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18:00: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科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學術論文評價方法淺探
摘要:評價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學術論文質量的方式應為:1)堅持成果形式評價和成果實質評價相結合、2)學者評定和期刊評定相結合、3)數量評定和質量評定相結合的“三結合”方式制定評價標準。個人認為這是針對不成熟學科的學術成果的暫時性的但不失其合理性的短期評價標準所應當堅持的原則
關鍵詞:體育人文社會學學術論文評價質量方式方法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的政治,經濟及人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變,如首次成功取得奧運會的主辦權,物質文明的提升,余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jié)奏加快,大規(guī)模多渠道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的頻繁發(fā)生都無時不刺激廣大民眾根據自身需要,同時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投身于全民健身的熱潮之中。由于這種需要的普遍存在自然促進了體育理論界的空前繁榮,據調查自2001年以來我國大陸地區(qū)圍繞這個主題的論文平均以每年18.3%的速度遞增,2004年我國大陸地區(qū)體育方面的論文約794xxx篇,其中人文社會學方向約63%。這樣看來作為我們體育人對能取得這樣成果是有理由驕傲的,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三個問題。1.論文質量不高2.論文格式很不規(guī)范。很多教師缺乏對論文寫作標準的認識。3.論文中論據的闡述說服力不強,引用的數據少,實例不充分。以上問題在人文社會學方向尤為突出。筆者認為存在以上問題和我們這個學科發(fā)展較快且不夠成熟有很大關系,但同時認為因沒有較權威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特撰寫此文以探討此方面的問題,以期拋磚引玉為本學科發(fā)展貢獻一份薄力。
1:概念界定
概念是對莫一事物本質屬性的高度概括。由其外延和內涵兩部分組成。個人認為入一個事物沒有確定概念或概念不明確都會影響到學科的正常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再此重提一下相關概念。
1.1學術論文
高校職稱評定中的論文要求論文
[摘要]分析了我省高校職稱評審中論文要求的相關規(guī)定,指出評審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工作思路建立科學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2)細分不同學科、不同系列教師評審條件;(3)建立以人為本的學術論文激勵機制。
[關鍵詞]高校;職稱評審;論文
高等學校實施的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即職稱評審)是對教師教學、科研等綜合素質能力進行評價的方式之一。評審需要以高校教師已獲得的各方面成果為依據,充分考慮教師的德、能、勤、績等因素,對教師能否晉升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做出判定。而學術論文無疑是評價教師已獲成果優(yōu)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學術論文的評定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資格評審中論文要求的現狀
目前,在我省高校職稱評審工作中對學術論文一般劃分為以下3個級別:(1)權威期刊。在國家部委、全國學會(不含下屬研究院、所和分會)、科學院所屬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或相當上述級別的國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的科學論文;(2)學報級期刊。在部委及所屬研究院(所)、全國專業(yè)學會及分會(不含省級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大學學報上發(fā)表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的科學論文普通期刊。學術刊物(須有國家或省有關部門批準的刊號或準印證)或在全國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的科學論文。期刊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權威期刊、學報級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個系列職稱評審中對論文的級別、數量都有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在晉升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時論文的級別和數量是否達到要求是教師能否晉升的必要條件,教師為了能夠晉升高一級職務也必定會為此努力發(fā)表相應級別的學術論文這在很大范圍內對教師起到激勵的作用,激發(fā)了教師投身研究的熱情,提高了教師發(fā)表學術論文的積極性。因此,以學術論文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量化條件之一是教師資格評審中十分必要的一環(huán)。
剖析科學知識對社會學的啟迪引導論文
論文關鍵詞:科學知識社會學;社會建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
論文摘要:科學知識社會學指出,傳統(tǒng)的科學知識觀抹煞了科學的社會性,從根本上是錯誤的。通過科學爭論、實驗室研究和科學文本話語分析,科學知識社會學為自身研究的合法性進行了重要論證,并試圖促進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然而,科學知識社會學徹底否認科學的客觀性和真理性,宣稱“科學知識只是一種社會建構”,結果導致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裂隙進一步加深。
科學知識社會學(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以下簡稱SSK)自20世紀70年代初在英國誕生后發(fā)展勢頭一直很迅猛,目前在國外社會學研究領域占據主流的地位。但在國內,人們對SSK的認識卻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國內對SSK的最早介紹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南開大學的劉甭浦教授在其主編的《科學社會學》一書中對SSK有初步評價。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第一本對SSK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專著《科學的社會建構—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一些主流的社會學和哲學雜志也開始密集地翻譯SSK的論文,一些出版社則系統(tǒng)地引人了SSK的主要作品。盡管一直受到激烈的批評,但筆者認為SSK的研究也有其合理成分,如果對其作深人的反思,并從中得出有益的東西,則對我們的學術進步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SSK產生的理論傳統(tǒng)及歷史背景
1.SSK的學術思想淵源。SSIC有多種學術思想淵源。該學派的代表人物馬爾凱聲稱,他們是在庫恩的哲學思想影響下,在批判了傳統(tǒng)的實證主義科學觀之后,研究科學知識的相對性和社會內容的學派。科學社會學家本?戴維指出:這個學派是在“反實證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現象主義、社會學中的人類學方法)興起和科學哲學中相對主義、建構主義的影響下產生的。并且,它與迪爾凱姆和曼海姆的知識社會學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國內研究SSK的著名學者劉華杰則認為,SSK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德國圖賓根學派的“教會編史學”、舊知識社會學、科學哲學家?guī)於骱笃诘恼軐W及對傳統(tǒng)科學哲學的反對。據此,可以這樣認為,SSK既是對傳統(tǒng)知識社會學的繼承,也是對正統(tǒng)科學社會學的批判,更是在科學哲學尤其是庫恩的思想影響下形成的。
2.SSK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僅僅從思想淵源上解釋SSK的產生,并不能完全說明其何以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迅速發(fā)展為全球范圍內科學人文大戰(zhàn)的最主要根源,還必須對SSK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予以特別的關注。在西方,自柏林墻倒塌、冷戰(zhàn)結束以來,硬科學(自然科學)在其自身發(fā)展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無法解決的困難如巨型化、實驗周期延長等,其負面影響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人們對科學家的信心和信任有了持續(xù)的喪失。而另一方面,向來被自然科學壓倒的人文科學認為科學實驗室獲得的太多資助與其產出是不成正比的,因此極力反對政府對自然科學的過多投資,認為人文科學應該享有和自然科學同等的地位。以上這些情況誘發(fā)和助長了對科學本身的考察,為以反對科學權威為主要特征的SSK提供了最有利的發(fā)展契機。在過去,國內對SSK社會文化背景的介紹普遍有所忽略,而這恰恰是全面理解SSK產生和發(fā)展的關鍵。
地區(qū)科技期刊策略研究
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辦刊存在的問題
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短板,受到約稿難、關注度小等問題的困擾.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的發(fā)展離不開期刊主管部門的支持,新疆師范類高??萍计诳陌l(fā)展也是剛剛起步,高校教師大多以學??蒲屑顬槟繕耍瑢ξ鞑康貐^(qū)科技期刊投稿熱情不大,針對全國科技知名專家的約稿更是困難,而自然科學論文科研時間長,編輯約稿往往需要更長時間[11~13].西部地區(qū)大部分科技期刊辦刊思路就是簡單地編輯加工稿件[14~15],等稿發(fā)表.科技期刊欄目設置以高校學科為基礎,來稿以本校教師為主,編輯人員主動約稿意識不夠.隨著西部地區(qū)高校的快速發(fā)展,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應轉變辦刊理念,借鑒內地高??萍计诳晒k刊經驗,主動策劃,科學設置欄目,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與專家學者交往,通過他們約高質量高水平的稿件.高校科技期刊的欄目設置多以高校自然科學學科為基礎設置,如新疆師范大學科技期刊(自然科學版學報)系綜合性刊物,自然科學學科包括數學、物理、計算機、生物、化學、地理、旅游、環(huán)境、體育等學科,發(fā)展不平衡,科技期刊刊發(fā)文章反映出學校優(yōu)勢學科為數學、地理、體育三個學科,但其他學科稿件少.科技期刊應該立足學校優(yōu)勢學科設立重點欄目,打造品牌欄目[16].西部地區(qū)高??萍计诳庉嬋藛T較少,如新疆師范大學、伊犁師范學院等院校的科技期刊專職編輯較少,且編輯人員崗位流動性大,而科技期刊編輯的培養(yǎng)需要較長的時間,尤其是科技期刊編輯大多需要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才能較好地勝任工作.因此,科技期刊需要不斷培訓工作人員,為科技期刊提高質量奠定基礎.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影響因子,辦刊通過特色欄目來提高知名度,通過欄目主持人擴大約稿范圍.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應注重與各大期刊數據庫保持聯(lián)系,加強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的推薦,使內地學者了解我們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的辦刊思路,欄目特色,逐步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17].
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辦刊策略
如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依據《新疆師范大學2011~2015年教育事業(yè)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精神[18],欄目設置要服務于新疆師范大學“十二五”戰(zhàn)略重點,主要刊發(fā)新能源新材料研究、資源環(huán)境可持續(xù)利用、網絡信息安全與信息技術應用等方向的學術論文;另外,還要大力支持干旱區(qū)湖泊環(huán)境演變實驗室、新疆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生物學實驗室、新疆多民族體質健康與評價實驗室等的發(fā)展.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調整自身辦刊定位,轉變編輯辦刊理念,向內地科技期刊學習,發(fā)動本校各學科知名專家加強對西部科技期刊的支持,與他們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向他們多約稿,通過學校專家向外輻射,將約稿范圍擴大到疆內外其他高校,爭取更多的優(yōu)質稿件能在西部科技期刊上發(fā)表.對重點欄目實行約稿,力爭每期都有1~2篇約稿,稿件要結合新疆自治區(qū)黨委提出的現代文化引領,科技、教育支撐,工業(yè)現代化、城鎮(zhèn)現代化、農牧業(yè)現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解決新疆大發(fā)展理論及實踐問題.根據“十二五”戰(zhàn)略重點、重點實驗室和優(yōu)先發(fā)展學科的具體研究成果不定期組成專題研究,如:環(huán)境與資源研究、新疆多民族體質健康研究和理論物理研究等欄目.及時報道相關重點實驗室和優(yōu)先發(fā)展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動態(tài),其他學科根據每期欄目稿件具體數量,對不同欄目進行一定的調整或合并[19].加強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管理,規(guī)范稿件審稿制度,實行匿名審稿,嚴把稿件質量關.如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每年出版四期,每期約25篇論文,論文約稿和基金稿件數量占40%以上,刊物頁碼壓縮至108頁,封面重新設計,內頁重新設計要美觀大方,保證刊物出版質量,切實作好編輯各項工作.積極發(fā)揮編委會力量,通過編委與校內知名專家多聯(lián)系,通過校內專家向校外輻射約稿范圍,加強與內地科技期刊的聯(lián)系,促進期刊影響因子的提高,切實提高辦刊質量.西部地區(qū)科技期刊還應多借鑒內地高校的辦刊經驗,積極參加相關的學術交流,與專家學者交往,通過他們約高質量的稿件.
本文作者:劉會強周春麗工作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科技期刊對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作用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科技期刊在我國的科學探索和研究制度中僅僅起到了一個輔助作用,而實際上,科技期刊不僅被認為是廣大科技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還是科研成果發(fā)表的重要媒介和載體[1],更是科技轉化的橋梁紐帶。目前,科技期刊的作用和角色功能日益多元化,逐步朝著引導科學研究發(fā)展方向、保障科學研究質量、服務社會需要、推動科學發(fā)展等方向轉變[2]。
1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現狀
根據《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20)》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的科技期刊出版總量4958種,僅次于美國的12274種和英國的6214種。2010—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有16個國家的發(fā)表論文數量超過30萬篇,美英兩個傳統(tǒng)科技強國在期刊出版物數量、發(fā)表論文數量、影響力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兩位,優(yōu)勢明顯;中國作者發(fā)表的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中國期刊的發(fā)文數量排在世界第5位,期刊引文影響力居第10位[3]。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楊衛(wèi)主任在2020年8月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明確指出,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相對滯后,面臨論文收錄流失情況嚴峻、期刊規(guī)?;∏覕盗可佟W科分區(qū)分散不均、期刊總數量增長率較慢4個方面的難題[4]。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通報》主編高福認為,我國中文科技期刊的發(fā)展與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期刊的服務質量與科技工作者的期望、期刊的作用與其所要承載的社會責任都不完全匹配[5]。中國科技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军h委書記、董事長林鵬認為,分散辦刊嚴重制約了期刊發(fā)展,造成了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相對薄弱,缺乏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yōu)質高端品牌期刊[6]??茖W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認為,市場化不足對我國科技期刊的集團化、規(guī)模化發(fā)展造成嚴重制約[7]?!督洕鷮W家》編輯部編輯朱文佩認為,與歐美等傳統(tǒng)的科技期刊出版強國相比,我國科技期刊在整體質量、國際影響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科技期刊的傳播力遠遠趕不上我國科研水平的進步與提升[8]。為推動我國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fā)展,改變科技期刊發(fā)展嚴重滯后于科學研究水平的現狀,建立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辦法,支持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2006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開始實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1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提出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等五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2016年,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劃啟動;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決定聯(lián)合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大大提升了我國科技期刊的整體實力和活力。
2引導研究方向
科技期刊引導研究方向的作用由來已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說過:“科技期刊既是龍頭,又是龍尾”。在中國科技峰會———首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蛋白質與細胞》主編饒子和提出“科技期刊應該尋找真正優(yōu)秀的科學論文,以文章發(fā)表的導向作用,來引導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也同時引導資助機構的資助方向”??萍脊ぷ髡咧饕ㄟ^在科技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的方式展現其研究成果,科技期刊能夠反映出科研狀況以及研究主題的發(fā)展趨勢。以《中國給水排水》為例,該期刊是由國家住建部主管、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水行業(yè)“首席雜志”,期刊主要刊載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兩類內容,其中上半月的理論研究主要面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以及企業(yè)研發(fā)人員,刊登理論研究論文,報道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下半月的工程實踐主要為來自生產一線的設計及技術人員提供指導,刊登工程與技術實踐方面的論文。該期刊還不定期圍繞行業(yè)熱點問題開設專欄,如“海綿城市”“污泥處理處置”“給水深度處理與南水北調”等。通過這些專欄,讀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11]。
3助力科技創(chuàng)新
新入職青年編輯的自我修養(yǎng)及覺悟
摘要:為了和更多的青年編輯分享編校工作快速上手的經驗,文章以作者親身經歷為例,分析了一個編輯的“門外漢”如何通過自我修養(yǎng)轉型為一名合格責任編輯,提升編輯自我價值的過程。據此得出青年編輯要先通過提高對自刊的基本認識、提升編輯必備基本功、積極參與行業(yè)交流學習和取得出版專業(yè)資格證書,實現作為編輯從業(yè)人員的初級目標;之后通過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投身社會服務行業(yè),為促進行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實現中級目標。不斷制定目標并實現目標,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提出青年編輯入職后應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直面編輯工作可能遇到的問題與挑戰(zhàn),主動加強學習與實踐,努力做好科學研究,切實履行學術“守門人”的崗位職責,旨在為科研隊伍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青年編輯;主觀能動性;自我價值;中國農業(yè)期刊網;挑戰(zhàn)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學歷的青年進入了期刊行業(yè),擴大了編輯從業(yè)人員的規(guī)模,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初入期刊行業(yè)的青年編輯大多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科研經驗,獲取信息、查閱文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均比較強,但是普遍缺乏編輯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1]。和大部分青年編輯一樣,筆者也曾是外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編輯部的招聘,于是按照要求,經網上申請、筆面試等環(huán)節(jié),最終進入了編輯行業(yè)。初入編輯行業(yè),筆者對其一無所知。迄今為止,筆者參加編輯工作已有兩年時間,從一個編輯行業(yè)的“門外漢”,通過不斷摸索快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責任編輯。本文通過自身的學習經歷,結合身邊的優(yōu)秀示例,分享一些能幫助青年編輯快速成長的方法,以期與青年編輯共同進步。
一、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接觸新鮮領域
(一)深入了解所在期刊的基本情況
編輯的自身成長與所在的期刊緊密相連,期刊的創(chuàng)新需要編輯的與時俱進,編輯的成長需要期刊提供平臺。因此,新入職編輯需要對所在期刊有一個全面又深入的認識。筆者入職的《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于1996年創(chuàng)刊,是綜合性農業(yè)期刊,月刊。主要刊登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動物科學與醫(yī)學、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和農業(yè)機械工程等學科的學術論文。《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作為農業(yè)高校學報類的領頭期刊,影響因子以及總被引頻次等指標逐年上升,2019年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農業(yè)科學綜合類期刊中學科排名第33位,位于《期刊引用報告》的前25%;2020年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農業(yè)科學綜合類期刊中學科排名35位,學科排名基本穩(wěn)定,但在《期刊引用報告》中僅位于前50%。《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曾獲高??萍计诳芯繒C發(fā)的“百佳期刊”和“中國農業(yè)期刊網”頒發(fā)的“領軍期刊”獎,被多個國外重要檢索刊庫(俄羅斯文摘雜志來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來源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網站來源期刊、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和國際農業(yè)和生物學中心等)收錄,是農業(yè)高校學報類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通過對自刊的認知,了解到自刊具有的優(yōu)勢以及與同類期刊的差距與不足,從而作為規(guī)劃自身發(fā)展的切入點,為做好編輯工作樹立良好的開端。
新聞傳播學論文寫作
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種問題
我近年評閱碩士和博士論文近百篇,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九種:
一,將論文寫成教材或普及讀物。雖然處于學習階段,但碩士、博士論文無論如何屬于學術論文一類。而現在一些論文,有的很像教材,將某一論證對象從定義、重要意義開始說起,方方面面都講到,講完了,文章也就結束了。有的很像普及讀物,對某一別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外國的),方方面面做了介紹,介紹完全了,文章也就結束了。有一篇關于探險報道的碩士論文初稿,從什么是探險、什么叫探險報道、探險和探險報道的歷史開始寫起,然后是詳盡的關于探險報道的寫作要領、注意事項,直至采訪時要穿什么衣服等,全寫到了,相當全面。寫完了,文章結束。另一篇關于世界性通訊社的博士論文,敘述了各大通訊社的歷史,只在各章最后有一數百字的段落“論證”幾句,論文就算寫完了。沒有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發(fā)現,也沒有研究的新視角。這樣的論文每年所展比例不小,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將論文寫成了工作經驗總結或理論宣傳文章。可能有的作者在讀研前是做宣傳工作的,或者擔任領導干部的文字秘書,這種工作經歷使得作者寫的論文,文字流暢,話語是成套路的,諸如:在……形勢下,在……領導下,為了……,以……為基礎,以……為指針,做到打實幾個重點……、突出幾個……、落實幾個……等等。讀了文章,好象在喝白開水,除了有些詞句漂亮外,實際上并沒有提出新觀點、新發(fā)現、新視角。例如有一篇關于輿論監(jiān)督的論文,作者為了在第一章顯示論證的理論性,三個小標題分別是:輿論監(jiān)督是……生命、輿論監(jiān)督是……旗幟、輿論監(jiān)督是……保證。但是輿論監(jiān)督本身到底是什么,反而沒有說出來。因為作者真心誠意地以為,這就是“理論”論證,報紙上理論版確實盡是這類“理論文章”,有些還是級別較高的黨政領導人的文章。有一篇論述某報紙論文,本來是可以寫成學術論文的,但是作者陷到這個媒體里太深,進去出不來了,沒有站在客觀的立場用學術眼光來觀察問題,當談到這家媒體存在的意義時,小標題是“……的理論意義”,內容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分別為該單位的題詞。作者誤以為,高級領導人題詞,就是“理論”。
這種情況與中國大陸的新聞工作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宣傳、商業(yè)公關與新聞報道混同有關,每年在論文中這種類型的所占比例也較大。除了學生的問題外,這與部分導師本身就在具體的新聞工作領導崗位,對于學術研究不夠熟悉也有關。因此,需要強調區(qū)分學術研究論文與政治宣傳、企業(yè)公關文章,有時它們都叫“理論”,但所指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三,論文中缺乏基本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一些論文,分析太缺乏本學科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仍然在使用諸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中學時代學的大眾哲學常識,來“分析”問題。不能說他們說的不對,但是實在沒一點學術研究的味道。這種情況到了寫論文的時候再糾正,已經晚了。這反映出研究生的學科基礎理論教育較為薄弱。從入學就應加強學術理論思維的訓練,將文科的基礎知識打牢,真正懂得什么叫“研究”。
廣播電視學術論文寫作論文
編者按:
鑒于從四川省第六次廣播電視學術論文評獎中發(fā)現,送來參評的論文大都不很規(guī)范。我們分析其原因后,覺得有必要讓廣大廣播電視工作者掌握學術論文的撰寫法則,因此委托林之達教授為此撰寫《談談廣播電視學術論文的寫作》一文,在《西部廣播電視學刊》總第73、74、75、78、79期上連載。第七屆四川省廣播電視學術論文評選后,決定出論文集,覺得林教授的這篇文章很有參考價值,故刊載以饗讀者。
一
第六屆四川省廣播電視學術論文評選委員會共收到論文82篇,是歷屆收得最多的一次。這說明我省廣大電視工作者認識到了理論在指導實踐中的作用并親自投身到理論研究中來,這是令人非常鼓舞的。理論的充實和提高會帶動實踐的躍進,它預示著四川省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質量在不久的將來會上一個新臺階。
這次評獎過程中發(fā)現不少好論文,也發(fā)現不少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不了解學術論文或科學論文與普通議論文的區(qū)別;二是不了解學術論文或科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下面就這兩個問題作些淺顯、簡要的介紹。
我們通常見到論文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學術論文或叫科學論文;另一類是議論文。學術論文是論證某一新論點或某一新的總論點極其分論點得以成立的證實性論文;議論文是那些談自己的觀感、意見、主張甚至奇想的陳述、闡釋性論文,我們在報上看到的政論、時評以及《古文觀止》所收集的那些論文就屬于這一類。這兩種論文的區(qū)別如下: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
一、我國科技成果的發(fā)表現狀
中國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已成為融入國際科技大舞臺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科技期刊有4600多種,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品種上,都已躍居世界前列,并且,中國科學家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國家加大力度重點支持原創(chuàng)性研究,科研立題、研究思路和論文質量逐步和國際接軌。據2002年12月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tǒng)計分析,與1997年相比,2001年我國國際論文數在《SCI》、《EI》和《ISTP》三系統(tǒng)中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6位。(1)2001年《SCIE》共收錄我國科技工作者的論文35685篇,比上年增長17%。就論文數而言,據世界第8位。與1997年相比,5年間我國被《SCIE》收錄的論文數排序上升了4位,被收錄的論文數增長了2倍多,年平均增長17%。(2)2001年《EI》收錄的論文為18578篇,比上年增長32.79%,世界排名穩(wěn)定在第3位,僅落后于美國和日本。(3)2001年我國被《ISTP》收錄的會議論文10263篇,比上年增長4247篇,增長率為70.6%,由上年的第8位躍至第6位。目前,世界六大檢索系統(tǒng),如美國的《SCI》核心版收錄我國期刊14種,《EI》收錄107種,《CA》收錄721種,英國的《SA》收錄129種,俄羅斯的《РЖ》收錄493種,日本的《JBST》收錄140種。[1]
隨著中國科學家頻頻亮相《自然》、《科學》等國際權威雜志,中國科技期刊也漸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12月公布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2],《細胞研究》、《世界華人消化雜志》等刊物的學術質量開始向世界水平看齊。2001年我國《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達到2.102,《世界華人消化雜志》達到1.445,兩種期刊均為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在美國ISI(美國科學情報所)的JCR(期刊引證報告)中,有指標數據的中國科技期刊60種,總被引頻次超過1000次的只有《高等學?;瘜W學報》(中文版)等4個。2001年我國被《SCIE》收錄的數量雖然從63種上升至67種,有60種有計量指標,但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只有0.386。并且,根據美國ISI的2001年的JCR提供的指標計算,所收錄的5667種科技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1.467,我國2001年按照中國為第一作者發(fā)表的論文統(tǒng)計,發(fā)表的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1.093,低于世界平均值。而美國的學術刊物——《免疫學年度評論》和《生物化學雜志》分別以50.340的影響因子、344256的被引頻次,榮登2000年全球最有影響科學刊物排行榜之首。[2]這說明,我國現有的科技期刊中,真正能在國際上有很大影響或是權威的期刊為數不多,這與我國的聲望和綜合國力以及我國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現狀是極不相稱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把我國的科技期刊引向世界,真正提高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科技期刊現存的問題
1.學術質量問題。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尚未達到國際水平,國際影響力也低。期刊的影響力包含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及時率和半衰期等指標。期刊的總的被引頻次是反映期刊被使用和重視的程度,期刊的影響因子是國際上通行的評價指標,是一個相對的統(tǒng)計量,可以公平地評價和比較期刊,影響因子越大,其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我國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較低,科技論文被轉載、摘錄、索引較少,進入國際檢索系統(tǒng)的也較少。我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雖呈上升的趨勢,比前幾年有所改觀,但總的來說還很低。2001年我國科技期刊總的被引頻次最多的是《世界華人消化雜志》,為6468次,影響因子大于1的只有26種,最高的《世界華人消化雜志》也只有3.733;而英國著名的刊物《自然》1999年的影響因子為29.491;著名的《CELL》雜志,1999年的總的被引頻次超過30萬次,影響因子為36.242。由此可見,我們和世界有影響力的期刊相比差距還很大。
2.語種問題。目前科學技術界國際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語言是英語等少數幾種。國際發(fā)行的科技期刊都是使用英語,這對于使用漢語出版的中國科技期刊是一道天然的屏障。2001年,《SCIE》收錄中文論文為4151篇,英文論文為21724篇,英文論文的比例雖然比往年大大降低,但也達到83.91%。可見,良好的英文水平是科技工作者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我國科技期刊絕大部分用的是中文,有的期刊還沒有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符合國際檢索系統(tǒng)的要求。這樣,在世界了解我國科技成果方面就存在極大的障礙,妨礙了我國期刊被一些重要檢索系統(tǒng)收錄,這也是我國科技期刊缺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新聞傳播學規(guī)范化問題論文
摘要本文歸納了近年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類問題,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對于社會科學成果的一系列評估標準。作者認為,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需要借鑒這一評估標準,以提高論文質量。中國大陸的大學新聞傳播院系要求論文以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獲獎、來自較高的課題級別等等作為學術評價標準,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全面證明論文的價值。
關鍵詞學術論文評估標準
近年中國大陸招收新聞傳播學研究生的數量急遽增長,重點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數量,已經與本科生相當;而研究生導師,即使破格提拔,增長也是有限的。初帶研究生的生手導師較多,如何保障研究生的教學質量,特別是畢業(yè)論文的水平,已經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這里談談常見的論文寫作中問題,以及評估論文學術水平的標準,交流一下,供同行們討論。
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九種問題
我近年評閱碩士和博士論文近百篇,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九種:
一,將論文寫成教材或普及讀物。雖然處于學習階段,但碩士、博士論文無論如何屬于學術論文一類。而現在一些論文,有的很像教材,將某一論證對象從定義、重要意義開始說起,方方面面都講到,講完了,文章也就結束了。有的很像普及讀物,對某一別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外國的),方方面面做了介紹,介紹完全了,文章也就結束了。有一篇關于探險報道的碩士論文初稿,從什么是探險、什么叫探險報道、探險和探險報道的歷史開始寫起,然后是詳盡的關于探險報道的寫作要領、注意事項,直至采訪時要穿什么衣服等,全寫到了,相當全面。寫完了,文章結束。另一篇關于世界性通訊社的博士論文,敘述了各大通訊社的歷史,只在各章最后有一數百字的段落“論證”幾句,論文就算寫完了。沒有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發(fā)現,也沒有研究的新視角。這樣的論文每年所展比例不小,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