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護理的目的范文
時間:2023-10-13 16:57: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康復護理的目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偏癱患者;出院康復;護理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及復發(fā)率高四大特征。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腦卒中的死亡率有降低趨勢,但因此而致殘的存活者數量卻逐年增多,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腦卒中后早期開展康復鍛煉,出院后堅持功能鍛煉,對促進神經、肢體功能的恢復、預防疾病復發(fā)具有顯著作用。但是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練的依從性并不是很理想,依從醫(yī)護人員的建議是患者康復的關鍵,提高其出院后功能鍛煉依從行為,最終達到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質量的目的。分析和探討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復護理存在的影響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充分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和家庭成員的作用,盡量使康復期的偏癱患者在出院后能繼續(xù)進行有效的康復鍛煉,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重新獲得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動的能力,最終為回歸社會提供幫助。
1 當前出院患者康復護理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對出院后社區(qū)康復護理的認識
1.1.1 我國社區(qū)康復護理起步較晚,絕大部分地區(qū)的工作重點僅停留在治療疾病的層面,其服務對象局限于患病的人群,社區(qū)康復護理人員對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務存在認識不足,不能及時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和醫(yī)療康復需求,無法為其提供康復治療和咨詢服務。
1.1.2 社區(qū)康復護理專業(yè)人才嚴重不足,社區(qū)護理人員常缺乏預防殘障加重及肢體功能重建等方面的相關知識,無法采用各種康復護理技術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復康復對象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防止繼發(fā)性殘疾的發(fā)生。
1.1.3 缺少適宜的康復環(huán)境,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社區(qū)不能為殘障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康復治療環(huán)境,無法實現社區(qū)內無障礙生活環(huán)境,不能滿足偏癱患者的需要及解決就業(yè)等方面的問題。
1.2 缺乏對出院后家庭康復護理的認識
1.2.1 患者對出院后肢體康復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1.2.2 患者出院后,自覺進行肢體康復訓練的依從性下降,家屬不能參與康復計劃的實施,不能有效幫助、鼓勵、監(jiān)督患者執(zhí)行康復護理計劃。
1.2.3 悲觀消極的情緒導致患者對肢體康復信心不足,少言、淡漠、缺乏主動性,日常生活過分依賴家人,對治療缺乏信心。
2 對 策
2.1 在患者住院期間,要對其做好健康教育,詳細講解主動進行肢體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講授家庭康復護理計劃的內容、目的和方法。
2.2 住院期間和出院前,醫(yī)生護士要強調患者家屬在促進患者重獲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出院前一天對患者再次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教育和健康指導,強化鞏固患者家屬接受相應的護理知識,指導患者家屬親自參與家庭康復護理計劃的實施,幫助、鼓勵、監(jiān)督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計劃。
2.2.1 保證每天的有效康復護理時間,康復護理計劃明確規(guī)定每天康復護理次數、每天康復護理時間,并把這些康復護理時間結合進患者日常生活之中。
2.2.2 提高患者參與康復護理的積極性。所指定的康復護理計劃要強調患者自我康復護理,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家屬或陪護僅為學習、輔助和監(jiān)督。
2.2.3 規(guī)范每天康復護理的內容及強度。患者自己要明確每天康復護理的項目、每天康復護理的強度、近期康復護理目標、遠期康復護理目標。
2.2.4 提供一個豐富的康復護理環(huán)境,該環(huán)境由康復護士、患者、家屬或陪護參與,具有鼓勵、指導、監(jiān)督和保障機制。
2.3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康復護理的先導,要啟發(fā)誘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介紹出院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介紹社區(qū)康復和家庭康復護理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參與家庭康復護理的信心。
2.4 出院后護理
2.4.1 主動幫助患者聯系其居住地所在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了解該中心所具備的康復條件,介紹患者目前康復中仍存在的問題,提供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和社區(qū)醫(yī)護人員協作,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康復。
篇2
分析阻礙長期意識障礙患者的意識恢復和生活水平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兩個問題:①腦神經機能的問題,②運動系統的機能障礙問題。全身關節(jié)攣縮不僅會阻礙患者的運動機能,也是使患者家屬看護困難的主要原因。從而導致長期意識障礙患者本身及其家屬QOL的下降。長期意識障礙患者如果想重新獲得生活行動能力需要高質量的支援護理,同時也需要恢復能力方面的進一步的康復護理程序和方法。我們多年以來,在日本獨自開發(fā)改善長期意識障礙的護理技術,不斷補充改進不足之處為患者的康復做貢獻。我們配合現有的康復護理程序,組合反射性誘發(fā)及背部輕微振動的兩種護理手法,開發(fā)出新的康復護理程序,并經實施得到了較好的效果。本文將2例長期意識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新型綜合康復護理程序進行康復訓練,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09年10月選擇在日本茨城縣內的醫(yī)院住院部接受治療的長期意識障礙患者2例。長期意識障礙患者的診斷標準按照在日本通用的1976年冷木和兒玉提出的?斷標準[17]。
患者1:女性,26歲,長期意識障礙(15年),上,下肢關節(jié)攣縮,腰臀部側彎。11歲時因交通事故腦內出血,意識障礙住院3年。其后父母將之接回家護理。居家護理期間12年。家屬們和家庭醫(yī)生表示:不要期待在意識上有所恢復,但身為父母不忍見孩子痛苦的姿勢,希望能改善她身體的攣縮狀態(tài)。
患者2:女性,10歲,意識障礙(2個月),去大腦強直(Decerebrate rigidity),腦高級功能障礙(higher brain dysfunction)。在學校體育課跑馬拉松時心跳呼吸驟停(約8 min),缺氧性腦病。神經放射線學的所見:MRI:雙側枕葉和頂葉可見高頻信號。雙側大腦基底節(jié)的尾狀核可見高頻信號。SPECT:雙側枕葉和頂葉可見光范圍的血流量低下。上,下肢的關節(jié)攣縮。意識狀態(tài):溝通困難,會話時對不上視線。日常生活:全依靠家屬的看護;飲食:經管喂養(yǎng);清潔:在床上;排泄:用尿布(大小便失禁)。
1.2倫理考量 研究對象是經由主治醫(yī)師委托我們進行護理診斷的患者。跟主治醫(yī)師一起充分的說明本康復護理程序的實施目的,預期效果及危險性的有無之后,征求患者家屬同意實施本護理程序,并可以總結發(fā)表相關學術報告。本護理程序將于取得患者住院醫(yī)院負責人的同意及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后實施。
1.3護理方法
1.3.1構建康復護理程序 獨自構建能解除長期意識障礙患者的關節(jié)攣縮,并提高其QOL的護理程序。新康復護理程序包括溫浴刺激療法,背部及臀部輕微振動,運動訓練等3種康復護理措施。
1.3.2制定護理計劃 根據康復護理目的,建立以下康復護理計劃,按照計劃對長期意識障礙患者進行4個階段康復護理,見表1。
1.3.3一般護理 在意識障礙的急性期,應首先控制原發(fā)疾病。同時,護理工作在及時預見患者疾病轉歸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展開。急性期康復護理目標主要是:①保持,改善心肺功能;②保持,改善營養(yǎng)狀況;③建立生活節(jié)律(夜間持續(xù)維持睡眠,日間覺醒狀態(tài),按照患病前的習慣,提供飲食,排便護理);④預防顏面肌肉及四肢的攣縮;⑤預防褥瘡,肺炎,抽搐等合并癥。
1.3.4康復護理 ①按照患者患病之前的習慣,確定患者固有的生活節(jié)律。②注意預防四肢肌肉及顏面部肌肉的萎縮和各關節(jié)的攣縮。因為意識的恢復中肢體先于語言恢復:患者利用表情變化和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是給家屬或護理人員的語言信號。③康復護理過程中,必須做好肺炎,褥瘡等合并癥的預防工作,因感染可直接對腦部引起傷害造成抽搐。④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全身狀態(tài)也趨于平穩(wěn),此時為了盡快恢復患者的生活行動能力,應進一步實施新康復護理程序。
1.3.5新型綜合康復護理程序的實施 ①將患者浸泡在溫度38℃~40℃的溫水中,實施股,膝,腳關節(jié)及肩,肘,手,手指等處的ROM(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擴大,進行約7~10 min。目的:ROM的擴大,血流量的改善,平衡感覺的回復,疼痛的閾值的改變,皮膚感覺的改善等。②給患者補充水分并休息15 min。③讓患者腹臥位,護理人員用雙手手掌以股關節(jié)為中心輕微振動患者的背部,進行約10~15 min。目的:解除上下肢的攣縮。④實施誘發(fā)上下肢屈曲反射的新方法,進行約15 min。目的:解除上,下肢的攣縮。⑤讓患者休息15 min。⑥實施座位平衡訓練的方案,進行約15 min。目的:取得平衡感,取得穩(wěn)定坐姿,強化腹肌和背肌,改善髖,膝關節(jié)的攣縮。⑦讓患者坐在床上,護理人員招呼患者,觀察患者有無表情變化,是否發(fā)聲,是否有透過睜眼,閉眼,手指動作進行交流的跡象。
實施新康復護理程序前后,由醫(y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yè)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共同進行效果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修改護理程序的內容,并確認訓練方法以后,進行新康復護理程序。1次/d,5次/w。
2結果
患者1:因患者居住比較偏遠,故筆者只能每月前往其居住地2次,實施新康復護理程序。經實施9次,3個月以后,腰臀部的側彎解除,患者發(fā)出聲音。因腦波確認到意識恢復的征兆,所以更進一步實施為期6 w的住院集中康復護理。結果,患者有了表情變化,發(fā)出笑聲,能豐富地表現感情。并且能以聲音,睜閉眼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此外,在實施固定飲水時間和飲水量來控制排尿的方案(時間間隔采尿)后,患者能表達尿意,因此停止尿布的使用。經訓練后在能使用下肢矯形器保持60°傾斜站位的立位時,再度回家療養(yǎng)。回家后由于從床上摔下而進行了大腿股骨頭骨折手術,手術后發(fā)生腸閉塞,反復出入院,身體狀況逐漸惡化,而再度實施為期4周期的住院新康復護理程序,結果,不需服藥灌腸,即可成功地控制排便。另外,上,下肢的關節(jié)攣縮也解除,在他人支持下,可步行數公尺。
患者2:發(fā)病2個月開始住院集中護理。首先按照意識障礙患者護理計劃進行殘存功能評估。僅有對刺激的睜眼反射和輕微的表情變化,開始進行包括溫浴刺激,背部輕微振動,運動訓練的新康復護理程序。經過2 w的新康復護理訓練,開始恢復了睡眠和覺醒的規(guī)律。經過6 w的新康復護理訓練,可以利用傾斜床保持站立,并饒有興趣地向四周張望,表現出認知狀態(tài)的改善。然后進入第三階段。以恢復自理能力為目標,實施護理措施。經過10 w的新康復護理訓練及飲食訓練,可用吸管喝奶茶,并下咽功能良好,達到飲食自立,并且可進行意識的溝通。最后第四階段,經過13 w的新康復護理訓練及進行以本人的意愿完成生活行為的綜合性訓練,達到了排便自立和語言功能的恢復。實施16 w的新康復護理程序的結果:重新返校,基本上能跟上各課程,身體狀況良好,可參加滑雪運動,重回芭蕾舞課,吹奏樂部?;颊咴诨疾?個月以后重新回歸社會。
3討論
新構建的長期意識障礙患者康復護理程序,對過去被認為是無法解除的去大腦僵直及嚴重關節(jié)攣縮的改善效果,比現行的新康復護理程序的物理療法訓練來的顯著。其理由可能是溫浴促進關節(jié)周圍的血流,使關節(jié)活動度容易擴大。溫水刺激護理療法(38℃~40℃)起ROM的擴大,血流量的改善,平衡感覺的回復,疼痛的閾值的改變,皮膚感覺的改善等作用。而趴躺的反射性誘發(fā)及背部輕微震動的組合可能提升疼痛的閾值,促進放松的效果。再者,患者各部分的關節(jié)攣縮經解除和改善后,表達手段也隨之增加,促進了溝通等生活行為的恢復。另外,被評價為最難恢復的腦缺氧患者經實施新康復護理程序后,改善到能重新返校的程度,由此可知,患者年齡越小效果越好是眾所周知的,但發(fā)病后早期實施制訂好目標的康復護理措施,并積極預防急性期的上,下肢攣縮是相當重要。
本文論述了某種程度上實現意識障礙患者的意識恢復,特別是生活行動能力恢復的基本思路,并同時帶給患者護理支持上的效果,即護理工作也能發(fā)揮的治療作用。在長期意識障礙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醫(yī)師對于意識障礙預后的判斷常常影響護理工作的方向,密切觀察似乎毫無改善的意識障礙患者的狀態(tài),就會發(fā)現患者的病情都在不停地發(fā)生變化。做好患者的細微的病情變化以及他們的各種反應的評估,在正確判斷患者殘存的生活能力,同時如果能以患者患病前生活習慣為基礎,提供適宜的護理援助的話,我們深信意識障礙患者的意識和生活行動能力能得到很大恢復。
篇3
[關鍵詞] 康復護理;護士;角色
康復醫(yī)學是對患者在身體功能、精神和職業(yè)上實施康復的學科。服務對象包括殘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和以及疾病恢復期患者等。其目的在于使患者減輕痛苦,盡量減少繼發(fā)障礙,使殘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維持和強化,最大程度地恢復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質量。由于康復醫(yī)學服務的對象、治療目標和工作方式不同于臨床醫(yī)學和預防醫(yī)學,所以康復護理和臨床護理也存在著不同之處??祻妥o士以特殊治療手段和優(yōu)質服務賺得病人的信譽,充分施展了角色的作用.“角色”是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中的專門術語,是在社會結構或社會軌制中一個特定的位置,每一種角色只是一個人的一個方面。在康復護理中,護士的角色呈現出了多元化,以下本文予以詳細闡述:
1 護士在康復護理中的角色
1.1教練的角色
康復護理的對象是主要是殘疾者和慢性病患者,因此恢復患者的殘余性能和能力,減輕殘疾和因殘疾帶來的對社會交際、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們能重新回到社會是康復護士的任務.康復護士結合護理工作,把握康復時機,在障礙還未泛起時,制定康復護理計劃,采用理療法,以自動運動為基礎的,包括理療,磁療,以增強肌肉的鍛煉、傳統醫(yī)學治療、心理治療、功課治療等方法,特別是對殘存性能強化練習、糊口流動能力練習。如一房距離缺損修補術后第一天因腦拴塞引起肢體癱瘓的病人,在天天作cPT(胸腔物理療法),針灸,穴位磁療,穴位推拿的同時,應加強病人的患側功能練習、輔導器具使用聯系,此外,“根據不同性質、程度和種別的患者,教會不同的處理和轉移,把握早期預防并發(fā)癥的措施,如預防發(fā)生褥瘡,呼吸道感染,關節(jié)攣縮,畸形和肌萎縮,關節(jié)流動能力練習和呼吸功能練習,冠心病預防措施和運動治療方法等?!?/p>
1.2知心朋友的角色
護士應首先接受病人的殘疾或疾病,并評估病人對其殘障疾病的反應.以真誠、同情和關心的立場,鼓勵他們,讓病人知道他是全然被接受的個體。籍此病人可獲得勇氣,以承信自己與凡人的差異之處,而不感覺到羞恥或悲傷.護患關系屬于介入一匡助型,兩者之間應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激勵的合作關系.匡助他人不是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應毫無前提地真誠對待,精心護理,熱情接待,互相溝通,用真誠的心去感化那已破碎的心,使病人鼓起勇氣,面臨現實,進步糊口的決心信念。在護理過程中,護士應通過觀察病人的言行,準確理解病人的感情和需要,同時通過與病人的交談和對病人的匡助取得他們的信賴,才能施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動介入我們制定的康復護理計劃,唯有此才能讓我們的護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3輔導員的角色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影響健康和導致疾病的因家除生物因素外.還有環(huán)境、糊口方式、衛(wèi)生服務和生物遺傳因素。此外,還認為心理狀態(tài)與軀體性能狀態(tài)有緊密親密關系,心理狀態(tài)影響著健康,心理因素能導致疾病.因此,要把康復對象當整體來考慮,使健康服務不限于解決軀體方面的題目,還要全面考慮精神的、社會的、教育的和職業(yè)的需要.在護理過程中,要了解病人心理、糊口環(huán)境的基礎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狀態(tài)決定因家和不良健康狀況相關因素,結合病人的文化涵養(yǎng),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險因素的熟悉,制定適應各個病人的康復教育計劃,如:防止疾病發(fā)展的教育,護士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向病人講解有關疾病的治療,護理和預防保健知識,使病人知道更多有關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不是被動接受康復護理,而是熟悉到介入護理的價值,并主動介入;病因預防輔導,我們對冠心病和手術患者利用講課,個別交談,圖書、宣傳冊幻燈、錄像等進行出院指導.“并定時舉辦各種不同類型學習班,目的是減少或消除致病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發(fā)生;臨床預防教育,主要是預防各種并發(fā)癥,減輕傷殘程度,促進功能性康復和心理康復.”
2 康復護理中對護士角色的素質要求
2.1崇高的職業(yè)道德
作為康復護理的護士應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具有三心,愛心、同情心和耐心,能夠充分體諒和理解患者的遭遇和處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面對身心殘疾的服務對象,面對生活護理上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語言溝通上需要不厭其煩的患者,面對福利待遇不如綜合醫(yī)院的現狀,護士應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2.2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隨著產業(yè)與科技的發(fā)達,意外事件和交通事故增多,致使殘障者人數愈來愈多.在整個疾病過程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貫串康復的思惟與實踐,從早期開始的康復護理對于保護功能,加快恢復和預防殘疾起到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說康復護士的責任是了解病人所面臨環(huán)境變化.匡助他改正不恰當的適應行為,增強適應能力,并充分利用個人的能力或潛能來達到最大程度的健康(功能)水平。因此,康復護士留意增強康復護理意識,并有健康體魄和情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以充沛的潛力、飽滿的精神,豐碩的知識,如懂得一些物理治療,功課治療,心理治療,語言治療,運動治療,體裁治療和中國傳統治療等知識,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護理流動。由此可見,康復護理有自己的特殊性,康復護士在思惟素質,知識結構,技術及技巧方面也需要更高境界的追求。
2.3敏銳的觀察力與良好的表達能力
在與病人接觸過程中,應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了解病人,運用各種感觀獲取病人的直觀資料。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提出并解決問題,同時要及時發(fā)現潛在的問題及新發(fā)生的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宣教方法要得體,病人及家屬易于接受。對于住院后產生恐懼、孤獨、焦慮的患者要給予適當的關心與安慰,用溫暖、平近的話語與他們進行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感受,幫助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適應各項制度,建立遵醫(yī)行為。
2..4建立和諧護患關系
首先,護士要為病人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健康的恬靜治療環(huán)境,包括糊口上的恬靜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護士要知足病人的生理基本需要,如充分的睡眠和休息,營養(yǎng)豐碩的飲食,排泄體內廢料等,還需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的糊口習慣,多方面知足病人需要,并用康復護理程序解決碰到的護理題目。對病人要熱情,真誠。護士的熱情,應與非語言的溝通結合起來,表達感情,溝通思惟。非語言的溝通是以人們的步履和立場進行的,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語調,音量,步態(tài),手勢,撫摩和眼神等。常常留意觀察病人的真實感情,如病人向護士敘述自己的病情或詢問治療時.護士表現出不耐煩或問非所答.使病人感到護士不尊重他,不愿意匡助他減輕優(yōu)慮,影響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俞曉萍,陳燕梅.《淺議康復科護士的角色》,載《中國臨床康復》.1999年第8期,第34頁。
篇4
開設在職短期康復護理培訓班
每個臨床護士都應掌握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復護理技術。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臨床護士缺乏系統的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開展短期的康復護理培訓十分必要??筛鶕t(yī)院工作的特點,并結合神經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臨床??频男枨螅哂信嘤栙Y歷的學??梢岳每祻妥o理的教學資源,舉辦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康復護理繼續(xù)教育培訓班,使臨床護士掌握規(guī)范的康復護理技術、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及社區(qū)康復護理等知識與技能,并建立考核機制,與有關部門合作頒發(fā)??谱o理證書。
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康復護理教育
康復護理教育要從學校護理專業(yè)教學開始,各醫(y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yè)均應開設康復護理課程,并確立護理專業(yè)教學計劃中康復護理的??频匚唬瑢W校完成護理教育基本課程后,應進行康復專科護理知識學習,讓廣大護理專業(yè)學生接受系統的康復護理教育,為畢業(yè)后開展臨床、社區(qū)康復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1適當增加學時
康復護理學教學總學時應達到36學時,每周2學時,分18次完成,其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時間各占一半,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教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內容,在課時分配上應突出重點。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理論的講授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分配上應突出重點,讓學生學完理論后可用此理論解釋康復護理技能訓練中的實際問題。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為主線,采取示教、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角色模擬練習等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發(fā)現問題、實踐解決問題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每節(jié)理論學習后,安排實際操作訓練。通過反復的現場演示以及分小組進行模擬訓練,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盡快掌握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熟悉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達到康復護理的最終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論考核成績+實踐課平時考核成績+實踐課期末考核成績”的形式。理論考核:重點考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課平時考核方式:階段性復習考核、隨堂抽查考核、創(chuàng)新能力考核等;實踐課期末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及臨床常見康復護理技能。
康復護理師資隊伍建設
1培養(yǎng)護理專業(yè)教師
對新上崗及轉崗的教師常規(guī)進行崗前培訓,相關專業(yè)的理論培訓和臨床康復科室的進修均應達到6個月以上。上崗后仍應開展相關專業(yè)的繼續(xù)教育,參加校外各種會議進行學術交流,不斷增加和更新專業(yè)知識,堅持繼續(xù)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安排專業(yè)教師輪流到教學醫(yī)院康復科參加臨床工作,定期輪流到國內外領先醫(yī)院進行參觀、學習和進修,以提高教師的康復護理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并且與各自從事的臨床康復和教學工作的相關行業(yè)學會保持密切聯系,以便掌握最新的專業(yè)動態(tài),獲取前沿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安排資深老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將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帶領年輕教師承接科研課題。支持和鼓勵中青年教師接替老教師在社會各級學術團體中的工作,擴大青年教師的社會影響,提高他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在實踐中選拔和培養(yǎng)接班人。學校在經費使用上要做到科學合理,對不同的培養(yǎng)類別采用不同的經費投入辦法。對學科梯隊建設由學校全部承擔培養(yǎng)經費。對既符合學校教學、科研發(fā)展的需要,又屬教師個人提高學歷或業(yè)務水平的學習、進修,培養(yǎng)費可由學校和個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擔。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注重教學學術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掌握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基本知識、教學的方法和規(guī)律,才能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培養(yǎng)任務。可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康復護理教師教學水平:第一,為教師創(chuàng)造各種學習條件;開展各種專業(yè)學習班、研討班及技術培訓班等,安排相關專業(yè)知識講座及校外進修學習,及時更新知識。堅持教研室集體備課、定期開展教學討論,重點討論康復護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并在全面領會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做好教案和備課筆記,促使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第二,制定各項支持政策;在教學崗位上設置主講教師、骨干教師崗位,增加教學課時酬金;在教師職稱評審和考核中對教學成果和教學研究論文與科研成果和論文同等對待等等,積極鼓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在教學設施上改變以往以板書為主的形式轉變?yōu)槎嗝襟w課件。通過幻燈片、投影儀將大量的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教學內容播放給學生,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發(fā)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擴大學生的眼界。多媒體課件具有大容量、快節(jié)奏,形象生動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接受信息和教學雙方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根據電教媒體的作用點,選擇和設計練習,為學生提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多層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復護理實踐操作,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講練結合。第四,做好教學評估;校領導及教務科教學督導員定期進行教學工作檢查,向學生發(fā)放教學評價表,不定期上課堂聽課,進行評教評學;教研室負責人到每位任課老師課堂上聽課,從教案準備、教學態(tài)度、教學技術及教學效果等方面評價教學水平;安排同學科老師之間定期進行教案診斷和課堂聽課。從教法的角度,對教師準備的教案目標是否清晰具體、內容是否得當、重點、難點是否突出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找差距,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同行評估與學生評估重在教學態(tài)度、教學技巧不同,教師同行評估的重點一般放在教師對本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學科最新知識的情況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等方面[6]。
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材的基本構成包括目錄、正文、作業(yè)、實驗、圖表、附錄、索引和注釋,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業(yè)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7]??祻妥o理學目前尚無統一、規(guī)范的教材、教學大綱及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在教材建設上主導思想是先解決教材的有無問題,再實現教材的優(yōu)化配套。各類學校選用的教材內容應符合自己學校學生的特點及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有利于老師把握授課深度、學生掌握授課內容。另外,可由全國或各省大醫(yī)院選派長期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學的中青年護理專家編寫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論性,又要注重實用性;既可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及康復護理技能考核,又可作為在校學生康復護理實踐課考核標準。
篇5
關鍵詞:腦梗塞恢復期;康復護理
腦梗塞現已經成為我國的一種常見病,而這種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殘率,據報道致殘率可達86.5%[1]。而這又給患者及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同時加重了生活的負擔。而腦梗塞恢復期是在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患者病情穩(wěn)定,漸漸進入到肢體和語言等功能方面的康復。這時期的患者若是可以經過系統的康復訓練和康復護理,可以非常明顯的改善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讓患者可以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我院神經內科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有128例腦梗塞恢復期患者,通過系統的康復訓練和有效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效果良好?,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來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128例腦梗塞恢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上患者都經過頭顱的磁共振或是CT確診,而且依據我國現行的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來進行的。其中有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齡48歲~76歲,平均年齡為63.2歲。以上患者中有肢體偏癱的96例,肌力為0~3級,失語的患者有5例,發(fā)音不清的患者有41例。所有患者都對本次的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以上的所有患者都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然后著重給予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
1.2.1常規(guī)護理 在患者的生活上要給予必要的護理,要保證患者病室的整潔和安靜,給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要囑咐患者適當的增減衣服,防止發(fā)生感冒等,對于臥床患者要定時進行口腔和皮膚護理,以防肺炎和壓瘡的發(fā)生。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必要的指導,以清淡為主。
1.2.2康復護理
1.2.2.1肢體康復 由于腦梗塞的患者神經功能受到一定的損害,因此患者的活動能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可以在及時有效的早期康復訓練下得到緩解,降低致殘的可能。先對患者進行肢體的按摩,然后再進行被動運動。而被動運動就是患者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進行運動,先進行大關節(jié)的活動,然后慢慢到小關節(jié),而運動的幅度也由小到大,并且囑咐患者自己用力,盡最大的努力使患肢肌肉收縮,從而達到恢復神經功能的目的。在這過程中適當的配合一些理療、針灸等的輔助治療。在患者情況好轉以后可以適當進行主動訓練或是床下訓練。這些訓練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并且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情況及時和醫(yī)生溝通,以幫助患者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1.2.2.2這類患者對于語言的康復訓練非常的重要。此方面的訓練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若是患者的病情較輕,可以由簡單的單音節(jié)詞開始,然后慢慢增加語言的難度,在每一個訓練階段都不能只注重速度而不注重效率,要在患者確實掌握了其該掌握的內容以后再進行下一步的訓練。在這訓練期間,護理人員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也需要護理人員會"察言觀色",若患者出現厭煩的情緒,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發(fā)現并調整訓練內容。
1.2.2.3心理指導 這種腦梗塞的患者由于其不能自由活動,而且言語表達受到損害,而這些也許會伴隨其一生,因此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例如焦慮、悲觀、恐懼、自責等,這都會對患者的康復治療帶來阻礙,所以要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的輔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所想,讓患者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并且主動進行康復訓練。
1.3康復護理效果評價 采用ADL量表來進行。ADL分為五級:獨立、輕度依賴、中度依賴、重度依賴、完全依賴。
1.4統計學分析 以上的所有數據資料都采用SPSS 11.5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當P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腦梗塞的患者由于神經細胞受到實質性的損傷,而導致了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言語、大小便、心理等方面的障礙。而據研究報道,這些受損的神經雖不能再生,但是可以通過一些外在的干預,促進神經系統進行重建。而患者在住院時能夠得到必要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康復護理那對于患者的康復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康復護理這種??频淖o理技術也慢慢應運而生,且已經成為了神經內科患者的康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護理人員在康復訓練的進行過程中與醫(yī)生緊密配合來進行各類特定的訓練。再加上常規(guī)的護理,充分保證了患者可以有效的進行康復訓練。一般通過常規(guī)的護理,可以為患者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一個整潔安靜的病室可以讓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對腦梗塞恢復期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為了預防殘疾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由于偏癱或是言語障礙等而導致的痛苦,并且使人體的潛能被充分的挖掘出,最大限度的使喪失的功能能夠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2]。我們此次的實驗通過對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最后通過ADL評分與護理前進行比較,效果顯著。因此我們認為康復護理對于腦梗塞恢復期患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對于我們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者掌握必要的康復護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全髖關節(jié)置換;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9-151-01
隨著骨外科醫(yī)學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THR)已成為治療老年髖關節(jié)損傷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夠極大地恢復患者關節(jié)功能。其術后的康復護理對手術的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護理不當或功能鍛煉方法不正確,容易造成關節(jié)功能障礙,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本文將我院收治的22例THR患者的護理及體會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齡65~82歲。手術采用髖部后外側入路。出院隨訪10個月~2年。效果滿意,假置及髓關節(jié)功能良好。
2護理
2.1術前心理護理:護士應持關心的態(tài)度,主動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耐心開導和介紹骨折的特殊情況及手術過程、說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同時應適當講述成功治愈的病例,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盡可能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有利于實施術后康復護理計劃。
2.2木前康復訓練指導:目的是使病人預先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并明確注意事項。(1)指導:向患者說明術后為防假體脫位要采取正確的,應取平臥或半臥位,患髓屈曲小于45°,休息肢外保持中立,兩腿間放置厚枕,必要時準備合適的防旋鞋。(2)訓練床上排便:防止術后因不習慣而致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時,臀部抬起足夠高度以保證穩(wěn)妥,并避免患肢的內旋及內收動作。此外術前訓練患者深呼吸、咳嗽,避免術后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
2.3術后康復訓練:(1)訓練方法:術后第l天進行肌肉靜力收縮運動及股四頭肌靜止性收縮,足趾及踝關節(jié)的伸屈及旋轉運動,以及收縮臀部的肌肉等患髖以外其他關節(jié)的運動,以不感到疲勞為度。術后第2天,增加髓部屈曲練習,患者仰臥伸腿位,收縮股四頭肌,緩慢將患肢足跟向臀部移動,使髖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髖內收、內旋,屈曲角度不宜過大。保持髖部屈曲5 s后回到原位,放松后重復1次。術后第3天在主動鍛煉的基礎上進行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如仰臥位屈膝屈髖運動等,2次/d,角度由小到大。術后第4天監(jiān)督患者在助行器協助下做站立練習行走,根據患者關節(jié)假體的同定方式決定患肢的負重程度。術后1周若體溫正常,切口無滲血、無發(fā)紅、發(fā)熱,患者腫脹逐漸消退,則可指導患者進行髖關節(jié)功能練習。
2.4出院前指導:指導臥位時仍平臥或半臥,3個月內避免側臥;坐位時盡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堅持康復訓練,避免導致髖部過度前屈、內收、內旋或外旋的不良運動,做到不要交叉雙腿;不要臥于患側;不要坐沙發(fā)或矮椅;3周內曲髖90°;不將患肢架在另一條腿上或盤腿;站立時患肢外展,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及內旋動作。患肢不負重,拄雙杖行走,術后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由雙杖一單杖一棄杖,但必須避免屈髖下蹲。
篇7
1 社區(qū)康復護理實施的意義和目的
1.1 腦卒中疾病的危害性
腦卒中是我國致殘率最高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勞動能力,可致社會能力喪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會留下程度不等的殘疾,如偏癱、運動困難、知覺障礙、偏盲、失語等。這些障礙往往是藥物所無法治愈的,只有采用康復訓練治療才能取得效果。
1.2 社區(qū)康復護理意義
社區(qū)康復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延續(xù),對患者的支持更有針對性。對腦卒中患者的社區(qū)康復護理干預,針對患者不同情況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復診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3 社區(qū)康復護理應注意問題
在社區(qū)康復護理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安排力所能及的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充實患者的生活。通過鼓勵病人從事家務勞動,增強病人的自信心和主動性,不僅可以使已經恢復的肢體功能得到鞏固,減輕病人的家庭負擔,而且使病人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科學的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病人肢體功能的恢復,提的心理狀態(tài)和科學的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病人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肢體功能康復方面取得的進展加強了病人及家屬對康復的信心,可以形成一個促進康復的良性循環(huán)。
2 社區(qū)康復措施與方法
2.1 功能康復護理措施
腦卒中的病理形態(tài)改變是局灶性的,但引起功能的變化是全腦性的,因而引起腦可塑性變化也是全腦性的。腦卒中后康復不是針對局部的病損,而是促進其功能的恢復。腦可塑性理論在腦卒中早期康復中以廣泛應用,如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等。患者處于恢復期后即可根據情況出院,進行社區(qū)康復治療和護理,這樣既能達到恢復的目的,又可以為患者節(jié)約經費。
2.2 恢復期社區(qū)功能康復措施與方法
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患肢做主動運動,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緊張度,活躍循環(huán)、呼吸等系統的功能。在協助被動活動的同時,鼓勵患者主動訓練;鼓勵患者練習翻身及移動身軀。隨著病情好轉、肌力的恢復,逐漸延長鍛煉時間,做好坐起訓練、站立訓練、徒手訓練等;在進行鍛煉時應注意防止患者跌倒使病情加重。
2.3 后遺癥期康復治療
一般發(fā)病 3 個月后進入后遺癥期。但仍應繼續(xù)進行訓練和利用殘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爭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使患者盡可能回歸社會,可采用定期隨訪等工作方式,為患者做好社區(qū)康復護理指導工作。
2.3.1 康復訓練
繼續(xù)進行維持性康復訓練,以防止功能退化。
2.3.2 補償患肢功能
適時使用必要的輔助器具以補償患肢功能。
2.3.3 加強適應性訓練和健肌替代法
對功能不可恢復或恢復很差的患者,充分發(fā)揮健側的代償功能,加強適應性訓練和健肌替代法,并利用各種輔助器具或裝置如手杖、助行器等防止功能退化,同樣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區(qū)適應能力。
2.3.4 重視職業(yè)、社會以及心理康復對家庭、社會環(huán)境做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造,使患者在盡快走向社會,使心理得到盡快康復。
2.4 心理康復干預
大多數腦卒中患者除有偏癱等功能障礙外,還常伴有心理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康復和生存質量。因此,必須對患者及家屬講清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使其對該病有正確的認識,使患者及家屬能積極配合治療;必要時可予抗抑郁和(或)抗焦慮的藥物治療。
2.5 腦卒中患者語言康復的護理
語言功能喪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癥狀,護理中要加強患者日常用語的訓練,對患者開口講話加以鼓勵,稍有進步就予以贊揚,以增強患者信心。與失語癥患者談話時力求簡練、通俗易懂,言語要慢,對患者的話語要認真傾聽,并用肢體語言予以反饋。與伴有認知障礙的患者談話時,應手勢、實物或圖片進行配合以使患者理解。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接受及時的康復訓練,能加速腦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
3 總結
篇8
1月-2014年1月本社衛(wèi)中心轄區(qū)內居家康復中心82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41例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早期護理干預,對兩組護理后的效果展開對比分析。結果:治療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7.6%,明顯高于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的8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腦卒中; 偏癱; 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 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82 strok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m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on the basis of that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arl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of care interven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nly conventional model of car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8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Dongguan 52357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5
腦卒中常由腦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主要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肢體神經功能障礙等,其中偏癱是其最常見的臨床表現[1]。該種疾病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是中老年人致病和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2]。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較常用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但該疾病是一種長期性的疾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恢復,單純的手術治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療效。因此,可以將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護理訓練相結合,可有效地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本研究中,本院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癱瘓肢體的各項功能,降低了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致殘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轄區(qū)內居家康復中心82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診斷均被確診為腦卒中引起的偏癱。任意抽選41例作為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8~78歲,平均(64.32±9.14)歲;其中腦梗死患者21例,腦出血患者20例。另41例患者作為治療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5~80歲,平均(66.71±4.31)歲;其中腦梗死患者22例,腦出血患者19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藥物指導、心理護理等。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1)心理康復護理: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介紹腦卒中偏癱的有關知識,并宣傳超早期康復護理的目的和意義,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增加患者的自信,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3]。(2)肢體功能訓練:首先在臥床休息的時候要保持肢體處于正確、良好的姿勢和,防止患病的肢關節(jié)蜷縮變形。其次要輕柔、緩慢、有節(jié)律地為患者的患肢進行按摩,放松肌肉,增強療效。再次,要做好患者的系統功能訓練,包括正確的肢體擺放、拍打按摩、神經肌肉治療、關節(jié)活動訓練、平衡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3)家庭康復護理:患者要掌握好自我康復鍛煉方法,做好平衡、協調、速度訓練,同時還要進行各種日常生活的精細動作訓練。(4)飲食護理:患者家屬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工作,根據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以及飲食偏好,制定科學、營養(yǎng)的食譜。每日三餐都要給患者提供一些高營養(yǎng)、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颊叩娘嬍骋⒅氐鞍住⒛懝檀?、脂肪等的攝入,從而更好地恢復患者的身體,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
1.3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診斷為腦梗死或腦出血,且所有患者均經MRI或CT確診;(2)患者年齡大于40歲,但不超過80歲;(3)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4)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5)所有患者均無活動性肝病、惡性腫瘤、呼吸功能衰竭等疾病。排除標準:(1)排除不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2)排除年齡小于40歲,或年齡大于80歲的患者;(3)排除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活動性肝病、惡性腫瘤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4)排除四肢癱瘓者;(5)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疾病的患者;(6)排除有既往癡呆病史的患者;(7)排除腦出血或腦梗死病程大于3周的患者;(8)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9)排除有精神病的患者。
1.4 觀察指標 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及常規(guī)護理兩種方式分別對治療組及對照組患者展開護理干預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對比分析,觀察指標主要包含有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干預前后簡易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等。
1.5 評價標準 (1)根據Barthel指數(BI)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痊愈:BI=100分,肢體功能恢復正常;顯效:BI≥80分,肢體功能恢復正常;有效:80分>BI≥60分,肢體功能得到一定改善;無效:BI
1.6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經過不同護理方式護理之后,治療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5.1%,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75.6%,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簡易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兩組患者在開展護理干預前,其簡易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簡易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有所改善,但干預后治療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兩組患者在開展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有所改善,但干預后治療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而引起的以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組疾病[4]。常發(fā)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肢體神經功能障礙等,其中偏癱是其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該種疾病發(fā)病率高、致殘率、致死率高[5-6]。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患有腦卒中,而在其中又有約70%~80%的幸存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給自身以及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7]。目前來說,臨床上治療該種疾病的主要方式是手術治療和康復護理相結合,針對老年人特殊的身體情況,其中的康復護理是比較可行的治療手段[8]。現代康復醫(yī)學認為,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存在代償和功能重組自然恢復能力,通過康復治療護理能夠加速建立自主側支循環(huán),促進病灶周圍組織的重組和代謝,從而充分發(fā)揮腦的可塑性,達到永久性的固定[9-10]。
腦卒中偏癱患者由于肢體癱瘓、行動不便、反應遲鈍,常會出現自卑、易躁易怒、焦慮不安、抑郁等情緒和情感障礙,這會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失去最佳的治療時間[11-12]。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讓患者及其家屬知道早期康復護理的目的和意義,消除他們緊張、焦慮心理,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13]。要做好患者的系統功能康復訓練,防止患病的肢關節(jié)蜷縮變形,修復神經功能,提高患者關節(jié)肢體的活動能力[14]。此外,腦卒中偏癱的病程比較長、恢復慢、經濟負擔重,患者在出院的時候往往還沒有完全康復,因此要做好家庭康復護理工作[15]?;颊呒覍僖獛椭颊哒莆蘸米晕铱祻湾憻挿椒?,做好平衡、協調、速度等運動訓練,同時還要進行各種日常生活的精細動作訓練,從而增強術后恢復效果。患者家屬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工作,給患者提供一些高營養(yǎng)、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
通過本文的研究,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療組中痊愈13例,顯效21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中痊愈6例,顯效14例,有效13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5%,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7.6%,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的8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干預前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后,治療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61.74±11.50)分、
(70.68±12.46)分,對照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39.55±9.95)分、(49.55±9.92)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簡易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均有所改善,但干預后治療組患者的評分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簡易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夠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癱瘓肢體的各項功能,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因此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瑞蓮.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0):214-215.
[2]范可文,胡永善,吳毅,等.規(guī)范三級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1(6):484-487.
[3]姚惠俠,劉立,馮海霞,等.整合性心理治療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3):269-270.
[4]方英,葉民,曹桂華.16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與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5):101-102.
[5]焦艷華,陳傳英.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當代護士:??瓢妫ㄏ卵?,2014,7(2):111-112.
[6]歐劍凡,鄭劍聰,李繼香,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3,27(4):304-306.
[7]宋沛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9):77-78.
[8]許鳳蓮,葉蘭芬.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3,34(1):163-164.
[9]寧文帥,于鳳偉,楊洋,等.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90-1492.
[10]李金萍,劉增軍,丁海敬,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0,23(7):747-749.
[11]周紅艷,張少茹,盧丹丹,等.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74-1675.
[12]張萍,張樂,李明連.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0(5):552-553.
[13]陳敏.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11,35(7):537-538.
[14] Seki M,Hase K,Takahashi H,et parison of three instruments to assess changes of motor impairment in acute hemispheric stroke: the 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 (SIA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Canadian Neurological Scale (CNS)[J].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2014,36(18):1549.
篇9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針灸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279-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能引起患者的腰、腿部疼痛,多發(fā)病于青壯年,給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帶來較大影響[1]。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我院給予綜合性康復護理措施聯合針灸治療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齡28歲~59歲,平均年齡為(36.2±14.1)歲;病程1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6±1.8)年。本研究實施前,所有患者均已知情,且自愿接受本次實驗。對1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針灸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根據每位患者實際病情合理選擇穴位,取3寸毫針,直刺或斜刺2.5寸,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30分鐘,針對腰部穴位另加艾柱溫針灸3柱,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颊呷「┡P位,將電極板放置在患者的腰部痛點位置,強度調至患者能耐受程度,采用電腦中頻的11號處方,每次2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性康復護理,主要措施有:①心理護理:以和藹的態(tài)度、真誠的語言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調整心態(tài),緩解其不良情緒[2]。②康復護理:地面練習: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進行脊柱小角度的旋轉、側屈、背屈、前屈等腰部活動;患者緩慢下蹲一站起一挺胸,使脊柱呈孤形;緩慢下蹲的運動;慢、快步交替行走的訓練;對脊柱側彎的患者,讓其貼墻站立,雙手下垂,由一側的中指沿著褲縫下移至極限后復原,再做另一側。床上練習: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患者平臥,雙替進行抬高-放下練習,抬腿時盡量讓軀干與下肢呈直角;患者側臥,上面腿抬高,盡量讓兩腿呈直角,雙側交替練習;患者平臥,后枕部、雙肘部、雙腳掌著床,小腿垂直用力,讓身體的其他部位離床拱起;患者俯臥,腹部著床,頭部、四肢抬起。
康復鍛煉的原則應遵循由輕至重、由慢至快、由局部至整體、時間由短至長。床上練習與地面練習交替進行,每次30分鐘,強度與次數以患者耐受為度,每天進行2次。
1.3療效判定標準[3]
顯效:腰椎活動正常,腰部與下肢的麻木、疼痛癥狀消失;有效:腰椎活動范圍增大,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達不到以上指標。治療3個月后評定療效。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與資料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3討論
臨床上腰腿疼痛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占1/5[4],與長期不良姿勢和工作習慣有關。中醫(yī)辨證取穴針刺,利用針灸調和氣血、疏通經脈、化癖止痛的功效,吸收與消除周圍神經根與組織的充血、炎癥、水腫等,緩解局部的肌肉痙攣,達到止痛的目的[5]。中醫(yī)辨證論治取穴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利用針灸疏通經脈,調和氣血,化瘀止痛功效,緩解局部肌肉痙攣,消除和吸收周圍神經根及軟組織充血、水腫及炎癥,起到止痛作用。電腦中頻治療利用中頻電流對感覺神經有一定作用,對人體細胞具有復活作用,能明顯降低組織電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病變組織的血循及營養(yǎng)狀況,消除水腫,松解粘連組織,從而減輕并緩解對神經根的壓迫,以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祻凸δ苠憻捠茄甸g盤突出癥患者后期康復的主要措施,科學、系統地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功能鍛煉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針灸理療的目標是解除肌肉痙攣,緩解對神經根的擠壓;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增加盤外壓力,促使突出物回納;改變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連,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加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使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功能。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康復護理措施聯合針灸治療方法,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具有顯著療效與安全可靠性,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治療方法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鄒樹紅,王升英,張彥妹.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9(4):811-812.
[2]葛偉.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15(34):52-53.
[3]周艷芬.護理干預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效果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4(15):214.
篇10
復雜性手外傷往往對患者手部神經、骨骼等造成嚴重損害,導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現障礙,即使接受手術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加強術后目標訓練相關康復護理至關重要。我院對45例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顯微外科修復術后實施整體化、個性化怒表訓練康復護理,效果確切,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0例患者均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間收治的患者。按治療時間平均分為A、B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A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42.3±1.6)歲;繩索勒傷者9例,擊打致傷者12例,重物砸傷者10例,車禍致傷者14例。B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齡17~77歲,平均年齡(42.4±1.7)歲;繩索勒傷者8例,擊打致傷者13例,重物砸傷者9例,車禍致傷者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顯微外科修復術。術后給予A組患者常規(guī)康復護理。給予B組患者治療整體化、個性化目標訓練康復護理。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三年隨訪,并對進行手術康復前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情況進行觀察,并通過問卷調查,對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1]。
1.4 療效判定標準
優(yōu):指間關節(jié)伸屈功能活動度與健側保持一致,完全恢復,未出現畸形愈合現象,且不會影響生活。良:指間關節(jié)伸屈功能活動度為健側的75%以上,未出現畸形愈合現象,且不會影響生活。中:指間關節(jié)伸屈功能活動度為健側的50% ~75%,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差:指間關節(jié)伸屈功能活動度小于健側的50%,或出現畸形愈合現象[2]。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表示,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用X2對組間比較進行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康復情況對比
3 討論
通過對復雜性手外傷患者實施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并在術后實施科學、實效的康復訓練,不僅可有效保證手術外觀恢復完好,同時還可保證手術治療效果,確?;颊呤植抗δ茏畲蟮南薅鹊牡玫交謴?。
3.1 目標訓練康復護理方法
我院對B組45例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顯微外科修復手術后實施的目標訓練康復護理具體實施包括:
(1)心理護理。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對患者實施的心理護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復雜性,且病情發(fā)生較為突然,患者往往沒有做相關準備,因此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導致患者面對嚴峻情況會存在一定的心理負擔,導致患者出現消極、抑郁、失落等。因此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逐漸保持穩(wěn)定情緒,并提高康復訓練效果[3]。②多數患者在手術過后進行康復訓練時期,往往出現對手部恢復情況抱有較高的期望,對此應先積極引導患者落實康復訓練,并在病情穩(wěn)定后,將相關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夠以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手部實際情況。③目標康復訓練內容的反復性以及實際訓練效果的不理想等現象,均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煩躁、疲勞等心理,對此在實際訓練過程過程中,應采取積極護理措施,給予患者以鼓勵與支持,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向上的心理,提高與醫(yī)生之間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復效果[4]。④對于患者康復訓練來說,家屬的支持與關懷的非常重要的,對此在實際護理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應就實際情況,與家屬進行及時溝通與護理,幫助家屬掌握一定的護理方法與心理學技巧,在患者康復訓練過程中,可給予患者必要的支持與幫助,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懷,進而提高康復信心,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