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5: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徐悲鴻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徐悲鴻的故事

篇1

一進書店,只見書架上擺滿了許許多多書本,什么百科類、文科類、兒童讀物……應有盡有,真是書海浩瀚,撲進去其樂無窮!

其中《徐悲鴻學畫的故事》映入了我的眼簾,我被文中感人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當我在讀這本書時,眼前不斷地浮現(xiàn)出徐悲鴻年輕時在巴黎學畫的情景。

當時,有許多外國學生看不起他,徐悲鴻下定決心跟他們比試比試,從此以后,徐悲鴻就更加刻苦學習,一年后,皇天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終于畫出了出色的油畫,受到了法國有名的藝術(shù)家拉蒙先生的好評,他還多次在繪畫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巴黎的美術(shù)界。他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這本故事還告訴我們,只有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屈服、克服種種困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讀了這本故事,我不禁想起了剛放暑假的時候,爸爸找我的問話,教訓我說:“你看你寫的字,一塌糊涂,還比不上子怡(我的表妹)寫的呢?!毕氲竭@兒,我非常慚愧,難道我的字真的寫得差嗎?我不甘心,我要象徐悲鴻一樣下定決心,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有句名言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相信我自己一定會把字練好,不讓爸爸媽媽失望,我要讓爸爸媽媽有我這樣的女兒感到驕傲、自豪!

徐悲鴻那刻苦的品格是多么令人欽佩!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他那樣刻苦學習,

篇2

十多年前,我寫過《有感于商承祚三批徐悲鴻》,那是寫給大人們看的。其實,這個故事對小朋友也有啟迪價值。商承祚是著名學者,徐悲鴻是大畫家,抗日時期他們同在重慶,關系極好。一次,徐悲鴻畫了他最拿手的奔馬,商教授批評說:“你這馬是三只腳的殘馬!”徐悲鴻一看,果然有只腳沒畫好。再一次,徐悲鴻畫了幅貓,商教授看后譏笑:“你的貓像狐貍?!毙煲磺?,果然,貓尾巴畫粗了 。又一次,徐悲鴻畫了幅美女圖,商教授搖頭挖苦:“你畫的是吊死鬼!”徐一瞅,果然,美人的脖子畫長了。徐悲鴻挨了三次批,躬身謝道:“我來重慶,聽到的只有贊揚,只有你一針見血地指出缺點。佩服之至,感恩不盡?。 ?/p>

徐悲鴻是國內(nèi)外著名的大藝術(shù)家,但他樂于接受商教授毫不留情的且近于挖苦的批評,真可謂從善如流求批若渴。那只粗尾巴貓即時就被他丟進垃圾簍去了。我想,這大概是徐悲鴻成大業(yè)出大名的原因之一。假如他不屑聽商教授的批評,畢竟,商教授不是畫家,那么,徐悲鴻很可能畫更多的“殘馬”、“狐貍尾巴貓”和“吊死鬼”,說不定,徐悲鴻不是今天的徐悲鴻了。

小朋友在學校里比較聽話,包括老師批評自己的“壞”話,那是因為對方是老師,不敢不聽;在家里,對父母親的話就不太聽了,當然,現(xiàn)在的父母很少對寶貝崽女說“壞”話;對同學呢,能虛心聽“壞”話就更難得了,弄不好會吵起來甚至打起來。

篇3

無錫不僅山好水好,而且還出過很多名人呢。

我打開電腦找了找,嘿,無錫的名人還真不少:秦伯、顧愷之、華蘅芳、錢穆、徐悲鴻、徐霞客、錢鐘書、華彥鈞……個個都家喻戶曉,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們的故事。但是我最敬佩的,就是徐悲鴻了。

徐悲鴻是宜興人,是為國爭氣的畫家。徐悲鴻年輕時,到法國去學畫,他的老師很看重他這位刻苦努力的中國學生。可是一些外國人卻嘲笑他,說中國人永遠成不了才。這些話把徐悲鴻激怒了,他下定決心,更加努力的學畫,他要用事實證明給那些外國人看,中國人是可以比他們強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創(chuàng)作的油畫震驚了整個畫界。他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是不容污辱的,也讓中國在世界上站穩(wěn)了腳跟。

這是多么可貴的為國爭光勤學苦練的精神!

篇4

貓畫辨為

真跡松樹上點苔極少

徐悲鴻筆下的動物皆生動灑脫,牛的溫和,貓的可愛,還有犬、鹿、虎、豬、免等等,他都能準確地抓住各種動物的特點,筆墨得當,形神兼?zhèn)洹T谑袌鲋蟹缕纷疃嗟膭游锸秦?。我所見過的仿品貓不下30幅,大約三五種形式:其一,《貓》(圖1)100×51厘米,脫胎于徐悲鴻的《為誰張目》(圖2)85×52厘米,作于1931年,仿品貓的眼睛畫得生硬,眼珠留白,腦門上的白地留得不清晰。原作看上去很精神,黑白相間。明麗清晰。貓身的黑白毛色,原作區(qū)分明顯,而仿品用淡墨過渡,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仿品在毛色上用赭石色過多,黑、白、赭石、花青等色過雜,沒有主色調(diào)。再加上貓趴在松樹上,松樹的主要色是花青稍加赭石色,與貓色相近。難以體現(xiàn)貓的精神。原作則是用赭石色繪松樹,襯托黑白分明的貓,立體感強。原作松針茂盛,并結(jié)果實,體現(xiàn)出松樹的勃勃生機。仿品的松針疏稀。蒼老缺水,枯澀,還在樹枝上點苔。徐悲鴻在松樹上點苔極少,他處理松樹的蒼老是用線條的提按和樹枝的變形。以及色彩變化來體現(xiàn),非用傳統(tǒng)國畫的“點苔”手法,這一點一般仿者都注意不到。

其二,《貓石圖》(圖3)88×44厘米,圖繪兩只貓,一蹲一臥,臥姿的貓在睡覺,蹲貓也雙眼欲合,看來太困了,沒有一點防犯心理。悲鴻畫貓,沒有兩只一起都顯困態(tài)的。如《雙貓圖》(圖4)113×54厘米,作于1934年,臥貓鼾睡,蹲貓警惕精神,雙眼炯炯有神,注視環(huán)境動向。相比之下,仿品中貓的精神不言而喻。仿品還有三大缺陷:第一在貓爪上,畫家們都知道,人物難畫手,動物難畫爪,此仿品只畫了三個“布團”,無爪之感;其二,此山石的畫法有點石魯?shù)膫?cè)鋒線條,而無徐先生的山石之韻致??丛鳌峨p貓圖》,此類山石畫法是徐先生寫意、豪放的畫法。其三,書法題款生硬,純粹描摹而成。

徐悲鴻極少畫懶貓

其三,《懶貓》(圖5)60×32厘米,在徐悲鴻的作品中很少出現(xiàn)這樣的懶貓。睡態(tài)臃腫,無精打采,像一只好吃懶做的貓。徐先生從中國文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與當時時局的變化出發(fā),以自己長期為藝術(shù)革命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進行創(chuàng)作,不會畫出這樣沒有精神的貓來。況且落款為“三十七年”,此時的國內(nèi)戰(zhàn)爭已是如火如茶,他的思想活躍,斗志旺盛。哪有這樣不問世事頹廢立意的作品?該畫山石的線條軟弱無力,像蚯蚓。總之,在這幅作品中難以找到提氣的東西。

禽鳥畫辨為

假喜鵲顏色露破綻

徐悲鴻畫禽鳥的作品不少,以樹木花卉配景。常以寫實之狀繪寫生活中的禽鳥,他能找到最好的角度,表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在他1948年《復興中國藝術(shù)運動》一文中說:“吾人努力之目的。第一以人為主體,盡量以人的活動為題材。而不分新舊;次則以寫生之走獸花鳥為題材,以冀達到宋人水準;若山水亦力求不落古人窠臼;……先求一新的藝術(shù)生長,再求其蓬勃發(fā)揚?!?/p>

他以實踐論證自己的理論。在花鳥方面,緊追宋人。如1942年作《紅梅喜鵲》(圖6)80×31厘米,作于1946年,喜鵲的姿態(tài)、神情都能準確地表達出來,它們往來顧盼,相互傳遞信息,一派和諧景象,突出主題,淡化了背景的樹枝。另一紅梅也一樣,只是星星點點作為陪襯,以襯托喜鵲“喜”的主題,主旨明確?,F(xiàn)在市場上有不少仿徐先生喜鵲類花鳥,技藝高低不一,水平高的在畫面上難以辨別,都是按一比一的構(gòu)圖仿制,主要在色彩用筆上露出破綻,神態(tài)相去甚遠。如仿品《喜鵲》(圖7)96×47厘米,鵲的黑色是死的,像木板印刷,看不到顏色過渡,神態(tài)呆滯,只是柳樹稍變。還有一幅仿品《喜鵲圖》(圖8)75×37厘米,這件作品畫得比較好,不足之處是鵲頸過長,神態(tài)做作不自然。該畫最大的問題在題款,我查看過1938年前后徐氏的題款書法近百幅,此款生硬無味,與先生書法在韻致上有很大區(qū)別。從作品的協(xié)調(diào)性看??钭诌^粗。從字體上來看,

“七年九月,鴻”都存在問題,徐先生“七”字,橫長,

“年”字第二橫長,最后一橫,一般短于二橫,改仿品連筆生硬,“九”字是描出來的,不流暢,“月”字站立不起,主要是橫折勾的“豎勾”。悲鴻簽名中的“鴻”字,經(jīng)常不寫鳥字頭上一點,豎畫代之,所以豎畫總比右邊的筆畫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悲鴻畫掌常用紅色

徐先生畫了不少鵝,也許有感于王羲之寫《道德經(jīng)》換鵝的故事。悲鴻把白鵝的純潔與憨態(tài)可愛表現(xiàn)得準確到位。如1939年作的《三鵝》(圖9)82×47厘米,1942年作的《鵝鬧》(圖10)92×61厘米,都是通過長期觀察與寫生,準確地把握其神態(tài)。仿品雖然在形態(tài)上達到一定的相似,但很難追上原作的“神”。

《鵝圖》仿(圖11)69×45厘米,山石畫法的線條只看到了積墨,線條糊涂。黍米的葉子鋸子形的線條過于夸張,且紛亂,平均,過于繁復。徐悲鴻的鵝圖每個露出身外的鵝掌都按其自然紅色勾畫好,仿品把站立著的鵝畫成紅掌,二只覓食的鵝卻是白色的掌子。仿品落款的書法太差,悲鴻先生書法的皮毛都沒有學到。

仿品的鷹往往缺乏氣勢

徐悲鴻的鷹畫得很有氣派,如作于1944年的《鷹擊長空》(圖12)104×60厘米,那大鵬展翅俯看天下的霸氣,爪下的云彩與小烏的飛翔盡在掌握之中,為了表現(xiàn)鷹之大,落款寫在最左下角,字數(shù)少,文字筆畫細,表現(xiàn)出蒼穹無限任翱翔之感。仿品《鷹》(圖13)101×71厘米,鷹按比例比原作中稍大些,沒有表現(xiàn)出老鷹主宰蒼穹之氣概,其爪下不知是何物,款多一字,只要有真的對照,仿品就難逃法眼。

篇5

我園研究的課題是“幼兒國畫與幼兒情感發(fā)展”,孩子們在小、中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欣賞基礎,特別是最近秋游,孩子們?nèi)ス珗@后回來,對“馬”有較強的興趣,為了讓孩子進一步感受中國畫的意境、技能和神韻,更好地了解國畫,喜愛國畫藝術(shù),選擇了欣賞《群馬》。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群馬不同的氣勢和力度,積累欣賞中國畫的經(jīng)驗。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馬的叫聲及《賽馬》的音樂,《群馬》圖片;徐悲鴻自畫像。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播放“馬”的叫聲導入活動,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你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馬?它是什么樣的?

評析:用音樂激發(fā)幼兒欣賞興趣

二、經(jīng)驗再現(xiàn),初步感受

1.師:畫家畫了幾匹馬?這匹馬長得怎么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師:這些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馬在奔跑的?除了從腿部可以看出,還從馬的哪些地方看出?(馬的棕毛、尾巴,往后倒的草。)

3.師:馬是怎么跑的?(幼兒模仿)

評析: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通過懸念問題引導幼兒從總體上觀察馬的神情、外形、動態(tài)。

三、多元對話,體驗意韻

1.師:這幅畫是用什么工具畫的?這些線條看上去有什么不同?是朝哪個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感覺怎么樣?(了解中鋒和側(cè)鋒所畫線條的不同)

2.師:畫中用的墨有什么不一樣?哪里濃?哪里淡?看上去有什么感覺?除了濃墨和淡墨,為什么馬的身上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黑色和灰色?(因為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光照到的地方就白,光照不到的地方就黑,側(cè)面是灰色。)

3.師:你喜歡這些馬的什么部位?為什么?

4.師:你最喜歡哪匹馬?誰來學學它的造型?

5.小結(jié):這位畫家用了大塊的灰墨畫馬的體態(tài),又濃又淡的幾筆畫出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畫的馬就像活的一樣,很壯觀很有力。

評析:引導幼兒感受作品的線條、造型和色彩的美,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各種感官與作品對話,并積極表達自己審美感受。使幼兒初步了解國畫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積累欣賞經(jīng)驗。

四、整體解讀

1.師:這些馬是誰畫的呢?(出示徐悲鴻畫像)不僅你們喜歡馬,徐悲鴻爺爺也愛馬,老師就給大家講講他的故事。

2.講徐悲鴻愛馬、觀察馬、畫馬的故事(讓幼兒感受畫家以馬表意、以馬寄情的情懷,進一步體驗“馬”的精神。)

3.師:你覺得畫中的馬是在什么地方?假如你是畫中的馬在奔跑,是怎樣的心情?

4.小結(jié):今天,我們欣賞了《群馬》,看到一匹匹自由奔放的馬,感覺到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我們常用“馬”祝福成功。你們能不能用“馬”字說句好聽的話? (馬到成功、一馬當先等)

評析:最后再次整體欣賞,運用故事以及馬的姿態(tài),使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體驗作品要表達的情感和精神,使得美術(shù)欣賞活動得到升華?!懊馈笔切撵`的塑造,“術(shù)”是技術(shù),把審美教育與美術(shù)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美”與“術(shù)”的統(tǒng)一。

五、活動延伸

1.在區(qū)域里鼓勵幼兒使用筆墨宣紙進行創(chuàng)作嘗試。

2.收集關于馬的圖片、故事、成語等,向全園宣傳展示。

3.和幼兒一起制作玩具竹竿馬并一起玩騎馬、賽馬游戲。

活動反思:

篇6

帕米爾高原層蘊藏著一顆雪蓮花種,他天生與眾不同,因為他是這個雪山中唯一的一顆花種,也是一顆孤獨的花種。他的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他被山下一切富有綠色生命嘲笑,他每天只能獨自一人來驚嘆每天雄渾的日出與日落,心中充滿了無盡的苦澀。他每天只能與寒風和冰雪相伴,環(huán)境的寒冷刺痛著他的每一根神經(jīng),與那些芬芳多彩的生命相比,他的生命或許只如草一般的卑微。他數(shù)次想就此了解這一切,可他又知道,自己的職責就是忍受苦難來是自己即將滅絕的種族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為人們進他最大的努力,他堅持了下去,不負眾望,他成功了,他是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而是自己又被皇家譽為御藥。草無需卑,因為即使是草,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曾經(jīng)有個童話故事,大體是這樣的,一朵漂亮鮮艷的玫瑰花正在盛放,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美貌,而伴隨他的卻是一只丑陋的青蛙,很多人驚嘆于玫瑰的艷麗,但有同時對身旁有一只丑陋的青蛙而感到無奈,這令玫瑰十分生氣,她怒氣沖沖地讓青蛙離開,花瓣如火一般燃燒,仿佛怒不可遏。青蛙默默的流淚離開。而不久,由于沒有了青蛙,害蟲肆意侵襲玫瑰,是玫瑰千瘡百孔,失去了往日的光鮮,玫瑰又重新找回了青蛙,致上深摯的道歉。但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花不必傲,再美的花,也總有凋謝的一天。

當然,花不必傲,草無需卑的哲學思想還體現(xiàn)在很多地方,而且化和曹并沒有什么等級上的差距。俗話說得好:“紅花還需綠葉扶”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而且在這一點上令我最佩服的是徐悲鴻。徐悲鴻曾就讀于國外的一所名牌大學,他的畫工十分精湛,而鄰近的一個外國學生諷刺地說,說中國人都是沒有出息的,都是一群東亞病夫。當時徐悲鴻十分憤怒,并且宣稱自己代表中國,讓那個蔑視中國人的小子代表他們的國家,進行了一次較量角逐。最后,徐悲鴻以優(yōu)異的成績擊敗對手,為中國人爭了光,而那個人卻羞愧的低下了頭……

人生本來沒有登記,有成就也不代表有炫耀驕傲的資本,謙遜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風范。在《天龍八部》中武功指數(shù)最高的,也只有那個被人忽視的掃地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和特點,而花草也已如此?;▋涸倜?,卻只能綻放一時,而不能流芳千古;草兒卑微,卻能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篇7

意義追尋——陳振濂北京書法大展序

閱讀書法

我的書法創(chuàng)作觀

意義追尋——陳振濂北京書法大展后記

論水墨畫的黑白之美

品讀王飛飛

五年磨劍 海上花開——評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

藝術(shù)與學術(shù)

喜歡的距離

展現(xiàn)心靈的審美體驗

書法不是觀念藝術(shù)

鳥蟲篆印九題

清韻筆筆真率意 逸氣草草大性情——談倪云林書畫藝術(shù)中的“自娛”精神

金農(nóng)書法論

拍場拾得(二)

印章的品評

詩情畫意闌干外 蒼勁雄渾筆硯中——探研錢松嵒繪畫藝術(shù)的色彩語言

19世紀朝鮮的碑學和秋史書派

“每一個發(fā)現(xiàn)都是一種新感覺”——淺談中國與加拿大藝術(shù)職業(yè)教育

愛蓮

蕭平散論

蕭平書畫集序

走多遠 是多遠

機心獨運 妙境迥出——朱以撒先生藝術(shù)印象

中國畫發(fā)展中的筆墨特征和人文精神

中國畫的氣韻

“用筆宜留更宜澀”——以林散之為例談“澀”與“留”的筆法觀

彩繪清潤 體格高雅——談顧揚的工筆花鳥畫

袁紹明繪畫集評

體悟書寫的快樂

學書循“理”

簡論顧工書法

翁同龢與蔭堂——翁同龢尺牘賞讀

高校研究生寫意人物作品 魏安

高校研究生寫意人物作品 安萍萍

高校研究生寫意人物作品 魏福波

高校研究生寫意人物作品 胡晶

吳湖帆故事六則

從李瑞清的書法說起——兼析“愚忠”與“高古”

卷首語

下筆驚風雨 落墨結(jié)絪缊——張立辰花鳥畫的審美指向

玩書畫的好處

朱新建的畫風

精靈朱新建

宏博超新——何應輝的書法藝術(shù)

我的書法之路——隨感三章

郭舒權(quán)其人其藝其論

曾翔:重要的在于發(fā)現(xiàn)

牽著奔放的線條去漫步——管窺胡紫桂及其書法

胡紫桂印象

一個舊派的山水新人

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的書法藝術(shù)之三 徐悲鴻的“師造化”

吳大澂的金石學研究與篆書

高山仰止——走進黃賓虹

我愛風景畫

畫馬英才尹瘦石

徐悲鴻故事十則

篇8

關鍵詞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一、指導帶著批判性學習

案例:《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片段:

師:(板書時故意將“勵”些成“厲”)

生:(紛紛舉手)老師,“勵”字寫錯了!

師:哦,還差一個“力”,這是“嚴厲”的“厲”,應該是“鼓勵”的“勵”。(改好)同學們,“勵志”是什么意思呀?

生:“勵志”就是“立志”的意思。

師:其他同學也覺得“勵志”和“立志”意思一樣嗎?

生:一樣。

師:既然如此,題目就改成“立志”也行吧?(教師邊說邊改)

生:(遲疑地舉手)老師,我覺得不應該把“勵志”改成“立志”。

師:為什么?

生:因為徐悲鴻早就立志學畫了,而這篇課文講的是受到外國學生侮辱后讓自己的志向更堅定。

師:有道理,大家的意見呢?

生:(紛紛舉手)我覺得也不應該改,“勵志”比“立志”意思更深一層。

生:對!徐悲鴻原來就是去學畫的,志向已經(jīng)有了,只是后來被外國學生侮辱后就“勵志學畫”,意思是志向更堅定地學畫了。

生:“勵志”還有行動更加刻苦努力的意思。

師:講的真好!“勵志”就是“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激勵自己刻苦努力”的意思。(投影出示詞義,再次改課題)

……

在上面的課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勵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告訴了學生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學習語文。教師巧妙地三改了課題,第一次寫課題故意出錯,讓學生帶著批判的眼光糾老師的錯;第二次改課題后讓學生主動提出不應該改課題,并讓學生說不應該改的原因;最后在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不能改課題后第三次把課題改為原來的。每一個教學步驟,無不暗示著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擁有批判性的眼光是多么重要,雖然最終課題又改回了原樣,但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批判性的學習方法,同時,對課文內(nèi)涵的把握、理解也更透徹了。

二、指導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案例:《開天辟地》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看看第七自然段怎么背?先讀一讀,試著把它分成三個小部分。

生:第一部分說“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第二部分具體寫變成了哪些東西;第三部分說的是“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

師:很好!我們先把要背誦的內(nèi)容的層次搞清楚了,背起來就方便多了。再看中間八個“變成了”,你怎么記它的先后順序呀?

生:第一、二兩個“變成了”跟“口”有關,第三、四兩個跟“眼”有關,后面四個分別與肌肉、血液、筋脈和皮膚有關。

師:說的真好!下面大家試著背背看。

生:(誦讀,試背)

師:誰來試一試?

生:(背誦后,漏了幾處,師生共同指出錯誤,生重新背誦,一字不漏。)

師:(小結(jié))看來,背誦時,首先要理清課文層次,再尋找一個記憶點,搞清順序,然后嘗試背誦,在糾正中提高、改進,背誦就一點兒也不難。

這個教學案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背誦一段課文,指導學生總結(jié)提煉了背誦的基本規(guī)律,讓學生學會先理清課文層次,再找出八個“變成了”來啟發(fā)學生學會尋找和建立記憶的支撐點,再嘗試背誦,發(fā)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加深印象。這樣的教學,學生所得的不僅僅是會背了一段課文,更重要的是領悟了語文學習的一些規(guī)律,積累了語文學習的熱情。

三、指導從生活中學語文

案例:《開天辟地》教學片段:

師:學過《開天辟地》后,你知道什么是神話了嗎?

生:神話是古代傳說中的故事,故事里有神仙的。

師:是?。【褪巧裣伞D銈冞€聽過哪些神話故事呢?今天,我們來開一個故事會,請大家把從書上看到的,聽別人說過的神話故事等講給大家聽聽。

生1:(講奶奶給他講過的《趙州橋》的故事)

生2:(講叔叔給他講過的《八仙過?!返墓适拢?/p>

生3:(講自己在書上看過的《五色筆》的故事)

師:聽了這么多同學的講述,老師也來講一個吧?。ㄖv《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知道這個故事哪兒來的嗎?前幾天老師陪女兒看中央臺的動畫片,聽到了這個故事。看來,生活中到處是語文,關鍵是同學們有沒有留心聆聽、留心觀察!

篇9

《愚公移山》的靈感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人稱“愚公”的老人畢其一生力圖移走大山。楊福東借此故事展開對人性和不斷變化的價值觀的詩意反思,這也正是這部時長46分鐘的黑白影像作品將會呈現(xiàn)的內(nèi)容。

在視覺層面,楊福東受感于中國畫大師徐悲鴻(1895-1953)在20世紀40年代初創(chuàng)作的水墨作品,使《愚公移山》在某個光影瞬間還原了作品畫面的內(nèi)容,同時呈現(xiàn)出徐悲鴻畫作中所蘊含的堅忍精神。影片重新解讀了這則有關毅力和信念的中國神話傳說,將我們自幼熟知的古老故事與現(xiàn)代精神融合、碰撞,試圖引發(fā)新的思考。母親的精神同樣是這部作品的核心,這一角色由知名演員萬茜傾情演繹。

古老的故事很難通過視覺語言進行表述,如何才能表達清楚?怎樣才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在《愚公移山》中,楊福東回歸自然主義的單色基調(diào),是他作品的標志性特點,這在《雀村往東》(2007)和《青?麒麟》(2008)等作品獨特的場景中可見一斑。《青?麒麟》反思了采石場工人的勞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問題,《愚公移山》則是在一個自我封閉的世界中繼續(xù)探討人類無休止的勞作。因此,《愚公移山》出色地完成了楊福東為自己設置的挑戰(zhàn)。為了將個人特色融入其中,他創(chuàng)作出一個令人感動的影像作品,既沉重又尖銳。

此次在上海攝影藝術(shù)中心舉行的展覽中,影片《愚公移山》將作為最主要的作品與公眾首度見面。除此之外,還將展出楊福東另一部相關的彩色影像作品,以及新作拍攝過程中豐富的圖片資料。

索菲亞?伯吉斯:白堊與黑炭或無物的神話

2016.12.02-2017.01.22 | Foam博物館(阿姆斯特丹)

索菲亞?伯吉斯是一位來自巴西的藝術(shù)家。她以自己的直覺方式,進行著影像、繪畫、雕塑等各種形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她的創(chuàng)作全部以現(xiàn)實為依據(jù),諸如我們是如何控制著我們周遭的一切,并賦予其意義的等。

伯吉斯的影像關注著細節(jié)。她對于自己影像作品所要展現(xiàn)的角度有自己的選擇。影像中表現(xiàn)的物品摒除了它們被賦予的屬性與含義,而是作為它們本身而存在著。影像創(chuàng)作畢竟不是文獻性的記錄,而是有著一些詩意、超現(xiàn)實和陰翳的。神話,以及難以置信的生物是她作品的主要部分,其他還有關于表現(xiàn)、再現(xiàn)的哲學問題。

作為媒介的攝影,從其定義來看,與逼真緊密相關。但是攝影也可以完全拋棄真實,正像繪畫和雕塑一樣。伯吉斯被自己用攝影捕捉事物的興趣,以及攝影所宣稱的真實性所引導。

篇10

或成資金蓄水池

雖然2008年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的許多品種“慘不忍睹”,但中國書畫拍賣市場的表現(xiàn)卻是可圈可點。中國嘉德近日公布的2008年業(yè)績現(xiàn)實,全年總交易額突破18億元,創(chuàng)出公司年成交總額新高,其中,中國書畫部分總成交額更是高達9.9億元,傲居全球藝術(shù)品拍賣中國書畫門類榜首。

在滬上的拍賣市場,朵云軒2008秋拍中國書畫競買氣氛熱烈,迭出,而且成交率比春拍提高了近8%。其中潘天壽的巨幅精品《耕罷圖》,估價550萬至80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176萬元,更為即將到來的牛年帶來了第一口“牛”氣。齊白石的《大音無聲》,最終以高出估價4倍多的268.8萬元成交。朵云軒拍賣行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有能力把好質(zhì)量關,就賣得好。

藝術(shù)品作為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挽救了不少亞洲公司的命運。印尼一家大型石油企業(yè)資金鏈條斷裂后,公司總裁將公司所收藏的藝術(shù)品全部拍賣,得到了足夠的周轉(zhuǎn)資金,使公司避免了破產(chǎn)的命運。日本企業(yè)曾經(jīng)大量收藏世界名畫,如凡?高的名作《向日葵》就掛在一家日本企業(yè)總部大廈內(nèi)。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這些名畫又大量流回歐美,兌現(xiàn)的資金幫助日本企業(yè)度過艱難歲月。從目前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國書畫由于其保存方便,且容易被投資者接受,所以有可能成為資金的蓄水池。

精品之作重點關注

或許有的投資者擔心,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下,許多人都需要資金周轉(zhuǎn),能否有人接棒呢?其實,藝術(shù)品市場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冷清,它不缺資金,缺少的是頂級的作品。雖然日本商人齋藤了英將8250萬美元和7810萬美元買下了凡高的《加歇醫(yī)生的畫像》及雷諾阿的《紅磨坊街的舞會》,以7000萬美元和3500萬美元出讓的故事,成為了藝術(shù)品投資失敗的經(jīng)典案例,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位日本商人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籌集到了1億多美元,這是股票以及房地產(chǎn)所不能匹及的。從國內(nèi)的拍賣市場來看,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

在2008年上海敬華秋拍上,程十發(fā)在1948年創(chuàng)作的《葛稚川移居圖》立軸,成交價為168萬元,而在2006年中貿(mào)圣佳的春拍中,其成交價為198萬元,僅僅在當年無錫的秋拍中,其成交價就已經(jīng)超過了231萬元。在當時被認為是精品升值的一個范例,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是過度炒作引發(fā)的泡沫。

之所以會出現(xiàn)精品掉價的現(xiàn)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前兩年書畫市場的過度炒作,透支了其升值潛力,像《葛稚川移居圖》首次出現(xiàn)在2005年香港拍賣市場上,成交價只有121萬港元?,F(xiàn)在只是其價值的真實回歸,但對于買家來說,購買這些精品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在自己想出手的時候,肯定會有人接盤,而不必擔心流拍。有關專家表示,中國書畫作為有中國特色的藝術(shù)品,價值已經(jīng)歷史化了,容易評判,而且門檻高,炒作困難,價格變化也不明顯,本身在藝術(shù)市場很稀缺,所以能夠成為藝術(shù)市場的避風港。因此,書畫作品,尤其是精品佳作,在當前的情況下格外受關注。

書畫投資尋找特色

在2008年京城秋拍中,齊白石的《蝦嬉》鏡心,估價25萬~35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53.76萬元。齊白石晚年居于京城西太平橋外,案頭水盂里蓄養(yǎng)長臂青蝦。每日數(shù)次進行細心觀察或?qū)懮鳟?,對蝦的結(jié)構(gòu)和各種動態(tài)進行認真研究。白石畫蝦善用生宣紙的特性,獨特的“破墨法”之運用,在墨色未干之際加一筆濃墨在頭部和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蝦的分量,也表現(xiàn)出蝦體軀干的透明,眼睛的畫法,兩黑點改向外橫,將“色分深澹”演繹得爐火純青。圖中畫草蝦十六只之多,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徐悲鴻的《柳下駿驥》立軸,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從50萬元起拍,成交價也達到了70.4萬元。這幅作品是徐悲鴻送給學者但蔭蓀教授一家的。當徐悲鴻將此《柳下駿驥》贈與但家時,但家人原先擔心此為徐氏對其表達不滿的方式,因為徐氏習慣送贈描繪馬的背面給他不欣賞的人。幸好,這幅畫的馬頭回望向觀者,但家因此確定這并非徐氏對于但家的負面評價,而這幅畫亦成了他們兩家友情的見證。

除了特色畫作之外,一些特色專場上的作品也值得關注。在2008年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共推出的五個藏家專場,分別為“迥風宦書畫存珍”、“五桂山房藏珍”、“海庸精舍藏近現(xiàn)代繪畫”、“懷石樓集萃”、“二知軒藏明清名畫”,以及秋拍推出的兩個精致的高價位專場《山川鄉(xiāng)國情》和《逸云堂藏畫》專場,第十五及十六期嘉德四季推出的“心跡――近現(xiàn)代名人書法”,均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專場,專場的設計向著突出文化品位,集合高質(zhì)量精品方向推進,而不是簡單地重復,頗具創(chuàng)新意義,為藏家稱道。其中張大千生前尤其鐘愛之作《太乙觀泉圖》就在《逸云堂藏畫》專場中,以616萬元被藏家收入囊中。這是張大千1946年所作精品,用筆精細,設色清潤,泉流溪水勾勒一絲不茍,夾葉樹枝筆筆精到。所以,從專場上尋覓具有投資價值的中國書畫也是一種投資技巧。

另類書畫值得關注

為紀念張大千先生今年110周年誕辰,去年藝術(shù)品秋拍市場上,張大干的作品可謂是琳瑯滿目。但是張大千不僅是大畫家、大書法家,而且是舉世少有的美食家。早年他在國內(nèi)時就以美食家而著稱。后來,無論住在美國,還是定居中國臺北,一日三餐的飲食都極為講究。至今仍流傳于蜀中的“大千魚”,便是他老先生親手所創(chuàng)的。而在拍賣市場上,由張大千親自書寫的菜單也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