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20:44: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識字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識字寫字教學論文
記: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中,都明確提出了“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請問在階段目標中,是怎樣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提出識字、寫字的學習目標的?
崔:比如,第一學段(1~2年級),在“識字與寫字”方面共提出六項目標。第一項“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第三項中的“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是側重于“情感、態(tài)度”的目標。第二、三、五項是側重于漢語拼音、識字寫字“知識·能力”的目標。第四項是側重于寫字習慣的目標。第六項是側重于“過程·方法”的目標。
“識字與寫字”目標的全面性,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不僅能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會寫其中的3000個字,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了主動識字的愿望和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把字寫對、寫美觀。而學生一旦具有識字的主動性和寫字的審美性,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不僅對于識字、寫字,對于學好語文,而且對于終身學習,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記:各個學段的“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是怎樣體現(xiàn)階段性和連續(xù)性的?
崔:各個學段“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十分明確,階段性十分明顯,無論對教材編者還是對老師、學生,都便于操作。同時,學習、目標彼此聯(lián)系,循序漸進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段之間的連續(xù)性。特別是5~6年級學習目標與7~9年級學習目標的自然銜接,從學習目標這一關鍵點上,克服了長期存在的小學和初中脫節(jié)的問題,使九年的學習目標彼此銜接、渾然一體。單說識字數(shù)量和識字能力的學習目標,各學段是這樣安排的。
年級
語文生字卡片識字教學論文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更好地落實這項訓練任務,人教社編制了一套和語文教材配套的學具“生字生詞卡片”。這套生字生詞卡片對學生對老師都有很大作用,卡片采用彩色突出了部首的部分,使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字就給他們這一突出印象。先入為主,每天見面,就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給以后學習按部首查字典作了鋪墊,特別是生字卡上有拼音可幫學生認字正音,反面還有這個字構成的詞語,可幫助學生理解字義,積累詞匯,真是一卡在手,音、形、義都有。
我在教學中注意發(fā)揮這一學具的多功能作用,運用字卡,寓識字于游戲之中,使學生在樂中學。
一、課堂鞏固生字詞時,用生字卡做“對字游戲”。
一篇課文學完以后,用生字卡做“對字游戲”,鞏固生字詞,老師把生字卡發(fā)下去,請一名學生到板上指生字,指到那個字,下面的學生各自盡快找出這個字卡拿起來回答,讀出字音,反面再讀詞,依次一個一個地把這課所學的幾個字讀完,又把學的字進行結構歸類,老師把結構寫在板上,抽學生分別把生字卡貼上,這樣既鞏固了生字詞,又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
二、課余用生字卡進行復習。
午讀課,讓班長組織學生反復讀生字卡,班長示一個卡,學生就跟著讀音,書空,講結構,組詞,這樣反復練,學生對生字及生詞、筆順、結構等都能掌握牢固,對生字的掌握都有了保證。
識字寫字教學論文
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改革直接決定著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改革,而且還直接影響著其它學科的教學。與1992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相比較,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識字與寫字教學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如何認識和理解這些改革,尤其是改革的理論和實踐依據(jù),對現(xiàn)實的語文課程改革實驗探索至關重要。
1.培養(yǎng)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情感和主動識字的愿望,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
任何一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會注重本國家文化、價值觀的教育,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因此,從小學開始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喜歡漢字的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漢字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2001年課程標準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樣的目標與原來僅僅注重識寫與寫字的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是不同的,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和漢字學習的態(tài)度與情感,其價值本身就異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為了解決學習漢字的動力問題。
另外,學生對學習漢字有了濃厚的興趣,必然會主動探求識字的方法,逐漸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體驗和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的增多,獨立識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發(fā)展。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在注重識字數(shù)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因此,不能把識字數(shù)量的多少當作識字教學的全部目的,也不能當作衡量一種識字方法是否有價值的唯一標準。識字教學的過程不是為了教學生識了字就算完成任務,學生能否自己獨立識字才是關鍵。
2.多認少寫,為盡快實現(xiàn)獨立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
小學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是語文課程發(fā)展過程中的一貫要求。但是,不同時期的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現(xiàn)識字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要求。小學低年級應該識多少字,識哪些字,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2001年課程標準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边@樣的要求,明確地體現(xiàn)出了認、講、寫。用不是同步發(fā)展,而是重在保證一定的認字數(shù)量,使學生在一年級末實現(xiàn)獨立閱讀成為可能。
語文識字科學教學論文
字詞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但字詞教學的低效率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為解決這個問題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期建構符合青少年思維發(fā)展水平的科學識字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成功經(jīng)驗推動了識字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而當前形式多樣的字理教學的成效也已獲得了教育實踐工作者的共識。不難看出,在實踐中都取得實效的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教學方法在形式上正好是對立的,因此,用基礎科學的理論成果來闡釋這兩種方法的合理性與局限性,并使之統(tǒng)一在一個科學的理論機制之下,是構建科學語文識字方法的研究思路。隨著認知心理學特別是閱讀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心理學界也取得了不少中文字詞認知的實驗室成果。因而,用認知心理學和閱讀心理學研究的共識成果來整合識字教學實踐的經(jīng)驗,探索字詞識別的規(guī)律,找出一條形式和內(nèi)容一致的科學識字教學方法已成為可能。
一、集中識字教學法及其取得成效的心理學解釋
集中識字教學法源于1958年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學校的教學實踐。集中識字法可以說是歸類識字,基本的方法有形聲字歸類、基本字帶字和形近字歸類三種。形聲字歸類教學法充分利用了形聲構字規(guī)律,將形聲字歸類,讓學生認識形聲構字規(guī)律,如教學生學習“青──清、晴、情、精、靜”一組字,使他們知道這一組字的共同點是都有表音的聲旁“青”,加上不同的表義的形旁就構成了這幾個字?;咀謳ё志褪峭ㄟ^給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引導學生利用基本字學字、記字,如“主”是“住”“柱”“往”一組字的基本字,其關鍵在于利用一組字的相同部分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過分析比較,強化記憶字的不同部分,以識記生字。形近字(橋──嬌)歸類法是抓住一組字字形的相同部分,突出其不同點來記住生字。由此看來,集中識字教學法是基于漢字字形的構成特征,把形旁或聲旁等一致的漢字進行歸類,指導學生在識字時分析、比較一組字的異同點,概括出一組字的字形規(guī)律進行識字,注重的是漢字的生成性特征。從漢字本身的特點看,絕大部分結構復雜的漢字是由結構簡單筆畫數(shù)少的漢字或部件充當其義符、聲符或其他成分而構成的。以聲符為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統(tǒng)計了北京市小學語文12冊課本,做聲符的部件共有2011個,其中1850個聲符是獨立成字的,占92%。根據(jù)閱讀認知心理的研究成果作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集中識字教學法自覺不自覺地符合了人們的記憶規(guī)律,符合了人的主體建構生成思想。在集中識字過程中,形旁、聲旁、部件和作為構字成分的簡單字被視為一個心理認知單元在單位時間內(nèi)得到了有效重復,容易產(chǎn)生過度學習。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在SOA(兩種刺激不同步呈現(xiàn)時間)較短時,成分字對高頻合體字沒有啟動作用而對低頻合體字有顯著的啟動作用。這個結果說明,高頻整字識別,低頻字分解識別,因此漢字的知覺單元形成是一個生成建構的過程。由于漢字本身在形式上就起源來說是一種抽象符號,因此對具有一定言語水平但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fā)展的小學生來說,字形的學習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難點。余賢君等對小學識字教學難點的調(diào)查表明,低年級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見字形錯誤分類中,低年級部件錯誤高達50%。這個研究結果事實上注釋了注重字形教學的集中識字法在低年級教學實踐中獲得成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集中識字教學法注重字形的字理生成聯(lián)系,便于小學生對漢字字形的學習記憶鞏固,因而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看到漢字能知道字義。有調(diào)查研究表明,北京市64.3%的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字義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難點,且相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識字教學的難點在字義(分別占88.9%和87.5%)。因此,集中識字教學法常常會導致小學生實際掌握漢字的鞏固率不高,容易加大別字或近旁錯誤的出現(xiàn),如把“在”用成“再”,把“是”用成“事”等。上述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低年級小學生近音錯誤占到常見字義錯誤類型的87.9%,高年級也占到58.8%。集中識字教學班培養(yǎng)的主要是學生字形的類比推理能力,而忽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這說明集中識字教學的成效有局限性。由于字義教學應是也必然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重點,再加上集中識字教學方法的實踐缺陷,促使重視字義教學的分散識字法的應運而生。
二、分散識字教學法及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取得實效的心理學解釋
分散識字教學法的創(chuàng)始者是我國著名基礎教育家斯霞,她在20世紀60年代南京師大附小的分散識字教學實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散識字教學法注重生字字義的情景創(chuàng)設,提倡在詞中、句子中、課文情景中進行生字教學,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章,使生字字義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huán)境中凸現(xiàn)出來。分散識字教學的這種做法符合兒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注重兒童思維的形象特點,便于兒童在新舊知識經(jīng)驗意義之間建立聯(lián)系。心理學的實驗室研究發(fā)現(xiàn)(Collins&quillian,1969;Just&carpent,1978;Norris,1986;等),字詞的內(nèi)容特征的心理貯存是有規(guī)律的,或按概念的種屬關系進行有層次、有等級的語義網(wǎng)絡結構貯存,或按某種內(nèi)容維度并行等第貯存。張欽和張必隱(1997)還在中文認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文字詞認知存在具體性效應。具體性效應指的是具體詞比抽象詞識別得快。語言認知心理研究的這些發(fā)現(xiàn)說明,字詞語義的心理貯存是按從具體到抽象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意義維度進行的,因此,分散識字教學注重按字義的字理聯(lián)系指導學生進行識字活動,充分尊重兒童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特點,符合人類語言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可以也必然會取得巨大的成效。
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論文
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生必須學會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在低年級就要掌握2000個左右。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學工作者需要探索的問題。近幾年來,有許多新的識字方法涌現(xiàn)出來。如集中識字、分散識字、注意識字、部件識字等。這些識字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根據(jù)多年對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索、實踐和分析表明,遺忘率比較高,中下層生更為嚴重,學生往往學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學過的生字,復習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復復,識字效果總是不盡人意。在正常狀態(tài)下,人對字詞的記憶一般是領先短時記憶來完成的。我國心理學家謝千秋、王錠城指出:短時記憶如果經(jīng)過反復重現(xiàn)或進一步加工,就會轉(zhuǎn)為長時記憶。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規(guī)律進行測試:第一天學的知識第二天保持率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遺忘規(guī)律是從快到慢過渡的,多年實踐證明,遺忘是有特征的,而記憶也是有規(guī)律的。心理學家謝千秋、王錠城也指出:記憶有先“記”后“憶”的過程,完整的記憶過程必須包括識記、保持、再或回憶三個環(huán)節(jié)。識記和保持是“記”的環(huán)節(jié),而再認或回憶則屬“憶”的環(huán)節(jié)。記憶的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相約的,識記和保持是再認和回憶的前提,再認和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和表現(xiàn)。教師的教學如果符合學生記憶方面的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其教學效果就好,不然就將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科學地抓住遺忘規(guī)律進行反遺忘識字教學,才能揚長避短,才能進行有效的因材施教,獲得預期的教學目的。多年來我采用了循環(huán)記憶識字教學,實驗效果證明,學生的識字鞏固率大大提高,差生的識字效果特別明顯。少寫多復現(xiàn),再認得鞏固,循環(huán)牢記憶,巧練促樂學。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遺忘率。
循環(huán)記憶識字教學法,摒棄了片面追求寫字數(shù)量的機械重復?,F(xiàn)時有的低年級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生字無論多與少,一律要求學生一個生字抄寫幾行。在實際中,學生連續(xù)寫同樣的字,寫多了,就會產(chǎn)生的課業(yè)的負擔。因此,對學生的寫字訓練不能只講數(shù)量,不求質(zhì)量。漢字是復雜紛繁的,而識記是在規(guī)律可循的。把寫字與“循環(huán)記憶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而且提高了識字效益。
循環(huán)記憶識字教學法的主要教學過程有:課前循環(huán)、課中循環(huán)、課后循環(huán)和周期單元循環(huán)。
1.課前循環(huán)。課堂循環(huán)是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識字能力進行教學。這是循復現(xià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時,可由偏旁部首帶出學過的字,再引出生字。例如:木—枝、楓、樣—“?!?。也可由基本字引出熟字,再學生字。例如:日—晴—“曬”,還可以填空、組詞、說句等形式再現(xiàn)容易認錯寫錯的字。課前循環(huán)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形式多種多樣。
2.課中循環(huán)。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每節(jié)課所學的字不多。教師在教完生字后,應加強寫字訓練。教師在布置學生抄寫本節(jié)課的生字新詞時,同時加插抄寫上一篇課文的生字,每個只寫一個,數(shù)量不宜太多。課中循環(huán)主要的指對上一篇課文學完的生字進行再認教學。這是針對遺忘規(guī)律而安排的循環(huán)再認過程。教師通過“少寫多復現(xiàn)”來達到防止遺忘的教學目的。
語文課程識字教學論文
在21世紀的信息時代,及早閱讀無論對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還是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第一學段的規(guī)定識字量約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目的就在于此。針對識字量的暴增,新課標提出了“多認少寫,認寫分開”,這是符合學齡兒童生理和心理要求的。以往兒童識字負擔重,不是重在“認”字,而是重在“寫”上。小學生手肌肉不夠發(fā)達,寫得慢,吃力,“多認少寫”相對來說就輕松多了。根據(jù)新課標“多認少寫,認寫分開”的精神,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要求認400個字,寫100個字;一年級下冊要求認550個字,寫250個字。教材編排的目的明顯強調(diào)學生大量識字,爭取在兒童語言能力的黃金期盡早進入閱讀的自覺狀態(tài),同時又不至于加重學生的負擔。但是,識字量大了以后也給識字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許多教師已經(jīng)習慣了課課清,堂堂清,個個清,而大識字量的人教版教材根本無法做到,于是有的教師著急了。其實,如果我們細加分析就無需著急。
首先我們把人教版新教材規(guī)定的識字量和原浙教版教材進行對比分析:人教版浙教版第一冊400字二會400字170字四會100字第二冊550字二會550字260字四會250字合計950字430字四會字即要會讀、會寫、會用、能理解,人教版教材一年級要求四會的字僅有350個,比起浙教版教材的430個而言,難度降低了。原人教版教材(即全國通用了幾十年的老教材)中的二會字要求的會讀是指單獨出現(xiàn)會讀,而新教材中的二會字只要求在具體的語境中會讀甚至可以猜讀??梢?,現(xiàn)人教版教材二會字的要求也降低了許多。再將一年級的950個二會字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第一冊第二冊本課中既是二會字,也是四會字38個85個本冊中前面是二會字,后面成為四會字62個17個還有在第一冊中是二會字,到第二冊中成為四會字的有148個字。由此可見,一年級要求識的950個字中,有350個字是四會字,剩下的600個字有的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如:兔,最早在漢語拼音4中出現(xiàn),然后在識字(一)第2課中出現(xiàn),并要求二會,而后又在第一冊課文《比尾巴》、《雪孩子》,第二冊課文《要下雨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中出現(xiàn),如此反復多次地刺激學生的大腦和視覺神經(jīng),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這個字。還有的將在后幾冊的課文中成為四會字,如:第二冊《語文園地六》中的二會字“甲”,到第三冊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就成為了四會字;第一冊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中的二會字“仔”,到第三冊課文《難忘的一天》中就成了四會字……可見,新教材的識字教學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每一個具體的字的教學過程都是長期的,不是一躇而就的。所以對于識字教學,我們大可不必操之過急,而應樹立細水長流的識字教學觀念,上完一篇課文,在這篇課文中認識,換一個語言環(huán)境不認識,這是正常的;今天認識,過幾天不認識了,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呈現(xiàn)這個生字的課文只是起一個“引見”的作用,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它的契機,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學生在與它的不斷接觸的過程中將逐步全方位“認識”它。這就像認人一樣,第一見面沒有認識,第二見面就認識了,再見幾次就記住了。因此,我們應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上,通過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樂于識字,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去,達到大量識字的目的。下面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fā)興趣,在情境中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是識字的主渠道,在課上,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識字。如教學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冊《識字4》一課。一開始,我就指著黑板上美麗的貼圖(圖上有茂密的森林,鮮艷的花叢,碧綠的田野,四五個孩子有的手拿著放大鏡在地上蹲著,有的拿著蝴蝶網(wǎng)兜在田野跑著……)對大家說:“讓我們也跟著這些小朋友一起到樹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到花叢中鉆一鉆,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個個睜大眼睛,有的說:“我看到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停在花朵上”,有的說:“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苯酉聛?,我隨機把蝴蝶、蝌蚪等詞貼在相應的昆蟲旁,圖文對照,讓學生練讀詞語,孩子們個個讀得有滋有味,渾然忘我。認讀詞語后,我請學生上來捉昆蟲,并把自己捉到的昆蟲用一兩句話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興致勃勃走上臺,有的捉到了蝴蝶,有的捉到螞蟻……拿著這些戰(zhàn)利品,仔細觀察外形后,學生的發(fā)言令人驚訝,有的說:“我捉到了一只蝴蝶,它穿著一件五顏六色的衣服,真好看?!庇械恼f:“我好容易捉到螞蟻,它很小,穿著一件黑衣服。”學生個個搶著上來捉,一個比一個說得精彩。這樣孩子們既認識了事物,又鞏固了詞語,還發(fā)展了語言。
二、輕松愉快,在游戲中識字
教育家卡羅琳說:“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愿意接受的?!钡湍昙壐窍矚g游戲,因此要盡可能通過游戲、表演等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漢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我們使用了許多游戲方法,如:“猜字謎”游戲:我們經(jīng)常根據(jù)漢字的結構,把漢字編成謎語,激發(fā)學生識記漢字的興趣。如:一頭牛走在獨木橋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我們也鼓勵學生自己開動腦筋編字謎讓大家猜。有的編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從)。有的編出了有個人,他姓王,袋里裝著兩顆糖(金)。井里一只大青蛙(因)。十月十日(朝)等。雖然有時候?qū)W生編的字謎比較粗糙,但是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還是不得不令我們折服的。翻牌游戲:學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幾人一小組,邊出牌邊讀字音并組成詞,誰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誰就是學習生字的冠軍,獎勵一個五角星。在打牌的過程中,把不會讀的字放一邊,及時請教同學或老師,把手中的牌繼續(xù)打完,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很快記住了這些生字。另外還有“摘蘋果”、“送信”、“送字寶寶回家”、“你讀我找”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學生在愉快地情感狀況下學習,其樂無窮。
識字認寫教學論文
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小學語文大綱對寫字教學的要求,把寫看得無足輕重,一味追求寫字的數(shù)量,簡單化地要求學生每個生字寫五遍、十遍。學生為了解脫教師的懲治,就隨便亂畫一氣,湊滿所規(guī)定的字數(shù)上交。這樣一來,不但失去了“認、寫”的意義,而且滋長了馬虎、潦草的不良習慣?!罢J與寫”已成為識字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認”是先決條件,“寫”是必要過程。識字教學是多層、多因素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還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及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等。也就是說,在教學中不但要教“認”,還要教“寫”,“認”是先決條件,是基礎,“寫”是必要過程,是“認”的延續(xù)與發(fā)展?!罢J”與“寫”有機緊密地結合,是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符合認知的心理過程,也是識字教學的必由之路。
兩者制約協(xié)調(diào),共同促進提高。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看:“認”是識字教學的主體,“寫”是識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信息控制論認為:反饋原理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學習過程的四個層次,組成了一個閉合電路,保證了電流的暢通,缺一不可,學生認知一個漢字,必須先認知這個字的音形義,再通過書寫,檢驗對照,以達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在實際教學中,既注重“認”,又強調(diào)“寫”,二者協(xié)調(diào),才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只有通過信息交流和反饋作用,對孩子同步輸入知識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朝著預定的方向發(fā)展,達到預期的效果。
要從實際出發(fā).采用適當?shù)姆椒?。在教學“認寫”時,應充分運用直觀、形象化教學。如教認“坐”字時,我讓兩位學生到講臺前,面向全班同學,坐在土地上。然后問學生,這兩位同學現(xiàn)在怎么樣了?生:坐在土地上。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記住了字形。在“寫”的指導上,同樣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為小學生剛入學,小手細嫩,執(zhí)筆好似拿鋤頭一樣,一把抓。所以,一定要從開始握筆起,對坐的姿勢,握筆的姿勢,運筆的方法,逐一指導,嚴格訓練,仔細檢查,耐心矯正,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抓住關鍵,要求要具體適當。抓住關鍵,就能迎刃而解。要做到這一點,要求就要具體適當。我在教學識字時,很注意漢字的結構特點,把住這一關鍵,從而讓學生掌握形聲字形旁標義、聲旁標音的規(guī)律。同時,對易混的音、字,抓住其關鍵,強化突破難點。如“左、右”兩字學生經(jīng)常分不清,我在教“右”字時,就這樣問學生:我們吃飯時候,通常用左手,還是用右手,把飯送進口里去。生:用右手。師:對!所以“右”下邊是個“口”字。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寫出工整美觀的字,我還多給學生示范,多給學生練基本筆畫。在布置作業(yè)時,不一下子讓學生寫,而是要求先看、后想再下筆,做到心中有數(shù),繼而培養(yǎng)一揮而就的習慣?!罢J與寫”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認、寫”得過多,貪多求全,面面俱到,結果信息吸收儲存提取不及,造成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層層遺忘,使師生活動成為低效勞動。另一種是布置數(shù)量少或過于單調(diào)、貧乏,結果,信息不鮮,枯燥無味,未能引起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
總之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認識活動為主體,“認與寫”為主線,讀寫結合。要既注意教的寫法,又要研究學生學的方法。只有全面顧及,緊和信息加工的層次,明確要求,內(nèi)容具體,耐心指導,不斷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識字教學論文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不僅直接關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響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學素質(zhì)。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剛入學,孩子們相互還不太認識,他們大都有迫切想認識新同學的愿望。因此,開學初,請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每人制作一張名片,貼在課桌角上,互相記記同學的姓名,不光能增進相互間的交流,同時還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識字辦法。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nèi)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是孩子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也是孩子們識字的活動課本。教師可帶領剛入學的孩子一邊熟悉校園環(huán)境,一邊引導學生識記這些名稱,讀一讀,認一認,使這些生字朋友與學生在反復見面中成為孩子們的朋友。一學期下來,可以就此舉行“識字大王”“我會讀”“我認識”等識字比賽、識字交流活動,表揚獎勵認得多識得主動的孩子,進一步激發(fā)識字興趣,培養(yǎng)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
2.利用家庭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形成合力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城區(qū)的學生家長文化層次相對較高,他們對孩子的成長也格外關注,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冊等多種形式,把“識字鏈”聯(lián)接到學生的家庭。可以請家長把家里的各種常用的物品名稱制成卡片,分別貼到實物上,然后讓孩子在空余時間對照實物,讀讀卡片;也可以認認父母及親戚的姓名、工作單位等;還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詳?shù)墓适麓蛴〕鰜恚尯⒆涌粗@些文字把故事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喜歡讀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讀故事的時候,提醒他們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這些生字在故事中組成了什么新詞,并把新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滲透,這種“隨風潛入夜”的方式,不但能夠拓寬孩子的識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會使用某些生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
當然,鼓勵孩子利用家里的各類書籍、畫冊自主獨立地去認讀是最為簡便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生字新朋友”以小卡片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家人交流,這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也是使孩子逐步向有意識字的方向發(fā)展的最有效的途徑。
3.利用社會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向社會。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招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志,都是兒童識字的活教材。可以引導孩子專門準備一本剪貼本,把自己收集到的商標、卡通人物名稱、廣告語等剪下來貼在本子上,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編排交流,識字成了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定期舉行各種主題的識字交流活動課,如“我喜歡的一句廣告詞”、“我家附近的店”等,搭設平臺,為孩子提供展示識字成果的機會,形成一種“越認越識”“越識越認”的良性學習規(guī)律。
在這些開放性的隨境識字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diào)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識記為有情有趣地看,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實踐;變淺層次的識字認知活動為深層次的思維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快樂無窮奧妙無窮。
語文識字教學論文
學業(yè)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課程實施有很強的導向、激勵和反饋作用。此前我們的教學評價注重的是甄別和選擇的功能,操作起來比較簡便,而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提出了“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從而將學業(yè)評價轉(zhuǎn)向更多地注重激勵和反饋功能,即通過評價及時的得到反饋,激勵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不斷地改進教與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具體到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以識字為主,評價如何實施,更是一項繁雜的工程。
針對以上教學評價建議,我校在具體實施中將一年級識字教學評價分為學生識字能力評價和識字興趣、習慣的評價兩項內(nèi)容,組織實施教學評價?,F(xiàn)就此向大家作一匯報,以求共同探討、完善和提高。
一、學生識字能力的評價
評價學生識字能力,就是對學生的識字水平多方面的測試結果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屬于定量評價范疇。通過識字能力的評價,教師可以了解某一階段內(nèi)某位學生的識字水平,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新課程實驗教材對學生識字的要求分為會寫(100個),會認(400個)兩種,針對這不同的要求,我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識字能力的評價。
1、從形、音、義的結合上評價識字能力
這主要是針對新課程教材中要求達到會寫程度漢字的評價方法?!度罩凭拍炅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這說明,形音義結合是檢測識字能力的最重要內(nèi)容,學生只有對漢字形音義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算真正識字。測評學生識字能力的高低就要以形音義的結合上入手。
語文課程識字教學論文
本人有幸在弋陽一小聽取了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徐善俊老師執(zhí)教的<西門豹>,真是受益匪淺。這次學習,對于我廣大年輕教師,特別對于本人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取經(jīng)的機會。徐老師在課堂上大展才華,幾百聽眾如入無人之境,課后掌聲如雷,令人心曠神怡,大開眼界。
一、教師教態(tài)特別自然,親切
微笑是人類無聲而又最美好\最動人的語言,是產(chǎn)生積極情感效應的源泉和動力。微笑中有歡樂,有鼓舞;微笑能催人奮進、給人力量。一上課,徐老師就是笑容滿面,而且至課堂結束都是如此。例如:老師一走進課堂,就與學生進行溝通。當學生問教師多在年齡時,有一位學生說老師頭上"沒毛",是禿頭。而徐老師這時并沒有生氣,而是引導同學們用"聰明絕頂"來替代"禿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又使學生懂得,請教問題時應注意禮貌問題。<新課標>中說道: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應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教育家魏書生說過:"興趣像柴,可以點燃,也可以搗毀,興趣的柴在每個學生的腦子里存在著。區(qū)別不在于學生有沒有興趣,而在于有的教師能點燃興趣,有的教師卻只能搗毀興趣。"徐老師成功地運用了興趣教學法,點燃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要我學''''轉(zhuǎn)變成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整篇文章采用演電視劇的方式。讓全班學生當小演員,親身投入,切實體會課堂教學的樂趣。學生們不再認為上課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三、注重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