肺動脈壓輕度好轉(zhuǎn)。無效:呼吸困難無明顯變化,胸痛減輕無明顯變化,血氣分析低氧、低碳酸血癥仍存在,肺動脈壓降低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溶栓治療前和24h后各項臨床指標對比治療前和治療24小時后比較,患者脈搏、呼吸、血壓、血氣分析結果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見下表

表1 尿激酶溶栓前后各項指標對比()

觀察指標 溶栓前 溶栓后

脈搏(次/min) 117.2±13.4 72.4±20.1

呼吸(次/min) 25.9±5.7 19.1±3.2

收縮壓(mmHg) 78.3±13.5 112.4±21.7

舒張壓(mmHg) 52.1±17.6 74.2±12.6

PO2(mmHg) 81.2±12.7 102.1±6.8

PCO2(mmHg) 33.4±6.2 35.2±5.6

SpO2(%) 79.6±6.3 94.6±5.6

PA-aO2(mmHg) 41.7±14.8 19.5±6.3

2.2治療結果36例患者經(jīng)及時診斷和有效的治療,其中臨床治愈14例,有效17例,無效4例,有效率達86%。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病,其引起的后遺癥完全治愈很困難,將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工作能力;其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肺動脈栓塞,有時可以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近年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診治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主要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波檢查為首選,彩超可以了解血管血流速度,是否有血栓形成及形成的部位。結合患者患肢腫脹、增粗、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及體征,診斷不難。本組36例均由超聲結合患者病史、體征確診,且在術中通過DSA造影證實。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傳統(tǒng)療法是依賴靜脈注射肝素,隨后給予口服抗凝藥物,并監(jiān)測凝血指標,以維持抗凝藥物劑量,過小達不到治療效果,過大易導致出血[4]。近年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是保守治療,但偶爾仍需手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主要治療是開始即用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是早期抗凝治療的首選,該藥無需監(jiān)測出血指標,有可預測性和較好的生物利用度,較長的半衰期和抗凝效果,根據(jù)體重調(diào)整劑量后皮下注射,很少導致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诜鼓幊S萌A法林,因華法林的劑量反應在個體尤其是老年人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有必要監(jiān)測INR。

近些年來應用于臨床的下腔靜脈內(nèi)濾器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塊的血栓脫落造成的致死性肺動脈栓塞發(fā)生,適用于高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溶栓治療禁忌或經(jīng)溶栓治療后仍反復出現(xiàn)肺動脈栓塞者;對有廣泛大靜脈深靜脈血栓和大面積肺栓塞經(jīng)正確支持治療仍有持續(xù)性低血壓者,溶栓療法比肝素或口服抗凝藥更迅速的溶解栓子;下肢深靜脈血栓而抗凝治療禁忌證者;抗凝治療出現(xiàn)大出血者或?qū)嶒炇覚z查指標顯示抗凝治療恰當而仍發(fā)生血栓栓塞者、禁用抗凝藥者可以考慮植入下肢靜脈濾器,其死亡率比有臨床癥狀的肺栓塞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

本組患者在治療中采用局部沖擊治療和維持治療相結合,不僅保持了溶栓的有效性,而且可適當避免出血的發(fā)生。而本組患者數(shù)據(jù)也表明尿激酶的劑量應用是安全的,無繼發(fā)出血病例,要避免并發(fā)癥關鍵是掌握適應證、禁忌證[4]。肺栓塞主要與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系密切,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肺栓塞的患者,通常放置下腔靜脈濾器,這主要是防止患者再次出現(xiàn)致命性肺栓塞,達到挽救生命的目的。下腔靜脈濾器的價值主要用于減少肺栓塞的再發(fā)以及引起的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可根據(jù)具體病情選擇使用可回收的腔靜脈濾器,但對于那些存在抗凝治療禁忌證或并發(fā)癥的患者以及盡管充分抗凝仍有肺栓塞再發(fā)者可以考慮植入下肢靜脈濾器[5],并多選擇永久性腔靜脈濾器。

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短期置入濾器抗凝溶栓治療,出院后口服華法林半年抗凝治療。長達一年的隨訪,無一例肺栓塞復發(fā),證明口服華法林對于預防肺栓塞復發(fā)是有效且經(jīng)濟的。

參考文獻

[1] Pastors SM.Management of venousthwmboem bolism in tlle inten―sive care unit[J].J CfitCare,2009,24(2):185―191.

[2] 劉洪.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進[J].海南醫(yī)學,2005,16(10):153―155.

[3] Hirsh J,Hepair K.Establishing a therapeutic range for heparin theraphy.Ann Intern Med,1999,324:104.

篇9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臨床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以單側或雙側肢體腫脹、疼痛、酸困不適為主要癥狀。筆者2003年6月~2007年12月以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DVY,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入選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包括ICU、骨科、外科、內(nèi)科)共28例,按隨機雙盲法分為2組,排除溶栓及抗凝禁忌癥者。見表1。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1995年制定的標準:①患肢腫脹疼痛,呈凹陷性水腫;②皮溫升高;③有深壓痛,皮色紫暗;④靜脈造影顯示深靜脈阻塞,或下肢深靜脈超聲檢查確診。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①中央型及混合型放置下腔靜脈濾器,予尿激酶4400U/kg iv,然后予尿激酶4400U/kg/h靜脈泵入×3天,根據(jù)凝血酶時間調(diào)整尿激酶的用量,使TT值延長一倍達目標值,并監(jiān)測纖維蛋白原及有無出血征象,然后低分子肝素5200U ih q12h×7天,并予華法令同時使用4天,后停肝素,華法令口服6~12個月,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一倍及其國際標準比率。②周圍型不予放置下腔靜脈濾器及尿激酶,余治療同中央型及混合型。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口服或鼻飼中藥,以活血通脈為基礎方。當歸、牛膝、丹參、地龍、黃芪、桃仁、澤瀉各10g。瘀熱濕阻者,加用金銀花30g,黃柏15g,赤小豆20g,車前子10g;脾腎氣虛黃芪加量至60g,黨參15g;脾腎陽虛加肉桂、制附子各6g,山萸肉20g。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依據(jù)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1995年制定的標準:確定臨床治愈:患肢無腫脹疼痛,皮溫正常,無局部壓痛,站立或行走后未見浮腫;好轉(zhuǎn):患肢平臥腫脹減輕,久站后加重,無壓痛,皮溫正常;無效: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均無改善。

3.2 結果:見表2。表中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0.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4 體會

篇10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 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nèi)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

下肢深靜脈血檢形成(Deep vein,throm bosis,DVT)的發(fā)展病年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特別是老年人,手術,創(chuàng)傷,癌癥,長期臥床的患者發(fā)生的DVT的幾率明顯增加。目前對DVT主要采用藥物抗凝溶栓治療或手術取栓加溶栓治療,我科于2012-05-05收治一例因坐骨神經(jīng)痛而活動受限引起的左下肢重度深靜脈栓塞的患者,采用介入手術(過濾器植入)加藥物抗凝溶栓治療,我們通過關注患者全身及肢體的局部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54歲,因左側臂部伴左下肢麻痹疼痛2月余,于2011-05-05-17:00入院,入院查體可見左下肢腫脹,患肢大健肢3cm左右,質(zhì)硬,活動性痛性嚴重受限,左下肢直腿抬高試驗良性,左足背外側皮膚淺表感覺減退,皮溫稍高,予抗血小板,預防血栓等治療,入院3小時后出現(xiàn)左下肢腫脹加重,予降纖治療及行下腔靜脈血栓濾器置入術。術后患者臥床12小時,留置尿管,抬高下肢。5月7號左下肢腫脹較前消退,予尿激酶組液體維持靜脈泵入并予按摩,活動左下肢,促進血液較前明顯,持續(xù)尿激酶、纖容酶左下肢靜滴并加強按摩。5月18號量患肢大腿圍同健側相差6cm,膝關節(jié)皮紋明顯增多,5月22號停尿激酶組液體,量大腿圍同健側相差4cm,小腿及果部可見皮紋,仍抬高患肢,囑患者主動運動。拔除尿管,患者能自行排尿。10月24號量大腿圍同健側相差2cm,膝關節(jié),果關節(jié)皮紋明顯增多,左足背仍有紅腫,可見皮紋。5月27號左下肢腫脹已消退,量大腿圍同健側無差別,左足背紅腫漸消失,皮紋增多。5月30號患者痊愈出院,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術后護理如下:

2 局部護理:

2.1鼓勵患肢活動

以患者舒適為基礎,抬高患肢15-30度,膝關節(jié)微曲,窩處避免受壓。活動主要有的改變,伸曲腿活動,每日數(shù)次。股四頭肌主動舒縮運動、踝部旋轉(zhuǎn)活動、足部主動或被動屈伸活動、全范圍活動;原則上每天堅持四次,每次15-20下(5-10分鐘) [1]。

2.2保護血管,防止藥液滲漏

醫(yī)囑尿激酶及纖溶酶予患側肢體靜脈輸入,由于患肢腫脹,血管難以穿刺,禁止從患肢采血,為了減少反復穿刺,由靜脈穿刺技術好的護士操作并留置小號靜脈留置針,加強巡視觀察穿刺部位,防止藥液外滲。

2.3加強肢體周期循環(huán)及指導踝泵的訓練

在脛骨中段或股骨中段加止血帶,壓力以阻斷淺表靜脈回流而不影響深靜脈回流為度,每小時放松止血帶1次,時間為10-15分鐘,每日3~4次;予腓腸肌氣壓治療,每日兩次;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踝泵的訓練,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回流,減輕腫脹。

2.4定時按摩及熱敷

未進行靜脈輸液及氣壓治療時,鼓勵家屬給于患肢按摩,可每日數(shù)次,以患者耐受為度。加強患肢保暖,可予熱水袋保暖,不直接接觸皮膚,保持水溫50度左右。

2.5 皮膚的觀察

定時觀察患肢皮膚的顏色、完整性,皮紋變化,定時測量健側肢體與患側肢體的周長,來觀察患側肢體的恢復情況。

3 全身護理:

3.1 心理護理

患者及家屬對DVT費用高,恢復慢,是否有并發(fā)癥等,易產(chǎn)生焦慮,急躁心理,針對患者的心理需采用心理疏導等方法,消除其不良心理,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DVT病因,治療方案,預后及注意事項,恢復較快,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治療環(huán)境。

3.2 基礎護理

患者臥床期間應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預防肺部感染及壓瘡,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降低血液粘稠性,保持大便通暢,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2]

3.3 預防并發(fā)癥

嚴密觀察患者患肢末梢循環(huán)情況,足背動脈搏動肢體腫脹,腫痛情況,觀察患肢皮膚有無淤點,瘀斑,大小便顏色的變化等有無出血征象。尿激酶用藥雖安全,但文獻報道有過敏現(xiàn)象,所以用藥時要嚴密觀察,出現(xiàn)過敏現(xiàn)象及時處理。

3.4 健康教育

重點指導患者臥床期間定時抬高患者,按摩,活動患肢,講解DVT的發(fā)病原因,目前的治療方法,采取護理措施,與患者交流,講解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出院后指導定時復診。

討論:

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主要治療目的在于使下腔靜脈血栓脫落造成肺梗塞率有60%~70%下降到0.9%~5%[3],從而預防肺梗塞,特別是肺梗塞造成的猝死。其方法是將濾器放置入雙腎靜脈與髂靜脈之間的IVC內(nèi),避免造成下腔靜脈血栓脫落形成肺梗塞。為一安全、簡便、可行的預防肺梗塞的介入治療方法,在臨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得到越來約廣泛的應用。

此項技術的開展,打破以往患肢足背靜脈禁止滴入其他藥物,減少對患者的制動,鼓勵患者多活動患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脫落的栓子流入濾器內(nèi)。

參考文獻:

[1] 劉艷光. 高齡病人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整體護理醫(yī)學論壇2005;9(1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