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思想規(guī)范父母子女關系論文

時間:2022-06-04 09:54:00

導語:孝道思想規(guī)范父母子女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孝道思想規(guī)范父母子女關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孝道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孝就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的倫理道德、盡孝道的首要條件是贍養(yǎng)父母、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那是一般動物的本能、在孔子及儒家看來,孝敬父母不僅要“養(yǎng)親”、“敬親”,還要提倡“安親”、孑L子構架了一個生命的輪回的框架,子女不改變父母生前奉行的準則、孔子不但重視對父母的養(yǎng)、敬、安和終生盡孝,還特別重視對父母的喪葬極其禮記、只要把這種品德應用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參與了政治、廣義的孝指的是在在朝廷里忠于君主,沒有貳心,即大孝、對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道問題作了一個概括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孝道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孝道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中,孝道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儒家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儒家用以規(guī)范父母子女關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之一。

論文關鍵詞】《論語》孝道孔子

孝道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孝道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中,孝道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儒家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儒家用以規(guī)范父母與子女關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家、國、天下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整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該立足于最小的一點——家,從自我做起,弘揚孝道,孝敬父母。弘揚孝道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響應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的具體做法。

孝就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的倫理道德?!稌吩疲骸靶⒑?惟孝,友于兄弟”,《尚書》上對孝的解釋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孑L子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就是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敬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梆B(yǎng)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眻A可見孝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的內容有:一為養(yǎng),即贍養(yǎng)父母。二為敬,即孝敬父母。三為安親,四為終身孝敬。此外《論語>中多次提及的喪葬及其喪葬的禮節(jié)問題也被孔子認為是孝敬父母的延伸。

“倉廩實而知榮辱”,物質是基礎,所以盡孝道的首要條件是贍養(yǎng)父母。子夏問孝,子日:“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喔說子女侍奉父母能經常和顏悅色是件難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勞;有好吃好喝的,讓父母享用,僅這樣就可以認為是孝了嗎?從孔子的疑問中就可以知道,孔子認為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要孝敬父母肯定要做更多,那么更多的是什么呢?《論語》中對這個問題又做了進一步的閻釋,即“敬”。

子游問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說了,現在稱作的孝,是僅僅能供養(yǎng)父母就行了。然而就是狗、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yǎng);如果沒有對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贍養(yǎng)父母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孔子駁斥了那個時代普遍存在的“孝”的概念,認為孝不僅僅是能夠供養(yǎng)父母,還必須要敬,要對父母有一片孝敬之情,孔子在這里著重強調了“敬”。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那是一般動物的本能,而人類如果只停留在這種初級階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問題作為孝順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對于“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稱謂了。孑L子認為在養(yǎng)父母的同時必須對父母“敬”。子日:“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眆t恃奉父母,(如果發(fā)現他們有不對的地方,應該婉轉地規(guī)勸,如果父母沒有聽從的意思,仍然應當恭敬的侍奉,不要冒犯他們,盡管內心憂慮,對父母卻不怨恨。

在孔子及儒家看來,孝敬父母不僅要“養(yǎng)親”、“敬親”,還要提倡“安親”。所謂“安親”.就是說子女在父母生時立身行道,不犯刑律,不做冒險的事,不做不義的事,以免父母為自己的過錯和安全擔驚受怕?!墩撜Z·里仁》提到的“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也是孔子提及的安親的重要內容。131(p17)

子日:“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备赣H在世時,因為兒子不能享有獨立行動的權力,所以只觀察他的志向,父親去世之后就要看他的行為,如果他能長時間地遵照父親生前的道德規(guī)范而沒有改變的話,就可以稱他是孝子了??鬃涌偨Y性的指出:“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孑L子構架了一個生命的輪回的框架,子女不改變父母生前奉行的準則,繼續(xù)繼承他們的事業(yè)或者是遺愿。“三年無改于父之道”,“三”是虛指.指很長的時間,甚至是一生。因此這是一個自覺性太強、時間又長的過程,是需要很多毅力的,所以筆者覺得這是孔子所認為的敬父母的最高標準了。這也是終身孝敬的難能可貴之處。

子日:“(父母)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笨鬃硬坏匾晫Ω改傅酿B(yǎng)、敬、安和終生盡孝,還特別重視對父母的喪葬極其禮記??鬃诱f“喪事不敢不勉”即說辦喪事不敢不盡禮。但他又提倡喪禮的樸素節(jié)儉,他明確指出更應該做好的是在父母生前盡的孝道,孝敬父母。這在《論語·八佾》中體現出來,林放問禮之本。子日:“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笨鬃又赋?,就一般禮節(jié)儀式而言,與其過分奢侈,寧可樸素節(jié)儉;就辦喪事而言與其在儀式上大操大辦,不如內心真正悲哀。

孔子的學生曾子在孝道問題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研究,他曾經寫過《孝經》。曾子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痹又鲝埜改傅脑岫Y要謹慎對待,祭奠祖先要敬重、真誠,這樣做就能夠使社會道德風尚日漸淳厚。曾子將孝道與社會的道德風尚結合起來,高瞻遠矚,把對孝道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自古就有“忠孝不能兩全”的說法,那么《論語》是如何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盡孝道的問題呢?有人問孔子說:“子奚不為政?”子日:“《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當有人問孔子為什么不參與政治時,孔子說道,《尚書》上說“孝呀!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只要把這種品德應用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參與了政治,為什么只有做官才算參與了政治呢?看來孔子認為不一定只有做官才算是參與了政治,將孝的品德應用到政治也是參與了政治??鬃右缘轮螄闹鲝垙倪@里也可略見一斑。

盡管孔子認為將孝的品德運用到政治上就是參與了政治,但是現實社會中必有很多人是在朝廷做官的,就不能日夜陪伴在父母的身邊了。那么怎樣處理這個忠和孝的關系問題呢?古人眼里的孝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孝指的就是在家侍奉父母,聽取父母的心聲,即小孝;廣義的孝指的是在在朝廷里忠于君主,沒有貳心,即大孝。孝道在政治范圍內延伸成了忠君愛國。孔子以“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以小孝和大孝的關系巧妙的處理了忠和孝的關系。

有子日:“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認為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而喜歡冒犯長輩和上司的情況是很少有的;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的情況是從來沒有過的。這一點給封建帝王“以孝治天下”、“求忠臣于孝子之門”以很充分的理論根據,孝道在政治范圍的延伸就是忠君愛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在孝道的基礎上得到了最為廣闊的延伸,“父父子子”最終演變成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統(tǒng)治階級要求臣下忠于君主的目的在倡導孝道的光鮮外表下達到了。不過作為迎合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的孝道也是得到了提倡的,孝道在主觀意愿之外開花結果,枝繁葉茂起來。

《論語》從物質上贍養(yǎng)父母、精神上尊敬父母、終身孝敬、對父母生前身后事之以禮、如何處理“忠”和“孝”的問題上都做了精深的闡釋。對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道問題作了一個概括,涉及了如何孝敬父母的方方面面,也解決了在孝敬父母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各種矛盾問題。例如:盡禮與節(jié)儉的問題、傳統(tǒng)社會中“忠孝不能兩全的問題”等。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崔高維校點.禮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3]葛榮晉.孔子的“孝道”與構建和諧家庭[J].東方論壇,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