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9 18:04: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歷史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生動形象,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人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xiàn)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會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
歷史情境教學是教師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最佳方法之一。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再現(xiàn)或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歷史表象,掌握歷史知識,并通過具體場景的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還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歷史事件,刻畫歷史人物,講解歷史概念,總結歷史規(guī)律。歷史知識的豐富多彩,為課堂進行生動形象的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方面注意講清楚具體內容,點出其本質特征,另一方面力求生動、具體、形象。有時為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也可適當補充一些課外材料。
二、把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學習規(guī)律
首先,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fā)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jié)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拿歷史時間來說,歷史事件的時間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比較和理解,將大大增強我們的記憶效果。比如相同的歷史時間,有許多歷史時間是相連的。利用這些時間的連貫特點進行記憶,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其次,相似的歷史時間,有許多歷史事件的時間,看起來很相似,在記憶時容易混淆。如果把這些相似的時間放在一起,在比較、區(qū)別中記憶,就能提高記憶的效率。再次,相連的歷史時間,有許多歷史時間是相連的。利用這些時間的連貫特點進行記憶,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最后,相關的歷史時間,有些歷史事件的時間,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連,但它們的內容是相關聯(lián)的,這些相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構成一個完整的歷史階段,形成系統(tǒng)。
三、溫故才能知新
這是歷史學習最為簡單有效,實踐易行的方法。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規(guī)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應由表及里,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lián)系實際,具體領悟。在實踐中,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增強,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彌補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吸引有意注意,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激勵他們多渠道地獲取新知識,鞏固舊知識;給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在復習歷史教材時,不僅要按歷史的具體面貌進行,還要顧及抽象理論要前后一貫的原則。比較和分類,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應手的方法,橫向的,縱向的,比較始終是訓練邏輯思維的有效方法。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理解,所以學習高中歷史最好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的關鍵在于反復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歷史書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xiàn)實的。在讀每一節(jié)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后都發(fā)生了些什么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內在的聯(lián)系,能夠說明什么歷史道理,另外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
篇2
關鍵詞:培養(yǎng) 學生 自主 學習 歷史 方法
基于此,要求教師教學的著力點不只是教“書”(傳授知識)而是教“學”(傳授科學的思維方法),指導學生學懂、學會,直到會學,使學生“不待教師講而自能讀書”,達到“學生能自為研究,自求解決”的目的。從而把自學引入到教學過程,把教學實踐從原來只重視研究“教”轉變?yōu)橥瑫r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從原來單純傳授知識轉變?yōu)橹匾曋橇?、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首先明確中學生在歷史學科中的思維特點:
1、形式思維逐步發(fā)展并趨向成熟的同時,辨證思維開始形成并得到較快的發(fā)展。所謂形式思維,是指在對歷史表象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思維方法來抽取史實的本質屬性。他所反映的是史實的相對靜止性和不同史實之間的確定界限。這是一種較低級的思維類型。例如講秦末農民戰(zhàn)爭時,為了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所提出的下述問題:秦末農民戰(zhàn)爭是怎樣爆發(fā)的?又是怎樣秦的統(tǒng)治?他在歷史上有何重要的意義?所謂辯證思維,是指對史實的本質聯(lián)系的對立統(tǒng)一的反映。它不僅反映史實之間的相互區(qū)別,而且反映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不僅反映史實的相對靜止,而且反映它們的絕對運動。它是一種較高級的思維類型。例如有的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國史中常常提出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既肯定元朝統(tǒng)一中國的積極意義,又贊揚文天祥抗元斗爭的精神?為什么說后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國革命,其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教師引導學生辯證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去分析、認識這些充滿矛盾的歷史現(xiàn)象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過程。
2.再生性思維發(fā)展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逐步開始發(fā)展。心理學告訴我們,思維活動總是同解決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根據(jù)思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的不同,可把思維活動區(qū)分為再生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雖然不同,但卻是互相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中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繼承人類認識已經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因此他們的思維活動基本上是屬于再生性思維。如前所述師生在講授和學習歷史過程中,所提出和解決的那些問題,均是再生性思維的表現(xiàn).
但是,中學生再生性思維發(fā)展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逐步開始發(fā)展。這里所說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是指學生對史學領域提出新觀點、新結論等,而是指他們能以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對待學習,以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未知史事進行有創(chuàng)見的思索,是相對而言的。幾年前,上海市有些中學生在短小精悍、題材廣泛的學史小論文中,充分表現(xiàn)出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的學生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一個學生在《從隋亡唐興看人才》一文中,闡述隋煬帝如何不容有才華學識的人,寵信專事阿諛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唐太宗怎樣思賢望才、愛 護人才、善于用才,最后得出結論:“從隋朝的快速滅亡和唐朝出現(xiàn)‘貞觀之臺’的盛世來看,人才對于輔國安邦是多么重要!”他從人才的角度分析隋滅唐興,不拘于教材,表現(xiàn)了可責的探索精神。他不是從教師和教材那里獲得的,而是他自己的創(chuàng)見,它突破了作為一個中學生的 知識水平的界限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識范圍。
二、其次要善于運用教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培養(yǎng)能力的前提。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和途徑,鉆研教材,優(yōu)化教學方案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因而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質和精華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挖掘教材中內在的因果并列關系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學生引入深層思維的前提。如:我在講述“907年,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唐朝滅亡。”這一史實時,通過設計優(yōu)化教學方案,來挖掘教材的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設問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生產發(fā)展,因而社會安定,國力強盛,歷史上稱之為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出現(xiàn)了怎樣的危機?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機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為什么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還有哪些因素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統(tǒng)治力量?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統(tǒng)治?唐朝滅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這段歷史的學習,給了我們什么啟示?這樣安排教學,既保持了學生思維的深入,又加強了學生對唐朝“強盛――衰弱――瓦解――滅亡”這段歷史的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深層思維的能力。
2.利用圖表活躍學生思維,加深對史實的理解。
中學歷史教材有相當數(shù)量的插圖(歷史地圖、表格、代表人物畫像等),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充分利用它們,不僅能克服學生因強記歷史人名、地點、年代、時間、事件等單純知識的枯燥無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礙,而且由于它們給教材增強了直觀性、可讀性、欣賞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利用圖表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利用課本地圖,加深理解。
3.從整體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歷史知識的整體性,通過歷史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而體現(xiàn)出來,因此要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引導學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lián)系,形成科學的有層次的符合教學要求的歷史知識網(wǎng)絡,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篇3
高中文科生怎么才能學好歷史?有哪些學習方法?那么怎么才能學好高中歷史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怎樣才能學好歷史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高中怎樣才能學好歷史方法一、讀史可以明智。興趣是第一老師,真的不錯。一定要設法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
二、縱橫比較,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么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么?翻開課本看一下。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yī)學家,他生活在東漢末年,那么你再想想,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yī)學家,他們有什么成就。列一個表格,免的遺漏。總之,就是要突破歷史書上這一課、那一課的限制,要系統(tǒng)的分析,還要對每個朝代做個總結。
三、還有就是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匆恍v史方面的書或電視劇,在故事中就把歷史記住了,比方說,你看武則天的電視劇,里面有長孫無忌、儲遂良,你就知道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再一看,儲遂良還是個書法家。
四、還有,就是每一科都通用的,腦子放電影。就是,每當你閑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想一想,看看能想起什么,什么東西你懂了么?沒記住的,沒懂的,第二天,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相信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少很多。如果還有,那么起來之后,趕緊再看。
二.高中文科歷史怎么學讀歷史教材
“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節(jié)目錄及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jié)講了什么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第二,根據(jù)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并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tǒng)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
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溫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閑暇之余,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lián)系,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整理、整合歷史知識
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jù)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干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復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建立歷史知識的網(wǎng)絡體系
同學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學的往往是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wǎng)絡體系,以便逐步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
篇4
[關鍵詞] 高中歷史;有效學習;備考策略
一、前言
高中歷史是一門較為基礎的人文科學,主要是較會學生如何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和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善用科學的歷史觀,對于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將發(fā)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歷史課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記憶性,成為單純的復述性的學科。很多學生都喜歡歷史,但是不喜歡歷史課,學習方法不好,學習效率不高,本文就高中歷史的有效學習方法與備考策略進行探討。
二、高中歷史的有效學習所要求的基本素質
1、背功:其實歷史很多人認為要死記硬背,其實不然。在高中歷史考試中,要全部默寫的當然得“硬”背,但是要抽取關鍵字,一句中總有一兩個是關鍵字,只要抽到關鍵字,整句話的意思也就差不多了。(當然,不能改變史實)。同時,自己要善于總結,做小抄,可以按時間順序,按事件類別順序等等,以一定的規(guī)律去記憶,效果更好。小抄可以隨身攜帶,有短暫空閑就可以拿出來瞄一眼,把記憶時間化整為零,即免去打斷時間背書的痛苦,效果亦比死背書要好。畢竟在路上或者其它時候想起一個模糊的地方的時候不一定帶著書,卻能夠帶著小抄[2]。
2、練習:想要學好歷史,練習是肯定的。試卷和練習冊里的題目在考試中占較多(比如我們的段考歷史80%都是試卷、練習冊和書本的)。試卷和練習冊是幫助復習高中歷史的有效工具,每次做的時候,都要好像是明天要檢查,而且對、好、工整之類的要求來做練習。同時,認真分析你的考試試卷,看哪些地方丟分,把做錯的題好好分析,看錯在哪里,這樣明白了問題所在才好對癥下藥。準備一本錯題集,將錯題記下,認真分析錯的原因,然后舉一反三,看這樣的重點內容還有哪些,這樣的題今后碰到怎樣才不會出錯,然后不時翻看,不要等到知識完全忘記了才去復習。
3、課外:學好歷史,除了課內還有課外。在學習課本的基礎上,還要從電腦或課外書中了解有關的歷史知識,以便幫助加深印象,開闊眼界,在考試中如果考到課外知識,你就能夠得心應手。學歷史就像看故事一樣,只要你喜歡聽故事,你就會喜歡歷史這門課程,不要只看老師說的重點,小字也去看看,這樣你就會增加對歷史的興趣,時間是積累財富的本錢,多花時間去看去記,你一定會喜歡歷史的,這樣你就不會覺得歷史難了。
4、復習背誦:一次背完了還不行,得經常復習,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告訴你,我一般都在睡前反復背歷史,效果不錯。)另外,最重要的是你對歷史的興趣,沒有興趣你不管怎樣都會開小差的。還有,就是“勤”。要有一個知識結構知識網(wǎng)絡知識體系。方法是自己編結構圖表,將課文中的章節(jié)目內容用一個大表格整理出來,所有的知識用簡短的語言加以歸納整理。以后所學知識都放到這個框架里,你的知識就會很清晰準確,越集越多,且不會混淆了[3]。
三、應該及早積累歷史方面的知識
我建議那些早已決定選擇文科的人,一定要從初中,最晚高一時就開始注意積累歷史方面的知識。它有一個知識沉淀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絕對不可以存有“臨陣磨刀快三分”的僥幸心理。如果時間充裕,就能夠詳細地了解歷史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歷史分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因為這會使你看不清完整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錯誤,而造成不能掌握歷史的真正內涵,也許在個別的細節(jié)題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綜合論述性的題,就只會出現(xiàn)將凌亂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況,留給改卷老師的不好印象,會大大影響你的得分[4]。
四、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榮(指具體表現(xiàn))——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在這些大致內容列出來之后,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么有些城市經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么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xiàn),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yǎng)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么事情是無緣無故發(fā)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會極大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五、加強高中歷史知識點的記憶
我們都知道,要學習好高中歷史的前提和基礎就在于一定要記憶住歷史知識。但是從我們學生的角度來看,我們常常都被歷史弄得非常煩惱,因為有很多東西需要記憶,而且就算把幾本書都背下來也不一定會做題目。那么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我們應該掌握和學習一些有效的歷史知識記憶方法。第一,應該培養(yǎng)對歷史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培養(yǎng)對于歷史的興趣。第二,要遵循記憶的一般規(guī)律,例如: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先理解后記憶,先記憶后理解、記憶和學習相互結合、邊學習邊記憶,還可以那些已經能夠熟練掌握的歷史知識與比較陌生的歷史知識相結合。第三,還應該采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如數(shù)字記憶法、歌訣記憶法、諧音記憶法、邏輯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歸類記憶法、圖表記憶法、提綱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形象記憶法等。歷史是記憶量最大的課程之一,厚厚幾本書,內容多,頭緒繁雜,如果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就很難把握好。我認為學歷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對比:古今對比、中外對比、背景對比、特征對比……要善于將不同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在對比中掌握這些事件的實質。沒有哪種方法是最好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那么就是好的記憶方法。例如,我們可以采用數(shù)字記憶法來記憶重要法案的年份。如“1689 1787 1789 1791 1889 ”(1889:日本 《大日本帝國憲法》、1791:法國 《1791年憲法》、1789:法國 《人權宣言》、1787:美國 《1787年憲法》、1689:英國 《權利法案》)[5]。
六、多組織交際性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交際性活動可以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的積極性,能夠在活動中排除那種呆板、機械的“注入”,形成學生“自組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我認為,教師在高中歷史交際性活動可以完全放開對學生的控制,是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判定的模式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梢試@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來與學生展開了互動交流,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來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查詢資料來回答問題。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她)“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她)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應該盡量地予以支持和鼓勵?!敖涣?互動”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舞、呼喚和激勵[6]。
同時,我認為老師在上課時要多關注學生思想,消除高中歷史課堂沉悶死角。由于高中歷史課程內容有些較為枯燥,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實在太多,而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速度較快,我們很多學生還沒有聽懂,他已經講完了。所以,我建議我們的高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有相當?shù)哪托模医唐饋聿荒芴?,必要的時候,速度要適中,等我們過渡到一定的時間了,才能按照正常的速度來教,尤其對于對后進生,更是要非常的耐心,而且決不能輕言放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按照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后進生依然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榮譽感,教師應該付出更多的鼓勵和關愛,盡量地去滿足他們的成功欲,多給他們具體的幫助指導和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7]。
另外,我覺得老師應該走近學生、融入學生。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從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趨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看法,雖然這些見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但老師首先要懂得尊重這些見解和看法,然后才能去引導他們。高中歷史涉及內容繁多,受閱歷和知識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容都感興趣。他們往往都是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采取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喜歡的就抱積極的態(tài)度去欣賞;不喜歡的,就表現(xiàn)出厭煩情緒,不認真聽,不動腦想。其實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應。這就要求我們的歷史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引導,由淺入深地給學生進行教學,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謝志芳.再議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實踐與思考——高中歷史課堂“減負、增效、提質”策略探析[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03):133-136.
[2]馮旗紅.新課程背景下歷史學科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154-157.
[3]池志樂.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體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5):166-169.
[4]胡林梅.談談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6):120-124.
[5]王稚韜.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重在實施素質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3):154-156.
[6]姚煥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以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二)“蒸汽的力量”為例[J].教育探索.2011(08):144-147.
篇5
歷史學科是一門社會學類型的學科。在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肩負傳授歷史知識、傳承傳統(tǒng)文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任務以外,還承擔著培養(yǎng)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任務。尤其是在培養(yǎng)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歷史教學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地位愈益凸現(xiàn)出來。因此,作為中學教師,在新時代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緊密圍繞教改新理念,追求教學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以期達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將就中學歷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運用問題,結合教學實踐談兩點粗淺的心得體會或認識。
在大談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時代,實踐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已是十分突出的現(xiàn)象。教師不再只是歷史學科的“傳聲筒”,學生也不是被動學習者,二者的關系是平等的,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獲取的知識量還要超出教師的水平,因為現(xiàn)代化的傳媒給所有的人的空間是平等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即使是相反意見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提出的一些經個人思考或探索未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問題,這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應重視和保留學生這種探索和獨立思考問題的激活點,巧妙地、適時地利用課堂有利的條件完成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同時,這也體現(xiàn)出了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正如孔子所說:“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焙献鲗W習是歷史課堂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同伴學習、小組討論來解決學生個人思考中所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
在學習“工業(yè)革命的作用”時,教材中對其進步的作用已十分明確,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曾經提出異議,工業(yè)革命就沒有負面的作用嗎?我就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同學們得出了較合理的答案。有的同學說,工業(yè)革命使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先進的科技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武器,展開了對外侵略和掠奪,造就了先進西方和落后的東方的世界格局;有的同學說,工業(yè)革命使部分人的價值觀念走向了拜金主義;還有的同學說,由于工業(yè)革命和大機器的使用,使人類對資源開始進行掠奪性開發(fā),會直接造成能源枯竭;類似的還有人認為,環(huán)境污染、社會階級斗爭嚴重等等。都是伴隨著工業(yè)革命浪潮而來的負面問題。如此,同學們懂得了事物的發(fā)展是辯證的,既能掌握工業(yè)革命的進步作用,也能較好地關注其負面影響,對它們的評價也要一分為二地進行分析。
在對拿破侖的評價過程中,除了肯定其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作用,分析其對外戰(zhàn)爭的爭霸性和侵略性以外,還有不少同學就特別關注了其建立帝制的問題,通過課堂討論,也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有人說拿破侖恢復了帝制,是否定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恢復了專制統(tǒng)治,因此,這種行為是歷史的倒退;有人就說拿破侖雖建帝制,但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仍然是資產階級的皇帝,不能視為倒退。我在總結時指出,對歷史人物或歷史現(xiàn)象的評價要注意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同時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事物的發(fā)展(或歷史人物)會帶有特定的局限性。這樣,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同學們慢慢就會理解所謂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比較生硬的概念或理論,遠比教師長篇大論地講解更有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歷史學科和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因此在教學中,經?;ハ噙\用其相互聯(lián)系來解釋和說明問題。但這里我卻想舉例說明用英語學科與歷史學科的聯(lián)系來輔助歷史學科的學習。在介紹一些比較生硬的、理論性較強的概念時,我們可以利用英語單詞為突破口,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例如,在學習壟斷和壟斷組織時,學生對“辛迪加”等類的概念只聞其名,而難解其義。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辛迪加”的英文單詞“syndicate”,從詞義來看,“syndicare”作名詞解,意為“企業(yè)聯(lián)合組織”;而作為動詞解,其意為“把……組成辛迪加,使處于聯(lián)合管理下”。這樣,學生對于“壟斷”、“壟斷組織”的含義,自然就明白在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的條件下,企業(yè)組織、生產和資本的迅速集中形成壟斷,并且,壟斷組織的形成屬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自身的調整,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
篇6
學習的重要意義之一是學會學習,而學會學習的主要體現(xiàn)是掌握和運用學習方法?!皩W習的成功不僅要靠能力和勤奮,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同其他的學習一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接觸和了解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形式,而且要選擇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良好的學習方法是事半功倍、學習成功的重要前提。學習歷史比較科學的方法是除了思想重視之外,還應該把歷史學習的過程分為“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復習、練習和階段復習、總結”五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前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最后一步可以每周一次或一單元一次。從一進入高中就要開始學習著做。下面就告訴你怎樣去做。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探討
歷史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指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如何對有關的歷史信息進行接收、加工及運用,涉及到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歷史學習技能的運用,也是歷史學科能力的體現(xiàn)。在歷史教學的實際中,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
1 聽課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聽課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一種主要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來說,一堂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如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歷史過程等)、概念(如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現(xiàn)(如一個歷史事件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上重復講述)。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 “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信息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初中階段的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這些,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的書寫要整潔、快速,以便于整理、復習。
2 閱讀教材的方法
這里說的教材,是指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歷史信息的主要途徑。要想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是沒有什么捷徑可尋的,主要是靠閱讀。一般地說,閱讀包括認讀和解讀。認讀是搞清閱讀材料的文字含義,如認識字詞的形、音、義,懂得詞和短語的外延和內涵,認讀句子和語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認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解讀。在解讀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實際所指,而且要能夠與具體的歷史事實聯(lián)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歷史閱讀中的解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理解書面材料中的潛在的意義,然后把理解到的潛在的意義同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才能是有效的閱讀。閱讀的方式,有泛讀和精讀之分,要求也不一樣。此外,為提高閱讀的效果,可以在閱讀時做必要的筆記,或在閱讀材料上(如教科書)做一些提示性的記錄,如畫線、標符號、寫批注等。
3 觀察的方法
歷史學習的內容,其信息承載的形式雖然很多是抽象的文字,但也有很多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現(xiàn)的,如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遺址、歷史建筑等。對這些形象化的學習材料進行觀察,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歷史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對這些形象化材料進行觀察時,既要把握其整體的面貌、情況等,又要關注有關的細節(jié),尤其是細微的特點。觀察時也要動腦筋思考,并與所學的文字材料聯(lián)系起來。
4 搜集材料的方法
歷史學習常常要運用歷史材料,并將適當?shù)牟牧献鳛樽C據(jù),進行歷史的推論。尤其是研究性學習,更多地涉及到對材料的搜集和使用。應該認識到,能夠搜集材料,是學會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搜集材料是對信息進行查找、檢索、選擇等工作,主要的渠道有 三種:一是利用圖書館,這就要掌握圖書目錄檢索方法;二是利用網(wǎng)絡的搜索功能,這就要學會在網(wǎng)上搜索信息;三是調查的方法,通過社會調查(如問卷、訪談等)獲取材料。進行材料搜集,同時也要對材料進行篩選、整理、分類,以便使用。
5 運用證據(jù)的方法
搜集到的歷史材料,并不能拿來直接作為證據(jù)使用,還需要對材料進行辨析,搞清材料的價值,這包括對材料的來源、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質、材料的真?zhèn)蔚冗M行分析和研究。在把材料用作證據(jù)時,一是要注意選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說明問題;二是要選用多則來源不同的相關材料來論證某一個問題,這就是遵循“孤證不立”的原則;三是全面認識和理解所選材料的含義,不能斷章取義,主觀臆斷,隨意闡釋;四是要用證據(jù)支撐論點或結論。對歷史證據(jù)的運用,可以有多種方式,包括編寫、分類、探查、概述、轉述、質疑、推斷等。
結語:
高一新生早重視學習方法,早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以早受益、早主動。聰明的學生,則在學習知識、發(fā)展自己各種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并摸索適合本人特點的學習方法。注意在勤奮的前提下,進一步從科學的學習方法中去擠時間,這樣不但可以減輕自己的學習負擔,而且可以提高學習質量。應當懂得“并非勤奮者都能獲取科學的明珠,這里還有一個方法問題”。 實踐證明,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越學越聰明,帶來的是高效益;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將阻塞才能的發(fā)揮,越學越死,帶來的是低效率。最后祝福同學們迅速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減輕負擔,快樂學習,身心健康,取得優(yōu)異成績!
參考文獻:
[1] 沈玉順. 教育公平與政府責任[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11)
[2] 鐘啟泉. 公民教育與社會和諧[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7)
[3] 本刊記者,張肇豐. 關于“教師研究”的問題討論[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6)
[4] 余文森. 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J]. 教育研究. 2004(11) [5] 余文森. 簡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 課程.教材.教法. 2002(01)
[5] 呂晶. 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研究[D]. 重慶師范大學 2009
[6] 孫昕. 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學習[D]. 遼寧師范大學 2006
篇7
新學期學生一拿到新書,要先了解目錄,它以編課為目標題的形式,為全書構成了一個知識框架,猶如一張城市平面圖,使人一目了然,盡知全塬布局和輪廓。其次,要讓學一學會通讀目錄,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再次,讀世界歷史不能按一般課目順序來讀,還需要跨越課目來讀,以便進行知識歸類、掌握國家史和世界重大史運運史。
閱讀導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導言把本單元的內容作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和總結,可視為一單元的綱,在本單元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后都要進行認真閱讀。第一次閱讀要把握本單元的輪廓,第二次閱讀要體味導方的內容,并用史實來證實和總結。
正文這是一課的主題部分,屬于應具體了解的基本內容,因而是閱讀指導中最主要的一環(huán)。具全辦法是:要求聯(lián)系目錄和導言揭示的基本觀點、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務必作到根據(jù)課題提煉要求,依據(jù)子目、分段劃層,推敲詞語,圈點批劃,分析史實得出結論。而讀正文的落腳點就在最后一句上,分析史實得出結論。論從史出,即運用辯證叭物主義與歷史叭物主義觀點,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此基礎上認識每一課在整個單元里的運用。課本在正文內還插排有用楷體字寫的小字。是現(xiàn)行課本的一大特點,該內容雖然不作要求,卻是對大字的補充,多姿多彩、生動活潑,既能激發(fā)閱讀興趣,又易于理解。
現(xiàn)行歷史課本圖文并茂。地圖有利于形成歷史空間觀,圖畫有利于培育歷史感。歷史感是指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直觀性、形象懷的感受。關于讀地釁,應要把課文中讀到的每個地名或路線落實到地圖上,這叫據(jù)史讀圖。有的內容可以要求學生看作地圖復述有關歷史過程,這叫看圖學歷史。學歷史時將圖文結合,養(yǎng)成“左圖右書”的閱讀習導。課本中的圖畫包括歷史人物、器物、場面、漫畫等,大多是課本重點所在,要重點觀看,知道如何根據(jù)正文和小字內容去評價歷史人物。
歷史課本的文獻資料在于說明歷史的真實性,強化思想教育,增加趣味懷,為提高學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提供素材。第一,是要讀懂與理解。在讀懂文獻的基礎上理解文獻的大意和旨意,不要放過每一個生辟難懂的字詞,以清除文字障礙,還要抓住關鍵詞語,以突破難點,體會文獻的涵義。第二要能用文獻提供的原始材料來印證有關史實,以說明其實性。
第三要結合文獻和課文相關的內容,來分析論證和評論一個觀點、一個思想、一項政策,以回答附于文獻資料的思考題。
注釋是對正文的解釋和補充,從內容看它本身就包含著較豐富的知識點,有的還介紹不同的學術觀點,是加深理解課文,開拓視野不可獲缺的輔助手段。
課文后的習題大都帶有探索的意思,在讀完正文后做這些題目,有助于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這些題目看似簡單,但答之不易。在做這些題目的過程中要求意運用所學知識,不可照抄教師用書的答案,并注意不斷復習,反復做。
篇8
關鍵詞:優(yōu)化;教學方法;完善;歷史教學
一、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F(xiàn)在高考歷史更加側重于對能力的考查,因此對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做到全面。既備學生,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又備目標,明確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備教材和教法,明確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根據(jù)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類型,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學任務,講好一節(jié)課的重要基礎。當前的現(xiàn)狀是相當一部分老師淺化了教材的要求或者是一鍋夾生飯。在課堂上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丟三落四。如一老師在教《第二次》“進攻北京和”這一目時,只簡略地講了一下時間、國家、。對教材中行動激人的小字既不講也不讀,結果是老師講得淡然無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種教法顯然沒達到教學目標,如果在這里能結合小字內容挖掘一下教材,學生對“血洗北京城,”就會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激起對侵略者的仇恨,加深對中華民族國恥的認識,以激勵奮發(fā)圖強振興中華的斗志。
二、重視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要創(chuàng)新就是要更新教學理念,教師具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決定了其教學方法的選用,也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歷史學科教學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是基礎和關鍵。中學歷史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從教學理念上做以下改變:
1.把知識灌輸轉化為素質培養(yǎng)。受到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評價體系的影響,大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偏重于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灌輸,雖然學生在歷史學科考試時能得高分,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無法做到學以致用,沒有能力運用歷史知識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當然,每一位教師都不會否認歷史知識識記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如果只知道灌輸學生知識而忽視了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yǎng),那么學生會對歷史學習會產生厭煩情緒,教出來的學生就會高分低能,這完全違背了教學的動機,更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
2.把死記硬背轉化為為理解接受。每一門學科都有死記硬背的知識,但是不能讓學生所有的知識都要去死記硬背,這樣就會耽誤時間,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學歷史學科有很多要求學生熟記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事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理解這些歷史知識,教師是學習方法的指導者,不僅僅是歷史知識的傳授者,很多中學歷史教師在上課時,只是劃出一些知識點,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并且要求學生要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錯,筆者對此十分擔憂。
三、重視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由記憶到理解,由理解到運用,可見知識的運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所以,要適應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有用之才,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做好對學生歷史學習的測試和評價。
第一、作好對學生在平時歷史學習中表現(xiàn)的評價。在每周兩節(jié)的歷史課的學習中,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上課是否帶了課本來,是否聽了課,聽課的質量如何?是否作筆記,是否完成課堂作業(yè),是否舉手發(fā)言,發(fā)言質量如何,是否參與討論,是否參與課堂活動,這些都是老師在上課時應注意觀察并作好記錄的。這項工作有難度,因為歷史老師任課的班級多、學生多,要弄清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實屬不易。
第二、抓好平時作業(yè)。要布置作業(yè),并認真檢查、評分。
第三、抓好單元測驗。如課時允許,每單元可進行一次測驗,可檢查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情況和老師教學的情況,以便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測驗后要進行質量分析。
第四、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通過期中考試,對學生在半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及老師的教學情況進行檢驗,鞏固學生半學期來所學知識,。期末考試檢查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情況及老師的教學情況。對于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老師必須認真出題、認真改卷、并作好質量分析,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做好歷史新課程教學的測試與評價,是歷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手段。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做好這一工作的新辦法、新途徑、新思路,使這一工作得到不斷的完善。
篇9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效果
1、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經常引用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0無疑是有理論基礎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意志傾向勝,指對某種事物所抱有的積極態(tài)度和特殊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布魯納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兩種本質不同的思維模式,即例證思維和敘事性思維,前者是哲學、邏輯學、數(shù)學等科學的思維方式,而后者則是關于人類條件、歷史和社會生活的思維方式,是依賴于情境的經驗?。在七八年級學生眼中,數(shù)學比歷史難學得多,因為他們的思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敘事性思維,而故事恰恰順應了這種思維,這也是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根源。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如能在學習中感到趣味性,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而愉快的情緒會使人產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和問題的解決方式。對七八年級的初中生來說,學習需要和興趣越強,學習內容就會越吸引他們,同樣學習內容越是符合他們的需要和興趣,就越是吸引他們深入學習和探索。
因此,將歷史故事引入課堂,非常必要和有用,也適合初中七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它使得教學的內容和過程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引起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擴展知識面、提高課堂效率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事業(yè)上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專業(yè)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這里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可以用情商來表示,情商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如今有許多高校畢業(yè)的學生就業(yè)后,智商雖然較高,情商卻很低,他們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質較差,尤其是家境較好的獨生子女,他們可以說是/溫室里的花朵0,在現(xiàn)實社會容易受挫折加重心理負擔。初中學生一般處于12一16歲之間的青少年期。這一時期是人生中較特殊的時期,可以說是/一半是兒童,一半是青年0,是幼稚與成熟并存的時期。初中階段也是世界觀、人生觀萌芽的時期,同時又是兩極分化嚴重的階段行為特征,心理特征不成熟,這一時期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和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行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圖表、漫畫、地圖較多,它們生動地再現(xiàn)了歷史的具體形象和時代風貌,是歷史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運用圖示教學法的第一手素材。在課堂上,簡單的圖片、圖表經過巧妙地運用,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如教科書涉及的人物事件和諸侯國非常多,尤其要讓學生準確記清楚戰(zhàn)國七雄的名稱和地理位置,以利于后面秦滅六國等內容的學習。對于剛上初中開始接觸歷史學科的學生來說,如此大的信息量,很容易出現(xiàn)畏難情緒
(二) 有助于化難為易,解決難點,突出重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歷史知識的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的特點,為圖示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課堂中正確、恰當?shù)厥褂脷v史圖示,能化難為易,解決難點,突出重點,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講述七年級上冊《秦王掃六合》中的秦滅六國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引導學生回憶戰(zhàn)國七雄的位置,再出示圖示,讓學生觀察出秦滅六國的先后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然后設置問題“通過秦滅六國的順序,能夠說明秦使用了怎樣的戰(zhàn)略方針?”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秦滅六國的戰(zhàn)略方針是“遠交近攻”。圖示把秦滅亡六國的先后順序一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化靜為動,既幫學生記憶了“七雄”的位置,又掌握了六國滅亡的順序,化難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有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能力
課程的現(xiàn)代化越來越要求教學要重視學科結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詳細的資料是靠表達它的簡化方式保存在記憶里的……除非把一件事物放在構造得很好的模型里面,否則很快就會忘記”。在這里,“構造得很好的模型”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學科的基本結構。布魯納還提出,任何一個學科有基本結構,不管教什么學科,都要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這里的“基本結構”就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規(guī)則。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這就是知識網(wǎng)絡或知識體系。學生只有掌握了歷史知識體系,才能最終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四) 有助于教師理清上課思路,提高教學能力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新課改后,初中歷史教科書的難度降低,對教學要求卻更高了,這對廣大教師是一種挑戰(zhàn)。教師要做到“授之以魚”,乃至“授之以漁”,首先自身必須具備很強的理解掌控和駕馭教科書的能力。
結語:
文史結合法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必經之路,歷史教學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知識進行全部教學,必須進行學科整合,最好的整合學科就是文學,雖然在筆者的歷史教學中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在筆者的嘗試中,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朱漢國,王斯德.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方法 探討
一、轉變觀念
教師更新觀念是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基礎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由于受高考指揮棒作用的余威影響,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由于大滿貫式的教學,難以展現(xiàn)宏大的歷史場景,難以捋順復雜的歷史線索,學生聽起來興趣不高,難以形成師生互動的大課堂。基于現(xiàn)狀,我力圖通過大膽改革,逐步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歷史教學成績。 眾所周知此次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是以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人的能力,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主渠道就是課堂教學。于是我主動轉變觀念嘗試著從講臺上“走下來”,將角色從曾經的 “主宰者”調整為課堂的“主導者”,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
二、活躍課堂
課堂教學過程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營造熱烈、沸騰、多姿多彩的而又溫馨和諧的、適合學生暢所欲言、提升能力的課堂氣氛,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體會思索的快樂和享受收獲的喜悅,使他們在課堂上獲得充分的發(fā)展是達到歷史課堂和諧高效的關鍵所在。
棄陳述式教學用問題來引領我們知道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使用最頻繁的、學生最容易厭煩的教學方法之一就是陳述式教學。不論教師講得多么清晰明白,重難點突出,多數(shù)學生普遍感覺枯燥無味,究其原因就是這種大滿貫式的教學對于學生的正面刺激大大少于負面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教師的喋喋不休與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的作用極其類似。我引入了“問題引領,自主探究――四步教學法”來克服師生脫節(jié)這一弊端。具體做法是:學生自學(提出疑難,列出知識線索)―― 整理歸類(確定中心問題和非中心問題)――集體授課(教師引領,學生探究,師生補充,整理歸納)――梳理提升(縱、橫比較歷史事件,提升自身能力)。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學中,筆者大量采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反映很積極,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問題。例如《》一課中面對相關的歷史概念: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天朝上國、自然經濟、商品經濟、閉關政策、提督、總兵等,不少學生認識不請,全然不知的也不在少數(shù)。而這個現(xiàn)象是我在使用傳統(tǒng)授課模式進行授課時很少考慮到的,解決了基本概念后,這節(jié)課知識脈絡的整理就很順利。同時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注意做到教學過程形式多樣,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我會在歷史課堂上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辨論會、故事會、歷史劇表演、歷史知識競賽、制作歷史卡片、舉辦歷史講座,參觀歷史博物館、考查歷史遺址等等,讓學生去參與實踐,去感悟歷史,去體驗歷史。新的教學方法的引入,尤其是這種問題式教學法將我們高中歷史課堂上提升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師生相處模式,達到了思維碰撞、和諧高效的教學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而且確保了課堂教學的和諧順暢、正向收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借力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
歷史是一門較為綜合的社會人文學科,囊括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單靠教材和教師講解,難以盡現(xiàn)其原貌。把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到高中歷史教學中來,可以為歷史學科的教學提供新的視野和活力,可以使我們的歷史教學融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娛樂性為一體,是一種新興教學形式。 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經常使用多媒體。如《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等,用多媒體授課比傳統(tǒng)授課效果要好的多,這些課件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也可自己做。歷史學科資料豐富,課件做起來并不困難。另外采用多媒體放映歷史知識講座和歷史劇。如CCTV-10 百家講壇的“清十二帝”,學生就很感興趣。 電影《大決戰(zhàn)》、《甲午風云》、《開國大典》;電視劇《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成吉思汗》等,也可作為教學的輔助資料,我會向學生講清,歷史劇可以“戲說”、“正說”,甚至可以歪曲,但歷史知識卻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
四、有效教學
(一)講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睔v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如學習中國史《偉大的歷史轉折》中“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這一目內容時,我用多媒體顯示“”中“人斗人”的幾張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看不到這種現(xiàn)象?經過討論,學生認識到健全民主與法制的重要性。我又聯(lián)系“3?14”拉薩燒事件,通過畫片的展示,讓學生分析其性質。學生認識到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手段是不正當?shù)?,應受到法律的制裁?/p>
(二)講求教學過程的趣味化
導入趣味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有趣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興奮之門,對于新課的講授很有幫助。
設置問題新穎化,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新課程理念強調歷史教學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歷史教學應以問題教學為中心,通過學生對各種資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斷,來得出相關的結論。結語巧設疑點,誘發(fā)學生無限想象。小結簡單化、提綱化。
以上所談僅僅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初淺的看法。教學改革的深入給我們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課題,如何實現(xiàn)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有待于我們歷史教師的不斷探索、充實、完善
參考文獻:
[1] 裴淑艷.淺談高中歷史教學新探[J].課外閱讀:中下. 2012,(01).
- 上一篇: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的途徑
- 下一篇:邏輯推理能力如何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