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課堂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8:18: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語文課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大語文課堂

大學語文課堂語言藝術的表現(xiàn)

摘要:語言是一門藝術。通常在高校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語言藝術的把握能夠賦予語文課堂獨特的魅力。本文具體論述高校語文課堂語言藝術的重要性,并根據實際情況闡述高校語文課堂的語言藝術,用語言來增進學生的情感共鳴。

關鍵詞:大學語文;語文課堂;語言藝術

語文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教學語言是知識積累、文化底蘊、個人修養(yǎng)、思想靈感和氣質的綜合體,所以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因此,在高校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

一、高校語文課堂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師對課堂語言藝術的把握,對文本思想內容的概括和講解都體現(xiàn)出語文課的特色。課堂教學的語言特色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而教師良好的藝術表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課堂的內容,有效確保高校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的語言特色具體表現(xiàn)為語言的感染力、動聽程度、學生對語言的接受程度[1]。當高校語文教師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時,就能夠在課堂中使用生動的語言教學,凸顯語文課堂的特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是一種重要的表達工具,高校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具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語言,能夠快速調動起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好奇心,再堅持循循善誘和步步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就能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的認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2]。

二、大學語文課堂的語言藝術表現(xiàn)

查看全文

大學語文課堂微觀生態(tài)模型研究

[摘要]大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是由課堂生命主體、文本、課堂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要素構成的微觀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各要素之間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并進行著豐富的物質、信息與能量的交流與循環(huán)。新時代下,大學語文課堂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與要求,以學生、老師為中心,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圍繞各要素建構大學語文課堂微觀生態(tài)模型,是課堂發(fā)展所需。

[關鍵詞]大學語文;微觀課堂;生態(tài)模型建構

1新時代大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內涵

生態(tài)課堂是“為實現(xiàn)師生持續(xù)發(fā)展,在生態(tài)理念指導下建立的整體關聯(lián)、動態(tài)平衡的課堂形態(tài)”[1]。它強調的是課堂內部各生態(tài)因子之間,內部生態(tài)因子與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不斷進行著能量、物質、信息的交流與互換,從而形成一個聯(lián)系的、開放的、和諧的、可持續(xù)的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大學語文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對中小學語文的延續(xù),但教育目標側重點有所不同,在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文化底蘊、人文素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與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與熏陶?!按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2],大學語文在傳授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挖掘文化背后隱藏的精神價值與思想價值,踐行國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健全學生人格,滋養(yǎng)性靈,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同時,職業(yè)院校又賦予大學語文課堂相應的職業(yè)特色。因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課程定位模糊、與專業(yè)脫節(jié)等非生態(tài)現(xiàn)象,大學語文課堂在職業(yè)院校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境遇,近年來不少職業(yè)院校大學語文一線教師致力于扭轉這一局面,而“文專融合、理實一體、知行合一、德技雙修、以賽促學”等都是探尋實踐后的可選路徑。這表明大學語文課堂不能只局限在學科本身,還應兼顧職業(yè)院校高素質技能性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文化育人之外也應具備應用性與技能性,為學生將來的崗位就業(yè)及職業(yè)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學語文課堂新時代下新目標、新特色的實現(xiàn)與體現(xiàn),需要生態(tài)課堂理念的融入,以此建立大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以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審視大學語文課堂,確定課堂生態(tài)因子,分析生態(tài)位、系統(tǒng)要素與結構、生態(tài)演替等,建構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大學語文課堂生態(tài)化,優(yōu)化大學語文課堂。

2新時代大學語文課堂微觀生態(tài)模型建構

新時代大學語文課堂生態(tài)模型實際是以生態(tài)課堂理念為基礎,對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內外部關鍵要素及相互關系、結構、功能、運行等加以簡化,具有高度的凝練性與代表性,描繪出了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最本質的特性和行為。相較于國家與社會對應的宏中觀層面,將視角聚焦于微觀課堂,聚焦于課堂生命主體及以此為核心而發(fā)散出去的與之緊密交織的各個課堂生態(tài)因子,以此建構課堂微觀生態(tài)模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不容忽視的。

查看全文

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探討

內容摘要:大學語文是高職院校各專業(yè)的1基礎課程,不僅為學生傳授語言文化知識,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大有裨益,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就要求大學語文教師要具備相應的基本素養(yǎng)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本文從高職大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四種能力、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職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探索

大學語文是高職院校各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是高職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按髮W語文教學是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依托,其對于提高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等具有重要價值,也有助于推進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與形成?!盵1]“《大學語文》是全校所有專業(yè)人文素質類公共必修課,課程目的在于基本滿足企業(yè)、社會對畢業(yè)生聽說讀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盵2]現(xiàn)代社會對大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就對大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更高。

一.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四種能力

1.大學語文教師的情感親和力我始終認為,大學語文教師相對于其他課任教師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情感的親和力,這首先源于我們自己的情感特征,也是語文學科特點的體現(xiàn)。我們追求語言文學蘊含的動人情感,也漸漸豐富了自己的情感內容,并將這種情感內容外化為我們對待別人、外物的態(tài)度,便形成了我們自己的情感特征。大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并使用這一工具,更主要的是以崇高的思想和優(yōu)美的情感培育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所以,語文教學便離不開情感氛圍的渲染和體驗。大學語文教師所具有的情感力量可以使學生愿意主動與你交往、交流并更容易走進你的課堂,接受你的課堂。正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2.大學語文教師的個性吸引力我這里談的個性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我們作為人的個性特征,一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所體現(xiàn)的個性化特征。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處于轉型期的社會,思想觀念及人生追求的多元化考驗著每一個人的意志。對真善美的堅定不移執(zhí)著追求,對邪惡和丑陋的堅決鄙棄與抨擊,既可以看作是個性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教書育人所應堅守的原則。而我所提的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特征主要是指語文教師一定不要墨守成規(guī)。我們向先輩的學習絕不應當只停留在學到的東西上,而是要結合自己的思考,在教材處理、課堂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方面打上自己特有的烙印,使自己的課堂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罢n堂是我們自己的?!眲e人的意見、建議,都是提供為我所用化為我有的東西,而不是使我們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的既定規(guī)范。3.大學語文教師的道德感染力正直的品行、良好的道德是每一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學語文老師又更多地肩負著以知識傳承文明的重任,我們自己的道德素質的高低就決定著我們對于文明的傳承的多少。不敢相信一位語言上夸夸其談,行為上卑劣猥瑣的人會對學生的道德產生良好的影響。只有我們的以身作則,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并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轉化。我想,這就是教師的道德感染力。4.大學語文教師的知識“臣服”力說到底,情感、個性、道德都只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基礎,而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則是能否做好大學語文教師的決定性因素。學生對于老師的尊重與佩服,更多的是來自于他們對知識的尊重。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同樣是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與欲望的重要因素,因為,有些學生甚至在無意中已經把老師當成了他某一階段人生追求的榜樣。如此,我們的教學往往會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大學語文課堂不可忽視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查看全文

大學語文課堂空間拓展研究

摘要:為了切實解決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課時不足和提高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效果之間的矛盾,有必要拓展大學語文教學課堂空間,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拓展大學語文課堂空間提供了可能性,網絡背景下高職大學語文課堂空間拓展的途徑包括網絡課程、網絡公共資源的教學利用以及網絡交際工具的應用。

關鍵詞:網絡背景;高職語文;課堂空間;拓展

生產力的發(fā)展必然會改變生產關系,技術的發(fā)展會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當網絡把人類社會連接得如此緊密,以至于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時候,網絡也極其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網絡改變著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和教育的對象,同樣,網絡對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帶來了更多變革的可能性。高職大學語文是一門處于十分微妙境地的高職公共基礎課程。一方面,高職學生普遍語言能力偏弱、寫作水平和文學欣賞水平偏低,開設語文課程,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顯得頗有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教學課時偏緊,教學效果不明顯,以及重專業(yè)課輕公共基礎課的思想泛濫,是否開設大學語文課,開必修課還是選修課,都在不斷的爭論中。許多高校把大學語文從必修改為了選修,或干脆取消用其他通識課程代替,高職大學語文的地位岌岌可危。眾所周知,語文課根本上講是實踐訓練課,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人文修養(yǎng)的提升,都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訓練,而高職大學語文課時數(shù)很少,要在有限的課時里使學生的語文水平有明顯的提升難度極大。那么,能不能增加大學語文教學課時,如何增加大學語文教學課時呢?在網絡極其發(fā)達的今天,通過拓展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課堂空間,在不擠占學生寶貴的課堂教學課時的情況下,增加實際教學課時,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通過拓展大學語文教學課堂空間,提高語文教學成效,更好地發(fā)揮大學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合格大學生過程中應有的作用,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職大學語文的存留問題。

一、網絡背景下課堂空間概念的演變:課堂空間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構成的關系和相關的環(huán)境

在沒有互聯(lián)網或者互聯(lián)網不發(fā)達的時代,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課堂空間僅僅是指教學活動所處的物理空間,如上課時的教室空間。一旦教師和學生離開了教室,課堂空間即告消亡。傳統(tǒng)典型的課堂空間對教學而言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如教師講授、師生討論等,很難延伸或拓展到有限的課堂空間之外。為了完成更多教學活動,必須要增加大量課時?;ヂ?lián)網的發(fā)展與應用輕易而且有效地打破了這樣的限制,在無須增加課時的情況下,在教室空間之外進行大量有效而及時的教學活動。網絡背景下課堂空間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空間。課堂空間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情感、價值觀交流的一種精神文化空間,是一種精神與情感的對話與交流空間,是一種能引起心理共鳴的審美價值與審美追求的特殊空間”。(徐冰鷗《社會學視域下的課堂空間意蘊及其價值再審視》2012年07期)。課堂空間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構成的關系和相關的環(huán)境,學生圍繞一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時的環(huán)境也是寬泛意義上的課堂空間。因此,在網絡背景下,課堂空間的概念包含了通過網絡手段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網絡空間。利用網絡拓展高職大學語文課堂空間,可以讓語文教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二、網絡背景下課堂空間拓展的途徑:網絡課程、網絡公共資源的教學利用、網絡交際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觀摩小學語文課堂大賽感想

年月1日-3日,我有幸來到古都南京聆聽了全國第三屆蘇教版小語課堂教學大賽的老師們精彩的課堂教學,共聽取了20節(jié)風格迥異的高水平的教師公開課。教師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善于鉆研的探索精神和充滿詩意的課堂和南京市的一群可愛孩子深深的吸引了與會老師。

參加課堂教學比賽的老師們向我們展示他們是怎么把握教材的特點,將課改的精神、理念化為課堂教學的行為的。有的課堂溫情脈脈,有的課堂激情四溢;有的語言春風化雨,有的講解絲絲入扣;有的詮釋風趣幽默……讓每位教師感受領悟到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感受到各實驗區(qū)教學課堂的濃濃春意。

此次觀摩活動中,還有幸聆聽國家特級教師、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研究組核心成員陸志平老師的精彩又令人深思的點評。他首先從四個方面八個小點向大家闡述了評委團的評課原則與標準。其次,他從新課標、蘇教版新教材、新課堂生活等方面總結了對20位選手的課堂教學以及當今小學生語文學習生活的總體印象,并欣喜于眾多老師與新課標一起成長。隨后,他從兩個方面表達了自己以及評委團對語文教學的品味與感悟,其中既有對優(yōu)點的肯定,亦有對不足的點評,并希望語文教師能像《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談遷那樣嚴謹,能像寫《夾竹桃》的季羨林那樣有學養(yǎng)、有眼光。

三天的學習給我的總體感受是:參賽教師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實,不僅能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們,而且還把輕松的氣氛、豐富的情感、多元的思維方式帶入了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讓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重新注入了新鮮而富有生機的活力,下面,我就從以下三點談談自己的具體體會:

一、課堂教學清清楚楚

三天內的二十節(jié)課,每一節(jié)課老師的教學目標都清楚明了,目的指向性強,體現(xiàn)不同的年級特點。低年級的《小動物過冬》、《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兩篇文章,老師著重注意引導學生對字、詞的學習,以及一些句子的理解和朗讀。對于中年級的課程學習,如《天鵝的故事》教學時,教師牢牢抓住文章線索,從一只老天鵝破冰時的動作描寫,通過情境朗讀,動作演示,引導體會一群天鵝的奮勇破冰的團結精神,再通過破冰后老天鵝與其他天鵝的對話引申,在朗讀中完成對文本的對接,體現(xiàn)文章的內涵,可以說從不同角度對表情達意做了注解。而對高年級的教學,參賽老師們都比較注重對詞語的理解來揣摩、體會感情色彩,針對不同文體的教學,均在把握詞語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這樣的課堂教學清晰有序,樸實而精彩。

查看全文

情景教學在大學語文課堂的應用

[摘要]和中學階段語文課程進行對比,大學語文彰顯出知識豐富多元、文學底蘊濃厚、情感魅力強烈等特征,所以大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努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大學語文課堂上融入情景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注意力,調動其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由此,本文將在客觀闡述情景教學的特征和作用的基礎上,總結其在大學語文課堂中應用的規(guī)范要求,探討今后大學語文課堂融入情景教學的策略,希望借此提升高校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水平。

[關鍵詞]情景教學;大學語文;規(guī)范要求;應用策略

自從我國教育改革實施新課程之后,高校語文教學制定出愈加嚴格的規(guī)范標準,即要求語文教學在掙脫灌輸知識填鴨式傳統(tǒng)教學束縛的基礎上,更加側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塑造學生完美的品德,讓學生進一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huán)境。語文教學想要達成這類目標,高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必須要采用更加科學人性化的引導模式,而情景教學就具備這種引導模式,情景教學可以在消除課堂沉悶氛圍的同時,配合語言、行動、情感等要素來加強師生互動,利用生動有趣的情景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情感表達,值得推廣普及。

一、情景教學模式的特征和作用

情景教學的理論興起于上個世紀三十至六十年代的英國,但是在我國教育史上其實早有淵源??鬃诱f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他還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強調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情景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創(chuàng)造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熱情,其核心目的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變被動聆聽為主動參與并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加深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情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的能力[1]。目前大學語文課堂中廣泛使用到情景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四個部分,一是新課導入設置情境,利用問題、故事、時事等導入課程主題;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情境,如利用相關的圖片、符合課文氛圍的音樂、角色扮演等方式,將課文情景再現(xiàn)[2];三是課堂結尾通過情景再創(chuàng)懸念,引發(fā)思考。四是塑造作文情境,觸發(fā)學生的靈感,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常習慣于沿用間接情景法,即為了令學生可以快速把握文學著作內涵,結合文章內容和教師主觀理解結果等進行特定情景創(chuàng)設,因此,情景教學的主體與關鍵性要素都將源自于教師。為了更加高效率的展開大學語文情景教學活動,教師更應深入鉆研語文教材內容,準確地呈現(xiàn)出內心想象的情景和文學審美素養(yǎng),隨后全面接納學生一系列質疑,進而為日后情景教學模式的改進、大學語文課程的多元化、合理性發(fā)展等奠定基礎[3]??傊?,教師只有在知識和思想層面上遠遠超出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效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合理的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得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將學生由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者。它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情景教學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避免枯燥單調的“滿堂灌”而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一篇課文如果離學生生活太遠的話,學生會有隔岸觀火之感,無法產生情感的共鳴,就沒有辦法將自己融入其中;而情景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引起學生的熟悉感與認同感,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激發(fā)在感情上與既往體驗的熟悉感,達到調頻共振的目的[4]。例如,在學習《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時,學生對于本單元的游記已經略感疲累,但是老師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柳宗元與西山的愛情故事”的情景,讓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們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他們跟隨著這個愛情故事,了解了柳宗元對西山“一見鐘情”之后苦苦追尋,最后因共鳴而折服于西山的內在美這樣一個過程,本來相對抽象的貶謫文化主題也變得容易理解;同時,這個“愛情故事”的演繹,也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與挫折觀。這些效果,都是傳統(tǒng)的平鋪直述難以達到的,而通過情景教學,無論是激趣、感悟還是能力的遷移,都能輕松得以實現(xiàn)。其二,情景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在學生腦海中自主完成未竟之境。此處可以借助網絡語“腦補”一詞的概念,即通過一鱗半爪的線索,在腦海中完成對情節(jié)的幻想與補充,從而對課文產生更深刻更獨到的見解,達到深入了解文本、獲得獨特審美體驗的目的[5];而作為課文內容的反哺,經?;钴S在不同閱讀情境中的思維,也會越來越敏銳與豐富。如《蒹葭》一詩中對于環(huán)境的描寫只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句,學生卻通過合理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在腦海形成漁舟、笛聲、呵出的白霧、呼喊的聲音、跑動的腳步等詩情畫意的畫面,讓詩歌的情景更為豐富立體,帶來更多美的享受。其三,情景教學能幫助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個情景的創(chuàng)建,往往不是獨立的場景,而是由各個彼此關聯(lián)的元素搭建的龐大舞臺。要較好的展現(xiàn)課文情景,有時需要學生去演繹不同角色,這就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了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一篇《齊桓晉文之事》,本是長篇大論的語錄體著作,按照文言文的習慣,說話人角色沒有明確表明,這對于學生理解談話雙方的觀點帶來一定障礙。但通過分角色扮演,學生能清晰直觀的了解到辯論雙方的意圖與理論,沉默在書本上的對話,被鮮活的表演與再現(xiàn)出來,齊宣王的好高騖遠,孟子的氣勢磅礴,都在同學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文字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二、情景教學在高校語文課堂中應用需要注意的規(guī)范要求

查看全文

大學語文課堂管理論文

一、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一種精神品格。大學語文要通過大量的經典作品,對學生進行人文情懷的情感滲透和道德培養(yǎng)。也就是說,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要經?;?、體系化、多元化。從先秦至中國當代文學,從中國到外國,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教學中,人文情懷的精神維度構建應是一條粗大的紅線。從文學中汲取“人學”價值,對生命多一重敬畏,這是人文情懷培養(yǎng)的一個途徑。如《禮記•大學》被認為“初學入德之門”,教學中就要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因時制宜地懂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三綱八目”中明確“修身”的重要;在《國語叔向賀貧》中領略傳統(tǒng)士大夫“不患貨之不足,而憂德之不建”的高貴精神品格;在古詩十九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文字里生發(fā)出生之艱難和情之永長;在《短歌行》悲涼的吟唱中,體會到曹操因渴求賢才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急切、焦慮心情;在李密的《陳情表》中深切地理解孝文化的人文精神要義。通過大學語文的教學,要將人文情懷內化為學生的一種氣質。最終擺脫語文學習停留在“我注六經”狀態(tài),使大學語文學習從側重于工具性學習,轉變?yōu)椤傲涀⑽摇钡娜宋男詫W習。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反復渲染中,不知不覺地建構生成人文情懷。

二、歷史意識

我們要敬畏歷史,但歷史值得沉思。培養(yǎng)現(xiàn)代、開放、多元的歷史觀,在大學人文教育中顯得尤為必要。在大學語文課堂,歷史存留在文本中,是經過了文學化的,并且在長期的篩選中一并經典化。因此,大學語文教材中的歷史都具有某種詩學性質,是歷史的詩學和詩學的歷史的交融。正如歷史學家布克哈特所說,“詩可以實現(xiàn)更多有關人性的知識……而歷史則是因受惠于詩才深刻洞悉了整個人類本性”,“歷史在詩中不僅發(fā)現(xiàn)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而且找到了自己最純粹、最精美的源泉”。172如學習郭沫若的《天狗》,全詩178字,其中“我”字便有38字,且每句詩都由“我”打頭。在課堂教學時,文本細讀的方式顯然不適用,而應以該詩的歷史文化背景作為詩歌分析突破口。由此切入,天狗形象才會顯現(xiàn)出深刻的象征意義來,才會讓學生認識到天狗形象是幾千年以來人的主體性的發(fā)現(xiàn)、自我力量的擴張和自我精神解放的雄奇造型。通過此詩教學,要讓學生在詩性書寫中洞悉歷史。同類型的詩歌還有顧城的《一代人》、艾青的《礁石》、北島的《回答》、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亦可作如是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在課堂上,要善于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對歷史進行發(fā)現(xiàn)和“填補”,在“歷史的空白處”體驗其豐富性和生動性。甚至通過對歷史的想象和“還原”,查明真相、洞察歷史,培養(yǎng)辯證的歷史觀。如教學魯迅的《狂人日記》時,“我翻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是文章的核心句子,也是我們進行文本思想分析的重點句子。但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文本顯然是不夠的,正如有學者早就認識到的,“他們始終在這個龐大而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的歷史聯(lián)系中處理文學問題。”[5]1即“是用美學的語言在表達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普遍原理”241。因此,從“美學的、歷史的有機統(tǒng)一”中,我們才能真正觸及到文本的思想內核。歷史是深刻的,同時也是多面的。在教學中,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無法在課堂中講授的經典文本,如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凌力的《少年天子》、岳南的《南渡北歸》、莫言的《紅高粱》、陳忠實的《白鹿原》、蘇童的《我的帝王生涯》等,讓學生在課余的閱讀中感受歷史。教師可安排課堂討論會和讀書會對這些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歷史觀和歷史意識進行研討式的學習。

三、生命思索

“歷史如同生命”287,需要我們在思索中去發(fā)現(xiàn)、體驗、評價。那些歷史人物都已遠離我們,但他們的精神肖像卻鮮活在文本里,成為寶貴的思想資源。學學語文的目的,便是通過觸摸一個個的雖然逝去然而仍然鮮活的生命體,來把握人生,探索生命的歷程,叩問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存之難和生命之痛是經典文學作品表現(xiàn)的精神價值核體。也就是說,偉大文學作品總是在關懷著人類生存的困境,通過表現(xiàn)人類生存的困境,來提供面對困境的精神力量。因此,大學語文課堂要在“與經典對話”中,來完成對“心靈的探尋”、對生命的思索。如在“時代的苦悶”中,許多文人墨客在各自具體的現(xiàn)實歷史形態(tài)中共同面對著一些共通共在的人生命題,如人格尊嚴與世俗生存、集體意識與個體追求、傳統(tǒng)美德與因襲重負、靈與肉沖突、物質與精神的對峙等。這些兩難選擇或人生困境都是作家與大眾共同面臨的精神難題。經典作家對生命的思索應該成為大學語文課堂精神維度構建的一個強音。如講述《史記》選文時,司馬遷在慘重的人生遭遇中,從“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中汲取精神力量,終于創(chuàng)造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這種不甘于“沒世無聞”而發(fā)憤著書的生命選擇應該成為激勵大學生人生追求的生命強音。而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讓我們感悟到黑暗現(xiàn)實中那個傲岸心靈在現(xiàn)實中吶喊掙扎的痛苦憤懣。杜甫的《曲江二首》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中看似要及時行樂,細想卻憂憤深廣的情感意蘊;阮籍的《詠懷詩》“悲憤哀怨,隱晦曲折”、“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那樣一種痛苦無奈的人生悲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商隱的《流鶯》、李煜的《破陣子》、柳永的《八聲甘州》、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等篇目流露出的那種濃重的人世悵惘、無奈、苦痛與眷戀,都是我們對生命進行多方體驗、感悟與思索的極好文本。也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時,蘇軾“超然于物外,無往而不樂,”可以為我們提供某種精神慰藉。文學的本質是“性命之學”,每一位經典作家都是一張厚重的精神名片。魯迅在“無地彷徨”中“反抗絕望”的戰(zhàn)斗韌性;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的人生蒼涼;史鐵生“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中終于在《我的地壇》中思索到“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的生命沉思;路遙“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的“人生”告誡;海明威“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鏗鏘誓言;馬爾克斯“如果上帝賞我一段生命,我會簡單裝束,伏在陽光下,坦露的不僅是身體,還有我的魂靈”的生命眷戀……大學語文課堂面對古今中外這些厚重而寶貴的生命資源,完全能夠也絕對應該為大學生進行生命思索打開闊大的空間。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課堂大賽觀摩心得感言

2010年12月1日-3日,我有幸來到古都南京聆聽了全國第三屆蘇教版小語課堂教學大賽的老師們精彩的課堂教學,共聽取了20節(jié)風格迥異的高水平的教師公開課。教師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善于鉆研的探索精神和充滿詩意的課堂和南京市的一群可愛孩子深深的吸引了與會老師。

參加課堂教學比賽的老師們向我們展示他們是怎么把握教材的特點,將課改的精神、理念化為課堂教學的行為的。有的課堂溫情脈脈,有的課堂激情四溢;有的語言春風化雨,有的講解絲絲入扣;有的詮釋風趣幽默……讓每位教師感受領悟到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感受到各實驗區(qū)教學課堂的濃濃春意。

此次觀摩活動中,還有幸聆聽國家特級教師、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研究組核心成員陸志平老師的精彩又令人深思的點評。他首先從四個方面八個小點向大家闡述了評委團的評課原則與標準。其次,他從新課標、蘇教版新教材、新課堂生活等方面總結了對20位選手的課堂教學以及當今小學生語文學習生活的總體印象,并欣喜于眾多老師與新課標一起成長。隨后,他從兩個方面表達了自己以及評委團對語文教學的品味與感悟,其中既有對優(yōu)點的肯定,亦有對不足的點評,并希望語文教師能像《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談遷那樣嚴謹,能像寫《夾竹桃》的季羨林那樣有學養(yǎng)、有眼光。

三天的學習給我的總體感受是:參賽教師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實,不僅能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們,而且還把輕松的氣氛、豐富的情感、多元的思維方式帶入了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讓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重新注入了新鮮而富有生機的活力,下面,我就從以下三點談談自己的具體體會:

一、課堂教學清清楚楚

三天內的二十節(jié)課,每一節(jié)課老師的教學目標都清楚明了,目的指向性強,體現(xiàn)不同的年級特點。低年級的《小動物過冬》、《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兩篇文章,老師著重注意引導學生對字、詞的學習,以及一些句子的理解和朗讀。對于中年級的課程學習,如《天鵝的故事》教學時,教師牢牢抓住文章線索,從一只老天鵝破冰時的動作描寫,通過情境朗讀,動作演示,引導體會一群天鵝的奮勇破冰的團結精神,再通過破冰后老天鵝與其他天鵝的對話引申,在朗讀中完成對文本的對接,體現(xiàn)文章的內涵,可以說從不同角度對表情達意做了注解。而對高年級的教學,參賽老師們都比較注重對詞語的理解來揣摩、體會感情色彩,針對不同文體的教學,均在把握詞語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這樣的課堂教學清晰有序,樸實而精彩。

查看全文

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研究

摘要: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和教師,因此,如何提高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從學生和教師這兩個方面來探討。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質量;方法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和教師,下面分別從學生和教師這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從學生方面來看,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生方面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是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大學語文課需要在學生現(xiàn)有的基礎上盡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更好地投入課堂,以提高教學質量[1]。(一)使學生明白課程的作用和意義。每學期第一節(jié)課,我都通過豐富的事例和材料先向學生鄭重其事地闡明大學語文和應用文寫作的作用和意義。讓學生明白,這門課不是可有可無的,不是他的負擔,而是非常重要的,不僅關乎他本學期的考試成績,更關乎他的學習能力、職業(yè)生涯和后半生的生活品質。同時讓學生了解本門課程的考核方法,尤其是課堂表現(xiàn)在期末成績中的比例是比較大的。通過這些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我在上課時很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要他是經過認真思考后主動回答問題,就在記分冊上給他加個三角形,期末根據三角形的數(shù)量加分。剛開始,一些同學是對自己期末考試沒有信心,便主動回答問題想賺點平時分,后來就有點上癮了,答題也越來越好了。有時課堂上需要學生在黑板上演示的時候,還出現(xiàn)過幾個學生同時跑到講臺上爭相演示的場面。可見,通過這些方法,學生的主動性上來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除此之外,還可提前讓學生了解本學期的授課計劃和學習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本門課的整個體系有一個宏觀的了解,初步建立信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有時為了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有意識地講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故事、笑話,插入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有意思的小短片,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講應用文的簡明性這個特點時,給學生講了一個很逗的故事叫“老秀才尋驢記”,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應用文的特點也很快記住了。又如,學生在練習寫作時,語言總是很白,很生活化,于是我就給他們找了一個很搞笑的大學生模仿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制作的宿舍新聞,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愿意聽了,同時讓學生明白了在寫作中怎樣把握應用文的語言特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種方法要因課制宜,有的課程內容本身就比較枯燥,就不能單純?yōu)榱俗寣W生高興而犧牲教學內容。

二從教師方面來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查看全文

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1當前課堂教學中“提問”存在的問題

1.1淺顯瑣碎,缺乏價值

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沒有考慮學生能力之間的差異,一節(jié)課,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問題是要求全班學生齊聲回答,并且很多時候課堂充斥著“同意嗎”、“是不是”、“對不對”的提問,問題簡單膚淺,學生也聽得無精打采。這類提問缺乏思考價值,不能挖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1.2急下定論,自問自答

有些課堂中,老師只顧著搶時間完成教學流程,不考慮學生的思考時間,直接把答案公布于課堂;或不停地調換學生回答,直到“答案”與老師的“標準”一致。雖然課堂氛圍表面上感覺緊張熱烈可控,但這類提問已失去其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其教學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1.3氣氛熱烈,華而不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