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18 18:1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波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鉆石世家:是致力于推廣高品質鉆石及文化的珠寶品牌。其擁有全球獨家專利的極慕之光鉆石,創(chuàng)新鉆石切工使鉆石火彩達到最高級,在行業(yè)內首創(chuàng)以立體化視覺體系來評估和鑒定鉆石的先例。
一、經營范圍不同:金伯利主要經營鉆石類,鉆石世家經營類別為珠寶品牌;
二、切割工藝不同:金伯利采用世界頂級的比利時完美切割工藝,鉆石世家擁有獨家專利的全新鉆石切工工藝。
篇2
從去年9月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波讓以民營經濟著稱的“溫州模式”走下了神壇。當外界為“溫州模式”是否終結、溫州金融改革何去何從而爭論不休時,當地人卻更關注一場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疾風驟雨式改革。
2010年7月,陳德榮調任溫州市委書記,上任伊始便開始推行一系列鐵腕改革,從土地清理整頓、大拆違到環(huán)境再造。與溫州人早已習慣的“無為而治”截然相反,陳德榮“積極有為”的鮮明風格被當地人稱為“陳氏改革”。“‘無為’和‘有為’不是絕對的。以前溫州崇尚‘無為而治’,但在當前產能過剩、迫切需要推進結構調整的情況下,政府必須提供有利于轉型升級的制度環(huán)境、政策環(huán)境、城市環(huán)境、公共服務環(huán)境?!?/p>
然而,改革難免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轉型必然伴隨著陣痛。反對者認為“陳氏改革”是壓垮溫州民營經濟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支持者認為陳德榮“敢于向既得利益者叫板,敢于革除惡習劣行”。在爭議與痛苦焦灼中,陳德榮能否帶領這座久負盛名的城市浴火重生?
“無為”變“有為”
“剛來的時候感覺像印度的新德里,與人們想象中的溫州城市形象差距太遠了!”雖然陳德榮以前在嘉興做常務副市長的時候就來溫州招過商,但真正主政溫州后才感覺這座城市“盛名之下已其實難副”。而與表面上看得到的臟亂差相比,一些深層次的危機正在醞釀。
2010年,溫州人均GDP僅列浙江省第9位,倒數第3,發(fā)展水平指標和發(fā)展速度指標分別居倒數第1和第2位。同時,城市低小散與產業(yè)低小散問題相互強化,本土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一直沒有起色。雖然溫州有40多萬個企業(yè)法人單位,但大型企業(yè)僅有18家,中型企業(yè)也只有599家,剩下的99.5%都是低端的小微企業(yè)。
“很多企業(yè)在溫州本土只有十幾二十畝地,但在外面卻有幾百上千畝的園區(qū),企業(yè)稍微長大一點就被招商走了。從而使溫州成了中小企業(yè)的孵化器,本地留下來的都是低小散企業(yè)?!痹陉惖聵s看來,企業(yè)就像一條船,市場環(huán)境就像大海,船小固然好調頭,但小舢板經不起風浪,稍微有點風浪就容易翻船。
對于這一輪溫州民間金融風波,陳德榮認為,實際上“跑路”的老板大都是外地的,因為本地老板完成原始積累后,都到外地去發(fā)展,然后把本地的爛攤子一腳踢給外地的工頭。而這些人并沒有誠信的操守,一遇到金融風波就溜之大吉,留下農民工欠薪、下崗穩(wěn)定問題需要當地政府來處置。
“溫州現在已是相對欠發(fā)達地區(qū),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過不了多久就有可能成為浙江省最不發(fā)達的地區(qū),這與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所鑄就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是極不相稱的。”在陳德榮看來,浙江近年來發(fā)展速度已排在全國后列,而溫州則排在浙江的后列,“長此以往,情況非常不妙”。
“這還是‘溫州模式’嗎?還是溫州形象嗎?后面還能再退嗎?我們現在已經被逼到墻角,退無可退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不知道奮起,還是陶醉于過去,沉湎過去的輝煌,用不了多久,恐怕現在世人矚目的溫州將會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將會再被人們當成欠發(fā)達地區(qū)?!痹谌懈刹看髸?,陳德榮大聲疾呼,“溫州該醒一醒、緊一緊啦!”。
2010年9月初,一次看似平常的黨政考察之行,拉開了溫州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序幕。陳德榮帶領全市上千干部赴天津、唐山學習考察。環(huán)渤海灣的強勢崛起,天津速度、唐山效率,觸動著溫州人的神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溫州確實落伍了?!?/p>
緊接著,陳德榮又發(fā)動當地媒體推出“十問溫州”系列報道,“為什么我們經常慢半拍?我拿什么吸引你的目光?為什么我們難以遠航?……”從而徹底揭穿溫州發(fā)展的老底,為改革的推行形成了空前的輿論壓力。
“‘溫州模式’在改革開放初期,具有強大的優(yōu)勢。但任何一種模式,如果固化不變,就會失去內在活力,甚至可能會對發(fā)展形成障礙?!痹陉惖聵s看來,隨著經濟發(fā)展到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靠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如果沒有政府“有為”,不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環(huán)境平臺,就不可能有溫州模式的再創(chuàng)新。
“尖刀推進”
“為什么同樣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同樣的宏觀調控政策,溫州在這次金融風波中表現得更強烈、涉及面更廣、時間也更長?”陳德榮認為,溫州經濟深層次的還是實體經濟問題。由于環(huán)境和體制原因,長期以來要素集聚能力不強、投入不足,始終處于十幾年前的低小散狀態(tài),產業(yè)空心化在這次金融風波中集中體現出來。
2001—2010年,溫州全社會平均投資率為34.1%,比浙江省平均水平低10多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多個百分點。2010年全國平均投資率高達70%,而溫州是31.8%,全國一半水平都不到。在陳德榮看來,溫州發(fā)展滯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產出,后天的效益。一個地方如果長時間缺乏投入,整個發(fā)展的后勁就會喪失,近期發(fā)展也難以保證?!?/p>
陳德榮到溫州后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溫州土地非常緊缺,工業(yè)用地價格是浙江省最貴的,但全市有10.7萬畝轉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相當于5年的土地指標沒有供出去、用起來,“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篇3
(貴州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房地產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性是密切相關的。本文以金融穩(wěn)定的評價指標為標準,選取我國每年的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房地產信貸風險暴露、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額、短期存款占長期貸款比作為實證變量,首先進行ADF法檢驗變量的平穩(wěn)性,接著采用約翰森協(xié)整檢驗進行協(xié)整分析,證明了商品房銷售價格與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協(xié)整關系。最后用Granger因果分析法證明商品房銷售價格與各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并以實證結果驗證了房地產價格波動能夠通過銀行信用渠道以及銀行流動性渠道影響金融穩(wěn)定,最后給出政策建議。
[
關鍵詞 ]金融穩(wěn)定;房地產價格波動;銀行信貸;銀行流動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25
1房地產價格波動對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機制分析
房地產價格波動對金融穩(wěn)定影響的傳導途徑很多,這里著重分析銀行信用渠道以及銀行流動性渠道。
銀行信用的過度擴張是金融不穩(wěn)定的根源。中國是銀行主導型國家,房地產發(fā)展及其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短期融資主要是依賴開發(fā)貸款,而長期靠按揭貸款。經濟繁榮使房地產價格上升,增加借款者的凈資產值,既增強借款者取得銀行貸款的能力,又使銀行資產負債表得到改善,也增強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能力。資產負債表的改善使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效應放大,從而出現信貸擴張,信貸繁榮使銀行存在內在危機。
銀行的流動性狀況,不僅取決于銀行資產負債的期限的匹配,更取決于其資產負債的結構和質量。就銀行內部而言,由于存在產生不正確的資產選擇和信貸決策的缺陷,因此會造成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的信用風險居高不下,容易產生大量的不良資產,從而銀行流動性受到影響。房地產價格波動主要是通過對銀行存貸款期限造成錯配來影響銀行流動性。當房地產價格上漲時,銀行信貸的擴張必然導致房地產投資(一般為中長期貸款)在資產業(yè)務中的比例增加,一旦房地產價格泡沫破滅,房地產貸款期限被拉長甚至難以收回,即使銀行債務期限不變,也加劇了存貸款期限錯配風險,影響銀行的流動性進而影響金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
2房地產價格波動影響金融穩(wěn)定的實證分析
2.1變量與數據的選取
本文以房地產價格為自變量,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房地產經濟波動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影響。由于我國房地產業(yè)從1998年開始發(fā)展,本文所使用的樣本取自1998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間的季度數據,用Eviews軟件處理。相關數據均來自國家統(tǒng)計數據庫、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對于房地產價格的衡量,通過各季度房地產銷售額與銷售面積計算得出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用HP表示)。
2.2實證檢驗
首先,在進行計量分析時為消除房地產價格HP、金融機構貸款額L、房地產信貸暴露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對上述兩個變量分別取自然對數,得到三個新變量LnHP、LnL、LnTTRatio。其次,針對銀行流動性渠道。在進行計量分析時為消除房地產價格、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短期存款占中長期貸款比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對上述變量分別取自然對數再差分,得到三個新變量LnHP、LnLL、LnCDRatio。處理結果,2000年以來,除銀行存貸比外,我國上述各變量都處于上升趨勢,時間序列LnHP、LnLL的變化特征很相似,也就是說它們之間很可能具有趨同性。
2.2.1協(xié)整檢驗
由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樣本期間,變量LnHP、LnL、LnLL、LnTTRatio、LnDRatio具有類似的變化趨勢,說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長期穩(wěn)定關系即協(xié)整關系。為確定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xié)整關系,使用eviews7.0對變量進行檢驗。再對變量用OLS進行回歸分析,得出長期協(xié)整關系方程。
對第一組變量LnHP、LnL進行協(xié)約翰森整檢驗結果如下:
由檢驗結果中prob.值均小于0.05,知LnL與LnHP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對方程進行ols參數估計,回歸整體方程為:LnL=-1.42658437607+1.69701720627×LnHP
(-1.871953)(17.77149)
第二組變量LnHP、LnTTRatio進行協(xié)約翰森整檢驗結果(圖略)如下:
由檢驗結果中prob.值均小于0.05,知LnHP與LnTTRatio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對方程進行ols參數估計,回歸整體方程為:LnTTRATIO=-28.3733095785+3.29582232461×LnHP
(-7.360639)(6.82353)
由以上結果可知回歸方程協(xié)整系數分別為1.70、3.30,表明房地產價格每增加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額增加1.70個百分點;房地產信貸風險暴露增加3.29個百分點。由此可知,房地產價格波動對銀行信用的影響很大。
同理針對銀行流動性渠道,對相關變量LnHP、LnLL、LnTTRatio的相關序列進行協(xié)整檢驗,若存在協(xié)整關系,則使用EVIEWS7.0軟件估計出協(xié)整方程。結果(截圖略)如下:
LnLL=1.38205377308+0.139281672222×LnHP
LnCDRATIO=6.82875146252-0.793119052981×LnHP
由以上兩個方程可知,回歸方程協(xié)整系數分別為0.139,-0.793,表明房地產價格每增加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額將增加0.139個百分點;短期存款占中長期貸款的比重將下降0.793個百分點。房地產價格波動對銀行流動性的影響也較大。
2.2.2因果檢驗
使用eviews7.0對LnL、LnHP、LnTTRATIO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如下表。
表中房地產價格上漲是引起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加、房地產信貸風險暴露增大的格蘭杰成因,反之不成立。金融貸款余額與房地產信貸風險暴露不成因果。
同理使用eviews7.0對LnLL、LnHP、LnCDRATIO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實證結果表明(截圖略),房地產價格上漲是引起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額增加、銀行流動性減弱的格蘭杰成因,反之不成立。金融機構貸款額增加是引起銀行流動性減弱的格蘭杰成因,反之不成立。
2.3實證結論及建議
通過實證分析可知,房地產價格每增加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額增加1.70個百分點;房地產信貸風險暴露增加3.29個百分點,成房地產信貸風險暴露擴大,銀行存貸期限錯配的增加,使金融穩(wěn)定的評價指標惡化。同時,房地產價格每增加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額將增加0.139個百分點;短期存款占中長期貸款的比重將下降0.793個百分點。因此,前文提出房地產價格波動能夠通過銀行信用渠道以及銀行流動性渠道影響金融穩(wěn)定這兩個觀點得到證明。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是發(fā)多元化展房地產融資渠道,分散信用風險。由于我國的房地產業(yè)的發(fā)展過度依靠銀行信貸支持,很容易借助銀行信貸擴張來擴大房地產泡沫,所以應該通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拓寬其融資渠道。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這一途徑,發(fā)揮其積極的融資方式并使其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次是 規(guī)范銀行貸款,減小流動性風險。銀行應該適時、適勢、適度的調整房地產貸款量,完善銀行治理結構、金融監(jiān)管和金融生態(tài);最后是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提供良好的運營環(huán)境,銀行、房地產企業(yè)和居民都才會從中獲益。
參考文獻:
[1]王鋒,李宇嘉.我國經濟增長背景下的房地產市場與金融穩(wěn)定[J].財貿研究,2008(5).
[2]柯異沛,黃靜,屠梅曾.房價波動、信貸擴張與金融穩(wěn)定[J].上海管理科學,2011(8).
篇4
【關鍵詞】震蕩市 波動率 基金持股比例 羊群效應 噪聲交易
由于在股市趨勢明顯和趨勢不明晰的不同市場環(huán)境里,偏股型基金的投資策略和行為特征都存在不同的差異,造成由不同類型截面的股票樣本統(tǒng)計出的股價波動率和持股基金占比的關聯(lián)關系可能會不同,本文主要對我國股市中相對趨勢不明顯(震蕩狀態(tài))的季度內股價波動和持股基金占比的關聯(lián)性進行實證研究與分析。
一、樣本數據說明
本文借鑒回歸研究方法,對各季度基金持股比例與股票收益波動的截面數據予以檢驗。
樣本數據的選取,標準是選取了基金歷年重倉股,剔除基金持股比例過小的股票,并選取在樣本期間內一直存在的股票,可以避免新上市公司股價的不穩(wěn)定影響。開始經過對比遴選,選中108只股票為研究對象,后來由于某些公司停盤時間超過一季度等原因,造成季度波動率缺失,故剔除了電廣傳媒、上海家化、雙匯發(fā)展、長江電力、鹽湖股份、豫園商城、農產品六支股票。最終選取了剩下的102支股票作為樣本研究對象。
樣本數據的選取時間,首先要用2008年2011年滬深300指數的月度K線走勢圖將股價相對趨勢明顯與股價相對趨勢不明顯的階段區(qū)分開來,然后選取股票市場處于震蕩市無明顯趨勢時期內的樣本數據,具體時間段是2010年1季度、4季度、2011年1季度、2季度。
本文使用選取的樣本股票,建立截面回歸模型對樣本股票(每季同樣102支股票)的季度波動率及持股基金占比進行橫截面的回歸分析。具體數據的回歸分析采用EVIEWS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
二、截面回歸模型
我國股市趨勢性不明顯(震蕩市)狀態(tài)下股價波動和持股基金的關聯(lián)關系可建立如下截面回歸方程:
模型1:LN(BDL)=a+β×LN(JJZB)+y×LTGM+ε
股價波動率(BDL),采用季度內股票的日收益率的標準差來衡量?;鸪止杀壤↗JZB),采用季度末所有證券投資基金持股市值占該支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流通股規(guī)模(LTGM),以樣本股票在季度末的流通股本數量來表示。其中股價波動率(BDL)為被解釋變量,基金持股比例(JJZB)為解釋變量,流通股規(guī)模(LTGM)做為控制變量,為隨機誤差項。
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三、實證結論及相關分析
從上表的回歸結果結合可以看出,在我國震蕩市場無明顯趨勢的2010年1季度、4季度、2011年1季度、2季度四個截面中,基金持股比例的系數β都顯著為正值,說明在這幾段無明顯趨勢的盤整時間段內基金持股比例與該支個體股票的收益波動率出現正相關的關系。即在整體股市處于無趨勢盤整階段當中,如果偏股型基金在某支個股里的持股比例越多,這個股的波動率相對較大,而如果偏股型基金在某支個股里的持股比例越少,則該股的波動率相對較小。例如在2011年1季度中的由102只樣本股票模擬出的一支個股,每增加1個單位的基金持股,將增加0.05884單位的個股波動率。對比觀察這幾個無明顯趨勢不同時點的截面,發(fā)現其回歸系數正負方向都相同且數值接近,反映了擬合的合理性,更驗證了無明顯趨勢(震蕩市)下基金持股比例與該個體股票的收益波動率的正相關的關系??梢姡诠墒袩o明顯趨勢的盤整時段內,偏股型基金的持股加劇了個股股價的波動,并未能起到穩(wěn)定股票市場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基金長期價值投資部分在市場升降趨勢尚不明朗的中短期里,較少受到管理資金減值的壓力的影響,中期發(fā)現價值洼地的機會也不如在上漲趨勢里得到更多認可,表現相對不活躍。二是由于行情尚不明朗,而基金經理們往往面臨基金評價體系的壓力,造成基金經理為了追求業(yè)績,更多采取短期投機策略圖利,資產配置變換加快,追漲殺跌,投機倉位的上升必將成為持股波動率增大的動因,同時部分基金經理為了應付業(yè)績排名的風險,在市場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容易受到其他明星基金經理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輿論,做出不適宜自己基金狀況的買賣行為,從而使得在盤整過程中的基于績效和聲譽的羊群效應更加明顯。三是在無明顯趨勢盤整階段的短期投機盛行,以及羊群效應對其的趨同和放大作用必將增加個股的波動性,從而影響了市場的穩(wěn)定性。四是震蕩市下散戶進行更多的基于虛假噪聲的交易,誘發(fā)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采用更多的短期投機交易獲利,而這些短期投機交易則引發(fā)更多的噪聲,也加劇市場的波動性,破壞了市場的穩(wěn)定性。
篇5
[關鍵詞]高等教育
改革
歐洲
林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1-0163-07
自從1787年第一所林業(yè)學校在德國創(chuàng)辦以來,歐洲林業(yè)高等教育已有200多年歷史。中國的林業(yè)高等教育誕生于1910年代,也有100年歷史。本文從比較的角度綜述博洛尼亞進程中歐洲高等林業(yè)教育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改革趨勢,以期為我國林業(yè)高等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提供基礎資料。
一、博洛尼亞進程
(一)博洛尼亞進程的要點
歐洲高等教育系統(tǒng)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改革的重要推動力是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 Process)和里斯本戰(zhàn)略(Lisbon Strategy)。前者之目的是使歐洲高等教育系統(tǒng)更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而后者之宗旨是改革歐洲大陸仍然支離破碎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使之成為一個更強大和更綜合的知識經濟型教育系統(tǒng)。1998年法、德、意、英四國教育部長聚集法國索邦大學,簽署《索邦宣言》(SorbonneDeclaration),提出構建一個更兼容和競爭力的歐洲高等教育系統(tǒng),同時又保持豐富多樣的教學風格與高等教育文化,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區(qū)(EHEA)。一年后,歐洲29國教育部長在博洛尼亞協(xié)商,簽署《博洛尼亞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并達成六項行動目標:(1)建立易讀、可比的學位系統(tǒng),通過實行“文憑補充說明”(DS),促進歐洲公民就業(yè),提升歐洲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國際競爭力:(2)采用以本科和研究生為主的兩階段大學學制;(3)建立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體系(ECTS),促進最廣泛的學生流動;(4)打破壁壘.促進自由流動的有效實現;(5)通過開發(fā)可比的質量保證標準和方法,促進歐洲合作;(6)在課程開發(fā)、機構間合作、培訓與研究等方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歐洲維度(European dimensions)。
《博洛尼亞宣言》以來,參與國教育部長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專題研究博洛尼亞進程,不斷推出新舉措,發(fā)表公報:(1)2001年布拉格公報,強調博洛尼亞進程三要素,即發(fā)展終身學習,促進高等學校和學生參與,提高歐洲高等教育區(qū)的吸引力;(2)2003年柏林公報,提出建立學校、國家和歐洲三級質量保證制度,在2005級畢業(yè)生中實行免費文憑補充說明,將博士研究生學制納入博洛尼亞進程;(3)2005年柏根公報,強化社會維度并消除互動壁壘,優(yōu)化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標準和指南,制定符合歐洲高等教育地區(qū)的國家證書資格框架;(4)2007年倫敦公報,創(chuàng)立歐洲質量保證注冊局(EQAR),要求報告消除教師和學生互動壁壘的國家行動,制定和優(yōu)化有關強化社會維度的國家戰(zhàn)略;(5)2009年魯汶公報,要求各國制定切實的目標,擴大總體參與度,提出到2020年歐洲高等教育地區(qū)有至少20%的畢業(yè)生有海外學習或培訓經歷,將終身學習和提高就業(yè)競爭力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博洛尼亞進程的影響
十年來,博洛尼亞進程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構建了“博洛尼亞三循環(huán)結構”。多數國家建立了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結構,明確了學位授予資格,有關學士學位資格。24國要求3學年180學分。13國要求4年240學分,有關碩士學位資格,26國要求2年120學分,有些國家要求1.5年90學分或1年60學分;總體上看,兩階段學制有3種模式:18個國家采用180+120學分(3+2學年),俄羅斯等6個國家采用240+120學分(4+2年),西班牙等4個國家采用240+60/90學分(4+1/1.5年)。
2 起用了“博洛尼亞工具”。該“工具”是指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體系(ECTS)、文憑補充說明(DS)和國家證書資格框架(NQF);24國的多數高校采用了ECTS工具,25國所有學生實行了DS工具,2005年歐洲高等教育區(qū)證書資格框架(FQ-EHEA)正式起用,NQF也有所推進,但進展緩慢。
3 建立了質量保證機構和標準。22國建立了國家質量保證機構,2004年成立了歐洲高等教育質量聯(lián)合會(ENQA),2008年啟用了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注冊局(EQAR),認定了10個國家的17個非政府、非高校質量保證機構。
4 提出了社會維度的概念。明確了貧困、殘疾等非代表性社會群體的定義,出臺了保障非代表性社會群體享有高等教育權利的措施,監(jiān)測了高等教育中的非代表性社會群體。
5 教育規(guī)模顯著擴大。20國在校大學生數增加20%以上,亞美尼亞、立陶宛等國家的學生數翻了一番;馬其頓、捷克、意大利等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數目增長率達100%。
二、歐洲高等林業(yè)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世紀之交,歐洲高等教育區(qū)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
1 學制整合統(tǒng)一與特色多樣的矛盾
歐洲各國國情復雜,高等教育權力收放不一,學制多元化明顯。如德國的五年制vordiplom(等同學士學位)+Diplom(等同碩士學位)學位制度,按博洛尼亞協(xié)議必須廢除。
2 大學自治與外部影響的矛盾
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一直是歐洲大學精神的核心,隨著博洛尼亞進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作用弱化,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因素將對高等學校產生深遠影響。
3 課程設置與就業(yè)市場的矛盾
據弗萊堡大學的畢業(yè)生調查,林業(yè)專業(yè)畢業(yè)生職業(yè)領域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林業(yè)、木材工業(yè)、科研和教育部門,還涉及咨詢服務、IT行業(yè)、開發(fā)合作及其他更遠的行業(yè),就業(yè)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傳統(tǒng)林業(yè)課程已經不能適應新崗位的要求。
4 豐富教育資源與生源減少的矛盾
根據WIKPEDIA網絡百科全書所列《林業(yè)大學和學院》,歐洲有116個林業(yè)院系,林業(yè)院系較多的國家有芬蘭(12個院系,下同)、英國(11)、德國(9)、意大利(8)、土耳其(8)和俄羅斯(8)等,然而,歐洲青年學生學習林業(yè)興趣下降,生源萎縮。在學制、體制、專業(yè)與課程設置和教育資源等方面的挑戰(zhàn),呼喚高等教育改革。
(二)高等林業(yè)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歐洲是森林資源十分豐富的區(qū)域,但資源分布不均衡(表1)。雖然林業(yè)對GDP的貢獻率只有1%,但提供大約四千萬個就業(yè)機會,約占歐洲總人口的5.5%。雖然林業(yè)在古羅馬時期就已存在,但林業(yè)教育史卻只有200多年。林業(yè)一直是歐洲大學有吸引力的學科專業(yè)。然而,世紀之交的高等林業(yè)教育卻面臨危機和挑戰(zhàn)。
1 森林資源管理的內涵已拓展
傳統(tǒng)森林資源管理已向自然資源管理拓展,上世紀后半葉,自然資源管理經歷了傳統(tǒng)、過渡和人與生態(tài)系統(tǒng)關系三個發(fā)展階段(表2)②。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價值和利用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林業(yè)工作者需要新的方式來理解和調整他們的專業(yè)角色和職責,林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必須作相應變化。
2 可持續(xù)新概念的沖擊
《布倫特蘭報告》定義的后現代社會的可持續(xù)新概念,已經深入到社會和文化領域,傳統(tǒng)林學課程強調經濟、生態(tài)和技術,現代林學不得不引入社會和文化方面的課程。
3 技術平臺在提升
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不斷地滲透到其他學科專業(yè),GIS、GPS和RS“3S”技術在森林調查與測量等方面應用廣泛,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在林木品種更新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層次的林學類課程不得不引入信息與生物技術課程。
三、歐洲高等林業(yè)教育改革趨勢
(一)加強林業(yè)專業(yè)與課程改革
1 不斷拓寬學科專業(yè)面
隨著傳統(tǒng)森林資源管理向自然資源管理的拓展,管理不只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或為人類,而是為其復雜、多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然與社會相協(xié)調的關系,林業(yè)工作者需要新的方式來理解和調整他們的專業(yè)角色和職責,林業(yè)專業(yè)范疇也越來越廣泛,如維也納自然資源和應用生物學大學,設林業(yè)科學、木材與纖維技術、環(huán)境與生物資源管理學士,以及山地林業(yè)、山地危險工程、林業(yè)科學、野生動物生態(tài)與管理、木材技術與管理、環(huán)境與生物資源管理碩士;哥廷根大學森林科學與森林生態(tài)學院,設置森林科學與森林生態(tài)、分子生態(tài)系統(tǒng)科學學士,以及熱帶與國際林業(yè)、森林經理與利用、森林保護、木材生物與木材碩士。
2 積極進行課程改革
在理念層面,課程改革有新思維。弗萊堡大學在環(huán)境治理國際碩士課程體系改革中,采用了“適當性、多元化、適應性、理論論證和實驗過程”五條課程設計標準,確立了“認識――理解――管理”三重結構的課程設置策略(表3)③。在實踐層面,課程改革有新經驗。慕尼黑工業(yè)大學重構了四個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新方案具有以下特點:通過優(yōu)化專業(yè)實用性、教學服務、校園設施等措施,體現專業(yè)吸引力;通過分析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調查和新課程開發(fā),體現就業(yè)競爭力;通過吸引國際學生和客座教師,體現國際化;通過不同學科的課程資源配置,體現多學科交叉;通過長遠發(fā)展觀的樹立,體現可持續(xù)原理。培養(yǎng)方案重構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持續(xù)資源管理理學碩士在校生規(guī)模逐步擴大,2001年以來招收了60個不同國家的300名學生④。此外,德累斯頓科技大學的課程改革也有積極效果,教師反映積極,基礎課教授有機會教授碩士階段高級課程,教師有機會招收有工作經歷的碩士。
3 舉辦暑期學校
暑期學校既是歐洲一些大學的教育傳統(tǒng),也是博洛尼亞進程的新要求。舉辦暑期學校是發(fā)展終身學習,提高歐洲高等教育地區(qū)吸引力的有效途徑。慕尼黑工業(yè)大學為學生、校友和研究人員舉辦了三種類型的暑期學校:第一,從1980年代開始,與耶魯大學合作,在康涅狄格舉辦了為期兩周的“印第安暑期學?!?;第二,面向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舉辦了為期兩周的“林業(yè)和木材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暑期學?!?;第三,面向可持續(xù)資源管理國際碩士班畢業(yè)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舉辦了“可持續(xù)供應鏈的開發(fā)與管理暑期學?!?。2005年,弗萊堡大學在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舉辦了為期兩周的“林業(yè)、市場和社會”國際暑期學校,20名參與學生來自巴西、智利、中國等12個國家。
(二)重視就業(yè)競爭力培養(yǎng)和就業(yè)調查
1 強化就業(yè)競爭力
根據博洛尼亞進程要求,將終身學習和提高就業(yè)競爭力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所謂就業(yè)競爭力是指在目前和未來變化環(huán)境下,個人獲得和保持有效工作的能力,就業(yè)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很多,如社會技能、自我進取心、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耐力、開放性、個人發(fā)展責任、團隊技能和沖突技巧等。慕尼黑工業(yè)大學重視“林業(yè)科學與資源管理”學士的就業(yè)競爭力培養(yǎng),校方認為在課程模塊的主題選定之前,未來校友就已經發(fā)現了潛在的事業(yè),學習目標和必備競爭力的確定,要通過咨詢專家和校友,以及通過職業(yè)研究來實現。具體做法是安排八周時間和特定的項目,讓學生有機會學會獨立工作、團隊合作和項目規(guī)劃。瓦格寧根大學在森林與自然保護區(qū)學士和碩士課程建設中,非常看重能力的培養(yǎng)。如學士核心技能有森林與自然研究技能,有效溝通和團隊合作技能、反思終身學習技能、應用知識技能、認知森林、生態(tài)和社會技能等,又如碩士核心技能有基礎與應用研究、制定政策、提出忠告、設計、執(zhí)行與協(xié)調等技能。
2 重視畢業(yè)生就業(yè)調查
歐洲高等學校高度重視畢業(yè)生調查,如瓦格寧根大學,1973年開始就業(yè)市場調查,參與調查的有大學、政府決策者、校友會、雇主等。最近一次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與1992年相比,林業(yè)與自然保護專業(yè)學生數占全校學生總數提高了1%。在弗萊堡大學,1995―2003年林業(yè)專業(yè)畢業(yè)生中,91%工作,7%無工作,2%從無工作;在崗畢業(yè)生中56%為固定工作,25%臨時工作,19%自主創(chuàng)業(yè);65%的畢業(yè)生對工作滿意,畢業(yè)后12-15個月內90%的學生找到第一份工作。德累斯頓科技大學的林學及相關專業(yè)2005年畢業(yè)生獲得第一份工作的時間是4.5個月,林業(yè)科學專業(yè)畢業(yè)生90%工作,60%從事所謂“綠色工作”,30%在公共管理部門。赫爾辛基大學的森林經濟系2000-2006年畢業(yè)生從事職業(yè)為森林工業(yè)33%、森林工業(yè)咨詢12%、大學職員10%、其他行業(yè)45%;畢業(yè)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時間是2.4個月,90%的畢業(yè)生從事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工作。馬德里科技大學林業(yè)專業(yè)畢業(yè)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時間約4個月,96%工作,89%從事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工作,主要涉及林業(yè)相關丁作(46%)和森林產品開發(fā)工作(3.6%)。從上述調查結果來看,林業(yè)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市場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各林業(yè)高校在調查方法上引入了一些新的方法,如對于工作滿意程度,引入了工作描述指數(JDI)和綜合工作描述指數(JIG),使調查結果更科學、更具可比性⑤。
(三)建立質量保證機構和標準
歐洲林業(yè)教育工作者認為,大學必須滿足社會需求,吸引優(yōu)秀學生,造就卓越校友,面向世界學子。高等教育要達到這些品質必須提供優(yōu)質課程,延聘合格教師,建立社會根基,強化質量控制,實現預期培養(yǎng)效果。歐洲采用許多舉措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博洛尼亞進程實施以來,歐洲22國建立了國家質量保證機構,2004年成立了歐洲高等教育質量聯(lián)合會(ENQA),2008年啟用了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注冊局(EQAR),認定了10個國家的17個非政府、非高校質量保證機構。歐洲普遍接受的質量保證模式是四階段模式:獨立的質量保證組織、內部自查組件、外部專家訪問和公布報告。
在國家層面,英國建立了質量保證局(QAA),負責質量保證系統(tǒng),并規(guī)范了深程坪價與監(jiān)測過程(圖1)。在學科專業(yè)領域.歐洲農業(yè)及相關學科大學校際聯(lián)盟(ICA)啟動了一個質量項目,即“生命科學和農村環(huán)境國際碩士學位課程的質量保證和認證”。歐洲高等教育區(qū)還制定了農業(yè)及相關學科專業(yè)質量保證過程的基本標準和支撐指標的草擬框架。該框架包含7個一級指標和27個二級指標(表4)。每個二級指標都提供了一般考察指標和特殊考察指標。如二級指標“2.1所有執(zhí)業(yè)者需求”的一般考察指標為“所有利益方的需求是否都包含”,特殊考察指標為“特指國際學生及其雇主”。
(四)促進林業(yè)教育國際合作
1 建立學士一碩士兩級學位體系
博洛尼亞宣言的行動目標之一,就是采用以本科和研究生為主的兩階段大學學制。目前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結構,明確了學位授予資格。有關學士學位資格,24國要求3學年180學分,13國要求4年240學分,有關碩士學位資格,26國要求2年120學分,有些國家要求1.5年90學分或1年60學分。總體上看,兩階段學制有3種模式:18個國家采用180+120學分(3+2學年);俄羅斯等6個國家采用240+120學分(4+2年);西班牙等4個國家采用240+60/90學分(4+1/1.5年)。這種學制的統(tǒng)一有利于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適應這種變化部分林業(yè)院校廢除原來學制,如德累斯頓科技大學,廢除了傳統(tǒng)林業(yè)專業(yè)五年制vordiplom+Diplom學位制度,確立了學士和碩士兩階段學制。
2 建立多樣化林業(yè)教育網絡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處于危機中的世界林業(yè)教育機構,加強了區(qū)域和全球合作,建立了多樣化林業(yè)教育網絡,如歐洲林業(yè)教育協(xié)作網(SILVA,1989)、非洲混農林業(yè)教育協(xié)作網(ANAFE,1993)、東南亞混農林業(yè)教育協(xié)作網(SEANAFE,1999)、中非林業(yè)與環(huán)境培訓機構協(xié)作網(RIFFEAC,2001)。這些教育網絡共同主題是:通過學生和教師交流開展區(qū)域合作,通過專業(yè)調和促進學生交流,通過課程開發(fā)適應新出現的林業(yè)主題,通過網絡開通遠程教育。
3 開展多維度的國際合作
歐洲林業(yè)教育國際合作具有良好基礎,開發(fā)了許多旨在提高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合作項目。“伊拉斯莫斯世界”(Erasmus Mundus)歐洲林業(yè)科學碩士,是歐盟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項目,該項目要求由三個不同歐盟國家的至少三所大學提供課程支撐。“SUTROFOR”是其中的一個項目,聯(lián)盟大學包括哥本哈根大學、班戈大學、德累斯頓技術大學、巴黎生命一食品與環(huán)境科學技術研究院(蒙彼利埃)和帕多瓦大學。其培養(yǎng)方案要點是:第一年為完整、寬廣的可持續(xù)熱帶林業(yè)基礎課程,在三所大學任何一所大學學習;第二年為自由選擇五個方向之一,可在任何一所大學學習;聯(lián)合的暑期課程在一個熱帶國家上課,實習和學位論文在熱帶地區(qū)進行?!癝UFONAMA”是其中的另一個項目,具有類似的課程設置。注冊上述兩個項目的學生,學成后可獲得兩所大學的雙學位(表5)。
四、幾點啟示
(一)林業(yè)高等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歐洲林業(yè)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是嚴峻的,對于高等林業(yè)院系來說甚至是危機。過去十年全球林業(yè)專業(yè)在校大學生減少了30%,牛津林業(yè)研究所的停辦(并入了植物科學系),是這次危機的標志。然而,博洛尼亞進程又給歐洲高校的改革、重組和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歐洲林業(yè)高等教育適時應變,又獲得新的活力。這些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國林業(yè)高等教育界思考和借鑒。
(二)林業(yè)高等教育的招生與就業(yè)
針對世紀之交招生與就業(yè)面臨的問題,歐洲的林業(yè)高等教育界緊扣就業(yè)市場和社會需求,通過學科專業(yè)調整、強化質量保證、加強國際合作、發(fā)展終身學習等措施,切實提高林業(yè)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學生就業(yè)競爭力。我國林業(yè)院校中林業(yè)類專業(yè)的招生與就業(yè)也曾經不同程度地面臨類似的問題,在生源競爭中森林資源類專業(yè)處于不利地位,生源質量總體下滑;另一方面,最需要林業(yè)人才的基層單位和重點林區(qū),難以引進林業(yè)大學生,人才供求存在結構性矛盾,林業(yè)人才的規(guī)格類型與用人單位的期望值還有距離。歐洲林業(yè)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也為我國林業(y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供了良好范例。
(三)教育質量保證
歐洲高等教育區(qū)、國家和高校三級質量保證框架體系是歐洲林業(yè)高等教育質量的基石,其主要做法和運行機制對于完善我國的教育評估、專業(yè)認證制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篇6
我常常喜歡出聲地去誦讀這本詩集里的詩,覺得它們可以讓自己返回童年,感受美好與童真。為了讓班里的孩子們也和我一起享受兒童詩帶來的快樂,我讓每個孩子手執(zhí)一卷,與我一起誦讀。很多個清晨,那朗朗的童聲為新的一天注入了美好。從他們閃亮的眼神里、投入的表情中,我分明看到那顆童詩的種子已悄然播撒。
怎樣讓更多的孩子也能受到兒童詩的潤澤,快樂地走進童詩的世界?
一、誦讀――用聲音走進
童詩
領著孩子們走進童詩,誦讀應該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對于詩歌這樣音樂性很強的文學樣式來說,它的意蘊、情趣、韻律,會在聲音的形象中一一呈現。誦讀童詩,也是讓兒童用自己的聲音去尋找詩的感覺,使他們對詩的感覺能在聲音的刺激中變得敏銳起來。
于是,我設計了大量不同形式的誦讀。課始,讓學生齊聲朗讀一年級教材里金波老師寫的兒童詩《鮮花和星星》,通過已有的兒童詩教學經驗,我為孩子們架起通向新兒童詩的認知橋梁。大聲地讀《愿站成一棵樹》,是在孩子們認識第一首新的兒童詩之時;而輕輕地讀《想變成……》,則是在他們接受兒童詩以后的一種詩情的熏陶。孩子們像一棵棵樹整齊地站著讀《愿站成一棵樹》,男女生合作讀《想變成……》,和老師一起合作讀《讓太陽長上翅膀》,師生共享誦讀童詩帶來的快樂。
盡情地誦讀,適當地理解,是教會孩子們用聲音走進詩歌、擁有詩歌、享受詩歌,與詩歌親密接觸的一種有效方法。而我,也盡可能地用自己的朗讀去浸潤學生、感染學生。我知道,只有投入情感誦讀,才能讓孩子們牽著我的衣角走上詩歌之旅,才能激發(fā)孩子們對詩歌的熱愛,激起他們學習詩歌的熱情。
二、想象――用情境喚醒
詩性
兒童詩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逼真地傳達出了作者那種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而這些如果缺少了想象,學生是無法體會到的。想象,是詩歌騰飛的翅膀,是創(chuàng)造新藝術形象的一種思維方法。如兒童詩《愿站成一棵樹》,描述的是作者在林中站成一棵樹,聆聽鳥兒叫聲的美妙。反復誦讀這首詩,我感覺這首詩還暗暗傳遞著更深層的意蘊。那就是,當站成一棵樹的時候,心會靜下來,想象的翅膀便會展開飛翔。因此,教學《愿站成一棵樹》這首詩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孩子們感興趣的情境,我把這種感覺化為自己喜歡這首詩的原因告訴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傳遞給學生想象的方法:當我們站成一棵樹,也就是靜下心來的時候,就不僅會聽到鳥兒們的叫聲,還會聽到許多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在充分感知這首詩以后,我讓孩子們站起來,站成一棵棵“樹”,站成一片“林”,讓他們跟著音樂再去誦讀、去聆聽。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自然感悟到了詩的意境,同時也激活了他們的詩性。
以凝神想象來喚醒沉睡的詩意,在本詩的教學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得以體現,就是讓學生欣賞由《想變成……》這首詩譜成的歌曲。同時,我這樣加以引導:“孩子們,請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讓你的想象飛起來。這時候,你,就是一棵樹,一朵花,一陣風……”在如此詩意的描述中,孩子們走進了詩情畫意中,找回了自己潛在的詩心。
三、言說――用想象放飛
詩情
兒童詩是屬于兒童的,因為它離孩子們很近很近。課堂上,我們除了要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自由的詩境以外,更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讓孩子們充分地讀與想之后再進行言說,就能使他們用想象來放飛詩性。言說,是孩子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與兒童詩對話,也是兒童的自我感受與天然詩性的對接。
為了能讓孩子們自由地言說,對學習兒童詩的寫作不產生畏難情緒,我運用了無痕的臺階式訓練。而這臺階,是三年級孩子能夠跨得上的,是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認知水平的。如,在學習《愿站成一棵樹》時,我讓他們學說一句話“在你的想象中,鳥兒唱的是 ”,根據童詩進行一句話的模仿。學習第二首詩《想變成……》,我將由模仿一句話變成了模仿一段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變成的事物。請你也來模仿詩人,說說你想變成的事物能為大家做些什么。”這樣的言說,是讓課堂成為一片放飛詩情的天空,能使孩子們與詩快活地對話;這樣的言說,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的言說,是一種口頭的抒發(fā),給孩子們帶來的是成功的愉悅;這樣的言說,也是通過想象來放飛詩情,通過詩的韻律來錘煉孩子們的語言。
四、傾聽――用耳朵捕捉
詩意
教學兒童詩,應該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發(fā)現豐富多彩的世界,捕捉生動奇妙的聲音。好的傾聽習慣,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捕捉到更多的詩意。
在孩子們欣賞我朗誦的《讓太陽長上翅膀》一詩時,我和他們齊聲誦讀最后一小節(jié)之后,沒有做任何講解,只是接著他們的誦讀,把這一小節(jié)再讀了一遍,然后把其中的一句又反復朗讀了一次。這樣的接讀,其意就是讓學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詩的關鍵句上,聆聽詩的內涵,捕捉詩的意蘊,從而直抵詩的內核,產生頓悟。
聆聽金波爺爺與孩子們的對話時,更是讓他們懂得兒童詩還可以“帶著我們神游四方,讓我們的心靈一起歌唱”,懂得在讀兒童詩的時候,“詩也在讀我們,詩讓我們的情感溫暖,呼吸流暢,心跳有力,讓我們生命如歌”,懂得“美好的一天從閱讀開始,閱讀從詩歌開始”。聆聽金波爺爺這些至真至誠富有詩意的語言,對于每個兒童來說,都是一次最生動最富感染力的啟蒙。
引導學生盡情地朗讀、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言說、有趣味地傾聽,可以促使學生在展露天性、開啟情智的同時,領悟兒童詩的情趣。然而我覺得,這只是從兒童詩的一個角度去準備教學,在解讀兒童詩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去解讀學生。于是,在上公開課之前,我會把聽課學生的名字一個一個讀準記牢,不敢確認的字,還一一查過字典。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靈感突然來了:可以將他們的名字做成胸牌,這樣既可以很快地解除學生與我的隔閡感,又
可以將我和孩子們的心貼得緊
緊的。
是的,課堂上,如果想讓孩子們與兒童詩、與兒童詩人的心貼得緊緊的,那作為教者,就必須與孩子的心貼得緊緊的。擁有童真,才可以感受童趣;珍惜童真,才可以分享孩子們閱讀童詩帶來的快樂。我多想,自己的心也能長上飛翔的翅膀,帶著兒童詩飛到孩子們的心里,為孩子們的生命注入愛與美的源泉,讓孩子們的心靈因詩歌而得到舒展。
篇7
關鍵詞:《微暗的火》 蝴蝶 “白色”文化 庸俗文化 藝術
弗拉迪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當代著名俄裔美國作家、學者和翻譯家。他突破了傳統(tǒng)小說的窠臼,代之以創(chuàng)新的文體形式、精湛的敘事技巧、獨特的語言風格,從而被視為后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作家、“美國實驗小說的最有影響的先驅”。[1]值得注意的是,納博科夫既是文學家,又是生物學家。在詩歌《致我的靈魂》里,納博科夫把自己說成是“沒見過世面的大自然的熱愛者,一個迷失在天堂里的偏執(zhí)狂”。[2]而納博科夫所稱的這個天堂乃是由蝴蝶和飛蛾構成的。對鱗翅目昆蟲的終身迷戀,不僅使翩飛的蝴蝶成為納博科夫作品中的個人化標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美學觀念。
《微暗的火》作為納博科夫的代表作品(以下簡稱《微》)出版四十多年來,人們對它的詮釋眾說紛紜,直到如今仍然不能確定小說的終極權威意義。它由999行長詩、注釋和索引構成。長詩的作者是謝德,詩名也為《微暗的火》,使用的是標準箋注的形式?!八轻隙氲奶卣骱蜆銓嵉娘L格應當讓人想到羅伯特?弗羅斯特”。[3]而序言、注釋和索引則作品主人公查爾斯?金伯特所寫,采用“神經兮兮的漫談式風格,并且有不相關的感嘆和明顯的校對錯誤”。[3]金波特在對謝德的詩進行注解的過程中構筑了一個完整的贊巴拉故事,他自己則是贊巴拉的“流亡國王”?!段ⅰ分械暮缹W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在文本中出沒姿態(tài)優(yōu)美的生靈――蝴蝶?!段ⅰ分兄饕腥N不同的蝴蝶游蕩,寄托著納博科夫對不同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考。(2)對絢麗多彩蝴蝶雙翅色彩的仿擬?!段ⅰ分杏邪咨?、紅色和褐色三個主色調,其他各種色彩渲染其中,形成五彩斑斕的視覺和文化“馬賽克”。(3)如蝴蝶雙翅一般錯綜復雜、晦澀難懂的文本結構,形成了極端巧妙的蝴蝶敘事特征。本文試從納博科夫的蝴蝶美學出發(fā),結合蝴蝶的生理特征,運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讀文本中游蕩的蝴蝶意象以及蝴蝶瑰麗雙翅的奧秘,以期在此基礎上對錯綜復雜、晦澀難懂的文本提供一種讀解方式。
一、一只“變色”的白蝴蝶
小說中出現的第一只蝴蝶為白色蝴蝶。在詩的第55行謝德寫道:“白蝴蝶飛越它(核桃小樹)那陰影時變?yōu)榈仙??!痹谠姷牡?16行謝德繼續(xù)寫道:“五月里,齒鱗白蛺蝶時常出沒在我們那片樹林中?!笨梢姲咨洺T谥x德的生活中翩躚。金波特在為此句做注解時大概猜測齒鱗白蛺蝶是菜粉蝶。這里他犯了一個錯誤,菜粉蝶屬于粉蝶科不是蛺蝶科昆蟲。不過金波特這種生搬硬套的解釋,倒也給我們提供了另一方面的啟迪。金波特把白蛺蝶與菜粉蝶硬扯在一起,那這兩者的外形必定極為相似。為什么名字卻大為不同呢?原來菜粉蝶這一名稱來源于拉丁文(拉丁學名為Pierisrapae Linne,而白蛺蝶來源于英文Helcyra superba)。再結合金波特對謝德詩第369行注解(小說中緊挨著316行的注解)中提到白天鵝的命名:“天鵝只是一種身軀彎彎曲曲的鵝,長著淡黃絨毛的脖頸和蛙人那種黑色橡皮尾翼,根本不成體統(tǒng)。順便說一句,美國人一般在給動物命名時反映了那些無知無識的開拓者簡單的功利主義思想,還沒學會歐洲人給動物取名時那古樸的氣質?!保ㄎⅲ?94-195)我們可以得出在這里文本映射的是美國文化對“白色”的偏好。
從安格魯―撒克遜時代,“白色”便具有了象征意義,并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學作品和文化傳承中被鞏固。它幾乎涵蓋了人類所有的優(yōu)秀品質:勤勞、虔誠、文明、認知能力和外表的美貌。 1993年, 美國社會學家路斯?菲蘭肯伯格 ( Ruth Frank Enberg) 在他的著作《白人女性, 種族問題》( White Women, Race Matters ) 中對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所特有的含義作了描述。他認為, “白色” 象征了一種社會結構上的優(yōu)勢和一種種族的優(yōu)越性, 它(白色) 代表了一種視角, 白人通過這一視角來審視白人自身, 審視別人和社會,“白色”指一整套沒有標記和無形的文化行為。[4]
謝德就生活在這樣“白色”文化所控制的空間,他的女兒海絲爾聰明、溫柔、善良,但缺乏“白色”社會文化中所認可的美貌,而最終自了可憐的生命。謝德在詩中寫道:她能從法文和歷史課本上得來優(yōu)秀獎……這沒有用,沒有用。因為“在那些優(yōu)美的夜晚,一個圍白圍巾的男伴,卻從來不是來找她的”(《微》,謝德的詩第313-314行)(白圍巾在這里也極具諷喻意味)。在學校啞劇舞臺上,她同齡的孩子飾演小精靈小仙女,而海絲爾只能扮演時間的老嫗,一個彎腰的女仆,拿著掃把和污水桶。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只能躲進男廁所傻瓜般地嗚咽啜泣。海絲爾自殺的那個夜晚,詩人在看電視, 電視屏幕上“著名的臉龐涌現,白皙而蠢樣兒:那微啟的嘴唇,那水汪汪的眼睛,那面頰上的美痣,一派奇特的法國風格,還有那柔軟的軀體融入,人所共有的燦爛向往”(《微》,謝德的詩第453-457行)。接下來就是海絲爾乘車去往葬身之地的場景。在這里詩人運用拼貼的手法使電視屏幕上的畫面與海絲爾死亡的場景交替出現,形成一種明顯的對比,更顯示出了美國“白色”文化的粗暴與殘酷。
謝德厭惡這種“白色”文化,他對這種文化的反思和抗爭體現在其對“白色”意義的解構上。白色在詩人的筆下善變,極易受其他顏色浸染而缺乏終極意義。詩人寫道:“五月里,齒鱗白蛺蝶時常出沒在我們那片樹林中?!苯鸩ㄌ夭幻靼X鱗白蛺蝶是什么,因為蛺蝶分類里并沒有齒鱗白蛺蝶。不過金波特又提及謝德詩稿的頁邊空白處一句異文:“五月,弗吉尼亞白蛺蝶出沒在林中。”(微:194)我們可以猜出這里的齒鱗白蛺蝶就是弗吉尼亞常見的白蛺蝶。齒鱗是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寄生草木,肉質,花期5―6月,花呈藍紫色。五月齒鱗花盛開,白蛺蝶翩躚其中,在齒鱗花朵陰影的映襯下呈現一種藍紫色。所以詩人才稱之為齒鱗白蛺蝶。在這里詩人使用了白蝴蝶在一定環(huán)境下改變顏色的暗喻,解構了“白色”原有的含義,對“白色”文化進行了嘲弄。
二、一只庸俗的褐色蝴蝶
小說中的第二只蝴蝶出現在謝德所做的一首小詩里,詩名為“神奇的樹”?!般y杏葉子,銀光閃閃, 垂落時像個麝香葡萄,而在形體上又像個歪張翅翼的老派過時蝴蝶?!保ㄎⅲ?1-92) 金波特在為這首小詩做注解時說:“我鬧不清這一點是否至關重要,不過詩中的第二行確實有一個貓戲老鼠的把戲?!保ㄎⅲ?2)在這里他是指麝香葡萄,英文是Muscat,由老鼠和貓兩個字合成。而格拉杜斯堅持認為自己的姓氏該從俄文的葡萄當中找到根源。金波特又接著指出“樹”在贊巴拉語中是“格拉道斯”,格拉道斯與格拉杜斯讀音上相似。在這里金波特暗示這首詩描寫的是小說的另一主人公格拉杜斯,而格拉杜斯在金波特看來也的確像一只歪張翅翼的老派過時蝴蝶。棕色是格拉杜斯活動空間的基本色調。他喜穿棕色的衣服,喝咖啡,圍繞在他周圍翻飛的蝴蝶也是一只”紋章般的褐色蝴蝶,對角紅彤彤”(微:215頁褐色的蝴蝶有偽裝的本能,特別是枯葉蝶。它的翅膀和樹林中地面的落葉極為相似。褐色在蝴蝶中極為常見。參見朱弘復等編《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三卷),科學出版社,1991)。第三卷的后面有169只蝴蝶的彩色圖片,筆者粗略地統(tǒng)計了一下,其中有93只是以褐色、淺褐色或黃褐色為主色的蝴蝶,即便是其他色彩的蝴蝶,絕大部分翅翼上也帶有褐色斑紋或斑點。這也許能解釋為什么格拉杜斯在文本中無處不在。格拉杜斯又名“杰克?戴格萊、雅克?德?格雷或詹姆斯?德格雷,而分別又以拉沃斯、拉溫斯通和達古斯出現在警方的記錄上”(微:73)。他可以在各種情景下出現并自然地融入環(huán)境之中,他去打探金波特的消息時別人很自然把他當成小報記者,他找到金波特所任教的學院時“很輕易地讓人當成一名推銷員,正在叫賣初級英語課本或新型翻譯機器”(微:304)。他吃貯存很久的黃油和三明治,喝咖啡和紙質牛奶,愛讀報紙。格拉杜斯所代表的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庸俗文化。每個人的身上都能找到這種格拉杜斯所代表的“褐色”斑點。
格拉杜斯思想麻木,殺人對他來說就如同擠粉刺所帶來的那種惡心的小小刺激,又或者說只是為了射光手槍里的子彈。格拉杜斯產生于金波特的想象之中,是金波特臆想來謀殺自己的殺手,但同時他的行動軌跡又和著詩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韻腳。“他從遠方暗淡的贊巴拉前往翠綠的阿巴拉契亞地區(qū),一路上穿越那首詩的整個長度,沿著詩的韻律道路前進,在詩行和詩行之間意義連貫處的角落附近放慢速度,同詩句的停頓共喘息,從一行到另一行、一個段落到另一個段落,一直搖晃到每頁下端……在謝德抹掉草稿上的單詞那當兒關上床燈,在詩人深夜擱筆那時候陷入夢鄉(xiāng)?!保ㄎⅲ?4)
格拉杜斯是從贊巴拉流亡到美國的金波特內心的一種恐懼和陰影。金波特這位贊巴拉的“流亡國王”逃到美國后,美國的庸俗文化始終困擾著他,這種能謀殺一切想象的文化變成了他的噩夢。這種文化對藝術的破壞也能從它不僅和著詩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韻腳,并在最終象征性地謀殺了詩人上窺見一絲端倪。
三、一只藝術的“萬妮薩”
文中第三只具有標志性的蝴蝶出現在謝德詩作的第270行:“我這深色的萬妮薩,線條緋紅,我這神圣的,我這令人羨慕的蝴蝶!”“萬妮薩”是詩人稱呼妻子的愛憐的絮語。“萬妮薩”中牽涉一個典故,英國的作家斯威夫特的女友叫做艾絲特?萬霍姆瑞,他把她的姓氏開頭的“Van”(萬)和她名字的昵稱“Essa”(埃薩)合并成為“Vanessa”,以此來稱呼她。金波特在為這句做注釋時寫道:“這很像一位學者在心靈中尋找一個喜愛的名字,好把一個蝴蝶品種擠進那種令人神往的奧菲士式志高無上的境界……”奧菲士是指希臘神話中的詩人和歌手,善彈豎琴,彈奏時,猛獸俯首,頑石點頭。我們可以看出金波特在這里指的奧菲士的境界就是藝術境界。金波特在這里不了解謝德對妻子的昵稱,而做了生搬硬套的注解,但這樣的注解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啟示:難道“萬妮薩”蝴蝶的身上不正是帶有一些藝術的特質么?
詩人用“萬妮薩”來形容記憶中妻子那一無改變的完美形象。“你的形象一無改變……那波斯人臉型的俊鼻秀眉,你都保存得完美無缺。”這些形象無疑都帶著雕塑般的藝術特質。金波特在文中提到:“謝德常說它(萬妮薩)的古英文名稱是‘紅色彩蝶’,后來簡化為紅蛺蝶?!保ㄎⅲ?81)紅色代表著革命、暴力和鮮血。這就是為什么暴亂中的贊巴拉在金波特的心目中是接近血一樣的鮮紅。紅色又是太陽、火和血液的顏色,所以紅色同時也代表著激情、希望和生命這些永恒的藝術主題。
謝德和金波特心中都有一只“萬妮薩”,謝德的藝術是那首999行詩,金波特的藝術是在對長詩注解過程中建構起來的贊巴拉。阿巴拉契亞地區(qū)的溫和氣候和田園風光能養(yǎng)育出弗羅斯特式的詩人,卻潤養(yǎng)不出真正的藝術家。謝德的作品端莊、工整、優(yōu)美,卻不及贊巴拉色彩斑斕、神秘瑰麗,缺失了一種能使作品永恒的“瘋魔”色彩。沒有謝德的詩歌金波特沒法構筑贊巴拉,沒有金波特的注解謝德的詩就缺乏了對抗時間的藝術魔力,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消解。
四、結語
本文選取了很小的一個角度,從《微》中翩躚的三只蝴蝶來管窺復雜的文本結構,文中翩躚的蝴蝶體現了納博科夫對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藝術獨特的反思。納博科夫是反對闡釋的,他曾經把羅伊的批評文字比喻成“圍繞蠟燭飛翔的蝴蝶”,“不合常理”,因為“只有飛蛾,不是蝴蝶,才圍繞燭光飛翔”。[2]筆者本不欲做那飛蛾,無奈被《微》中翩躚的蝴蝶意象所吸引,從而不得不做一回圍繞蠟燭飛翔的飛蛾。
參考文獻
[1] (美)伊哈布?哈桑.當代美國文學[J].世界文學,1987(5):84.
[2] (美)納博科夫.固執(zhí)己見[M].潘小松,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131,306.
[3] Donald E. Morton,Vladimir Nabokov[M].New York:Fr-
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Inc.,1974:105,105.
[4] Ruth Frank Enberg.White Women,Race Matters[Z].The Social,1993:1.
篇8
一、會心誦讀,感受詩歌的趣味與韻律
在詩歌教學中,誦讀、吟誦是對詩最大的保護。吟誦的整體性、音樂性,都在小心翼翼地保護詩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生命的存在。過于詳盡的情節(jié)分析、深挖的微言大義,反而會破壞詩歌的美好意境,學生也學得索然無味。對于一些淺顯活潑的兒童詩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兒童清亮的嗓音去朗誦,讓兒童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趣味和韻律。
春天的早晨(金子美鈴)
雀兒喳喳叫,天氣這么好,呼嚕嚕,呼嚕嚕,我還想睡一覺。
上眼皮想要睜開,下眼皮卻不愿醒來,呼嚕嚕,呼嚕嚕,我還想睡一覺。
類似這樣的詩,簡單、清淺又不失童真、童趣。兒童在誦讀的過程中會與詩人產生共鳴,仿佛覺得就是在寫自己,于是會心一笑,讀詩的愉悅感油然而生。教學中就不需要再深入細致地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用天真的嗓音去喚醒它,就是最好的解讀方式。
打翻了(張曉風)
太陽打翻了,金紅霞流遍了西天;
月亮打翻了,白水銀一直淌到我床前;
春天打翻了,滾得漫山遍野的花;
花兒打翻了,滴得到處都是清香;
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隊隊的風;
風兒打翻了,飄入我小小沉沉的夢。
讀著這樣的詩,就像品嘗了一道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但它的美味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任何解釋分析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畫蛇添足。如果兒童能全身心地沉浸在詩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用動情的朗讀表現出這首詩特有的韻味和美感,從而體會到詩歌言語的魅力,那對于這首詩的領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誦讀,可以還母語教學以簡單樸實,還童年以輕松快樂。在我的班上,每天清晨學生都會讀上幾首兒童詩,遇到特別喜歡的就背一背。此時的誦讀重自我感悟與意會,而輕教師分析與講解。陶淵明有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就是對誦讀、感悟情形的極好描寫。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yǎng)的是詩性,也是定力與靜氣。
二、生命對接,釋放詩歌的效能和力量
“如果詩歌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堆與他完全無關的詞語堆砌,那么,它們就是沉睡著的,或者說過不了多久就會死的。因此,我們需要努力使一首詩對學生當下的生命直接起作用,讓學生的生命因此而變得激昂、充實、沉靜或者豐富?!边@一點,愛讀詩的人都深有體會,合適的詩歌總能在關鍵時候給予你莫大的鼓舞和力量。心灰意冷之時,總會想起普希金的那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庇谑?,眼前的困境也就變得不那么令人煎熬了,這就是詩歌的力量。而當學生遭受挫折時,我也會將這首牧也的《跌倒》寫在卡片上送給他們。
跌倒(牧也)
風,跌倒了,才有了美麗的落葉;
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潤大地的雨水;
太陽,跌倒了,才有了靜謐的夜晚;
所以,讓我們不再害怕跌倒;
讓我們在跌倒時,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讀著這樣的詩,詩歌所獨具的力量就會融進學生的生命,他們的心靈在受到鼓舞的同時,也會愛上詩歌,與之結下終身的情誼。詩歌的力量,就是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在詩的滋養(yǎng)中得到慰藉,得到排解,得到共鳴。如有詩情伴隨,人的心便不會感到孤獨。
三、精讀深思,領悟詩歌的技巧與神韻
一首詩,尤其是耐人尋味的好詩,必須要讀得認真、仔細。教師應該給學生講什么,講到什么程度呢?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依托具體的詩歌,讓詩歌本身來說話。比如:金波的《春天》
晨光叫醒了風,
風叫醒了樹,
樹叫醒了鳥,
鳥叫醒了云。
云變成了雨滴,
滴落在大海;
海水變藍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陽。
太陽睜著亮眼睛,
望著樹,望著花,望著鳥,
到處花花綠綠,
到處熱熱鬧鬧。
金波老師的詩常常帶著孩子般的天真、孩子般的節(jié)奏。他曾說過:“我總是把詩意看作是兒童精神世界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他們對于生活的好奇、美的感受,他們奇幻的想象以及對語言音樂性的敏銳感覺,常常使我認為兒童與詩有著一種天然的聯(lián)系?!苯虒W這首詩時,我會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后自己去尋找這首詩在語言表達形式上的獨特之處,從而發(fā)現每句詩的首尾都有相同的意象,這就是詩歌語言藝術中的頂真?!洞禾臁钒汛禾斓娘L、樹、云、雨、海、太陽一個個串在一起,仿佛是一次精彩的亮相。最后落筆到太陽下的一切事物都是欣欣向榮,滿眼春光。詩歌一般都有字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首詩還告訴我們,萬物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且存在著因果聯(lián)系。太陽將光輝灑向大地,大地又將無限春光回贈給太陽。我們帶著學生欣賞詩歌時,就要引導學生超越語詞的表層意義,而走向藝術或者美學與哲學的意義層面。
四、仿寫創(chuàng)作,體悟詩人的奇思與妙想
小學語文教學,不是要教給學生許多關于語言的知識,讓他們去研究和談論語言,而是要幫助他們形成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能力是不可能講會的、聽會的,它必須通過反復實踐和練習來培養(yǎng),這就離不開多讀多寫。詩歌是最美的語言形式,教師應常挖掘優(yōu)秀的詩歌范例,引導學生仿寫,進而走向創(chuàng)作。
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練習5》中,有這樣一首小詩:
秋(沙白)
湖波上
蕩著紅葉一片,
如一葉扁舟
上面坐著秋天。
這是一首通過一片紅葉表現秋的神韻的小詩。雖然短小,卻耐人尋味。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后品味:這首詩最有味道的是哪一句?說說這句詩妙在何處?從而深入體會詩人大膽的想象和用語的妙趣。接著在引導學生仿寫前,我先出示一首仿寫的《春》,“湖波上,蕩著綠葉一片,如一葉扁舟,上面坐著春天”,請學生評一評寫得如何。學生很快發(fā)現,這首詩雖然和沙白的《秋》形式一樣,但內容不夠貼切,我們在仿寫時,還要注意抓住能反映季節(jié)特征的事物。這樣教學既有形式的示范扶持,又有內容的引領提示,學生可以登著梯子采摘詩歌這朵似乎遙不可及的花,體驗成為小詩人的樂趣。以下是學生的仿寫:
春
原野上
冒出綠芽一抹,
如一封郵件
里面裝著春天。
夏
碧波上
浮著蓮葉一片,
如一柄綠傘
下面藏著夏天。
云
藍天上
飄著白云一朵,
如一片絨毯
上面躺著暖暖的太陽。
實踐證明,兒童的確是天生的詩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fā)出美妙的樂聲。”作為教師,要做好學生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上的引導者。
五、挖掘教材,品味詩性的語言和情懷
雖然我們的教材中,詩歌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教材作為課堂的主陣地,我們不能忽視了這塊沃土。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文質兼美的課文,它們雖不具備詩歌的形式,卻含有豐富的詩性語言。作為語文教師,如果善于挖掘教材中詩性的語言,所得功效和詩歌教學是一脈相承的。
我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姥姥的剪紙》一課中,村里人夸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說法,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像一首生動有趣的小詩,學生讀得興致盎然。于是我抓住這一情感觸發(fā)點,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果姥姥剪的是植物,村里人又會怎么夸呢?以下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
我姥姥神了,
剪花像花,
剪草像草,
剪棵大樹能乘涼,
剪株牡丹萬里香。
我姥姥神了,
剪花像花,
剪草像草,
剪朵玫瑰待盛放,
剪枝臘梅能傲霜。
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反對被動接受,主張積極參與的自覺教育。因此,在學生的興趣點上開展教學,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習真正發(fā)生。事實證明,學生確實是不可低估的,當他們也經歷了反復斟酌、反復推敲后,創(chuàng)作出如此富有情趣的精美語言文字時,那種成就感和心理愉悅是對他們的心靈實實在在的潤澤。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而語言文字的美更能喚起人深層的共鳴和滿足。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渴望和熱愛,遠比教他們怎樣去讀重要得多。身為語文教師,要具備一雙詩意的慧眼,挖掘出教材中詩性的語言,為學生源源不斷地提供語言的營養(yǎng)。
篇9
然而我們還是應該相信,當松鼠已經等得掉光了牙齒,這時候也許就會有人為我們送來核桃。雖然我們每天都被一些平庸的散文和小說包圍著,但不少人的內心深處,總還是在牽掛著詩歌。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爆F在,當我巡禮最近一年多來的兒童詩創(chuàng)作時,這兩句唐詩不由得又涌上心頭。
抒寫中國
“抒寫中國”,從來就是中國的兒童詩人們須臾不能忘懷的一個美麗而崇高的“主旋律”。讀著這樣的兒童詩,我們會相信這樣一個真理:世界上沒有渺小的體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
高洪波近期發(fā)表了《在天文館感受詩意》等組詩。抒寫自豪的中國情感與中國襟懷,張揚人類思想中的浩然正氣,也是高洪波近年來的兒童詩中的一個“主旋律”。詩人金波先生在讀了這些詩歌之后,認為它們顯示了詩歌所應該具有的一種“隱秘的力量”,那是激情的力量、想像的力量,同時也是思考的力量?!斑@些詩行蘊蓄著詩人心靈上敏銳的感受力,和跳脫的詩的表現力?!保ā对姼璧牧α卡D―〈在天文館感受詩意〉賞析》)
對于詩人們來說,“中國”絕對不是一個抽象和空洞的概念,也并非惟有“黃鐘大呂”的風格才能表現這個宏大的主題?!笆銓懼袊币部梢詫懙檬志唧w而細微:把三月穿在小村身上小村/便開始萌芽今天是語文第一堂課/麥田睜開眼睛很綠//小村三月/你看炊煙正在拄著一棵樹爬山/草是新來的考試卷子/把三月的早晨考得滿頭是汗//先是一朵小野花交了卷子/后面的天迅速都藍了……(冰島《三月》)
如此清新和鮮活的形象與表現方式,不也可以呈現“抒寫中國”的滿腔熱情嗎?詩人說,給我一片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像,就是一片草原。這樣的表現法則,或者說,這樣的抒寫才能,對于兒童詩人來說,尤其需要具備。畢竟,就篇幅而言,兒童詩是一種形制短小的體裁。也因此,較之一般的體裁,它為創(chuàng)作者們設置了更高的表現難度。
底層敘事
最近幾年,在界里,有一個引起了廣泛討論和關注的文學話題,即底層敘事。不同的文化人群面對這一概念時的認知角度,有時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眼里的“底層”,一般都與貧窮、“三農問題”、國企改制以及社會分層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寄寓著明確的“意識形態(tài)焦慮”;而人文學者、評論家和作家、藝術家眼里的“底層”,則往往伴隨著對社會公正、民主、平等以及苦難、人道主義等一系列歷史美學難題的訴求。因此,有的學者指出,“底層”問題在今天的浮出水面,進入更多人所關注的視野,實際上也折射出當前中國社會結構的復雜形態(tài)和思想境遇。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似乎可以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所謂以文學的方式參與或介入底層現實,決不可僅僅理解為將底層和現實題材作為敘述對象,而應該在敘述過程中呈現出作家和詩人們的思想投射與獨特發(fā)現。
兒童文學作家和詩人們的“底層關懷”和“底層敘事”,也不曾缺席。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尤其是具有這一類感情投入和思想投射的作品,明顯增多,且大都具有一定的分量。就兒童詩來看,許多詩人寫到了留守兒童、打工子弟小學、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生存問題、流浪兒童、賣花兒童等等;還有的詩人寫到了對農業(yè)生態(tài)、農民生活、鄉(xiāng)村變遷,尤其是越來越強大的現代物質文明對鄉(xiāng)村傳統(tǒng)觀念的壓迫與“話語霸權”等等。于是,我們在今天的兒童詩里看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的景象,如張紹民的《打工子弟小學》《流浪兒童》、張菱兒的《差別》。
我們這個時代,在它盛世繁華的外表下,毫無疑問也會潛藏著一些隱痛、無奈甚至憂傷。許多鄉(xiāng)村少年因為生活的驅使,過早地告別校園、告別童年和故鄉(xiāng),到遠方的城市去尋找自己的前程。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因為他們其實還是一些孩子,還正處在成長階段。很少有人會去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所幸的是,我們的詩人在關注著他們。他們那孤獨、單薄和無助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那些真誠的詩歌里,如曾學東的《燕子》、張泉的《梔子花般的笑意》、莫問天心的《公交車站賣藝的盲人》。
在這樣的詩歌面前,我們沒有必要去要求它在藝術上的純粹與圓潤。不,能夠如此直面現實、關懷民生,呈現詩人的道義與良知,才是它最純粹的質地。這些詩歌里有的地方或許稍嫌直白,有的在語言上錘煉不夠,“詩味”有所欠缺,但這些缺點并沒有從根本上損傷詩的素質。我們能擁有這樣的作品,不能不為兒童詩感到自豪。在底層關懷的主題下,我們的兒童詩人畢竟也能夠在場,而沒有缺席。詩從生活中來。詩從對于生活的真切的感受和獨特的發(fā)現中來。只有真實和鮮活的生活,才能夠養(yǎng)育出同樣真實和鮮活的詩與詩人,這是一個永遠的真理。
鄉(xiāng)村憶念
加繆曾說:“對大地的想像過于著重于回憶,對幸福的憧憬過于急切,那么痛苦就在人的心靈深處升起?!逼鋵?,對于詩歌,我們所需要、所渴求的并不是太多,也并非多么奢侈。一片青草地,一點來自山谷的風聲,就夠了,就足以使心靈變得柔軟,發(fā)出回聲。
秋天一到/村外河灘上的蘆葦/就忙著給我們寫信//那些灰白色的小小信箋/落在樹枝上/落在屋頂上/落在草垛上/落在行人的衣裳上//收到這樣美麗的信/我們該怎么回呢(陶天真《抒情的鄉(xiāng)村?蘆花》)
讀著這么單純和樸素的詩歌,我想到了一個無法回避的詩歌命題:鄉(xiāng)村憶念。我想到了大地、鄉(xiāng)村、田園和種種淳樸的農業(yè)文明,所投射在一代代詩人心中的無限的光亮與溫暖。
對于許多兒童詩人來說,思緒一旦回到童年的鄉(xiāng)村,正如詩人曼德爾施塔姆和帕斯捷爾納克們回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列寧格勒一樣,真可謂“熟悉如眼淚,如靜脈,如童年的腮腺炎”。那些比膝蓋更低的泥土,就如一道低低的門檻,橫在我們的命運里;而我們的生命和詩意,也注定了會與大地、泥土連在一起,并且從泥土里獲得向上或向下的力量。
也因此,對鄉(xiāng)村生態(tài)的關注,對農民生活的關懷,對逝去的鄉(xiāng)村童年的追憶,也成為許多詩歌作者的一個沉重而永恒的主題。他們的詩歌里總是呈現著一種永恒的、揮之不去的“土地道德”的情懷。像土家族詩人譚岷江的《山寨四月?農具和耕牛》,以及另一位同樣是生在鄉(xiāng)村的土家族詩人譚國文的《石頭與村莊》,這樣的詩,其實與風花雪月無關。它們具有一種純粹和樸素的情感力量,足以喚醒那些多年來已經迷失在城市的大街上和樓群里的鄉(xiāng)村之子的沉睡的靈魂,使更多的人明白,即使是在灰暗的生活中,畢竟還有一些我們所熱愛的事物,是能夠用我們的雙手和心靈把它們保存下來的,因而,對鄉(xiāng)土與生活的熱愛也是可以做到始終不渝的。這是許多鄉(xiāng)村孩子命運里與生俱來的、與泥土息息相關的生命的隱痛。
藝術本位
現在我們再來看另一類著重于藝術本位的兒童詩。與那些世界一流的兒童詩人相比,我們的許多兒童詩的差距,或許并不表現在語言文字上,也不表現在觀念上,而是輸在想像力上。
我們很多兒童詩作家和兒童詩作品缺少那么一種大風呼嘯般的想像力,或者說,缺少那么一種縱橫天地、若氣流激蕩一般的“天才氣”。但近來也有幾首詩,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兒童詩的一種充滿想像力、充滿“天才氣”的面貌。
先看蕭萍的《四重奏第931號:朋友們》。且看開頭的一節(jié):漂浮著的冰,/趴在淺湖媽媽的胸前熟睡。/它們都有著雪白的睡袍,/大眼睛安靜的藍,/爪子很淡很淡,/風吹過來有些微微發(fā)抖。/它們清澈的凝視,/用牙齒彼此輕咬,/哈出好多看不見的氣。/在清晨的湖面上,/它們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親一親淺湖媽媽,/讓最小個子的銀魚/緩緩地從身體穿行過去。/它們頭挨著頭,/想了很久,才害羞地/說出今天的第一句話――/嗨,我喜歡你!
這首不短的兒童詩充分呈現了蕭萍與常人不同的想像力,以及憑著敏感的直覺,于細微處去感受事物和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捷克詩歌大師塞弗爾特有言:“詩可以不是思想性的,也可以不是藝術性的,但是它首先應該是‘詩’的。就是說,詩應該具有某種準確的直覺的成分,能觸及人類情感最深奧的部位和他們生活中最微妙之處。”蕭萍的這首詩可以為塞弗爾特這一“純粹藝術本位”的觀點做出例證。
在兒童詩壇上,與蕭萍的兒童詩堪稱“雙璧”的,是另一位女性詩人王立春的作品。這兩個人是一南一北的“雙子星座”。她們的詩歌里都有著細膩和準確的直覺成分,都有極其豐沛和鮮活的想像力在縱橫運行,也都有語言和表現上的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兑靶『印泛汀秵“托÷贰?,是王立春的代表性作品。
我要走了/小河//你貼著山腳玩耍吧/你纏著草坡撒歡吧/枕著小山望天/你亮晶晶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河沿上/這個整天纏著你的孩子了……
這是《野小河》的第一節(jié)。我們拿它和蕭萍的“四重奏”第一節(jié)相比,就不難看出她們的異曲同工之美。她們仿佛在用各自的想像力和最細微體驗互相“致敬”,不約而同地用一種來自女性詩人的直覺體驗、想像力、才氣和優(yōu)美的文字,一起推動著中國兒童詩的帆篷,越過淺湖而進入一條新的航道。
讀這首詩,使我感到流露在作者筆端的眷顧深情和悲憫情懷,以及直抵人心的溫暖力量。它也讓讀者充分地感受到了詩人獨特的才情和睿智的詩心。再如《啞巴小路》,其中所書寫的童年體驗、鄉(xiāng)村記憶,許多人也許都曾經有過。但是如何能夠更準確、更逼真地呈現出這些體驗與記憶,卻是需要才氣的。這也正是一位外國著名詩人說過的一句話:題材總是公平地擺在人人面前;主題卻只有少數人知道;而如何表現則永遠是一個秘密。
四代同堂
長期以來,中國兒童詩壇上,呈現著四代同堂的良好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老一代的兒童詩人,如任溶溶、金波等,仍然寶刀未老,繼續(xù)保持著飽滿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超凡的創(chuàng)造力,并且時有不俗的新作奉獻出來。
且以任溶溶先生為例。他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又有新的貢獻。我們先來看這首《書怎么讀》:
爺爺讀書,一本又一本,/有一些書,厚得像塊磚。/我忍不住,問我爺爺說:/“書這么厚,怎么讀得完?”/爺爺回答我說:/“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頁一頁地讀……/很簡單?!?/p>
這是一首饒有童趣和智慧的兒童詩,帶著典型的任溶溶風格:單純、幽默,憑借著字體的大小改變和詩行排列形式上的視覺效果,營造出一種形象而好玩的游戲味道。任先生年逾八十,還具有如此豐沛的創(chuàng)造力與不俗的童趣,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再如他那首《夜里什么人不睡覺》,帶著一定的“認知性”,這也是寫給小孩子看的詩歌所應該具有的一種職能。詩中告訴了小孩子一些不同身份的人所從事的不同工作的特點,同時也對這些在夜晚里工作的人們的奉獻精神予以了默默的贊美。淺顯而優(yōu)美的詩句里蘊涵著一種老年人的從容不迫和機智幽默。
王忠范是屬于中年一代的兒童詩人,其創(chuàng)作活力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一直持續(xù)到現在。他繼續(xù)抒寫著他幾乎寫了大半輩子的內蒙古草原和草原上的事物。他的兒童詩里融進了他對草原的深切的愛與知:草原上的草跟馬一樣/站著睡覺/只有廣闊的夜/才能裝下滿地的夢(《花季草原?草原的草》)
同屬中年一代詩人的王宜振,仍然在不斷地探索和攀登兒童詩藝術的新高峰。他近期寫出了《懸浮的光芒》等組詩,這些純粹的兒童詩,無論放在哪個民族或哪種文化背景之下,都不會失去它的光芒和亮度。
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那批兒童文學作家,也在不斷地奉獻著自己的兒童詩新作。陶天真的一組《抒情的鄉(xiāng)村》,給我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意象單純而想像豐沛,就像他在另一首詩歌里寫到的冬天里大雪中的小村莊,“干凈得像個童話”。我們很久沒有看到這種帶著呼呼的風聲和飄舞的蘆花般生動的詩歌了。
更為年輕的一代兒童詩人,包括一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年詩人”,在近期發(fā)表了出色作品的有:張曉楠、湯萍、冰島、魏捷、向輝、邵思夢、張牧笛、阮梅等。
無所謂結局。也無所謂開始。除了那深隱在心靈底層的對生活的熱情和對詩歌的敬重之意,有若不熄的火粒。所幸的是,在兒童詩領域里,我們的四代詩人,仍然在忠誠地、固執(zhí)地、持續(xù)地,一點一點地撥燃那些活著的兒童詩的火粒。
詩歌不朽。兒童詩歌永在。
篇10
“童童,告訴你,我遇到韋婭阿姨了!”真真連蹦帶跳地跑到童童面前。
“真的?”童童睜大眼睛,“聽說韋婭阿姨定居在香港,你怎么會遇上她?”
“她來參加中國童詩年會,還給我簽名哩!”真真忙把本子拿給童童看。
“真好!”童童羨慕地說,“我可喜歡韋婭阿姨寫的校園小說和散文了!”
“但這一次,她主要給我們講她的詩歌!”真真說,“我聽了后,突然發(fā)現我對詩歌的理解又有了一個角度?!?/p>
“我們讀過北京的金波爺爺,讀過日本的水上多世,香港的韋婭阿姨與他們沒有相同點嗎?”童童說,“要不,去眼鏡哥哥那找找她的詩來讀!”
“瞧――”眼鏡哥哥突然從他倆后面冒出來,嚇了他倆一跳,“這就是韋婭阿姨的童詩!”
“太好啦!”真真跳起來,“我來給你們讀一首――
會飛的葉子
誰都怕冬天
說 冬天冷
小麻雀卻說不
在光禿禿的樹丫上
朗誦小詩
誰都說 冬天難看
孤孤單單沒有綠意
小麻雀立在枝頭
給寂寞的老樹
添上一片
會飛的葉子
眼鏡哥哥說:“冬天來臨了,小朋友都穿上厚厚的衣衫去上學,卻看到樹上的小麻雀一點也不怕冷,它站在樹上啾啾地叫著,像在朗誦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呢!”
童童接著說:“啊,冬天的樹上,綠葉子都沒有了,可是乖巧的小麻雀,讀完小詩,撲騰著翅膀飛了!”
真真笑道:“啊,那是一幅多美麗的圖畫,小鳥兒像不像一片會飛的葉子,離枝而去呀?真是太像了!”
童童叫起來:“我來讀一首嘛――”
雨花
雨花雨花
是你在屋頂上跳舞嗎
嗒嗒嗒 嗒嗒嗒
雨花雨花
是你在樹葉上玩耍嗎
沙沙沙 沙沙沙
雨花雨花
是你在窗子上笑鬧嗎
嘻嘻嘻 嘻嘻嘻
雨花雨花
是你在媽媽的傘上催促嗎
去去去 上學去
“這首詩像我寫的!”童童念完說,“我就老是在心里這么問雨花的!”
“嘻嘻,”真真笑,“我怎么從沒聽你說過這樣的詩!”
“因為……”童童摸摸腦袋,“我想的被韋婭阿姨先寫出來了!”
“哈……”眼鏡哥哥笑起來,“童童,你說得沒錯,很多孩子的想法都被韋婭阿姨想去了,所以童詩里面都是有童年的,這也是我們愛讀童詩,容易讀童詩的原因呀!”
“是的,這些詩一讀就明白,一讀就像看到了自己在詩里面!”真真認真地說,“我還好喜歡這一首――”
爸爸的手掌
坐在
爸爸的膝蓋上
聽他講故事
爸爸的手掌
像一把太陽傘
把我暖暖地 遮掩
喲 陽光
從爸爸的手指縫里
鉆進我的眼簾
爸爸的手掌里
藏著多少故事呢
數也數不清
童童說:“爸爸的手掌里有什么呢?那上面有千條萬條的小紋路,藏著的是歌曲呢,還是好聽的故事?”
眼鏡哥哥說:“那么,坐在冬天的日光下,在爸爸的手掌里找一個秘密吧,請他講給你聽,你一定會發(fā)現,這里面的故事,很神奇……”
小河不要哭
聽 小河是不是哭了
是不是在訴說
她的媽媽 不見了
在她睡著的時候
小河小河你不要哭
我爸爸說
你會有一個新媽媽呀
小河為什么你
依然 哭個不停
嘩嘩嘩 嗚嗚嗚
好像說 不要不要
不要新媽媽
我坐在海邊好傷心
爸爸呀
你可不可以找回我那舊媽媽
在我過生日的時候
小河小河你不要哭
你的媽媽
我的媽媽
都會回來的呀
真真說:“你們知道嗎?韋婭阿姨為大家讀這一首詩時,都流淚了!”
“這真的是一首很悲傷的童詩?!毖坨R哥哥說,“悲傷的童詩在別的詩集里挺少,但是韋婭阿姨卻寫了一批悲傷的童詩,她說,其實孩子們也是很愿意讀讀悲傷的童詩的,因為在童年生活里,確確實實有很多憂郁的情感,這些憂郁的情感常常很難表達,這些童詩把好多心情給表達出來了?!?/p>
童童:“是的,這一首詩就是好多離開媽媽的孩子那種悲傷的感覺。韋婭阿姨好喜歡小河呀,她的詩里,有這么多小河,小溪……”
眼鏡哥哥:“不錯嘛,多讀了幾首,就能發(fā)現詩人的小秘密啦……”
二、眼鏡哥哥陪你――邊讀邊思
同學們,讀著韋婭阿姨的童詩,你一定跟童童和真真一樣,發(fā)現了韋婭阿姨特別喜歡寫小河,小溪,我們就一起來想象――一條小溪,唱著動聽的歌,從遠方跑來,要不,讓我們跟她一起去游玩吧?
聽,小溪發(fā)現了一個秘密――
大地爺爺
王琴
大地爺爺最大方,
送一塊地給綠綠的小草,
送一塊地給五彩的花朵,
送一塊地給藍藍的大?!?/p>
小草邀來了蟲兒,
花朵請來了蜂蝶,
大海種起了波浪……
大地
也變得更富有了
原來,幫助別人會讓自己更富有,小溪覺得真好,她也想去幫助別人了,我們一起幫她想想,小溪可以怎樣去幫助別人呀,小溪有小溪的方式,這一定難不倒她――可以做《山爺爺的胡須》,可以當《風爺爺的古琴》,還可以變成大地的《腰帶》……我們選幾個來寫一寫――
小溪
王鈺
小溪是一根粗辮子,
大山就是辮子的主人,
樹木野花就是山女孩的發(fā)夾;
小溪是一條天藍色的絲巾,
土地是她美麗的女主人,
每天都把她系在脖子上。
溪水的秘密
萬勤
小溪里擺放著,
許多透明的古琴,
風悄悄地撥動琴弦,
溪水會忍不住舞蹈!
可快樂的小溪,一刻也不愿意休息,還要繼續(xù)向前奔跑,一路上,她還會遇上多少好朋友,還會發(fā)生多少趣事啊,你也快快動筆寫一個,讓小溪一路唱著最美妙的詩歌,跑向大海去!
同學們發(fā)現了吧,把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小溪聯(lián)系起來,我們就能寫出小溪的詩篇,那么,我們的童年生活還倒映在陽光里,月光下,樹葉中,花朵上……你也可以寫寫關于她們的詩篇呀!韋婭阿姨不僅僅送給我們童詩,更重要的是,她送給我們思考的方法,詩意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啊!
信紙
蔣鈺
大地是一張長長的信紙
小溪流在上面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