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風格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18:04: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詩歌風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詩歌風格

詩歌藝術(shù)風格論文

高考題目中關于詩歌鑒賞的角度有形象、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等幾個方面。有時候命題人可能會提一個看似籠統(tǒng),實則具體的問題,比如:對這首詩歌的藝術(shù)風格方面進行鑒賞。我們很多同學便對這么個龐大的問題無從下手了。其實,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必驚慌。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這樣的概念。什么是藝術(shù)風格,它包括那些方面,而在這一首詩歌中比較突出的是什么,順著這個思路走,你就知道命題者想讓你從什么角度答題了。

那么什么是藝術(shù)風格?藝術(shù)風格就是一個作家或者藝術(shù)家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特色和個性。這種特色和個性的形成,往往與個人的身世與人生際遇有關系。所以,了解一個詩人的藝術(shù)風格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能夠知曉一點有關這個作者的知識,比如他所生活的時代,他一生有哪些重要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無因時代或者生活變故而發(fā)生風格上的改變?貫穿此人一生的有那些重要的人生理想或者抱負,這些都是了解一個作者一首詩歌的一些必要前提。

再者,藝術(shù)風格分多方面的內(nèi)容,比如表現(xiàn)手法,比如修辭手法,比如其他的表達技巧等等。

在這里以李白的詩歌為例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盛唐詩歌的氣,情,神在李白的詩歌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發(fā)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實浩瀚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梢哉f:“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diào)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边@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夸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在《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查看全文

鮑照詩歌風格論文

【論文關鍵詞】鮑照詩歌風格多樣性

【論文摘要】古人對鮑照詩歌的風格評說有很多,本文試圖從這些論說出發(fā),反本溯源,揭示鮑照的多樣詩風。

鮑照是南北朝劉宋時期一個重要的詩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樂府為人所稱道。但他的詩歌地位,一直飽經(jīng)爭議。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顏不如鮑,鮑不如謝。“①但隨著后人研究的深入,鮑照的地位儼然有趕超謝靈運之勢。章培恒的(中國文學史》中寫道:“但他(鮑照)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受后人重視,以至被推舉為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者。”②由此也可見,他的詩歌在不同時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與此相關的,關于鮑照詩歌的風格,自古以來評論家們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而產(chǎn)生了各種說法。梳理這些言論,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鮑照的詩歌風格很復雜,任何斷語都有似是而非之感。然而對于他的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多樣性,卻少有人提及,本文試圖在這方面做一些探討。

一、后人對鮑詩風格的評說

鮑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鮑照集序》,其中對鮑照的作品風格有如此評價“照所賦述,雖乏精典,而有超麗?!?/p>

稍后的沈約在(宋書關臨川烈武王道規(guī)傳附鮑照傳》中說“魚包照字明遠,文辭瞻逸,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p>

查看全文

顏延之詩歌風格論文

論文關鍵詞:顏延之著述思想性格詩歌風格影響

論文摘要:目前,學術(shù)界對于顏延之研究主要集中在出仕時間、思想性格、著述、作品系年、詩歌創(chuàng)作、文賦、影響和顏謝比較八個方面。總體而言,成效顯著,但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于出仕時間有爭議,沒有顏集的校注本,一些詩文的寫作時間還有待考證和確定,詩歌“辭采”的研究比較表面化,文賦研究相對薄弱等。

顏延之作為“元嘉三大家”之一,在當時的文壇享有重要的地位,史書和文學批評論著都有記載。鐘嶸在《詩品》中稱其為“經(jīng)綸文雅才”。然世事變遷,南朝以后,顏延之其人其文的影響力和地位不斷下降,褒少貶多,受關注程度不高。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對顏延之的研究依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從1949年到1982年,競無一篇研究顏延之的論文,其他研究資料只有繆鉞發(fā)表于《中國文化研究會刊》(1948年)的《顏延之年譜》”“p4)。自1985年周懷忠的《論顏延之的文學創(chuàng)作》(《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5期)發(fā)表后,才陸續(xù)出現(xiàn)一些研究顏延之的論文,但這和“元嘉三大家”中的另二位——謝靈運和鮑照的受關注程度不可同13而語。至于專著,截至上世紀末,中國內(nèi)地居然沒有一本研究顏延之的專著出版,期間只有臺灣1988年出版的黃水云《顏延之及其濤文研究》。進入本世紀,這種情況有所改觀,顏延之研究不斷加強,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在為數(shù)不多的(8O多篇)研究顏延之的論文中,有大約50篇是在新世紀發(fā)表的;其二是一批博士、碩士淪文相繼出現(xiàn),博士論文有楊曉斌的《顏延之生平與著述考》(2005年),碩士論文有劉文蘭的《顏延之文學論》(2000年)、裴闖的《顏延之生平創(chuàng)作一議》(2001年)、李佳的《顏延之校注及其研究》(2003年)、陸立玉的《顏延之與元嘉文學》(2005年)、孫震芳的《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2007年)、黃磊的《顏延之詩歌研究》(2007年)、楊艷華的《顏延之詩歌研究》(2007年)、張莎莎的《顏延之研究》(2008年);其三是2008年長沙理工大學諶東飆教授的《顏延之研究》一書出版,該書不僅填補了大陸顏延之研究專著這一空白,也標志著顏延之研究在這一階段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在古代文學研究13益深入的今天,顏延之研究還是相對薄弱的。本文試圖對顏延之研究加以回顧和評述,以期引起研究者對顏延之更多的關注。

一、出仕時間考辨

顏延之以光祿大夫致仕。《宋書》和《南史》都為其立傳,這為研究顏延之的生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后世學者對其年齡、任職經(jīng)歷、生平事跡、致仕時間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如繆鉞的《顏延之年譜》,沈玉成的《關于顏延之的生平和作品》(《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楊曉斌的《元嘉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問顏延之仕歷考辨》(《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顏延之出為始安太守始末考》(《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顏延之生平與著述考》,黃水云的《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李佳的《顏延之作品新探》(《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8年第2期),諶東飆的《顏延之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顏延之出仕時間是爭議的焦點。繆鉞、黃水云、諶東飆等人均認為延之出仕時間當在義熙十年(414年)至義熙十一年(415年),即31—32歲之間,主要依據(jù)就是《宋書·顏延之傳》。而沈玉成在《關于顏延之的生平和作品》中以劉柳的仕歷為線索,推斷延之的出仕時間不晚于義熙元年(405年),即23歲左右,因為義熙三年劉柳已是“尚書仆射”,如果顏延之30歲以后出仕,和劉柳的仕歷矛盾。楊曉斌在《顏延之生平與著述考》中沿著沈玉成的思路對劉柳的仕歷進行了仔細的考辨,也認為延之是義熙元年出仕,這就將延之的出仕時間提前了10多年。當前,由于史料的缺乏,這個問題還很難形成定論。

二、思想和性格研究

查看全文

李賀詩歌奇詭風格論文

論文關鍵詞:奇詭;幽冥凄冷;憂苦:心境

論文摘要:在李賀短短的27年生涯中,他體弱多病,命運坎坷,仕進無路,空有抱負而無處施展,于是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把他內(nèi)心極為濃郁的傷感情緒和幽僻怪誕的個性特征,都寫進了詩歌中。他的每一首詩、每一意象都體現(xiàn)著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指向,反映著其心靈獨特的歷程,給人以心理的刺激,詩句、詩意、詩篇無不帶著冷,透露著凄神悵骨的哀激之思。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賀以其詩歌奇特的風格和影響而引人矚目。他年僅二十七歲便不幸早天,遺留在世的作品也不過二百多篇,可是卻能在名家卓立的中唐詩壇上別開蹊徑,崛起于大家的門庭堂蕪之外,杜牧為他寫序,盛贊其詩歌之美;李商隱為其立傳,稱他為“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的奇才;皮日休贊許李賀為自李白以來百年內(nèi)詩歌之翹楚。后世諸多詩人都對他推崇備至。吳汝綸《跋李長吉詩評注》說:“昌谷詩上繼杜韓,下開玉奚,雄深俊偉,包有萬象,其規(guī)模意度,卓然為一大家?!?/p>

一、李賀的詩歌風格

幽冥凄冷是李賀詩歌的主體格調(diào)。杜牧曾以詩人所獨有的藝術(shù)敏感力,用詩的語言形象指出李賀詩歌的特征:“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云煙綿連,不足為其態(tài)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墻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陟殿,梗莽丘垅,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嘧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十分鮮明地說出了李賀詩歌奇詭冷艷的特點。

李賀詩歌不屑作平常語,“辭必窮力而追新”審美趣味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傳統(tǒng),常常難以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詩篇來。所以,對前人常表現(xiàn)的題材,李賀不愿步人后塵,而是以新奇取勝。例如:“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人們習慣上以“腸回”、“腸斷”表示悲痛欲絕的感情,李賀卻一空依傍,自鑄新詞.采用“腸直”的說法,愁思索繞心頭,把纖曲百結(jié)的心腸牽直,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可見他用語的新奇。憑吊之事只見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卻反過來說鬼魂前來憑吊自己這個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驚的詩中奇筆。

查看全文

杜牧李商隱詩歌風格迥異論文

論文關鍵詞:杜牧李商隱詩序詩歌風格差異

論文摘要:晚唐時期的詩序接受傳奇小說的影響,具有浪漫傳奇色彩。杜牧、李商隱雖然創(chuàng)作詩序不多,但是他們現(xiàn)存的三篇詩序卻具有典型的時代特色,也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出兩位大詩人在處理相同體裁時風格的差異。深層的原因是他們對人生的體驗與感悟存在差異。

詩序是唐代詩人喜愛的一種文體,據(jù)統(tǒng)計.唐人詩序總計有800余篇。詩序作為一種文體,經(jīng)歷了初唐時期的駢文化、盛唐中唐時期的散文化歷程,到晚唐時期,雖然駢文復熾,但詩序卻接受傳奇小說的影響,體制上仍然保持散文化,內(nèi)容上卻一改先前紀實性的特色,追求傳奇浪漫的故事,具有典型的小說性質(zhì)。最多的當然是有關愛情方面的內(nèi)容。杜牧、李商隱是晚唐時代的詩壇巨手,他們很多詩歌描寫了動人的悲劇愛情故事,刻畫了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盡管他們并不熱衷撰寫詩序,但是偶一為之,即成精品。本文解讀現(xiàn)存杜牧、李商隱詩集中的三篇詩序,期望通過一個側(cè)面探討小李杜詩風差異的原因.以求教于通家。

一、杜牧的詩序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晉朝名將杜預之后,祖父杜佑是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盡管家世顯赫,但是杜牧的仕宦并不順利。文宗大和二年(828),26歲的杜牧進士及第,制策登科,為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但是不久即出為江西、宣歙、淮南諸使幕僚,一度擢監(jiān)察御史,很快因為疾病,分司東都洛陽,后又供職宣歙使府。所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就是他對自己十年漂流幕府辛酸經(jīng)歷的調(diào)侃。開成三年(838),杜牧入朝為左補闕,史館修撰,轉(zhuǎn)膳部員外郎。武宗會昌初年,又外放為黃州刺史。宣宗大中初,李德裕失勢,杜牧官位稍升,曾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zhuǎn)吏部員外郎.出為湖州刺史,又內(nèi)擢考功郎中,知制誥,轉(zhuǎn)中書舍人,不久去世,享年51歲。

杜牧是晚唐時代很有才華的詩人,由于性情耿介,不屑于逢迎權(quán)貴,因此在牛李黨爭激烈的時代,他的遭遇總體上看是不得志的。因此,他的詩歌充滿了人生感慨,尤其喜歡關注那些女性中隨時依違、漂泊不偶者的悲劇命運。今存《樊川詩集》中只有兩首詩歌前面有詩序,都是表現(xiàn)十年幕府生活的經(jīng)歷,都是關注女性的悲劇命運,在晚唐時代很有代表性,在杜牧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具有較重要的地位。很值得研究。

查看全文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shù)風格分析

一、自然質(zhì)樸的創(chuàng)新美,一語天然萬古新

陶詩在詩歌題材上、語言錘煉上、表現(xiàn)手法上都具有鮮明的創(chuàng)新性。其田園詩繼“風騷”,承“三曹”,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歌的先河。如《歸園田居》(三)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碧K軾與友人讀畢此詩,在《書淵明詩》中無限深情地寫道:“覽淵明此詩,相與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矣!”勞作的甘苦,通過陶淵明的田園詩,首次在文人創(chuàng)作中得到歌頌。四十四歲后詩人連遭不幸,閱歷日深,對衣食和勞動有了更加現(xiàn)實深刻的理解?!队谖魈铽@早稻》劈面提出“人生歸有道,衣食故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詩人高于晉人和文學史上很多優(yōu)秀作家之處,就在于他以躬耕不懈尋找到了人生的新意境。他的“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語言上通俗、樸素、精練、深情而近似“田家語”的白描手法,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語)的藝術(shù)效果?!皺巴ザ嗦淙~,慨然已知秋”的信筆拈來,“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則相思”等用質(zhì)樸的語言形象創(chuàng)新性地反映了詩人對勞作的新認識、新感情,給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二、質(zhì)樸無華的語言美,豪華落盡見真淳

陶詩中凡俗農(nóng)事、田園風光以及那恬淡的心境,都是通過渾樸、自然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詩人用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概括,表現(xiàn)出了韻味的含蓄與雋永。如千古名句“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準確地傳達出詩人在采菊時那俯仰自得的情趣,初不用意,猛然見山,是偶然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心喜悅。一個“見”字讓意境有意想不到的趣味?!稓w園田居》(三)中有“帶月荷鋤歸”一句,如果是“戴月”,就只是披星戴月的意思,沒有情感意趣的灌注。而“帶月”則是把人與月亮緊緊聯(lián)系到一起,這樣把人的形象與月景融成一個整體,以人的情趣籠罩整個詩歌的畫面。一個“帶”字表明人帶著月行走。這樣就把人的一片情意流露出來了,使詩歌的主觀色彩變得濃郁。陶詩很少用夸張的手法、華麗的詞藻和對仗典故,往往一切如實說來。描寫的景物,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莊、雞犬、豆苗、桑麻、小巷,然而這些平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看似平平淡淡,細細咀嚼卻平淡之中見綺麗,另有一番使人賞心悅目的韻味。

三、情真味永的情感美,給人親切質(zhì)樸之感

陶詩無論是敘事、寫景還是抒情都質(zhì)樸無華,毫無人工雕琢的痕跡。題材內(nèi)容貼近生活,思想感情真切深厚。陶淵明的作品多以農(nóng)村的日常生活為內(nèi)容,以普通的鄉(xiāng)村景物為題材,寫的都是平平常常的、習見日聞的事物,如草屋、雞鳴、狗吠、小溪、春風、冬雪、松菊、飛鳥等極普通的田園景物,以及勞作、憩息、飲酒、讀書、鄰里往來等日常農(nóng)村生活。平凡無奇的鄉(xiāng)村景象,第一次作為重要的審美意象出現(xiàn),詩人把田園作為腐敗官場、污濁社會的對立面著意描寫,并進行贊美。極其普通的景物,他卻能體味到其中難以傳達的人生真意,經(jīng)過他的描寫,便構(gòu)成了一幅寧靜的田園風光圖。字里行間歡快地流淌著詩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喜悅之情,不必進行刻意的雕琢,不必加以過分的渲染,卻把對生活的真情與美意悄悄地傳達出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在詩人這里,也有一種“欣慨交心”的感受,如“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看到新苗茁壯成長,感受春風的拂面,有著星月的陪伴,詩人的內(nèi)心該有多么愜意。田園那欣欣向榮的景象,詩人那披星戴月之形象,讓我們感到多么親切和質(zhì)樸。

查看全文

張煌言詩歌風格論文

論文關鍵詞:張煌言詩史忠烈

論文摘要:張煌言,字蒼水,是晚明詩壇大家。其詩歌大都以抗清復國為主題,被稱為“詩史”,既是他抗清斗爭中嚴酷而艱苦生活的記錄,也是他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意志和忠烈精神的寫照。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他既是抗清斗爭中的民族英雄,也是晚明詩壇大家。煌言一生為國事奔波,大部分詩文稿在戰(zhàn)亂中遺失了,幸存下來的僅為其被困在臨門小島時(1662年)親手整理的殘稿,有詩詞三卷,名奇零草;奏疏、書信、檄文等一卷,名冰槎集,這些綴合的詩文,內(nèi)容慷慨激昂,較全面反映了當時抗清斗爭的艱苦,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煌言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操,既是一部抗清斗爭的血淚史,又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正氣歌。南雷文定三集云:“宋明之亡,其傳之忠義,與不得而傳者,非他代可比,就中險陰艱難,百挫千折,有進而無退者,則文文山、張蒼水兩公為最?!鼻迦巳嫱啤吧袝姽盼霓o,皆自丁亥以后,才筆縱橫,藻采繽紛,大略也于華亭一派。……嗚呼!古來亡國之大夫,其音必必凄楚郁結(jié),獨尚書之著述,噌宏博大,含鐘應呂,儼然承平廟堂巨手,一洗亡國之音,豈天地問偉大,固不容以常例論耶!”(全祖望鮚琦亭外編)

明末許多抗清志士都能詩,但反映戰(zhàn)斗生活和反抗民族壓迫的作品僅僅是他們?nèi)孔髌返囊徊糠?,因為?zhàn)斗只是他們生活的局部。然而煌言不同,從26歲參加武裝抗清斗爭一直到被害,戰(zhàn)斗是其生活的全部。他的詩文幾乎都是以抗清復國為主題的,是他在抗清戰(zhàn)斗中嚴酷而艱苦生活的記錄,也是他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意志和愛國精神的寫照?;脱宰髌繁蛔u為“詩史”,首先在于其詩歌是一幅天然的歷史圖卷,許多歷史事件都表現(xiàn)在他詩歌中。全祖望云:“尚書(張煌言)之集,翁洲(舟山)、鷺門(廈門)之史事所證也?!?全祖望鮚琦亭外編)戊子四月,御史馮京第自舟山起航赴日本乞師,煌言有詩送黃金吾馮侍御乞師日本;壬辰年四月,張名振受命圍攻漳州,煌言曾“過覘之”,有詩我?guī)焽目?,余過覘之,賦以志慨、閩南行;壬辰年六月,煌言將至金門朝魯王,阻于颶風不果,其有詩:擬向平臺一問津,驚濤無奈拍江濱。去留轉(zhuǎn)覺隨龍子,來往何能逐雁臣?似放沉湘猶戀主,非關河朔肯迎賓。緣知歧路風波惡,決計尋山學隱淪。

壬辰年十二月,煌言隨張名振移師北向,有詩《師次嵋島,諸勛鎮(zhèn)行長至禮;余以服制不預,志感》;癸巳九月,長陽王術(shù)桂力辨于成功,及相見,語至夜分,更益以兵,而令陳輝、王秀奇、洪旭、周全斌偕行。故煌言又與張名振會合,復駐平陽沙,煌言有詩《人吳》、《人吳見雪,忽憶車駕南巡》、《癸巳除夕》;甲午四月初五日,海艘千數(shù)復上鎮(zhèn)江,焚小閘,至儀真,抵燕子磯,而所期終不至,復駐崇明?;脱杂性姙樵偃腴L江、師次燕子磯))等。丁酉至己亥年問,煌言率領部隊出入于長江下游一帶,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組成敢死隊,與清朝軍隊展開了英勇的戰(zhàn)斗,從清軍手中奪回了舟山群島,又先后策劃了幾次對長江的襲擊,和鄭成功的部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光復了江蘇、安徽的“四府、三州、二十四縣”近30座城池,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在這場戰(zhàn)斗中,他有詩為(王師北發(fā)草檄有感、舟次三山、五月既望行營恭祝監(jiān)國魯國魯王千秋有感、會師東歐漫成、師次觀音門、師次蕪湖,時余所遣前軍已受降))、師入太平府、姑熟既下,和州、無為州及高淳、溧水、溧陽、建平、廬江、舒城、含山、巢縣諸邑相繼來歸、驛書至,偏師已復池州府、師入寧國府,時徽郡來降,留都尚未無復、得徐罔公信以交行詩見寄等。是年,鄭成功部隊因輕敵被清軍大敗,損失慘重,被迫撤回了廈門,煌言孤軍作戰(zhàn),陷入清兵包圍之中,所率部隊皆在夜中走散,煌言在抗清義士的保護和幫助下,終于回到了浙江寧海,在那里,煌言重招舊部,迅速建立起抗清武裝,其有詩為濱海居民聞余生還,成為手額,且以壺漿相響,余自慚無似,何以得此于興情也、生還四首、島居八首等。庚子年,張煌言在寧海的林門(或作臨門、蜊門)集結(jié)部隊,和鄭成功取得聯(lián)系,準備聯(lián)合對清軍再次發(fā)動進攻,煌言有賦詩為庚子元旦駐師林門))?;脱缘脑姡鎸嵍秩娴胤从沉嗣髑逡状H江浙一帶抗清的史實,見證了那段動蕩飄搖、戰(zhàn)亂頻繁的歷史,如果把這些詩作連接起來,就可以看成是歷史的再現(xiàn)了。當然,“詩史”的“善陳時事”絕不局限于“陳時事之大者”,它還要求詩人記下時代背景下細小的生活面,并把歷史的哀感頑艷寓于詩中。煌言的詩不乏平常事、普通人,這些人或許無從考察其姓名、生卒年月;或許就是歷史長河中最為平凡的一員,總之他們是根本無法進入正史記載的,但煌言還是用詩來反映他們,寫他們的悲慘遭遇,寫他們的辛酸內(nèi)心。如《拓婦津》:

拓婦死津頭,津亦名姑婦。少女相經(jīng)過,風雨不得渡?;驗榕罟割仯`恐逢彼顏。古云粥倉庚,可以瘴此瘤。惜哉彼婦愚,雖死猶弗悟。

查看全文

王勃詩歌風格發(fā)展變化論文

論文關鍵詞:王勃詩歌風格雄放剛健蒼涼沉郁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王勃詩歌前后兩個時期的不同風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在分析研究王勃詩作的基礎上.否定了前人認為王勃承襲粱陳浮靡文風及單一雄放剛健的說法.提出了根據(jù)其人生歷程將他的詩歌風格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的觀點,具體表現(xiàn)為前期雄放剛健,后期蒼涼沉郁。

對于王勃詩歌的風格.歷來評論不一.眾說紛紜,但綜括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王勃詩歌的風格以“綺麗”為主。如宋代王應麟說王勃詩歌具有“江左卑弱之風”;南宋詞人劉克莊說:“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元代辛文房說王勃詩歌風格“屬文綺麗”;明代張遜業(yè)說王勃“富麗徑捷,稱罕一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王勃“文章鉅麗,為四杰之首”。近代也有不少學者認為王勃詩歌深受梁陳浮靡之風的影響.其風格仍可用“艷麗”二字來概括,如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指出:“四杰.也是承襲了梁陳的風格的?!边@里所謂“綺麗”中的“綺”指的是詞藻運用的繁富,“麗”指的是語言色彩的華美。他們僅從語言形式上去觀察,更何況王勃等四杰的詩歌。有“濃妝”也有“淡抹”.這些評論不免失之偏頗。另一種觀點則注意到王勃等人詩歌內(nèi)容上的感情基調(diào)。如王明居在《王勃詩歌風格發(fā)微》中指出:“其(王勃)主導風格則可用‘雄放剛健’四個字來概括.而其‘柔潤富麗’的特色則居次要地位?!蓖跸壬鷱摹帮L骨”的角度評論王勃詩歌的風格,無疑比前一種意見高明得多。正像前一種人只看一個人的衣著.王先生才注意這個人的氣質(zhì)一樣。但是王明居先生沒有注意到王勃前后期詩歌風格的變化,執(zhí)之一端。也失之于偏狹。

一個人生活軌跡的急轉(zhuǎn),會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的內(nèi)容和風格巨變上,這是中國文學史中的常見現(xiàn)象。王勃的人生以被革除官職,趕出沛王府為轉(zhuǎn)折點,以此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詩歌的內(nèi)容和風格也迥然不同,前期的詩歌可用“雄放剛健”四字概括,后期詩歌的風格主要是“蒼涼沉郁”。下面本文從王勃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變化上加以探討。

王勃出身于“以儒輔仁”的儒學世家。其祖父開創(chuàng)的“河汾之學”系隋末唐初北方儒學重要分支,是王勃儒家思想的直接來源。兄弟多文學之士,其父督促又早,故“六歲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十五歲作《上劉右相書》,劉右相“見面異之,日:‘此神童也?!蚣颖硭],對策高第,拜為朝散郎”。作為年少才高、聰穎早慧并早年得志的詩人,王勃胸中蘊聚的功業(yè)志向與進取精神就不可能不在詩文中表露出來。這種自負心態(tài)在自薦文中表現(xiàn)得很突出:“伏愿辟東閣,開北堂,待之以上賓,期之以國士,使得披肝膽,布腹心,大論古今之利害,高談帝王之綱紀。然后鷹揚豹變,出蓬戶而拜青墀;附景指風,舍苔衣而見絳闕?!币灾卤蝗俗I為“浮躁淺露”。至今還有人這樣評論王勃。其實,像初唐四杰及半千等少年才子鋒芒畢露。缺少“恭謙讓”的氣質(zhì),貶之者譏為“浮躁淺露”,譽之者贊日“雄放剛健”,正如“狡猾”和“機智”一樣。

某種思潮、文體、文風的興起,都是朝代的產(chǎn)兒。考初唐,李世民自是英雄胸襟,從政治經(jīng)濟上較快地驅(qū)除隋代積弊,出現(xiàn)了史稱盛世的“貞觀之治”,但在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不僅沒有根除齊梁的“宮體詩”的污垢,反推其波而助其瀾,當四方平定之后,也吟風雪、弄花草,戲作艷詩,“殊無丈夫氣”。上行下效,朝閣重臣,也時有側(cè)艷之篇,皆淫靡之音。高宗朝,歌功頌德“綺錯婉媚”的“上官體”風靡文壇.詩歌變成了統(tǒng)治階級賣弄風流文雅的消遣品,幫閑文人邀寵取榮的工具,與國力強盛、經(jīng)濟上升、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王勃等四杰向淫靡浮艷之風宣戰(zhàn),高倡改革。是順乎時代、應乎潮流的,更何況王勃的前輩已從各個角度批判了淫靡文風.如其祖父王通從“貫通濟義”的思想角度.批判六朝詩文“傲、治、碎、誕、淫、繁、捷、虛。”魏征等從史學的角度,說六朝“其立言也,或虛加練飾,輕事雕彩;或體兼賦頌,詞類俳優(yōu);文非文,史非史”。

查看全文

梅堯臣詩歌風格之歐陽修見論文

論文關鍵詞:歐陽修梅堯臣詩歌風格

論文摘要:歐陽修與梅堯臣一生互為詩友,梅堯臣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特點得到了歐陽修及時的總結(jié)和評價;歐陽修分析了梅堯臣詩歌風格早、中、晚三期的特點及其變化;其晚年《六一詩話》對梅詩“閑遠古淡”的概括比較符合梅堯臣詩歌風格的總體特征。

梅堯臣在宋代詩歌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陳師道稱之為“開山祖師”。因此,歷代學者、詩人對梅堯臣的詩歌多有評論。就其詩歌風格說,大多以“平淡”二字概括?!捌降敝f最早當見于歐陽修對梅詩的評價。后來,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辯》中說:“國初之詩,尚沿襲唐人,梅圣俞學唐人平淡處。””后世評詩者便以“平淡”作為梅堯臣詩歌的主體風格。歐陽修對梅堯臣詩歌風格的評價應是最為恰切公允的。因此,對梅詩的主體風格的認識當以歐陽修的評價為準。

一、歐陽修對梅詩風格的評價

歐梅二人一生互為唱和詩友,歐陽修對梅堯臣的人生經(jīng)歷、詩歌主張、審美理想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最為了解,一生中對梅堯臣詩歌的評價也最多。元代至元二年劉性《宛陵先生年譜序》說:“宛陵梅先生以道德文學發(fā)而為詩,變晚唐卑陋之習,啟盛宋和平之音,有功于斯文甚大。歐陽文忠公知之最深。既題其詩稿,又序其集,又序其所注《孫子》,又銘其墓而哀之以文。蓋文忠公知先生,猶子房謂沛公為殆天授者,是豈容贊一辭哉?!备鹆⒎健俄嵳Z陽秋》說:“歐公一世文宗,其集中美梅圣俞詩者,十幾四五。……圣俞詩佳處固多,然非歐公標榜之重,詩名亦安能至如此之重哉?!笨梢哉f,梅堯臣詩歌的廣泛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歐陽修的大力推介和評價。

歐陽修對梅堯臣詩風的評價,散見于歐梅唱和詩文以及二人往來的書信和序文中,現(xiàn)以時間為序擇其要錄之:

查看全文

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和詩歌審美觀關系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詩歌風格詩歌審美觀承繼關系

論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討李商隱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融合了無數(shù)前人的精華,又有所個人創(chuàng)造和豐富過程,來理解李商隱的詩歌的審美觀和詩歌風格,體會詩的藝術(shù)形式不斷進步完善的過程。

李商隱詩歌風格和詩學審美觀在晚唐時期居于較為重要的地位,朱鶴齡《李義山集箋注·序》以“沉博絕麗”評價李商隱詩歌風格。鄒尊興《唐宋詩學論稿》以“兼百書,融殊流,勿隱于偏巧”評價李商隱的詩歌審美觀。這種詩歌風格和詩學審美觀是和他學習吸取前人的成果而加以創(chuàng)造分不開的。李商隱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是有其高遠正確的指導思想的。他在《上崔華州書》中說:“百經(jīng)萬書,異品殊流,又豈意分出其下哉?!彼煌庠娢闹辣爻鲇诳鬃诱f法,以為除儒家經(jīng)典之外,還有許多經(jīng)典,而各種著作都有其獨到的思想和藝術(shù)特色。透露出他對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兼收并蓄,擇善而從的科學態(tài)度。在《獻侍郎拒鹿公告》中說“我朝以來,此道盛,皆陷于偏巧,罕或兼材,枕石漱流,則尚枯搞寂寞之句,攀鱗附翼,則物于驕奢艷佚之篇;推李杜則恕刺居多,效沈宋則綺糜為其?!崩钌屉[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既不要“推李杜則恕刺居多”的偏于內(nèi)容,專注指責時弊,忽視詩歌藝術(shù)美,又不要“效沈宋則綺糜為甚”的講究藝術(shù)形式,過于追求格式詞藻,忽視詩歌思想內(nèi)容,而要“兼材”,思想和藝術(shù)形式并重。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履行的。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詩經(jīng)》,一直為我國古代詩人們?nèi)≈槐M的藝術(shù)寶庫。由于著眼的方面及大小不同,故各人從中取得的作用價值也頗為殊異。李商隱是對《詩經(jīng)》中比、興等修辭手段給予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一位詩人。他把原來用于個別詩句的比、興材料,擴大聯(lián)綴為一組完整的形象,構(gòu)成全篇詩歌藝術(shù)境界的基礎,造成含蓄深遠而叫人玩索不已的藝術(shù)效果?!读鼹L》一首詩中字面寫的是流鶯,實際上是詩人身世的自我表白?!傲鼹L漂蕩”,象征著詩人一生的漂泊無依?!扒伤浴庇小耙狻?,指文才兼抱負;“佳期”“未必”,喻理想難酬現(xiàn)。風寒露冷,暗示政治生活中的風波;千門萬戶,仿佛官僚集團間的分派。結(jié)尾點明自己與流鶯同病相憐,在偌大的皇城里找不到一塊棲身之地。整首詩句句是實寫,句句有寓意,人和物完全交融為一體。“流鶯”在這里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比喻,而是一組包含著復雜意念情趣的生活形象,是一首完全的詩。

儒家思想給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在總結(jié)唐王朝盛衰演變的歷史時,把問題的關鍵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卑呀y(tǒng)治者個人的品質(zhì)看作決定歷史的根本,這種“賢人政治”的主張是直接來自儒家思想體系。在(贈送前劉王經(jīng)映三十四韻》一詩,對唐王朝的復興儒學大加贊揚,但另一方面他又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傳統(tǒng)教條產(chǎn)生懷疑,大膽提出“夫所謂道,豈古所謂周公,孔子者獨能邪”的質(zhì)問,下筆做文章“不愛攘取經(jīng)史,諱忌時世”,很有那么一點“離經(jīng)叛道”的味道。這種矛盾和他生活的風雨飄搖年代,光憑儒家經(jīng)書上那套陳腐的說教,不能解決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有關。

李商隱的世界觀里也存有不少佛、老兩家的影響。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說:“冥寞之間,杳忽之內(nèi),虛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將歸生于形,歸形于氣,漠然其不識,浩然其無端,則雖有優(yōu)喜悲歡,而亦勿用于其間矣?!卑咽澜?、人生的本源歸結(jié)為一個“虛”字,認為萬事萬物從虛無中來,最終又回到虛無中去,這分明是佛、老哲學的要諦。這種虛無主義的人生觀給他的作品蓋上一層悲觀主義的陰影,使它們失去早一時期唐代詩歌特有的那種明朗豪邁的風格,而染有濃厚的感傷、頹廢情調(diào)?!盎仡^問殘照,殘照更空虛?!?見《模花》詩)一片遲暮淪落之感,特別明顯地滲透在他感懷身世的抒情詩里。

受《楚辭》及魏晉文人曹植、阮籍某些詩歌的影響,李商隱吸取了“曲折見意”、“回環(huán)復沓”的表現(xiàn)手法。在詩《回中牡丹》第二首中,一開頭運用提筆振起全文,僻開牡丹,先寫榴花。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她。其實早開早落,更覺愁人,而遲開未必可悲?!坝癖P”句是花含雨,“錦瑟”句是雨打花,這該是多么愁楚!而牡丹既為雨所敗,花事闌珊,萬里陰履,頓非舊圃,一春生氣,都有己成空。從牡丹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推向頂峰。而結(jié)尾卻又峰回路轉(zhuǎn),出以反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