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藝術語言探究
時間:2022-01-06 10:47:03
導語:紫砂藝術語言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紫砂壺的藝術語言有內外兩種,外就是指的外在的形體美,內則是指文化的美,正是因為內外兩種美交相輝映,使得紫砂形成一種物質與精神上的平衡,才迸發(fā)出了非常強烈的藝術吸引力。
【關鍵詞】紫砂;造型;文化;藝術語言
“美人肩”是紫砂傳統(tǒng)壺形中的名品,壺如其名,這把壺具有靈動飄逸的氣質,在柔美中彰顯著骨感,體韻相生中散發(fā)出獨特的呢喃。想要做好“美人肩”不僅僅要手上的技藝到家,還需要一點點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為這不僅僅是在做一把壺,更是在形容一位絕世的美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詩詞歌賦無不以稱贊美人為榮,流傳下來的千古名篇名句可謂數不勝數,之所以歷史留名,在于古今時代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是始終不變的,當一件事物能夠戴上“美”的桂冠,那就足以使人稱頌,紫砂“美人肩”壺所繼承的就是這種傳統(tǒng)文化意識,追求美,塑造美,稱頌美。
人們在欣賞藝術品的時候,總是對某一方面的極致嘆為觀止,然而有些藝術品,卻是在樸實和平凡中散發(fā)魅力,因為早已經跟生活相融,所以乍看起來并無特別,但偶爾想來卻意蘊悠長。紫砂就帶有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語言,在創(chuàng)作中我們總是希望將靚麗的外形做到極致,同時內在的風華又蘊到沁人,但實際上這兩者是很難同時做到的,紫砂藝術是一種平衡的藝術,整體的和諧之美才能夠潤物無聲地滋潤人的心靈,外在與內在,物質與精神,不過分片面化,讓人在品味與享受中融會貫通,所以制作紫砂壺是一種內外兼修的技藝,對技法和心靈的追求讓這門藝術具備了獨特的魅力。想要做好“美人肩”,首先要理解“美人香肩如玉”的靈動氣質,是既柔和又骨感的立體美,二彎壺流分上下兩段,將曲線塑出折線的意味,柔韌且有力的線條突出一個“挺”字,壺把作叉腰狀,上下的銜接則突出一個“粘”字,鑲接部位的處理跟壺體本身做出分別,如同人體的兩條手臂,正做出不同的動作,一手向前抬起,另一手叉腰,這種擬人化的塑造對于“美人肩”這一造型至關重要,因為肩部在人體中處于一個上下左右都居中的位置,上有首,下有身,左右有雙臂,想要突出“肩”的味道,就要從“肩”的上下左右上下功夫,所以“美人肩”壺流和壺把的塑造決定了這把壺除此之外,擬人化的塑造還有另外一重好處,那就是可以將傳統(tǒng)文化中那些形容“美人”的經典元素結合起來,自古美人如玉,如花似玉都是用來形容美貌的,而恰巧在紫砂壺當中,紫砂本身就有“紫玉金砂”的美名,且對于花卉題材的創(chuàng)作,紫砂筋紋造型更是其中翹楚,筋紋囊瓣這一形體本身就非常契合花瓣的造型,而在眼前這把壺上除了采用筋紋結構之外,還在壺口上下了一番功夫,將本來平直的壺口向上繼續(xù)延伸,并最終如花朵一般向外張開,壺蓋則整體嵌入到壺口之中,壺蓋中心的壺流則塑造成蕾包形態(tài),既像是一枚含苞待放的花蕾,又似是一朵早已盛開的花芯,這種雙重的隱喻加重了形體上“花”的味道,進而結合壺流和壺把的造型,聯想到如花似玉的美人。氣質塑造的上限,大方自然,如同一個叉腰的美人,正是這把壺的精髓所在。
總結:構建一件紫砂壺本身的藝術語言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復雜,以為紫砂本質的美就是簡潔的、古樸的、雅致的,繼承那些經典的壺式造型簡單,繼承這些思想融匯貫通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卻難,往往在經歷了很久才會發(fā)現,紫砂從簡單到復雜,又會由復雜回歸到簡單,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永遠用心去做,用獨立的思考,嚴謹的態(tài)度去呈現帶有自身風格特色的紫砂藝術語言。除了造型之外,泥料的選擇也是這把壺制作成功的關鍵,紫玉金砂配合朱紫的色彩搭配花朵一般美麗的外形,自然而然地就會由內而外地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尤其是傳統(tǒng)造型的紫砂作品,在造型變化上的潛力并沒有被挖掘殆盡,當創(chuàng)作的思想獲得解放,意蘊延伸所帶來的創(chuàng)造力將會影響到形體本身的變化,“美人肩”仍然是那個經典的“美人肩”但卻和過去的造型相比,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味道,這就是屬于生活的紫砂藝術所具有的獨特藝術語言,它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種內外的渲染,接著創(chuàng)作者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從而非常流暢自然地接受這種變化,美人肩依舊是美人肩,但其中的美卻是獨一無二的。
整體而言,很多經典的傳統(tǒng)壺式幾乎已經做到了盡善盡美,但相對的,也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壺形有著無窮的潛力,當代紫砂壺藝的創(chuàng)作除了在繼承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外,努力挖掘傳統(tǒng)壺式中其他的藝術語言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樣的創(chuàng)作簡單而不失古韻,用流暢的藝術語言來講述一個個經典的故事,既傳承了經典,又能夠展現個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作者:周健
- 上一篇:藝術設計敘述性語言路徑研究
- 下一篇:《東京大飯店》藝術風格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