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等待經典臺詞范文
時間:2023-03-14 19:2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獨自等待經典臺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有沒有一種愛情可以是深愛,有沒有一種愛情可以多一點理解關心跟疼愛,而少一點等待跟猜疑,兩個人在一起不只是為了打發(fā)寂寞。
2、心,在等待那淡淡的美麗,雪卻凍結著心的跳動,愛因為心的凍結而死去。
3、見嗎?明日,也許是天涯之遙。
4、我習慣了等待,于是,在輪回中我無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點。我不知道,這樣我還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個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還能堅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個結果?
5、等待你的關心,等到我關上了心。
6、我用鉛筆素描這幅愛情,殘留著黑白又短暫的記憶,難道對于你,我只能慢慢的等待嗎?如果要等,那我愿意的等。
7、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別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8、因為有你牽我的手,我才會覺得自己比一個人幸福。
9、不管你怎么了,我愛的還是你,就算你忘了我,我還是不會恨你,只希望能在轉角處,靜靜等待你的出現。
10、我愿在星空下等待,等到一顆星星被我感動。劃破寂靜的長空,載滿我的心愿,滑落在你的枕邊。
11、認識了你,是你讓我學會了等待,雖然等待有時會換來失望,但是我還是選擇了等待!你若不離,我定不棄!
12、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13、在自己面前,應該一直留有一個地方,獨自留在那里。然后去愛。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誰,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知道可以愛多久。只是等待一次愛情,也許永遠都沒有人??墒?,這種等待,就是愛情本身。
14、你說我是傻瓜我天生一對中的經典臺詞承認了明知已回不去卻還在那個季節(jié)里等待。
15、一個人在等,等一份相依相伴,等一份天長地久,等一段童話般的愛情,等幸福如同山澗小溪——清澈透底綿綿不絕從容而來。
16、人生就像旅程,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路的風景,和一起看風景的人。所以我在等和我一起看風景的人。如果等不到,那么就學著獨自去欣賞吧。
17、成熟的愛情,敬意忠心并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18、在什么都不確定的年代,我們總是愛得太早,放棄的太快,輕易付出承諾,又不想等待結果。
19、多少人在說,我會等你,等你回心轉意的那一天;我會等你,等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我會等你,()等你離開那個人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我會等你,等你……然而人們可曾知道,世上的愛情,沒有幾份真的經得起等待。
20、似乎習慣了等待,單純的以為等待就會到來。但卻在等待中錯過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在失去時后悔,為什么沒有抓住。其實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可笑的錯誤。明知道等待著一份不知能否到來的幸福。
21、一顆心與另一顆心到底有多遠的距離,是咫尺?是天涯?而我會默默地等待,等待你和我一個浪漫的開始。
22、你說我是傻瓜我承認了明知已回不去卻還在那個季節(jié)里等待。
23、很多年以后,我抬頭望著天空,飛鳥飛過的痕跡已經找不到,等待了許久終究沒有等到你的承諾,雖然很難過,但我依然是你的路人甲乙丙丁,現在是,以后也是。
24、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也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會在苦苦等待著,幻想著。
篇2
當然,絕不是他不向往唯美的愛情,更不是他長得難看,只是,現代美女的淺薄和自命清高,很讓他不屑一顧:與這樣的美女戀愛,簡直是浪費時間!所以,往往在別人圍著女友大喊:“美女美女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諸類經典臺詞時,他一定是泡在網上,偶爾,也到學校BBS的文學原創(chuàng)論壇去逛逛,有時,能遇見些有意思的美文。
一個周末,同宿舍的同學都約會去了。李子龍像往常一樣,獨自坐在宿舍一角,撥弄那臺從高中一路伴隨他的奔騰486。突然,眼前一亮,一段美文躍入他的眼簾:很想有個憂郁的時候,如水的心依然為你留著,讓夜晚盛滿你的夢,紅紅的風衣淌過綠色的風景;很想有個孤獨的時候,如水的心依然為你留著,讓背影默默站成一柱雨,重新溫柔地等待你的黃昏……
好一個如水女孩!李子龍的心驟然有股觸電的感動。他瞟了一眼帖子左邊的頭像,是個天使般美麗的女孩,她的網名叫“如水”。
這天晚上,李子龍第一次失眠了,腦子里一遍遍地想象如水女孩的模樣。能寫出這詩一般句子的女孩,必定有天使般美麗的容顏。他開始留意校園里飄來飄去的美眉們??稍趺纯矗趺炊疾幌袼胂笾械娜缢?。
思念很甜蜜,煎熬卻很痛苦。李子龍終于忍不住在校園的BBS上給夢中的如水女孩,留了條短信:“很喜歡你貼在原創(chuàng)里的文章,我們可以聊聊嗎?”接著,便是漫長的等待。
就在他快沉不住氣時候,“?!钡囊宦?,收件箱顯示有信。他急忙點擊:“謝謝你對我文章的厚愛,只要是朋友,又有空,我愿意與你聊聊!”果然,是“如水”的回信。李子龍搜索了一下,發(fā)現此時“如水”也在線,多好的機會!他心里一陣狂喜,趕緊又發(fā)過去一條短信:“可以問問你是哪一屆哪個系的嗎?”只過了兩分鐘,那邊的回信就到了:“大一中文系的。”難怪,文章寫得這么棒。李子龍進一步試探她:“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這次,她回了個笑臉:“如水!”唉,這么神秘。李子龍有點失望,又不甘心:“周末請你看電影,去嗎?”那邊沉默了幾分鐘,回道:“行,不過,你得同時請我的好友一塊去。”乖乖,防范還挺嚴密呢。李子龍只得答應:“就這么定了!”
按照約定,李子龍手持第八期校刊,站在校門口的老槐樹下,望眼欲穿地盼著如水女孩的出現。不一會兒,一位一襲白裙的美少女,笑嘻嘻地拉著一個長相很一般的女孩出現在他面前。不用說,只望一眼白裙少女那雙水靈靈的明眸,李子龍就可以斷定,她便是那位如水女孩。他向女孩自我介紹:“李子龍,網名酷酷龍,大三政教系的學生?!卑兹股倥p輕一笑:“我叫方思思?!闭驹谒妓寂赃叺呐⒁泊蟠蠓椒降卣f:“林婕就是我,我們都是大一中文系的學生?!?/p>
通過這次“近距離接觸”,李子龍感觸很深:美女中也有內涵深刻的才女嘛!李子龍非常懷念那場電影的感覺,又不好意思常去找“如水”,只好每天下了課,有意識地待在電腦前,守候“如水”的“在線”。好像與他約好了似的,“如水”也總在這個時候上線。于是,兩個人天南地北地聊,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偶爾,他們也會在學校食堂或者圖書館不期而遇。每回,方思思和林婕都結伴同行。
有天中午,李子龍好不容易買到份平時愛吃的“鴛鴦雞”,一轉身,看見方思思和林婕坐在食堂一角。他走過去,撿兩人對面的空位子坐下。兩人正低頭吃飯,抬頭看見李子龍,不覺相視一笑,這讓李子龍有點不太自在。想起不久前,“如水”說過酷愛吃雞翅,他低頭在碗里找了半天,才挑出一只黃澄澄的雞翅,送到方思思碗里。方思思愣了一下,轉身將雞翅夾給了旁邊的林婕。李子龍看了,頗覺好笑:我到底與她倆誰在戀愛呀?
這以后,李子龍?zhí)貏e希望能和“如水”單獨廝守。有一回,他在線上試著對“如水”說:“可不可以,給我一次與你獨處的機會?”對方沉默了一會,打過來四個字:“可以考慮。”李子龍心里一陣激動,與“如水”約好,這個周末,兩人單獨去看場電影。
還是那棵老槐樹下,李子龍早早就候在那里,等著“如水”的到來。突然,他眼睛直直地望著前方——林婕今天打扮得非常時尚,還略施了點淡妝,像一只快樂的燕子,正朝他飛來。天哪,原來“如水”是她呀?李子龍愣住了。整部電影,李子龍幾乎不知道講的是什么內容,連林婕跟他說話,他也詞不達意。好容易等到電影結束,送林婕回女生宿舍后,李子龍才回到寢室,一頭倒在床上蒙頭大睡。
一連幾天,李子龍都沒有再摸鍵盤。連吃飯也是早早買了回寢室吃,生怕路上遇見方思思和林婕。在李子龍心中,一直把方思思當成“如水”。每次坐在電腦前,與“如水”進行文字,當然也是心靈交流時,眼前浮現的都是方思思那張美麗清純的笑臉。如今,那張臉驟然換成了林婕的,說實在的,李子龍一時難以接受。
過了幾天,李子龍手癢,又摸起了鍵盤。沒想到,剛一登錄校園BBS,一陣鈴響,收件箱里竟裝著十幾封信。一點擊,全是“如水”發(fā)來的。對他這幾天的行蹤很是記掛,字里行間無不透著對他的牽掛和思念。李子龍突然感到一陣羞愧:難道僅僅因為“如水”不是美女,自己就不愛她了?難道愛情真的淺薄到只與美女有關?方思思美麗的笑臉、林婕深情的目光,不時在李子龍腦子里交替出現。其實,通過平時的交流,李子龍知道,兩個女孩都挺不錯。問題是,自己先愛上的是“如水”,那種心靈的碰撞,是語言無法描述的。那種感覺,又豈是容顏可以改變的?想到這里,李子龍認真地,一條接一條地回復著“如水”的短信。
又是一個周末的夜晚,這回,是“如水”主動約見李子龍。還是在那棵老槐樹下,當一襲白裙的方思思出現在李子龍眼前時,李子龍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你們倆,到底誰是‘如水’呀”?這一問,倒把思思問愣了:“我是‘如水’呀,上周我奶奶過世,來不及通知你,不是讓林婕給你捎信了嗎?”李子龍更糊涂了,方思思從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遞給李子龍:“對了,這是臨來時,林婕托我?guī)Ыo你的。”
李子龍展開信紙——
李哥:
篇3
那是計劃經濟時代,那個時候生產隊還是熱熱鬧鬧的,農民以生產隊為單位勞作。每天記工分,工人靠工資收入購糧生活。除去在外面工作和有些手藝在外面跑江湖的,多數的人都一心一意守在村里貧瘠的土地上,守著他們心中那片高天厚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動間歇,或擺古(口扁)白,說天道地,田間對歌;或對扭扁擔,比比手勁,樂呵樂呵;或男女玩笑,動手動腳,調情打斗;或夫唱妻合,打情罵俏;或袒胸乳孩,無所顧及;或獨自樹陰,小睡片刻……傍晚時分,忙碌了一天的鄉(xiāng)親們開始陸續(xù)回到家里,把一縷炊煙掛在房頂上,隊長站在大青樹下,拉開嗓子:“吃晚飯后開會哦,今晚上說分口糧的事!”
吃飯住房
“人是鐵,飯是鋼,半天不吃餓得慌。”缺糧、渴肉是生產隊時期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那時不僅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還要起早貪黑地種好自留地,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體力消耗很大,人們吃的沒油水,飯量大得驚人,我們生產隊里的青壯勞力每天平均要吃大米和面粉1.5斤左右。由于當時產量不高,加上交公糧、余糧,有時還要交超購糧。能夠用于社員分配的不多。農產品的分配又實行“三七開”,結果勞動力多、小伙子多的家庭往往糧食不夠吃。我們家在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只好在米飯里摻一些包谷面或者蠶豆充饑。
當時經濟困難沒有條件多養(yǎng)豬,殺豬要“吃一頭、交一頭,吃一半、交一半”,殺豬時還要請三親六戚吃飯,剩下的腌制成臘肉、臘油和豬肝酢,實在轉不開的時候還要再賣一點,平時十天半月才能吃一次肉。買肉不愿意要凈瘦肉,覺得炒肉再放油太不應該了。當時有一句話叫“炒肉還要放油,多傻呀!”,是專門用來奚落那些不會過日子買瘦肉吃的人。好在我們生活在洱海邊,那時魚很多,螺更多,可以捉魚,撈螺螄也很方便,以彌補肉食的不足。
炒菜,一般用的是臘豬油,每次也就是那么一丁點,只能把鍋底抹一下。生產隊種的油菜籽統(tǒng)一壓榨后分給社員,人均一斤多,主要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會舍得用。食糖和白酒要憑票供應。糖有紅糖和白糖。大家一般會更喜歡紅糖,覺得好用也更為營養(yǎng)一些。糖作為營養(yǎng)品,只有病人、做月子的婦女或者過節(jié)時才能吃。為了防止小孩平時偷吃,大人往往要將糖藏起來。白酒主要用于腌制腌肉和做鹵腐。喝酒在當時是一種奢侈行為,平時是舍不得喝的,遇到喜慶之事才舍得喝上一兩盅。因為火柴也是憑票供應,除了燒水做飯,抽煙、點油燈都需要火柴。為了節(jié)約火柴,隔壁鄰居之間還會相互借火種,甚至有人還玩起了鉆石取火、吹紙筒取火的原始辦法。
那時候我們生產隊社員的家庭財產,大件主要有睡覺的床、裝糧食的柜子、做飯的鍋灶、吃飯的桌子和做活的農具,除此之外很少有其它的財產。盡管貧窮,但是,大家都努力勞動,依靠勤勞致富是那時候最被推崇的家庭美德。我們隊四十多戶人家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住房狀況是,住大瓦房的有十二家人,其他人家住的都是草房。到七十年代初,農村經濟稍有好轉,開始有人蓋房子,直到我離開之前的幾年間,共有五戶蓋了大瓦房、一戶蓋了草房,那時農民蓋房是極其不易的一件大事。
蓋房子,首先要有宅基地。宅基地要審批,面積為0.336畝/戶。審批的程序是個人申請,生產隊集體研究同意,報大隊批準。當時木料由國家嚴格管制,是不允許市場自由交易的,買木料必須要向國家申請指標。也有山區(qū)農民迫于生計偷偷地抬下山來賣。需要木料的人。伺機今天買一棵,明天買一棵,經過多年購買,才將蓋房子需要的木料備齊。蓋房子的人家,為了最大限度的節(jié)約,在蓋房子的過程中。能做的事盡量起早貪黑地自己去做。當然,石匠、泥水匠、木匠是必須請的。另外,在打墻腳、拓土坯、沏墻、夯板墻、上梁、蓋屋頂等需要人手較多、突擊完成的幾個階段,也不得不請人幫忙。請本隊社員幫忙,不用付錢,只需撥付工分,就是將自家掙的工分按全勞力每天十三個工分的標準通過記分員撥付給人家。當然,除了工分,還得管午餐和晚餐,不僅不吃雜糧,晚餐還得管吃點臘肉。
生產隊對蓋房戶非常支持,除了允許請社員幫工,還允許到田里取土脫土坯,派船到海東下河灣運磚瓦。當然,取土是有講究的,只能到地勢比較高、不便灌溉的田里。先把熟土挪開,取耕作層下面的生土。土坯制好后,要把土挖平,再把熟土覆蓋在上面。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在不破壞土壤的同時,還能達到改善耕作條件的目的。生產隊派船也不是免費,蓋房戶要給生產隊支付一定的船只使用費用,同時要給船員劃撥一定的工分作為報酬。
穿衣打扮
記憶之中在那個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布料憑票供應,款式還有限。一般是每人每年發(fā)1.62丈布票,1.62丈布料除了夠成年人做一套衣服,剩余的布料只夠婦女做條圍裙或打打補丁。一般可以買到的布料是棉布,偶爾通過排隊或托熟人可以買到當時最好的布料,如燈草絨、精絨,能夠穿一套的卡布衣服或者的確良襯衣是那個年代男女青年的一種奢望。
做衣服和被子的被里、被面所需的一切布料都要用布票,人均1.62丈布票是非常緊張的,在小孩多的家庭少緊張一些,成年人多的家庭就很緊張了,如果家里再辦紅事、白事那就更緊張了。因為布票不夠用,過年過節(jié)才能穿新衣服,大孩子的衣服不合身了讓小孩子穿,衣服穿爛了不能再補了還要拆了用來打布皮做布鞋,穿補丁衣服成了一種常態(tài)和習慣,以至于穿新衣服還有些不習慣、不自然。會不會打補丁、補丁打得好不好,成了衡量婦女素質的標準之一。贊美婦女有一個口頭禪:“這個女人多有志氣,補丁打得多好!”那時,人們特別怕過冬天。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棉衣,更談不上毛衣,大冷天有時也只能夠穿一條單褲。人們晚上喜歡烤火,白天喜歡曬太陽。我那時的一個強烈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擁有一件棉大衣。1978年春節(jié)前,家里剛剛領到上年的分紅款,我就迫不急待地專程跑到下關正陽商場買了卡布,回家請人做了一套中山裝。后來這套衣服一直陪伴我度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活。
衣服、被子臟了是要洗的,但是那時肥皂也要憑票供應,每年發(fā)的票都不夠用,僅有的肥皂往往要優(yōu)先讓家里的年輕人使用,特別要優(yōu)先讓兒媳婦和女孩使用。為了解決肥皂緊張的問題,有人還用起了土辦法,將秸桿燒成灰、兌上水,用灶灰水洗衣服。由于衣服少不能及時換洗,加上肥皂緊張舍不得用,有時衣服被子還會長一種叫虱子的寄生蟲,虱子多時只好用開水燙洗。老人在白天太陽辣的時候,曬被子、曬衣服、捉虱子,并不覺得有什么難為情的。不僅衣服、被子會長虱子,甚至婦女的長頭里有時也會長虱子。為此,當時有一種叫箆子的婦女專用的梳頭工具,就是用來清理頭上的虱子和虱子卵的。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生活和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沒過幾年讓人尷尬了數千年的虱子沒有了,篦子也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成了苦澀的記憶和難覓蹤影的文物。
縫紉機、手表、自行車和收音機,當時被稱為“三轉一響”,是眾多家庭和時髦青年追求的目標。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我們那位田間管理員大爹,背著聲音開得很大的半導體收音機在田間巡視時,常常樂呵呵的,惹得在田間勞作的人們不禁抬頭張望,羨慕不已。我的父母也是很顧子女面子的人,立即給正在談戀愛的我哥用120元錢買了一只上海牌手表,讓我哥很是風光。我當時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夠背著收音機、戴上手表、騎上自行車,那該多好!不過,這個夢想,我直到大學畢業(yè)后才得以逐步實現。
白族的節(jié)日很多,我們村主要過春節(jié)、三月街、端午節(jié)、火把節(jié)、本主節(jié)、中元節(jié)、中秋節(jié)、冬至節(jié)。按照習俗,春節(jié)要給小孩壓歲錢,要請未過門的兒子媳婦和嫁出去的姑娘;三月街要請未過門的兒子媳婦逛月街;火把節(jié)(本主節(jié))要請外村的親戚做客;中元節(jié)晚上要耍香龍、放海燈,錢由當年娶兒子媳婦(或招上門女婿)的人家分攤;中秋節(jié)要給未過門的兒子媳婦家送月餅。因為生活困難,能省的都省了。我似乎從小就沒有得過壓歲錢,沒有吃過像樣的月餅,也沒有過冬至節(jié)的概念。但是,結了新親戚(兒女親家)的人家,有些錢是省不了的,只好硬撐,盡其所能裝點門面,真讓父母為難。過節(jié)正好是親友聚會的一個好機會,從內心來說,誰不喜歡熱鬧?今天,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僅喜歡過節(jié),還喜歡尋找各種理由聚會,真是時過境遷,不可同日而語??!
廣場電影
60年代,我們村的文化娛樂生活依然非常貧乏和單調,聽不上廣播、看不上電影,連傳統(tǒng)的白劇演出也很難看到。平時只能聽村里的老人家唱唱白族大本曲,不過每年也就那么一兩次。村里請來演唱的是海東明莊的李明章先生。李先生長得一表人才,氣宇軒昂,演唱起來,全神貫注,眉飛色舞,學、說、逗、唱樣樣精通。李先生演唱之夜,全村關門閉戶,全家出動,現場人頭攢動,那感人的場面一點也不亞于今天的大牌明星演唱會。
看廣場電影是開始以后的事了,開始是去離我們村三公里左右的下兌村去看,后來電影隊開始進村放映,“今晚放電影”成了當時最激動人心的消息。雖然沒有電話、手機,但是放電影的消息很快就會一傳十、十傳百,不僅村里人知道,連附近村的人都知道。得到消息的人馬上將凳子抬到曬場上把好位子備下。
夜幕降臨,村民們來得差不多就開始放電影了。放映影片之前,有時當地大隊或生產隊干部會借機講話,強調一些當前注意事項。放電影的順序是,先放幻燈片,幻燈片的內容主要是語錄和標語口號;接著放紀錄片,紀錄片的主要內容是重大新聞和科普知識;最后才放正片。當時的老電影有《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英雄兒女》、《奇襲》、《南征北戰(zhàn)》、《渡江偵察記》、《冰山上的來客》等;新電影有《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杜鵑山》、《龍江頌》、《海港》等八個革命現代樣板戲,還有《偵察兵》、《海霞》、《閃閃的紅星》、《青松嶺》、《艷陽天》、《金光大道》等;譯制片有蘇聯的《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朝鮮的《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故事》,阿爾巴尼亞的《第八個是銅像》、《地下游擊隊》,羅馬尼亞的《多瑙河之波》等。
當時受階級斗爭、文藝創(chuàng)作“三突出”(突出工農兵、正面人物、英雄形象)的影響,國產電影里程式化、臉譜化的東西太多,人物一出場,連小孩都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蛋。受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進口片只進口社會主義國家的影片,而且以當時與我國關系最好的阿爾巴尼亞、朝鮮、越南的最多,蘇聯后期的電影沒有進口。但是,畢竟電影多起來了,可供欣賞的多了,從中還可以欣賞到異域風情,客觀上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傳唱電影歌曲,模仿電影人物動作和經典臺詞,議論電影故事情節(jié),成了人們業(yè)余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跳農門
農村里的年輕人向往外面的世界,有一種極力想要離開農村的愿望。解放前,我們村的老一輩人中就有一些人到外邊闖蕩,去外面跑馬幫、去外地做手藝或者到外面讀書,是當時比較普遍的逃離農村的社會現象。我父親就是從小去鳳儀當學徒,和我母親結婚后在鳳儀以做鞋匠為生。解放后時才回到村里。
解放初期,國家百廢待興,需要大量人才。有文化的年輕人,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離開村子參加工作,成為國家工作人員。上世紀50年代,我們生產隊就有11個男青年外出參加工作。其中,當國家干部9人,當教師2人;讀過小學、高小、初中的小知識分子9人,參加過掃盲班的2人;在外安家2人,在生產隊安家9人:出身貧下中農8人,出身地主家庭3人。那個年代年輕人逃離農村的特點,要看家庭出身,有沒有裙帶關系,重視個人表現;還要憑借個人知識和能力。
上世紀60年代,因為和化導致的國家經濟困難,國家招工、招干減少,外出參加工作6人,其中,通過當兵提干3人,招工2人,考上大學1人;男青年3人,女青年3人;在外安家5人,在生產隊安家1人;從文化程度來說,除1人高中畢業(yè)考上大學,其他均為高小以下,甚至文盲;從家庭成份來說,都是貧下中農子女。
上世紀70年代,在1977年恢復高考以前,外出參加工作6人,其中,通過當兵提干1人,招工5人;男青年5人,女青年人1人;在外安家4人,在生產隊安家2人;從文化程度來說,除1人是大隊附設初中班畢業(yè),其他均為高小以下,甚至文盲:從家庭成分來說,也都是貧下中農子女。這個年代年輕人跳農門的特點,依然特別重視家庭出身,地主富農子女跳農門的路還被堵著,而且在生產隊安家的少,在外安家的多,干部和干部親屬子女有所增加,一般貧下中農子女要想跳農門似乎開始變得困難了。
記得當時領導干部為子女當兵、讀書、工作走后門一時成為廣大群眾議論的焦點,全國各地廣大群眾對這一現象很有意見,有人還振振有詞地解釋說“領導干部的子女不接班,誰接班?”
以后年輕人跳農門的愿望似乎更加強烈了。通過正常的招工、招干出去已經越來越難,怎么辦?離不開農村,也要離開生產隊!當民辦教師、當赤腳醫(yī)生、當兵、當民工,成了那時年輕人,特別是有一點文化的年輕人的追求。那幾年的初中生特別是高中生,好多都走了當民辦教師、當赤腳醫(yī)生、當兵這條路。
我高中畢業(yè)剛回隊里時,根本不敢想象通過招工、招干出去工作的,只希望當一名民辦教師。我父親是一個生性耿直的人,一般情況下是不愿意輕易找人求情的。為了實現我的愿望,我父親去找大隊貧協組長,請求他幫忙。這位貧協組長。為人很忠厚,爽快地答應了我父親的請求,接著先后兩次安排我去當代課教師。只是因為我后來被選為生產隊會計,只好待在生產隊。
我雖然放棄了當民辦教師的想法,但是并沒有放棄跳離農門的想法。那個時候有一個規(guī)定,上山下鄉(xiāng)和回鄉(xiāng)知識青年(高中生和初中生)下鄉(xiāng)和回鄉(xiāng)滿一年后,可以有報名當兵的資格;滿兩年后,可以有報名參加工作和上大、中專學校讀書的資格。同等條件下,下鄉(xiāng)知青在招工方面似乎享有很大的優(yōu)先權。我從小不大喜歡體育運動,自認為不適合當兵,對當兵沒有什么興趣。因此,在回鄉(xiāng)一年后的征兵中,作為大隊團支部負責人,為了表示帶頭,我也報了名。報名后,我本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不聞不問,結果可想而知,當然這也正合我意。
作為回鄉(xiāng)知青,我很有自知之明,對招工也不存有任何幻想。但是,對推薦上大中專讀書,我卻充滿了向往,也頗有幾分自信。因為我覺得自己作為生產隊政治指導員和大隊團支部日常工作負責人,在具有推薦上大、中專讀書資格的人中是有明顯優(yōu)勢的,所以滿懷希望通過上大、中專跳出農門改變現狀?;剜l(xiāng)滿兩年的1976年,上面給我們大隊分了一個電力中專的名額,我也積極地報了名。大隊按照“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要求,召開了一個全大隊十九個生產隊政治指導員參加的推薦會。大隊領導提出,鑒于我們大隊由龍龕片四個自然村和生久片三個自然村組成,由龍龕片和生久片的生產隊各自推薦一名。推薦的結果是我成了兩個候選人之一。當時,我認為這種事不能跑、不能問,應當由組織決定,服從組織安排,因此,就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結果。最終的結果是生久片推薦的那一位上了中專,不過,學校由電力中專變成了師范學校。這次推薦失敗,多多少少讓我感到一些朱望。我努力地說服自己不能灰心,要繼續(xù)努力,等待來年的機會,同時也有了當一輩子農民的思想準備。
讓人想不到的是1977年10月21日,中國各大媒體公布了恢復中斷十一年之久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的消息。這次高考,以統(tǒng)一考試、擇優(yōu)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參加考試的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xiāng)和回鄉(xiāng)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高中畢業(yè)生??荚嚪治睦韮深悾睦韮深惗家颊Z文、數學、政治,文科加考歷史和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學。在恢復高考的同時,也恢復了中專技校招生考試。考試的試題由各省自己命題。
當然,到我知道恢復高考的消息那是幾天以后的事情了。我們大隊符合條件的大約有100人,大家都幾乎都報了名參加考試。在報名的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是“老三屆”(指1966年的初高中畢業(yè)生和應當于1967年、1968年畢業(yè)的初高中畢業(yè)生)高中生,比我還大十歲,已有三個小孩;年齡最小的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比我還小二三歲??梢哉f是兩代人一起參加考試。我選擇報考了文科,白天照常參加勞動,晚上復習備考。
應當說,當時考試的題目非常簡單,今天成績好一點的初中生都能考上。我小學到高中才讀了九年,加之課本不全,基礎比較薄弱,感覺是考得不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通知終于來了。我們大隊有四個人考上了大中專,年齡最大的那一位“老三屆”高中生考上了大學,我同時考上了大學和中專,和我一起于1974年高中畢業(yè)的兩位同學分別考上了中專和技校。接著,就要填報志愿。由于不知道分數,只能估摸著填了,我的大學志愿按照由高到低填寫了復旦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yè)和中央民族學院、云南大學政治系政治理論專業(yè)三個志愿,我中專志愿填寫的是云南電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